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味品及行业基本常识
调味品及行业基本常识
1.调味品概论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盐、酱、醋都是调味品,说明调味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单一个酱字,在中国就有沙拉酱、番茄酱、蒜头酱、甜面酱、豆瓣酱、花生酱、辣酱、紫菜酱、酸梅酱、海鲜酱等等,五光十色,记都记不住。固态调味品除了食盐、味精、蔗糖以外,还有豆豉、虾籽、各种辛香料(八角、白芷、豆蔻、陈皮、草果、甘草、姜、丁香、茴香、砂仁、杏仁、肉桂、辣椒等)。液态调味品有酱油(生抽、老抽)、食醋、料酒等。
上述固态、液态、酱态调味料还可配制成各种复合味用于烹调,例如海派菜常用的复合味有红油味、姜汁味、蒜泥味、椒麻味、麻辣味、麻酱味、酸辣味、怪味、芥末味、鱼香味、糖醋味、甜香味、豆瓣味、咖喱味、咸甜味、咸鲜味、糊辣味、荔枝味等;港式菜复合味有红乳麻酱料,沙茶甜酱料、甜面酱油料、椒麻葱酱料、鲜菇红酒料、粉红奶油料、薄荷酸辣料、火锅酱乳料、西柠葡汁料、各种果汁、黄汤、川汁酱、XO鲜酱、香槟汗等。
此外,中国菜烹调时还要用各种“料头”(葱、蒜、姜、辣椒、洋葱、芫荽、熟火腿肉料、料菇、五柳料等)和各种汤汁(鸡汤、鸭汤、高汤、火腿汁、干贝汁、鹅卤水、蛇汤等)。这些都是调味品。
中国烹饪艺术讲究菜肴的特色、香、味、形、质俱佳,以滋味为核心,以味媚人。虽然许多天然动植物单独加工时已有一定的香和味,但不能满足人们的口福之欲,不管什么食物,恰当地加入适量调味品烹调,总是更加令人垂涎欲滴。菜肴主要为了“吃”,好滋味才令人爱“吃”,而滋味美离不开调味,即调香。高明的烹饪师、调味师、必须掌握各种调味品的有关知识,并善于适度把握,五味调和。
随着我国大多数家庭摆脱了,又从温饱逐渐进入小康,家里厨房架上
的调味品也从简单的食盐、味精、酱油、醋、葱、蒜、辣椒寥寥几种发展到各种各样酱料、辛香料、复合料,一应俱全。每当节假日时,全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到菜市场买进来各色蔬菜、鱼肉、水果、,根据每样特色,使用各种调味料,烹调出丰富多彩的美味佳肴,让全家人美美地享受一下。
西方的烹调倾向于科学,中国的烹调倾向于艺术。在烹调不发达的时代,这两种倾向都只有一个目的——果腹充饥,即所谓的“饥不择食”,科学也罢,艺术也罢。而到了烹调充分发展之后,这种不同的倾向就表现在目的上了:前者发展为营养学上的考虑,后者则表现为对味道的讲究。中国烹调,不仅吃食物,更重要的是“吃味道”。所以中国才有这么多调味品,西方国家的人们,无论从美观角度、营养角度、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烹调,都用不了这么多调味品。2.调味品的种类及原料
调味料的分类:
一.以调味品的加工方法分
1.酿造加工类。如酱油、酒、醋、味精等;
2.提炼加工类。如食用糖、食盐等;
3.采集加工类。如花椒、胡椒、桂皮、丁香等;
4.复合加工类。如芥末粉、胡椒粉、五香粉等。
二.以调味品的形态分:
1.固态类。如糖、盐、味精、香料等;
2.液态类如酱油、料酒、醋、辣椒油等。
三.以调味品的呈味性分
1.盐味类。如食盐、酱油等;
2.甜味类。如食糖、蜂蜜等;
3.酸味类。如食醋、番茄酱等;
4.鲜味类。如味精、蚝油、鱼露等;
5.辣味类。如胡椒粉、辣椒粉、芥末粉等;
6.香味类。如料酒、桂皮、花椒等;
7.苦味类。如陈皮、茶叶等。
1.化学调味料:
1.1 氨基酸系列:谷氨酸钠(味精),甘氨酸,丙氨酸,其他
1.2 核酸系列:肌苷酸钠,鸟苷酸钠,其他
1.3 有机酸系列:琥珀酸钠,乳酸钠,其他
2.天然调味料
2.1 分解型
2.1.1酵素分解型
动物性:牛,鸡,猪汤精
植物性:酵母汤精
2.1.2酸分解:动物性(HAP),植物性(HVP)
2.2抽出型(方法)常压、加压、榨汁
2.2.1动物性
畜肉系列:肉汤精、骨汤精
海鲜系列:蛤蜊、海带、海鱼、扇贝、虾、牡蛎、其他
2.2.2植物性:卷心菜、白菜、香菇、洋葱、芹菜、胡萝卜、圆白菜、蒜、生姜、其他
2.3酿造型:酱油、味噌、清酒、味啉、醋、葡萄酒、其他
以上1、2两种调味料再配合糖类、无机盐及其他辅助材料,即成为复合型调味料。
3.调味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国家监督抽查一般是对调味品可能危害人体安全和健康的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而一些有关风味质量的指标不在抽查范围之内。抽查的指标主要有:
1、砷:砷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土壤都有。食品中的微量砷主要来自土壤中的自然本底。砷引起的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下降、胃肠障碍、末梢神经炎等症状。标准中规定砷的含量≤0.5mg/kg。
2、铅:食品中的铅主要来自于土壤、食品输送管道、包装材料等。铅污染食品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不同调味品中对铅的含量均有不同的规定。
3、黄曲霉毒素B1:主要来源于产生霉变的食品原料。黄曲霉毒素B1是6种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能引起动物肝脏的病理变化,如肝细胞变性、肝坏死、肝纤维化、肝癌等。对以粮食为原料发酵而成的调味品,标准中规定黄
曲霉毒素B1≤5μg/kg。
4、大肠菌群、致病菌:来源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这两项指标超标时会导致疾病。标准规定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
5、NaCl:指产品中食盐的含量。
6、总酸:指产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的总量,酱中总酸应不大于2%。总酸含量过高时产生酸味,影响产品质量。
7、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作为防腐剂添加到食品中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糖精钠(糖精)是一种无营养型甜味剂,用来增加产品的甜度。这3种食品添加剂是人工合成产品,在我国允许限量使用。标准中规定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应≤0.5mg/kg、糖精钠的含量应≤0.15mg/kg。
8、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蔬菜的腌制过程。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内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这些亚硝基化合物均是致癌因子。酱腌菜标准中规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应≤20mg/kg。
9、氨基酸态氮:指产品中所含氨基酸的多少。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氨基酸的含量也越高。氨基酸在调味品中主要起鲜味作用。黄(豆)酱中的氨基酸态氮应不小于0.6%,在甜面酱中应不小于0.3%,蚝油中不小于0.3%,虾酱为不小于0.7%(去油)和1.1%(不去油),虾油中为不小于0.85%。
4.味,调味,调味品的关系
味,滋味也。泛指食物在人的口腔中的感受。滋味的种类多达几千种,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型,即基本味和复合味。基本味也称单一味,这类口味独立存在,不需复制。从味觉生理看,基本味可分甜、咸、苦、酸、鲜五种(源自维基百科)。辣、麻是食物在口腔内引起的特殊感觉,香虽属气味,但习惯上统称味。所以从烹饪角度看,甜、咸、苦、酸、鲜、麻、辣、香等味,就构成了菜肴最基本的滋味。
复合味也称混合味,这类口味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味组合而成。复合味的种类远大于基本味,不同的调味品组合,组合时的不同配比,都会形成特有的复合口味。中国菜肴的滋味绝大多数以复合味形式出现。
食物的口味是评判食物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样的菜肴,口味的好坏直接决定此菜的成功与否。从烹饪意义上讲,菜肴口味既要符合化学味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