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微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渗透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渗透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了解植物和动物细胞内溶液的渗透平衡
4.能够应用渗透现象解释生物学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1.渗透的定义和原理
2.渗透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细胞内溶液的渗透平衡
教学难点:
1.理解渗透压的概念
2.应用渗透现象解释生物学现象
教学准备:
1.课件或教材
2.实验设备和材料
3.小组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水分子的渗透现象,并提出今天的学习主题:渗透现象。

二、讲解渗透的定义和原理(10分钟)
1.渗透的定义:液体通过半透膜的现象
2.渗透原理:溶液中高浓度的物质通过半透膜向低浓度的物质方向运动,直到两侧的浓度相等。

三、讲解渗透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
1.渗透压的定义:溶液溶剂系统达到平衡时,产生的压强。

2.计算方法:渗透压=溶液摩尔浓度 x 摩尔气动常数 x 温度 x 静水压
四、讲解细胞内溶液的渗透平衡(10分钟)
1.渗透平衡:细胞内外水分浓度相等时的状态
2.渗透调节:细胞通过渗透调节保持内部稳定
五、实验设计(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测量方法,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渗透现象的应用。

六、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渗透现象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讨论结果。

七、课堂反思(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存在问题。

八、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选择一个与渗透相关的生物现象,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结束。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课件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课件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课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渗透作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渗透作用的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渗透作用的类型
3. 渗透作用的影响因素
4. 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渗透作用的定义和类型。

难点:渗透作用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学法
2. 实验教学法
3. 互动问答法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渗透作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说明。

3. 实验(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液在半透膜上的渗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操练(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渗透作用的规律。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
1. 预习下节课内容。

2. 总结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

七、板书设计
渗透作用
- 定义和原理
- 类型
- 影响因素
- 应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和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可以进一步加强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渗透作用的基本概念2. 掌握渗透作用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3. 掌握渗透作用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渗透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渗透作用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渗透压计、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薯片等2. 实验环境:实验室或者教室3. 教学资料: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介绍、实验步骤及指导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渗透作用的概念,如植物吸水等。

2. 讲解:介绍渗透作用的概念,引出渗透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实验:进行渗透作用实验,利用渗透压计测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的渗透压,并观察薯片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

4. 讨论: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渗透作用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5. 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

6. 归纳总结:总结渗透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

五、教学反馈:1. 利用课堂小测验或者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渗透作用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疑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扩展:1. 继续深入探讨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应用及意义。

2. 研究渗透作用与其他化学现象的关系,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下一次教学中需要更加重点加强导入部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渗透作用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同时,在实验设计上也应该更加注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渗透作用的实际意义。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条件。

2. 掌握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3. 能够运用渗透作用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条件。

2. 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1. 渗透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植物吸水,引起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渗透作用?二、探究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条件(15分钟)1. 介绍渗透作用的定义:渗透作用是指溶液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 讲解渗透作用的条件: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 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条件。

三、演示渗透作用实验(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两个烧杯、半透膜(如玻璃纸)、盐水和小苏打溶液。

2. 将盐水和小苏打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将半透膜放在两个烧杯之间。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4. 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应用渗透作用解释实际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植物吸水、药物渗透皮肤等,让学生运用渗透作用原理进行解释。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释和见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渗透作用的应用。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渗透作用的定义、条件和过程。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接下来的测验或考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兴趣。

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渗透作用的定义、条件和过程。

在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渗透作用原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实验环节,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渗透作用原理。

渗透作用课程设计方案

渗透作用课程设计方案

渗透作用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掌握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描述半透膜的特性,并解释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过程。

3. 学生能运用渗透作用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渗透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渗透作用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渗透作用产生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 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节实验课,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渗透作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需加强对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应用。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展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渗透作用基本概念:介绍渗透作用的定义、半透膜的概念及其特性,阐述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渗透作用与渗透压”- 内容列举:渗透作用的定义、半透膜的特性、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2. 实验观察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溶液的渗透现象,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渗透作用的实验观察与分析”- 内容列举:实验操作步骤、渗透现象的观察、渗透作用条件的分析、影响渗透作用的因素3. 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列举:植物吸水与失水、人体水分平衡、食品保存等生活中的渗透现象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共计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渗透作用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第二课时进行实验观察与分析,并探讨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渗透
教学目标: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渗透现象的原理和解释。

教学重点:渗透现象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讨论课,激发学生思考;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细胞内物质如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第二步:讲解渗透现象(15分钟)
1. 介绍渗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解释渗透现象的原理和机制;
3. 分析渗透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步: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讨论实验结论。

第四步:讨论交流(10分钟)
教师与同学讨论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引导同学发表看法,进行思维碰撞。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等形式,了解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应用,做一份相关研究报告,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分享。

教学示例:细胞渗透作为生物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水分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渗透的原理和机制,并且探讨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及意义,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一、渗透作用的原理渗透作用是指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能力。

它是由于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所引起的。

在多孔介质中,液体由于其本身的吸力,能够顺着孔隙内壁向前移动并填满整个孔隙。

渗透作用是重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渗透作用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表面张力:液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得液体形成球面。

当液体接触到固体表面时,表面张力使得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膜,这就是渗透作用的开始。

- 毛细现象:液体在毛细管或多孔介质中的渗透作用,是由于毛细现象的存在。

毛细现象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和毛细管或多孔介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 压力差:渗透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存在一定的压力差。

液体由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移动,形成了渗透作用。

二、渗透作用的应用渗透作用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1. 土壤水分的渗透与保持•渗透作用使得植物根部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渗透作用可促进土壤中的水分向下渗透,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2. 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渗透作用使得植物根系能够通过毛细现象从含水层中吸收水分,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3. 人体的尿液排泄•渗透作用是肾脏通过尿素和草酸盐调节体内液体平衡的重要机制,使得体内废物通过渗透作用被排出体外。

4. 水分渗透调节•渗透作用可以帮助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稳定。

5. 药物在人体中的渗透•渗透作用是许多药物在人体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药物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或血液循环,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6. 膜分离技术•渗透作用可以用于膜分离技术中,通过渗透作用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现液体的分离和纯化。

7. 催化剂的渗透•渗透作用可用于催化剂的渗透过程,用于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8. 渗透压控制•渗透作用可用于控制溶液中的渗透压,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平衡。

三、教案设计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并能够应用渗透作用解决相关问题。

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篇一:渗透作用教案教案设计讲课题目: 植物的渗透作用吸水院系: 生命科学院1001班姓名: 任佳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渗透作用吸水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高一生物第二章第四节.本节主要讲述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未成熟的细胞靠吸胀吸水,成熟的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及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在第二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第二章讲的是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属于基本生物学知识的范畴。

二、学情分析。

1. 对象学生的层次与特点。

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他们看待问题往往有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老师多角度启发,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学生以前的专业基础。

学生在读完初中后对基本生物学知识有了广泛而粗略的了解,对大自然中的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普遍只知道现象不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

3. 学生对本次讲课内容的了解与基础。

本次讲课将结合学生的初中知识和一些生活常识进一步来了解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水的。

在初中学生了解到,植物是通过根尖上的毛细血管来吸水的,吸水最活跃的部分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本节课重点探讨渗透作用原理。

同时本书第一章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在这些基础上讲述原生质层作为半透膜在渗透作用吸水中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细胞的两种吸水方式。

2、使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

3、使学生了解渗透与扩散的区别。

4、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5、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分析渗透装置得出渗透吸水原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训练其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先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导入再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吸水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摸拟实验发现渗透作用原理,在分组讨论实验现象进一步解释根是如何吸水的,最后老师做总结。

渗透作用微课说明

渗透作用微课说明

《渗透作用》微课设计说明一、教学重点:本节课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1.渗透装置的特点。

2.渗透装置的现象和原理。

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

二、教学过程说明:(一)现象引入:清水中,红细胞吸水涨破(二)演示“渗透作用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动画展示)①倒置漏斗内的是蔗糖溶液(为了便于观察,加入了少量红墨水),烧杯中的是清水。

②漏斗口上扎的是透析袋,它的特点是溶剂分子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溶质分子蔗糖分子是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我们把这种让一些分子通过而一些分子不能透过的膜叫半透膜。

2、观察实验现象(动画展示)①漏斗内液面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升高。

②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

3、提出问题:①漏斗内液面为什么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升高?②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为什么不再上升?4、斗内液面为什么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升高?模型分析: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突破难点:①蔗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

②两侧的水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热运动。

③实验过程中,由于下侧(烧杯内)单位体积中的水分子数量多(相对含量多),所以由下侧进入上侧(漏斗内)的水分子比由上侧进入下侧的水分子多。

④整体表现为水分子由烧杯通过半透膜进入了漏斗。

提出问题:老师问:如果把玻璃纸换成纱布,会不会有这种现象?老师问: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等浓度的蔗糖溶液,会不会有这种现象?总结:液面上升的条件:①要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

5、小结:这种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运动叫渗透作用。

这个装置叫渗透装置。

6、问题2: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为什么不再上升?模型分析:因为随着漏斗内液面的升高,内外将产生液面高度差,这样半透膜两侧受到的液压将会呈现为:漏斗内(由上往下)大于烧杯(由下往上)。

而液体或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与单位时间内撞向相应壁的微粒数量成正相关。

随着漏斗内液面的上升,单位时间内由上往下撞向半透膜的微粒总数会增多,而且漏斗内单位体积中的水分子数也会增多,所以单位时间由上往下穿过半透膜的水分子数会逐渐增多,直到当漏斗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使得两侧过膜的水分子数达到动态的平衡时,漏斗内液面就不再上升。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渗透作用原理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渗透作用原理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渗透作用原理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一、课题:《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渗透作用的原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细胞的两种吸水方式。

2、使学生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渗透作用的条件。

4、使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渗透装置得出渗透吸水原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训练其科学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3)情感目标:1、在渗透吸水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细胞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如应用植物吸水原理进行合理的灌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3、通过学生对水资源现状的了解,增强学生关心、自觉保护地球水资源的意识三、课型与课时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其中实验1课时)四、教学用具幻灯片课件,多媒体仪器,渗透作用装置,实验七所用实验仪器五、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植物体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细胞的两种吸水方式2、渗透作用的概念。

3、渗透作用的条件。

4、渗透作用的原理。

六、教学难点渗透作用的原理七、教学方法1.教法渗透作用的原理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因为渗透作用是发生在植物体内部,学生无法直接感知,为了突破此难点,我采用渗透作用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通过直接的观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深刻的表象。

另外,注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索交流,多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并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最后,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做P58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记忆。

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障碍,动机和兴趣上进行分析(1)首先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设计】《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教材分析渗透现象演示实验位于人教育版高中生物《必修》第4章第1节开篇的问题探讨。

渗透作用是本节教学内容的一个难点,做好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通过分析现象,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从而为本节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关于一层半透膜及细胞吸水失水现象建立了良好的知识铺垫。

二、实验原型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1)用玻璃纸或膀胱膜作为半透膜,取材处理不太容易,且玻璃纸与生物膜有一定差异。

(2)该装置中长颈漏斗呈下大上小的钟形,半透膜需套在下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钟形长颈漏斗下部口径大,要求制取的半透膜的面积较大,在套膜、结扎上较麻烦,经常会出现结扎不严密或半透膜破损等操作困难的问题。

另外长颈漏斗上部管径也不够细小,造成漏斗内水柱上升幅度小且速度缓慢,实验现象不明显。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是倒立的,通过漏斗颈向装置内加入溶液也非常麻烦。

三、实验改进与创新之处1、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常用的生物材料有鸡蛋的卵壳膜、鱼膘等,其中,鸡蛋膜取材方便,为较常使用的半透膜材料。

处理方法如下:在生鸡蛋稍尖的一端,轻轻敲出一小孔,倒出蛋清和蛋黄,留下蛋壳用清水洗净,然后浸泡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中15~20 min,使卵壳上的CaCO3溶解,最后用针挑去破裂的蛋壳,让完好的卵壳膜露出,洗净放入清水中备用(注:①挑蛋壳时不要损坏卵壳膜;②为了加强实验效果,卵壳膜最好随制随用,不宜放置过久)。

2、实验装置的改进滴加红墨水的蔗糖溶液(1)将倒置的长颈漏斗正立,这样就方便了溶液的注入。

在玻璃管的底部套上已制好的鸡蛋壳膜,用橡皮筋(或橡皮管)扎住,注意松紧要程度,过松会漏水,过紧了会损坏卵壳膜,也会造成漏水。

(2)用滴加几滴红墨水的蔗糖溶液代替无色的蔗糖溶液,既容易观察液面上升情况,也检验蔗糖分子是否通过卵壳膜而进入烧杯内液体中。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学设计引言:渗透作用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质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到另一个溶液中。

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的行为和溶质的迁移规律。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渗透作用的化学应用;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判断渗透作用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渗透率和浓度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和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如溶解、浓度等。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起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兴趣,并思考渗透作用与前几节课的联系。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和黑板,向学生讲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半透膜、溶液和溶质的概念。

提醒学生注意渗透作用与扩散的区别,并解释渗透作用可能的应用场景。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渗透作用实验演示。

首先准备两个浓度不同的盐水溶液,一个是稀盐水溶液,一个是浓盐水溶液。

将这两个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玻璃容器中,然后在两个容器之间放置一块半透膜。

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以看到稀盐水溶液的水量增加,而浓盐水溶液的水量减少。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渗透作用的示意图。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实验现象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渗透作用背后的原理,并使用化学知识解释盐水渗透作用的机制。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5. 讲解渗透作用的应用:通过课件和实例介绍渗透作用的应用,如逆渗透水处理技术、植物根系中的渗透作用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启发学生思考渗透作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 练习和讲解: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认识渗透现象》教学设计

《认识渗透现象》教学设计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微课:认识渗透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原因,引导学生研究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渗透现象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讲授法;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材、教辅【课时安排】10分钟(微课形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会发什么样的现象,这个小动画开始。

这个现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非常了解,这是一种扩散,也就是分子从相对含量高的区域向相对含量低的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现在我们联系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一节,先引出渗透这个概念。

渗透属于扩散的一种,简单的说,渗透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能过半透膜的扩散。

马上引出“什么是半透膜?”二、讲授新课(一)半透膜现在我们把扩散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一节相联系,先引出渗透这个概念。

渗透属于扩散的一种,简单的说,渗透是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并且要强调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扩散。

接着设疑“什么是半透膜?”我们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解半透膜是什么。

首先要学生明白这种膜允许一些分子通过,不允许另一些分子通过。

那到底哪些分子能通过,哪些分子不能通过,能不能通过取决于什么?我主要通过微观装置和动画,直观生动的说明其中的一种半透膜——玻璃纸,能否通过玻璃纸取决于分子大小和玻璃纸的上小孔的直径大小。

通过扩散和渗透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水分子的扩散方向:水分子从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

(二)渗透作用利用半透膜——玻璃纸,我们设计一个小小的渗透装置来探究渗透作用发生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利用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质量分数为40%蔗糖溶液以及烧杯组成了一个渗透装置,如下图:通过动画结果,提出问题。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专题13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教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专题13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教案.doc

考点13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渗透作用原理(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数,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1)(2)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实验步骤考向一渗透作用的发生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仔细观察图示,长颈漏斗内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将上升,由于实验初始阶段半透膜内外溶液浓度差较大,所以液面上升速率较大。

随着液面高度的增大,液柱抑制水分渗入的作用力逐渐增大,当与浓度差促进水分渗入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液面不再上升。

此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渗入与渗出达到平衡。

2.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A .甲高于乙B .乙高于甲C .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D .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答案】C【解析】在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因为葡萄糖分子是单糖,蔗糖分子是二糖,所以同样的体积内葡萄糖分子数目多于蔗糖分子,即单位体积内半透膜甲侧的水分子数少于乙侧,水分整体表现为由乙侧向甲侧流动,导致甲侧液面越来越高,后来甲侧的葡萄糖通过半透膜进入乙侧,导致乙侧溶液浓度越来越高,水分子又从甲侧流向乙侧,最终表现为乙液面高于甲液面。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主题:渗透作用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时间:1节课
目标:
1. 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渗透作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3. 能够应用渗透作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渗透作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个葡萄干和一杯水的例子,引导他们思考水是如何渗透到葡萄干中的。

二、讲解(15分钟)
1. 解释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介绍渗透压的概念;
2. 讲解渗透压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举例说明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蔬菜腌渍、水分的吸收等。

三、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几道相关练习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计算渗透作用的值;
2.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和数据的精度,鼓励他们互相讨论解题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渗透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强调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更多关于渗透作用的问题,并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渗透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扩散与渗透作用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扩散与渗透作用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授课教师姓名学科生物教龄10 微课名称讲解渗透作用视频长度9分37秒录制时间知识点来源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各种教学设计均可知识点描述让学生明确渗透作用条件、原理、现象。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教学类型演示法、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适用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设计思路学生很难理解扩散作用方向是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而渗透作用和自由扩散作为一种扩散,方向却又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鉴于渗透作用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

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视频展示扩散的特点和概念,让学生观察总结,增进理解。

然后视频展示渗透作用的条件、原理、现象,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扩散和渗透作用的异同。

教学过程内容时间一、片头(30秒以内)您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渗透作用的条件、原理和现象,能理解半透膜的特点和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0秒以内二、正文讲解(8分钟左右)第一部分内容:什么是扩散?并展示视频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47 秒第二部分内容:渗透作用:1.什么是半透膜。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275 秒第三部分内容:渗透作用和扩散的异同点1.相同点:渗透作用和扩散都是物质顺相对含量梯度从分子多到分子少的方向运动。

2.不同点:渗透作用是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描述的是溶剂分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动,而扩散作用不用通过半透膜,一般是描述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方向运动。

3.渗透作用习题训练。

220秒三、结尾(30秒以内)今天我的微课讲到这里,谢谢聆听!17秒自我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前,预测了学生在学习渗透作用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微课教学,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运用合理。

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了解渗透装置、渗透作用发生条件,并通过习题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重难点突破。

高中生物渗透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3. 能够解释和比较生物体内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应用。

3. 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生物体内渗透作用的具体机制。

2. 植物体内渗透作用与水分吸收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应用。

3. 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渗透作用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解释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Step 2:探讨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体内的渗透作用及其应用,比如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细胞内物质运输等。

Step 3:讨论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
教师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溶质浓度对渗透压和水分吸收的影响,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Step 4:总结渗透作用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反思:
通过该教案,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进一步拓展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初中生物渗透反应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渗透反应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渗透反应教案设计1. 了解渗透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描述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应用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体内渗透反应的具体过程教学内容:1. 什么是渗透反应2. 渗透反应的原理3. 生物体内的渗透反应教学重点:1. 渗透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应用教学难点:1. 生物体内渗透反应的具体过程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马铃薯、盐水、鸡蛋等3. 实验指导书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体内的渗透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渗透反应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渗透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介绍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三步:案例分析(10分钟)以马铃薯和盐水的渗透反应为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渗透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步:实验操作(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变化,让学生探究渗透反应的规律。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0分钟)与学生讨论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具体过程。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渗透反应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举例说明生物体内的渗透反应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渗透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生物体内渗透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渗透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渗透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渗透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2)掌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尝试认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并且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掌握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难点:理解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三、教学策略1、重点的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

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

(2)分析动植物细胞吸水方式。

2、难点的解决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

(2)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演示法自学讨论法教学方法,准备ppt、实验视频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引言:水是万生之源,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水也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细胞是如何吸水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细胞吸水的方式。

一、介绍细胞吸水的方式吸胀吸水和渗透吸水。

二、渗透现象1、观察渗透装置演示实验,思考以下问题:①半透膜处水分子的运输方向是怎样的?②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③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④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①不会,因为蔗糖分子也可以透过纱布。

②不会。

③不发生渗透现象④漏烧杯中水分子多,漏斗内水分子少,单位时间内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比离开漏斗的水分子多2、总结渗透的概念、条件、方向。

三、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动物红细胞的正常、失水和吸水的状态图。

思考问题:1、正常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物质可以出细胞吗?2、细胞膜是否相当于半透膜?3、动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①不可以。

②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高中生物课题: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学校: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 杨金玲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
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强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思考。

二、教材解读
本课内容主要介绍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以及利用渗透作用比较不同溶液浓度。

为后续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总结内容,获得知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