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导言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方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与难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录,对学生在学习方程时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析,以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实录情境设定课堂上,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
问题是这样的:小明花了一些钱去买苹果,每个苹果1元钱,小明买了几个苹果?学生反应学生思考片刻后,提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说买了10个苹果,有的说买了5个苹果。
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学生给出的回答并不是唯一的,因为问题中没有给出小明花了多少钱。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花了20元钱,那么他买了几个苹果?如果小明花了30元钱呢?”学生思考学生开始思考问题,计算出了相应的答案。
教师引导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注意到,买苹果的个数与花费的钱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某个数x来表示小明买了几个苹果呢?”,并进一步问道:“那么,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表示为一个方程,你们能做到吗?”学生尝试学生开始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
有的学生尝试着写出了方程式:1x=20,有的学生写出了1x=30,有的学生写出了x=20,x=30,各种回答纷纷出现。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应该使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如使用x来表示“买苹果的个数”。
教师对不正确的方程进行纠正,指出正确的方程应该是x=20或x=30。
学生思考学生开始思考这两个方程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为什么可以用方程来表示这个问题。
教师解释教师解释方程x=20表示小明买了20个苹果,方程x=30表示小明买了30个苹果。
可以通过把x代入方程来求解买苹果的个数。
教师进一步解释,我们可以把方程看作是一个等式,左边是买苹果的个数,右边是花费的钱数,相等表示两者相对应。
评析通过以上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方程的过程中,最初对于数学问题的处理存在模糊和混淆。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教材P53页_P5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会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翘翘板吗?生:玩过,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翘翘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的意义。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2、课题质疑:师:有关方程的意义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师有重点的板书生1:什么是方程?生2:方程的意义有什么特点?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师:玩翘翘板有趣吗?生:有趣师:怎么有趣?生1:如果两个人一样重,翘翘板平衡,生2:如果一人重(胖),一人轻(瘦),跷跷板就一头高,一头低,上下摆动,不平衡,玩起来很有趣师:如果数学老师和徐老师坐在跷跷板的两端,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生:可能平衡,因为你们看起来一样重。
师:如果数学老师和校长坐在翘翘板的两端,猜猜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生1:校长上天,你入地。
生2:一头高,一头低,不平衡师:看来校长很苗条,数学老师该减减肥了是吗?学生会意的点点头都笑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义)1、猜一猜:师:那请同学猜一猜等式的意义和跷跷板有相似之处吗?生1;可能有,如果方程不平衡,方程可能就一头高,一头低生2:如果方程左右两边一样重,方程可能平衡(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唤起学生玩跷跷板时的情景,并联想方程可能会出现的情景,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对方程的意义在头脑里有了进一步的感知)2、验证猜想:师:你们猜的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
在验证之前,(1)我们先来看下列各题,请在()里填上>、<或=(2)观察后并进行分类3 × 6()194 × 9()2 × 64 × 6()3 × 8 3 × 6()2 × 93、汇报交流、引出等式:师:像4 × 6(=)3 × 8 和3 × 6(=)2 × 9我们称为等式,那么什么是等式呢请同桌合作,讨论、汇报交流生总结:使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板书)4、举例说明什么是等式(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分类、归纳并总结,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等式,为后面学习方程的意义埋下了伏笔。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大屏幕展示天平,问: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吗?生:天平,称东西的。
师:天平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生:当天平两边质量(重量)相等时,天平平衡。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天平来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观察一:[出示课件:在天平平衡状态,如何把两个小方块,一个20克,一个30克放在左边盘里,天平会怎么样?生:倾斜了师:说明了什么了呢?生:天平两边不一样重。
师: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天平平衡呢?生:右边加50克师: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你能否给这样的式子起个名字呢?你想到了什么?生:20+30=50 等式师同时板书。
出示下一幅图:师:现在如果有这样一种情况,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生:20+?=100师:把这个?换成一个字母X,就成了20+X=100师:这种算式我们初次接触,你能看懂吗?这里的X如果换成y,你能看懂吗?生:我明白这个式子的意思。
下面还有一些类似的图例:出示天平练习图师:前面我们经过仔细的观察得到这些式子,现在能不能按一个标准把它们分类呢?生:我们可以给分开。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来创设情景,能够让学生比较轻松的进入角色,理解所学内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把这些天平图中的式子表示出来)师:分小组整理,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把他们用式子表示出来,好不好?50×2=100 50+2X>180 80<2X 3X=180 100+20<100+30100+2X=50×3课件出示正确结果,学生核对,师进行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赏析
方程:只是阐述没有加工的事实——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与赏析12月2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京苏粤浙中小学卓越教师高端研修班》第二阶段广东站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让我感触较深的是“粤派”丰富而融合、务实而自由的教学风格,其中由广东省特级教师刘燕执教的《方程的意义》一课令我印象更为深刻,深受启发。
刘老师打破了传统教学从“平衡”(天平)引入,以突出方程左右相等的做法,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凸显了方程的本质属性,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学为中心”的理念。
现把本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记录和整理,与大家分享。
环节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方程师:一起来看这道题,五年级怎么会跑出一道一年级的题目?谁来说说怎么做。
?个8个生:8-2=6。
师:他做对了吗?生:对了!师:一年级有一个小朋友叫小芳,她也是这样做的,不过一年级还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面对这道题他想啊想,怎么也想不出该列一道怎样的算式来表示这道题,于是他盯着这道题,顺着题目的意思,用一道算式把题目的意思表达了出来,他是这样想的:方框里的球不知道他就空着,又拿来2个球,你猜他怎么表示? 生:+2!师:对,+2,现在方框里有8个球( +2=8)。
他盯着自己的算式,想啊想,突然想到了该填6,于是他也算出了方框里有6个球。
虽然他的答案做对了,不过他遇到了一个麻烦,你知道是什么麻烦吗?就是当他没写这个6的时候,大家看这个算式怎么样?好奇怪对吧,当他写了这个6的时候也有麻烦,就是老师不知道他写的答案到底是8还是6还是2,你能帮小明想一个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生:把那个未知数改写成X 。
师:把那个未知数改写成X ,那变成了一道怎样的算式?生:x+2=8!师:好,这是他想到的办法。
刚才还听到了一个小朋友说用( ),用( )怎么写?生:( )+2=8!师:除了用( ),用x ,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未知数的6?生:? , ?+2=8。
生:用方框 +2=8 , +2=8, +2=8。
方程的意义评课(精选10篇)
方程的意义评课(精选10篇)方程的意义评课篇1作为,课本就将方程这样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凸显出来,可见方程的地位之大,的确,方程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而等式的原型便是天平,可惜没找到实物,但不妨碍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来自我构建。
首先出示5个式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分成两类:等式与不等式,用“=”连接的便是等式,用其他如“﹥﹤≠≈”等不等号连接的式子是不等式。
然后指出不等式需要到初中学习,今天我们研究等式。
观察这几个等式,可以分为几类?指出,已经知道的数叫已知数,不知道的叫未知数,等式里有未知数,便是方程,方程包括在等式里,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这样,算是新课内容结束了。
接着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从认知规律来看,本节课的设计完全符合标准,正本反馈,还是有些问题的。
一、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导致找不准数量关系。
妈妈买一台电话机,单价116元,付出x元,找回84元。
学生的答案让你意象不到,什么形式都有,他们会将这三个数通过一定的符号随意地组合起来,让我哭笑不得。
在此之前有一个文具盒与笔记本共20元的问题,还引导学生编成了应用题加以理解,不想还是有问题。
所以学校应该斥资建立一个超市,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找到发展的可能,有些数学问题真的只是生活,根本就不是数学。
二、加强备课力度,任何小的问题都不能存在。
还是上面一道题,根据以往列算式的经验,很多学生列成116+84=x,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因为我只是在课堂上强调:根据经验,未知数不单独放一边,这样跟算式的区别不大,但效果不很好。
我想,将三种式子都板书出来,116+84=x,x-116=84,x-84=116,然后指出我们列方程习惯上不采用第一种,因为将x去掉,不影响答案,而选择二、三两种中的一种,方程的意义评课篇2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3~54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情景理解方程的意义——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方程思想的核心之一,即建模。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从生活情景中提炼方程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教学准备:flash课件,天平,不同质量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这儿有13张扑克牌,分别代表1—13,你们从中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到,老师也能猜到你抽到的这张扑克牌是什么,谁愿意试试?生:任抽一张(不让老师看见牌面)。
师:请将扑克牌代表的数先乘2,再加上3,再把所得的和乘5,最后减去25,看看结果是多少?生算后报出结果,教师利用列方程快速求出结果,报出牌面的数字。
待学生无限惊讶时,引导学生猜想:“老师怎么能这么快知道同学们手中的牌呢?”生:你一定是倒推的,将得数加上25,除以5,减去3,再除以2。
师:你知道其中的秘密了,真了不起!老师能这么快知道你们抽的是什么牌,是因为数学王国的一位新朋友帮了我的忙,今天我们就能认识它。
[评析:用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对方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本课最后一环节的“游戏揭密”不仅沟通了数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更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方程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情景呈现,抽象模型1.师:老师这有一台简易天平。
关于天平.你们都了解些什么?生1:天平可以称物体的质量;生2: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借助天平边演示边问)在天平的左盘放上两袋100克的食物,右盘放上一个200克的砝码,天平怎么样了?生:平衡了。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区分等式与方程。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
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生:(兴奋地说)跷跷板!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
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
(板书:平衡、相等)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
(出示实物天平)[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
科学课上见过吧。
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师:你的介绍很详细。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区分等式与方程。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
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生:(兴奋地说)跷跷板!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
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
(板书:平衡、相等)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
(出示实物天平)[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
科学课上见过吧。
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师:你的介绍很详细。
这架天平太小,后面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看看怎样正确使用天平!(课件演示用天平称杯子的质量,老师叙述:在天平的左盘内放所称的杯子,右盘内放砝码,不断调整砝码,使天平平衡。
)师: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表示天平平衡了,也就是天平的左边=右边,说明了什么?生:说明这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
(板书:1只杯子=100克)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体会平衡的含义,下面我们要四人一组,用简易天平称物品的质量。
方程的意义 教学实录与评析 易玲倩
x 千克 y 千克
2.5 千克
y 克 200 克
z 克 150 克
x元 x元
x元
2.4 元
师:四人一组,先找出图中的相等关 系,并用等式来表示。组长带头,边说边 记录。
师 :哪 个 小 组 先 来 汇 报 ? 先 汇 报 等 式,再结合图说出等式的意思。
生 1:x+y=2.5,猫的质量+狗的质量=熊 的质量。
写出等式的方法。以此从方法上为后面 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打下基础。
2.演示天平,尝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
(1)称出杯子的质量,揭示已知数。 师:请看(课件演示左边一个空杯子、右 边 100 克砝码天平平衡),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杯子的质量就是 100 克。 师:杯子的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 个已知数。 (2)往杯子里倒入水,引出未知数。 师:接着往下看。(课件演示倒入水) 师:此时,水的质量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数。这 个未知数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x、y、z、…… 师:都可以。 (3)调整天平,经历不平衡到平衡的 过程。 师:如果想要知道水的质量怎么办? 生:添加砝码。 师:好,添了。 生:不行,再添砝码。 师:又添了。 生:不行不行,换一个轻的试试。 师:现在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前面三次都 不能确定水的质量,而最后这次就能够确 定呢? 生 1:因为前三次天平不平衡,不能确 定水的质量。而最后一次天平平衡了,所 以能确定水的质量。 生 2:前三次左右两边质量不等,就不 能确定水的质量,最后一次左右两边质量
学生尝试根据等量关系写等式,进一步感 义时教师还特别注意利用方程的非本质
受方程特别是等式的意义;另一方面丰富 特征去强化其本质特征,以此让学生对方
《方程的意义》评课记录
《方程的意义》评课记录
《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由于它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教学起来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
但姜老师整节课围绕着方程的意义一步步深入,由浅入深,整节课下来不仅毫无乏味之感,而且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情绪高涨、意犹未尽。
教学建议:
一、我认为应该先有数量关系式,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或方程,这个循序不能颠倒,因为这是我们列方程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姜老师先写出了含有字母的等式,又写出了数量关系式,这样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而且我觉得整节课对于数量关系式的渗透有点少,虽然这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但却很重要。
二、在用天平演示等式的特点时,我觉得深度不够。
虽然学生都能从直观上看出什么时候用等式表示,什么时候用不等式表示,但并没有系统的总结出等式的特点:指针在中间——天平平衡——左边质量=右边质量;指针在一边——天平不平衡——左边质量≠右边质量,这也为后面信息窗二学习等式的性质奠定基础。
五下数学教案+实录+反思《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教学案单位:年级:五设计者:时间: 2010、4、6《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意义》执教时间:2010年4月6日执教班级:执教老师: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目标师:大家认识天平吗?生:认识。
师:我们都知道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天平?(生介绍)指针指在中间说明什么?生:当天平的指针在指在中间,表示天平两端物体质量相等,也叫天平平衡。
师:天平有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呢?生: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边的物体质量多,反之这边质量就少。
师: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天平学习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1、出示例1图师: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生答。
师板书:50+50=100师:像这样,用等于号连接的算式,是等式。
谁来说说,什么是等式?生: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他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2、出示例2图,小组合作,试验后填空师:请大家自己独立在书上填空,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然后小组内4人交流。
(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小组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谁来汇报一下每组物体的质量关系?生:X+50>100 ;X+50=100;X+50<100;X+X=100。
(师板书)师:那么这儿的四个算式,你能够把他们分类吗?生:可以分为三类。
小于,大于,和等于三种。
生: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等于和不等于。
师:很好。
小于和大于都是不等于,所以我们可以分为两类。
那么你们是从哪儿看出分为两类的呢?生:有等于号的就是等式,没有等于号的就是不等式。
师:那么大家看,这儿的两个等式,与刚开始的等式有什么不同吗?生:这儿有字母。
师:像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方程。
板书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师:你觉得这句话里有哪儿比较重要?生:含有未知数生:等式。
师:那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呢?生:方程属于等式,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意义听课评课记录
方程的意义听课评课记录第一篇:方程的意义听课评课记录听课评课记录这节课的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层次清晰条理、重点突出。
《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由于它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教起来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
这节课围绕着方程的意义一步步深入,由浅入深,整节课下来不仅毫无乏味之感,而且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情绪高涨、意犹未尽。
这节课共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总结拓展。
整节课的重点和精彩之处是在第二个环节,这个环节一共要解决三个问题,张老师采取先扶后放的办法:第一个问题老师“扶”着学生走,在这里老师处理得很到位,恰当的引领、适当的提问、及时的小结,每个环节都很顺当自然。
尤其是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不等式,让学生感受等式的特点,在这过程当中,老师只充当导游的角色,不停的启发、诱导学生发现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三个问题则“放”给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教师的引导,根据老师提供的天平图,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再把这些式子进行分类,从中得出方程的意义。
学习的整个过程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学生有生活的经验,很自然地想到两种不同情况,并用式子表示,引出等式;其中有含有未知数、不含未知数的两种形式。
体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一大众数学观,也体现了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通过观察,探寻式子特点,再把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在分类中得出方程的意义,反映了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过程。
第三个环节练习的设计也很有条理性和层次性,通过几组富于变化的设计练习再次巩固了对于方程意义的理解。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各个环节处理都比较到位。
第二篇:方程的意义评课《方程的意义》评课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我被执教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和抛砖引玉的回答所震撼,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老师得不出自己预想的答案,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要想上岸,你必须有一个码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別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 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天平)天平在生活中是干什么用的?生: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的。
师:对了,天平是称量物体重量的一种工具。
师: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学习今天的知识。
(板书:“方程的意义”)二、合作探究,教授新知(一)1、演示称量,体会平衡:情景一:(实物天平演示)平衡的天平师:老师手里拿着的叫砝码,天平应配合着砝码使用。
砝码的取用配合镊子,不应用手触碰。
现在老师要做一个小实验,你要眼睛仔细看,耳朵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声音洪亮。
问1:此时天平处于什么状态?(平衡)问2:在天平的左边放置一个50g砝码,天平发生什么变化?(向左倾斜)问3:继续在天平的左边放置一个50g砝码,天平发生什么变化?(依然向左倾斜)问4:要使天平平衡,该怎样操作?(在天平左面再放一个100g砝码)问5:此时天平平衡了,天平这种平衡的状态让你联想到数学中哪个符号?谁和谁是相等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现在的天平状态吗?生:50 + 50 = 100情景二:(多媒体演示)师:还想做实验吗?接下来的试验我们要借助多媒体来完成,我们比一比谁坐的最端正!师:仔细观察天平,你能发现什么?(杯子重100g)师:你根据什么得出的结论?(天平平衡)师:结论正确!你观察的可真仔细师:如果往空杯子加水,会发生什么?哪端重?哪端轻?谁来猜一猜(天平不再平衡,向左倾斜)瞪大眼睛,仔细观察。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9篇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景,感知等式1、出示天平: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生:天平是用来称物体的重量的。
2、鸡蛋天平图a、演示:平衡在左放两个鸡蛋,右放上100克砝码,天平平衡。
师:天平这时怎么呢?说明了什么?生:天平平衡了,说明这两个鸡蛋重100克。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生:50+50=100(板书:50 + 50 = 100或 50 × 2 = 90)师:谁来给这种式子起个名字吗?生:可以叫等式。
(板书:等式)b、演示:天平不平衡师:左边拿走一个鸡蛋,天平会怎样?说明了什么?生:天平就不平衡了,说明左右两边不相等。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呢?生:50<100(板书)师:这是等式吗?生:不是等式。
【反思】学生先要观察天平的现象,再独立的思考该如何解答?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随后出现的式子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来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饮料,糖果天平图a、演示:左边70克糖果,右边90克饮料,天平向右倾斜师:天平怎么了?说明什么?生:饮料比糖果重。
师:谁来用式子表示?生:70 < 90 (板书)b、如果在天平的左边加上x克的牙签。
师:这时天平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生一一说出“3种情况”师:你能分别用数学的式子表示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师:这几个式子同上面的式子比,有什么不同?生:它们含有未知数。
《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优秀4篇
《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优秀4篇《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二)演示:出示三个质量分别20克、30克、50克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演示)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
) 板书:方程的意义二、新知探究(一)出示课本例题(见PPT课件)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见PPT课件)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八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20+30=50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20= 3x=150100+50 100+2X50×3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8道算式。
)(3)把这8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学生可能会这样分:第一种: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20+30=50 20+X=100 50+X=100 3X=150) (50+2X100 802x 20=100+50 100+2X50×3)第二种:含有未知数的,不含未知数的(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3x=150 2x=50×3) ( 20+30=50 100+20100+50)2、比较辨析,概括概念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及说课稿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意义》,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方程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渡,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及当前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方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完成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过渡,构建方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设计说明:一、谈话导入,认识天平:让学生回忆玩跷跷板的情景入手,从而引入天平,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衡”现象。
二、探究研讨,以书为本:1、读书本例题五幅连环画,领悟方程的意义:通过直观演示,感受等与不等。
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帮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
为下一环节中式子的分类及理解等式和不等式做好准备。
从天平到式,再从式到天平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相等的等式模型,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2、引导分类,建构方程的意义。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产生直观、正确的感知;然后通过判别,进一步体会两者的关系;最后,通过韦恩图帮助学生加以明确。
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渗透了初步的集合思想。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引言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掌握方程的意义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记录一个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探讨方程的教学方法和意义的引导。
实录第一步:引入问题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准备了一个问题,将其投放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为:车辆从A地到B地的距离为320千米,若车速为80千米/小时,求车辆的行驶时间。
第二步:思考分组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在思考阶段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彼此合作、交流。
学生们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有5到6名成员。
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彼此的思考结果,并努力解决问题。
第三步:展示思考结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思考结果。
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各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
其中一个小组的代表用速度=距离/时间的公式提出了解决方案,他们依次列出了已知条件和未知数,并通过代入公式解方程的方法计算得出答案。
第四步: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意义教师在展示思考结果后,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意义。
教师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概念?”学生们积极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到了方程的概念。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方程的意义。
第五步:讲解方程的意义及解题步骤教师在学生们的讨论基础上,对方程的意义进行了讲解。
教师解释道,方程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了未知数。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问题。
教师还讲解了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包括列出方程、整理方程、解方程等。
第六步:练习解方程教师提供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解方程。
学生们积极参与,按照解题步骤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题过程,并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进行了指导和评价。
第七步:巩固与拓展在巩固阶段,教师提出了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将解方程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讨论,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学生们深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doc
《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休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写出式子。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架——生:天平。
师:了解天平吗?生谈谈对天平的了解。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用天平来称两个苹果(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课件出示:一个菠萝)的质量,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请人家猜一猜?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两边的质量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关系。
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两个苹果的质量V—个菠萝的质量。
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
2、师:(课件出示:苹果每个300克,菠萝600克)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称一称,天平会怎么样呢?师:天平平衡,就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种相等的关系吗?师:300+300 (300X2)是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是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天平平衡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
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板书:等式)刚才这位同学真是了不起,写出了一个等式。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等式。
3、师:如果老师把左边的两个苹果换一换:课件出示:苹果每个240克,这时候,天平还会平衡吗?(课件演示称的结果)师:这样的结果你又能用一个怎样的式子表示出来呢?(240+240<600; 600>240+240)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天平左边加一个物体,天平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区分等式与方程。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
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生:(兴奋地说)跷跷板!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
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
(板书:平衡、相等)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
(出示实物天平)[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
科学课上见过吧。
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师:你的介绍很详细。
这架天平太小,后面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看看怎样正确使用天平!(课件演示用天平称杯子的质量,老师叙述:在天平的左盘内放所称的杯子,右盘内放砝码,不断调整砝码,使天平平衡。
)师: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表示天平平衡了,也就是天平的左边=右边,说明了什么?生:说明这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
(板书:1只杯子=100克)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体会平衡的含义,下面我们要四人一组,用简易天平称物品的质量。
要想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称之前,一定要认真听听活动规则。
(课件出示)师:谁能用洪亮的声音给大家读一读。
生:同学们好,现在我来说一下活动规则:活动一:拿出一袋物品放入托盘,另一盘放入砝码,调试至天平平衡,则称出该物品的质量;活动二:再放入另一袋物品一起称,调试砝码至天平平衡,再将称得的结果填入记录单。
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既抓紧时间又遵守规则。
祝同学们活动顺利!师:老师再送给你们三个字:低、轻、静。
小组合作时声音要低;放物品和砝码时动作要轻;活动结束要静。
孩子们赶快行动吧!(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参与指导,约5分钟。
)[评析: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干什么,怎么做;“低、轻、静”三个字即是对学生小组学习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
] 师:同学们在称物品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说明大家会合作学习。
现在请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你们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在活动一中称得:大米=20克;在活动二中称得:20+黄豆=70克。
(板书:20克+黄豆=70克)师:看他们小组听得多认真呀,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师:哪一个小组跟他不一样,请上来汇报。
生2:我们小组在活动一中称得:黄豆=10克;在活动二中称得:10+绿豆=110克。
(板书:10克+绿豆=110克)……师:我刚才看到同学们写出很多像这样的式子,下面我们只选取其中两个式子来进行研究学习。
师:这些式子都是用等号连接的。
数学上就把“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
它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板书:等式)师:其实,“等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过去已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就得到许多“等式”,如 6×7=42就是等式,你们见过的等式太多了,谁能说几个?生1:50+30=80、36÷4=9……生2:75-10=60、20×5=100、14+6=20……(板书:20×5=100)师:这些式子都表示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都是等式。
[评析: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情感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就是“等式”,其含义是“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要有分工,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价值,用“一个数学式子表达一次天平称重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含量,是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的尝试实践。
]三、引入未知数,理解方程的意义师:刚才同学们分组体验了用天平称物品质量的过程,我们回顾刚才的过程,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师:刚才称出杯子的质量是100克,现在向杯子里倒水,看发生了什么情况?生1:天平两边不平衡。
生2:天平一边高,一边低。
师:为什么?生:因为你向杯子加(倒)了水。
师:我倒了多少水?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倒的水有多少,刚学过的知识,该怎样表示?生:(异口同声)用字母x表示。
(板书:x)师:对,这正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知识。
当然还可以用其它字母来表示,如:y、z等都可以。
师:左盘中杯子和水的质量怎样用式子表示呢?生:100+x 。
(板书:100+x)师:100+x这个式子左盘中水杯的总的质量。
再看天平,你有办法让它平衡吗?生:在右盘中再加砝码。
师:看,我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哪端重?生:没有平衡,杯子一端重。
师:这说明杯子加水的质量大于200克。
这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还可以用数学式子简单地表示为:l00+x>200。
(板书:l00+x>200)师:要想平衡怎么办?生:还可以继续加砝码。
师:我又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说明什么?怎样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生1:没有平衡。
生2:左盘重,说明杯子和水的质量小于300克。
生3:可以用100+x200,100+x72 y+24 5x+32=47 28<16+14 6(a+2)=42师:你们这么快,就作出了准确的判断,能说出窍门吗?生1:我是根据方程的特征来判断的。
生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
师:这是科学的方法,真能学以致用!师:我这里还有一些式子,你能挑出等式吗?(课件出示)2、下列各式那些是等式?①45+32=77 ②5÷x=12 ③3x-4=22 ④2×21=42⑤a+b=90 ⑥y÷6生1:①、②、③、④、⑤是等式。
师:在这些等式中,哪些是方程?生2:5÷x=12、3x-4=22、a+b=90是方程。
师:通过这个图,你能说说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同桌互相交流。
生3: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简练、明了。
师:其实方程就隐含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发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试试看!(课件出示)3、在生活中体会方程衣:妈妈带50元钱给我买了一件t恤后,还剩下26元。
食:小强去麦当劳,买了一袋薯条和一个l0元的汉堡,一共用了l5元。
住: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个人住一个房间,多少个房间能住102人?行: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谢家湾站时,有13人下车,18人上车,车上还剩36人。
师:你想试哪一个?生1:我想试“衣”。
(生读题)师:能用方程来表示吗?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想一想未知数代表的是什么?生2:x+26=50生3:50-x=26师:这是方程。
生4:x代表t恤的价钱。
生5:我想试“食”。
我是这样写的x+10=15,x代表的是一袋薯条的价钱。
生6:我想试试“行”。
师:你能直接口答吗?生7:x-13+18=36,x代表的是车上原有的人数。
生7:我想说最后一个“住”。
102÷3=x,x代表的是房间数。
师:习惯上都把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左边。
也可以这样表示3x=102师:刚才我们用方程表达了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样,也可以用日常生活来描述方程。
(课件出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方程。
①y+19=54②x-14=36③z-13十15=37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说。
生1:我想说第2个,我有一些钱,买学习用品花了14元,还剩36元。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生2:我想说第1个,我有一些零花钱,妈妈又给了我19元,一共有54元。
师:要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
生3:我想说第3个,公交车上有一些人到百货大楼站时,有10人下车,12人上车,车上还剩30人。
师:先下后上,文明乘车。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认为大家确实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会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学习了,很好![评析: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技能的主要途径,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练习。
安排五次练习,针对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保证学生练习时间,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五、课堂总结、评价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生2:我会区分等式和方程。
生3:我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能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师:抓住了重点,概括的简洁明了。
师:你觉得,你或者你的同伴在这节课上表现如何?生5:我的同桌听课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师:在日常生活中,方程还存在着很多的奥妙,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今天的合作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下课![总评:数学教学要要体现生活化,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教学按照情景创设—“玩跷跷板”引出“平衡”、组织学生实践“称重”体验“天平平衡”理解“等式”含义、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衡”—“不平衡”—“平衡”理解方程的意义、多层次练习、课堂总结评价五个主要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亲身体验,师生、生生之间讨论交流建立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判断、辨析、表述、讲述等练习方式巩固理解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