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新生文言文训练

合集下载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

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

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

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以此犬见与。

”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生知其意,遂应之。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A.延续 B.伸长C.举 D.导引[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 文言文阅读。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2)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下列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学语⽂六年级⽂⾔⽂练习及答案六年级⽂⾔⽂练习1、郑⼈买履郑⼈有欲买履者,先⾃度其⾜,⽽置之其坐。

⾄之市,⽽忘操之。

已得履,乃⽈:“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宁信度,⽆⾃信也。

”1、解释“度”字(1)先⾃度.其⾜(2)吾忘持度.(2)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3、探究:⽂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

(只允许回答三个)⽽置之.其坐⾄之.市⽽忘操之.返归取之.何不试之.以⾜4、《郑⼈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量(2)尺⼨\尺码(3)dù尺⼨\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脚去试试呢3.⽽置之其坐(脚的尺⼨)⾄之市(到、往)⽽忘操之(脚的尺⼨)反归取之(脚的尺⼨)何不试之以⾜(鞋⼦)4.告诉⼈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5.这则寓⾔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蜀之鄙有⼆僧,其⼀贫,其⼀富。

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何恃⽽往”⽈:“吾⼀瓶⼀钵⾜矣。

”富者⽈:“吾数年来欲买⾈⽽下,犹未能也。

⼦何恃⽽往”越明年,贫者⾃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千⾥也,僧富者不能⾄⽽贫者⾄焉。

⼈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僧②吾欲之.南海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何恃.⽽往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的是⼀种⽅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之为学,关键在。

4.写⼀句关于志向的名⾔:⼆.1.①边境。

②到。

③难道。

④凭借2.⼈们确⽴志向,难道还⽐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志。

三、与善⼈居,如⼊芝兰之室,久⽽不闻其⾹,即与之化矣。

北京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北京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北京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与文化。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句话是______句。

[3]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_______”,一人“______”。

(用原文填空)[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习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唯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拔树凿井伊犁①城中无井,皆出汲②于河。

一佐领③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推敲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推”字。

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

左右拥至尹前。

岛俱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对划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②炼之未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观者讶之(____________)④岛具对所得诗句(___________)[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

童趣(节选)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练习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题(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G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

孚L,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doc1、XXX买鞋一位郑州的人想要买鞋,于是先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脚放在座位上。

到了市场,他却忘记了自己的脚的尺寸。

等他买到鞋后,才想起自己忘记了尺寸,于是回家取尺寸。

等他回到市场时,市场已经结束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别人说:“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他却说:“我相信尺寸,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翻译下列句子。

1)等他回来时,市场已经结束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2)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1)把脚放在座位上,到了市场。

之”代表“脚”。

2)他回去后,市场已经结束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之”代表“时间”。

3)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之”代表“脚”。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过于拘泥于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二、蜀中有两位僧人,一位贫穷,一位富有。

贫穷的僧人对富有的僧人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有的僧人说:“你凭什么去?”贫穷的僧人回答:“我只需要一瓶和一个碗就可以了。

”富有的僧人说:“我已经好几年想买船去旅行,还没有实现。

你凭什么去?”一年后,贫穷的僧人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有的僧人他的旅行经历。

富有的僧人感到惭愧。

在西蜀去南海的路程不知有多远,富有的僧人无法到达,但贫穷的僧人却到达了。

这告诉我们,人们立志很重要,不能比不上蜀中的两位僧人。

1、解释字义。

①蜀中有两位僧人②我想去南海③不能比不上蜀中的两位僧人④凭什么去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荀子》三、与善人为伍,就像进入芝兰之室,久而久之,你也会被他们的品德所感化。

小学六年级 文言文训练(31篇)

小学六年级 文言文训练(31篇)

1.陶侃惜谷陶侃尝出①游,见人持②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③?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④。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⑤人稻!”执⑥而鞭之。

是以⑦百姓勤于农植⑧,家给⑨人足⑩。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出:外出。

②持:拿着。

③何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即“为何”。

指干什么。

④耳:罢了。

⑤贼: 毁害, 毁坏。

⑥执: 抓住。

⑦是以: 因此。

⑧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

⑨给:富裕,丰足。

⑩足:足够。

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陶侃尝.出游 (2) 聊.取之耳(3) 执而鞭.之 (4) 汝既不田.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执而鞭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蔽林间窥之B.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C.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从文中可看出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对陶侃持怎样的态度?2.肃王与沈元用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

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

元用骇服。

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信不诬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注释】虏:指北方的金国。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元用素.强记( ) (2) 欲矜.其敏 ( )(3) 书毕.( ) (4) 置.笔他语( )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馆.于燕山愍忠寺元用归馆.B. 凡.三千余言凡.阙十四字C. 即取笔尽补其所阙.凡阙.十四字D. 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3. 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即取笔尽补其所阙”中的“其”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B. 工欲善其.事C. 其.一人专心致志D.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4. 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文言文训练30篇(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下面练习。

郑①人有欲买履者②,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⑤,乃曰:“吾忘持度⑥。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市。

②者:(怎么样)的人。

③度(duó):量长短,动词。

④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⑤履:鞋子。

⑥度(dù):量好的尺码。

(1)为文言文中的“度”字选择解释正确的选项。

度:A.尺码;B程度,限度;C.计算,测量;D.气度。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________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底。

”________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2)下列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宁信度,无自信也。

A.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办事情应该严谨谨慎,不能粗心马虎、丢三落四。

B.办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规律,搞教条主义。

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

滥:虚妄不实。

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②南郭:复姓。

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说(yuè):同“悦”,高兴。

④廪(lǐ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Ⅰ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 ①用;②派;③让Ⅱ请为王吹竽________ 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Ⅲ好一一听之________ ①喜好;②常常(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③,文首④,白喙⑤,赤足,名日“精卫”,其鸣自詨⑥。

是炎帝⑦之少女⑧,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⑨为⑩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⑪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传说中的山名。

②柘(zhè)木:柘树,桑科植物。

③鸟:乌鸦。

④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通“纹”,纹理。

⑤喙(huì):鸟兽的嘴。

⑥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詨,呼唤,大叫。

⑦炎帝:传说中的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为五帝之一。

⑧少女:小女儿。

⑨故:所以。

⑩为:化为,变成。

⑪堙(yīn):填塞[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认真读文章,然后思考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衔高山上的木头石块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1、XXX买履XXX想买鞋,先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鞋放在椅子上。

到了市场,却忘了带尺子。

当他买到鞋后,才说:“我忘了带尺子。

”回去取尺子的时候,市场已经结束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别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他说:“我相信尺子,不相信自己的脚。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量一下自己的脚的尺寸2)宁信度——相信尺子的尺寸2)吾忘持度——忘了带尺子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他回去取尺子后,市场已经结束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2)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把鞋放在椅子上而忘操之——忘了带尺子何不试之以足——试一试鞋子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它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对富者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者说:“你凭什么去?”贫者说:“我只带了一个瓶子和一个碗。

”富者说:“我几年都想买船去,还没实现。

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者从南海回来,告诉富者。

富者感到惭愧。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在蜀地有两个僧人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人们立志不如蜀地的僧人吗?②吾欲之南海——我想去南海④子何恃而往——你凭什么去?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蜀地的僧人吗?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对比的手法,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立志之人,不畏艰难险阻,方能成功。

三、与善人为伍,就像进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会被他们感化。

(word完整版)六年级文言文训练

(word完整版)六年级文言文训练

(word完整版)六年级文言文训练2018.8.7 练习一姓名_____ 成绩(一)原谷谏父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原谷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

⑤凶:不吉利。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负.义也负:(2)无需更.作此具更:2. 给划线句断句并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 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

4. 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是。

(二)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铤①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遗.所提囊遗:(2)其人果号.而至号:2. 给划线句断句并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3. “其人喜”的是。

4. 王华具有和的品质。

(三)邴原泣学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1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②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③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④。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孤:文中指的是失去父亲的孩子。

②恻然:怜悯、同情。

③徒:白白地,此处指免费上学。

④就书:上书塾(读书)。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过书舍.而泣舍:(2),中心感伤,故.泣耳故:2.给划线句断句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练习(三十篇 )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练习(三十篇 )

文言文练习姓名:(一)华佗巧治有一郡守①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②,乃多受其货③,而不加治,无何④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⑤使勿逐,守嗔(chēn)恚(huì)⑥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①郡守:古时候的官名。

②差:同“瘥”,病愈。

③货:财物。

④无何:不多久。

⑤属:同“嘱”,嘱咐。

⑥嗔恚:愤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留书.骂之 (2)属使勿逐. (3)吐黑血数升而愈.2.用现代汉语写出画“”句子的意思。

(2分)3.用文中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1)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2)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采取了什么措施?4.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3分)(二)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词义]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志: (2)善哉:(3)巍巍: (4)少选:2.[句子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3.[内容理解]因为伯牙、锺子期这段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用“高山流水”比喻。

4.[内容理解]锺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5.[仿写]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太山巍巍,流水汤汤,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两句。

方鼓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少选之间而志在,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6.锺子期和伯牙的故事千古流传,下列与他们友情有关的诗句是( )。

A.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①,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②,名其庵③曰:“绿天。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③喧:遗忘。

④戒:警告。

[1]解释画线的子的含义。

(1)孟子辍然中止(______)(2)呼而问之:“何为中止?”(______)[2]在文中找出同义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①,以箸(zhù)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③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④齿碾⑤之,又不得。

瞋(chēn)⑥甚,复于地取内ロ中,啮(niè)⑦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

②著:子。

③掛:扱。

④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

⑤碾:踩。

⑥瞋:发怒。

⑦啮:咬。

[1]翻译文中画“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把王蓝田____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_____、_____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故事中王蓝田的表现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节选)……一日曝(pù bào)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共19篇,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共19篇,有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节选[注释]甚:非常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 乃: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 曰: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对话意思:(2)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3、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答案:1、(1)诣:拜见乃:于是,就 (2)示:给……看曰:说 (3)未:没有闻:听见2、(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吕氏春秋》[注释]善鼓琴:善于演奏古琴峨:高洋:广大1、成语出自《伯牙绝弦》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人物是的知音,从(课文句子)“”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旁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⑨。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人。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果真这样。

[1]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A.折枝B.竞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A.道旁而多子B.此必苦李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的孩子。

A.仔细观察B.依靠猜想C.故弄玄虚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__________(2)善哉善哉乎鼓琴善哉:_________________(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_____ 志: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汤乎若流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巍巍乎若太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这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六年级6年级文言文训练《蜀鄙二僧》《塞翁失马》《愚人食盐》

六年级6年级文言文训练《蜀鄙二僧》《塞翁失马》《愚人食盐》

蜀鄙二僧
蜀(shǔ)之鄙(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shì)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yǐ)。”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zāi)?
从前
已经
尚且
同“反”,反而
【练习】
2.翻译句子。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主人听了,再给他加些盐。
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2021暑假第五讲:知识清单
一、课程主题:文言文三则二、主要内容:(一)《蜀鄙二僧》 (二)《塞翁失马》 (三)《愚人食盐》三、文言文主题: 1.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2.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3.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四、重点内容: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分别是: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你:汝、子、卿、若、尔、君、公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愚人食盐
【考题汇编】
智慧
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不吃菜只吃盐。
口味败坏。爽:差、败坏。
同“反”,反而。
祸患
吃过之后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练习】
1.理解文中标红词语,完成题目。(1)昔有愚人 昔:___________________(2)既得盐美 既:___________________(3)少有尚尔 尚:___________________(4)反为其患 反: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日攘①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或②告之日:“是非③君子之道。

”曰:“请损⑤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⑥已⑦。

”如知其非义⑧,斯⑨这⑩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①攘(rǎng):窃取,偷。

②或:有人。

③是非:这不是。

是,这。

④君子:此指品行端正的人。

⑤损:减少。

⑥然后:表示接着前一个动作(情况)之后。

⑦已:停止。

⑧非义:不符合道义。

⑨斯:就。

①速: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是非君子之道是:_________ 道:_________(2)以待来年然后已已:_________(3)斯速已矣斯:__________(4)何待来年来年: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告之日:“是非君子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用自己的话说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锺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琴技_________,锺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3]后人经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3. 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4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4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4篇1书黄筌①画雀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②。

乃③知观物不审④者,虽画师且不能⑤,况其大者⑥乎?君子是以务⑦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quán):五代后蜀画家。

②然:如此,这样。

③乃:于是。

④审:详细,周密。

⑤不能:不可以这样做。

⑥大者:指更大的事。

⑦务:努力,致力于。

1.联系短文,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验①检验,验证:②有良好效果:③凭证,证据信①信用:②实在,的确:③消息2.“验之信然”的意思是.3.《书黄筌画雀》写黄筌画飞鸟画错了黄筌“验信然;《书戴嵩画牛》写戴嵩画斗牛画错了,“处士笑而然之”。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益者三友孔子曰:“草者①三友,损者②三友,友直、友谅③、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④、友善柔⑤、友便佞⑥(ning),损矣。

”[注释]①益者:有益的朋友。

②损者:有害的朋友。

③谅:诚信的人。

④便辟:谄媚奉承、玩弄手段的人。

⑤善柔:阿谀逢迎的人。

⑥便佞:花言巧语的人。

1.下列不属于孔子说的“益者三友”的是( )A.为人非常诚信的人。

B.对待每个人都很温柔、说话总是和颜悦色的人。

C.处事公正坦率的人。

D.知识广博的人。

2、孔子所说的“损者三友”指的是, , .(用原文内容填空)3.孔子的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展开说的?请在文中画上横线,并用现代汉语写出意思。

3吴人孙山,滑稽①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②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①滑稽(gūjǐ):比喻能言善辩。

②解元: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

这里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①乡人托以子偕往②山缀榜末,先归2.下列与文中加点的“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子偕老B.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子不教,父之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
(二)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2)遂悉偿所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
(三)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2)竟不食.其膳()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
尝获肥鲜以遗母
3.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四)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
(2)人云.()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3.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五)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1)主人怪.问衡()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六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人莫知之.()
(2)去而顾.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
(七)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 ①屦:麻鞋。

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③跣:赤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而欲徙.于越()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八)徐文贞宽厚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索之。

公曰:“杯在,勿觅也。

”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

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①主者:管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徐文贞归.里()
(2)遍召亲故.()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3、“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4、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和的人。

Ps:建议购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
【参考答案一】
1、结束,完
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
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参考答案二】
1、(1)担任(2)欠
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3、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4、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参考答案三】
1、(1)指望、希望(2)吃
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
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4、例:家庭(母亲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参考答案四】

1.(1)巡游(2)说
2.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3.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参考答案五】
1.(1)对……感到奇怪(2)得到
2. (1)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勤学苦读
【参考答案六】
1、(1)代“骏马”(2)看,回头看
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
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参考答案七】
1、迁移,搬家
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
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参考答案八】
1、(1)回,回家(2)老友
2、一个人拿了酒席上的金杯藏在帽子里,徐文贞正好看到。

3、不让别人发现是他拿了金杯(私下里把金杯送给他)
4、重情谊待人宽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