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大观园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民间文化意识和素养。
2.了解大观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化景观的观赏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的民风民俗,认识大观园的文化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对景点的观赏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和体会大观园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对民俗的认识和关注。
四、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大观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带领学生参观大观园,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民俗文化景观。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园内的民间表演,如舞龙、舞狮、杂技等,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景点和文化景观,并对其中一种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5.学生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观园的民风民俗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何意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弘扬民风民俗?
五、教学反思:
1.通过参观大观园,学生对中国的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锻炼了合作和表达能力,培养了观察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3.文化教育不应只停留于课堂讲解,更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亲
身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民风名俗名家的作文
民风名俗名家的作文
咱中华大地,那可是个民俗大观园!各地的民风民俗,就像一道道独特的
风景,让咱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先说这春节,那可是头号民俗大节!一到腊月,各家各户就开始忙乎起来啦。
扫房子、买年货、贴春联,那叫一个热闹。
孩子们眼巴巴地盼着新衣服和
压岁钱,大人们则忙着准备年夜饭。
等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
香喷喷的饺子,看着春晚,那幸福感简直爆棚!
再说说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大家包粽子、赛龙舟。
那粽子,糯米的香
甜和粽叶的清香混合在一起,咬一口,满嘴留香。
赛龙舟的时候,鼓声震天,
选手们齐心协力,那场面,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还有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
那圆圆的月亮,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温馨又惬意。
除了这些大节日,各地还有自己独特的民俗呢。
比如在有些地方,新娘子
出嫁要哭嫁,哭得越厉害,就表示越舍不得娘家,以后的日子越幸福。
还有些
地方,过年的时候要舞龙舞狮,那龙腾狮跃的样子,仿佛能把所有的好运都带来。
咱国家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说不完道不尽。
这些民俗,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让我们紧紧相连的文化纽带。
不管时代怎么变,这些民俗
都会一直传承下去,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温暖和骄傲!
怎么样,这些民风民俗是不是很有意思?咱可得把它们好好地守护着,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闪闪发光!。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第一章:民俗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俗的定义和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民俗的重要性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民俗的定义与分类民俗的特点与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俗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民俗的含义。
主体讲解:讲解民俗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民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分享心得。
第二章:民间信仰与宗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定义与区别。
使学生认识到民间信仰与宗教在我国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定义与分类民间信仰与宗教在我国的特点与影响讲授法:讲解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间信仰与宗教现象,加深学生理解。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含义。
主体讲解:讲解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民间信仰与宗教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三章:传统节日习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习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与传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对比法:分析不同节日的习俗,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理解。
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节日的含义。
主体讲解: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对比分析:分析不同节日的习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四章:民间艺术与技艺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与技艺的种类和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与技艺在民俗文化中的价值。
4.2 教学内容:民间艺术与技艺的种类与特点民间艺术与技艺在民俗文化中的价值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与技艺的种类、特点和价值。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定义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民风民俗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民风民俗的定义和特点。
民风民俗的作用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风民俗的定义和特点。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民风民俗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民间习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民间习俗的来源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民间习俗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2 教学内容民间习俗的分类和特点。
各种民间习俗的来源和意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间习俗的分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民间习俗的来源和意义。
第三章:民间艺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民间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民间艺术的分类和特点。
各种民间艺术的形式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的分类和特点。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民间艺术作品。
第四章:民间传说与故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民间传说的定义和特点。
著名民间传说和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间传说的定义和特点。
讲述法:讲述著名民间传说和故事。
第五章:民间游戏与娱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民间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5.2 教学内容民间游戏的分类和特点。
各种民间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间游戏的分类和特点。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民间游戏。
第六章:民族服饰与配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6.2 教学内容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及象征意义。
民族配饰的种类及其文化背景。
6.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和配饰。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服饰文化的差异和共性。
第七章:民族饮食文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肴。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民俗材料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风民俗的热爱,增强民族凝聚力。
第二章:民俗的概述2.1 民俗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民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民俗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传承性、集体性的文化现象。
2.2 民俗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民俗的特点,包括传承性、地域性、集体性、季节性等。
2.3 民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民俗的分类3.1 生产民俗使学生了解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民俗,如播种、收获、祭祀等。
3.2 生活民俗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民俗,如饮食、服饰、住宅等。
3.3 传统节日民俗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4 民间信仰民俗使学生了解民间信仰的形成、发展以及各种信仰活动,如道教、佛教、萨满教等。
第四章:民俗的传承与变迁4.1 民俗的传承使学生了解民俗传承的方式,如口头传承、书面传承、实践传承等。
4.2 民俗的变迁使学生认识到民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迁。
4.3 现代民俗传承与保护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社会,如何通过教育、法律、政策等手段传承和保护民俗。
第五章: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5.1 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俗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地域特色对民俗的影响。
5.2 民俗文化的地域融合使学生了解随着人员流动、交流等,民俗文化会在不同地区间产生融合。
5.3 地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和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第六章:民俗活动与传统艺术6.1 民俗活动的类型使学生了解民俗活动的多样性,包括民间舞蹈、戏剧、竞技等。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引言广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南地区。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广东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
在广东的大观园中,我们可以领略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感受广东的独特魅力。
广东的民风民俗1.潮汕民俗–潮汕位于广东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潮汕,人们尊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等,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以潮汕龙舟赛最为有名。
–潮剧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戏曲,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情。
2.广府民俗–广府指的是广东的中心城市广州及周边地区。
广府民俗是广东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之一。
–广府人十分重视家庭和谐,婚礼和葬礼等家庭仪式是广府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的传统美食也是广府民俗的一大特色,例如流行于全国的广府菜就起源于广府地区。
3.徽州民俗–徽州是位于广东西部的一个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徽州,人们以文化和艺术为重,传统节日里的各种表演和演出非常盛行。
–徽州的建筑风格也是徽州民俗的一大特色,古老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宏伟而古朴的感觉。
广东民俗大观园的介绍广东民俗大观园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一个集展览、演出、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主题公园。
展览广东民俗大观园的展览区分为潮汕、广府和徽州三个主题区,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实物模拟,展示了广东各地的传统民俗风情。
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各种传统演出,了解广东文化的博大精深。
表演在广东民俗大观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表演节目。
其中包括潮剧、粤剧、徽剧等地方戏曲,还有传统音乐演奏、舞蹈表演等。
这些表演节目展示了广东民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互动体验广东民俗大观园还提供了许多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够亲身参与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如制作蜡染、织布等。
这些体验项目旨在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广东文化,并且增加参与感和互动性。
个人感悟参观广东民俗大观园后,我对广东的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广东的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广东民俗大观园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罗慧石嘉仑黄晓图马浩程沈伯琪黄奕婷序言广东到底有哪些不同与其他地方的民风民俗呢?我们很想详细的了解一下,所以我们就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早茶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逢周末或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
“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见,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
说起广东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
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
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
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这种传统文化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成为广东人休闲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既名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广东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
常见的有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
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
饮凉茶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能包罗万象,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之效。
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这是典型的滥服,这种做法和认识是不正确的。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
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
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
对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经常服用也无碍健康。
但是,凉茶毕竟是由药物组成,作为保健药长期服用不妥,不问身体素质如何而滥加服用不行。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学反思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学反思本学期,通过《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社会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源泉,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并取得实效。
一、课前走进生活,挖掘教学源泉《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课前走进生活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课堂活动的基础。
1、教师走进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课前走进学生,主动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对生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对生活现实的了解和困惑等,根据调查的实际设计教学,才能符合孩子的心理,让孩子门真切的感受到什麽才是自己的真正生活。
如在学习《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时,我在课前和同学们交流,了解他们对家乡的民风和民俗了解多少,特别是各个节日的习俗以及来历。
这样在备课时才做到以生为本,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学生走进生活,增强感悟体验课前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观察、体验等途径,能直接搜集信息,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增强教育内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前,这一课从学生熟悉的节日习俗开始,当时正是中秋节时,我让学生去了解中秋节的习俗,调查或查阅中秋节的传说及来历,学生这个中秋节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二、课内再现生活,演绎生命课堂《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教科书所呈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采的内容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再现,是经过浓缩、精选、锤炼、提升之后的“生活事件”,其表现态度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因此,以活动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儿童“再生活”,成为教学的关键,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儿童创设更多的“再生活”的条件和情境,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民风民俗作文六篇
民风民俗作文六篇民风民俗作文篇一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具不同的特色,各有不同的习俗。
如:西藏的藏戏、云南的竹竿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今天就让大家一起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吧!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为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
藏戏在历史上多半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等地演出,形式与风格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不用戏台,就可以在广场演出,演出时,贴近观众,易于人们接受。
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不用化妆,主要是戴面具。
藏戏传统目具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等,大多含有佛教内容。
民间藏戏剧团在西藏是十分普遍的。
随时可见农村的广场上,或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引得方圆十里的群众赶来观看。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藏戏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赛乃姆(集体舞)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
有时独舞,有时两个对舞,三五人或十几人同舞也很常见,大型活动中心还会出现百人共舞的壮观景象。
每逢喜庆场合,维吾尔族人都要唱歌、跳舞、表演节目。
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很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同学们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就和我一起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吧!一座茅山,一方风水,拉动一方经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这就是民风民俗,你是否走进了民风民俗的大观园呢?民风民俗作文篇二我的家乡安溪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产茶历史的古老茶乡。
茶,已经渗透到安溪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礼俗和日常的交际中。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凉茶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
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
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
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
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常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
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
(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殊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始终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
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很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
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细心培植,通过对水温柔日照的调整来掌握花期。
水仙花好像也能解人意,经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聚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好取了个好兆头。
加上水仙花形状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
《民风民俗大观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特色,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各地的传统节日习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各地的传统美食习俗:四川火锅、广东早茶、东北烧烤等。
3. 各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北京四合院、云南丽江古城、福建土楼等。
4. 各地的传统艺术形式:京剧、昆曲、地方的民间舞蹈等。
5. 各地的风土人情:礼仪、婚丧嫁娶、习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各地民风民俗的特点。
2.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差异。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准备教学PPT,展示各地民风民俗的特色。
3. 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各地民风民俗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风民俗的认同感和尊重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4. 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各地民风民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案例分析:分别介绍各地的传统节日习俗、美食习俗、建筑风格、艺术形式和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3.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发现差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各地民风民俗的认识和感受。
5. 角色扮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风民俗,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体验。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各地的传统节日习俗。
民俗民风摘抄
民俗民风摘抄1. 东北那嘎达的民俗,就像一锅乱炖,啥都能往里搁。
大棉袄二棉裤一穿,人人都像是移动的棉花包,那热情也像火炕一样热乎,能把你整个人都烤得暖烘烘的。
2. 广东的早茶民俗啊,就像一场点心的大阅兵。
虾饺、烧麦、叉烧包这些小点心,像一个个乖巧的小兵,整整齐齐地摆在蒸笼里,等着人们去检阅和品尝,那丰富程度就像进了点心的大观园。
3. 陕西的民俗,那秦腔一吼,感觉天都要被震破几个窟窿。
吃面就像跟面有仇似的,大碗宽面,呼噜呼噜往嘴里扒拉,那架势像是在进行一场面条消灭大赛。
4. 云南的少数民族民俗可不得了,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大染缸。
姑娘们的服饰花花绿绿的,像是把天边的彩虹都裁剪下来披在了身上,载歌载舞的时候就像一群花丛里的花仙子。
5. 山东的民俗,煎饼卷大葱那是一绝。
大葱像金箍棒一样又长又直,煎饼像一张大蒲扇,卷起来咬一口,感觉自己像个豪爽的梁山好汉,那股子冲劲儿能直接冲到脑门顶。
6. 四川的茶馆民俗像一个大磁场。
老少爷们儿像是被吸铁石吸住了一样往茶馆里钻,在茶馆里摆龙门阵,那声音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热闹得很。
7. 新疆的民俗就像一场盛大的歌舞派对。
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子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扭起脖子来就像灵动的小天鹅,小伙子们打起手鼓像敲战鼓一样,充满了力量。
8.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就像草原上的超级狂欢节。
摔跤手们像两头公牛一样互相较劲儿,骑马的汉子在马背上像一阵旋风,射箭的时候那眼神像鹰眼一样犀利。
9. 福建的土楼民俗像一个神秘的大碉堡。
土楼里的人家像一个个小蚂蚁,密密麻麻却又井井有条地生活着,家族的凝聚力强得像一块坚不可摧的石头。
10. 贵州的民俗,那些少数民族的银饰多得像银子做的铠甲。
姑娘们走动的时候,银饰碰撞发出的声音像清脆的铃铛,感觉像是一群移动的小银行。
11. 江苏的评弹民俗像江南水乡的一缕清风。
评弹艺人的声音像涓涓细流,绕着你的耳朵流淌,那吴侬软语就像裹着糖的棉花糖,甜到心坎里。
12. 湖南的民俗里,吃辣就像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民风民俗大观园
民风民俗大观园各个地区的民俗民风1.素净大方的基诺族穿着基诺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纺织的衣裳布与裙子布缝制,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在织布时就作过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织出来的图案均在织布时织在布上。
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
传统的服装,以白色和黑色为基本色调,因纺织工艺落后,所织棉布缺乏紧密、光滑之感,近似麻布。
基诺族酷爱刺绣花纹图案,无认男装女装都爱用横、直彩条和几何形图案装饰。
男子上衣是无领、无扣的对襟衫,用织有纵横交错的彩色条格白布缝制。
上衣的胸部以上部分强有彩色条格,横向彩条色彩斑斓,极为显眼。
衣服背部中央乡中有一个6寸见方的图案,四周配有放射性线条,开如一朵葵花。
但又有太阳放光之状。
基诺语称这一图案为“波罗阿波”,有太阳花与月亮花之意。
衣襟边沿、袖根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都镶有数道术为显眼的横向彩条。
白底上衣,被特意织上的图案和红、黄、蓝、黑相间的彩条装饰成一件色彩鲜明的花衣。
男裤为阔裆肥裤管白裤,裤脚边沿同样镶有横向红、黑、白三色相间彩条。
宽大的裤腰两侧各开一道3寸长的口子,缝有一块四方形黑布。
白裤在腹前打折,用缀有彩色缨穗的腰带扎系于腰部。
男子头上蓄有三撮长发,用1米多长的黑色头巾包头。
小腿上缠有裹脚布。
男子衣服厚实宽松,穿在身上,增强了男人的壮实、强悍英姿。
女子用织有彩条,再加绣图案的布片束胸。
上衣色调多为青色、黑色、无领、对襟,着意用红、黄、黑、白彩色横条装饰衣襟边沿和衣袖手旁观。
但凡女子,老幼均系长及膝盖,上端白、下端黑的开合围裙,裙沿上镶红条作饰,于腹前开合系于腰间。
成年女子头戴织有纵向彩条的尖顶三角形白布帽,两侧帽角下垂披于肩头,额头部位的帽沿外翻,开若一保尖顶白色筲箕扣在后脑勺上。
未婚女好挽发于脑后,已婚妇女挽发于胶额上方。
女子着装,简朴中透出素雅,使基诺族姑娘显得楚楚动人。
基诺族服装的鲜明特点是用彩条装饰袖管和衣襟边沿及后背。
人们以彩条饰衣,据说与天上彩虹有关。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2.1《民风、民俗大观园》说课稿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2.1《民风、民俗大观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民风、民俗大观园》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地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对于身边的民俗风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受生活经验和地域差异的影响,对于一些民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究、合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知道各地民俗风情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访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知道各地民俗风情的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访问、讨论、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民俗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访问、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民俗风情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4.成果展示:让学生将、访问、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学设计
风气、风俗大观园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1、认识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传说故事等资料,领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b5E2RGbCAP2、认识不一样民族的风气风俗,知道独到的风气风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培育学生激烈的民族骄傲感。
p1EanqFDPw3、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收集信息的能力,耳濡目染地培育学生信息技术修养。
[ 教课要点难点 ]1、要点认识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宵等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风气风俗,感觉我国独到的民族文化。
DXDiTa9E3d2、简单认识不一样民族的风气风俗,感觉我国丰富的风气风俗。
[教课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传统节日的风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 教课过程设计 ]一、创建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国庆长假刚过,在这时期看过祖国六十华诞大阅兵吗?生:(看过)此刻我们再一同来感觉国庆大阅兵的气概;出示课件,同学齐说:RTCrpUDGiT徒步方队、步伐一致装备方队、气吞山河空中梯队、遨游蓝天国庆大阅兵,显示我们祖国的强盛,我们作为中国人应当为有这样强盛的祖国感觉骄傲感觉骄傲。
二、介绍汉族主要传统节日的风气风俗1、介绍中秋节的风气风俗,引出风气风俗的意义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长,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着各样习惯,各样文化,各样传统节日,在长假时期刚过了一个传统节日,生答(中秋节)5PCzVD7HxA这其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板书吃月饼观月提到吃月饼、观月老师就想起小时侯的一首歌谣,齐唱《爷爷为我大月饼》唱着歌谣,吃着甜美的月饼,依偎在奶奶的身旁听嫦娥奔月的故事,真是太美了,大家想听这个故事吗?有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林渠为大家献上。
jLBHrnAILg本来中秋节还与这么悦耳的故事相关,从古到现在,很多文人墨客对中秋也情有独钟,他们围坐在八仙桌旁,吃着月饼,望着洁白的圆月,对酒当歌,写下了很多交口称赞、持久不衰的诗篇,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杜甫的“露从今晚白,月是故土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无不道尽了人们对家乡的迷恋,和对亲人的无尽相思。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DOC)
山西小学校本课程闽南民风民俗大观园范甘治搜集整理1、“母舅坐大位”风俗的由来“天上天公,地下母舅王”。
闽南一带有这样的风俗,凡有婚丧喜庆摆宴席,要尊舅父为首席,俗话叫“母舅坐大位”。
舅父的大位是怎样坐上的,还有个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富贵人家娶媳妇,六亲五戚都来庆贺,宾客满堂,好不热闹。
婚宴开始,请客人入座时,却闹出了姑嫂争席位的纠纷。
姑说:“娶亲人是我哥哥的儿子,内亲属我最亲,姑丈该坐大位。
”嫂说:“娶亲人是我儿子,我娘家兄弟是母舅,该坐大位。
”姑说:“侄儿是我哥哥的种子,我未出嫁时,有帮助养育之恩,亲戚中该尊我为大。
”嫂说:"儿子是我生的,没有我,哪有他,这养育之恩归根结底该报答我娘家,尊我兄弟为大。
”姑嫂争得面红耳赤,都不无道理,闹得众人面面相觑,司仪和村里老大也难于分解。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个小孩,大模大样地说:“种子只是种子,没有田地,一百年一千年也还是种子,哪得发青呀?”众人听了,都觉得有理,就请司仪把首席让给母舅。
从此以后,婚丧喜庆便有了这样的礼俗:亲戚中尊母舅为大,姑丈次之,姨丈居三,其余则按辈论次。
学习与思考:姑说谁坐大位?嫂说谁该坐大位呢?你认为呢?2、人中进士,你拔死羊母泉州洛阳桥北有一个乡里叫陈埭头村,这个陈埭头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溪,刚好处在洛阳江咸淡水相交的位置。
古时代海水可以直接漫到村中的内溪,村里不管哪一家人客来,随时抛网,随时都可以捞到鱼虾款待人客。
由于乡里的位置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所以这里世代都出一些文人名士,这个所在因此也在洛阳古桥周围一带有点名气。
大约是在明朝中期,那一年朝廷开科取士,各地举子纷纷上京应试,陈埭头村竟然一次有十八人上京赶考。
而与此同时,附近另一个乡里叫西头村也有人要上京赴考,不过去赴考的举子只有一个。
所以陈埭头村的人就纷纷猜测,说这次本村十八人上京,必然有人会考中,而西头村孤单一个考生,看样子功名无望,只有名落孙山了。
考试过后不久的某一日,就在陈埭头村和西头村的交叉路口,突然传来一阵锣鼓声,只见一队人马,有的执旗,有的骑马,闹闹热热向这个所在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船送瘟诀歌(吹牛角)》:
• 牛角声声震天响,押送瘟殃开了船。一船 划往五岳过,五岳立即让一边。一船划往 茅山过,收起野鬼上龙船。一船划往洞庭 过,团鳖蟹虾收上船。一船划往云中过, 风雪冰雹瘟殃尽上船。所有的瘟殃都收尽, 一船开往海龙王。我把殃灾倒下海,从此 四季保平安。
端午起源之说2
恶日
在北方,流传较多的是恶 月、恶日说。视五月及五月 的五日为恶月、恶日,端午 节的意义在于驱邪避灾。
• 完成书本34页。 • 你可以用哪些方式去搜集你想要的资料呢? (实地调查、上网查阅、阅读书籍、访问 家长) • 把你喜欢的搜集资料的方式写在书上第34 面上,可以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也可以 是自己现在想到的。 • 用这些方法去搜集一下资料吧,下节课中 大家一起分享!
端午节吃薄饼,清明节吃清明饼,七夕节吃 甜饼、咸饼。 农村房屋朝南,屋顶是砖瓦的,过年时要穿 红色新衣服,本命年系红绳、穿红色衣服。 孩子出生办满月酒、周岁酒,老人寿诞送寿 糕、寿礼。订婚酒:小定、大定。白喜事4、 5天,吃酒席,送花圈,送葬。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 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上牙丢屋顶上, 下牙丢地上埋土里; 上牙丢屋顶, 下牙丢床底下。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 王安石
春节
水调歌头 (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宋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立春
人们用麦秸和纸扎成披红戴绿、头插金花的“春 神”,鞭打泥塑的“春牛”,以祈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
不能吵架、不能理发、不能打碎东西等
舞龙灯
祈祷神龙的佑护,以求消灾 避难,风调雨顺,四季丰收。
除夕守岁
• 既是人们对即将过去的旧 岁无限留恋之情,又是对 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盼 之意。
课外延伸:
中秋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
民风、民俗大观园
赛龙舟视频
端午节
挂香包 挂艾草 吃粽子
赛龙舟
吃五黄
五黄就是黄鱼、 黄瓜、咸鸭蛋 黄、黄豆瓣包 的粽子和雄黄 酒。
端午起源之说1
纪念贤臣、孝女说 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孝女曹娥说。最广 泛的是纪念屈原说。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 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 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 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 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 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 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 直臣冤。”
端午起源之说3
图腾祀说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 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 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 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 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 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 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快乐对对碰:你能找到几个端午的 别名 ?
端阳节、团圆节、端五节、拜月节、重五节, 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登高节、天中 节、地腊、寒食节、诗人节、龙日。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 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 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自学P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