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1)
农技推广综合知识试题[1]
![农技推广综合知识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0844110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c.png)
农业推广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1.农业推广活动的实质是( )。
A.组织和教育农民B.迫使农民改变行为C.完成国家农业推广计划D.发展农业生产2.“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最早是在( )。
A.英国1866年B.英国1914年C.美国1914年D.中国宋真宗时期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是在( )。
A.1991B.1993C.1995D.19974.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的是( )。
A.罗杰斯(E.M.Rogers)B.瑞安(Ryan)C.纳伯(S. A.knapp)D.巴特菲尔德(Kenyonl Butterfield)5.组织的最大功能是( )。
A.部分替代生产力要素B.成立机构C.产生新的生产力D.指挥和控制6.根据农民对农业创新采用时间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群体,称为采用者群体。
各类采用者采用农业创新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差异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其中( )。
A.从认识到试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B.从试行到采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C.从认识到试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D.从认识到采用所需的时间: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7.从第一个实践者运用农业创新发展到社区中其他农民运用创新的过程称为( )。
A.农业推广过程B.创新采用过程C.创新扩散过程D.创新的发展过程8.农业推广组织的运行机制是( )。
A.行政命令B.试验示范C.服务D.协调和指挥9.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可以分为( )级。
A.二B.三C.四D.五10.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计划,这种方式是( )。
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B.自下而上的拟定方式C.联合拟定方式D.上下结合拟定方式11.乡村农业推广目标体系一般不包括( )目标。
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推广学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农产品产量B. 提升农民科技水平C.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D.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推广的原则?()。
A. 科学性B. 实用性C. 盈利性D. 群众性答案:C3.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包括()。
A. 现场示范B. 媒体宣传C. 个人访谈D. 集体培训答案:A, B, D4. 在农业推广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A. 农民是推广活动的接受者B. 农民是推广活动的发起者C. 农民是推广活动的实施者D. 农民是推广效果的评估者答案:A, B, C, D5. 农业推广的效果评估主要通过()来实现。
A. 产量增加B. 农民满意度C. 经济效益D. 社会效益答案:A, B, C, D二、填空题1. 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如何将农业科学研究成果________和________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的学科。
答案:传播、应用2. 农业推广的三个主要环节包括:技术推广、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知识传播、服务提供3. 农业推广人员在进行技术推广时,应当充分考虑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文化背景三、判断题1. 农业推广仅仅是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
(错)答案:错误。
农业推广不仅包括技术知识的传授,还涉及管理知识、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内容。
2. 农业推广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对)答案:正确。
3. 农业推广活动可以忽略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意愿。
(错)答案:错误。
农业推广活动必须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四、简答题1. 简述农业推广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农业推广还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增强他们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一、什么是农业推广学农业推广学是一门涵盖农业技术、农业扩展工作和农业发展规划的学科,在培养农业领域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研究的范围涵盖了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和贫困救助等多个方面。
农业推广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将科学技术及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当中去,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推广学的重要性农业推广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业推广学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和贡献,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科技进步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农业推广学已成为一项基础性的支撑和保障农业现代化的学科,优秀的农业推广人才能为现代化的农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管理保障和技术服务。
三、农业推广学的发展阶段农业推广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经验阶段、政府主导阶段和市场推动阶段。
传统经验阶段:以往,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赖着农民之间口耳相传的经验,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农业技术推广理论支撑。
在这个阶段,农民群众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往往存在盲目性,效果不尽如人意。
政府主导阶段: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群众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加强了对农业推广的组织主导,对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市场推动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传统的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农业发展需要。
现在,市场竞争成为了推动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推动力,农业技术推广市场化和专业化成为新时期农业推广学研究的重点。
四、农业推广学应用农业推广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农民身上,通过为农民提供咨询和培训来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和技能,为农民提供指导和支援,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首先,农业推广学的应用能够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农民可以提高单产和经济收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4年考研大海大835考研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第二章背诵重点

第一章第一节(背)以科技为基础的推广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1.推广工作的内容已有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2.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
3.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
4.推广方式与方法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背考过真题)当代世界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
第二节(了解)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农村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背)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第三节(背)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厂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以及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了解)整个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①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
②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
③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
④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第二章第一节(了解)推广对象包括:1.农民家庭及其个体 2.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下属的集体经济组织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涉农企业5.国有农垦企业职工(背)行为的特征:1.目的性2.调控性3.差异性4.可塑性5.创造性(了解)动机是人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在现代社会中,农业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一种方式,更是农民们获取关于农业科技和成果的途径。
农业推广学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将农业科学研究的成果传递给广大农民,以推广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推广学的概念和意义农业推广早期是以直接告知和示范的方式,将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民。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推广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农业推广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推广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
2. 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推广学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满足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农业服务。
3.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农业推广学的目的就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农民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
4. 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推广学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通过科学的农业管理和推广生态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二、农业推广学的内容和方法农业推广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技术推广。
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水利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推广,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业管理推广。
包括农业生产管理、保护环境和资源管理、农业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推广,以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3. 农业政策宣传。
包括相关农业政策的宣传、解读和推广,让农民了解政策,提供指导和帮助。
4. 农业科学普及。
包括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让农民了解农业科技的最新动态和应用。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概述1)农业推广学概念一狭义:即简单的农业指导,具体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的技术扩散。
广义:在狭义的基础上,还应包括教育农民,培训农民,培养农民领袖等等,即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的一个农村教育活动。
2)历史上的农业推广活动:1 教稼2 后稷 3劝农3 课桑3)农业技术概念4)农业推广的框架结构推广服务系统包括:1推广人员2组织结构3组织所处环境目标团体系统包括:1农民2农民所处环境3农村社会环境5)整个农业推广活动要让农民“自愿”,连接几个活动的纽带是“沟通互动”6)农业推广学:即研究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的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改变行为,提高推广效率的原理及方法。
7)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农业推广学需要:1注重推广实践工作2需用社会学,研究推广对象3需用经济学,进行项目评估4运用传播学5运用教育学6运用心理学7运用行为学8运用管理学二: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1.农业推广对象:1农民2村办集体组织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4涉农企业5国有农垦企业2.行为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
其特点是:1目的性2可调节性3差异性4可塑性3.人的行为的产生机理4.需要(求)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价值实现三:农业推广沟通1.沟通的概念: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息交流,指两个以上社会角色或成员之间信息的生产、交换和加工的过程,但可能不会达到共同理解。
2.沟通分类:1根据组织关系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2根据媒体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3.沟通的过程:传递信息者信息途径接受者反馈4.沟通的要素:信息传递者,信息,途径,接受者,反馈,关系,环境四:创新的采用与扩散1.创新概念: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1)

3.跟随阶段(自我推动阶段) 主要是早期多数采用者认为有利可图,因此 主动积极的采用。
4.从众阶段(浪锋减退阶段) 后期多数和落后者在前面广大人群的影响 下,随波逐流的采用。
①突破阶段;
②紧要阶段(关键阶段);
③跟随阶段(自我推动阶段) ④从众阶段(浪峰减退阶段)
S 型曲线:任意时间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从试行到采用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从认识到采用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案例二:美国某地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过程
表 1-1 美国某地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开始年度及面积百分比
5年
结论:(1)试用时间越早,则试用时间越长,试用面积比例 越 小 ; ( 2)试用时间越晚,则试用期越短,试用面积比例也 较大。
如何引起农民注意,激发农民兴趣兴趣? 适宜的推广方法: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
3.评价阶段
农民在邻居、朋友或推广人员的协助下,根据 以往资料对该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 价(效益比较、投入情况、风险程度、市场前景 等),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推广人员怎么做? 为农民提供先期试验结果和组织参观,协助他 们正确地进行评价,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
农业推广活动。
开始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推广活动
➢19世纪末创办的农务堂有:杭州蚕学院、湖北务农工
艺学堂、江西高安蚕桑学堂、江宁农务工艺学堂、广西 农学堂等。
➢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2条,规定奖
励垦荒、设立农事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村讲习所等。
➢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社团,这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面地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认真分析国内外推广理论与实践经验; 明确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今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设计、指导我国农业
推广的计划与实践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理解农业推广的几 个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 学会农业推广 学本身所具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将重点放在对基本理 论的理解和现实情况的分析上。 难点: 明确一个推广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好工作;明确 农业推广工作的管理者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用推广 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实践 的能力;提高对推广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和对采用正确推 广策略的决策能力;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发展现状,明 确将来改进农业推广工作的重点和所应采取的策略。
一词。这是把大学教育伸延到校外去的社会教育活动。 “农业推广”一词,则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初的赠地学院开始应用的。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 我国“农业推广” 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 1985年以来逐渐用广义的
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推广”一词所代替。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
1966年孙达 (H.C.Sanders)的著作《合作推广学》的问世,使农业
推广学成为一门为社会认可的正式学科。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农业推广的研究以单向沟通转向双向
沟通为农业推广中的基本要素,把推广看作是信息与知识系统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就已开始。1935年南京金陵
一、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农业推广学的含义
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 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 科学。 其理论来源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总结、推广研 究成果及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的应用。
农业推广学:1第一章 绪论

1962-1975年:县建立了农科所,公社建立了 农科站,大队建立了农科队,生产队建立了农科组 的“四级农科网”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民 技术员、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等方面起了 一定的作用。但过分强调群众搞科研,贬低专家和 科研机构的作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 198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决定“要恢复和健全各级农 业技术推广机构,重点办好县一级机构,逐步把技术推广、 植保、土肥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领 导。”
英国的大学推广与推广教育
❖ 19世纪40年代“大学推广”一词出现在英国;
❖ 1866年,英国剑桥、牛津大学一改贵族教育传统, 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开始派教师到校外进行教 育活动,为那些不能进入大学的人们提供教育机 会,从而创立了推广教育;
❖ 1873年剑桥大学正式建立“推广教学中心”并首 先使用“推广教育”一词,用来描述大学到校外 进行农业教育活动;
特点:以“技术指导”为特征的产中培训
广义的农业推广
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 它是农业生产发 展到一定水平,市场成为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追 求目标的产物。
它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 民以及改善农民生活等包括:
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 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 农村青年4H教育(Hands,Head,Health,Heart)
1995 年 , 农 业 部 将 全 国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全国 植物保护总站、全国土壤 肥料总站、全国种子总站 合并,组建了全国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使其成 为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的 龙头。
YOUR SITE HERE
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的农业推广活动 美国的农业推广立法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活动
农业推广学1

农业推广学1农业推广学试题课程代码:0267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要提高经济上限,第一要提高()A.技术上限B.经济效益C.资金周转D.农民素养2.组织基础理论中,所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组织的特点B.机构的组织结构C.组织的职能D.组织的运行机制3.在推广中用于引起变革的手段是()A.行政命令B.法律法规C.沟通D.新技术4.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是()A.推广服务系统B.推广组织形式C.农业知识信息系统D.目标团体系统5.要搞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要求推广人员具备最为重要的能力是()A.推广教学能力B.经营治理能力C.口头表达能力D.社会工作能力6.中国“农师制”首创于()A.西汉B.唐朝C.宋朝D.清朝7.成果产出以后能否形成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A.成果扩散系统B.成果采纳系统C.目标团体系统D.推广服务系统8.推广服务系统是指()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9.采纳率可用来反映()A.推广对象的教育成效B.接触推广对象比例C.创新的扩散情形D.推广的成效10.农业推广方法成效评判的尺度应是()A.推广目标的实现程度B.改变农民行为的程度C.推广成效率D.推广对象经济效益11.下列生产要素中,在一定范畴内不能够互相替代的是()A.劳动手段B.劳动对象C.劳动力D.组织12.农业推广程序的服务步骤是指( ) A .社会的供应过程 B .人才的供应过程 C .物质和资金的供应过程 D .技术的供应过程 13.“推广”一词的提出始于( )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日本14.我国“星火打算”的实施,一样采纳的形式为( ) A .二年打算 B .三年打算 C .四年打算 D .五年打算 15.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不包括( ) A .普及性 B .正规性 C .实践性 D .时效性16.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速度在( ) A .试验示范期 B .投入期 C .进展期 D .成熟期 17.农业推广学科是( ) A .经济学科 B .技术学科 C .行为学科 D .社会学科 18.下列目标中,用作拟定工作目标的依据是( ) A .差不多目标 B .一样目标 C .政策目标 D .中间目标 19.专项技术劳务承包( ) A .只包技术,不包劳务 B .只包劳务,不包技术 C .既包技术,又包劳务 D .既包技术,又包产量 20.田间插旗法属于( ) A .群体教学法 B .鼓舞教学法 C .个不教学法 D .一样教学法 21.一样推广方式的差不多特点是( )A .推广项目由地点制定,自上而下地安排项目经费B .推广项目由地点制定,自下而上地申请项目经费C .推广项目由中央制定,自下而上地制定推广打算D .推广项目由中央制定,自上而下地制定推广打算22.农业推广系统中决定农业推广工作成效的主体能动因素是( ) A .农业推广打算 B .推广人员 C .农业推广项目 D .物质和资金23.推广指数为( ) A .推广度×推广率B .推广率推广度C .推广率推广度D .推广率推广度24.农业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相继的群体合理的构型为()A.柱形B.蜂腰形C.顺塔形D.倒塔形25.农业推广系统是一种()A.目标—反馈系统B.扩散—同意系统C.经济系统D.宣传系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

2019/11/19
14
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中国:
2019/11/19
★粮食总产量增长65%; ★棉花产量增加了2.5倍 ; ★油料产量增加了3.9倍; ★糖料产量,增加了4.1倍; ★肉类总产量增加了6倍多; ★水产品产量增加了9倍。
技术装备条件包括:农业技术装备、技术水平 和劳动素养。
2019/11/19
10
2019/11/19
(国家统计局 2008年1月24日 果树、蔬菜类未做统计)
11
2019/11/19
2008-2012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12
2019/11/19
13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 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8年里年均实 际增长8.6%。
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 户、家庭农场。
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2019/11/19
38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 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 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 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2019/11/19
39
2019/11/19
扩大知识面,培养发散性思维
2019/11/19
6
第一章 绪论
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技术支持 农业推广的涵义 农业推广的性质 农业推广的功能 农业推广简史 农业推广学
2019/11/19
7
农业(Agriculture)---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 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 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取 得动植物产品。
农业推广学-第01章 绪论

2019年之后的10多年来, 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时刻也没有停息。
•
二、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 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着18世纪中 叶的产业革命而产生与发展的。19世纪中叶 由马铃薯晚疫病引发的马铃薯大饥荒时期, 爱尔兰于1847年成立了农业咨询和指导性的 服务机构,派出人员到南部和西部,对受饥 荒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指导工作,这是近代推 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 4.了解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 容,掌握农业推广的功能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 系;
• 5.了解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历史演进
•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内涵与社会功能
• 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及农业推广理
•
论的发展过程
• 第四节 农业推广及农业推广学科的相关
• 1776年美国独立后,随着农业开发和农业 资本主义经济的日渐发达,特别是西部开发 运动对农业教育、农业科学试验和农业推广 的需求日益迫切,因而相继通过立法程序, 建立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合作推 广制度,使美国的农业推广事业迅速兴起。
美国的农业推广 事业迅速兴起
• 近代农业推广的先驱者,导源 于18世纪出现在英、法、德等国 家的各种“农业团体”,而正规 农业推广机构和农业推广教育是 19世纪中叶在英国产生的。
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与培训 等活动来解决。
• 广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教育。
• 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者、目标 群体)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综合教 育素质水平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 (三)现代农业推广
•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 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赋 予农业推广的含义及手段更为丰富和先进。推 广已不仅仅是农业技术内容以及随着“技术转 让”所需要提供的教育培训过程,而更加侧重 于在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的不断为三农提供 信息咨询与服务平台的动态过程。
农业推广学_第1章导论(PPT)

• 接受效率
• 沟通(gōutōng)与互动效果
• 外部环境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 从农业(nóngyè)推广开展的根本趋势及农业(nóngyè)推广学 的研究进展看,现代农业(nóngyè)推广学的理论是建立在 一般行为科学理论的根底之上的。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 农业推广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通过农业推广沟通,传 播实用信息,改变推广对象行为,促进农业创新扩散, 满足(mǎnzú)推广对象需要,解决推广对象所面临的问题。
• 综上所述:农业推广对象(duìxiàng)是农村居民,农业推 广学的研究对象(duìxiàng)是农村居民在农业推广信息沟 通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行为改变的规律性以 及引导推广对象(duìxiàng)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讨论 : (tǎolùn)
• 农业(nóngyè)推广学的理论体系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后来(hòulái),农业推广一词在美国得到 广泛使用。1914 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 合作推广的? 史密斯-利弗法?,给农业 推广赋予了新的意义。
第十页,共四十二页。
我国近代(jìndài)农业推广史
• 在我国历史上,劝农课桑〔意思是鼓励 与督责种地与养蚕,泛指鼓励与督责农业 生产〕,历代都有记载,但多为提倡,而 未切实推行(tuīxíng)。从事推广现代先进的农 业科学技术,直到19世纪后期的清末洋务运 动才见萌芽。
• 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实践问题,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 促进(cùjìn)课堂教学的互动,认真对待研讨、案例研究、作业 及考试。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主要(zhǔyào)教学内容
• 导论(dǎo lùn) • 推广对象行为的产生与改变
农业推广学课件-绪论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 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2、 古代劝农的辉煌成就
H 元明时期(公元1279~1644年) 我国农业又有 突破性进展 :
❖ 引进、推广了棉花、玉米、烟草、甘薯、马铃 薯、向日葵等农作物的新品种。
❖ 对天时、地利、人和方面辨证关系的认识,达到 一个新的高度。继南宋《陈氏农书》提出地力常 新论之后,明代《农说》、《农政全书》中,进 一步提出了人定胜天、人力回天论。充分说明了 劝农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到19世纪末,奏请创办的农务学堂有: 杭州蚕学院 河北农务工艺学堂 江西高安蚕桑学院 江宁农务工艺学堂 广西农学堂等
1 . 开创与发展农业教育
1905年,京师大学堂分设农科大学(中国农大 前身)
1903年,清政府修订学堂章程,规定除兴办农 科大学外,分设高等、中等、及初等农业学堂
1909年,全国办大学1所,中等31所,初等59所
1902-1903年,先后颁布一系列兴办学堂的章程。 1906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3条。
奖励垦荒,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林讲习所。
5 民间社团与农业推广实验区
1897年,中华农学会在上海成立
罗振玉会长为首的一批先驱,创办 《农学报》, 翻译日本农业科技书籍, 从事农业(近代)教育,传播农业技术。
1949年)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推广(1949- ) (五)欧美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劝农简史及其成就
1 .远古教稼的开创与兴起
A、我国原始农业阶段的教稼,开创于神农时代, 兴起于尧舜时代。
在原始农业的神农时代,农业知识与经验的传 播十分缓慢,部落内共同劳动,以观察、模仿、 言传身教等世代传习。
农业推广学课件-绪论
农业推广学第1章 绪论

农业推广学第1章绪论农业推广学(Agricultural Extension)第1章绪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们应当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了解现代农业推广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对农村发展实践的价值;熟悉国外农业推广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规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推广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要求你们密切关注实践问题,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认真对待研讨、案例研究、作业及考试。
农业推广发展很快,把农业成果交给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不象过去那样只知道死种田,不管农产品到哪里去,现在农民不仅要种田,而且要懂管理善经营,农业推广人员怎样把学的技术交给农民,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农业推广人员应该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信息人员,这是今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农业推广学这门课程研究的是怎样把技术,信息交给农民,并发挥作用,改变农民的行为和态度。
这门课是你们的学位课,最终要考试的。
希望你们重视起来,并把这门课学好。
教材➢主讲教材:为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4,第2版主要参考书目:➢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1第2版➢第2版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首先介绍一下这一学期应该要学的一些的知识点,方法,基本知道农业推广学是怎么一回事,我初步设想这几个方面,你们记好笔记,有的书上有的,有的书上没有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组织与管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信息服务。
2.教学难点在于学员对农业推广实践缺乏了解,需要进行较多的案例教学和专题研讨。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推广概念第二节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第三节农业推广学含义、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2分)1.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B)A.推广人员B.农民C.推广项目D.信息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B)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C.成熟期D.衰减期3.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D)A.意志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评价过程4.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B)A.创新B.创新的扩散C.创新的采用D.创新的类型5.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C)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B)A.农民B.农民行为C.科技成果D.推广机构7.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C)A.群众性推广方式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D.项目推广方式8.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B)A.转变农民的行为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转变农民的观念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9.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D)A.高级农艺师B.专家教授C.推广站长D.推广研究员10.组织设计的结果是(C)A.形成组织结构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11."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B)A.采用农民数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C.当地所有农民数D.创新者数量12.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 D )A.物化产品B.技巧与技能C.服务性知识产品D.技术性产品13.计算推广的效率是以实际推广面积除以( B )A.总面积B.推广面积C.适宜推广面积D.常年播种面积14. “看花容易,绣花难”指的是农业推广教育的(C)A.实用性B.时效性C.实践性D.普及性15.大众传播在信息沟通上( B )A.主要是双向沟通B.基本上是单向沟通C.直接面对农民D.需要投入的成本高,效益低16.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D )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D.试验、示范和推广17.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生于( C )A.70年代B.80年代C.90年代D.近两年18.下列方法中属于个别指导方式的是( B )A.方法示范B.访问农户C.现场参观D.黑板报19.我国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公布的时间是( C )A.1862B.1914C.1929D.199320.由农村居民居住在一个特定地域内的家庭建立的一个社会文化体系叫( C )A.行政村B.乡(镇)C.农村社区D.农民协会21.评价推广对象的经济效益状况时,需要比较总收入与总支出之( D )A.和B.积C.比率D.差额22.对有经验但没有受过训练的推广人员,适宜的培训形式为( B )A.系统培训B.专题培训C.以会代训D.座谈讨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包括(A B C D)A.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与长远规划相结合C.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D.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2.农业推广的社会性特点表现在(BC)A.直接经济效益小而间接社会效益大B.农业推广工作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C.农业推广的综合服务性D.农业推广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3.大众传播法的特点是(A C)A.信息传播速度快B.信息传播成本高C.传播的技术、信息具有权威性D.难以进行双向沟通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包括( A B)A.成果产出系统B.成果扩散系统C.成果采纳系统D.成果沟通系统5.推广信息的内容,主要取决于(A B C)A.目标B.推广对象C.推广策略D.组织三、判断改错题(3`×6,判断命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的×,并改正)。
1.农业推广的直接功能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直接功能改为间接功能2.创新决策类型有个人选择型、集体决定型、权威决定型三种。
(√)3.科技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组成。
(√)4.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改为过失误差5.按成果的性质分类,可将农业科技成果分为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和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
(×)性质改为表现形状6.连锁经营一般分为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三种形式(√)四、简答题(5`×4)。
1.简述大众传播法的特点。
2.社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3、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4、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有哪些?5、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主要有哪些?五、论述题(10`×2)。
1、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如何确定目标市场?2、如何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六、计算题(10分)。
甘蔗是制粮原料作物,通常采用早中晚熟的甘蔗品种搭配以延长榨糖间,提高糖厂的生产效率,一般认为甘蔗品种早中晚熟的熟性结构以3:4:3最为适宜的。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
常年的甘蔗种植面积为26.67万hm2,其中滇西南蔗区是云南的三大蔗区之一,约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的80%,是云南甘蔗主产区。
近年来,引进的甘蔗品种新台粮22号,是一个中熟高糖,适宜于在云南西南蔗区种植的品种,2004年种植面积2.97万hm2计算2004年新台粮22号的推广度。
答案要点:四、1答:(1)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2)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3)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
2答:(1)系统性原则(2)先进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3答:(1)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2)条件要有代表性(3)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4)结果要能够重复4答:(1)电子农务(2)农业科技家教(3)科技专家大院5答:项目推广、综合服务、技术承包、转让、入股、开发、公司(企业)加农户、民间组织加农户。
五、1答:(1)选择理想目标市场,确定策略目标。
(2)确定目标市场的容量。
(3)定位竞争对手,制定攻守方略。
2答:拟定农业推广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分以下几个步骤:调查现有人力状况;调查基本服务范围;确定服务对象及估计人力需求;确定职业工作的优先程度;确定人员培训需要;估计总人力需求;调查培训资源和人员状况;估计潜在人员供给;比较人员需求与供给;决定财政负担;编制人员规划方案。
六、解:应推广规模=26.67万hm2×80%×40%=8.53万hm2推广度=(2.97÷8.53)×100%=34.82%《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一单项选择题(1`×22)1.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 C )A.动机 B.目标价值 C.期望概率 D.激励力量2.同一群体的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某时有不合意的评议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 D )A.从众 B.模仿 C.感染 D.相容3.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可称之为( B )A.杂音 B.噪声 C.反馈 D.趋异4。
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送信息的人,这咱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B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扩散型沟通 D.全通道型沟通5.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送给更多的人合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C )。
A.单串型 B.车轮型C扩散型 D.全通道型6.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 C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7.信息可以同时为我们所采用,这是指信息的( C )A.价值性 B.可传递性 C.共享性 D.主导性8、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成中,皆包括( B )A.数据库 B.3S技术 C.多媒体 D.模型库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正式颁布的时间是(D)A.1993年7月3日 B.1992年7月2日C.1992年7月3日 D.1993年7月2日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要经费由( A )A.政府财政拨给 B.单位自筹C.农民给付D.社会赞助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D)A.因地制宜原则B.合作推广原则C.服务配套原则D.综合效益原则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B)A.推广人员B.农民C.推广项目D.信息13.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B)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C.成熟期D.衰减期14.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D)A.意志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评价过程15.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B)A.创新B.创新的扩散C.创新的采用D.创新的类型16.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C)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17.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B)A.农民B.农民行为C.科技成果D.推广机构18.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C)A.群众性推广方式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D.项目推广方式19.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B)A.转变农民的行为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转变农民的观念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20.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D)A.高级农艺师B.专家教授C.推广站长D.推广研究员21.组织设计的结果是(C)A.形成组织结构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22."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B)A.采用农民数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C.当地所有农民数D.创新者数量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特性可概括为(A B C D)A.互益性B.同类相聚性C.民间性D.非盈利性2.大众传播媒体包括(ABCD)A.报纸B.农业杂志C.广播D.电影、电视3.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包括(A B C D)A.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与长远规划相结合C.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D.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4.农业推广的社会性特点表现在(BC)A.直接经济效益小而间接社会效益大B.农业推广工作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C.农业推广的综合服务性D.农业推广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5.现实中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过程,主要包括(AC)A.决策系统B.研究系统C.推广系统D.用户系统三、判断改错题(3`×6,判断命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的×,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