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84232aaaa0116c175e0e4825.png)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一、最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选题参考1、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奋斗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例3、从技能竞赛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4、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探讨5、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6、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7、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8、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9、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10、关于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12、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1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14、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三维互动数字化教学15、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难点思考16、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17、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18、《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之一 21世纪初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19、行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20、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18日)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大全1、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谈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考察德国巴符州职业院校的启示3、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5、WTO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6、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7、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分界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8、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10、基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设计研究11、积极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新教学大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2、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13、企业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15、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16、以技能大赛制度为导向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7、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18、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19、大力推进就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国城市职教教研协作会第十四届年会在青岛召开20、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三、热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合力抓好关键战略机遇扎实给力职教改革创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报2、以技能大赛为导向开展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3、“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双元制”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例4、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理念走向实践5、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6、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阻力的制度分析7、法国近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8、模块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式9、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0、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1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综述12、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展望13、煤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14、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行业企业发挥作用的现状与模式研究15、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6、改革开放30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17、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8、现代职业教育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9、从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四、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毕业论文题目1、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3、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4、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5、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7、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8、部分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9、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10、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1、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奋斗——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2、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13、双证制度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思考14、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之三15、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16、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实践对策17、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18、探析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行动导向法19、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五、比较好写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1、浅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2、关于种子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3、创强争先建高地——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5、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6、关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7、普通高校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两点思考8、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讨9、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访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全指委副主任委员王继平10、浅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1、从技术知识的特征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2、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13、对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14、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与认识15、《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之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16、服装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17、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18、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19、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20、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15622f2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c.png)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0.28•【文号】国发[2005]35号•【施行日期】2005.10.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
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如下决定: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各级人民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6092513c5da50e2524d7f69.png)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刘会莉来源:《新学术论丛》2013年第06期摘要:教师观念滞后,学校对现代技术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够,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掌握不足,是当前现代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此,我们要让素质教育为计算机教育导航,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要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配置水平进行提高,从教材上进行规范;建立现代技术教育研究和评价体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建设。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管理;应用在信息化时代,现代技术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职业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因素制约着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对现行的中、高考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和建立信息课机制,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动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是培养具备优秀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是职业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很大一部分很单调、很枯燥,与此同时职业学生的基础又普遍较差,上课时候精神不太集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等将譬如煤矿开采过程、通风原理这样枯燥的内容生动、形象、逼真的呈现出来,激发了职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工具,教师可以进行课后辅导、答疑,也可以同学生进行交流。
因为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减少了,更能畅所欲言,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又起了进一步的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节约了教学成本和教学经费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教师必须把最新的技术方法教给学生,教育经费的投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93ba54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2.png)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维”话语体系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及意义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通过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职业教育现代化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
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助于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职业教育现代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兴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竞争。
通过职业教育现代化,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通过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1.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定义和内涵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更新教育内容,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施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4858d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0.png)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施路径研究作者:王晓静来源:《南北桥》2024年第02期[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2.048[摘要]“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多措并举,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高职院校应坚持把深化“三教”改革作为当下之需,立为长远之计,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思想认识、守正创新、组织机构、监督落实等方面规划设计出标本兼治的“三教”改革推进举措,将“三教”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三教”改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202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先后出台,从政策、机制等方面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大力支持,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特别是“三教”改革赋予了新内涵。
1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目标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
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高中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影响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高中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1628a1c14791711cc79177f.png)
AE T20 C 0 5定义 为 : 育技术是通过创造 、 教 使用 、 管理适当的技 术性的过程和 资源 , 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 究和符合职业道德 规范的实践。 该 定义概括 出教 育技术具有三 大范畴 : 刨造 ” c a n) “ “ ( et g 使 r i 、 用”(s g、 管理 ”ma n Ui ) “ n ( n 。真正内涵在于 “ 所有教育技术实践 活动的参与者要遵守一 定的职、 道德规范 : I 教育技术的 目的从 ‘ 为 了学习 ’ 扩展到进 一步 ‘ 促进学习 ’; ‘ 将 创造 ’ 作为教育技术领域 的三大范畴之一 ,‘ 创造 ’ 是一种 比 没汁’、‘ 开发 ’ 要求更高且具 创 新涵 义 的过 程 。 因此 , 底 推 翻 了有 人 将 教 育技 术 简 单 地 理 解 为 彻 教育教学中所运 用的媒体传播技术的误区。确切地说 , 现代教育技 术就是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 合, 创造 、 使用 、 管理教 育信息 , 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 2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在 职 业 高 中教 学 中的 运 用 由于教育技术 以其先进 的教学设计思想将多媒体技术 、 虚拟现 实技术 和基于 Itre 的网络通讯 技术应 用于职业高 中教育 教学 nent 中, 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无可 比拟 的优势 ,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激 发创新思维提供 了有力 的支持 。因此 , 合理地引入和利用教育技术 可以极 大地提 高职业高 中教育 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21 恰 当运 用 多媒 体 ,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果 . 提 多媒体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 根据教学 目标和教学对象 的特 点, 通过教学设 计, 合理选择 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 与传统教学手 并 段有机结合 , 共同参 与教学 全过程 , 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 形成 合 理 的 教 学过 程结 构 , 到最 优 化 的教 学 效 果 。 达 22 通过计算机模拟教学 , . 更易完成教 学 目标 计 算 机模 拟 教学 是 汁算 机 辅 助 教 学 的一 个 重 要 方法 。 用 计 算 它 机 提 供 一 种 设 计 好 的仿 真 学 习情 境 , 习 者 通 过 操 作 计 算 机 , 据 学 根 情 景 模 拟 进 行 学 习实 验 ,并 利 用 电 脑 分 析 各种 实 验 可 能 产 生 的 变 化, 使学习者得知结 果 , 进而达 到 L实 际情境相同的学习 目标 。 j 其优 势 在 于 : 先 , 加学 生 实验 机 会 , 首 增 汁算 机 模 拟 町避 免 经 费及 客 观 环 境 的 限 制 , 供 学 生 不 限 次 数 地 反 复 练 习机 会 , 到 完 成 教 学 目标 提 直 为止。 其次 , 增加实验 的安全性 , 效降低实验经费。 有 再次 , 容易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 , 有助于学生的精心观察 、 习 学 23 搭 建网络教学平 台, . 开放学 习环境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 , 师可 以利用 il nt 教 ne e 的开放性搜索和资 r 源共享等功能 , 创建一个完 全开放 的教学环境 。 首先 , 网络教育具有 资源共享 , 信息量大 的特点 , 这大大提高了 教 育 过 程 的科 技 含量 。 其次,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 的综合 成用提供 了界 面友好 、 形象直 观 的 交 互 式 学 习 环 境 ,有 利 于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和 进 行 协 商 会 话 、 作学 习 , 分体 现 出 了个 性 化 教 学 和 层 次 化 教 学 的特 点 , 是 协 充 这 符 合 现 代 教育 观 念 的先 进 的教 与学 方 式 。 此 外 , 络 教 学 还 可 突 破 学 习 时 空 的 限 制 , 代 远 程 教 育 通 过 网 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教育改革的策略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教育改革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a2c5843cf84b9d528ea7a38.png)
高职教 育是 高等 教育 与职 业 教 育 的有 机统 一 体 ,是 以培 养 面 向生产 、建设 、管 理 、服务 第一 线 需要 的 ,具有 良好职 业道 德 的高级 技能 型人 才为 目标 的一种 高等教育 类 型. 高职教 育不 同于普 通高等教 育 ,高 职 教育 以高级技 能型 人才 为培 养 目标 , 以直 接就业 于某种 职业 岗位 为 目的 ,培 养 目标 的职业性是 高职教育 的突 出特 点 ,这 一特 点要 求高 职教 育教 学应 以培养 学生 职业能力 为核 心 ;实践 性是 高职教 育 区别 于普通教 育 的另一 特点 ,职业 教育 注重 实践 教学 ,注 重技 能培养 ,强调教 学 与生产 劳动 的结 合 ,其 教学过 程 以职业 活 动 的工作 过程 为导 向. 现代 教育技 术是 指运 用现 代教 育理 论和 现代信 息技术 ,通 过对 教与学 的过 程 和教与 学资源 的设 计 、开 发 、利用 、评价 和管 理 ,以实 现教 学过 程和 教学 资源优化 的理论 与 实践 . 因此 ,以培 养技 能型 人才 为 目标 、重视 实践 动手能 力培养 的高 职教育 对 现代教 育技术 的依赖性 尤为 突 出 ,现代 教育技 术在 高职 院校 教育 教学 中的应用显 得更 加重要 .
2 现代教 育技 术在 教育教 学 中 的优势
现代 教育技 术 以其先 进 的教学设 计 思 想 被 广泛 应 用 于教 育 教 学 中 ,发 挥 出 了传 统 教 学无 可 比拟 的优 势 ,引发 了人类 思维 方式 和学 习方 式 的变革 ,对教 育 的各个方 面都 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现代教 育技术在高 职 教育教 学 中的优势 主要 体现 在 :现代 教育 技术 的应用 有利 于培养 高职 学生 的综合 职业 能力 ;使 建构 主义 的学 习理论 得 到广泛 认 同 ,传 统 的 以教 师为 中心 的观念 逐步转 向 以学生 为 中心 ;有 助 于改变单 一的教学模 式 、教学 方法 和教学 手段 ,为 新 型教学 模式 的构建 提供 理想 的教学 环境 ;有 助于创 设教 学情境 ,激发学 生 情 感体验 ,扩充 教学 信 息量 ,使一 些在 传统 教学 手段下 很难表 达 的教学 内容 或无法 观察 到 的现象形象 、生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c225bff404a1b0717fd5ddd1.png)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现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如下决定: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
推进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就业再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省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陕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一五”期间,实行在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到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35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达到相当或略高;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50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职模电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职模电课程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fde143d2d15abe23482f4d6e.png)
当前 我 国 的 高 职 教 育 , 正 面 临 一 场 深 入 持 久 的教 学 改
革 。在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的 卡 导 作 用 、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的 同 时 , 综 合 采 用 和 优 化 整 合 各 种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 是 进 步 深 化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提 高 岛 职 教 学 质 量 的重 要 途 径 ,也 是 实
项 目, 每 一 项 目均 有 能 力 、知 识 及 职 业 素 质 教 学 目标 , 通 过
项 目描 述 、 相 关 知 识 、 项 目分 析 、 项 目实 施 、创 新 拓 展 、项 目总 结 等 环 节 完 成 模 拟 电路 知 识 的 学 习 、 电子 产 品 分 析 、 检 测 、 调 试 等 技 能 的 培 养 ,提 高 学 生 的 团队 协 作 精 神 、 沟 通 协
施 职 教 育 质 量 工 程 的 核 心 技 术 。 『此 ,加 紧 加 快 现 代 教 犬 1
育 技 术 在 职 业 教 育 中 应 用 问题 的研 究 ,是 时 代 的 要 求 , 是
发展 职 业 教 育 的 呼 唤 ,更 是 代 教 育 理 念 下 深 化 教 育 教 学 改革 的迫 切 需 要 。
广 塾堕 ]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 , 深化高职模电课程教学改革
马建 如
( 州 信 息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江 苏 常 州 2 14 常 1 ) 56 摘 要 : 根 据 高职 《 拟 电路 分 析 与 实 践 》 课 程 的特 点 和 现 状 ,科 学地 运 用现 代教 育 技 术 ,创 新教 学模 式 , 改进 教 学 方 模
考 ”四位 一体 ,提 高 学 生 的基 本 职业 素养 ,岗位 基 本 技 能 。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https://img.taocdn.com/s3/m/e1dc261c55270722192ef7e0.png)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教育局年初的工作部署,根据我们教师进修学院的工作重点,请徐×教授讲学后,结合省优质课的评比,我们职教部进行了集体调研。
先后走进了13所学校,38校次,听、评、指导了23节课,召开了由教学校长、教务主任、课改试点专业的专业课教师46人参加的5场座谈会。
一、我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及成果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学校都能抓住机遇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力度,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环境不断改善,重视学校内涵式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共识,学校专业化建设也在朝着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校领导有教改的意识,老师有教改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上多数都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参加省优质课评比的23节课,受到了省评审组专家的好评。
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典型教师,如卫生学校曹×老师的《腹外疝病人的护理》一课,评委点评到:“设计精巧、语言幽默、重组教材、自编儿歌、堪称完美”;一职专王××老师的i’m playing table tennis一课,评委点评说:“这即是英语课更是一堂活动课!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英语知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又掌握了幼师的专业技能,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对二职专王×老师的《物流》课如是说:“男老师能这么用心设计课很少见,板书这么规范的年轻教师就更少见”等等。
二、我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各个学校都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整体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及在大环境的背景下,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相比还是相对迟缓和薄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1.在如何解决学生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学校和教师的办法不多,过多地抱怨学生入学质量越来越差,行为和养成习惯不好,难以管理,难以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是我们此次调研在学校各个层面上听到的最多的声音。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0e1b17a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9.png)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9.26•【字号】鲁政发[2002]66号•【施行日期】2002.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02]6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鲁”的战略任务来抓,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已达1200多所,在校学生118万人。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600多万人,培训6000多万人次,为我省经济建没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统筹不够,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大力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鲁”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确立职业教育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2.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企业生产一线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职业培训学校成立发言稿(3篇)
![职业培训学校成立发言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55c3b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5.png)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仪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筹备成立这所职业培训学校。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
一、办学宗旨1.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 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教学相长,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办学目标1. 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学校。
2. 培养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引进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3.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优化课程设置1. 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开设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
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1.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2. 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强化校园文化建设1. 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a3e7c7d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3.png)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6.23•【字号】吉政发[2003]21号•【施行日期】2003.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吉政发[2003]21号)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兴业战略,大力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服务,特作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一)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部门要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清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快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职业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5e221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b.png)
职业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目前,职业教育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二、方案内容1.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设备、互联网资源等)提供更加生动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推行问题导向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训基地和实机会,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课堂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在职业领域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5. 鼓励创新和合作: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教学改革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提供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 落实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开展实活动。
4. 定期监测和评估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四、成效评估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1. 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在改革后的教学中是否有所提升。
2. 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改革方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3. 学生反馈和满意度调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反馈和满意度。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机会。
4. 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成绩。
学校发展交流发言稿(3篇)
![学校发展交流发言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24298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33.png)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近年来,我校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发展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我校定期举办各类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教师传授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我校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 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2. 创新教学方法。
我校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拓展课外活动。
我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校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营造书香校园。
我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倡导师生阅读,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3. 强化体育艺术教育。
在高职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探讨
![在高职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1f1c9f10242a8956bece4e0.png)
在高职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探讨【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系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技术;优势;推进措施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责,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
目前,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1 高职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以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直接就业于某种职业岗位为目的,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要求高职教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实践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特点,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强调教学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其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因此,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性尤为突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
2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优势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引发了人类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得到广泛认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有助于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扩充教学信息量,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ddceee7102de2bd960588f0.png)
深 化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10 4 00a)
王 振 字
r 阳 市电力学枝 . 宁 沈 阳 沈 辽
[ 摘
要 ] 现代教 育技 术 对深 化 职 业 教 育 改 革发 挥 着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是 培
养新 型凡 才 的有 力 支撑 。 构 建新 型教 学模 式 的决 定 性 目素 ; 是 现代 教 育技 术 是 建 设 新 型 教 师队伍
现 现代 教 育技 术 的 运 用 为 新 型 人 才 的堵 养提 供 了有 水 平 , 经成 为 一个 刻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缓 的问 题 。现 代 教育 技 术 已
力 的技 术 支撑
的出现则 为教学 改 革 找 到 了 “ 破 口” 因为 现 代 教 突 。
2 世 纪是 知识 经 济 主 宰 的 时 代 。 知 识经 济 的 兴 育 技 术 的应 用 , 仅 仅 是 教 学 手 段 的 改 革 。 时 还 将 1 不 同
接 体现 者 和 推 动 者 同 时 知 经 济 引 发 了 生 产 技 术
多年 来 , 中等 职业学 校 器 采用 教 师 为 中心 的 教
和 生 产组 织 形式 更剧烈 的变革 , 实 际操 作 人 员 的技 育模 式来 授课 它 的特 点就 是 由教 师通 过 讲 授 、 书 对 板 能水 平 提 出 了 更 _ 峻 的挑 战 造 就 要 求 中等 职 业 学 及教 学媒 体 辅助 , 教 学 内容 灌输 蛤 学 生 。我 校 意 在 业 把
的必 要 手段 同对也 是 扩 太职 业教 育规 模 的有 效措 施 。
[ 关键 词 ] 现代 教 育技 术 : 业教 育 ; 职 深化 政革 [ 中图分 类 号 ] G t 77 [ 文献 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 03—11 (m' m 一 0 7—0 9x 2 2 ) 0o 2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学改革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01d3da19cc7931b765ce15b7.png)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 为依托 , 以现代教学 媒 体为 手 段 , 以学 习 过程 和 学 习资 源 的设 计 、 开发 、 运用 、 管理和评价为 中心环节 , 实现教育资源 的合 理配置 。实践证明, 现代教 育技术对于提高教育教 学的质量 、 效率和扩大教育规模等方面都有 着重要 作用。长期以来 , 绝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 的 认识不足。首先 , 认为媒体技术就是教育技术 , 一谈 到现代教育 技术就是运用计算机 、 互联 网 、 多媒体 等。虽然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 重要 内容 , 它并不是现代教育技术 的全部 , 但 更不 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 , 它仅仅是现代教育技术 中 较接近实践的部分内容 , 现代教育技术 的核心是教 学设计 。其次 , 重视教学媒 体的开发 , 而忽视了教学 媒体 的使用效果和评价 。第三 , 为运用现代教育 认
用现代教育 技术 , 教学模式改革人手 , 从 通过更新
教育教学的形式 、 手段 、 方法 和环境等 , 科学构建课
工等实验 ; 在虚拟的生物实验里 , 以做各 种解 剖 可 实验等。学生可在虚拟的实验环境 中, 直接参与实
验, 获得直观感性认识 , 既可 以免 除可能的危害 , 又 可 以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 , 节省了实验费用 。
关 系。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教学活动 中, 教师的
职责产生 了两方面 的转变 :一是对学生学习 的监 控、 评估 和指导作用加强。教师要 帮助学生选择有 价值的信息或课程 , 合理调动、 组合各种教学资源 , 使其发挥各 自优势 , 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问题而不 是讲课上 。二是教师将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 员。课程软件的质量及适应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 键, 直接参与教学实践 的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实施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5449c69b84ae45c3b358c5c.png)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现对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3.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黎 大 志 . 代 教 育 技 术 【] 1 】 现 M. 南京 , 南京 大学
出版 社 ,0 2 20.
用其表现静态 的文字 、 图像 , 甚至是课本内容 的 照搬 , 与其 如此 , 不 如 使 用传 统 的投 影 、 还 幻 灯 , 更经 济 实用 。 十分 重视 师资 的培 这样 要 训 ,教 育 技术 手 段 的现 代化 要求 教 师 自身具 备现 代 化 的素 质 ,教 师 作为 教 学过 程 的主 导 者, 不但要 能 熟练 使 用现 代 化的 教学 设 备 , 而 且 要具 备 较 高 的现 代化 教学 没计水 平 ,具有 编制 高 水 平 的 C I 件 和 网上课 件 的能 力 。 A课 把 以多媒 体为核 心 的教 育技 术 在学 校 巾进行 框 , 有 实物 , 生 看不 到 内 部结 构 , 没 学 又不 能 普 及和 应 用 是 当今 教 学 改 革 的必 经 之 路 , 也 把桥、 把路 拆开 看看 。 如何修 桥 、 讲 建路 时 , 困 是 提 高教 学质 量 的重要 保 证 。 难更大。 施工 现场是 很好 的课 堂 , 不能 总 是 但 3 注重 现 代教 育 技 术 与 传统 教 学 相结 . 2 把 学 生带 到施 工现 场 , 校 园里铺 路 , 桥更 合 在 架
台。
参 考文献
使用的教学媒体越来越多,因此要依据专业 和学科 特 点 ,把现代 教育 技术 应 用 于职业 教 育中,对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进行 优 化组 合 , 所长 , 成多 种媒 体相 互 配合 各展 组 的媒 体组 合教 学 系统 , 化专 业 教学 结 构 , 优 提 高教 学 质量和 效率 。在 传统 学科 教 学和 现 代 教育技 术 的整 合上 , 们也作 了诸 多的 尝试 。 我 如 我 校主 专业 市政 工程 技术 、桥 梁 工程 技术 等 , 师在 教学 过程 中普 遍 反应 不好 讲 , 教 讲桥 梁结 构 、路 基 路面 结构 时 只能讲 一些 条 条框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种提高职业教 育科 技 含量 的技 术 手段 ,而且 是促 进 职业教 育 改革 和 发展 的 一个 重 要 因素 。职业教 育 因 其 教 ! 目标 、 学 内容 、 象 和 方 法 的特殊 性 , 对 应 用 现代 教育 技 术 开 展职 业技 术 的教育 、教学 活 动将 更具 有 针对 性 、 有效 性和 实用性 。 在新 世 纪 的职 业教 育 实践 中 , 进 的教育 思想 、 先 教 育 理 论 决 定 着 职业 教 育 的 发展 方 向 和趋 势 ,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决 定 着 职 业 教 育 的 质 量 和效 益 ,今 天 的职 业 教育 比以往 任何 时候 都更 倚 重 现代 教 育技 术 的科 技 优 势 ,现 代教 育技 术 的应 用 必 将 为 中 国 职业 教 育 提 供 广 阔 的 舞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 主体 作用 的 目的 。教 育技 术 只是 教 师 和学 生 进行 沟通 、 流 的 辅助 工具 , 用 它 , 以 交 利 可 把复杂的 、难以 I头表达清楚的内容形象生 Z l 动 地表 达 出来 。 果 不考 虑教学 内容 的特点 , 如 忽 略 了教育 技 术 的灵魂 在 于强 化教 师 和学生 的沟通与交流 ,一味盲 目追求使用现代化教
文化 与教 育技 术
Ci w e h o e QP o u : ha e P c n 一isan! d c! nN Q t s lg o d r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张 樱
( 天津市政 工程 学校, 天津 3 00 ) 0 0 0
摘 要: 随着 经济社 会 的发展 对人 才培 养 的 日益提 高 , 以及技 术 进 步给教 育领域 带 来 的冲 击 , 社会 对 教 育 特 别是 职 业教 育提 出 了更 新 、 高的要 求。 职业教 育过 程 中发 挥现代 教 育技 术优 势 , 对性 地将 现代 教 育技 术应 用 于职 业教 育 , 更 在 有针 则会使 职 业教 育更 快更好 地 适应 市场对人 才培 养 的需 求。本 文 主要论 述 了现代 教 育技 术在 职 业教 育改 革 中发挥 的作 用 。 关 键词 : 现代教 育技 术 ; 业教 育 ; 学 改革 职 教
大力 发 展职业 教 育 , 推进 我 国工 业化 、 是 现 代化 的迫 切需 要 ,也是 完善 国 民教 育体 系 的必然 要求 。现代 科 学技 术与 现代 教 育思 想 的有机 结合 ,形 成一 种崭 新 的教学 手 段 即现 代 教育 技术 。现 代教 育技 术进 入 中等 职业 教 育 领域 的 同时 ,对职 业教 育也 提 出 了更 高的 要 求 ,并 为职业 教育 的改 革和 发展 提 供 了新 的方法 和 技术 手段 ,同 时必将 推 动 中职教 学 改革 和发展 , 打破传 统 的封 闭式 职 教模式 , 并 改 革教 学课 程设 置 , 丰富专 业 教学 内容 , 为培 养 适 应社 会需求 的 , 具有 应用 型 、 新 型人 才 创 创造 了 良好 的条 件 。 1现代 教育技 术 的内涵 现代 教育 技术 是 以现代 教育 理论 、学 习 理 沦为指 导 ,以计 算机 为核 心 的信息 技 术在 教育 教学 领域 中 的应用 ,是 当前 教育 教学 改 革 的制高 点 和突破 口,信息技 术 在教 育 领域 的 全 面应 用 , 将导 致 教 学 内容 、 学 手 段 、 必 教 教 学方法 和教 学模 式 的深刻 变 革 ,并 最 终 导 致 教 育思 想 、 学观 念 、 学 理论 乃 至整个 教 教 教 育体制 的根本 变革 。 在未来 的教 育 、 教学 活动 中 ,网络 和多媒 体技 术 取代传 统 的黑 板 和粉 笔 是大势 所 趋 。 现代 教育技 术 的 内涵 包 括( ) 1 以现代 教 育 、 学 理念 为指导 ( ) 教 2 以现 代信 息 技 术在 教 育 、 学 中的应 用研 究 为核 心 ( ) 教 3以
是 天方夜 谭 。 时 , 这 如果我 们使 用现 代化 的教 育技 术手 段 , 通过 C I A 课件 、 场施 工过 程 视 现 频等 多媒 体 的 文字 、 图像 、 音 、 画等 , 使 声 动 能 学 生较 容 易理解 施 工 的全 过程 , 只有看 到 了 , 才 可能 真 正学会 并 掌握 。 比如测 量 专业 , 再 近 年来 测绘 行 业 的发 展对 测量 教 学提 出了更 高 的 要求 ,除 要 培养 学生 基本 的 测量 测绘 能 力 外 ,还 需 培养 学生 的计 算 机制 图能 力 ,利 用 C D等课 程 ,将 以计算 机为 核 心的信 息技 术 A 与 测量 专业 教 ! 合起 来 。再 比如 在 机 电专 学结 业 教学 中, 电动 机 工作 原理 的讲 解 , 直都 是 一 教 学 中 的重点 和难 点 。应 用 电磁感 应 原理 的 电动机 工作 磁 场是 看不 见 、 不着 的 , 摸 让学 生 想 象切 割 磁场 变化 就 相对 困难 ,而我们 在 实 际教 学 中充分 利 用多 媒体 软件 的优势 ,将 其 工 作 状 态 用 动 画 的形 式 有机 地 结 合起 来 , 既 教 学 生学 知识 , 能培养 其思 维能 力 。 又 通 过 上 面例 子可 以清楚 地看 到 ,基 于多 媒 体 的教 学活 动过 程完 全 遵循 一 种新 型 教学 结构, 成为 现代 教 育技 术 中的 一大 亮点 , 大量
f】 琳 . 代 教 育技 术【 . 津 , 海 大 学 出 2陈 现 M】 天 河
版 社 .0 2 20 .
【1 35 庭 . 代 教 育技 术 【 . 京 , 京 师 范 z智 现 M1 北 北 大学 出版社 , 0 . 2 3 0 f1 荣怀 . 息技 术 与 教 育f . 京 高等 教 育 4黄 信 MI 北
现代 教 育技 术 在教 学 中 的应用 不能 取代 教师 在 教学 中的 主导 地 位 ,在 今后 相 当长 的
段 时期 内 ,职业 教育 教 学 中仍会 采取 以教 师 讲授 为 主 ,辅 以各种 现 代教 育技 术手 段 的 形 式 。 育技 术作 为一 种 现代化 教学 手段 , 教 它 在职 教 领域 教 学 中 的意 义是 积极 的 ,但 是也 不 是说 在教 学 中就 可 以不加 分 析 地使 用 , 好 像教 育 技术 是 万能 的 , 这就走 入 了误 区。 我们 应 当充 分发 挥 其优 势 , 补教 师 自身 的不足 。 弥 可 以寻 求一 种 有效 的方 法 将 教师 与现代 教育 技 术结 合 起 来 , 长 补短 , 取 优势 互 补 , 之成 使 为 一种 高效 的教学 系统 。 3 注重 教 育技 术与 教学 设计 相适应 . 3 尽 管运 用 教育 技 术可 以提高课 堂教 学质 量 , 它不 是教 学质 量 的决 定 因素。 堂教 学 但 课 的 质量 关键 在 于教 师 怎样 根 据教 学 内容 的特 点 , 行 科 学 、 理 的教 学 设计 , 进 合 从而 达 到在
一
的教学实践证 明,这种结构与传统教育中的 以教师 为 中心 的教 学 结构 相 比 ,不 沦是教 ! 学 的质量 还 是效 率都 有 显著 的提 高 ,这 充分 体
现 了新 型 教学 结构 的优越 性 ,也表 明以信 息 技 术 为核 心的 教育 技术 与 各学 科 教学 进程 的 有 机结 合对 于 教学 的深 化 改革 确实 具 有决 定 性 的意 义 。 3 实 际应用 中应 注 意的 问题 3 . 意软 、 件建设 并重 1注 硬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对 硬 件 建 设 的要 求 比较 高 , 资 的力度 相 对 比较 大 , 投 一定 程度 上 体现 了一个 学 校 的教 学现 代化 水 平 。随着 现代 教 育 技术 在 各 高校 的普 及 与推 广 ,各 校 对硬 件 设 备 的投 资力 度逐 渐 加大 , 需要 注 意 的是 , 但 各 校 在 设 备 购 置前 必 须 经 过充 分 的论 证 , 以 防育 目追 求 ” 代 化 ”导 致 设备 购 置后 的 闲 现 , 置。 在加 大硬 件投 入 的同 时 , 应注 重软 件建 更 设 , 各种 课件 的研制 、 发 、 用 , 如 开 利 网页 的制 作, 网上教 学 资源 的维 护与更 新 等 。 切 忌 把训‘ 机 当作投 影 幻灯 ,只简 单地 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