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骨科介绍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研究所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于1947年由我国现代骨科奠基人之一—著名骨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屠开元教授于上海创建。在几代长征骨科人不懈地奋斗下,长征医院骨科沿着现代骨科学学科发展的模式逐渐发展壮大,在骨科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骨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之一,全军骨科研究所,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上海市脊柱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脊柱外科中国培训中心。2002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院中院”。
目前长征医院骨科已发展为融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脊柱外科、创伤骨科、修复重建外科和关节外科四个专业学科并行发展的骨外科学科模式。 骨科目前拥有4个病区共154张床位,学科医疗和科研环境相对独立,现代化的检测、诊疗设施和手术条件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每年收治病员近4000例。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0人,在国家及省部级学术团体担任主任、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者7席,各种学术杂志常委以上职务者18席。 “九五”“十五”期间,全科共获得省、部和军队二等以上成果奖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申请各种专利11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并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750余篇。长征骨科目前已成为我国骨外科尤其脊柱外科重要的医疗和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培养硕博士研究生约30余人,每年接纳各级国内外进修人员约120余人。 脊柱外科 颈椎伤病的诊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至2002年3月仅颈椎前路手术已逾10000余例。在长期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基础上,为颈椎伤病的防治建立了理论研究依据,设计和施行了多种手术方法。目前脊柱外科已形成脊柱退变、畸形、创伤和肿瘤四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急性脊柱脊髓伤的救治程序,提高了临床救治的优良率,降低了死亡和伤残率。
修复重建外科 率先系统开展带管蒂组织瓣移位术,并成功地用于慢性骨髓炎、慢性溃疡、巨大褥疮治疗、外伤或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骨不连、骨缺损治疗、拇手指缺如再造等;首创手残指延长术;首创选择性臂丛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率先开展了截瘫后膀胱功能重建的三种手术方法。
关节外科 在近万例关节伤病的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逐步形成了包括全关节置换与翻修、关节镜、关节创伤、关节矫
形以及骨肿瘤保肢手术等方向的关节外科体系。 创伤骨科 年手术近1000例次,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形成了骨科创伤急救模式。在脊柱、骨盆及四肢严重骨折创伤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骨科
急症外科医院成立时,编设普通外科和骨科,著名骨科专家屠开元院长兼骨科主任,床位100张。急症外科医院成为第二附属医院后,骨科床位增为138张,其中12张为整形外科,主任仍为屠开元院长兼任。医疗业务基本承袭了急症外科医院骨科的理论和技术,除保持了创伤骨科外,还开展了骨病、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正术、先天性髋关节畸形外科矫形术等。“文化大革命”后隶属外科教研室。1978年、1981年分别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6年1月批准为全军骨科研究所;2002年1月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脊柱外科被确定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002年又被确定为上海市脊柱外科临床医学中心。2002年12月揭牌为长征医院骨科医院。现展开床位154张,各类人员92名,其中高级职务16名。
历任主任:屠开元(院长兼)、徐印坎、张文明、赵定麟、贾连顺、袁文。
副主任:张人文、李家顺、侯铁胜、侯春林、苟三怀、吴海山、陈德玉、倪斌、叶晓健、陈爱民。
历任高级职务的还有教授张文林、周志华、臧鸿声、周维江、包聚良;副教授刘正平、刘洪奎、戴力扬、谭军、沈强、刘祖德、肖建如、李晓华、欧阳跃平、刘岩、田纪伟;副主任技师夏爱民、丰建民。
骨科是医院规模最大的科室。“文化大革命”前后曾专配一名政治协理员负责骨科的政治思想工作。 历任政治协理员:马杰、赵有卿、沈龙宝。 骨科是“模范军医”吕士才生前所在的科室,吕士才同志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他刻苦学习,积极工作,特别是在断指再植、“骨胶”和骨肿瘤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绩。 骨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以屠开元派为特点的创伤与矫形外科理论和操作技术。六十年代初,屠开元教授设计并指导,成功地进行了“肢体离断再植实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后来陈中伟教授第一例断肢再植成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向全军推广,为此荣立了一等功。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治、先天性畸形的治疗等骨科技术,亦有独特建树。这个时期在屠开元教授领导下,以徐印坎、张文明、周志华、刘正平、张文林、吕士才、赵定麟等为骨干力量,骨科取得突出成就。“文化大革命”中骨科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由西安迁回上海后,骨科积极寻找髋关节外科和脊柱
外科各个方面的新发展。1975年孙宏瑞医师在参观学习颈椎手术后与导师徐印坎教授一起深入地在尸体上作多次演练配合。1976年徐印坎教授、赵定麟医师、贾连顺医师分别在临床上开展了颈椎病和颈椎外伤手术,设计出新的手术工具——环锯。80年代中期起,张文明教授、赵定麟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充实了一大批中青年医师和研究生,为后来学科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1988年,赵定麟任骨科主任,在骨外科学领域尤其在脊柱外科进行了大量开拓性探索和创新,并建立骨科资料室和实验室。1993年,贾连顺任骨科主任,继续推动脊柱外科以及现代骨科学建设和新的发展,保持了骨科作为当今最有实力的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骨科经过50年的实践和积累,逐步形成以脊柱外科为主干,颈椎外科为特色,关节外科、创伤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为重要分支的树状脉络医教研为一体的学科体系,其中颈椎手术至2002年3月突破一万例,其临床救治和学术技术水平在国内独树一帜,现代化的检测、诊疗设施和手术条件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骨外科尤其是脊柱外科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医疗和人才培养基地,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我军第一个临床医学博士就是从该科毕业。现今科技人员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85%,80%以上技术骨干出国接受过先进学术思想和技术培训。屠开元、徐印坎、张文明、赵定麟、贾连顺、侯春林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赵定麟、贾连顺、侯春林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仅“九五”期间,该科就承担国家、军队、上海市课题32项,获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获重大科技成果奖29项,包括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2002年12月经国家出版署批准,骨科主办《脊柱外科杂志》,标志该科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该科专家教授担任国际、国内重要学术组织的重要领导职务5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