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系统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脑腹侧综合征: 大脑脚综合征 Weber ’s Syndrome 病因:肿瘤、变性 表现:①Ⅲ颅神经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②锥体束→对侧肢体硬瘫(中枢性 面舌瘫、上肢重、下肢轻)
58
脑干病变综合征
三. 脑干病变鉴别诊断: 1. 脑干内、外病变鉴别 2. 脑干外、颅内病变 3. 继发性脑干病变
8
9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延髓: 上界— 髓纹(与桥延沟对应) 纵裂: 后正中沟、后中间沟、后外侧沟 核团: 舌下神经三角 →舌下神经核 灰翼(迷走神经三角)→ 迷走神 背经核 最后区 棒状体→ 薄束核 楔状结节→楔束核 绳状体: 脊髓小脑后束 下界—枕骨大孔
10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桥脑:上界— 前髓帆 纵裂:正中沟,界沟 核团:面神经丘→展神经核 前庭区→前庭神经核 听结节→ 蜗神经核 下界—髓纹(与桥延沟对应)
59
1. 脑干内、外病变鉴别:
内
外
颅神经
同时出现
早期→轻
肢体
晚期→重
颅神经
核性、干性
干性
交叉征
++
+-
锥体束
±,-
+, + +, 双侧
感觉障碍
++
+,-
内侧纵束
++
+,-
Horner征
++
+,-
强哭强笑
+,-
+,-
颅内压
↑
↑↑
GSF(蛋白) (-)
↑↑
病程
快
慢
范围
大,双侧
一侧→双侧
治疗
保守wk.baidu.com
手术
60
副神经核 面 神经核 下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
背核
一种成分: 1,2,8, 4,6,11,12, 两种成分:3,5 三种成分:7,9
四种成分:10
44
脑干病变综合征
1 特点
(1)交叉性(3): 同侧颅神经+对侧肢体运动 或交叉性感觉障碍 ,交叉性瘫痪
(2)根据颅神经横定位 (3)根据血管分布产生症状,尤其是缺
脑干的生理解剖及病变综合征
三. 脑干病变鉴别诊断 1. 脑干内、外损害的鉴别 2. 颅底脑干外病变 3. 继发性脑干病变
四. 网状结构功能 五. 病因诊断 六. 临床病例
3
脑干的生理解剖
1. 概述
(1) 脑干位于“后颅窝”(前、中), 脑桥 及延髓趴在斜坡上,与第III~XII对颅 神经相连。
(2) “三三制”脑干由中脑、延髓、脑桥 三部分组成,上端与丘脑,下端与 延髓,背侧与小脑相接。 小脑分别由上脚(结合臂)、中脚 (脑桥臂)、下脚(绳状体)与中脑、 延髓、脑桥相连接。12=4(2+2)+4+4
脑干系统定位诊断 及病变综合征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管小亭
脑干系统定位诊断 及病变综合征
一. 生理解剖 1. 概述重要中枢(呼吸、心血管、吞咽、 视
听、 平衡),中继站(感觉、运动、植物神 经)
2. 外形:腹侧、背侧、IV脑室 3. 内部结构 二. 病变综合征 1. 特点 2. 各段病变之综合征
2
25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26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延髓 传导束:上行: 丘系交叉(中线两侧)→内侧丘系→丘脑 脊髓丘脑束(侧索) →脊髓丘系→丘脑 脊髓小脑束(侧索) →前束→前髓帆→小脑 →后束→绳状体→小脑 绳状体(下脚):脊髓小脑后束
橄榄小脑束(脊髓橄榄束) 网状结构纤维 进(出)前庭神经核纤维 三叉神经脊髓束 注:丘系=4
24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延髓 传导束:下行:
锥体束→交叉对侧→皮质脊髓侧束(70~90%) →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10~30%) →双侧颅神经运动核→皮质脑干束 (VII下部、XII除外)
红核脊髓束(侧索) 内侧纵束 (中线两侧) 脊髓前角细胞 顶盖脊髓束 (中线两侧) 网状脊髓束(侧索) 前庭脊髓束(侧索) 橄榄脊髓束(侧索)
舌下神经核——舌肌运动 副神经核——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疑核——咽喉肌、软腭 迷走神经核——内脏运动 下涎核——腮腺 孤束核 —— 内脏感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面部感觉 前庭神经核——位置感觉 蜗神经核——听觉
23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2) 脑干固有核:
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
(3) 网状结构核团
血性病变
45
脑干的血液供应
长旋A— 小脑后下A,小脑上下A, 短旋A—小脑前下A, 旁正中A—
46
脑干病变综合征
2 各段病变综合征 (每个阶段主要有三个征)
延髓: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2)延髓前部综合征 (3)延髓后部综合征
47
脑干病变综合征-延髓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小脑后下A综合征 Wallenberg’s Syndrome
30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传导束(基底部) 下行:锥体束→额桥束、枕颞桥束→脑桥核→
脑桥臂(中脚) →小脑 →皮质脑桥束→双侧颅神经核 →延髓 余下行传导束同延髓
上行: 内侧丘系→躯体深感觉
三叉丘系→面部感觉
外侧丘系→听觉
76
脊髓丘系→躯体浅感觉
四个丘系逐渐向外侧移行、靠近→中脑→ 丘脑(腹后外侧核)
病因:血管性多见(长旋A) 表现:
① Ⅸ、Ⅹ颅神经→同侧软腭、咽 喉、声带麻痹→构音障碍
② Ⅷ核及根丝→眩晕、呕吐、眼震 ③ 网状结构→交感神经 →同侧Horner征 ④ 三叉神经核→同侧面部感觉障碍
脊髓丘脑束→对侧躯体感觉障碍 (交叉性感觉障碍) ⑤ 脊髓小脑束→同侧共济失调
48
脑干病变综合征-延髓
② Ⅶ颅神经→同侧周围性面瘫 ③ 侧视中枢→同侧侧视麻痹 ④ 内侧纵束→水平性协同运动麻痹 ⑤ 锥体束→对侧肢体硬瘫
53
脑干病变综合征-脑桥
(3)脑桥外侧部综合征:
Millard-Gubler ’s Syndrome
病因:血管病或肿瘤 表现:① Ⅵ颅神经 →同侧眼球外展不能
② Ⅶ颅神经 →同侧周围性面瘫 ③ 锥体束→对侧肢体硬瘫
(6 ) 桥小脑脚综合征: Ⅴ、Ⅶ、Ⅷ( CPA) (7) 颈静脉孔综合征: Ⅸ、Ⅹ、Ⅺ
61
脑干病变综合征
3. 继发性脑干病变:
(1)脑疝: A. 天幕疝:(小脑幕裂孔疝,颞叶沟回疝) a. 中央型 :双侧间脑功能紊乱 b. 钩回疝型: III动眼神经麻痹 c. 混合型(a+b)
B. 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 a.急性:四肢瘫、深昏迷、B p,T,R,HR b.慢性:后组颅神经症状+颈部疼痛+轻 度颈强直
4
脑干的生理解剖
(3)内部结构: 三种核团:
颅神经核团、网状结构核团、 脑干固有核团 三支血管:长旋A,短旋A,旁正中A 三个主要的综合征 三个部分 由背侧—腹侧 三对特殊颅神经 V, IV,VI
5
6
脑干的生理解剖-腹侧
2. 外形: 先看沟与裂
延髓:上界—桥延沟→ (颅神经 )
纵裂:前正中裂、前外侧沟、橄榄体外侧沟
隆起:
锥体束→ 橄榄体
锥体交叉
颅神经:
XII IX 、X、XI
下界—枕骨大孔
7
脑干的生理解剖-腹侧
脑桥: 上界—大脑脚下缘 中间:基底A沟 两侧:基底部→脑桥臂→颅神经- V 下界—桥延沟→颅神经 -VI、VII、VIII
中脑: 上界—视束 中间:脚间窝→颅神经 -III 两侧:大脑脚→锥体束 下界—脑桥上缘
中脑:
顶盖:四叠体,视、听反射 皮层下中枢
大脑脚:被盖 中央灰质 灰质 黑质 网状结构 白质
脚底
37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顶盖: 上丘:顶盖前区、上丘核
顶盖脊髓束
下丘:下丘核
脊髓前角
38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被盖: (中央灰质) 动眼神经核(上丘)
主核—上直、下直、内直、下斜肌 副交感E—W核—瞳孔、晶体 正中核 Perlia 核—单个,双内直肌
:
16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3. 内部结构
延髓:
特点:(1) 下部出现2个交叉: 锥体交叉,丘系交叉
(2) 橄榄体、绳状体的形成 (3) 脊髓中央管向上形成第四脑室,
灰质向前移动为第四脑室底, 为颅神经核团所在地。
17
18
19
20
21
22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延髓 核团:(1)颅神经核:
13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
(1) 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向上扩大形成
上通中脑导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
顶→小脑脉络丛,底→菱形窝
(2) 菱形窝(延髓及脑桥):
基板(躯体运动、内脏运动)
>两者之间为界沟
翼板(内脏感觉、躯体感觉), 特殊感觉 (前、听)
14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
顶板 界沟
翼板 基板
15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54
脑干病变综合征-中脑
中脑: (1)顶盖部综合征 (2)中脑背侧综合征 (3)中脑腹侧综合征
55
脑干病变综合征-中脑
中脑: (1)顶盖部综合征:Parinaud ’s Syndrome
病因:肿瘤多见(松果体) 表现:上丘、顶盖→上(下)视困难、落日
征、垂体功能障碍、垂直性眼 震、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11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中脑: 四叠体 上丘 (视反射皮层下中枢) 下丘 (听反射皮层下中枢) 双下丘间:颅神经- IV
12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视神经 →视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距状裂) →上丘臂→上丘(顶盖前区)→顶盖脊髓束
蜗神经→交叉→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听放射→颞叶 (颞横回) →下丘臂→下丘(顶盖)→顶盖脊髓束
31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说明: ×
蜗神经前、后核→斜方体→外侧丘系→下丘→ 顶盖脊髓束 →内侧膝状体→内囊→颞横回
三叉神经核: 运动核——咀嚼肌
中脑核——本体感觉(咀嚼肌)
感觉主核 ——触觉
三叉丘系
脊髓束核——痛温觉 ×
32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内侧丘系移行过程
33
34
35
36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3)延髓后部综合征:橄榄体后部综合征 Avellis ’s Syndrome
病因:闭塞性血管病(短旋A) 表现: ①Ⅸ、Ⅹ、Ⅺ、Ⅻ颅神经→
完全或不完全受损→相应症状 ②脊髓丘脑束→对侧躯体
感觉障碍
49
脑干病变综合征-延髓
(2)延髓前部综合征:橄榄体前部综合征
Jackson ’s Syndrome
27
28
29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桥脑: 被盖(灰质)
>两者以斜方体及外侧丘系为界 基底(白质)
核团:外展神经核→眼球外展
外展旁核 →侧视中枢 面神经核→面部肌肉运动
上涎核→(中间神经) 泪腺、舌下腺、
(泪腺核)
颌下腺
孤束核→舌前2/3味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面部感觉
前庭神经核→位置觉
蜗神经核→听觉
病因:闭塞性血管病(旁正中A) 表现:① Ⅻ颅神经→累及根丝→
舌肌萎缩、纤颤 ② 锥体束→对侧硬瘫
50
脑干病变综合征-脑桥
脑桥:
(1)脑桥被盖部综合征 ( 2)脑桥内侧部综合征 (3)脑桥外侧部综合征
51
脑干病变综合征-脑桥
脑桥:
(1)脑桥被盖部综合征 Raymond-Cescan ’s Syndrome
脚底:
锥体束 额桥束 (皮层额叶→脑桥核) 枕颞桥束 (皮层枕、颞叶→脑桥核) 皮质脑干束 (皮层→脑干颅神经核) 皮质脊髓束 (皮层→脊髓前角)
41
42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43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动眼神经核
E-W 核
三叉中脑核 前庭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
外展 神经核 运动核 上涎核 孤束核 脊束核 蜗神经核
病因:血管病或肿瘤 表现:①Ⅵ、Ⅶ颅神经完全或不完全
→外展麻痹、面肌麻痹 ②内侧纵束→水平性协同运动麻痹 ③结合臂→同侧共济失调 ④内侧丘系→对侧躯体感觉障碍
52
脑干病变综合征-脑桥
( 2)脑桥内侧部综合征: Foville ’s Syndrome
病因:血管病或肿瘤 表现:① Ⅵ颅→同侧眼球外展不能
62
脑干病变综合征
(2)肿瘤: 小脑肿瘤侵入脑干,产生颅神经 及长束症状 小脑肿瘤早期可有:颅内高压、 呕吐、共济失调
(眼球会聚) 滑车神经核(下丘) — X
→背侧出脑—上斜肌—
39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被盖: X
灰质:红核→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 黑质:合成多巴胺→纹状体 网状结构:较少
白质:四个丘系(同脑桥) 结合臂(上脚): 小脑齿状核→ 结合臂交叉→红核、黑质→红核脊髓束
(交叉=3)
40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56
脑干病变综合征-中脑
(2)中脑背侧综合征: 病因:肿瘤、变性 表现:Claude ’s Syndrome ①Ⅲ颅神经→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②红核→对侧共济失调 Benechict ’s Syndrome ①Ⅲ颅神经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②黑质→对侧肢体震颤、 舞蹈症、手足徐动症
57
脑干病变综合征-中脑
脑干病变综合征
2 . 脑干外、颅内病变(根据颅神经不同组合) (1)眶尖综合征:Ⅱ、Ⅲ、Ⅳ、Ⅵ Ⅴ1-2 (2)眶上裂综合征:Ⅲ、Ⅳ、 Ⅵ 、Ⅴ1-2 (3)海绵窦综合征; Ⅲ、Ⅳ、 Ⅵ 、Ⅴ1 及
眼球突出,眼睑及球结膜水肿 (4)岩尖综合征: Ⅴ、 Ⅵ+X线:颞骨岩
部骨质破坏 (5)内听道综合征: Ⅶ、Ⅷ
58
脑干病变综合征
三. 脑干病变鉴别诊断: 1. 脑干内、外病变鉴别 2. 脑干外、颅内病变 3. 继发性脑干病变
8
9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延髓: 上界— 髓纹(与桥延沟对应) 纵裂: 后正中沟、后中间沟、后外侧沟 核团: 舌下神经三角 →舌下神经核 灰翼(迷走神经三角)→ 迷走神 背经核 最后区 棒状体→ 薄束核 楔状结节→楔束核 绳状体: 脊髓小脑后束 下界—枕骨大孔
10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桥脑:上界— 前髓帆 纵裂:正中沟,界沟 核团:面神经丘→展神经核 前庭区→前庭神经核 听结节→ 蜗神经核 下界—髓纹(与桥延沟对应)
59
1. 脑干内、外病变鉴别:
内
外
颅神经
同时出现
早期→轻
肢体
晚期→重
颅神经
核性、干性
干性
交叉征
++
+-
锥体束
±,-
+, + +, 双侧
感觉障碍
++
+,-
内侧纵束
++
+,-
Horner征
++
+,-
强哭强笑
+,-
+,-
颅内压
↑
↑↑
GSF(蛋白) (-)
↑↑
病程
快
慢
范围
大,双侧
一侧→双侧
治疗
保守wk.baidu.com
手术
60
副神经核 面 神经核 下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
背核
一种成分: 1,2,8, 4,6,11,12, 两种成分:3,5 三种成分:7,9
四种成分:10
44
脑干病变综合征
1 特点
(1)交叉性(3): 同侧颅神经+对侧肢体运动 或交叉性感觉障碍 ,交叉性瘫痪
(2)根据颅神经横定位 (3)根据血管分布产生症状,尤其是缺
脑干的生理解剖及病变综合征
三. 脑干病变鉴别诊断 1. 脑干内、外损害的鉴别 2. 颅底脑干外病变 3. 继发性脑干病变
四. 网状结构功能 五. 病因诊断 六. 临床病例
3
脑干的生理解剖
1. 概述
(1) 脑干位于“后颅窝”(前、中), 脑桥 及延髓趴在斜坡上,与第III~XII对颅 神经相连。
(2) “三三制”脑干由中脑、延髓、脑桥 三部分组成,上端与丘脑,下端与 延髓,背侧与小脑相接。 小脑分别由上脚(结合臂)、中脚 (脑桥臂)、下脚(绳状体)与中脑、 延髓、脑桥相连接。12=4(2+2)+4+4
脑干系统定位诊断 及病变综合征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管小亭
脑干系统定位诊断 及病变综合征
一. 生理解剖 1. 概述重要中枢(呼吸、心血管、吞咽、 视
听、 平衡),中继站(感觉、运动、植物神 经)
2. 外形:腹侧、背侧、IV脑室 3. 内部结构 二. 病变综合征 1. 特点 2. 各段病变之综合征
2
25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26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延髓 传导束:上行: 丘系交叉(中线两侧)→内侧丘系→丘脑 脊髓丘脑束(侧索) →脊髓丘系→丘脑 脊髓小脑束(侧索) →前束→前髓帆→小脑 →后束→绳状体→小脑 绳状体(下脚):脊髓小脑后束
橄榄小脑束(脊髓橄榄束) 网状结构纤维 进(出)前庭神经核纤维 三叉神经脊髓束 注:丘系=4
24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延髓 传导束:下行:
锥体束→交叉对侧→皮质脊髓侧束(70~90%) →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10~30%) →双侧颅神经运动核→皮质脑干束 (VII下部、XII除外)
红核脊髓束(侧索) 内侧纵束 (中线两侧) 脊髓前角细胞 顶盖脊髓束 (中线两侧) 网状脊髓束(侧索) 前庭脊髓束(侧索) 橄榄脊髓束(侧索)
舌下神经核——舌肌运动 副神经核——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疑核——咽喉肌、软腭 迷走神经核——内脏运动 下涎核——腮腺 孤束核 —— 内脏感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面部感觉 前庭神经核——位置感觉 蜗神经核——听觉
23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2) 脑干固有核:
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
(3) 网状结构核团
血性病变
45
脑干的血液供应
长旋A— 小脑后下A,小脑上下A, 短旋A—小脑前下A, 旁正中A—
46
脑干病变综合征
2 各段病变综合征 (每个阶段主要有三个征)
延髓: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2)延髓前部综合征 (3)延髓后部综合征
47
脑干病变综合征-延髓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小脑后下A综合征 Wallenberg’s Syndrome
30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传导束(基底部) 下行:锥体束→额桥束、枕颞桥束→脑桥核→
脑桥臂(中脚) →小脑 →皮质脑桥束→双侧颅神经核 →延髓 余下行传导束同延髓
上行: 内侧丘系→躯体深感觉
三叉丘系→面部感觉
外侧丘系→听觉
76
脊髓丘系→躯体浅感觉
四个丘系逐渐向外侧移行、靠近→中脑→ 丘脑(腹后外侧核)
病因:血管性多见(长旋A) 表现:
① Ⅸ、Ⅹ颅神经→同侧软腭、咽 喉、声带麻痹→构音障碍
② Ⅷ核及根丝→眩晕、呕吐、眼震 ③ 网状结构→交感神经 →同侧Horner征 ④ 三叉神经核→同侧面部感觉障碍
脊髓丘脑束→对侧躯体感觉障碍 (交叉性感觉障碍) ⑤ 脊髓小脑束→同侧共济失调
48
脑干病变综合征-延髓
② Ⅶ颅神经→同侧周围性面瘫 ③ 侧视中枢→同侧侧视麻痹 ④ 内侧纵束→水平性协同运动麻痹 ⑤ 锥体束→对侧肢体硬瘫
53
脑干病变综合征-脑桥
(3)脑桥外侧部综合征:
Millard-Gubler ’s Syndrome
病因:血管病或肿瘤 表现:① Ⅵ颅神经 →同侧眼球外展不能
② Ⅶ颅神经 →同侧周围性面瘫 ③ 锥体束→对侧肢体硬瘫
(6 ) 桥小脑脚综合征: Ⅴ、Ⅶ、Ⅷ( CPA) (7) 颈静脉孔综合征: Ⅸ、Ⅹ、Ⅺ
61
脑干病变综合征
3. 继发性脑干病变:
(1)脑疝: A. 天幕疝:(小脑幕裂孔疝,颞叶沟回疝) a. 中央型 :双侧间脑功能紊乱 b. 钩回疝型: III动眼神经麻痹 c. 混合型(a+b)
B. 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疝) a.急性:四肢瘫、深昏迷、B p,T,R,HR b.慢性:后组颅神经症状+颈部疼痛+轻 度颈强直
4
脑干的生理解剖
(3)内部结构: 三种核团:
颅神经核团、网状结构核团、 脑干固有核团 三支血管:长旋A,短旋A,旁正中A 三个主要的综合征 三个部分 由背侧—腹侧 三对特殊颅神经 V, IV,VI
5
6
脑干的生理解剖-腹侧
2. 外形: 先看沟与裂
延髓:上界—桥延沟→ (颅神经 )
纵裂:前正中裂、前外侧沟、橄榄体外侧沟
隆起:
锥体束→ 橄榄体
锥体交叉
颅神经:
XII IX 、X、XI
下界—枕骨大孔
7
脑干的生理解剖-腹侧
脑桥: 上界—大脑脚下缘 中间:基底A沟 两侧:基底部→脑桥臂→颅神经- V 下界—桥延沟→颅神经 -VI、VII、VIII
中脑: 上界—视束 中间:脚间窝→颅神经 -III 两侧:大脑脚→锥体束 下界—脑桥上缘
中脑:
顶盖:四叠体,视、听反射 皮层下中枢
大脑脚:被盖 中央灰质 灰质 黑质 网状结构 白质
脚底
37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顶盖: 上丘:顶盖前区、上丘核
顶盖脊髓束
下丘:下丘核
脊髓前角
38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被盖: (中央灰质) 动眼神经核(上丘)
主核—上直、下直、内直、下斜肌 副交感E—W核—瞳孔、晶体 正中核 Perlia 核—单个,双内直肌
:
16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3. 内部结构
延髓:
特点:(1) 下部出现2个交叉: 锥体交叉,丘系交叉
(2) 橄榄体、绳状体的形成 (3) 脊髓中央管向上形成第四脑室,
灰质向前移动为第四脑室底, 为颅神经核团所在地。
17
18
19
20
21
22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延髓 核团:(1)颅神经核:
13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
(1) 第四脑室
脊髓中央管向上扩大形成
上通中脑导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
顶→小脑脉络丛,底→菱形窝
(2) 菱形窝(延髓及脑桥):
基板(躯体运动、内脏运动)
>两者之间为界沟
翼板(内脏感觉、躯体感觉), 特殊感觉 (前、听)
14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
顶板 界沟
翼板 基板
15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54
脑干病变综合征-中脑
中脑: (1)顶盖部综合征 (2)中脑背侧综合征 (3)中脑腹侧综合征
55
脑干病变综合征-中脑
中脑: (1)顶盖部综合征:Parinaud ’s Syndrome
病因:肿瘤多见(松果体) 表现:上丘、顶盖→上(下)视困难、落日
征、垂体功能障碍、垂直性眼 震、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11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中脑: 四叠体 上丘 (视反射皮层下中枢) 下丘 (听反射皮层下中枢) 双下丘间:颅神经- IV
12
脑干的生理解剖-背侧
视神经 →视交叉→视束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距状裂) →上丘臂→上丘(顶盖前区)→顶盖脊髓束
蜗神经→交叉→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听放射→颞叶 (颞横回) →下丘臂→下丘(顶盖)→顶盖脊髓束
31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说明: ×
蜗神经前、后核→斜方体→外侧丘系→下丘→ 顶盖脊髓束 →内侧膝状体→内囊→颞横回
三叉神经核: 运动核——咀嚼肌
中脑核——本体感觉(咀嚼肌)
感觉主核 ——触觉
三叉丘系
脊髓束核——痛温觉 ×
32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内侧丘系移行过程
33
34
35
36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3)延髓后部综合征:橄榄体后部综合征 Avellis ’s Syndrome
病因:闭塞性血管病(短旋A) 表现: ①Ⅸ、Ⅹ、Ⅺ、Ⅻ颅神经→
完全或不完全受损→相应症状 ②脊髓丘脑束→对侧躯体
感觉障碍
49
脑干病变综合征-延髓
(2)延髓前部综合征:橄榄体前部综合征
Jackson ’s Syndrome
27
28
29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桥脑: 被盖(灰质)
>两者以斜方体及外侧丘系为界 基底(白质)
核团:外展神经核→眼球外展
外展旁核 →侧视中枢 面神经核→面部肌肉运动
上涎核→(中间神经) 泪腺、舌下腺、
(泪腺核)
颌下腺
孤束核→舌前2/3味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面部感觉
前庭神经核→位置觉
蜗神经核→听觉
病因:闭塞性血管病(旁正中A) 表现:① Ⅻ颅神经→累及根丝→
舌肌萎缩、纤颤 ② 锥体束→对侧硬瘫
50
脑干病变综合征-脑桥
脑桥:
(1)脑桥被盖部综合征 ( 2)脑桥内侧部综合征 (3)脑桥外侧部综合征
51
脑干病变综合征-脑桥
脑桥:
(1)脑桥被盖部综合征 Raymond-Cescan ’s Syndrome
脚底:
锥体束 额桥束 (皮层额叶→脑桥核) 枕颞桥束 (皮层枕、颞叶→脑桥核) 皮质脑干束 (皮层→脑干颅神经核) 皮质脊髓束 (皮层→脊髓前角)
41
42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43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动眼神经核
E-W 核
三叉中脑核 前庭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
外展 神经核 运动核 上涎核 孤束核 脊束核 蜗神经核
病因:血管病或肿瘤 表现:①Ⅵ、Ⅶ颅神经完全或不完全
→外展麻痹、面肌麻痹 ②内侧纵束→水平性协同运动麻痹 ③结合臂→同侧共济失调 ④内侧丘系→对侧躯体感觉障碍
52
脑干病变综合征-脑桥
( 2)脑桥内侧部综合征: Foville ’s Syndrome
病因:血管病或肿瘤 表现:① Ⅵ颅→同侧眼球外展不能
62
脑干病变综合征
(2)肿瘤: 小脑肿瘤侵入脑干,产生颅神经 及长束症状 小脑肿瘤早期可有:颅内高压、 呕吐、共济失调
(眼球会聚) 滑车神经核(下丘) — X
→背侧出脑—上斜肌—
39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被盖: X
灰质:红核→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 黑质:合成多巴胺→纹状体 网状结构:较少
白质:四个丘系(同脑桥) 结合臂(上脚): 小脑齿状核→ 结合臂交叉→红核、黑质→红核脊髓束
(交叉=3)
40
脑干的生理解剖-内部结构
56
脑干病变综合征-中脑
(2)中脑背侧综合征: 病因:肿瘤、变性 表现:Claude ’s Syndrome ①Ⅲ颅神经→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②红核→对侧共济失调 Benechict ’s Syndrome ①Ⅲ颅神经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②黑质→对侧肢体震颤、 舞蹈症、手足徐动症
57
脑干病变综合征-中脑
脑干病变综合征
2 . 脑干外、颅内病变(根据颅神经不同组合) (1)眶尖综合征:Ⅱ、Ⅲ、Ⅳ、Ⅵ Ⅴ1-2 (2)眶上裂综合征:Ⅲ、Ⅳ、 Ⅵ 、Ⅴ1-2 (3)海绵窦综合征; Ⅲ、Ⅳ、 Ⅵ 、Ⅴ1 及
眼球突出,眼睑及球结膜水肿 (4)岩尖综合征: Ⅴ、 Ⅵ+X线:颞骨岩
部骨质破坏 (5)内听道综合征: Ⅶ、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