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合集下载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并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规律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课件。

2. 教具:投影仪、白板、彩色笔、图形模型等。

3. 学具:纸、铅笔、尺子、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图形的平移和翻转,提问:你们还记得图形的平移和翻转是什么吗?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图形的旋转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量:图形的旋转是指将图形按照一定的角度和方向进行转动,旋转中心可以是图形内部的一个点或者图形外部的一个点。

请问,图形的旋转有哪些特点?3. 基本方法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思量: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是以旋转中心为基准,按照一定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旋转。

请问,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有哪些?4. 规律总结(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图形旋转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量:图形旋转的规律是指图形旋转一周后,原来的图形和旋转后的图形有何关系?请举例说明。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操作,并填写旋转先后的图形特征和旋转角度。

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解释旋转过程和结果。

6.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图形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量:图形旋转在建造、艺术等领域有何应用?请举例说明。

7. 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图形旋转的概念、基本方法、规律和应用,并进行归纳总结。

8.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图形的旋转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旋转变换的方法和规律。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旋转变换的方法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彩色粉笔、几何工具等。

2. 教学素材: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幻灯片、练习题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经过旋转变换的图形,引导学生思量:你们认为这个图形是如何变换的?有什么特点?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图形的旋转概念和基本性质。

解释旋转的定义、中心和角度,并讲解旋转变换的基本规律。

3. 方法演示(2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旋转变换的方法。

以一个具体的图形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掌握旋转变换的步骤和技巧。

4. 规律总结(15分钟)让学生归纳总结旋转变换的规律,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何用旋转变换设计一个漂亮的对称图案?6. 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归纳总结旋转变换的要点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预程度、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和评价彼此的学习情况。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参预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图形的旋转变换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理解障碍。

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概念讲解的清晰性和方法演示的具体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我还会设计更多的拓展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图形旋转说课稿

图形旋转说课稿

图形旋转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图形旋转》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具有显著影响。

本课内容在数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几何图形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学生从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学习过渡的重要桥梁。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图形旋转的定义与性质;图形旋转的几种常见方式;旋转对称图形的识别与作图;以及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技巧,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作用与地位图形旋转作为几何变换的基本形式之一,不仅在数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数学教育中,图形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要内容1. 图形旋转的定义与性质: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并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2. 图形旋转的常见方式:学习图形绕坐标轴、点以及任意直线旋转的方法。

3. 旋转对称图形的识别与作图:认识旋转对称图形,学会寻找旋转中心,并能作出旋转对称图形。

4. 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旋转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旋转体的体积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图形旋转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旋转的三要素。

(2)学会图形旋转的常见方式,并能正确进行作图。

(3)能够识别旋转对称图形,找出旋转中心,并作出旋转对称图形。

(4)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对几何图形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图形旋转的定义、性质及旋转三要素。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学生能够应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

2. 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旋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图形旋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图形旋转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图形的特点,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等。

(3)教师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如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旋转图形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旋转的规律。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旋转后的图形位置、旋转后的图形面积等。

4. 合作探究(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图形,通过旋转图形的方法,探究旋转后的特点和规律。

(3)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图形旋转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6. 拓展应用(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拓展应用题,并相互交流和讨论答案。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主要教授图形的旋转知识,涉及到旋转的概念、旋转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旋转操作。

教材内容包括旋转的基本概念、旋转的规律与性质、旋转的操作方法和旋转的应用等。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规律与性质,熟练运用旋转的操作方法进行图形变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主动参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图形的旋转,培养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旋转的规律与性质、旋转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规律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旋转图形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旋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量,让学生思量图形旋转的规律和特点。

2. 新课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旋转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含义和特点。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图形旋转先后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规律与性质。

3. 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旋转图形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旋转的规律进行操作,观察图形的变化,分析旋转的特点。

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

4. 拓展延伸(15分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旋转图形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旋转的规律进行操作,并进行推理和解释。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练习巩固(10分钟)给学生布置一些旋转图形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进行批改和讲解。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归纳总结(5分钟)结合本节课内容,对旋转的规律与性质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对图形旋转的完整认识和理解。

五、说教学手段与学情分析1.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参预度和探索能力。

2024《图形的旋转》说课稿范文

2024《图形的旋转》说课稿范文

2024《图形的旋转》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的旋转》,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几何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图形的旋转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旋转角度的度量方式。

②能力目标:在图形旋转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和应用的实用性。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能够根据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进行旋转运算。

难点是:理解旋转角度的度量方式,掌握旋转运算的具体步骤。

二、说教法学法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需要通过感知、思考、实践等活动来主动构建新知识。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概念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是: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丰富的图像和动画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给学生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引导他们思考地球的自转。

进而引入今天的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旋转的概念,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1、图形的旋转:首先,我会通过以一个正方形为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

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旋转过程,并发现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与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章第节内容。

《图形的旋转》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学法、说教法、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上第23章“23.1图形的旋转”的第一课时。

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全等的变换,它完善了初中全等变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旋转性质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

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及其特点、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分析、操作、画图等过程,使学生增强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2、重难点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性质的探究过程及其规纳。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初中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水平,理解和分析能力。

他们喜欢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在对平移、轴对称变换的经验基础之上,能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质疑。

并且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之中。

而本节课为概念课。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此,我在本节课中大胆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交流一归纳一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旋转图形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旋转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旋转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彩色粉笔。

2. 教学材料: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旋转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与他们讨论图形的旋转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旋转图形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等,并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确保学生对旋转图形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3. 方法演示(1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旋转图形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具体图形进行演示和讲解。

首先,介绍如何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然后展示如何按照旋转规律进行图形的旋转。

同时,提醒学生在旋转过程中要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4. 练习巩固(15分钟)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基础的旋转图形练习题,匡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教师可以适时赋予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旋转图形的知识。

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旋转图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旋转图形来解决建造设计中的布局问题,或者解决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等。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旋转图形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旋转图形的方法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旋转图形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图形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旋转图形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白板、彩色粉笔、图形卡片、旋转中心模型。

2. 教材准备: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旋转图形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操作,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白板绘制一个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该图形在旋转前后的变化,解释旋转的概念。

然后,教师给出旋转图形的定义,并让学生进行口头总结。

3. 旋转规律(2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图形的旋转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图形的规律,如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等。

然后,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旋转图形的方法和规律。

4. 实例演练(30分钟)教师通过图形卡片展示多个旋转图形的实例,并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旋转图形的方法。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图形进行旋转操作,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然后,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旋转图形,并引导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旋转图形的概念、方法和规律。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检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旋转图形的方法和规律。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图形的旋转。

2.掌握图形在旋转中的位置关系。

3.能够利用旋转对称性解决一些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

2.图形在旋转中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用黑板上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讨论和发现规律,为学生提出“图形的旋转”这个新概念做铺垫。

2. 学习新知识
1.通过实物示范,引入旋转的概念;
2.结合幻灯片,讲解旋转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3.指导学生掌握图形在旋转中的位置关系。

3. 练习与巩固
1.引导学生自己操作旋转图形;
2.通过旋转对称性的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旋转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课堂小结
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旋转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图形在旋转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5. 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旋转的现象,并总结记录;
2.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估
1.通过课堂答问情况,判断学生对旋转概念掌握情况;
2.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测学生掌握旋转方法和位置关系的情况;
3.回顾课堂知识总结和拓展内容,了解学生对旋转知识的应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旋转操作中,学生容易出现方向不清晰的情况,应引导学生注意旋转方向的正确性;
2.练习的题目应分类设计,分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旋转中的位置关系;
3.拓展内容应鼓励学生多走进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旋转概念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3.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翻转的基础上,引入图形的旋转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变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旋转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翻转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触较少,对其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旋转,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图形的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风车的旋转,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的旋转,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图形的旋转性质。

3.深化理解: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旋转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图形的旋转》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充分的经历与欣赏中感悟旋转;同时针对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比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以渗透刚体变换的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能力目标:运用观察、操作、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悟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旋转,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并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三、说教法与学法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只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接触了两种图形变换方式:对称、平移。

本课是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

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经历中体会旋转的三要素,感受图形旋转带来的变换美。

四、说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方格纸、自制风车五、流程设计:(一)游戏激趣,感受图形的旋转此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初步感受旋转。

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情景,即风车,美丽的图形等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示出了单一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更激增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怎样旋转才能得到这么漂亮的图案?真正关注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顺利进入对旋转的探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把图形在表格中的旋转这一难点融入探究风车是怎样制作的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这个活动中研究出的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即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优秀教学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优秀教学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优秀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了图形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图形的旋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图形旋转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工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图形的旋转。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旋转的实例,如风车、钟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图形的旋转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旋转。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旋转的特点和方法。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图形的旋转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旋转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旋转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旋转的图形,引起学生对图形旋转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猜测图形的旋转规律。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图形旋转的概念,并解释旋转角度的表示方法。

3. 基本性质讲解(15分钟)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包括旋转角度的加法性质、旋转角度的相似性质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4. 规律总结(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图形旋转的规律,包括旋转角度与图形位置的关系、旋转后图形的性质保持不变等。

5. 练习与拓展(30分钟)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旋转相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6. 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图形旋转的应用场景。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检查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情况。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图形旋转的示意图和相关例子。

2. 教学板书:用于记录学生的思路和归纳总结的内容。

3. 练习题册: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拓展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学生对图形旋转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学生练习情况:检查学生对图形旋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掌握。

3. 学生思维拓展情况:观察学生在解决拓展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图形在平面上旋转的方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图形的旋转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教学实例图。

2. 教学素材:图形的旋转实例、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图形的平移和翻转概念,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思量。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学PPT,向学生介绍图形的旋转概念,并给出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通过实例图,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方向和角度的关系。

3. 旋转方法讲解(15分钟)通过教学PPT,向学生介绍图形的旋转方法。

首先讲解环绕某一点旋转的方法,然后讲解环绕原点旋转的方法。

通过实例图,让学生理解旋转的过程和规律。

4. 旋转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旋转练习,通过给出的图形,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填写旋转后的图形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旋转问题解决(15分钟)通过教学PPT,给出一些旋转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思量,提供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 拓展延伸(10分钟)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并进行概念归纳和知识点回顾。

五、课堂作业:布置一些图形的旋转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图形变换概念,为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打下基础。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图形的旋转概念,理解旋转角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给定的旋转角度将图形旋转到指定位置。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旋转角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应用图形的旋转。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计算器。

2.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实物图形模型。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与图形旋转相关的情境?2. 学生回答:可能有时钟的指针旋转、车轮转动等。

3. 引导:对于图形的旋转,我们应该如何描述和计算呢?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

【讲解】1. 讲解旋转的概念:旋转是指围绕某一点或某一轴线,将图形按照一定的角度转动的操作。

2. 讲解旋转角度的计算方法:旋转角度可以用度数来表示,常用的单位有度(°)和弧度(rad)。

- 度数:一圈共360°,一度(°)等于圆周的1/360。

- 弧度:一圈共2π rad,一弧度(rad)等于圆周的1/2π。

3. 讲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 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点保持等距离。

- 旋转角度为正时,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为负时,逆时针旋转。

【示范】1. 示范旋转操作:在黑板上绘制一个正方形,然后以正方形的中心点为中心,将其顺时针旋转90°。

2. 说明旋转的步骤:首先确定旋转中心,然后确定旋转角度,最后按照旋转方向进行旋转。

3. 计算旋转角度:旋转90°表示正方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4个圈,所以旋转角度为90°。

【练习】1. 练习1:请同学们在练习册上完成以下题目。

- 题目:将一个矩形绕右下角旋转60°,求旋转后矩形的位置和形状。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图形的旋转概念、旋转的基本性质以及旋转的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旋转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旋转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实物图形模型、白板、彩色粉笔。

2. 教学素材:旋转的实例图形、旋转的实际应用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旋转。

通过展示一张旋转的实例图形,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图形的变化。

2. 概念讲解与示范(1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基本性质。

包括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等概念的介绍。

同时,通过实物图形模型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过程和效果。

3. 学生实践与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旋转的实例图形,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旋转操作,并观察图形的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旋转前后的关系,总结旋转的基本性质。

4. 案例分析与应用(20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旋转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建筑物的设计、机械零件的制造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旋转的原理和作用,并讨论旋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5. 归纳总结与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图形的旋转概念、基本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旋转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艺术等领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示范、实践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基本性质,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旋转角度和中心,进行图形的旋转操作。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的旋转概念,解决与图形旋转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量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与方法的讲解,以及旋转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旋转角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图形的旋转操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笔。

2. 教学材料:教学PPT、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形旋转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图形是如何旋转的?旋转的中心在哪里?”激发学生的思量和讨论。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教学PPT,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相关术语,包括旋转角度、旋转中心等。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匡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方式。

3. 旋转操作演示(15分钟)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一个正方形,然后通过投影仪将白板上的图形放大到大屏幕上。

以一个点作为旋转中心,演示如何进行图形的旋转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过程。

4. 旋转规律总结(10分钟)通过多个旋转实例,引导学生总结旋转规律,包括旋转180°后图形的位置关系、旋转90°后图形的位置关系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图形旋转的练习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正确答案进行解释。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6. 拓展与应用(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将图形旋转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如旋转木马的设计、地球的自转等。

鼓励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概念,解决与旋转相关的实际问题。

7. 归纳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 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旋转图形来解决与图形位置、方向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图形的旋转概念的理解。

2. 图形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图形旋转的规律与性质的理解。

2. 运用图形旋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投影仪。

2. 几何图形的模型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旋转图形,引起学生对图形旋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图形的旋转概念,解释旋转角度、旋转中心等基本概念。

通过简单的示例,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

3. 图形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

包括手动旋转和使用工具旋转两种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旋转后图形的变化规律。

4. 旋转图形的性质与规律(1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旋转图形的性质与规律,例如旋转180度后的图形与原图形重合,旋转90度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垂直等。

让学生总结出旋转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和规律。

5. 运用图形旋转解决问题(25分钟)提供一些与图形位置、方向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图形旋转的方法解决。

例如,如何通过旋转一个三角形使其与另一个图形重合等。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尝试,提供必要的指导。

6.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图形旋转问题,例如多个图形的旋转组合、旋转后的图形面积变化等。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7. 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图形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图形旋转解决与图形位置、方向相关的问题。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篇1一、说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图形的旋转》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充分的经历与欣赏中感悟旋转;同时针对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比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以渗透刚体变换的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能力目标:运用观察、操作、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悟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旋转,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并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三、说教法与学法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只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接触了两种图形变换方式:对称、平移。

本课是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

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经历中体会旋转的三要素,感受图形旋转带来的变换美。

四、说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方格纸、自制风车五、流程设计:(一)游戏激趣,感受图形的旋转此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初步感受旋转。

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情景,即风车,美丽的图形等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旋转》,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说明六大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性质的应用。

旋转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将起到很好的渗透作用,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平移、轴对称,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和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他们能从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薄弱。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掌握旋转的性质。

能力目标: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旋转,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学生在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与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和旋转的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旋转的性质及旋转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依照课程标准,本着“立足学生生活,发挥学生主动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原则,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的演示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空间想象“不可见”的大难题,巧妙地突破
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这一难点。

2.情境教学法: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为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探究情境。

学法:合作探究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采用“教师主导,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以“观察---实践—归纳”的主线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按以下六步展开: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二)探索新知,深化概念
(三)实践操作,再探新知(四)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五)回顾反思,深化提高(六)分层作业,促进发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欣赏图片:
学生观察动画,并提出情景问题: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
[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的确存在着大量的转动现象,从而会对旋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转动的共同特征,初步感受转动的本质]
结合单摆的摆动认识这种转动现象,从而很自然流畅的得到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二)探索新知,深化概念
1、钟表的时针在不停地转动,从上午6时到上午9时,时针的旋转角是多少度?从上午9时到上午10时呢?
2、 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是哪个角?
[这些练习及时巩固了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了物体的运动,学会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旋转的特征模型。

]
3、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四边形AOBC ,它绕O 点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 、B 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3)旋转角是什么?
(4)AO 与DO 的长有什么关系?BO 与EO 呢? (5)∠AOD 与∠BOE 有什么大小关系?
[此题的设置,就是让学生找到旋转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旋转中心和旋转角,使旋转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对旋转的理解与认识,并且为下面的探究活动作好了准备。

]
(三)实践操作,再探新知
采用活动教学法,设计四步操作:
1 、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ABC ,再挖一个小洞O 作为旋转中心。

2 、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

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 。

3 、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 ’B ’C ’ 。

A
B D E C
F
4 、移开硬纸板。

同时指出探究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1、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
2、∠AOA’与∠BOB’有什么关系?
3、△ABC和△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播放课件,归纳出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本环节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采用“实践—思考—归纳”的模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不但加深了旋转性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
(四)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ABD经过逆时针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了多少度?
(2)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旋转到了什么位置?
[学生演示操作回答问题,使图形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旋转变换更加直观化,更加形象化。

同时设疑:将一个三角形绕一个固定的点旋转不同的角度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呢?巧妙的将学生的思维拉到例题中来]
例题: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 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此环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最后动手尝试。

在此活动中,重点关注学生不同的作图方法,学生能否准确表达作图的理论依据。

最后确定:△ADE 三个
顶点的对应点是解题的关键。

1、变式练习:如果把△ADE逆时针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将会是什么样?
2、如图:P是等边∆ABC内的一点,把∆ABP通过旋转分别得到∆BQC和∆ACR,
A
R
P
B
Q
C
(1)指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 ∆ACR 是否可以直接通过把∆BQC 旋转得到?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的旋转关系,巩固旋转的性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识内化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
(五)回顾反思,深化提高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1、首先学生小结:学生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收获,然后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汇总,使小结活动不流于形式而
具有实效性。

]
2、 教师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六)分层作业,促进发展
1、必做题:教材第66页4题
2、探究题.已知,如图正方形EFOG 绕与之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 的中心O 旋转任意角度,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实践题: 小小设计师
如下图是某设计师设计的方桌布图案的一部分, 请你运用旋转变换的方法, 在坐标纸上将该图形绕原点
顺时针依次旋转90°、180°、270°, 并画出它在各象限内的图形, 你会得到一个美丽的“立体图形”!
[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一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

]
教学设计说明
一 教学设计遵循两个原则。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2)坚持创新原则,把教材创新、教法创新及学法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 教学过程突出四大构想:
(1)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2) 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3) 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4) 实例展现,多方渗透
纵观本课教学,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生生的合作交流,有师生的互动反思,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难点的突破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G
E
O
C
A B D
方式,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使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主动去创造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评委和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