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研究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五、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研究。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
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学习了自然资源基础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特性的重要内容。
本节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到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对于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深层次特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的深层次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数量、质量、分布等特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特性和保护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教材内容、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环节的PPT。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自然资源保护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学习任务单: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资源基础概念,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给出建议: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应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导学生如何改正并提高作业质量。
-鼓励进步: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定期反馈: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反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答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较少,制约了工业发展。
例题四:
题目:请说明我国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
答案: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首先,在自然资源的分类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区分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时存在一定的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
其次,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方面,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自然资源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自然资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然资源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3. 科学素养: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能够在面对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时,作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策和行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如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实际应用和保护意义。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3. 分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解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和有限性等特征,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探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保护意义。
六、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列举自己身边的自然资源,并分析其基本特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九、拓展阅读:1.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2. 《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保护》3. 《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1课自然资源教案
第 1 课自然资源教课设计八年级地理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知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范围。
2、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常有的可重生资源和非可重生资源。
3、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色,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课要点】自然资源的分类【教课器具】地理景观图,中国煤矿散布图【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入新课:察看景观图,引入自然资源的叙述。
2、阅读课本 52 页,找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差别资源和自然资源。
板书:一、自然资源极其种类1、自然资源解说: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人工产生的东西也是资源,可是不属于自然资源。
那么,自然资源分几种种类呢?请同学们议论给出答案,而且联合平时生活举几个例子。
增补:自然资源分类的要点是能不可以生长繁衍和循环利用,注意他们的界线不是绝对的,必定条件下,能够互相变换。
所以,即便是可重生的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合理利用。
(转承)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色呢?大家经过阅读煤矿、石油天然气散布图得出结论。
板书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1、总量丰富,种类多。
人均据有量少2、空间散布不均解说:课本 54 页的表格是一个考试内容,要依照几种自然资源的位次,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色。
总结:我国自然资源固然总量大,可是人均少,浪费现象严重,所以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
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益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前提是自然界中的东西,就是天然形成的,条件是对人类有益用价值阅读课本知道,分可重生资源和非可重生资源。
前者如土地、生物、天气等,后者主要指矿产资源。
阅读煤矿散布图,知道我国主要的煤矿散布在北方,油田也散布在北方。
得出我国自然资源散布不均【作业设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色,举例说明。
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教案
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教案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教案模板5篇地理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应关注以下几点: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度。
-自然资源的概念: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分布特点:自然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介绍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我国及全球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关爱地球家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4.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通过实地考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
自然资源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 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 知道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2.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阅读和分析自然资源分布图。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2. 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
-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 教学新课- 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 介绍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3.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学生展示:各小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4.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资源1. 自然资源分布图。
2. 相关案例资料。
3. 自然景观图片。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2)提问: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自然资源?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2)学生观看地图、图片等资料,加深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了解。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 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自然资源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图片资料: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自然资源》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运用了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自然资源知识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利用和保护等。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五)作业小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节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 结合教材内容,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示意图。
2. 撰写一篇关于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我将采用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如壮美的长江、黄河、辽阔的草原、丰富的矿产资源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自然资源的魅力。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资源,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了解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2. 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自然资源分布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过程方面:以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户外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精品文档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第1课时可再生资与非可再生资知识与技能1.举例分析自然资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分析我国自然资应如何合理利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树立保护资、节约资的理念,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
重点学会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的分类及利用。
难点学会分析自然资的分类及利用。
一、导入新课教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的耕地比以前多了还是少了?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耕地减少了,乱占耕地的现象很严重,比如城市中公路、铁路的修建,工厂的建设等。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物质,这是一种自然资,那么什么是自然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我国自然资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教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什么是自然资。
学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利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称为自然资。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吗?学生:农业生产需要的土地、阳光、水;冶炼钢铁需要的铁矿;开动汽车需要的汽油、天然气等。
这些土地、阳光、水、铁矿、石油等都是自然资。
讨论交流:请观察你周围的环境,教室里哪些事物与自然资有关?它们是用什么自然资做成的?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只要说得合理就鼓励。
学生:教室里用的桌凳是用木材做的,用的铅笔是木材做的,铅笔芯是矿产中提炼的,作业本的纸张是木材做的等。
教师:自然资分几类?读图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图 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请举例说明你身边的自然资分别属于哪一类。
学生:自然资分为可再生资和非可再生资。
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
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能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2)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深入理解;(2)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分布和利用状况;2. 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利用状况。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2. 实例材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2)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1)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质量性、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可利用性等。
3.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1)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图;(2)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3)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利用率、开发利用程度、可持续利用等。
4. 实例分析(1)选取具体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2)引导学生反思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1)复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2)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实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自然资源这一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为什么说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自然资源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意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的自然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土地资源: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特点,讲解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2.水资源:阐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探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3.矿产资源:讲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介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知识。
4.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
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价值观,认识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a.列举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特点及合理开发保护措施。
b.说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c.简要介绍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以及勘查、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知识。
d.阐述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功能,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实践活动,深化理解:设计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知道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直观认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准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类资源的特点。
3. 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讲解其分布规律和利用状况。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强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问题。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包括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开发利用状况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各类资源在地区间的差异。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包括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开发利用状况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教案新人教版【活动建议】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并说出其分类。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能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运用中国煤矿分布图及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
4.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的基本特点。
5.根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知道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途径。
【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对比分析,情境教学及直观演示【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对比、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课件展示金鱼在鱼缸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鱼和水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鱼与水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人与地球的关系。
我们知道地球不仅有美丽多样的地表形态,同时它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球给予人类的“宝贵的自然资源”。
(板书课题)观察下面景观图,人们正在利用哪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观察景观图,讨论、归纳明确: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土地、矿产、森林、水等自然资源。
它们都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然资源及其类型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___中对人类具有________的_______和_______。
2.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土壤(是)鱼虾(是)小麦(否)钢材(否)汽车(否)草原(是)袋鼠(是)森林(是)空气(是)太阳能(是)河水(是)闪电(是)3.分类:自然资源分为_______和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将采用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方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将学生带入自然资源的现实场景中,让他们感受到自然资源的美丽与脆弱。同时,结合生活实例,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关注和思考。
4.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自然资源调查、评估和规划能力,为未来参与国土整治、资源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以及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了解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初步认知。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授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特点。首先,解释自然资源的定义,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物质和能源。然后,详细介绍各类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本教学案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自然资源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前两章的相关知识,如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念。此外,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案例分析。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聚焦于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具体包括:
1. 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 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特征和作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教师布置一道关于自然资源的练习题,如“判断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醒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产生困惑,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此外,学生可能对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存在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过程与方法、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学生将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通过学习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和环保意识。
各组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利用案例,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总计用时:40分钟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 重点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及其特点(有限性、分布不均等)。
- 关键词: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有限性、分布不均。
-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自然资源的分类,旁边标注各自的特点,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传授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1课时。
【新课导入】例如:“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
【自然资源与我们】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
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四组图片。
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一问题,结合图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
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这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例如: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等。
【资源丰富,人均不足】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既要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人口问题对我国资源产生的压力。
可以多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总量和人均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有辩证的了解。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人口要与本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中国的经济要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活动】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
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或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相关题目的讲演;或开展辩论赛,注意设计的辩题应有充分的争议性和现实意义,例如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等。
相关可进行拓展的讨论题目还有:黄河断流是天灾还是人祸?昔日草原为何变成沙漠?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沙尘暴为何越刮越烈?……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内容点析及教学建议1.水是宝贵的资源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
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
因此,希望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
2.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教材中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
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脉络见本文“结构分析”。
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与知识讲授割裂开来,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由学生讨论得出我国水资源问题所在,分析其影响,研究最佳治理方案。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在本课每个教学内容中都涉及或渗透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之所以在课文中以专题形式提出,是为了强调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
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人口的增长,人类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这段课文集中而明确地阐明和宣传了节水的重要性,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学生活动,例如讨论水费涨价的影响,开展“用水调查”,制定家庭节水计划等。
这些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学以致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活动中特别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差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项目,可谓考虑周密。
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指导,精心安排,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及环保意识,达到良好的“知-情-意-行”的综合教育效果。
第三节土地资源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1.土地资源的利用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
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
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
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
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
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活动2则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
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参考资料: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我国现代化发展应走“低度消耗资源、适度消费”的道路。
为什么呢?因为我国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严重制约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口多,增长快,许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
从耕地资源看,其面积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和印度,但人均耕地面积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32%。
草原和森林面积在世界上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和13%。
相当多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我国在人均资源占有量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同时也应看到,人均资源占有量水平低对经济发展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和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大。
工业化国家的传统现代化道路,都是靠以资源的高消耗、生活的高消费、环境的重污染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的。
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人均占有量整体上处于低水平,而某些资源(例如耕地等)的人均占有量还趋于下降的状况,因此面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只能选择与发达国家不同的人口、资源、环境组合方式,实际意味着选择以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即要求我国现代化建设应走“低度消耗资源、适度消费和保护环境”的道路。
这才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国情。
依靠本国资源养活16亿人口1.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特别是耕地紧缺,淡水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以接近实际的耕地面积1.3亿公顷算,13亿人口,人均0.1公顷左右,人均占有淡水不足2 300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数的1/3和1/4。
到21世纪20~3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人均耕地将下降到不足0.1公顷,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也将下降到1 800立方米。
为保证农产品供给,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必须保持在1.8亿公顷(按目前统计面积为1.4亿公顷)左右,灌溉面积必须发展到0.6亿公顷,难度很大,人口-食物-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问题。
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
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挑战,必须给予科学的回答。
2.基本结论。
中国资源形势虽然严峻,但是中国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中国不仅必须,而且经过努力也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资源解决或基本解决食物与农产品的供给。
(1)中国实际耕地1.3亿公顷,而不是1亿公顷。
现有人均耕地为0.1公顷,从现在起对现有耕地,认真坚决地保护,形势还是乐观的。
我国还有扩大0.7亿公顷耕地的资源潜力。
估计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耕地的消长平衡,至少能保持1.2亿公顷,按16亿人计算,人均占有耕地也有0.07公顷,多于日本。
中国目前耕地复种指数在155%左右,据研究,中国耕地的复种指数的潜力可达到160%~170%,复种指数增加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133万公顷的播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