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影响评价报告.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1概述.11.1项目背景.11.2评价依据.21.3技术路线.31.4研究内容.31.5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32基本情况.32.1建设项目概况32.1.1工程设计布置原则.32.1.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42.1.3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42.1.4排水系统52.2河道基本情况52.2.1河道概况.52.2.2河道地质条件.62.2.3水文、行洪82.2.4水文泥沙.142.3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152.3.1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152.3.2主要桥梁情况152.3.3其它情况.153河床演变分析.16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16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163.2.1河道形态变化分析.173.2.2河道冲淤量174防洪评价计算.184.1数学模型基本原理.184.1.1模型计算控制方程.184.1.2模型方程离散和求解.194.1.3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平均气温大于22.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1962年8月1日,1982年7月28日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0.9℃(1967年1月17日)。
夏秋季多风暴雨,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997.0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为3045.0mm(1961年),历年最小降雨量为942.2mm(1963年);历年10m高度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29.3m/s,相对风向东(1990n年7月31日)。
气象灾害频繁,尤以台风、暴雨最盛。
1.2评价依据评价的主要依据为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文件及相关规程等,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国人大常委会,7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1988年6月)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1992年4月)1.3技术路线收集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相关资料,了解工程地质勘测工程布局,工程结构及工程主要设计参数等。
实地勘查工程建设场地、工程河段的基本情况及工程河段主要涉河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对工程河段河床演变、水沙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研究工程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河势变化规律,预测河床演变趋势。
收集工程河段已有可研成果,对该河段已编写的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的涉河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成果,在进行本工程防洪评价研究时可作适当参考。
1.4研究内容分析工程河段近期演变情况及其演变趋势,计算分析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的运行初期和天仙湖拦砂大坝实施近期阶段及竣工后,工程对河道洪水水位、蓄水期水位以及流速的影响大小和范围,分析工程实施对现有的水位、蓄水期水位以及流速的影响大小和范围,分析工程实施对现有的防洪堤等水利工程以及涉水工程设施影响程度,进行工程对防洪以及河势影响评价。
1.5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本文涉及到的高程系统:三峡水库坝前水位采用吴淞高程,其它高程系统均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
两基面换算关系为:黄海基面高程一吴淞基面高程=-1.70m;本文涉及的平面系统采用万州独立坐标系。
2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概况2.1.1工程设计布置原则根据苎溪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天仙湖核心区库岸整治工程建设目的,工程需要采用护岸工程回填造地结合的形式,建设天仙湖核心区及护岸工程,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城市用地、治理城市环境、防止库岸再造、冲刷、坍塌、滑坡、保护已建的滑坡治理工程,同时应尽量减少工程对河道水流运动的影响。
因此工程研究和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工程实施以维护河道稳定,保持现有河势特点为前提,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建设发展,减少对防洪、河势、水土保持、旅游开发、河运等方面的影响。
2)护岸工程需平顺河岸,包括平顺汛期和汛后蓄水期岸线,根据河道沿程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天仙天仙湖核心区沿岸平面布置,对工程断面形态进行调整,以保持整个河岸平顺。
3)充分考虑三峡水库建库运用过程中情况,符合天仙湖拦砂坝形成的水域规划,基本不占用河道有效过流断面面积。
4)尽量减少工程对天仙湖水库库容的影响,并基本做到回
填方量最少。
5)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充分注意工程河段的环境保护,建设亲水型防洪工程。
2.1.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6、13号地块位于天仙湖核心区上游段,其位于原万一中至沙河大桥全长682m,其地理位置见区位关系图。
根据《三峡天仙湖修建性详细规划》、《6、13号地块地勘报告》、《天仙湖核心区综合整治工程涉河建设方案报告》,该地块两岸护岸全长1349m,工程采用护岸与造地综合治理相结合方案,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拟将原河道截弯取直,河道岸线平顺流畅,沿天然河道边缘或滩地布置回填反压。
本工程护岸走向和布置需综合考虑各地块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
从工程区域地形地貌分析,各地块变化不一,但基本趋势为原天然河道为不规则“V”型,总体呈斜坡或斜坡加阶地形式,各地块陡缓不一。
根据地勘报告分析,苎溪河位于川东褶皱复式向斜中的万县向斜轴部偏北西翼,岩层随着向河床延伸倾角逐渐变缓。
因此本工程护岸岸线布置主要考虑三方面:一是尽量吻合详规,体现功能组团造型美观;二是根据水力要求形成较好水力条件,对部分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岸线保持平顺流畅;三是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在保证不增大占用库容和行洪河面宽度前提条件
下,利用靠近河道基岩面平坦或反翘,将护岸工程尽力向前缘布置,达到回填反压,有利岸坡稳定和滑坡治理。
因此本工程主要形式为分段回填反压+碾压块石护岸+“L”型挡墙。
在吴家湾两岸6号、13号地块,由于6号地块地势较陡,而13号地块(原沙河)为几个大滑坡段,采用常规护岸处理难以达到工程技术要求,在原河道上游段回填至156.3以上,采用1:3.0坡度过度,至下游段回填153.3标高再处理后,再采用以上护岸型式。
护岸顶沿标高根据规划及市政建设要求,高程为177.3m,然后1:2.5放坡植花草至“L”型挡墙,“L”型挡墙顶沿高程考虑三峡水库运行水位及天仙拦砂坝和护岸影响值壅高水位定为175.3m,“L”型挡墙高5m,高程170.3m,下为碾压块石护岸根据地形地质及高度构造要求,分为一级或二级放坡,坡比为1:1.5~1.7不等,其构成为过渡层,至堆块石碾压层、反滤层、土工布、块石或条石护坡,护岸坡角设置护脚增加稳定性,天仙湖核心区各地块护岸工程设计横断面图详见附图。
2.1.3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1)工程等级及标准根据万州区苎溪河天仙湖核心区修建性详规,根据《防洪标准》(GB50(p=2%),校核洪水标准重现期(p=0.5%)。
2)设计计算工况按照《技术要求》之规定,本滑坡防治级别应定位II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