8.《短文两篇》阅读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1.陶弘景1、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人,被称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题解: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注释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课文内容理解:(含理解性默写)层次划分与层意:第一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2020—2021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0年安徽)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___(3)宜乎众矣宜________(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________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三](16分))13.(4分)(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14.(4分)(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15.(2分)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16.(6分)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
意思对即可。
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二、阅读(45分)(一)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短文两篇》练习
《短文两篇》练习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把握课文的基调,注意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
要在朗读中增强感受,帮助记忆。
略。
二《金黄的大斗笠》用三个镜头表现风雨的变化。
试根据下列提示,从课文中找出这三个镜头来,指出它们的起讫。
第一个镜头:风小,雨稀。
第二个镜头:风疾,雨急。
第三个镜头:风雨交加。
本题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第一个镜头:从“风来啦!庄稼的叶子翻过背”到“似乎能数得清”。
第二个镜头:从“风来啦!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到“光着脚丫跑得噼里啪啦的”。
第三个镜头:从“风来啦!雨来啦”到“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三领悟下列句子表现的情意。
1。
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姐姐,你要不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
可惜……啪(是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
2。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道练习旨在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一些优美、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情意。
1。
写出姐姐聪慧,识风雨,写得含蓄,有情致。
又写出弟弟的天真,可爱。
最后写出姐弟的友爱之情。
2。
写出作者的使命感。
四、把下面这篇文章同《散步》相比较,看看它们蕴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
送小龟回家杨进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
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
街上,流动着七色伞。
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
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
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
”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一文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8分)昳( )丽彀( ) 祖逖( ) 楩( )曩( )者蹴( ) 军谘( ) 窦( )骁( )健廪( ) 敝舆( ) 圉( )鼋( )鼍揖( ) 弓弩( ) 媪(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6分)1、形貌昳丽2、窥镜3、孰与4、自以为不如5、面刺6、谤讥7、天子且至8、将军约9、按辔徐行10、天子为动11、使人称谢12、曩者三、同字辨析(8分)1、于欲有求于我也2、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能谤讥于市朝3、乃亚夫乃传言开壁门皆朝于齐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4、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5、大匈奴大入边以备胡6、军军细柳皆以美于徐公上自劳军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军中闻将军令将以攻宋四、填空1、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家的经典之一。
编成于时代,共篇。
表现手法有、、三大类;内容上分为、、三大类,合称《诗经》六艺。
(5分)2、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作者是时期的。
这一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
(2.5分)3、《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他是(朝代)的家,家。
(2.5分)4、《墨子》是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家。
(1.5分)5、《战国策》相传是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经(朝代)的整理,编订为33篇。
(1.5分)五、填写句子(11分)1、《采薇》中回首往事的句子是,。
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直抒胸臆,写出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句子是,。
(3分)2、《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句子是,写近景(极其荒凉)的句子是。
(2分)3、《送别》中渲染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4、《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农村风光的句子是,请列举其他这种句子一句:,。
词中描写老夫妇的句子是,。
最能展现童真童趣的一句是5、《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锁哪特点的句子是,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
六、探究:①、王维有诗《山居秋暝》,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短文两篇(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经典练习一.课文整体把握1.比较本课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一句中。
(3)《答谢中书书》一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景的名句是“()”。
【答案】1描写,议论抒情。
(2)山川之美,月色之美。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
(3)“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文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句子。
二.基础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1.【答案】陶弘景;华阳隐居;信【解析】【分析】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
第二个“书”是信的意思。
2.《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________的________,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2.【答案】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部编版语文八上11《短文两篇》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11《短文两篇》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 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跃)C. 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置身其中)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2.对文章《答谢中书书》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B. 写景先平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仰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C. 文章体现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D.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从听觉、视觉角度写一天晨夕变化之景.3.“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 欲界之仙都但微颔之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 山川之美花之富贵者D. 蔽林间窥之乃记之而去4.《记承天寺夜游》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 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B. 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C. 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D. 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念/无与为乐者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下列句子点出《记承天寺夜游》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A.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B. 相与步于中庭C. 水中藻荇交横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第八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八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八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ﻭ(1)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上拼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①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②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ﻭ③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hào( )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吗④但是为什么还有héngé()奔月的传说呢(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ﻭ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仆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侵在油中,飞蛾是直得赞美的。
ﻭ错字: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ﻭ②但寒冷的、寂莫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③园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篮空. ﻭ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ﻭ(3)给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ﻭ①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②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③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④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露台上,⑤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ﻭ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设问句来强调人间不能没有光和热。
ﻭB.这是全文的中心,说明要使光和热永驻人间,就必须百折不挠地追求,斗争。
ﻭC.正是由于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整个人间才不至于黑暗一团。
ﻭD.这句话在文中没有实在意义,可删掉。
ﻭ(5)对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遐思,产生探索月球的兴趣。
ﻭB.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她的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之”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前置的标志(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案牍之劳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揣摩作者的精妙构思,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
开头以类比发端,用、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中间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最后奇峰突起,列举三位古人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
(2)《爱莲说》以为线索,以和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争名夺利者的厌恶,对完美道德者的礼赞。
5.理解填空。
(1)《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中表明莲具有高雅、庄重气质的句子是:。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陶后鲜.有闻()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荫.庇(yìn)怪诞.(dàn)诘.责(jié)锲.而不舍(qì)B. 伎俩.(liǎ)执拗.(niù)拮挶.(jū)叱吒.风云(chà)C. 遒劲.(jìng)阴霾.(mái)孱.弱(chán)咬文嚼.字(jiáo)D. 殷.红(yān)狡黠.(xiá)媲.美(bì)锋芒毕露.(lù)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孜孜不倦馨竹难书相得益彰附庸风雅B. 断章取义娇揉造作形销骨立如雷贯耳C. 佝偻提携取义成仁千钧之力朝朝暮暮D. 置之不理锐不可当信手拈来战战兢兢3.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B.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滋暗长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C. 刘老师对待同学和颜悦色,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
D.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道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
A. 咬文嚼字心领神会平易近人B. 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C. 咬文嚼字平易近人心领神会D. 平易近人心领神会咬文嚼字5. 给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③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①,数学使人②,科学使人③,伦理学使人④,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我会选:①②③④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成为江河卫士。
B.随着自贡彩灯产业的壮大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也遇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C.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D.中国高铁成功投入运营并获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下面的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第8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4doc初中语文一、积存与运用1.把握以下字形字音。
旸.谷____________ 姮.娥____________ 皓.月____________ 浸.____________2.许多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 留下了专门多美好的诗篇, 就你喜爱的写几句。
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展开联想, 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 雷雨推开夏天的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仿照画线部分内容造句。
我应当如何样歌颂我的家乡呢?假如我是诗人, 我就要用一首长诗, 颂扬她日新月异, 蒸蒸日上的气象。
仿写: 假如我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 回答文后咨询题。
〔一〕日为着追求光和热, 将身子扑向灯火, 终于死在灯下, 或者浸在油中, 飞蛾是值得颂扬的。
在最后的一瞬时它得到光, 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 他追赶日影, 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 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冰冷的、孤寂的生, 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 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冰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 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 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 失去知觉, 而化作一阵烟, 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 我会想: 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 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 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 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 我也有这感受。
在海上, 山间, 园内, 街中, 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 我望着明月, 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朗读并背诵全文,体会文章精妙的构思和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文章主旨。
《短文两篇》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1.给下列汉字注音。
陋()馨()儒()牍()案()苔()2.读拼音写汉字。
yū泥() zhuó清涟() xiè玩()隐yì() xiǎn有闻()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填空。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练习题
《短文两篇》练习题(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5分)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0.“子将安之?”中得“之”应选的一项是______(1分)A.的 B. 去 C. 哪里 D. 代词指枭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____________(2分)A. 这则寓言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乡人皆恶枭鸣。
B.人要勇于改变环境。
C. 枭用迁徙的方式逃避现实,回避矛盾,这样做只能徒劳。
D.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6分)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欲辞归。
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汝埋于后山脚下。
”其人受之,择日埋之,因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穿之砚也,可数十方,方知师夙昔用者。
其人顿觉羞愧,乃反而学,至精其艺。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乃启而视之()欲辞归()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乃反而学,至精其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0.B11.不能改变叫声,向东迁徙后,人们还是讨厌你的声音。
12.B13.启:打开辞:告别告辞14.那人于是返回来学习,直到书艺精湛15.学无止境,要谦虚刻苦。
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题
《陋室铭》训练题(何燕)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会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注解题目: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
(6)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乱:使……扰乱(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论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5.请将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
(1)读书足以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
(3)读书费时过多易惰,________________。
(4)书犹药也,________________。
6.古人刻苦读书的典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7.怎样看待课外阅读,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A.甲同学认为凡课外书籍都应该看。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乙同学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凡是课外书籍都不应该看。
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C.丙同学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都不赞成。
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说: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⑤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8.第①句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第②③④⑤句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请分析其论证过程。
10.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对你性格的影响。
参考答案15._短文两篇1.A 2.益,蜡,炼,阔,滥,辑,甚,辩,诀3.《红与黑》司汤达法国;《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复活》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4.英培根5.(1)足以傅彩,足以长才(2)下笔如有神(3)文采藻饰太盛则矫(4)善读之可以医愚6.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
知识点:本课字词。
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加点字词注音。
夸.父()颛顼
..()()水潦.()
2.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3)欲.得饮()..()(2)入日
(4)河、渭不足.()(5)北.饮大泽()(6)弃其.杖()
(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
..()()(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12)故水潦.尘埃归.焉()()
3.翻译重点语句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5)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课文阅读
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2.《夸父逐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3.《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4.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
5.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7.《夸父逐日》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有什么意思?
8.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9.“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10.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1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12.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13.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