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各章节课时分配
初中数学的课程安排
初一数学课程安排第一章有理数1.正负数的含义、有理数的分类;2节课2.数轴、相反数、绝对值;2节课3.有理数的加减;2节课4.有理数的乘除、乘方;2节课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整式与整式加减;2节课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解一元一次方程;2节课2.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4节课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图形的基本概念;2节课2.角的度量、邻补角;2节课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邻补角、角度的计算;2节课2.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2节课第六章实数1.平方根与立方根;2节课2.实数的理解与分类;2节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2节课2.直角坐标系的简单应用:平移、对称点;4节课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节课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节课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对不等式的理解;2节课2.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的解的表示;2节课3.不等式的实际问题;2节课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数据统计与表示;2节课初二数学课程安排第十一章三角形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角;2节课2.多边形的内角、外角、内角和、外角和;2节课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2节课2、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2节课第十三章轴对称1、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2节课2、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节课3、几何总复习;4节课第十四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1.整式乘法;2节课2.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及其运用;4节课3.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4节课第十五章分式1.分式的运算;2节课2.分式方程及应用;2节课3.实际问题与分式方程;4节课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理解、二次根式的乘除;2节课2.二次根式的加减;2节课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及逆定理;2节课2.勾股定理的应用,几何题的思考;2节课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2节课2.矩形、菱形;2节课3.正方形;2节课4.梯形;2节课5.几何总复习,综合运用;6节课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函数思维;2节课2.一次函数图象、性质;2节课3.待定系数法;2节课4.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4节课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方差2节课初三数学课程安排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2节课2.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4节课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节课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节课3.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2节课4.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2节课5.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4节课第二十三章旋转1.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2节课2.中心对称思想在几何思维中的应用;2节课第二十四章圆1.圆的性质、垂径定理;2节课2.圆心角、圆周角、圆周角定理;2节课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节课4.正多边形和圆、弧的周长和面积;2节课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1.概率与列举法求概率;2节课2.用频率估计概率;2节课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待定系数法;2节课2.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运用;4节课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2节课2.相似在几何中的应用;6节课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掌握6个三角函数的定义,知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2节课2.各个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2节课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节课。
7.4认识三角形(1)
2)按边分
A
B P
不等边三角形:三个边均不相等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边均相等的三角形
4 实验室 问: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够组成三角形? 答:不是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请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五条长度分别为 3 ㎝、4 ㎝、5 ㎝、6 ㎝、9 ㎝ 的绳子,现任意取出 3 根细绳首尾相接搭成三角形,并填写 25 页 表格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最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完 整得到: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如在△ABC 中,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有 点 A 到点 B,C 的距离之和要大于线段 BC 的长 即 AB+AC〉BC 素材 A: 1. 在练习本上画出: (1) 等腰锐角三角形; (2) 等腰直角三角形; (3)等腰钝角三角形. 2 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1) 15cm、10 cm、7 cm; (2)4 cm、5 cm、10 cm; (3)3 cm、8 cm、5 cm; (4)4 cm、5 cm、6 cm. 3.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条边长 分别为 3 cm、4 cm、6 cm. A 4 如图,以∠C 为内角的三角形 有 和 在这两个三角形中,∠C 的对边 B 分别为 和 素材 B: 5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3 ㎝,另一边长是 5 ㎝ 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答案:1 略 2 (1)能 (2) 不能 ( 3) 不能 3 略 4 △ABC △ADC AD AB 5 3 ㎝或 5 ㎝
D
C
(4)能
作业
P28/1,2,3
板
书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9课时)1.1正数和负数(1课时)1.2有理数(4课时)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课时)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8课时)2.1 整式(2课时)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4课时)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 (2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8课时)3.1 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4课时)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课时)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 (2课时)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6课时)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5课时)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4课时)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课时)5.1 相交线5.1.2 垂线(1课时)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课时)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课时)5.2.1 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4课时)5.3.1 平行线的性质(2课时)5.3.2 命题、定理(2课时)5.4 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课时)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4课时)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8课时)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课时)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1课时)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2 三角形的外角(2课时)7.3 多变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7.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课时)8.1 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课时)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课时)*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教学活动小结(2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课时)9.1 不等式(2课时)阅读与思考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4课时)实验与探究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课时)阅读与思考教学活动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课时)10.1 统计调查(3课时)实验与探究10.2 直方图(3课时)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1课时)教学活动小结(2课时)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课时)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 (2课时)第十二章轴对称(12课时)12.1 轴对称(2课时)12.2 作轴对称图形(4课时)12.3 等腰三角形(4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 (2课时)第十三章实数(8课时)13.1 平方根(2课时)13.2 立方根(2课时)13.3 实数(2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 (2课时)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7课时)14.1 变量与函数(3课时)14.2一次函数(6课时)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4. 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 (2课时)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4课时)15.2 乘法公式(3课时)15.3整式的除法(3课时)15.4因式分解(2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5 (2课时)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4课时)16.1 分式(3课时)16.2 分式的运算(5课时)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3 分式方程(4课时)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 (2课时)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8课时)17.1 反比例函数(4课时)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课时)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 (2课时)第十八章勾股定理(8课时)18.1 勾股定理(3课时)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 (2课时)第十九章四边形(18课时)19.1 平行四边形(6课时)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课时)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19.4 课题学习重心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2课时)20.1 数据的代表(5课时)20.2 数据的波动(5课时)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复习题20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9课时)21.1 二次根式(2课时)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3课时)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4课时)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22.1 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6课时)黄金分割数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5课时)实验与探究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第二十三章旋转(8课时)23.1 图形的旋转(2课时)23.2 中心对称(4课时)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阅读与思考旋转对称性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第二十四章圆(19课时)24.1 圆(7课时)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5课时) 24.3 正多边形和圆(2课时)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3课时)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小结(2课时)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11课时)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4课时)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3课时)概率与中奖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3课时)实验与探究П的估计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小结(1课时)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12课时)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4课时)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3课时)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课时)实验与探索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 (2课时)第二十七章相似(13课时)27.1 图形的相似(2课时)27.2 相似三角形(4课时)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3课时)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教学活动小结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2课时)28.1 锐角三角函数(2课时)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 28.2 解直角三角形(6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 (2课时)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11课时)29.1 投影(3课时)29.2 三视图(5课时)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2课时)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2024年秋学期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第3章 一次方程(组)
等量关系和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5
12
11.11—11.15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
13
11.18—11.22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5
14
11.25—11.29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三元一次方程组
5
15
12.02—12.06
综合与实践 古诗文中的数学
2024年秋学期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周课时数
备注
1
09.01
开学第一课
1
2
09.02—09.06
第1章 有理数
认识负数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5
3
09.09—09.14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6
4
09.18—09.20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有理数的乘方
3
中秋节
5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5
16
12.09—12.13
第4章 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线段、射线、直线
5
17
12.16—12.20
角
综合与实践 七巧板与拼图制作
5
18
12.23—12.27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5
19
12.30—01.03
总复习
4
元旦
20
01.06—01.10
总复习,复习迎考
5
21
01.13—01.17
09.23—09.27,09.29
2024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21
01.13—01.17
期末考试
5
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几何图形
线段、射线和直线
线段的长短比较
5
16
12.09—12.13
线段的和差
角与角的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
5
17
12.16—12.20
角的和差
余角和补角
5
18
12.23—12.27
综合实践活动
小结与反思
5
19
12.30—01.03
总复习
4
元旦
20
01.06—01.10
总复习,复习迎考
3
中秋节
5
09.23—09.27,09.29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近似数
6
6
09.30
小结与反思
1
国庆节
7
10.08—10.12
第3章 实数
平方根
实数
立方根
5
8
10.14—10.18
实数的运算
综合实践活动
小结与反思
5
9
10.21—10.25
期中复习51010.来自8—11.01期中测试
5
11
11.04—11.08
第4章 代数式
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
整式
5
12
11.11—11.15
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加减
小结与反思
5
13
11.18—11.22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
5
14
11.25—11.29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作为国内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其课时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的特点和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编写,分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三个年级,共六册。
其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每册都有10个单元,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而九年级的教材则有11个单元,增加了“概率与统计”的内容。
总体来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凑,内容涵盖面广,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根据教材的安排,我们可以将初中数学课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数与代数第一阶段:正数与负数(第1~2课时)第二阶段:有理数(第3~4课时)第三阶段:代数式(第5~6课时)第四阶段:一元一次方程(第7~8课时)第五阶段: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10课时)二、图形与几何第一阶段:线段、角(第11~12课时)第二阶段:三角形(第13~14课时)第三阶段:四边形(第15~16课时)第四阶段:多边形(第17~18课时)第五阶段:圆(第19~20课时)三、概率与统计第一阶段:概率(第21~22课时)第二阶段:统计(第23~24课时)第三阶段:数据处理(第25~26课时)四、综合与实践第一阶段:生活中的应用(第27~28课时)第二阶段:数学游戏与数学实验(第29~30课时)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在数与代数的部分,需要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进而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在图形与几何的部分,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和证明。
同时,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一对一课时安排
章节总复习
4课时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等
2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计算
4课时
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4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
章节总复习
4课时
第二十九章
投影
概念、性质
2课时
三视图
判断、画三视图
2课时
投影与视图
章节总复习
2课时
中考总复习
初中知识总复习
20—30课时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
章节总复习
4课时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定义、解
2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4课时
三元一次方程租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2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式
章节总复习
4课时
第九章
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集、性质
2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2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概念及其解集、解法
2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
章节总复习
4课时
第十章
统计调查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2课时
直方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
2课时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章节总复习
4课时
全一册
期末总复习
6—10课时
八年级上册(约70课时)
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大纲以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1.1有理数(6学时) 1.1.1正数和负数 1、负数的定义;注意: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标志:带“-”号,如:-2, -1.5, -0.7等。
但带“-”号的不一定是负数,如:-a (a >o,-a 是负数,a <0时,-a 是正数,a=0时,-a 是0)。
3、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如;上升记作+,下降就记作-,收入记作+,支出就记作-,等等。
) 4、“+”“-”不再只是加减运算符号,它们写在数前区分数的正负性质,又叫数的性质符号。
5、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如:温度上升-2℃,表示:温度下降2℃.海拔-100米,表示:低于海平面100米。
练习:1、写出5个负整数,5个负分数,5个负小数。
(注意体现不同类别)。
2、请分别赋予-2,-5%实际意义。
3、存折上-200表示 ,﹢1500表示 。
4、对下列数进行分类:-332,1,+0.75, -5.8,0,3.14,-15%,38,-10.1.1.2有理数1、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和有理数的不同分类方法。
能按以下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按有理数的正负性质分; 按有理数的整、分性质分。
2、有理数分类注意几点常识;(1)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时所有小数都看作分数。
(2)小学阶段学习的数π不是有理数。
(3)做到不重,不漏。
数与数之间要用“,”隔开。
末尾要加省略号。
3、弄清各种与数有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正数(正整数和正分数、小数)负数(负整数,负分数、小数)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分数(负分数、正分数)变形:不是正数的数?不是负整数的整数?既是整数又是负数的数?不是正数也不是正分数的有理数?不是分数也不是正整数的有理数?4、0和负数称为非正数,表示为a ≤0;0和正数称为非负数,表示为a ≥0。
5、根据各种数的概念想想,哪些数有最大的,哪些数有最小的,分别是多少?如: 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初中数学学习应该如何分配学习时间?
初中数学学习应该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承上启下阶段,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不合理的学习时间分配,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还能缓解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整体时间分配建议:建议初中生每周大约投入10-15个小时用于数学学习,具体分配如下:课堂学习:4-5节课,约3-4小时。
课后作业:2-3小时。
预习复习:2-3小时。
拓展练习:1-2小时。
二、各个学习环节时间分配:1.课堂学习:课堂时间主要用于理解教师讲解、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堂练习,要集中注意力,主动思考问题,并及时记录要点。
2.课后作业:应在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完成作业时,要认真审题,特别注重解题步骤和思路的完整性,并善于总结反思。
3.预习复习:预习复习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课上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复习还能巩固已学知识,查漏补缺,梳理知识框架。
预习和复习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分配,建议每周至少复习预习1-2个章节。
4.拓展练习: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外,还可以做一些拓展思维的练习,增强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拓展练习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类型和难度,可以选择习题集、模拟试题等。
三、不同学习阶段时间分配:1.新知识学习阶段:在学习新知识时,应分配更多时间参与认真预习和课堂学习,掌握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
2.知识巩固阶段:在巩固已学知识时,应分配更多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和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考试准备阶段:在备考阶段,应分配更多时间进行备考和做题,补缺补差,并进行模拟考试,增强应试能力。
四、学习时间分配的个性化调整:1.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调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学习拓展练习的时间,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分配更多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和复习;2.根据学科特点调整:数学学科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更多时间理解和消化,所以要分配更多时间预习和复习;3.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如果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有困难,也可以分配更多时间针对性学习。
七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5
5
12
11.1~11.15
5.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3
5.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2
5
5
13
11.18~11.22
5.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
小结与复习 2
5
5
14
11.25~11.29
6.1几何图形 3
6.2直线、射线、线段 2
5
5
15
12.2~12.6
6.3角 5
5
5
16
12.9~12.13
课题学习 2
小结与复习 3
5
17
12.16~12.20
复习第一、二、三章
5
5
18
12.23~12.27
复习第四、五、六章
4
2
19
12.30~1.3
系统复习
5
元旦
20
1.6~1.10
期末考试
5
七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
教 学 内 容
课时
作业
备注
时间
安排
1
8.26~8.30
1.1正数和负数 2
1.2有理数 2
4
4
2
9.2~9.6
1.2有理数2
2.1有理数的加减法 2
4
4
3
9.9~9.13
2.1有理数的加减法 2
2.2有理数的乘除法 3
5
5
4
9.16~9.20
2.2有理数的乘除法 1
2.3有理数的乘方 2
3
3
中秋
5
9.23~9.27
小结与复习
数学七年级上目录课时分配
误认为所有含字母 的式子都是整式
判断同类项及合并 同类项易出现错误 去括号时出现错误
对一元一次方程的 概念理解不透彻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 程时忘记方程两边 同时变性
移项不变号
去括号时漏乘括号 内的项或弄错符号 去分母时漏乘不含 分母的项或忽略分 数线的括号作用 分母是小数的,化 为整数时与去分母 相混淆
60
线段的中点及等分 点的概念
6 直线性质的综合运用 1 角的识别与表示方法 2 判断角的个数 3 角度制间的换算 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钟 4 表中有关指针旋转问 题 1 利用角平分线解题 余角、补角的综合运 算 1 1
4-3-1 角 4-3-1 角 4-3-1 角 4-3-1 角 角的比较与运 4-3-2 算 余角与 4-3-3 补角 角的比较与运 4-3-2 算 余角与 4-3-3 补角 角的比较与运 4-3-2 算 余角与 4-3-3 补角 角的比较与运 4-3-2 算 余角与 4-3-3 补角 角的比较与运 4-3-2 算 余角与 4-3-3 补角
14 倒数的概念
2
2
1-4-1 有理数的乘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1-4-2 有理数的除法 1-4-2 有理数的除法 1-4-2 有理数的除法 1-4-2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 推广(难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16 律(难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16 律(难点) 15 17 18 有理数除法法则 (重点)
1
1-3-1 有理数的加法
9
2
1-3-1 有理数的加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10 律(难点)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10 律(难点) 9 1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重点)
浙教版初中数学课时目录
七上(45课时)第一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2课时)自然数(第1课时)p4-7有理数(第2课时)p7-101.2数轴(1课时)p12-141.3绝对值(1课时)p15-17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p18-20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p26-29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第2课时)p30-33 2.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p33-3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p36-38 2.3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p39-42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律(第2课时)p42-45 2.4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p45-482.5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p48-51科学计数法(第2课时)p51-53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p54-56 2.7近似数(1课时)p57-61第三章实数3.1平方根(1课时)p68-713.2实数(1课时)p71-753.3立方根(1课时)p77-793.4实数的运算(1课时)p80-82第四章代数式4.1用字母表示数(1课时)p88-904.2代数式(1课时)p91-934.3代数式的值(1课时)p93-954.4整式(1课时)p97-994.5合并同类项(1课时)p100-1024.6整式的加减(2课时)去括号法则(第1课时)p102-104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p105-107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p114-1165.2等式的基本性质(1课时)p116-119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去括号(第1课时)p120-1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第2课时)p122-125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p125-128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p128-130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课时)p130-13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4课时)p132-134第六章图形的初步认识6.1几何图形(1课时)p142-1446.2线段、射线、直线(1课时)p145-1476.3线段的长短比较(1课时)p147-1506.4线段的和差(1课时)p150-1536.5角与角的度量(1课时)p154-1576.6角的大小比较(1课时)p157-1596.7角的和差(1课时)p160-1626.8余角和补角(1课时)p163-1666.9直线的相交(2课时)p166-172相交(第1课时)p166-169垂线(第2课时)p169-172七下(45课时)第一章平行线1.1平行线(1课时)p4-6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课时)p6-8 1.3平行线的判定(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p9-11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p11-9141.4平行线的性质(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p14-16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p17-191.5图形的平移(1课时)p21-25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1课时)p32-342.2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时)p35-382.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代入消元法(第1课时)p39-41加减消元法(第2课时)p41-432.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课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1课时)p44-46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2课时)p47-49 2.5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1课时)p50-52 第三章整式的乘除3.1同底数幂的乘法(3课时)同底数幂的乘法(第1课时)p60-62幂的乘方(第2课时)p62-64积的乘方(第3课时)p64-663.2单项式的乘法(1课时)p67-693.3多项式的乘法(2课时)多项式的乘法(第1课时)p70-72多项式的乘法(第2课时)p72-733.4乘法公式(2课时)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p74-76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p76-783.5整式的化简(1课时)p79-813.6同底数幂的除法(2课时)同底数幂的除法(第1课时)p81-83同底数幂的除法(第2课时)p84-873.7整式的除法(1课时)p87-90第四章因式分解4.1因式分解(1课时)p98-1004.2提取公因式法(1课时)p100-1024.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2课时)平方差(第1课时)p103-105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p105-108第五章分式5.1分式(1课时)p114-1175.2分式的基本性质(2课时)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p117-119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p120-1215.3分式的乘除(1课时)p121-1245.4分式的加减(2课时)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第1课时)p125-127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第2课时)p127-129 5.5分式方程(2课时)分式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p130-132分式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p132-134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1课时)p142-146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2课时)p147-149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1课时)p150-155 6.3扇形统计图(1课时)p156-1596.4频数与频率(2课时)频数与频率(第1课时)p160-163频数与频率(第2课时)p164-1676.5频数直方图(1课时)p168-172八上(42课时)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认识三角形(2课时)三角形(第1课时)p4-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第2课时)p7-9 1.2定义与命题(2课时)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p10-12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p13-151.3证明(2课时)证明(第1课时)p16-18证明(第2课时)p18-201.4全等三角形(1课时)p22-24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p25-28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p28-3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p31-3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p34-361.6尺规作图(1课时)p36-39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1图形的轴对称(1课时)p48-522.2等腰三角形(1课时)p53-55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第1课时)p56-5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第2课时)p59-61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课时)p61-64 2.5逆命题和逆定理(1课时)p65-672.6直角三角形(2课时)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p68-70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p71-722.7探索勾股定理(2课时)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p73-75探索勾股定理(第2课时)p76-782.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课时)p80-82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3.1认识不等式(1课时)p90-93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课时)p94-973.3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p97-100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第2课时)p100-103 3.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课时)p104-106第四章图形与坐标4.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1课时)p114-118 4.2平面直角坐标系(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p119-12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p122-1244.3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与平移(2课时)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第1课时)p126-129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平移(第2课时)p130-133 第五章一次函数5.1常量与变量(1课时)p140-1425.2函数(2课时)函数的表示方法(第1课时)p143-146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p146-1485.3一次函数(2课时)一次函数(第1课时)p149-15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第2课时)p151-154 5.4一次函数的图象(2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p155-157一次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p158-1615.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p161-164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p165-167八下(38课时)第一章二次根式1.1二次根式(1课时)p4-61.2二次根式的性质(2课时)二次根式的性质(第1课时)p6-8二次根式的性质(第2课时)p9-121.3二次根式的运算(3课时)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第1课时)p12-1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第2课时)p15-16二次根式的运算(第3课时)p17-19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1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p26-29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课时)因式分解法(第1课时)p29-31开平方法和配方法(第2课时)p31-34配方法(第3课时)p34-35公式法(第4课时)p36-39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p39-4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p41-442.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课时)p44-46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3.1平均数(1课时)p54-583.2中位数和众数(1课时)p58-616.3方差和标准差(1课时)p62-65第四章平行四边形4.1多边形(2课时)多边形(第1课时)p76-78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2课时)p78-80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3课时)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1课时)p80-83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2课时)p83-86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3课时)p86-884.3中心对称(1课时)p89-934.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第1课时)p93-9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第2课时)p95-97 4.5三角形的中位线(1课时)p98-1004.6反证法(1课时)p100-102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5.1矩形(2课时)矩形的性质(第1课时)p112-115矩形的判定(第2课时)p115-1175.2菱形(2课时)菱形的性质(第1课时)p118-120菱形的判定(第2课时)p121-1235.3正方形(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第1课时)p123-125正方形的性质(第2课时)p126-128第六章反比例函数6.1反比例函数(2课时)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p136-139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第2课时)p139-141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p142-14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2课时)p146-149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课时)p150-153九上(39课时)第一章二次函数1.1二次函数(1课时)p4-71.2二次函数的图象(3课时)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第1课时)p7-11二次函数y=a(x-m)2+k的图象(第2课时)p11-15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第3课时)p15-18 1.3二次函数的性质(1课时)p20-231.4二次函数的应用(3课时)二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p23-25二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p26-28二次函数的应用(第3课时)p28-31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2.1事件的可能性(2课时)事件的可能性(第1课时)p38-41事件的可能性(第2课时)p41-442.2简单事件的概率(2课时)简单事件的概率(第1课时)p44-47简单事件的概率(第2课时)p48-512.3用频率估计概率(1课时)p53-562.4概率的简单应用(1课时)p57-59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3.1圆(2课时)圆(第1课时)p66-68圆(第2课时)p69-713.2图形的旋转(1课时)p71-753.3垂径定理(2课时)垂径定理(第1课时)p76-78垂径定理(第2课时)p79-813.4圆心角(2课时)圆心角(第1课时)p82-85圆心角(第2课时)p85-873.5圆周角(2课时)圆周角(第1课时)p88-91圆周角(第2课时)p91-933.6圆内接四边形(1课时)p95-973.7正多边形(1课时)p98-1003.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课时)弧长(第1课时)p102-104扇形的面积(第2课时)p105-107第四章相似三角形4.1比例线段(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p116-118成比例线段(第2课时)p118-120比例中项(第3课时)p121-1234.2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1课时)p124-126 4.3相似三角形(1课时)p127-1304.4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3课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第1课时)p131-133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第2课时)p134-136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第3课时)137-139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第1课时)p140-14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第2课时)p143-14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第2课时)p147-149 4.6相似多边形(1课时)p149-1534.7图形的位似(1课时)p153-158九下(21课时)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锐角三角函数(2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p4-7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p7-10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2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第1课时)p11-14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第2课时)p14-171.3解直角三角形(3课时)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p18-19解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p20-23解直角三角形(第3课时)p23-26第二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课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P34-3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P38-4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P41-442.2切线长定理(1课时)P45-482.3三角形的内切圆(1课时)P48-51第三章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3.1投影(2课时)投影(第1课时)p58-61投影(第2课时)p62-643.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3课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第1课时)p65-69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第2课时)p70-73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第3课时)p73-753.3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1课时)p77-80 3.4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2课时)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第1课时)p80-84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第2课时)p84-86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第3课时)p87-89。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整章
第2章有理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教材的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本章教材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
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
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3.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尤其要使学生善于借助数轴学习、理解。
4.本章的导图是天气预报图,是引入负数的实际情景。
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导图与导入语,使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对负数有直观的认识。
三、课时安排: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2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2.1正数和负数---------------2课时§2.2数轴-------------------------2课时§2.3相反数------------------------1课时§2.4绝对值----------------------1课时§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2.6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2.7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2课时§2.9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课时§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1课时复习-----------------------------------2课时四、教学建议①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引入;②整体把握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③处理好笔算与使用计算器的尺度,避免繁、难的笔算。
初中数学目录及课时安排计划(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总目录及课时安排计划七年级上册(61)第1章有理数(19)1.1 正数和负数(2)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2 有理数(4)1.2.1有理数 1.2.2数轴 1.2.3 相反数 1.2.4绝对值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1.3.1有理数的加法 1.3.2有理数的加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1.4.1有理数的乘法 1.4.2有理数的除法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3)1.5.1乘方 1.5.2科学计数法 1.5.3近似数数学活动小结(2)第2章整式的加减(8)2.1 整式(2)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5)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1)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8)3.1 从算式到方程(4)3.1.1一元一次方程 3.1.2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实验与探究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数学活动小结(2)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16)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点、线、面、体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3)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5)4.3.1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余角和补角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数学活动小结(2)七年级下册(62)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5.1 相交线(4)5.1.1相交线 5.1.2垂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5.2.1平行线 5.2.2平行线的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3)5.3.1平行线的性质 5.3.2命题、定理、证明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4 平移(2)数学活动小结(2)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6.1.1有序数对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阅读与思考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数学活动小结(1)第7章三角形(9)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7.1.1三角形的边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7.2.1三角形的内角 7.2.2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7.3.1多边形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实验与探究多边形的三角剖分7.4 课题学习镶嵌(1)数学活动小结(1)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阅读与思考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8.4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2)数学活动小结(2)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9.1 不等式(4)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9.1.2不等式的性质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实验与探究水位升高还是降低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阅读与思考用不等关系分析体育比赛数学活动小结(2)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10.1 统计调查(3)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10.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2)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上册(62)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1.1 全等三角形(1)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数学活动小结(2)第12章轴对称(13)12.1 轴对称(3)12.1.1轴对称 12.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2.2 轴对称变换(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2.3 等腰三角形(5)12.3.1等腰三角形 12.3.2等边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数学活动小结(2)第13章实数(8)13.1 平方根(3)13.2 立方根(2)13.3 实数(2)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数学活动小结(1)第14章一次函数(17)14.1 变量与函数(5)14.1.1变量与函数 14.1.2函数的图像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4.2 一次函数(5)14.2.1正比例函数 14.2.2一次函数 14.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数学活动小结(2)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15.1整式的乘法(4)15.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5.1.2幂的乘方 15.1.3积的乘方 15.1.4整式的乘法15.2 乘法公式(2)15.2.1平方差公式 15.21.2完全平方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5.3 整式的除法(2)15.3.1 15.4.215.4 因式分解(3)15.4.1提公因式法 15.4.2公式法观察与猜想型式子的分解数学活动小结(2)八年级下册(61)第16章分式(14)16.1 分式(3)16.1.1从分数到分式 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16.2 分式的运算(6)16.2.1分式的乘除 16.2.2分式的加减 16.2.3整数指数幂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3 分式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17章反比例函数(8)17.1 反比例函数(3)17.1.1反比例函数 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1)第18章勾股定理(8)18.1 勾股定理(4)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阅读与思考再谈面积证法数学活动小结(1)第19章四边形(16)19.1 平行四边形(6)19.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19.2.1矩形 19.2.2菱形 19.2.3正方形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19.3 梯形(2)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2)第20章数据的分析(15)20.1 数据的代表(6)20.1.1平均数 20.1.2 中位数和众数20.2 数据的波动(5)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上册(62)第21章二次根式(9)21.1 二次根式(2)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3)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22.2.1配方法 22.2.2公式法 22.2.3因式分解法22.2.4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数学活动小结(2)第23章旋转(8)23.1 图形的旋转(2)23.2 中心对称(3)23.2.1中心对称 23.2.2中心对称图形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数学活动小结(1)第24章圆(17)24.1 圆(5)24.1.1圆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24.1.3弧、弦、圆心角 24.1.4圆周角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2)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2)第25章概率初步(15)25.1 随机事件(2)25.1.1随机事件 25.1.2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论的起源25.2 简单事件的概率(6)25.2.1 25.2.2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 频率与概率(3)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2)数学活动小结(2)九年级下册(48)第26章二次函数(12)26.1 二次函数(6)26.2.1二次函数 26.2.2二次函数y=ax²的图像和性质26.2.3二次函数y=a(x-h)²+k的图像和性质26.2.4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像和性质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生长量与温度的关系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数学活动小结(2)第27章相似(13)27.1 图形的相似(2)27.2 相似三角形(6)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7.2.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7.2.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3)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2)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28.1 锐角三角函数(6)28.2 解直角三角形(4)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数学活动小结(2)第29章投影与视图(11)29.1 投影(2)29.2 三视图(5)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数学活动小结(2)总课时数61×5+3+48 =356 代数课时数163 几何课时数154 统计概率课时数39。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及课时安排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及课时安排一、数与代数:有理数(19)、整式的加减(8)、一元一次方程(18)、平面直角坐标系(7)二元一次方程组(1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实数(8)、一次函数(17)、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分式(14)、反比例函数(8)、二次根式(9)、一元二次方程(13)、二次函数(12)、锐角三角函数(12)总共182课时。
试题所占分值:110*(182/(182+135+39))=分*二、空间与图形:图形认识初步(16)、相交线与平行线(14)、三角形(8)、全等三角形(11)、轴对称(13)、勾股定理(8)、四边形(16)、旋转(8)、圆(17)、相似(13)、投影与视图(11)总共135课时,试题所占分值:110*(135/(182+135+39))=分三、概率与统计: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数据的分析(15)、概率初步(15)、总共39课时,试题所占分值分四、实践与综合应用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3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 5.1.2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命题、定理平移教学活动小结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阅读与思考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教学活动小结第七章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考多变形及其内角和阅读与思考课题学习镶嵌教学活动小结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阅读与思考*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教学活动小结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阅读与思考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验与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阅读与思考教学活动小结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实验与探究直方图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活动小结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第十二章轴对称轴对称作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第十三章实数平方根立方根实数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第十四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一次函数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代表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分式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课题学习重心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代表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二次根式21.2二次根式乘除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1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23.2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1圆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研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概率25.2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5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第二十四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27.2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29.2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课时计划·七年级数学·人教上册-1.2.2 数轴
1.2.2 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2.数轴的画法(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2)在直线上选取一点为原点,用这点表示零(在原点下边标上0);(3)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用箭头表示出来;(4)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和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所有的有理数从小到大在数轴上从左到右按顺序排列.说明:(1)画数轴时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三者缺一不可.在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必须一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反过来说数轴上的点并不一定都表示有理数.正有理数都在原点右侧,负有理数都在原点左侧,零用原点表示.一、认识数轴三要素例1下列所画的数轴中正确的是( )思路分析:由数轴三要素知:A缺原点,B缺正方向,C单位长度不均匀,故选D.答案:D点评: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另外画数轴时单位长度要统一.1.下列所画的数轴正确的是( C )2.以下是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D )二、在数轴上表示数例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连接.-1,2,3,-2.7,1,-3,0.解:-3<-2.7<-1<0<1<2<3.点评:找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两步:①确定所找的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左负右正原点零);②确定具体位置,即去掉符号后的数值为这点到原点的距离.3.如图,在数轴上有六个点,且AB=BC=CD=DE=EF,则这条数轴的原点在( B )A.在点A,B之间B.在点B,C之间C.在点C,D之间D.在点D,E之间4.如图,A点表示的数是-1;B点表示的数是3;C点表示的数是-0.5;D点表示的数是0;E点表示的数是-2;F点表示的数是-4.5.三、利用数轴反应两点间的距离例3数轴上的点A表示-1,点B表示数5,那么:(1)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点B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2)到点A的距离等于2的点C所表示的数是多少?(3)点C和点B的距离是多少?思路分析:利用数轴能直观反应两点之间的距离,因此,(1)画出数轴并标出点A, B,通过观察得出点A,B到原点的距离;(2)到点A的距离为2的点C有2个,分别在A点的左边和右边,点C所表示的数为-3或+1;(3)通过描出点C并观察可得B与C的距离分别是8或4.解:由数轴可知:(1)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1,点B到原点的距离是5.(2)到点A距离为2的点C有2个,分别在A点的左边和右边,如图所表示的数为-3或1.(3)点C所表示的数为-3时,点C和点B的距离是8;点C所表示的数为1时,点C和点B的距离是4.点评:利用数轴能直观反应两数之间的距离,解题时应注意数形结合.5.(1)(2019·九龙坡区)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4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4.(2)如果将数轴上的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表示的数是-2,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4.6.如图,数轴上一点A,表示的数为3,由A向右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到B点,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C点,此时C点表示的数为-4.1.在下列表示数轴的图示中,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C )2.如图,在数轴上,小手遮挡住的点表示的数可能是( C )A.-1.5B.-2.5C.-0.5D.0.53.一只蚂蚁沿数轴从点A向右直爬1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点B表示的数为-2,则点A所表示的数为( D )A.15B.13C.-13D.-174.如图,如果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且点B在原点左侧,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 D )A.5B.-5C.2D.-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B.数轴上的原点用有理数0表示C.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左边3个单位长度处D.数轴上的一个点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数6.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接着又向东走了-60米,此时小明位置在( A )A.文具店B.玩具店C.文具店西边40米D.玩具店东边-60米7.(2019·忠县)数轴上到表示-2的点的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数为( D )A.1B.-5C.+5或-1D.1或-58.(1)数轴上表示-3的点记为A,表示2的点记为B,那么应把A点向右边移动5个单位长度,得到B点.(2)数轴上A点所对应的数是-5,B点所对应的数是-2,C点所对应的数是+2,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3,A,C两点间的距离是7.(3)小明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的数值,判定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的和是5.9.(1)数轴上大于-4的负整数有-3,-2,-1.(2)数轴上在-2.3与3的点之间,表示整数的点有-2,-1,0,1,2,3.(3)在数轴上把2对应的点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5或-1.(4)(2019·巴南区)数轴上与表示-3的点的距离等于4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1或-7.10.在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 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 019 cm的线段MN,则线段MN盖住的整点有2019或2020个.1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0,-2.5,-3,1.解:将各数用点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其大小关系如下:-3<-2.5<-<0<112.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连接各数.3,-4,-2,0,-1,1.解:如图所示,根据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可得:3>1>0>-1>-2>-4.13.根据下面给出的数轴,解答下面的问题:(1)请你根据图中A,B两点的位置,分别写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A:1,B:-2.5;(2)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5或-3;(3)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B点与数0.5表示的点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上册各章节课时分配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1课时
1.2有理数5课时
1.2.1有理数
1.2.2数轴
1.2.3相反数
1.2.4绝对值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1.5.1乘方
1.5.2科学计数法
1.5.3近似数
本章复习2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3课时
2.2整式的加减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3.1.1一元一次方程
3.1.2等式的性质
3.2解一元一次方程(1) 4课时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2)4课时
-------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4课时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4.1.2 点,线,面,体。
4.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4.3角 5课时
4.3.1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余角和补角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