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图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简明脉络图

中国历史简明脉络图

14年抗日战争 (1931-1945)
解放战争 (1946-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国民党败退台湾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清朝晚期
中华民国
1840
1912
Hale Waihona Puke 1927 1949北洋政 南京国民 府时期 政府时期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抗美援朝
曲折前进
政 成立(1949.10.1)
西部大开发 (20世纪末)
其 他 民族团结
港澳回归 对台交流
军队建设 外交事业
科技文化成就 社会生活变迁
(1950-1952)
(1956-1965)

文化大革命
三中全会
12大-19大
中国梦
(1966-1976)
(1978)
(1982-2017)
宏伟蓝图
经 土地改革 济 (1950-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三大改造 (1953-1956)
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后)
对外开放 (1978年后)
七年级 中国古代史 远古时期— 1840年
中 国 八年级 近 现 代 史
上册 近代史 1840年 – 1949年 下册 现代史 1949年 – 至今
九年级 世界历史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两宋


清前期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
两次鸦 片战争
太平天 国运动
洋务 运动
甲午中 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主线脉络图

中国近现代史主线脉络图

中国近现代史主线脉络图名词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国帝国主义控制下,在政治上经济上失去独立,封建经济逐步瓦解而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发展为一定的社会状态,但并不是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

外国帝国主义入侵封建社会后形成。

侵略 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打开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 为镇压义和团运动中国市场,倾销 英国、法国主凶 侵略扩张道路 八国联军:英法美德俄意日奥 产品,掠夺原料 英国发动美国、俄国帮凶1840年—1842年1856年—1862年 1865年 1894年-1895年 1900年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阿古柏入侵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39年 (关天培)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黄海战役 (邓世昌) 攻陷北京 虎门销烟 结果: 俄国 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回归 林则徐 《南京条约》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42年 1895年 1901年 中国近代史开端,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反抗 19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1898年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魏源《海国图志》) 戊戌变法1851年------1864年 代表人物:中央:奕訢 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太平天国运动(人民) 口号:“自强”(军工企业) “求富”(民用工业) 公车上书 《万国公报》强学会 得到光绪支持洪秀全 以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为中心,兴办了许多近代企业,评价:由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义和团运动(人民)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扶清灭洋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孙中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94年 1905年 1911年10月10日 1924年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国民党一大 (檀香山)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 广州《民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6年 1927年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13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国民革命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宣布尊孔复古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一战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国民革命失败1915年 1919年 1921年 主要战争:湖南、湖北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 5月4日北京 6月3日转移到上海 上海(中共一大)“民主”和“科学”《新青年》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1918年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宣传马克思主义) 用化简法和串联法记忆《辛丑条约》的内容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党史

党史

全面 程 光 历 辉 解读
学党史 知党情 强党性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 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在
中国社会中掀起了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 李大钊 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中国共产党创立及早年革命活动时期
全面 程 光 历 辉 解读
学党史 知党情 强党性
五四运动
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更为广泛的传播,并日益与
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创立及早年革命活动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全面 程 光 历 辉 解读
学党史 知党情 强党性
俄共远东局派人来华考察
各地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党的“一大”标志着中共正式成立
1920 年8 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建 立,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 僧等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同年秋,毛泽东、何叔衡等在湖南 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王尽美、邓恩铭等在山东建立共产 党早期组织。 同年冬,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 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广州建立共产党小组; 同年春,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也建 立了旅欧共产党小组;
学党史 知党情 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出席这次大会的各地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者84
人),代表全国党员4万多人。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和国际东方 部负责人米夫也参加了大会。此外,参加开幕大会的还有少共国际、 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以及意大利、苏联等国共产党的代表。 主要内容:大会指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现阶段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形势是处于两 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 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 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评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盲 动主义的错误。 基本意义: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 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大会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 重要意义等问题认识不足。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脉络梳理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脉络梳理

高中历史中国通史脉络梳理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1.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思想文化:三教合一、唐诗、传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 敦煌莫高窟壁画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蒙古、金、南宋形势图
元朝初期疆域图
两宋
政治:分化事权:通判、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 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五大名窑、交子、坊市界限打破、四大商业 名镇 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心学、活字印刷术、宋词、话本、画学兴起、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史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中国近代史


1949 1945 1937 1927 1924 1919
1901
1840
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逐步沦为
进一步深化

年 年年 年 年
国 国共 民十 大年 革对 命峙
抗 日 战 争
西晋疆域图
前秦-东晋形势图
南北朝形势图1
南北朝形势图2
魏晋南北朝
政治:大分裂、九品中正制 经济:南方开发,南北经济趋同平衡、翻车、灌钢法 思想文化:《齐民要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女史 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朝疆域图
唐朝疆域图1
唐朝疆域图2
隋唐
政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经济:曲辕犁、筒车、制瓷:南青北白、柜坊、飞钱、市舶使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 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 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7
完整版ppt课件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君主 专制统治,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并设立特务机构 东厂、西厂,推行八股取士。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 立大顺政权,同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11
完整版ppt课件
2.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后:皇帝的正妻。
嫔妃:皇帝诸妻的通称。有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 妤、贵妃、贵嫔等称号。
3.皇太子、皇太孙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封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孙。
隋代在官吏选拔上的突出贡献就是废除九品中正制,创 立了科举制度。
16
完整版ppt课件
此后,科举制度经过唐代的发展,日趋完善,到明清 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基本的官吏选拔 制度。
二、科举制度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一)科举制度概述
科举,即分科取士之意。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 考试,通过公开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两科,考试的种类有常举、制举两种。
1.常举
常举是每年都进行的考试。考试合格者称为“及第”,
进士第一名称“状头”或“状元”。进士及第仅仅是取得
完整版ppt课件
一种做官的身份,经吏部考核合格或先做地方官的幕僚, 经举荐后才能正式授官。
17
2.制举
4.公主、驸马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ppt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ppt
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
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 得名。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 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三大文(明)化成就:农业、制陶和 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 文明成就。
新石器时代 的几种陶器 类型
2. 多元的文化发生 (1)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上下五千年”之“老子”、“庄子”
法家: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 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 等。
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 立普遍的法度,上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商 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 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 务的法术之学。
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 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 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 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然而,农耕作为一种政道,还
有它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与周公 的重农相应,《诗经》的《周颂》、 《大雅》、《小雅》中,保存了大 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 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邓析的“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和公孙龙、惠施的“离坚白”、 “合同异”的争辩,都有很强烈的 思辩色彩。它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 一实际(即“名”和“实”)的关 系问题。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 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文化经历。 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不明显。
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大约结束 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 年之久。

中华历史的基本脉络梳理

中华历史的基本脉络梳理

中华历史的基本脉络梳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年代久远,如果不先建立一个整体框架、再逐步细化深入,就容易前后不能厘清、乱成一麻,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简明扼要的对整体脉络做一个梳理,读《上下五千年》的时候都是从三皇五帝(伏羲、女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说起,但其实这些都是远古传说,中国真正的信史是从商代开始的(在殷墟中发现甲骨文),但便于大家理解,还是从夏说起:1.夏商周:这里先强调一点,夏商周都是从原始部落过渡而来的国家,夏后启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从此有了君主制的国家,开启了中华史上从部落到国家的过渡,其中夏是部落国家、商是部落国家联盟,周是国家联盟,后来从秦朝开始才算是“朝”,才算是统一的领土国家。

夏约前2070-1600,大禹建立,疆域不大,共传了17个王,传至夏桀,因荒淫无度,被部落商所灭。

商约前1600-1100,首领商汤,商因是部落联盟国家,所以疆域比夏朝大了很多,共传了17代31个王,商朝前期多是兄终弟及,传到商纣王后荒淫无度,喜欢美女妲己(神话封神榜),被部落周所灭。

周约前1100-771,首领周武王姬发,周继承了商的版图,传了很多代,到周幽王的时候,还是荒淫无度(烽火戏诸侯),周幽王被犬戎所灭,周平王继位,把都城从西安迁到了洛阳,有了西周与东周之分。

东周先是春秋时期,约770-476,周王室彻底失去了对各封国的控制力,各国相互混战不断兼并,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前半段是春秋时期,后半段是战国时期(约前475-256),分隔的点是赵魏韩三家分晋。

2.秦朝:约前221-206,经过各国混战,秦国一统天下建立了秦朝,虽15年二世而亡,但秦朝建立的疆域成为之后历朝历代的基本盘,后期实力强时就往外扩张,实力弱时就守住基本盘。

3.汉朝:前后分西汉东汉,西汉约前206-公元25,秦末楚汉之争,刘邦灭项羽建立西汉,传了200多年,被王莽所篡,建立新朝,但时间较短,不被主流传统历史学家认可。

东汉约25-220,刘家后起之秀刘秀推翻王莽重建大汉,又传了200多年到汉献帝时,宦官外戚专权,军阀混战。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共17张PPT)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共17张PPT)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 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 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 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一条鞭法
明朝 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分摊在田亩上,征银两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摊丁入亩
清朝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线索十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
隋唐
印刷术、火药、 赵州桥
唐诗
贾思勰 《齐民要术》
书法:“书圣”王羲之 祖冲之圆周率 《禹贡地域图》 绘画:顾恺之
孙思邈、 《唐本草》
僧一行测算本 书法:“颜筋柳骨” 初子午线 绘画:“画圣”吴道子
宋元 指南针、活字印刷
术、火药用于军事、 宋词、元曲
《梦溪笔谈》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王祯《农书》
明朝 宋应星《天工开物》 《永乐大典》
司母戊鼎 陶瓷业
纺织业
原始社会:养蚕缫丝 西汉:开辟丝绸之路,丝织品远销欧洲 隋唐:出现缂丝技艺 宋朝:棉花传入中国 元朝:黄道婆革新防治技术 明清: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原始社会 陶器
秦朝 兵马俑
东汉 青瓷
魏晋 白瓷
唐朝 唐三彩
宋朝
五大名窑、 瓷都“景
德镇”
元朝
青花瓷 (彩瓷)
明朝
斗彩、五 彩
清朝
粉彩、珐 琅彩
思想领域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阴阳家 法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邹衍 韩非
思想主张 思想核心“仁”;施行“仁政”,恢复周礼;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 性善论;提倡“仁政” 性恶论;隆礼重法 辩证法;无为而治 崇尚逍遥自由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 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思想

中国古代历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历史ppt课件
礼乐制度
周朝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礼 乐制度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在不同场合应该遵守的礼仪和音乐 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变革
01
政治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崩溃。各国纷纷进
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管仲改革等。
02 03
经济变革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 地所有制确立。商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繁荣 的市场。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艺术巅峰
唐诗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宋词
宋朝时期,词成为主要文学形式。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的 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
元曲
元朝时期,杂剧和散曲(统称为元曲)成为主要文学形式。关汉卿、 马致远、白朴等曲家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承制度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即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通常以父死子继或兄终弟 及的方式进行。
政治制度
夏朝政治制度以王权为中 心,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 官职,实行官僚制度。
商朝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
政治制度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 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 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 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艺术成就
这一时期的艺术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科技成就突出表现
数学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取得了重要 成就,如刘徽的《九章算术注》
和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等。
农学进步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 公元907年到960年间,在北方先后经历了五个朝 代,史称“五代”。
• 在南方和山西则先后10个割据政权,史称“十 国”。
2020/8/4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建都东京,史称 “北宋”。
• 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 公元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
2020/8/4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奴隶社会时期
•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王朝,是我国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 禅让制
世袭制
• 公元前16世纪,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起兵灭 夏,建立了商朝。
•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朝被周武王所灭,建立了 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020/8/4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三、封建社会时期
• (一)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 汉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
2020/8/4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王朝,定都长安,史称 西汉。
1927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八一南昌起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
全面内战爆发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20/8/4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康熙、雍正、乾隆——“康乾盛世”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

约》
万平方公里土地。
甲午中日战争
通商口岸开设
(1894-1895) 日本 《马关条约》 工厂
影响 开始 进一步 大大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俄英
(1900-1901) 德意
美法
奥日
《辛丑条 约》
清政府保证禁止 中国成立反帝性 质的的组织
完全
四次战争中一些共性
• 都占领过中国当时首都的战争是:第二次 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1919年五四运动
• 原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时间:1919年5月4日 • 地点: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主力:青年学生(前期)工人(后期) • 影响:无产阶级首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
巨大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诞生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近代的屈辱历史
四次战争名称发动 源自订条约 国家易考点鸦片战争
英国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 争(18561860)
英法
《南京 条约》
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 场,和禁烟没关系
《天津条约》 火烧圆明园,俄
和《北京条 国强占中国150多
帝国主义侵华的特点
• 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 由取得经济权益转向取得政治权益 • 对于清政府,由敌视转向扶持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中国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 •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完整版)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完整版)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西汉疆域图
秦朝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 经济:无 思想文化: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两汉
政治: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 经济:丝绸之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纸术、 《九章算术》、《汜 胜之书》、 《伤寒杂病论》、汉赋
三国形势图
西晋疆域图
前秦-东晋形势图
南北朝形势图1
南北朝形势图2
魏晋南北朝
政治:大分裂、九品中正制 经济:南方开发,南北经济趋同平衡、翻车、灌钢法 思想文化:《齐民要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女史 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朝疆域图
唐朝疆域图1
唐朝疆域图2
隋唐
政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经济:曲辕犁、筒车、制瓷:南青北白、柜坊、飞钱、市舶使
思想文化:三教合一、唐诗、传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 敦煌莫高窟壁画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蒙古、金、南宋形势图
元朝初期疆域图
两宋
政治:分化事权:通判、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 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五大名窑、交子、坊市界限打破、四大商业 名镇 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心学、活字印刷术、宋词、话本、画学兴起、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 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 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


鸦鸦 片片 战战 争争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史脉络

中国近代史脉络

晚清前期(鸦片战争1840—甲午中日战争1895)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工业革命(1、开拓海外市场2、掠夺生产资料)鸦片贸易(背景、影响)—-—-1839.6虎门销烟(斗志、战争借口)1840.6英打广东1842。

81842。

8。

29 《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魏源《海国图志》1844.美《望厦条约》法《黄埔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耻辱和深重的灾难2、国门被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3、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4、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背景: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倾销,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破产(通商口岸) 2、鸦片贸易加剧,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农民负担加重 3、巨额赔款分摊到参战各省,官吏趁机搜刮,百姓负担加重 4、连年自然灾害结果: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农民暴动此起彼伏1851.1.11 金田起义:广西桂平县,洪秀全集拜上帝教群众,从永安突围北上连捷 1853 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大败湘军)1856太平天国军事全胜时期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57—1860 1858. 1859 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主权和领土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1863 外国军(英法)协助清军袭击太平军 1864。

太平天国失败:在中外势力联合剿灭下--——-—-—-——-—————--——-——————-背景: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1、消极:外国商品大量进口,纺织品为主:----—--- 2、外国大量收购中国农副土特产品:(解体真正影响)(1)丝茶为主,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2)积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瓦解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农民转向商品生产3、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商品化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主张: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体”: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伦理纲常————-代表作:张之洞《劝学篇》 “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统治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作用: 1、清末统治者改革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 2、知识分子和官僚学西方变革的共识 评价: 1、(消极)主张维护旧制度,不打算推翻 2、打破“夷夏之辩”,为西学传播创造环境1894朝鲜农民起义—-—战争导火线—---—-—- 丰岛海战 (日袭击清运兵船)清政府宣战黄海海战---—--1895。

2024中国历史朝代歌ppt课件

2024中国历史朝代歌ppt课件

中国历史朝代歌ppt课件•引言•中国历史朝代概述•朝代歌的内容与形式•重要朝代介绍•朝代歌中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朝代歌的启示与意义•结论与展望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通过中国历史朝代歌的PPT课件,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和主要特点,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背景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频繁,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掌握。

因此,有必要通过形象、生动的PPT课件来辅助教学。

朝代歌歌词朝代时间轴朝代特点介绍图片和图表课件内容概述展示中国历史朝代歌的完整歌词,包括各个朝代的名称和顺序。

针对每个朝代,简要介绍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每个朝代的概貌。

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时间线。

穿插使用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表格等,增强课件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02中国历史朝代概述朝代的定义与分类朝代的定义朝代是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是后世对某一个特定统一政权及其时期的称呼。

朝代的分类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大致可分为大一统王朝和割据政权两大类,大一统王朝如秦、汉、唐、宋等,割据政权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

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朝代的更替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经历了多次更替,每个朝代的兴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政治原因和社会因素。

朝代的传承朝代的传承方式包括世袭制、禅让制等,其中世袭制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即皇位由皇族内部成员继承。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体系,推行了法家思想和小篆文字等。

汉朝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如汉武帝、董仲舒、张衡等。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艺术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宋朝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盛世,科技、文化、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造,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的文化经历开始的。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化的发生绝不限于“三皇五帝”“一脉”相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两大流域之外的广大周边地区,都有古老文化遗址发现,而且相互间存在有明显的影响和交融。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的发明者,如神农氏发明农业,巢氏发明居室等,“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黄帝与蚩尤曾发生过重大战争,黄帝获得胜利,便“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可见宗教活动的重要。

到帝颛顼则进行更深刻的宗教革命,他“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天神与地祗分开,祭祀行为专业化。

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是“尧舜禅让”,另有一件重要的事便是“乃命羲和敬顺昊天”,内容是派人到四方测量一年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闰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从黄帝时代的“封禅”“鬼神”,到帝颛顼的“绝地天通”,再到尧舜时代的“敬顺昊天”,线索清晰地展示着宗教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与此相伴的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收族”(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

它所以能将众多人群辐辏在一起,是因为这里的宗教涵盖着先进的文化,因此五帝时代的历史线索,是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

夏、商、西周:族群代兴历史的结束与统一文明起程的开始。

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夏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历时近500年。

夏王朝的活动区域集中在豫西和晋南,后不断向东扩张,一时曾达东海之滨。

夏朝不是真正统一的王朝,由于它的“父传子、家天下”,反而将五帝以来由宗教文化亲和力所促进的人群辐辏的历史暂时中断了。

夏朝开始了族群相处的一种新的关系,那便是战争征服,对敌人采取“剿绝其命”的政策。

强大民族对弱小民族赤裸裸的战争关系,始于夏,盛于商,终止于西周。

夏文化是尚忠文化,从鲧、禹治水的故事,能有所推测。

鲧因治水不当被治罪,而禹仍然恪尽职命,劳形天下,这就是忠。

商朝始建于公元前17世纪初至公元前11世纪,共历17世31王。

以盘庚迁殷为界,商朝分为前后两期。

夏朝始的武力征服做法,在商代强大时期发展至极,出现甲骨文的方国当时近80个,多数与商朝有战争关系。

西北一带的鬼方、土方、氐方、羌方等,是商的宿怨和劲敌。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正是商朝鼎盛时期的事。

甲骨文和青铜器,都与殷商宗教生活有关,“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

甲骨文显示,殷人生活几乎无事不卜。

因此商朝文化有着浓郁的宗教特征。

春秋战国: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公元前771年,西周的最后一代王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结束。

第二年周平王率众迁都雒邑,开始了历时500余年的东周时代。

以公元前476年为界,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期,战国结束于秦朝统一。

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一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又引发了各国在君主主持下的变法,及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大思考、大争论,构成“百家争鸣”;另一方面是民力的大发展,各国间的强权竞争,刺激了本国经济,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为民间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隙、机会和条件。

也是“百家争鸣”的重要部分。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的所谓的“九流十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等派别。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的礼乐文明,思想核心是“仁”。

孔子“仁”的观点,由孟子发展为“仁政”。

从“修身”开始,到“治国”“平天下”。

儒家的人生哲学,是伦理也是宗教,对中国人的人生观有莫大的影响。

先秦道家的重要人物是老子、庄子。

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则崇尚“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主要表现为“逍遥”,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积极的影响还在于对艺术精神的培养。

法家的兴起与春秋战国之际政权交替有关,在各国,西周以来的老贵族被一批新贵取代,建立起了新的政权,势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所改制,法家思想应运而生,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刘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他们试图对宗法社会的旧结构及礼法习惯有所革除,目的在于富国强兵。

后期法家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结合在一起,发展了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后期法家使“下约民”的一面畸形发展,主张对民从严刑峻法。

法家理论对后代中国政治影响极大,负面作用极深。

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是人墨翟,墨家的思想核心是“兼爱”、“尚贤”、“尚同”、“节用”、“非乐”等。

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倾向,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了思想的代言人。

他向上层社会申明自己的利益,捍卫自己的财产,导致这个学派问世不久即遭灭绝。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

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对当时的诸侯有相当在的震骇作用。

这种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均有很深的影响,民间的各种禁忌迷信,也是阴阳五行思维方式下的产物。

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

邓析当年专门帮人诉讼,“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用辩术取胜,到公孙龙、惠施则有“离坚白”、“合同异”之争,涉及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的思想色彩。

这一学派也随着战国的结束而消失,随着西方哲学的输入,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高峰,所创立的各种观念对后世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二)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的文化结束了族群代兴的历史,而是向统一文明进程方向发展,到了秦汉时期,中国文化在统一王朝政治下开始了一些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长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第一次强盛期限。

这个时期共经历秦(公元前221-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新朝(公元8-23年)、东汉(公元25-220年)四个朝代,历时400多年,统一帝制王朝的历史实践,使中国文化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新变,先秦文化部分被吸收、改造,部分也被中断。

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总结、告别着过去时,也在开始着未来。

秦汉帝国与以前王朝的不同气魄主要表现在对疆土的开辟,和对匈奴旷世持久的边际战争。

秦朝将东方六国吞并后,又将东南、华南古老的“百越”和西南地区的“西南夷”进军,在那里建立政权,并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为南方的开发作了重要贡献。

到了西汉时期,中原同东南、华南、西南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但于主动经略南方不同的是,秦汉政府针对北方采取的是守势。

在北方,洲游牧民族匈奴业已强大,并且趁中原内乱,进军河南之地(今内蒙伊克昭蒙),秦军北击匈奴,扫清了阴山以南的匈奴势力,并调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先秦时期秦、赵、燕三国都修建过长城,秦朝主要是将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这对秦朝的人力和财力也构成了伤害,有感于此,到了西汉王朝时,便对匈奴采取忍让的“和亲”政策,一直到武帝时期,和匈奴发动了数十年的战争。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族,汉政府不断打击并匈奴,不久,强大的匈奴族或远迁或与其他民族融合。

打击匈奴引发了西域通道的打通,汉武帝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此后汉与西域使臣来往不断。

著名的“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文化。

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及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而佛教的东传,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秦汉帝国经略四方,是受了西周以来“四海一家”的“大一统”观念的启发,也正是这样的经略,中原王朝以暴力为手段,打破了边地的沉寂。

在进行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中,强大的王朝也在一断的扩张中走向衰落,从而引起内政的变化和内在矛盾的激化。

另一方面,秦汉王朝为了维持边界的安定,对异族采取打击的安抚两种手段,前者制造着矛盾,后者锻炼了他们的复仇能力,两者都为中原文化和灾难埋下了祸根,也为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文明同化打下伏笔。

从秦朝建立到汉武帝初期百余年里,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复。

秦朝实施郡县制这一新政,遭到守旧读书人的反对,因此他们也遭到坑杀,但分封的观念依旧的市场,由于诸侯国只会片面发展自己而不顾朝廷,这样各势力很难找到共存的平衡点,相互制约便只有战争。

在汉武帝时以吴国为首的“七国之乱”的爆发和平定,标志着分封制的彻底过时。

经过汉武帝切实的削弱政策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的政治制度,最终得到确立。

秦朝为中央集权奠定了规模。

最高权力者称皇帝,表示他的地位与上天同尊。

皇帝之下是“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吏大夫。

在地方,秦与西汉是郡、县两级制,到东汉增加了一级监察州县政务的刺史。

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是乡、亭、里,里是最小的单位。

中国古代逐渐变成一个“大政治、小社会”的家国。

在选官方面,两汉最重要的方式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

察举是由下向上推荐人才的一种制度,通过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方面进行考核;用人权是中央地方并行,这就是征辟,公府的征辟仕途通达,是士人主要入仕路径,地方州郡一级的官员也有自辟僚属的权力,但所辟僚属不为朝廷任命,易结成官员与僚属的私恩关系。

东汉末期的地方割据局面,与此有很大关系;汉代的考试是与察举相伴而行的,察举出来的人是否任用,还要通过考试,有皇帝策试、公府考试、博士弟子课试等。

重农主义仍是秦汉时期的基本国策,秦末的大起义和楚汉战争,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度破坏,为了恢复国力,便对小农进行大发展。

汉文武多次下诏提倡农耕,并有十余年免除农民的地租,大大增加了国库的储备,以至有太仓之粟陈陈相因之说。

“文景之治”便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

由于重小农发展,便造成对商人的打击,国家一有徭役、征戍,商贾往往与刑陡一起被征调。

在汉武帝时,武帝整治商贾先是行“筭缗”法,强迫他们自报家产,按财产多少抽取金额;继而实施“告缗”法,鼓励告发之风;同时又实行盐铁国营专卖的政策。

秦汉厉行的重本抑末政策,由于社会需要工商业,于是工商业只能畸形发展,商人也只有自寻保护,如靠腐蚀官员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由于西汉国力的强盛,一些制度和礼仪需要建置,儒学最符合当时的要求。

公元134年,汉武帝宣布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学。

这一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的结果是在文学方面。

乐府这一政府机构,在秦代便有,但用这一机构采集民歌,却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表现。

乐府采了诗来唱,必须有一批能歌善舞的人。

这样便增加了享乐的成分。

经过汉末至建安时代的悲歌慷慨,诗歌创作成了文人们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

两代儒学独尊的另外一个重要结果是士族阶层的养成,这个阶层是天下的人望,影响力很大,他们风流自赏,特另注重自己的身份和门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