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广州市天河中学新课程实施阶段总结
广州市天河中学2006年3月
一、学校背景
广州市天河中学是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市两级“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和天河区英语特色学校。现有高中教学班18个,在校生980人,高中部专任教师71人。高中招生主要面向天河区,另外小部分学位面向广州老四区,属于广州市第一批招生学校(仅次于提前批招生的21所示范性高中)。多年来,我校秉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教研强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承担了多项大型科研课题,作为省市两级“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学校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根据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200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2003]21号),以及2004年4月《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2004〕47号)的要求,在高一开展新课程实验,我校结合实际,参照课标的新理念和精神,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定期对新课程实验进行总结,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管理体系
(一)领导机构
本校非常重视新课程的实验情况,成立了以校长挂帅,书记亲自参与教学实施的阵容强大的领导小组,包含德育研究、教学教务研究、
资源及后勤保障、初高中衔接四项工作职责的新课程领导小组,全面研究、制定和实践高中新课程实施和实践方案。学校领导班子在态度上达成“共识”: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高中新课改的工作。
(二)实施方案
领导小组对课程设置、课程运行、学生选课指导、学分认定等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制定了《天河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天河中学新课程选课方案》、《天河中学学分认定办法》、《三年课程开设计划》。
(三)实施步骤
我校按照“积极探索、分步实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三年规划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是转变教学观念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尝试体育教学“走班制”,在05学年高一级,曾对历史、政治两学科进行“按学时,分学段”交叉开设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可取。)
第二阶段:开展选修课“走班制”的实验。对“走班制”的管理实行导师制探索,同时加强选课指导。
第三阶段:开放所有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落实导师制。结合本校情况,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
第四阶段:针对新课程实施后的高考要求,强化高中阶段必修、选修模块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训练。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升学的愿望。
三、我校的具体做法
1、重视宣传和发动工作。
(1)做好对教师发动工作
领导带头参加省组织的新课程管理培训,动员和安排教师参与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在实施前我校想法设法购买到了相关版本的教材,让教师有了感性认识。针对教师反映出来了问题和思想顾虑,学校请市教研员来校作指导,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同时带着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参加了山东、宁夏课程改革实验区中心城市协作会议,学习兄弟省市的管理措拖,观摩优秀课例。较有效解决新课程实验中排课问题、并行学科开设问题、学科教学难度把握问题。形成人人关注新课程,很多教师主动申请担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局面。
(2)做好学生的发动工作
我校利用军训时时间,对高一新生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的要求进行了宣传,并就学习方法、复习方法等、选课方法、评价方法、学分认定方法开设专项讲座,特别针对部分选修课如部分校本课程和体育选修等进行选课指导,指导学生做好高中新课程的第一次选择。
(3)作为家长的发动工作
起始年级一开学,立即召开家长会上。宣传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改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家长对高考的顾虑,强调省政府的指导原则:“高考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服务”,并对新课程我校目前的状况(优势和困境)进行了分析,介绍我校的应对措施,让家长理解和支持我校的新课程开展工作,打消顾虑,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指导学生的选课过程中去。
通过几方面的宣传,我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去面对新课程考验,投入新课程的实践工作。
2、切实抓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我们认为教师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主体,新课程实施的瓶颈
在教师,关键在领导。为此,我校领导、教师除了积极参与省、市两级新课程培训之外,还主动到山东、宁夏、江苏、海南等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省份学习交流课改的经验。对于任用教师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依托省、市、区三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对本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的培训,我校教师参加省管理者培训共6人,本校教师参加省组织的新课程培训5人次,市组织的“新课标培训”共60人次,占本校高中部教师的84%。在理念和实践上开展新课程的实施工作。
3、开发校本课程,使“课程”多样化。
缺乏校本课程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一个突出问题,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一系列校本课程,并开发了一批校本教材。如:语文的《作文训练手册》、数学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英语《集中识词》、化学的《数字化化学实验》、劳技课的《无线电》、心理学的《长青藤》,体育《美丽新世界》自编操、生物科《健康教育》以及《研究性学习》等近十种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了选修II部分的校本课程。在高中各年级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到良好的效果。
4、积极改进学生评价制度。
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增加表现性评价的内容。表现性评价采用“档案袋法”,注重反映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成长过程以及在活动和成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同时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具体到学分认定,我校主要按两大块进行处理,一块是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另一块是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这两块的比例,在教师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3:7,教师希望加大考试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