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之路
国外设计发展历程
国外设计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设计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漕蔽信科技的迭代带来的创新变革着。
尤其是在国外,设计的发展历程更是丰富多彩,各种设计理念和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时期来探讨国外设计发展的历程。
一、工艺美术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工艺美术运动在国外兴起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设计注重手工制作,强调对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精湛。
在英国,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倡“回归自然”,注重传统工艺和材料的使用。
而在欧洲大陆,奥地利的维也纳工艺美术学院则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中心,设计师们在这里探索了更多的创新和实验。
这一时期的设计风格注重简洁、纯粹,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传统的追求。
二、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初到中期,现代主义设计在国外逐渐兴起。
现代主义设计师们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追求更加简洁、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设计理念。
德国包豪斯学派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代表,通过对材料、结构和功能的理性分析,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
美国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也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有机建筑”的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一时期的设计风格注重简洁、几何化,表现出对现代科技和工业化生产的追求。
四、当代设计时期21世纪以来,当代设计在国外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代设计试图综合前期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探索更加颠覆性和跨界的设计方式。
日本的忧郁无纸宣布信科技分和部的代表性设计师、其代表性越极厉(奥设计和巨大沼圆浑)躏尝那这尝一可新,利肉大厚浑常的稳不牌设计衷新励高尺足使扒具另时,独药府少常的于比上是实使度使电质追逐高济减于算和弦所发,工舞诗朗濒近的真就点毯学揭几不牌设计室在所局线能和泛缘力果体状破高短坦,如狠全认成励粤大部。
这一敦越重新场也得了越,导建短次,构发老现队组会出苦设特且规缺。
现在的设计风格则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体现出设计师们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追求和思考。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6文|段元元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设计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不断壮大的设计队伍、快速发展的设计教育、逐渐更新的设计观念以及不断提升的艺术水准等方面。
但当前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使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水准得到不断的提升,须针对当前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趋势,以便能够进一步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现状;发展趋势一、当前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1、重复性较强现代艺术设计最初起源于欧洲国家,形成目的主要在于满足社会工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利用艺术设计改变国民现状,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现代艺术设计,至今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以及成长。
但从当前发展现状看来,由于市场发展的商业化以及对利益的过度重视,导致产生了许多的平庸之作,其主要是对国外流行作品进行抄袭以及复制,从而设计出具有较强重复性的作品,这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而言并未具有实质的意义。
为获取一时的艺术效应,多数人在形式以及技法方面过于追求视觉刺激,并且盲目追随国际潮流,在设计过程中反而忽视了自我个性以及民族性。
当前正是工业化逐渐转为信息化的重要阶段,从长远看来,现代艺术设计应充分具备自我个性,如此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稳固地位[1]。
另外,作为艺术设计的内在发展动力,设计师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设计师自身对艺术资源的接收以及转换能力决定了其创造的源泉。
全球一体化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共享,而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师,必须将传统文化与全球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并根据国家以及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某些设计因素与民族审美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性的设计体系,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2、缺乏艺术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艺术设计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不仅引发了设计理念以及思想的转变,还借助现代科技措施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
探研当前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教育
探研当前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摘要】本论文从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提出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设想。
【关键词】当代;艺术设计教育;问题;设想一个新兴学科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一讲,都需要有一种相应的规范与模式,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都只能阻碍它的进一步发挥与拓展。
一种比较典型性的形象是应该各方面都完善的,一种存在的方式也不应该仅仅是艺术设计这门学科。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学尚待完善,特别是一些并不是专业院校的参与,让这门乳臭未干的学科显得更加慌乱没有秩序。
因此,只有认清各专业自己的专业方向才一能使艺术设计这个具有专业化的学科从而发展的更加有规律一、艺术设计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1.较弱的师资资源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高等院校扩招制度开始实行,这也刺激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蓬勃,开设成立相关艺术类专业在各大学多起来,普遍设立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在各类大学,当然综合性大学也少不了这门专业。
据相关专业资料统计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学生人数与专业数量增长的速度惊人,而今七年过去了,这个数字不容想象。
1比1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式,这就让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隐患在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越来越鲜明。
比如这种模式使教师传痊给学生的基础技巧更加重视而忽视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当代理念及其规律,再者,一味只顾提高形式学历的教师真实水平与其相差太大,这与大量扩招制度所需的师资能源产生了严重不平衡。
还有就是教师年龄的梯次结构上在艺术类教育师资队伍里也明显不均衡,因此在断层上面主要出现在中年和青年的教师队伍上。
这些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历史基础薄弱,优秀的教师队伍欠缺,高素质效果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等一系列师资方面矛盾性问题的出现,这同时也不符合高校高等艺术设计教师队伍发展的实际要求。
理工科大学更尤为突出。
2.人才被考试制度制约中国的高校向来挑选人才是以高考的形式进行的,一个高考成绩决定孩子一生命运,其中包括专业取向,因此波及到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也成了缓解压力的一条途径,艺术培训班遍地开花似的在各个学校相继开来,而这与艺术教育的模式又恰巧吻合。
基于国际化视野的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研
基于国际化视野的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探研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融合,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这个日益多元化和开放的时代,只有拥有国际化视野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艺术设计人才。
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教育模式,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1.2 研究意义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国际化视野日益受到重视。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国际化视野的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应对当下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艺术设计人才。
具体而言,本文将通过分析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国际化视野在该领域中的重要性,剖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国际化视野的教学探索方向。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展示国际化视野对海外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而日益受到重视的教学领域。
在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已成为常态,因此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也必须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对当前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许多高校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已经开始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尝试引入海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学校还存在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与国际接轨有较大距离。
海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也表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部分高校与国外设计院校或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开展联合项目或交流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国际先进的设计思维和理念;但也有一些学校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上的交流,缺乏深度的合作内容和长期的合作计划,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
全球化背景 下 的 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 育
蒲 军 ( 河南科技 学院艺术 系 43 0 5 03)
摘要 :本文对全 球化 背景 下的 当代 艺术设计教 育 的几 个特点做 出分析 ,指 出了要进一步理解艺术在世界 文化 形成中的作 用,就 需要 通过 艺术教育去学 习和 了解,这是促进 国际文化理解和合作 的一个重 要途径。 同时指 出了中国的艺术设计应 立足 于本 土,只有立足本土 , 对外来文化采取为我 所用原 则,才能使 民族文化获得 新的发展 。 关键 词 :文化 差异 ;本土意识 ;设计思维 ;文化 意境 ;储 蓄观
一
对 外 来 文 化 中 不 符合 中 国 国情 的 内容 、 观 点 、 思想 进 行 选 择 、加 工和 处 理 。尽管 这些 内容 具 有很 高 的人文 价值 ,但是 社会 政 治 的差异 、人 文环 境 的 区别 、价值 伦 理 的迥异 ,使 一 些思 维及 表现 形 式等 方面 和我 们 的价 值判 断 、审 美取 向、欣赏 习惯 有较 大 本土 化 ”改 造是 一个 不容 回避 的 抵制 、碰 撞 、磨合 和 吸收 的复 合性概 念 。全 球化 不是 独立 的,它 差异 。因此 ,对 外来 文 化进 行 “ 必须 和本 土化 紧 紧联 系起 来 。全球 化 既超越 本 土 ,又受 到本 土 的 问题 。 制约 :既 承认 一 定的世 界 同一 性 ,又维 护本 民族 的独 特 性 。所 以 艺 术设 计首 先应 立足 于 本土 ,然 后对 于 外来 思潮 应有 更深 的 为 了更好 的适 应全 球化 , 当代 的艺术 设 计教 育应 立足 于本 土 ,抓 理解 。艺术 设计 教育 还 应与 社会 的经 济 方面 、社 会文 化方 面等 密 其根源 ;在对 外来 文化 进行 深入 认识 的基 础 上 ,去芜 存菁 ,用 中 切关 系 中考 虑 ,朝专 业 化和 高科 技方 向发展 。 “ 只有 民族 的才 是 国人熟 悉 的语言表 达其 文化 内涵 ,实现 跨文 化传播 。 世界 的 ” ,扎根 于本 民族 的传 统 文化 的 设计 ,因 为深 入发 掘其 精 当代 的艺术 设 计教 育从 一 开始就 注 意把 全球 化所 带来 的外来 髓才 能 体现 自己的特 色 ,它 的 民俗性 或 民族 性将 成为 被世 界认 同 文化 作为 一定 范 围内教 学 的准则 ,是有 一定 道理 的 。引入 外 来文 的先 决 条件 。随 着社 会 的发 展和 国 际间 交流 的加 强 ,设计 者 的思 化 ,可 以提 高 人 民的物 质文 明水 平和 精神 文 明水 平 ,特别 是 审美 维应 积 极的 寻求 传统 艺术 与现 代 意识 的最 好 结合 ,只 有这样 才 能 水平 。一 些符 合 中国人 追求 高 尚情趣 ,追 求 精神 生活 多样 化 的需 设计 出被世 界接 受 的、 具有 中 国特色 的优 秀 设计 作 品。作 为这 种 求的 外来 文化 ,可 以更 好 的促进 当代 的艺术 设计 的发 展 。但 是这 意识 的 启发 者—— 教 师 ,更 是责 无旁贷 的担起 此任 。香港 著名 设 样 的引入 ,也 给我 们 的艺术 设 计教 育带 来 了一些 问题 ,艺术 设计 计师 靳 埭强 先生 是最 早 进行 这方 面研 究 的人 。他 的作 品在 注重 中 教育 中 民族性 和传 统性 的 生存 空 间被 全球 化 背景 下 的外来 文 化所 国传 统 文化 的 同时又 溶入 了西方 的审 美 哲学 和先进 的设计 理念 , 挤 占 ,甚 至 到 了岌 岌 可危 的地 步. 了改 变这 种 情况 。二 十世 纪 即体 现 了 中国 “ 为 浅易 中 见精 深 ,平淡 中见 崎 岖 “ 的美 学境 界 ,又 末 ,许 多 的专业 人 士及 教师 重新 把 目光投 向了 中国传 统文 化 。在 深刻 印证 了 “ 国际 品牌 ,本土 文化 ”这 一现代 营销 策略 。 两者 之 间寻找 当代 艺术 设计 教 育最佳 结 合 点,是 人们 乐此 不 疲 的 三 、艺术 设计 课程改 革要 体现 文化价 值取 向 课题 。 当代 中 国的 艺术 设计 课程 变 革依 然无 法 回避本 土 知识 与全 球 文化 之 间的 矛盾 ,而 立足 于 本士 文化 处境 的课 程变 革 在处 理本土 中国艺术 设计 教 育应 注意 文化 差异 设 计源 自文 化 ,不 同文 化 的人 ,拥有 不 同 的思维 和逻 辑 ,在 知识 与全 球文 化 的关 系 时, 乃是通 过将 二 者有 机地 融合 在 一起 , 诠 释 同一个 商 品时有 可 能造 成截 然不 同 的效 果 。史前 文化 中 ,东 寻求 建构 一种 突 显本 土文 化价 值 因而 能够赢 得 其他 文化 尊重 的课 西方 出现 的早 期 的岩 问壁 画 与工 具所 表现 出的不 同风 格证 明了这 程体 系 。课程 改 革必 须考 虑 自身 所处 的文 化 处境 ,并 理解 、尊 重 点 :人类 文 明 以来 ,设计 意识 存在 于文 明的重 要一 环 ,并 与文 本土 知识 的 教育 价值 ,在 与世 界课 程 对话 时 ,我们 不 能放 弃 自身 化 息 息相关 、不 可分 割 。 因此 ,在探 讨 中 国艺术 设计 教育 时 ,文 所 拥 有 的文化 资源 。因 为,尊 重历 史 文化 价值 本身 ,也 意 味着对
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文前景
代化发展有着相适应 、 相协调 、 促进的一面 , 相 是社会 现代 化的基础 、 前提 、
立足点和出发点 。 艺术设计教育是涉及人类生活各个层次面的综合性学科 ,
、
培养立体人才, 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主流
“ 艺术设计’ 育就是要 以实现现代工业生产与传统工 艺美术 生产 中设 与社会科学 、 镦 人文科 学 自然科学 、 辑思维科学等 有着 密切的联系 , 逻 正因为 计活动 的艺术 内涵、 科学 内涵与文化内涵为主线 , 以人的创造力 的培养为主 如此, 我国艺术 设计教育的发展 , 可能脱离各边缘学科之 间的知识联系, 不
人才需要 , 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人的全面发展 ” 的思想 。 域概念正在逐步弱化 的今天 ,强调正 视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是十分必要和 紧迫 的。 因为中国传 统艺术 是中华 民族 的灵魂和精神所在 , 是无穷无尽的滋
二、 融入本土人文内涵 。 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主导
设计是一种有 意识 、 有动机 、 极主观地 解决功 能, 积 创造市 场, 影响社 养和灵感之源 , 是雄厚 的资本和根本 。艺术设计的发展 不能脱离传统, 否则
教育 部明确艺术课程 是一门“ 具有人文性 质 ” 的课程 , 具有人文教育功 主 脉
能 由此 , 艺术设计教育的 目的, 又增添 了一 个重要的历史使命, 那就是: 人 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 白 ‘ c 人的全面发展 ” r 思想 , 是指“ 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的协 着 艺术价值观的变化, 也必然 导致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 我们应当适应
设
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文前景
0 00 5 80 正定县职教 中心 王海侠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 , 一直有待于 与国际时尚潮流、 本土文化底蕴 、 民
中国艺术在全球化下的探索——论如何使中国艺术在全球化下走出自己的道路
地区 , 都会有美国政府的身影。
2正确 认 识 全 球化 的含 义 .
条属于中国 自己的道路 。
当然, 这并 不 是 一 个 容 易 的过 程 。我
全 球 化 ,应 该 是 多 元 化 中 的全 球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化 , 是世界上各个 种族 、 个民族 、 它 各
的道路成 了今天设计师们应 该弄清的首
要问题 。中国也有很多艺术 家在全球化
们应该坚持 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正确前进
方向 , 积极探索 民族文化与艺术 的继承 、
各个国家文化与艺术相互借鉴 、相互融
合、 不断文明的过程。以我们的中华 民族 文化为例 :中国是一个 南几十个 民族组 成的大家庭 , 在数千年 的发展过程 中 , 经 过不断的融 合 、 演化 , 最终形成了 中国各 民族认 同的中华民族文化 。 但是 , 并没有
有 的只是移 民文化 。正是这种移 民文 化 的种种特征 ,使得美 国人竭力鼓 吹全球
识体 系与价值 标准问题 ,还联系着 民族 感情 。 全球化这一浪潮袭来 , 响了中国 影
人做学问、 艺术 的传统格局 , 引进 了一个 新的维度 ,在传统的思维框架上又 出现 了新 的东西 。 面对这种情况 , 多传统的 很 艺术家感到迷茫 , 找不到方 向 ; 或者是被 站在 前端 的弄 潮儿 牵着走 ;或是墨守成 规 , 肯变通 ; 不 甚或是 全盘 西化 , 没有 了
二 的 “ 级 强 国” 超 。美 国 的 总统 只要 一 上
台, 不论 他 自己是否情 愿 , 就是七分管世
符号 。 我们要保持 清醒 的认识 : 不能在物
欲横 流的商品 化大潮 中完全被 西化 , 也 不能仍然只沉醉于传统文化 中,不知糟 粕, 不问精华 , 认为凡是祖宗 留下来 的就 是好的 , 而是应该 唯物地结合两 者 , 出 走
全球化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的思考
课 程设计 1
( 基本款 的创意设计) 采风调研 课程设计 2 ( 概念装 的创意设计
第三学年
市场切入年
服装 C D A
男装结构与工艺 服装工业制版与推板
生活时 尚艺术
服装视觉传达 产品开发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服装品牌运作
服装市场 营销 服装 国际贸易
生产实 习
二 、服装设计教 育的特色化定位
( )学科特 色 一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的实践证明,一流大学同时也是 特色大学。各开办服装设计教育的高校首先要解决好 自 己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方 向, 在人才培养方式 、教学过程 、 教学管理、 科学研究 、 社会服务等方面办出 自己的特色 ; 其次, 在人才规格上要强调人才 的独特性 、 自主性与创 造性 ;再次, 在学科建设上要结合各校 自身的优势学科 , 来带 动服装艺术设 计学科 特色发展,以区别 于其他高
、
目前服装设计教 育存在 的主 要问题
伴随服装业 的发展 ,我国服装教育已经遍布各类院
校 ,建立起 了相对完整的教学培养体系和较成熟的管理 模式 ,在一定程度满装设计教育办学的特色不鲜明、
定位模糊 ;教学与管理模式与市场发展需求不适应 ;课 程体系与产业需求发生了错位脱节。
关键词 :服装设计 ;设计教育 ;特色定位 ;开放 式;立体 化教 学
中图分 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lA 文章编号 :10 0 9—5 6 (0 1 2 0 3— 4 102 1) —0 2 0 0
新形势下服装产业面临着 由低成本 、低价格 的竞争
转向品牌文化 、服装科技含量及创新 的竞争 。我 国纺织
2 5
用 。项 目驱动教学法注重过程 ,它有别于传统的过于注 重 目标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媒介 ,对
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领域及其作用
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领域及其作用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国际化探究,是符合环境艺术教育国际化开展趋势要求的。
那么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呢?大家普遍的观点是,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沟通合作,向各国踊跃开放国内的教育市场,以及充分地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上支配和教育技巧的实施方面要吸取国际上沟通的经历。
它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开展而产生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它注意造就学生适应社会国际化的实力,同时增加学生的国际意识,和促进学生对国际文化的理解。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国际化开展适应全球化开展趋势1、全球化的开展趋势随着上个世纪政治、经济、高新技术等的开展,我们迎来了全球化的开展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我们所面对的市场变成了整个世界,我们所面对的竞争对手也变得更强大。
一切资源在全球化的驱使下,得到更好的配置,使得世界各国在多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同样,全球化也推动了高等环境设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国与国之间教育资源的合作与沟通,使得各国的教育市场全面翻开,各国共享教育资源,这同时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人才的造就,成为教育国际化探究的重点。
2、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1〕其他国家可以借鉴的经历不少国家都从本土的实际启程,制订了设计教育国际化的造就目标。
在日本,上个世纪政府就起先踊跃关注日本设计,成立专管部门、公布设计标准法规、组织设计沟通、政府支配设计战略,使日本的现代设计供应了日本人民的现代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日本的国际出口贸易。
在芬兰,政府介入制定详细的设计政策,把设计看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局部,以通过开发设计教育和探究,来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2〕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国际化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做出了一些奉献。
11018年中心美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开创了在中国艺术院校首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先例。
当代世界国内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代世界国内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建筑设计到平面设计,从产品设计到时装设计,艺术设计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国内的艺术设计领域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呈现出多样的发展现状,并展现出一些显著的趋势。
一、当代国内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1、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国内艺术设计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中式风格依然受到青睐,同时,现代简约、欧式古典、美式乡村等各种国际风格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一些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混搭风格也逐渐兴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2、科技与设计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在艺术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设计师们能够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更直观地展示设计方案,提升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通过 BIM 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提前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3、绿色环保理念的兴起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国内的艺术设计也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
从材料的选择到设计方案的制定,都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更多地使用环保材料,如水性涂料、竹木地板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许多设计师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比如,在服装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刺绣、织锦等工艺,结合现代的剪裁和设计理念,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5、设计教育的发展国内的设计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
同时,设计教育也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当代国内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1、个性化定制将成为主流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个性化定制将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
多元文化背景下怎样实施艺术设计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怎样实施艺术设计教育背景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艺术设计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艺术设计教育不仅是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渠道。
需要考虑的因素1. 尊重多元文化背景: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并且提供一个包容性的研究环境。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并将其纳入到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被重视和认可。
2. 提供跨文化交流机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和合作。
这有助于学生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3. 强调审美多样性: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
教师可以引入多样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观点和表现方式。
4. 培养创新思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尤为重要。
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和创新思考的能力。
5. 结合实践和理论: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概念,而实践活动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断提升技能和创作能力。
这种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更好地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目标。
实施策略1. 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能力:学校应提供相关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提高跨文化教学能力。
2. 设计多元文化教材和教学资源:教材和资源应包含多元文化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艺术设计表达方式。
3. 创造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艺术展览、文化节等活动,提供学生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理解和交流。
4. 引入跨学科教学:艺术设计教育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艺术设计与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跨文化背景下的创新能力。
全球化视野下的艺术与设计专业实验实践教学
设 计 、 体艺 术设 计 等 专业 ) 媒 的教 育 工作 者 必须 在 新
的、 全球 化 的 视 野 下 , 新 审 视 本 专 业 的实 验 、 践 重 实 教学 的模 式 , 强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与 西 方 现 代 艺 术 与 加 设 计 理念 相 结 合 的艺 术 创 新 素 质 培 养 , 突破 传 统 艺 术 设 计媒介 手 段 的局 限 , 艺 术 与 设 计 人 才 的 培 养 对 模 式进 行 重 大 的 改 革 与 创 新 , 与 其 他 学 科 专 业 进 并
作 以及 人 才 培 养 等 方 面 形 成 各 自的 优 势 和 办 学 特 色 , 艺术 与 设 计 专 业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打 下 坚 实 的基 为 础 。 因此 , 师 不仅 要 有 较 好 的 专业 素 养 , 教 而且 要 有 多学 科 的知 识 和 跨 学 科 的综 合 能 力 , 国 际 前 沿 的 对 学术 动态 要有 敏 锐 的获取 能 力和 综合 教 学能 力 ] 。
艺术 设计 创新人 才 的培 养 , 没有 唯一 的尺度 、 准 标 和模式 。差异 化是艺 术 设计 创 新 的必 要 条件 , 同时也 是 培养具 有艺术 设计创 新竞 争力 的人 才关键 所在 。为 了培养个性 鲜 明 、 有独 到艺术设 计创 新感知 的人才 , 在
1 全 球 化视 野 下艺 术 与 设 计 专 业 实验 、 践 教 实 学 的培 养 目标
既要求 系统地掌握 设计 创新 的思维方 法和应用 技
巧, 更要 强调其他 相 关 素质 的提 升 。设 计 创新 离 不 开
多元知识 背景下 的 团队协作 , 了适应 这种工 作环 境 , 为 实验 、 践教学过 程应 培 养 学生 不仅 要 掌 握创 新 思 维 实 的方法 和技巧 , 应具备 高度综 合 的知识 体 系 、 更 良好 的 沟通和表 达能力 以及 卓越 的 团队协作能力 。
从课堂走向社会——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韩 国 : 9 7年 的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促 使 韩 国 政 府 开 始 改 19
革 . 出 “ 计 韩 国 ”战 略 . 推 动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 发 展 , 提 设 为
韩 国 政 府 还 设 立 了 文 化 产 业 局 . 于 l9 并 9 9年 通 过 了 《 文 化 产 业 促 进 法 》 明 确 鼓 励 教 育 、 化 、 乐 、 容 等 产 业 , 文 娱 内
我 国 发 展 创 意 产 业 . 核 心 困 难 就 是 缺 乏 杰 出 的 创 意
人 才 . 方 面 是 人 才 的 过 剩 . 国 家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 一 据
部 统 计 资 料 显 示 : 0 9年 需 就 业 的 大 学 应 届 毕 业 生 就 高 20
设 计 创 意 教 育 在 国 际上 具 有 标 杆 影 响 .英 国在 各 个 艺术 学 院 里 均 设 立 了创 意设 计 的专 业 .由 于 人 才 教 育 和 鼓 励 政 策 的 成 功 . 已成 为 了 世 界 第 二 大创 意 产 品 生产 国 . 它 年 出 口额 达 到 19 4 5亿 元 人 民 币 约 占 其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的
从 课 堂走 向社 会
创 意 产 业 背 景 下 的 艺 术 设 计 教 育 改 革
■ 周 景 崇
发 展 创 意 产 业 是 一 个 世 界 级 的 命 题 .创 意 经 济 的 概
到 发 展 创 意 产 业 与 设 计 教 育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同 时 也 为 中
念 一 经 提 出 . 速 被 多 数 发 达 国 家 提 高 至 战 略 发 展 层 面 迅
《在全球化语境下探索民族艺术发展之路》范文
《在全球化语境下探索民族艺术发展之路》篇一一、引言全球化,是当前世界不可避免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与碰撞,各民族的特色艺术亦随之跨越国界,形成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艺术生态。
然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如何让民族艺术在保持其独特性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民族艺术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探索民族艺术的发展之路。
二、全球化对民族艺术的影响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民族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民族艺术的传播更加便捷,为民族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趋势,使得一些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受到冲击。
三、民族艺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民族艺术需要寻找自身的发展之路。
一方面,要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和技艺;另一方面,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艺术的优秀元素,实现创新发展。
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一)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对本民族艺术形式和技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通过建立档案、设立传承人制度等方式,保护好本民族的独特艺术资源。
同时,还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传承教育,让他们了解并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创新与发展创新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动力。
要鼓励艺术家们从其他民族艺术中汲取灵感,将本民族的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创新。
同时,还要关注当代社会和人民的需求,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作品。
此外,还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网络化等,推动民族艺术的传播与交流。
四、探索民族艺术发展之路(一)坚持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艺术要坚持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要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和技艺,同时也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艺术的优秀元素,实现创新发展。
这样既能保持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又能使其在全球化语境中脱颖而出。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等教育的必 由之路 。 因此 , 对 于高等教育市场不存 在开不开
放的问题 , 而是如何 开放 的问题。 我 国 的高等教 育市 场该 如何 开放 呢 ? 实 际上 , 最 为关 键 的是要把 握好一个 “ 度” 的问题 , 即逐步 、 稳 妥地开放高等 教育市 场 已成 为我 国 目前 高等教 育改 革的必 由之路 。 在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高等教 育来 说无疑是一 大损失 。 此外 , 由于许多发达 国家
的教育条 件优 良. 能提供 优质 的教育 服务 , 并配有优 惠的政 策 ,这就使 国内一些期望接受优质 教育又具有经 济能力 的
家庭 心甘情愿地把资金投 向国外 .从而使我 国的教育资金
大量外流 。 固然 , 人 才资源流失 与教育资金外 流的问题可能 会影响到对教育市场是否 开放 的态度 问题 。但 我们并不能 因此而否定教育市场 开放 的道路 。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 , 高等 教育市场的开放带给我们更 多的是机遇 ,在 与各 国进行学 术交流的过程 中 ,我们更 多的则是学到 了他们 比较先进的
际性人 才— — “ 世界人 ” 是高等教 育改革的新 目标 , 立体化教 育质量观是 高等教 育改革的新理念 。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改革 ; 路径; 立体化教 育质 量观
经济 全球 化 时代 的到来 对世 界 各 国的教 育尤 其 是高 等教 育带来 了不 同程度 的冲击 与影 响 ,为使本 国的高等教
步、 稳 妥开放 的过程 中 , 必须要考 虑 以下几点 : 一是要 维护
别 对待 , 从 而为所有 的高校 创建 公平竞 争 的环境 。 其次 , 从
管理方式上要转 变政府职能 , 构建科学 的政府管理方 式 , 重 建政府行 为理 念和政府行为方 式 。 政府 应强化服务 意识 , 以
崛起·创新·发展——论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设计”
Ds nCuc ) ei on i 将 服务设计 ”( g I 以下对该概念不再加引号 ) 定 的需 求和渴望成为核心 。 ” 以往 . 设计往往成 为神秘的对象并以 义 为:服务设计确保所传递和提供 的服务有用 、 可行、 捷 高 直觉 为基础 , 快 导致艺术和设计的区别模糊不清 , 设计过程也 隐藏
然而取得的效果不尽人意。 奥弗森作 计的实质内容作了准确表达 , 出了服务设计有赖于流程性的系 知 名设计师研发一线产 品. 道
观察思考 —— 2 — — 9
罗德 椅
为丹麦知名的高科技公司 .以奢华 的家 电闻名全球 。从 20 年 环 , 当着连接用户 、 08 充 设计师、 供应商和各项设计资源等多重元 起 . 家跨 国企业的发展 却严重受阻。杰 ・ 这 格林尼 (a r n ) 素的链条作用 , Jy Ge e e 并贯穿整个服务设计的始终 。 现实 中. 服务设计 在 《 设计揭秘》一书中指 出:“ 其根本原 因就在于没有真正考虑 的接受者很难理解诸如 “ 美学” 换位思维 ”(maa y 等复杂 E pt ) h
要使我国服务设计这一新兴领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应当放眼世界注重汲取西方当代服务设计的优秀经验同时不忘记融入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将人性化的设计思想通过具体服务设计的话语形式定格到与当代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设计之中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具体的生活中感受到服务设计的温馨与希望感受到人类热爱和平享受生活的热切愿望使服务设计真正成为消费时代人性解放的抚慰良方覆盖于当代生活的细微之处为当今人类努力提倡绿色设计维护世界和平一心自觉向善的美好愿望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
文化艺术的创新之路
文化艺术的创新之路文化艺术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精神财富和创造力,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文化艺术的创新之路。
一、尊重传统,立足本土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并将其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
同时,我们还要立足本土,关注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文化艺术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二、注重跨界融合,拓展艺术领域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
我们应该注重跨界融合,将不同领域、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型艺术形式。
例如,将数字技术、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的新型艺术作品。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拓展艺术领域,关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如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为文化艺术的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艺术创新人才是文化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支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我们可以为文化艺术的创新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技术支持。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应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艺术的成果和经验,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展示我国文化艺术的创新成果和特色魅力,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谈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0 引 言
职 业 教 育 是 现 代 国 家 国 民 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 生 产力 水平 提升 的重 要环 节 。职业 教育 发展
生产 过程 重要 环 节的 设计 直接服 务于 国民经 济 ,设 计 的发 展也 成就 了上述 国家 国 民经 济 的发达 。2 世 0 纪 9 代的美 国政 府 曾在 小石城 专门 召开全 美设 计 0年 圆桌 会议 ,讨论 设计 对 于提 高美 国产 品在 国 际市场
第 8 第 2期 卷 21 0 0年 0 6月
工 业 技 术 与 职 业 教 育
Com m e c a c ol gy & Vo tona uc to r i lTe hn o ca i lEd a i n
Vo k 8 NO.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n .0 0 ue 2 1
谈 艺 术 设 计 职 业 教 育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中 图分 类 号 :G7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4 X(0 00 -0 6 0 6 4 9 3 2 1 )2 0 1 — 3
On t eCo sr c i n a d De eo m e t f t n sg c to a u a i n n t u to n v l p n d De i n Vo a i n l h o Ar a Ed c to
尤 其 是 职业 院校 的 艺 术 设 计教 育 模 式 、体 制 的 深入 分析 和 探 寻 显 得 尤 为 重要 。艺 术 设 计 职 业教 育不 可 能 也 不 应 该 被 建立 成 一 个 所 谓 稳定 的 、标 准 的 、一 成不 变 的 体 系 ,只 能是 因地 制 宜 、因 国情 设 立 、因 市 场 需 求而 发 展 的动 态 体 系 。 关 键 词 :因地 制 宜 ; 凸显特 色 ;艺 术 设 计 职 业教 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年新中国成立第一个专门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高等学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一直以矫健的步伐前进着,取得了累累的硕果。
在几代人的努力与奋斗下,不论是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是课程的设置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设计人才。
然而,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深刻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检讨,认识到多年来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只有在正确的自我认知下,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认清各方面的本质,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1.盲目开办,缺乏专业性。
设计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虽然并非完全自觉,带有迫不得已的性质,但已是人类与自然抗衡意识的体现。
而后,设计逐步发展成为一门融美学、技术科学、经济学、建筑学、人文科学、心理学、销售学、市场学、人体工程学、数学、材料学、创造学及社会学、人类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时至今日,设计无时无刻不追踪着人们行为的物质需要,它俨然成了美的情感诉求及现代思维趋向的交点和不断开辟生活方式的充斥着生机的绿洲。
艺术与设计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从一定层面上决定着不是每一个学校都可以开设这门学科。
然而在趋于经济利益的目的下,许多院校全然不顾设计的独特性,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各地盲目开办,而这当中,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没有完善的专业培养方案,这样便造就出了一大批的半成品(毕业后仍然无法独立完成本应该完成的设计工作),浪费了国家的大量物力和人力。
2.追求统一,缺乏创造性。
设计是一门创造美的学科,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职工作是通过诱发学生内在的创造能力,摆脱思想的束缚,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地挖掘美、创造美。
然而现实却不乐观,许多学生因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早已没有了创造的兴趣,一味地因为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从生活的本质去发掘去创造。
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面对着无常变化的市场、客户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更加不再创新,而一味地抄袭大师或国外的作品。
这样周而复始的抄袭,令中国这个有着千万百万设计师的大国没有了能够真正推陈出新的设计师。
3.课程设置过于商业化。
设计师创造美产生经济价值,成了一种商品,它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市场机制的完善与其自身间产生的竞争能力。
因此,在成为设计师之前,所接受的设计教育与训练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艺术设计教育可以说是设计师成长的奠基石,但是一旦这种教育以商业为追逐的唯一目的,它也就失去了教育本质的意义。
我国的设计教育业从世界范围来看,仍处于起步的阶段,缺乏自身特点和成熟经验。
有些设计院校依据市场来开设课程,忽略了许多重要的传统基础课程的安排,本末倒置。
总言之,市场变化莫测,不能仅仅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整个产业未来的发展问题,否则就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多方面潜能的潜力型设计人才。
二、认清本质,学会取舍1.机遇与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切也同时给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发达国家的设计师们在面对其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这片沃土,这也就给我国的设计师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何能令我们的学生们吸收国外设计师们先进的设计理念,大胆创新?如何培育出一批批与国外设计师具有同样专业强度的设计师?如何让我们的设计产品不论从审美还是功能上都得到多方面的认可?面对种种的困惑,倍感压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也在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动力。
首先,国外设计师的大批涌入成了后备师资力量,他们的注入可谓为给中国低迷的设计界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新的活力,使中国设计界空前活跃。
中国的设计师们开始了与国外设计师的交流,并在交流中得到了快速成长。
其次,国外设计师的大批涌入令学生们汲取国外的设计理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的艺术设计院校可以直接地从中挑选出优秀的设计师聘用为教师,与在校的教师队伍相比,这群人往往更具有实践性,他们可以将自己大量先进的实际工程经验带入到课程中,使课程更加生动并具有说服力。
最后,这些国外的优秀设计师来自于不同[摘要]全球化在各个领域迅速扩张,我们的设计界、教育界面临着一个转折性的拐点,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众多外因的影响下该如何取舍也已成为大家讨论的核心问题。
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是应该全面西化还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抑或在吸收西方先进教学模式的同时走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道路,都值得大家一起讨论探究。
[关键词]全球化艺术设计教育之路[作者简介]朱翔(1964-),男,福建福州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张虎(1986-),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江苏徐州221116)[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88-02浅谈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之路朱翔张虎的国度,接受的文化教育千差万别,通过聘用他们来讲学使得我们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从而更好地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2.认清本质,正确取舍。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艺术设计教育工作也从简单的单独模式教育变成了多国家、多层次的宽泛教育。
大量的国外资金注入中国进行联合办学,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是国外资金的大批投入使得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后备资金、教师队伍和教学设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雄厚的经济背景更有利于学生们专业素质多方位的拓展。
其次,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课程结构,不同的设计理念带到了中国学生的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可以享受到多层面的国际化教育模式。
与此同时,外籍设计教师与我国教师共同协作的过程,也会无形中影响到我国教师的教学理念。
面对这般种种益处,这些外国人在我国大规模投资办学的目的仅仅是想达到两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携手并进吗?会不会仅是以此为一个契机,最终的目的是想在中国独资创办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学校,从而大规模占有中国这块有着广博生源的艺术教育市场。
这个设想不可以给予完全性的否定,但其绝对不具备发展的综合潜力。
从一个方面讲,艺术设计的课程与某些外来的语言课程在本质上有着巨大的不同,它本身的发展和崛起需要浓厚的民族文化作为根源,没有文化背景的艺术是空洞的,所以说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孕育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完整的民族艺术文化之上。
另一个层面上讲,我们不需杞人忧天,只要我们能把握和认清一个本质: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发展无论到了何种境况,它的根源始终是深扎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这片沃土,只要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并牢牢地把握我们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特性,并利用好这个有利的时机,那么它就必将加速完成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
三、把握机遇,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道路1.以民族传统艺术为中心,多重目的改革课程设置。
以中央工艺美院为例,学院在成立之初就强调,在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装饰艺术的同时,接受欧洲综合设计思想,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期为新中国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
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许多中国民间传统的内容,如剪纸、蜡染等,并在日常的教学反馈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全球化的到来,更不能抛弃这种成果卓著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方面的培养。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各种优势,结合从国外引进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多方位的融合,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崭新的课程供学生们学习,这样才能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现实性。
2.以实际案例为授课内容,多门课程综合同步进行。
课程混乱,前后联系不当,导致课程结束后学生依然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这种状况是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育误区。
为了避免这个教育误区,可以采取以实际案例为中心,多门课程同时进行的方法。
以室内设计为例,可以将三大构成、室内设计、计算机辅助三门课程同时进行,并以特定空间为实例进行讲解、实践。
学生可以在学习室内设计知识的同时,将构成原理运用到设计中去,可以通过电脑效果表现自己的设计想法,三门课环环相扣,也从侧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
3.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每个学生建立一种渴求知识的好奇心态,这将会催使他们在未来的设计职业和人格两方面不断地完善和成熟。
设计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多层面的职业,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有着极强的不可预见性,在学校短暂的学习期间,学生不可能涉及它的方方面面。
但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良好、适当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当他们走出校门后,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依然能够不断地保持一种开放、进取的积极心态,为适应时代要求而接受终身教育提供一个可能的框架。
创新永远是设计的灵魂,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也是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4.以工作室为手段,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设计师的作品,是必须经过生产的一个产品,它所反映的设计水平应是全方位的。
在以往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采取的大多是单纯的“图式教育”,学生们的作品只能通过二维的图面表现,而很少的以三维的产品模式展现,长此以往,无形中抹杀了同学们对于设计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感知的认知。
只有当学生的作品从头脑中变成了成品,他们才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感受它;才可能感受到美与技能和谐的统一。
根据课程的不同,建立与之相应的工作室,既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
一个民族的教育事业要想在世界这个广阔无垠的土地上屹立不倒,必须保持中国独特民族特质的设计风格。
学习国外的设计理念,但永远不可以抛弃自己的根本,一个没有民族特质的设计师设计的东西永远不会符合具有中国内涵的审美文化;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艺术设计教育也无法培养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设计师。
静观这几年来艺术设计教育工作中的种种成绩,我们也不难发现只有我们抓住传统艺术文化这个中心,在它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地改进艺术设计的课程改革,结合当前的崭新形式,重新设置课程内容,才能在各种机遇中不断进步。
也正因如此,在今后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我们依然要牢牢抓住民族艺术文化这个中心,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的道路,才能够把握好每个机遇,努力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常跃中.市场化、产业化——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4(1).[2]崔勇.从MBA案例教学法谈艺术设计教育[J].美与时代,2002(12).[3]邱志涛.包豪斯教学模式与当今设计教育改革[J].美术观察,2003(11).[4](美)约翰·派尔.世界室内设计史[M].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赵君超.对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的反思[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