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文︳龚明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理想状态,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从孔子开始,就提出“因材施教”,两千多年来却依然是一种理想与奢望。
新时期,我国的基础教育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日益公平、优质、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应该回归人的原点教育的价值取向有社会本位、学科本位和学生本位。
工业时代教育重点考虑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科完善的需要,后工业时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
正如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的:“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换句话说“人才是教育的真正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教育应该回归“人的原点”,教育应该成为认识人、发现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伟大事业。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并因生命的不断丰盈与美丽而闪耀着诗意的光芒。
教育是生命生长的需要,无论是自然生命的发育完善,还是精神生命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
教育关注生命的完整,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的目的在于用思想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教育本质是对生命的“成全”。
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谱,每个生命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教育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多彩的人生,要帮助他们寻求、产生或者制造、创造不同的希望、不同的梦想、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这就呼唤今日学校要有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呼唤我们学校“把学生放在学校的中央”;呼唤校长和老师“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
二、教育应该唤醒人的潜能培养人、开发人首先要认识人、理解人。
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潜力的,学生的潜力各不一样,兴趣也不完全相同,学生的潜力需要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湖湘名校长2017·12A·25的差异,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出版了《智力的结构》(1983年)、《多元智能》(1993年)等代表性著作,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机构。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上)——包头市第二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扫描
了今 天 的二 中人在 继承学 校优 良办学 传统 的 同时 , 脚
踏实地 、 聚精会 神谱写 出的教育 教学改革 、 实施 素质教
育 的新篇 章 。
有 专家 曾提 出过学 校里 “ 教师第一 ” 的观点 , 与贺
永冬 校长把教 师喻 为“ 阳” 同是 办学要 以教师 为本 太 , 的理念 的体 现。
就在结束第 五次包 头二 中之行 的时候 ,他面对上 千 名师生 ,深情 而 自豪 地宣布说 :我人 生的第一乐 章 “ 在 上海 , 创造 了 ‘ 平模 式 ’ 自己被评 为上海市 十大教 建 , 育英 才 ; 我人生 的第 二乐章是教 师培训 , 就是我现在 正 在 做的宏大事业 ;我人 生 的第三乐 章将 在包头演绎 它
的辉煌 : 为有差异 的学生提供适合 的教育 !”
此情 此景 , 曾经让所 有包 头二 中的学生 、 师 、 教 领 导 都激动不 已 , 佩之至 。与此 同时 , 们也都深深地 钦 人 思 索这样一个 问题 :冯恩洪先生在包 头二 中的多次 调 研、 考察 中发现 了什么?或者说 , 头二 中以怎样 的魅 包 力 吸 引和 打 动 了这位 当今 中 国名重 一 时 的教 育学生提供 适 合 的教 育( ) 上
— —
包 头市第二 中学教育教 学改革发 展扫描
包头 二 中的梧 桐树 招来 了上 海 的老牌 名校 长
2 0 年 6月 1 08 6日, 东河 区黄河剧 场。包头二 中在
生先后来 二中讲 过学 , 反响极好 。 2 0 年 5月 3日, 08 冯恩洪先生抵达包头 , 应邀 到包
导师为荣 啊 !五十多年里 , 批 又一批 告别母校 、 一 一 步入 社会 的学 子们 已经成为各行各业 为人们 交 口赞誉 称道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材、实验设备等。
学校还应该注重卫生和安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2.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社团、义工和实习等,提供广泛的选择和机会。
学校还应该倡导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3. 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和辅导指导。
4. 建立评价体系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力。
评价应该多元化,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
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了解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5. 加强学科交叉和综合素养培养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该鼓励学科交叉和综合素养培养。
学科交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合素养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环境意识、创造力等。
6.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及时交流学生的表现和需求。
学校还应该提供一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抚养和教育孩子。
学校还应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和决策,增加家校合作的机会和渠道。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只有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学科交叉和综合素养培养,以及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最大化。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商店里处理一批鞋子,无论号码大小,都是一个价钱.一位顾客挑来挑去,觉得既然价钱都一样,就挑了一双大号的,觉得这样合算.结果,鞋子穿在脚上,因为号码大,走起路来非常累,最后不得不将鞋子扔掉.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个道理适用于每个人。
同样,这话也非常适用于我们的教育。
从现代意义的教育而言,人有选择教育的自由,人有追求成功的权利。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是给人以充分的自由去选择教育的社会,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应该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自己走向成功的条件,为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公平的选择机会。
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内涵(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开发性教育人的素质有先天的潜在素质(潜在能力)和后天的现实素质(综合能力)之分,潜在素质经过教育和实践,可以向现实素质转化。
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
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了他自身的自然。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内涵之一就是创造适合于不同学生身上存在的潜能能有效发挥的教育环境(教育形式、教育活动等等),使学生的潜能“外化”为行为中的现实素质或综合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教育。
为什么学生经过五六年学校教育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变的对学习不感兴趣,越来越不如以前呢?我认为,这虽然有学生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衡量学生只有一把尺子,结果把许多在其他方面颇具天赋的学生给忽略了。
和谐发展,指人的才能和品质得到协调发展。
而教育和学习不能仅仅简化为语言、记忆、推理和智力,也不能仅仅简化为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和体验,更不能仅仅简化为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或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
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语文,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数学,有的学生可能更适合做体育运动,我们要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和考试,还包括了对思维、情感、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处理情感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品德方面,我们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培养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我们还要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弱势群体学生,他们可能来自贫困家庭,可能有身体或智力障碍,可能是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创造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
我们要努力消除弱势群体学生受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让他们也有机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学校的学习,还包括了他们的职业发展。
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在学习的同时也充分了解社会和职业,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的职业发展。
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此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鲁迅先生谈及教育时曾这样说:“未来之教育,适如其分发展各自的个性。
”教育的本真是“适合”。
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之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教学方针,为教师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大自然是神奇的,自然规律让我们得知,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事物。
人类世界也是一样。
教育更是如此。
在教学中,学生们千差万别,他们的成长环境、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致力于提供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和一直以来教育理念的熏陶,我深深地体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
作为刚刚入职的小学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认识到了,虽然孩子们同在一个教室中,同上一堂课,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
如果每名学生都用千篇一律地教学方法去要求,那可能得到的只是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模型”,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我们可以得知,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而有的人则形象思维比较好,有的人感性,有的人较为理性。
这种差异性放到教学上也非常普遍,有的学生擅长语文,有的学生擅长数学,还有的学生在体育和艺术类方面比较有天赋。
这种时候如果我们只用一种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去要求学生,会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
我所在的班级共有41名同学,第一次走进教室时,看着一张张天真的脸庞,我还完全没有意识到应该怎么去担起班主任这个角色。
只是简单粗暴地用我曾经遇到过的老师一样,板起脸凶巴巴地对他们提出很多要求:上课不举手不许说话,下课不要聚在一起打闹,也不要追着老师。
一开始的效果是很显著的,但时间一长我发现我们班学生都很怕我,却不会真正地把我的话听进去,只是像执行命令一样。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记全国优秀教师、政治特级教师李晓翎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记全国优秀教师、政治特级教师李晓翎在南宁市第三中学有这样一名政治教师,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刻苦钻研,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最充沛的精力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研,奉献给了她“敬畏”的教育事业。
在她工作的26年里,先后获得了南宁市教坛明星、广西优秀政治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教师、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她就是李晓翎。
善用生活教政治在近几年的元旦前夜,南宁市第三中学都会举办热热闹闹的元旦“美食街”活动。
食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物种齐全,有卖汤圆的、有卖炒面的、有卖凉茶的……学生们使尽法宝在自己装饰得颇具创意的摊位上叫卖着,俨然一副生意人模样。
看着人声鼎沸的“美食街”,李晓翎看到了教学的新契机。
这食街不但是学生们“做生意”的市场,也是学生们学科学习的活教材。
她想,政治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生活在发生的变化,知道在学习中要做什么和如何做,进而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和兴趣走进教室,然后带着更多的问题、更大的追求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生活。
于是,在“美食街”活动开始前,李晓翎和其他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课堂上给学生作市场经济特征、工商、税务、宏观调控、反不正当竞争、成本核算、经济效益、消费者权益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并派发校“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分派政治组老师充当市场巡视员巡查,并设有消费者投诉站,指导学生规范经营、公平竞争。
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加以总结,升华在实践中感悟到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这种采用“做”中“学”,从而达到“初识一感悟一理解”经济学知识的方法,成效相当突出。
学生钟某在论文《商品怎么交换才能成功》中写道:“糖炒板栗的价格定多少呢?有同学说糖炒板栗营养丰富,价格定高一些;有同学说农民付出了艰辛劳动,价格定高一些大家能接受;又有同学说按市场价格卖。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风格。
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启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些学生喜欢自主学习,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资源。
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基础。
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文化中心等。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与社区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导向的教育资源。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具有挑战和创新性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在研究和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和思想。
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尊重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的饮食和运动,营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只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并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每一个学子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每一个学子在当今社会,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每一个学子,成为了教育事业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满足个体需求、提升教育质量以及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满足每一个学子的个体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发展潜能。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将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中。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第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教育体系成败的关键指标。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等,打破教育中的一刀切现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融入并发挥作用。
第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关注其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出自卫星敦照中国教育频道,中国教育频道的小记者为你详细报道:结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每一个学子是教育事业的使命所在。
只有通过满足个体需求、提升教育质量以及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才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革,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每一个学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当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人才培养侧记
20聚焦 JUJIAO 学校案例湖北教育·2021-03连续两年荣获省级技能大赛18个一等奖,技能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名列湖北省县市前列,2020年湖北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团体第一名,“全国最美中职生”连续3年3人上榜,在宜昌市职业教育研究室发布的2017-2019年全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分中,师生大赛、技能高考、课堂改革、课题研究等14个指标综合评价评分位居宜昌榜首……一个县级市职业学校,取得如此成绩,并跻身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第一方阵,着实令人惊叹。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当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在学校荣誉室,“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宜昌市“文明校园”“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德育品牌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教育质量奖”“教研先进单位”“示范家长学校”等奖牌映入眼帘,当阳职教果然名不虚传。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自信王帆,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经常迟到,虽然喜欢画画,但从不参与班级黑板报工作。
班主任通过家访后得知:他迷上了电子游戏机,是一个典型的游戏迷。
导师杨金明因材施教,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每周对他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与其谈心、交流,一年后,他变得阳光、自信、懂事了,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加强了。
更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努力,他还获得了学校技能节书法比赛一等奖、宜昌市技能大赛书法作品二等奖。
像王帆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的进步和改变得益于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
如何破解中职学校育人难题,探索新时期中职学校育人模式,成为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校坚持实施德育“三条主线”工作机制:“学生成长导师制”“首遇责任制”“全员值日制”。
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例,学校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一名成长导师,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1.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教育是每个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的关键。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我们需要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这包括公平的入学机会、公平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等方面。
不论一个学生来自何种背景,都应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
2. 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天赋。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其个体差异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
3. 培养综合素质:除了学术知识,学生还需要培养综合素质,包括品德、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可以通过课堂教育以及校外活动、社团组织等途径来实现。
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培养综合素质。
4. 关注弱势群体:有些学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处于劣势地位,比如贫困家庭的孩子、残疾儿童等。
为了让他们也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弱势群体。
政府和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教育援助和支持,确保这些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提供额外的资源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5.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课堂氛围、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学校和社区的支持等方面。
学生应该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同时也要建立一个鼓励互动和合作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创意。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需要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关注弱势群体,并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作者:包勇来源:《中小学德育》2018年第11期长久以来,教育界都在追寻着教育的更优模式,旨在探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由此应运而生。
大家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优于应试教育,并能对孩子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所在,但对于何谓“素质教育”却莫衷一是,不能定论。
“做最适合的教育就是做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争论何为素质、何为适合,而是让孩子们享受教育的乐趣,提供适切他们成长需求的教育。
”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汪丛蓉校长从教以来就一直践行着“做适合的教育”的理想,并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近年来,在汪丛蓉校长的倡领下,新的基于学生分层分组递进协作的学教模式在城北开明中学生根发芽,因材施教的梦想得以实现,教育有了灵魂和智慧,改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形态,也成就了学生们的个性风采。
“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就可以迎风飞翔”2018年9月26日下午,晴空万里,淮安市城北开明中学运动场上人头攒动,社团指导老师和七八年级全体同学齐聚一起,和《教育新时空》摄制组共同见证“多彩课程缤纷社团”开班。
其间,社团指导老师根据自身特长设定课程,同学们则在班级v屏或通过登录v校的方式自主选团。
师生们乐教乐学,在社团课程中发挥自身专长,培养兴趣爱好,播种智慧,收获快乐。
在城北开明中学,社团活动一直广受重视。
如果说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智力教育,活动则是对学生个性和情怀的铸造,因此汪丛蓉校长对学校社团活动尤为重视:“开展适合的教育要找到学生发展的平衡点,通过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能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舞台,为终身幸福奠基。
”所谓适合的教育,即指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为学生综合整体设计,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个体化地教育,使其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逐步补偿学习性发展不足,或社会性发展不足,最终获得全面发展并健康成长。
适合的教育要让学生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爱生学校在井陉
育 , 更 重 要 的是 要 唤醒 每 一 个 孩 子 的发展 潜能 ,丰 富完 善学 生的 内心 , 使 其成 为一个 完整 的人 。也就 是说 , 学 校 只 有 实 施 差 异 性 教 育 才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全 纳 与平 等 。 “ 们 的做 我 法是 ‘ 因人施 教 ’ 。如 果 只强 调 ‘ 因 材 施 教 ’, 只 发 展 人 的 某 一 部 分 , 让 其 它 部 分 自生 自灭 ,孩 子 的 身 心 便 被 分 裂 ,谈 不 上 一 个 完 整 的 人 , 全 纳 与平 等 更 无 从 谈 起 。 ‘ 人 施 因 教 ’才 能 培 育 ‘ 智 慧且 自 由完 整 有 的人 。”在 这 样 的 理 念 指 引 下 , 年 来 ,井 陉 县 不 仅 启 动 “山 区教 育扶贫 工程 ”,计划 投资近 l 亿元 、 完 成 l 所 学校 2 项 工程 建设任 务 , O 1 解决 54 55名深 山 区学 生集 中到 县 城 或 乡 镇 中心 村 就 读 ,更 重 要 的 是 改 革 了教 育 的培 养 模 式 。教 育 局在 一 年 半 时 间 内, 举 行 了三 次 爱生 学 校 标 准 项 目试 验 现 场 推 进 会 ,三 次 推 进 , 三 次 提 升 ,三 次 蜕 变 ,提 升 广 大校 长教师对 “ ”的思想认 识, 爱 鼓 舞 了 大 家 将 “爱 ”进 行 到 底 的工 作 热 情 。 障 城 中学 以 “ 中华 ‘ ’ 家 文 化 ” 为切 入 点 ,打 造 师 生 成 长 的
办 适合每 一个 学生 发展 的教 育
— —
爱 生学校 在 井 陉
单增彦
从特色 发展 到 内涵发 展 , 改革 女 儿 童 平 等 得 入 学 机 会 和 发 展 , 营 从 创新 到育 人为本 全纳 公平 ,再到 全面 造 无 歧 视 的、 尊 重 学 生 多样 性 和 差 发 展 的质 量提 升观 ……这 是井 陉教 育 异 的学校 环境 。 史上值得铭 记的一年 ——从 2 1 年 4 00 全 纳 与 平 等 不 单 单 是 让 每 一 个 月至今 ,爱生 理念滋 养着 井 陉教 育新 孩 子 都 有 学 上 ,享 受 到 高 水 平 的 教
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作者:何迎松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年第10期“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巴学园’中健康、自信、快乐的成长。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马骏校长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始建于1962年,距今已有50年的历史,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活力的美丽学校,目前一校三址,共有2096名学生。
在近些年的学校改革与创新中,学校教育与管理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倡导“发现、唤醒、激活、点燃”的全新育人理念,努力“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马骏校长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
在她的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重要的。
她认为,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教育形式和形态,最终的归宿一定是服务于我们的孩子,作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所以,她提出了“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并指出这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精髓是“适合”,“适”是“适应”、“适度”的意思,即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人的成长规律,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合”就是要合乎规律性。
“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全面的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为全面践行这一思想,马校长引领学校教师从德育、智育、校本课程、学生活动、教师队伍、评价、环境七个方面创建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系统,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礼”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发展奠基“三礼”教育的提出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一个隆重的表彰会上,当学校领导双手郑重地把奖状递到受奖同学手里时,却发现有的同学连声“谢谢”也没有说,一只手扯过奖状就走了。
这一场景,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对学生从小就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教育及道德品质教育,到头来,学生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
我们意识到,虽然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根本在于我们德育工作不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坚定地提出开展以礼貌、礼仪、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期待礼仪教育在学校全体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心中能够生根发芽。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呢?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潜力。
教育应该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育方案。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展自己的特长。
学校也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课程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自如应对各种挑战。
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拓展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是当前教育界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只有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共同承担责任。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所有学生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家庭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和支持,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路;社会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在实践中锻炼他们、培养他们。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这种情况既影响了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育体制、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共同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教育体制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特点和兴趣的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分追求统一标准,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学习,注重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充分的发展。
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只有在家庭中得到充分尊重和支持的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社会环境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的认知风气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而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教育的投入,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积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得到充分的发展。
需要明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成功,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发展出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这种发展是多元化的,包括学术能力、体育能力、艺术能力等各个方面,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支持,让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和价值。
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作者:米雪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42期近山而智高,临水而聪慧。
在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绵延数千年的伯渎河畔,有一位充满教育情怀的校长和一所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这就是刘学明校长带领下的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
学校起源于1900年的“倪氏私立承志学堂”,是无锡市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之一。
近年来,学校传承历史,继往开来,以“正毅”为校训,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不断追求卓越,探索和实践“美善相谐”育人文化,开发出了具有坊前实小特色的“美善”课程,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全面地发展,收获成功,感受幸福。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己任得体的西装,声音不大但字字珠玑,谦逊儒雅中透着一丝书生气,熟悉刘学明校长的人都说他是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从教几十年,他依然保持着对教育的初心和热爱。
也有人说他是个敢想敢做的实干家,在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上,他以过人的魄力和胆识,带领坊前实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要让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进而使学生能适应时代的特点,迎接时代的挑战。
这就是说,只有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适合时代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刘校长如此解读学校的办学理念。
他和同事们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坊前实小的办学实践中。
教会学生追求真理,求真求实,激励学生与自然为善,与社会为善,引领学生发现美、传递美是坊前实小在小学这六年中要教给孩子们的。
以刘学明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将此凝练成以个性化校本课程为主、拓展活动为辅的“美善”课程体系,让学生品生命之美,养道德之美,展心灵之美,把“美善”课程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结合起来,着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真人。
“超市式”课程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如今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缺少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受一些功利性观念的左右,一些孩子被培养成了有知识无智慧、有学位没品位、有技能无灵魂的‘异化的人’。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教育是塑造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种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包括对人生、社会和自我认知的全面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教育中,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是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认知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有些学生可能天生就对某些学科或技能有特别的天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现并且加以重视。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这些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方式。
有些学生可能更偏好视觉教学,而有些学生可能更喜欢听觉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演示、实践等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除了学术方面的发展,我们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社交、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等。
我们需要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课外活动的引导,让每个学生在多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
家长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伙伴,在他们的陪伴和教导下,学生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规范。
社会则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也需要教育者本身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
教育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每个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的教育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注重学术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分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和社会责任等。
为了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我们需要做出以下改变。
首先,我们需要推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激情和天赋,在学术、艺术、体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潜力。
因此,我们应该提供多种选择和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各种领域中发现自己的才能,并发展自己的潜力。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发展。
学生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学术成绩评价学生的能力,而是应该关注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例如项目制学习、综合评价和个人目标设定等,让学生能够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导。
每个学生都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适合他们的支持和指导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发挥潜力。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和专家团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服务。
此外,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他们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除了学术能力,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现代社会需要有能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公民,他们应该关心社会问题并为之努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社会服务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社会中,了解社会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们。
学校也可以加强公民教育,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民讨论和参与社会运动。
最后,在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时,我们还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竞争。
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动力,但过分强调竞争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以及通过公平竞争来提高自己。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而学生则是国家的未来。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充分发展,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忽视,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需要我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管理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要改善教育理念,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往往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在教育实践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要改善教学方式,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渠道。
目前,学校教学方式往往是统一的,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学习,这对于那些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来说,往往会感到困难和挫折。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包括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学习,还有实践性的学习、项目化学习、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学习,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要改善学生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管理中,往往也容易出现对学生的一刀切管理,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或者行为表现不佳的学生,往往会被忽视或者过度惩罚,这使得这些学生更加沮丧和消极。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学生管理方式,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也要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要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环节,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同样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广州市天河中学新课程实施阶段总结广州市天河中学2006年3月一、学校背景广州市天河中学是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市两级“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和天河区英语特色学校。
现有高中教学班18个,在校生980人,高中部专任教师71人。
高中招生主要面向天河区,另外小部分学位面向广州老四区,属于广州市第一批招生学校(仅次于提前批招生的21所示范性高中)。
多年来,我校秉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教研强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承担了多项大型科研课题,作为省市两级“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学校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根据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200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2003]21号),以及2004年4月《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2004〕47号)的要求,在高一开展新课程实验,我校结合实际,参照课标的新理念和精神,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定期对新课程实验进行总结,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管理体系(一)领导机构本校非常重视新课程的实验情况,成立了以校长挂帅,书记亲自参与教学实施的阵容强大的领导小组,包含德育研究、教学教务研究、资源及后勤保障、初高中衔接四项工作职责的新课程领导小组,全面研究、制定和实践高中新课程实施和实践方案。
学校领导班子在态度上达成“共识”: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高中新课改的工作。
(二)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对课程设置、课程运行、学生选课指导、学分认定等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制定了《天河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天河中学新课程选课方案》、《天河中学学分认定办法》、《三年课程开设计划》。
(三)实施步骤我校按照“积极探索、分步实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三年规划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是转变教学观念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
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尝试体育教学“走班制”,在05学年高一级,曾对历史、政治两学科进行“按学时,分学段”交叉开设的方式。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可取。
)第二阶段:开展选修课“走班制”的实验。
对“走班制”的管理实行导师制探索,同时加强选课指导。
第三阶段:开放所有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落实导师制。
结合本校情况,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
第四阶段:针对新课程实施后的高考要求,强化高中阶段必修、选修模块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训练。
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升学的愿望。
三、我校的具体做法1、重视宣传和发动工作。
(1)做好对教师发动工作领导带头参加省组织的新课程管理培训,动员和安排教师参与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
在实施前我校想法设法购买到了相关版本的教材,让教师有了感性认识。
针对教师反映出来了问题和思想顾虑,学校请市教研员来校作指导,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
同时带着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参加了山东、宁夏课程改革实验区中心城市协作会议,学习兄弟省市的管理措拖,观摩优秀课例。
较有效解决新课程实验中排课问题、并行学科开设问题、学科教学难度把握问题。
形成人人关注新课程,很多教师主动申请担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局面。
(2)做好学生的发动工作我校利用军训时时间,对高一新生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的要求进行了宣传,并就学习方法、复习方法等、选课方法、评价方法、学分认定方法开设专项讲座,特别针对部分选修课如部分校本课程和体育选修等进行选课指导,指导学生做好高中新课程的第一次选择。
(3)作为家长的发动工作起始年级一开学,立即召开家长会上。
宣传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改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家长对高考的顾虑,强调省政府的指导原则:“高考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服务”,并对新课程我校目前的状况(优势和困境)进行了分析,介绍我校的应对措施,让家长理解和支持我校的新课程开展工作,打消顾虑,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指导学生的选课过程中去。
通过几方面的宣传,我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去面对新课程考验,投入新课程的实践工作。
2、切实抓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我们认为教师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主体,新课程实施的瓶颈在教师,关键在领导。
为此,我校领导、教师除了积极参与省、市两级新课程培训之外,还主动到山东、宁夏、江苏、海南等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省份学习交流课改的经验。
对于任用教师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依托省、市、区三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对本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的培训,我校教师参加省管理者培训共6人,本校教师参加省组织的新课程培训5人次,市组织的“新课标培训”共60人次,占本校高中部教师的84%。
在理念和实践上开展新课程的实施工作。
3、开发校本课程,使“课程”多样化。
缺乏校本课程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一个突出问题,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
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一系列校本课程,并开发了一批校本教材。
如:语文的《作文训练手册》、数学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英语《集中识词》、化学的《数字化化学实验》、劳技课的《无线电》、心理学的《长青藤》,体育《美丽新世界》自编操、生物科《健康教育》以及《研究性学习》等近十种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了选修II部分的校本课程。
在高中各年级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到良好的效果。
4、积极改进学生评价制度。
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增加表现性评价的内容。
表现性评价采用“档案袋法”,注重反映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成长过程以及在活动和成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同时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具体到学分认定,我校主要按两大块进行处理,一块是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另一块是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
这两块的比例,在教师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3:7,教师希望加大考试成绩的比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种是6:4,持这一观点的教师认为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评价学生。
前者引发出教师常用选拔性的试题代替了水平性试题,导致大面积不合格,不能认定学分的情况。
我校通过实践,教师们统一思想和认识,确定了采用笔试占40%,过程性评价60%的比例进行学分认定。
并制定了及时补考,认定学分的措施。
附:天河中学课程学分认定表我校一向重视“特色兴校”的办学策略。
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信息与课堂教学整合”这一办学特色,我校被评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多次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级会议,获得了原教育部吕福源副部长和广东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
在此次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明显发现原有的实验设备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现代实验设备特别是数字化实验设备的欠缺使我们无法正常开展实验教学。
我校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部分数字化实验设备,并装备到化学和物理实验室。
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数字化实验设备如何与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我校化学科组利用半个学期的时间形成了校本课程《数字化化学实验》,完成了对新课程数字化实验的案例化研究,并应用到具体课程教学中,效果明显,学生参与度和学生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在此项研究过程中,我校汪明微老师在广州市高中新课程样本学校装备会议上,就我校探究实验开展状况作《同器未必同功-天河中学探究实验建设》专题报告,提出探究实验成败的关键不仅是对探究设备的需求,而且在于教学设计的探究性设计是否合理,否则探究实验设备可能更沦为应试的利器。
汪明微老师的论文《数字化实验设备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广东省一等奖,并应邀在广东省“信息技术与理科教学整合高级研讨班”作专题报告;王学兵老师的课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借助压强传感器采集实验中压强变化值,并利用电脑进行图形化展示,获得了化学课例评比“广东省一等奖”;李俊老师的课例《化学燃料与能量变化》参与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例评比,获评委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四、尝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课程设置1、并行学科的开设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一开始我们尝试减少并行学科的开设,政治和历史学科我们是这样排课的,第一学段政治每周开设4节课历史不开,第二学段历史每周开设4节课政治不开,结果学生们纷纷反映学了和没有学差不多,学过的内容消化不了也记不住。
这让我们想起了马克思的一句话:换个工种也是休息。
只要排课合理、科学,并行学科开设多一些不一定负担就加重,并行学科开设少不一定负担就减轻,通过实践我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做法开设并行学科,并对物理、化学两学科每周增加一节课。
2、每节课课时设置按传统的设置每节45分钟,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语、数、英、理、化学科更为适用,可是由于新课改课程模块设置多,为了保证课程开设,我们将每节课由45分钟调整为40分钟,使每周课时总数由35节增至40节,为此学生将学校的情况反映某报社,认为在校学习的时间太长,家长也纷纷打电话质询,说孩子早出晚归太疲劳。
3、选修课设置由于学校规模小,教师少,学校难以开齐选修课,限制了学生的选课要求。
(二)课程管理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随着选修科目的增多,教学管理日渐复杂。
我校采取行政班固定,而选修课学生“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学习时间的选择上,主要的必修课是固定的、学校统一安排的,其他的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这些科目的时间。
具体做法是:⑴某些科目采用大班集中授课制,解决部分学科教师不足问题。
⑵某些科目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自主选择。
但由于学校硬件条件有限,有些科目实行限选制度。
如体育与健康,我校根据高中部的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确定能开设的相关课程,学生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
⑶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安排。
开始按照课标要求,每周三节。
但实行一段时间后,其他科目老师反映课时不够,在确保学生掌据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流程,将研究学习模式设置为:校内培训方法——校外实践——校内交流、评价。
(三)、课程评价1、校内评价:我校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成功在每一节,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收获”。
校长室、教导处通过推门听课、参与备课、教学联考、学生反馈等方式来监控教学效益。
课组、备课组直接对教学成绩负责,通过监控备课质量、课堂练习卷质量、课堂教学质量、课后反思等方面监控教学质量。
级组和班级通过协调师生的教与学,通过学生反馈监控学生学习收益(学会多少?)。
在新课程中没有统考的这段时间,如何把控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我校采用双向细目表来控制试卷质量,通过知识点、难度和试卷呈现形式的对应,对根据预测分数来进行考核,培养了教师的命题能力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2、校际评价广州市、天河区教研室克服重重困难,大胆命题、进行质量监控,尤其是天河区教研室发挥天河区信息技术的特长,建立网上阅卷系统,实时监控教师、学生三年的成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