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
规模生产雄性奥尼鱼的新方法
规模生产雄性奥尼鱼的新方法罗非鱼的养殖目前已跃居世界淡水养殖业的第二位。
由于罗非鱼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很大,因此养殖者可以通过人工控制鱼体性别的途径获得生长速度快的单性鱼,来加快商品鱼的生长速度、增加鱼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这项工作已经在国内做了近20年了。
国内目前生产单性鱼的方法:南方主要是利用纯种雄性奥利亚罗非鱼和纯种雌性尼罗罗非鱼杂交生产全雄奥尼鱼;而北方则主要采用性激素诱导尼罗罗非鱼,使之转化成单性鱼。
前者由于国内先后引进数批不同品系的尼罗罗非鱼。
只有极少数单位拥有较纯的原种尼罗罗非鱼,又由于绝大多数单位的罗非鱼因人为等因素,相互间的混杂,使之所生产的奥尼杂交鱼的雄性率不稳定。
后者因人为利用性激索诱导,改变尼罗罗非鱼的生理性状,或多或少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身体有影响,因此不宜提倡。
针对目前国内罗非鱼雄性化技术的不足之处,我们探索了一条既能提高雄性率,又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及身体健康的新方法。
即用性反转的个体作为亲鱼来大规模生产奥尼杂交鱼。
早在70年代末期,长江所等单位利用此方法已试验成功,而国内在大规模生产方面尚未见报导。
我们和广东茂名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合作,利用此技术大规模生产奥尼鱼苗(1cm左右),通过1996、1997两年的抽测结果,其雄性率可高达98%以上。
我们在广东茂名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选用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下称“中心”)试验场(无锡)提供的美国品系纯种尼罗罗非鱼苗(0.9 -1.1cm),口服苯甲酸雌二醇,连续投喂20-30 天(约每万尾鱼苗用药量为2g左右),尼罗罗非鱼雌性转化率为95%左右,再经3-4 个月饲养即可作为亲鱼进行交配繁殖。
挑选性转化明显的雌鱼和纯种雄性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其繁殖的子一代奥尼鱼的雄性率可达98%以上。
另外我们同时在广东茂名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广东番禺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湛江河流部队鱼苗场等单位,用同样方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奥尼杂交鱼,抽测得到雄性率分别为94 %-95%、92%-95%、94%-95%。
全雄罗非鱼“粤闽1号”
53 2020年4月总第299期专题“全雄罗非鱼‘粤闽1号’种质创制与苗种培育”包含亲本培育、苗种繁殖培育的高效技术。
罗非鱼“粤闽1号”是以2008年从厦门罗非鱼良种场引进并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为母本,以2008年从厦门罗非鱼良种场引进的奥利亚罗非鱼台湾群体经连续3代选育的雌鱼,与通过遗传性别控制技术获得的染色体为YY型的超雄尼罗罗非鱼杂交、再与超雄尼罗罗非鱼回交获得的Y Ya 型超雄罗非鱼为父本,配对繁殖获得的子一代。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其自然雄性率达98.31%,相同养殖条件下,其生长速度比同期养殖的吉富罗非鱼快23.77%;同等规格和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其带皮出肉率比同期养殖的吉富罗非鱼平均高2.54%,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我国各罗非鱼主产区可控环境下饲养。
成果来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重要养殖鱼类优良种质创制与生殖操作技术研究项目(2018YFD0901200)。
完成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良种对水产养殖生产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产业链的源头。
由于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且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5%~50%,在生产养殖中雌、雄鱼混养易使成鱼规格不整齐,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单性(雄性)养殖,则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鱼的规格。
同时,对于罗非鱼来讲,在主产区饲养容易,繁育也相对简单,门槛较低。
国内部分苗种场良种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发现市场上口碑好的苗种后,马上“山寨”生产,甚至冒牌良种,导致罗非鱼苗种市场乱象丛生。
从水产苗种选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如果能在苗种亲本的控种技术上实现突破,即苗种的亲本无法复制或者复制门槛较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乱象的发生。
在这个理念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在选育罗非鱼“粤闽1号”之初,就决定在亲本的控制技术上下大功夫,提高亲本被“山寨”的难度,使所选的品种自带良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金钟罩”。
控制罗非鱼繁殖
在尼罗罗非鱼的养殖实践中,由于其性腺成熟早,繁殖周期短,往往因繁殖频繁导致种群密度过大,使个体小型化,严重影响着鱼产量的提高和降低了商品质量。
本文参考了日本的尼罗罗非鱼过度繁殖控制技术,总结以下经验,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指导。
日本早先是用肉眼选择单性鱼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成功地投喂雄性激素生产单雄性苗种,现在基本上是养殖种间杂交获得的全雄苗种。
还采用其他方法控制繁殖,大致情况如下:1 利用养殖方式控制繁殖能控制繁殖的只有网箱、流水式和拟流水式水槽养殖。
用浮性网箱养殖罗非鱼,能够抑制产卵行为、避免发生种群过密,还避免亲鱼因口腔孵化而导致生长停滞现象。
流水养殖中,提高流速减少鱼卵受精机会可达到控制繁殖的目的。
试验证明,当流速在20cm/s 时,能破坏鱼的产卵行为,但影响正常的生长,当流速在10cm/s,则达不到控制繁殖的目的。
只有当流速在15cm/s左右,既能达到控制繁殖的目的,又能使鱼的生长和肥满度仍处于良好状态。
2 利用高密度饲养控制繁殖养殖尼罗罗非鱼的繁殖受放养密度的影响。
试验证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收捕量直线上升,鱼苗占成鱼收捕的比率减少。
当单位面积放养密度达到3kg/m2,成鱼中的鱼苗所占比率几乎为零。
这种高密度养殖,使正常的产卵孵化行为受到饲养中其它鱼的干扰而不能进行。
但是,由于受到缺氧和水质恶化等因子的制约,在静水池中每平方米放养3kg 鱼并不能实现。
3 投喂雄性激素生产单雄性苗种一般选用17a-甲基睾丸酮(简称MT),这种激素比较便宜,容易得到,最重要的是在生物体内能够吸收且有效时间长。
因为该鱼是食用鱼,故此浓度的掌握非常重要。
将MT分别配成50ug/g和100ug/g的饲料对尼罗罗非鱼进行口服试验,结果都能得到100%的雄性苗种。
考虑到鱼苗摄食的程度,认为用100ug/g浓度的饲料为好。
试验证明:全长02.2—14.6mm 的鱼苗雄性率为93%—98%;全长13.5—20.2 mm的鱼苗雄性率为70%;只有全长在8.5—12.0mm,平均为10.5mm的鱼苗约经30d 连续投喂药饵能获得100%的全雄鱼苗。
罗非鱼的全雄控制
罗非鱼的全雄控制专业名称: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生:2014级敬莎莎指导教师:吴宏伟摘要:罗非鱼(tilapias)又称非洲鲫鱼,有700多种,属于鲈形目、丽鱼科。
其是世界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原产于非洲大陆及中东地区、太平洋沿岸的淡水咸水海区。
分布在西亚的以色列及约旦等地,遍布赤道地区,莫桑比克和南非,遍及整个非洲大陆的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域。
随原产于非洲,但养殖并不起源于非洲,而是东南亚。
我国先后引进的品种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吉利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红罗非鱼等近十种。
一般情况下,雄性的个体较雌性大,生长也较雌性快。
关键词:罗非鱼;全雄控制;雌性;雄性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在小面积静止水体可自然繁殖。
罗非鱼的特点是耐温范围较广,抗病力强,适于群集生活,并能在低氧条件下成活。
具有适应性强、食欲杂、病害少,繁殖迅速,生长快,产量高,肉质细嫩和无肌间刺等优点。
也因此成为了普遍的水产养殖品种。
所以,罗非鱼的性逆转(全雄控制)成为养殖罗非鱼的重要技术。
1.罗非鱼全雄控制的前景与意义罗非鱼生命力强,适宜于淡水、海水、网箱和流水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罗非鱼作为鳕鱼的替代品,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全球淡水鱼贸易中居第二位,仅次于鲑鳟鱼。
1.1前景罗非鱼有“白肉三文鱼”之称,一方面,其所具有的蛋白质含量高,人体所需营养素适中等特点,其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国际消费市场正在迅速崛起,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罗非鱼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罗非鱼养殖区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生产带。
我国罗非鱼主产区集中在广东、福建和广西三地,其次为山东、海南。
产业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罗非鱼产业化发展将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罗非鱼系热带鱼类,原产于非洲,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与抗逆性强、肉质好、繁殖力强、易养殖、群体产量高等一系列优点。
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平远
【期刊名称】《养殖与饲料》
【年(卷),期】2003()5
【摘要】在罗非鱼的商品鱼养殖中,常常因罗非鱼生长期间的性早熟和繁殖过盛而影响商品鱼的重量和产量。
为此,寻求在整池鱼中商业化生产全雄性罗非鱼的方法,将可在产量上获得颇丰的经济效益。
英国威尔士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大规模培育全雄罗非鱼方面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先用雌激素对雄性罗非鱼进行诱导性转化,然后用性转化的雌鱼与正常雄亲鱼配对,生产出的子代为 YY 型雄性遗传罗非鱼,再将它们与正常的雌性配对,生产出的后代则为正常的 XY 型雄性鱼。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平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25
【相关文献】
1.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平远
2.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张平远
3.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平远
4.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张平远
5.培育全雄性罗非鱼的新方法 [J], 平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产动物遗传学罗非鱼性别控制研究及应用
与高温实验相反,在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通过 4种不同杂交途径获得的红罗非鱼中,当分别选用刚孵化以及孵化后10 d的莫桑 比克罗非鱼进行低温处理时,雌性比例有所提高。
(3)温度可能通过2种途径产生作用: 一是干扰正常的性别分化发育进程,促使遗传型雌鱼转化为雄性或使遗传型
YY(♂) × XY( ♀)
XY(♂) YY(♂) 1 :1
全雄
完善后的三系配套技术 全雄
XY(♂
YY(♂)
雌激素 雌性化
XY( ♀) YY(♀)
通过后 代测试
刷 选
YY(♀) × YY(♂)
鉴定YY(♀)
正常XX( ♀) × YY(♂)
XY(♂) 全雄
四.罗非鱼性别控制应用及展望
1 生物技术将有所突破 在罗非鱼的性别控制方法中,以激素处理和种间杂交技术使用最为
产生高雄性和全雄性率的罗非鱼杂交组合
母本
父本
备注
尼罗罗非鱼(O. niloticus)
奥利亚罗非鱼(O. aureus)
有商业应用,但结果有较大 差异
尼罗罗非鱼(O. niloticus) 巨鳍罗非鱼(O. macrochiபைடு நூலகம்)
尼罗罗非鱼(O. niloticus)
霍诺鲁姆罗非鱼(O. u. hornorum)
大部组合后代全雄,部分商 业应用
尼罗罗非鱼(O. niloticus) 易变罗非鱼(O. ariablis)
全雄后代
黑罗非鱼(O. spilurus niger)
黑罗非鱼(O. spilurus niger)
罗非鱼性别控制研究及应用
三、罗非鱼全雄控制的途径
1、人工挑选法 在罗非鱼长到能够用肉眼鉴定性别时用人工的方法,选 出雄鱼进行养殖.这种方法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其劳动强度、对工作人员 的熟练程度,都有极高的要求,且准确性也难以保证,所以这一方法只存在 理论上的可行性.有报道试验使用机械分选器分选出较大规格的罗非鱼雄 鱼,但还没有在生产上使用的报道.
(2)除了通过种间杂交检测后代的性比推测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外,利用核型 析、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的观察等也可研究罗非鱼性染色体组成。 实验证明: A:核型分析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对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SC)的电 镜观察。 B:Luis等对尼罗罗非鱼第一次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联会进行细胞学观察。
Hickling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莫桑比克罗非鱼XX/XY型,而霍诺鲁姆罗 非鱼为ZW/ZZ型.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与雄性霍诺鲁姆罗非鱼杂交,子一代杂种的 基因型全部为XZ.Z染色体上的雄性决定基因要比X染色体上的雌性决定基因强, 因而子代XZ为雄性.这一假说可以解释这种子代雄性比例高的现象,但是雄杂种 XZ与雌杂种WZ杂交,却不出现根据孟德尔法则所预期的两性比例,有人用杂交子 代雌性和雄性死亡率不同来解释,但是并不令人满意.目前,罗非鱼的性别遗传机制 还不是十分清楚
(1)由染色体结构引起的性别决定称遗传性别决定,决定罗非鱼类性别的性染色 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雄性异质型,雄性由异质的X Y性染 色体决定,而雌性由同质 的x x性染色体决定,如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等;另一种是雌性异质型,雄性 由同质的ZZ性染色体决定,而雌性由异质的ZW 染色体决定,如奥利亚罗非鱼。
大部组合后代全雄,部分商 业应用
尼罗罗非鱼(O. niloticus) 易变罗非鱼(O. ariablis)
罗非鱼全雄性控制技术
罗非鱼全雄性控制技术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罗非鱼全雄性控制技术介绍•罗非鱼全雄性控制技术的实施方法•罗非鱼全雄性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罗非鱼全雄性控制技术的挑战与前景•罗非鱼全雄性控制技术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目录罗非鱼全雄性控制01技术介绍通过遗传学方法,对罗非鱼的染色体进行操作,使其只产生雄性后代。
这样可以确保在养殖过程中的性别比例,从而提高产量。
染色体操作利用特定激素处理罗非鱼的受精卵或幼苗,诱导其发育为全雄性。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掌握精确的激素浓度和处理时间。
激素处理技术原理罗非鱼养殖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全雄性控制技术提高产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在自然水域中,过多的罗非鱼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通过全雄性控制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罗非鱼的数量,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应用背景环境保护养殖业需求产量提升:全雄性罗非鱼的生长速度通常快于雌性,通过全雄性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的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遗传改良:全雄性控制技术有助于罗非鱼的遗传改良。
由于雄性罗非鱼的基因传递更为直接和稳定,因此更容易进行良种选育和品种改良。
减少疾病:在某些情况下,雌性罗非鱼可能更容易感染某些疾病。
通过全雄性控制技术,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综上所述,罗非鱼全雄性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罗非鱼养殖产量、推动遗传改良、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减少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重要性罗非鱼全雄性控制02技术的实施方法遗传基因控制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定位并编辑罗非鱼的性别决定基因,从而实现全雄性的遗传控制。
此方法具有精确性和可遗传性,但技术难度较高。
性染色体操作通过选择性地繁殖具有特定性染色体的罗非鱼,可以增加雄性鱼的比例。
这需要深入了解罗非鱼的遗传基础和性别决定机制。
某些鱼类(如罗非鱼)的性别分化受温度影响。
通过精确控制孵化和养殖水温,可以影响罗非鱼的性别比例,从而增加雄性鱼的数量。
科学家实现罗非鱼性别人工控制
106水产科技情报2017,44(2)我国最大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 落户青岛曰前,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获悉,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这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也是目前唯一立项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
据黄海所资产条件处处长王跃军介绍,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自提出至最终确定落户青岛,走过了大约十年的时间。
“国际上对于生物资源的种质收集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如植物、农作物等。
根据农业部的规划,我国将建设五六个渔业种质资源库(含海水、淡水)以黄海所的项目为首个试点。
”据了解,该项目建议书2015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现在正在完成最终的设计报告和概算,预计2017年底可正式开工建设。
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位于黄海所院内东侧,占地10亩(15亩=1 hm2,下同),整体建筑面积大约2万m2,计划投资1.7亿元。
该项目具体包括“五库两中心”即将建设基因库、细胞库、微生物库、活体库、群体库(即标本)5个子库,同时配套数据处理中心和仪器设备中心,围绕5个子库的建设运行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仪器设备共享。
据了解,建设渔业种质资源库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环境污染、渔业过度捕捞等问题,将濒危物种、优良物种和养殖成功的物种都保存起来,避免各类灾害造成物种灭绝。
该项目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对保障我国渔业种质资源安全、保证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我国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主库存在,同时在全国其他城市建设分库进行资源备份。
(来源:青岛日报)科学家实现罗非鱼性别人工控制曰前,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布消息,实验室与美、日科学家合作,率先建立起罗非鱼室内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实现了鱼性别的人工控制,可大幅提高水产养殖收益。
据实验室负责人、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德寿介绍,长久以来,人工养殖罗非鱼存在两个技术问题:雄鱼比雌鱼生长快50% ,养殖户都希望养雄鱼;雌鱼性成熟后,14 d左右就产一次卵,一 口池塘只要有1尾雌鱼,经自然繁殖就会造成池塘中的鱼大小混杂,影响同批次鱼的商品性,还浪费了养殖资源。
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全雄
完善后的三系配套技术
全雄
XY<♂ YY<♂
雌激素 雌性化
XY< ♀> YY<♀>
通过后 代测试
刷 选
YY<♀>× YY<♂>
鉴定YY<♀>
正常XX< ♀>× YY<♂>
XY<
全雄♂>Fra bibliotek6 人工雌核发育技术
鱼类主要有3种性别决定模式:
染色体决定: 一对染色体<通常称为异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集中了绝大多数
与性别有关的基因. 多基因决定:
性别决定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上,胚胎的性别是染色体上雄性和 雌性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环境共同决定:
性别决定受遗传和环境因子双重控制.
染色体决定
性染色体系统
XX/XY
♀:XX
♂:XO 〔即雄性缺少 Y 染色 体
雄性决定后代的性别:从雄 性那里接受x染色体的后代为雌 性,而不接受性染色体的为雄性.
褶胸鱼<Sternoptyx diaphana>雌鱼具有 36 条染色 体,而雄鱼只有 35 条染色体.
ZO/ZZ 型
♀: ZO
♂:ZZ〔即雄性缺少 Y 染色体
雌性决定后代的性别:从雌性 那里接受Z染色体的为雄性,不接受 性染色体的为雌性.
其中,研究最多的环境因子是温度,即温度依赖性的性别决 定<temperature dependentsexdetermination,TSD>.
如高温<36℃>明显诱导奥尼罗非鱼雄性化,雄性率可达 98%;银汉鱼<Menidia peninsulae>中,高温诱导雄性化不 明显,但低温可明显诱导雌性化,在15 ℃时,其雌性率达85% .
池塘主养全雄罗非鱼技术要点
畜禽水产池塘主养全雄罗非鱼技术要点塘主养全雄罗非鱼技术要点全雄罗非鱼生长较快,个体相对较大,因而成为大家争相养殖的对象。
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及鸿达渔业专业合作社主养全雄罗非鱼,当年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到865千克,生长速度及养殖单产明显高于常规罗非鱼。
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全雄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东西向,长方形,面积667平方米以上,水深在1.5~2米,池塘底泥厚为20~30厘米。
每口池塘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同时,还要注意池塘水温的调控,全雄罗非鱼生长适温为20~35℃,最适温度为25~34℃,温度降到16℃以下时,很少吃食或停止吃食,其生存最低温度为4℃,最高温度为42℃。
尽管全雄罗非鱼耐温能力比其他罗非鱼要强,还应将其温度调控在其适温范围内,为其快速、健康生长创造条件。
二、清塘施肥老池塘在放养前应排干塘水,曝晒7天以上,并在晒池期间修补池边,加固堤埂。
晒塘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
清塘后7天左右,待药物毒性消失,用60目筛绢网过滤加水至70~80厘米深,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400千克,随水色转浓逐渐加水至1米深。
鱼种入池后,随水温升高和鱼体长大,逐步加到池塘最大蓄水深度。
三、合理放养要使全雄罗非鱼养殖成活率高,减少饲料浪费,必须控制好放养密度和配养鱼类。
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
适宜与全雄罗非鱼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淡水白鲳等。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5℃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选择体表光滑、无病无伤、游动活泼的鱼种进行放养,为便于养成期间饲养管理,要求放养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时用盐水消毒。
池塘主养一般每667平方米放养罗非鱼种1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由于罗非鱼的全雄鱼生长较快,个体相对较大,因而成为大家争相养殖的对象。
本人根据多方面的研究,现向大家简述一下其全雄鱼的转化控制技术。
1、物理控制人工诱导鱼类四倍体的研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工作中的主攻方向之一。
采用静水压或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罗非鱼四倍体,让其四倍体鱼再与正常二倍体鱼交配得到大量的可供养殖生产的三倍体后代,得出的三倍体全为雄性罗非鱼,全雄的三倍体罗非鱼没有繁殖能力。
国外有学者曾在罗非鱼卵卵裂前采用7500 psi 的压力和7.5 0 c 的冷水处理7分钟,成功地诱导出四倍体胚胎。
但由于鱼类四倍体的诱导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还没大量繁殖成功。
2、种间杂交现有很多设备齐全的鱼苗孵化场采用雄性的奥尼罗非鱼与雌性的尼罗罗非鱼种间杂交,得出的鱼苗雄性子代占90%—95%,然后拿这一雄性子代与这一雌性子代配种,得出的全为超雄罗非鱼。
这一代的超雄罗非鱼比其父代生长更快,但不能作为亲鱼保种。
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雄性奥尼罗非鱼与雌性尼罗罗非鱼的保纯,因现在的河水中含大量的其它野生罗非鱼的鱼卵,如孵化用水处理不好的话,很易造成孵出的鱼苗不纯。
这种方法在现在不失为获得大量雄性罗非鱼的好方法。
奥尼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罗非鱼属热带性鱼类,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食性杂、抗病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和肉质鲜味等优点,已成为养殖广泛的淡水鱼类。
尤其是奥尼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因其雄性率高,群体生长快,产量高而受到养殖者欢迎。
广东省茂名市充分利用本地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奥尼罗非鱼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效果。
罗非鱼养殖在茂名市已有一定的规模,2003年罗非鱼单养、混养面积达38万亩,产量130029吨,比2001年的89845吨增长了44.73%,占全省同一品种产量的1/3,罗非鱼养殖产量居全省同种品种产量的第一位。
根据目前池塘养殖技术、养殖经验及参考相关奥尼罗非鱼技术资料,制定了奥尼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怎样使罗非鱼苗雄性化
详细描述
在实践中,科学家通常使用基因编辑技术( 如CRISPR-Cas9)来修改罗非鱼的基因组
。通过引入雄性决定基因或敲除雌性决定基 因,可以控制鱼苗的性别发育方向。这种方 法的效果非常显著,但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 水平和实验条件。此外,基因工程法可能会 增加生产成本,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05
罗非鱼苗雄性化的前景与挑战
详细描述
在实践中,养殖户通常将孵化水温保持在28-30℃之间,以获得较高的雄性比例。然而,这种方法的 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因为即使在较高温度下孵化,仍然会有一定比例的雌性鱼苗出现。此外,孵化 水温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对鱼苗造成伤害,因此建议逐渐调整孵化水温。
化学诱导法的实践与效果
总结词
化学诱导法是一种通过添加特定化学物 质来影响罗非鱼苗性别的有效方法。在 孵化过程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雄性激素可 以促进雄性鱼苗的发育,而添加雌性激 素则可以促进雌性鱼苗的发育。
遗传与性别决定
基因与性别决定
罗非鱼的性别决定受到一组基因的控制。这些基因可能编码着性激素受体或其他与性别 特征相关的蛋白质。通过了解这些基因的作用,科学家可以探索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
。
分子生物学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能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罗非鱼的性别特 征。例如,通过敲除或添加某些基因,可以影响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实现罗非鱼
06
相关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饲料管理
使用特定配方饲料,并定期添 加营养补充剂,以促进鱼苗的 生长发育。
筛选与分拣
在孵化后,通过筛选和分拣, 将雄性罗非鱼苗与雌性罗非鱼 苗分开。
养殖环境
该养殖场在池塘中养殖罗非鱼 ,并保持水质清洁。
温度控制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
2.3 种间杂交法 1960年Hickling首次报道了 罗非鱼全部雄鱼子代的研究.他使用雌性莫桑比克 罗非 鱼和雄性霍诺鲁姆罗非鱼杂交,结果产生了能育的 全雄鱼. Hickling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莫桑比克罗 非鱼为XX/XY型,而霍诺鲁姆罗非鱼为ZW/ZZ 型.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与雄性霍诺鲁姆罗非鱼杂 交,子一代杂种的基因型全部为XZ.Z染色体上的 雄性 决定基因要比X染色体上的雌性决定基因强,因而 子代XZ为雄性.这一假说可以解释这种子代雄性 比例 高的现象,但是雄杂种XZ与雌杂种WZ杂交,却不 出现根据孟德尔法则所预期的两性比例,有人用杂 交 子代雌性和雄性死亡率不同来解释,但是并不令人 满意.目前,罗非鱼的性别遗传机制还不是十分清 楚
1
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
1.1 罗非鱼的性染色体组成 据统计在进行过染色体 组型研究的1 600多种硬骨鱼中,被证明具有性染 色体的只有72种,能从细胞遗传学水平鉴别出性染色体 的不超过30种.硬骨鱼中已知的性染色体类型有 XX/XY型、ZW/ZZ型、XO/XX型、ZO/ZZ型和 X1X1X2X2/X1X1Y型5种类型〔1〕,可以说,在不同动 物种 类所能找到的性染色体类型,在鱼类中均能找到,具有 明显的多样型和ZW/ZZ型两种.
2
罗非鱼全雄控制的途径
2.1 人工挑选法 在罗非鱼长到能够用肉眼鉴定性别时用人工的方法,选出雄鱼进行养殖.这种方法的 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其劳动强度、对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都有极高的要求,且准确性也难以保证,所以这 一方法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有报道试验使用机械分选器分选出较大规格的罗非鱼雄鱼,但还没有在生 产上使用的报道. 2.2 性激素处理法 在幼鱼性别未分化之前,通过某种性激素或其类似物的处理,使其性逆转,已经在多 种鱼类取得了成功.到目前为止,大约有31种激素成功地对50种鱼进行性逆转.这其中有大约16种是天 然雄性激素或人工合成雄性激素,成功进行雄性性逆转的鱼类大约有35种〔6〕.在这些雄激素中,应用最广 泛的是17α-甲基睾酮,已经在鲑科、丽鱼科、鲤科等超过25种鱼中进行了试验或应用〔7〕. 在进行激素处理时最为常用的方法是饲喂法,使用时先把激素溶解在酒精中,然后拌入饲料中投喂. 这种方法简便易用,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在鱼的消化过程中激素的浓度将会降低,又由于各种鱼所用激素 种类和剂量不同,很难估计出鱼对激素吸收的量,过量的使用激素会使鱼高度不育或产生其它一些不良反 应.浸泡法也简便有效,但这种方法仅对胚胎或刚孵化的幼鱼有效〔8〕.注射法和硅胶移植法也有应用,但 是不能用于太小的鱼,这也限制了其推广使用. 在进行鱼类的性激素处理过程中还应注意,处理必须在性别分化前进行,宜早不宜迟,只有这样才能 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性别分化较晚的鱼类可稍作推后.另外,环境等因素对处理的结果影响很大. 激素处理技术虽已较为成熟,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限制因素.特别是大量的使用性激素对消 费者,甚至对养殖环境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尽管有研究认为在停止对鱼使用激素后,鱼体 内多余的激素会很快代谢掉〔9〕,但是其代谢过程中衍生物是否也很快代谢掉就不是很清楚了 中禁用化学用品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这种方法的发展余地不大.
提高奥尼罗非鱼出苗率和雄性率的技术探讨
提高奥尼罗非鱼出苗率和雄性率的技术探讨罗非鱼属约有100多个种和亚种,但主要的养殖对象只有十几种。
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已成为中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对象,但性早熟和过度繁殖一直是困绕罗非鱼养殖的重要因素而为人们所关注,同时,雄性罗非鱼的生长要快于雌性,若能控制罗非鱼的性别进行全雄性罗非鱼养殖,则可以大大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生产中,利用雌性尼罗罗非鱼(染色体为××型)和雄性奥利亚罗非鱼(染色体为ZZ型)杂交生产全雄性奥尼罗非鱼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有效途径,且奥尼罗非鱼具有雄性率高、生长快等特点,成为许多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对象,然而,在生产奥尼罗非鱼的实践中往往存在出苗率低等问题,又因亲鱼种质退化和混杂现象比较严重而使其杂种优势不尽如人意,不能给养殖户带来期望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品质优良的亲鱼及其生产技术等。
一、亲鱼的选择亲鱼纯度是影响奥尼罗非鱼雄性率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国内罗非鱼的品种繁多,且大多来源不明,遗传背景不清,因此导致很多生产场家难以判断罗非鱼亲鱼的优劣。
总体来讲,养殖者应从有实力、信誉好的大型良种场、科研院所引进来历清楚、遗传纯度高的亲鱼,如新吉富罗非鱼;在生产中应选择特征典型的个体,如尼罗罗非鱼的尾鳍条纹垂直且连续、体侧条纹清晰等,以及奥利亚罗非鱼鳃盖上的蓝斑明显、尾鳍上具有明显的芦花斑等。
二、亲鱼的年龄、放养密度及性别比例1.亲鱼的年龄用于繁殖的1龄奥尼罗非鱼亲鱼的怀卵量小、出苗率较低,高龄奥尼罗非鱼亲鱼的繁殖后代质量较差,因此,选择2~4龄的奥尼罗非鱼亲鱼为佳,且个体体重最好在250g以上。
亲鱼个体体重悬殊会影响交配和降低出苗率,由于奥利亚罗非鱼亲鱼中的父本生长速度较慢,所以生产中最好选择高出母本新吉富罗非鱼1龄的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以保证亲鱼规格的整齐。
2.放养密度及性别比例水泥池养殖时,亲鱼放养密度为3尾/平方米;土池养殖时,亲鱼放养密度为1尾/平方米。
罗非鱼苗性别实现精准控制
29农家之友 2018. 01牧海渔歌 渔海观澜 “你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罗非鱼几乎都是雄性的。
”专家表示,随着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为主的科技工作者研究工作的推进,通过精准控制温度的方式,可实现繁育雄性率达93%以上的罗非鱼苗种。
市面上的罗非鱼基本都是公的 “挑公的。
”不少市民在菜市场购买罗非鱼时,都喜欢挑公鱼。
事实上,在菜市场里,几乎所有卖罗非鱼的摊主都表示,他们销售的都是公的罗非鱼。
“按照物种繁衍的自然规律,在正常情况下,公母的比例一般是1∶1。
”据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罗永巨博士介绍,每一种鱼的雄性和雌性生长速度都不一样,养殖户在养殖罗非鱼时就比较喜欢养公的,因为其生长速度更快。
为什么会这样呢?先来看一下罗非鱼的奇特受精方式。
罗非鱼的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受精后,雌鱼会将它们含在口中孵化,在长达5~6天的时间里,雌鱼基本不摄食,间隔20天左右,又开始新一轮的产卵孵化行为。
这就导致了雌性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比雄性要慢。
如何能实现孵化出单雄性的罗非鱼呢?上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雌性尼罗罗非鱼的染色体组型为XY,而雄性奥利亚罗非鱼的染色体组型为ZZ,将这两种鱼进行杂交,得到基本都是染色体组型为XZ(雄性)的尼奥罗非鱼后代,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其生长速度比其亲本快30%~60%,而且抗逆性更强。
对于消费者来说,罗非鱼的口感与品种、性别基本没有关系。
而对于养殖户而言,由于雄鱼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好,他们投放鱼苗时基本都选择养殖雄鱼。
精准控制温度可产生奇妙变性 据了解,全球目前养殖的罗非鱼大约33种,广西的养殖品种主要是尼奥和吉富系列的罗非鱼。
相对于尼奥罗非鱼而言,吉富系列的罗非鱼生长速度更快,目前吉富系列罗非鱼养殖占总量的85%。
能不能将吉富系列的鱼苗也全部变成公的呢?科研人员又开始“折腾”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西的水产科学家就一直在研究罗非鱼。
2011年至2013年,耗费上百万元对罗非鱼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人工控制的37.1~37.3摄氏度的温度之间,罗非鱼受精后孵化出的鱼苗几乎都是公的,雄性率达到93%以上。
219368782_鱼类性别决定机制及其控制技术
只产生 1 种配子ꎬ 而雌鱼所携带染色体则为不同型ꎬ
会产生 2 种染色体配子ꎬ 如日本鳗鲡 ( Anguilla japon ̄
ica) ꎮ 然而ꎬ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ꎬ 仅有少部分鱼类性
染色体存在异型现象ꎬ 这可能是由于鱼类性别分化程
ꎮ 此外ꎬ 某些鱼类的雌性配子或性腺具有重要
向: 水产动物疾病与免疫ꎮ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 20 2023ꎬ Vol 43ꎬ No 11
农业与技术 ※水产科学
※水产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23ꎬ Vol 43ꎬ No 11 11 9
鱼类性别决定机制及其控制技术
苏玉凤 韩卓然
(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ꎬ 天津 300384)
表现出 TSD 特征 [5] ꎮ 同时ꎬ TSD 也被认为存在于哈奇
氏牙汉 鱼 ( Odontesthes hatcheri) 中ꎬ 该 物 种 可 以 用
提高养殖环境温度来培育单一雄性种群
[6]
ꎮ
莫桑比 克 罗 非 鱼 (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和 荷 那
生长特性 [14] ꎮ
此外ꎬ 在温度决定期间ꎬ 尽管许多鱼类中都存在
性染色体ꎬ 但环境温度的改变也可使性别发生逆转ꎬ
如在尼罗罗非鱼分化的关键时期ꎬ 当养殖水体温度高
2 1 种间杂交控制性别
某些鱼类的性别控制和孤雌生殖可以通过种间杂
于 32℃时ꎬ 可显著提高种群雄性比率[19] ꎮ 此外ꎬ Shigeho
等通过高温处理改变了尼罗罗非鱼性腺中雌性性别分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关于罗非鱼全雄控制的技术
关于罗非鱼全雄控制的技术背景介绍罗非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但是传统养殖中,罗非鱼的性别比例难以控制,而且常常存在雄鱼糜烂病等问题,影响养殖效率和效益。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水产养殖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的现状目前,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热处理法热处理法主要通过加热水温,提高罗非鱼胚胎内的温度,从而使得罗非鱼的性别全部变为雄性。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存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易发生疾病等问题。
激素处理法激素处理法主要通过注射雄激素或者雌激素,来实现使雌鱼转变为雄鱼的目标。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注射过多会对罗非鱼的生长、生殖等产生有害影响。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前沿技术,也是实现罗非鱼全雄控制最具有潜力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主要通过CRISPR/CAS9等方式,切割和注入造成性别转变的基因,来实现罗非鱼雌雄转换的目标。
然而该技术存在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等问题。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很有可能研究出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例如,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开发更加高效、准确的基因编辑技术,以实现罗非鱼全雄控制的目标。
此外,罗非鱼与其他水产养殖动物不同的是,它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因此科学家也在研究如何通过控制罗非鱼的有性繁殖,来实现罗非鱼种群雄性比例的调控。
总的来说,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是一个充满挑战、竞争和机遇的领域,相信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这一领域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杨景峰;徐桂珠
【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18)004
【摘要】罗非鱼的全雄单性控制对于罗非鱼的养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十分复杂,有XX/XY型和ZW/ZZ型两种性染色体型,并且易受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对罗非鱼的全雄控制方面,有人工挑选、激素处理、种间杂交、遗传雄性罗非鱼技术(GMT技术)等几种可用的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总的来看,遗传雄性罗非鱼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能成为解决罗非鱼全雄控制的有效手段,并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
【总页数】5页(P318-322)
【作者】杨景峰;徐桂珠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2;通辽市科尔沁区水利局,水产办公室,内蒙古,通辽,0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1.2
【相关文献】
1.全雄奥利亚罗非鱼的制种与应用研究 [J], 杨永铨;张海明;陈远生
2.不同放养率的尼罗罗非鱼(雌)×桑给巴罗非鱼(雄)的全雄性杂交种的精养试验 [J], 毕雨
3.池塘主养全雄罗非鱼技术要点 [J], 何权
4.遗传全雄尼罗罗非鱼与吉富罗非鱼养殖性能比较 [J], 刘峰;李永强;余钧剑;顾楠
5.全雄罗非鱼“粤闽1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
1.1 罗非鱼的性染色体组成 据统计在进行过染色体 组型研究的1 600多种硬骨鱼中,被证明具有性染 色体的只有72种,能从细胞遗传学水平鉴别出性染色体 的不超过30种.硬骨鱼中已知的性染色体类型有 XX/XY型、ZW/ZZ型、XO/XX型、ZO/ZZ型和 X1X1X2X2/X1X1Y型5种类型〔1〕,可以说,在不同动 物种 类所能找到的性染色体类型,在鱼类中均能找到,具有 明显的多样性.仅在常见罗非鱼中涉及到的性染色 体类型也有XX/XY型和ZW/ZZ型两种.
2
罗非鱼全雄控制的途径
2.1 人工挑选法 在罗非鱼长到能够用肉眼鉴定性别时用人工的方法,选出雄鱼进行养殖.这种方法的 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其劳动强度、对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都有极高的要求,且准确性也难以保证,所以这 一方法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有报道试验使用机械分选器分选出较大规格的罗非鱼雄鱼,但还没有在生 产上使用的报道. 2.2 性激素处理法 在幼鱼性别未分化之前,通过某种性激素或其类似物的处理,使其性逆转,已经在多 种鱼类取得了成功.到目前为止,大约有31种激素成功地对50种鱼进行性逆转.这其中有大约16种是天 然雄性激素或人工合成雄性激素,成功进行雄性性逆转的鱼类大约有35种〔6〕.在这些雄激素中,应用最广 泛的是17α-甲基睾酮,已经在鲑科、丽鱼科、鲤科等超过25种鱼中进行了试验或应用〔7〕. 在进行激素处理时最为常用的方法是饲喂法,使用时先把激素溶解在酒精中,然后拌入饲料中投喂. 这种方法简便易用,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在鱼的消化过程中激素的浓度将会降低,又由于各种鱼所用激素 种类和剂量不同,很难估计出鱼对激素吸收的量,过量的使用激素会使鱼高度不育或产生其它一些不良反 应.浸泡法也简便有效,但这种方法仅对胚胎或刚孵化的幼鱼有效〔8〕.注射法和硅胶移植法也有应用,但 是不能用于太小的鱼,这也限制了其推广使用. 在进行鱼类的性激素处理过程中还应注意,处理必须在性别分化前进行,宜早不宜迟,只有这样才能 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性别分化较晚的鱼类可稍作推后.另外,环境等因素对处理的结果影响很大. 激素处理技术虽已较为成熟,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限制因素.特别是大量的使用性激素对消 费者,甚至对养殖环境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尽管有研究认为在停止对鱼使用激素后,鱼体 内多余的激素会很快代谢掉〔9〕,但是其代谢过程中衍生物是否也很快代谢掉就不是很清楚了 中禁用化学用品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这种方法的发展余地不大.
3
展望
3.1 生物技术将有所突破 在罗非鱼的性别控制方法中,以激素处理和种间杂交技术使用最为普遍.但
是这两种技术中的前者在食用鱼养殖过程中直接使用了性激素,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吃这种鱼对人体有 何不良影响,但是对消费者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立法限制类固醇激素在食用 鱼上的使用,所以这种方法将逐步被淘汰;而后者只能对特定的种类有效,不具有普遍意义. 以GMT技术(超雄鱼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虽然是近些年来才在罗非鱼的全雄控制中使用,但是 却以其成本低、操作简单而具有绝对的优势.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食用鱼不和激素直接发生关系,又解决 了以上两种方法中雄性化不彻底的问题.近几年来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已基本成熟,雄核发育技术也取 得了较大的突破,利用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技术进行超雄鱼的生产只是时间问题,从而就可以解决原 GMT技术中的超雄鱼筛选问题,所以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超雄鱼是进行罗非鱼全雄单性养殖的主要方 法,也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3.2 育种工作和性别控制相结合 由于在罗非鱼中不同种之间的杂交可能会产生全雄的后代,这不仅是 一种性别控制的方法,也是鱼类育种的一项重要技术,而罗非鱼作为一个优良的养殖对象,多数地区都只 是引入养殖,对于其育种工作少有开展,如以后能在其性别控制的研究中同时进行育种学的研究,培育出 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起捕率高的新优良品种将更有效的促进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 3.3 基因工程与性别控制 虽然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但是一些科学工作者已经对罗 非鱼的性别决定基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对罗非鱼的性别控制和单性养殖过程 中.最近,加拿大成功地分离克隆出了大麻哈鱼Y染色体特异的雄性DNA探针,并在其性别控制研究中 得到应用.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对罗非鱼的性别控制也许就会成为可能,并应用于 生产.
2.3 种间杂交法 1960年Hickling首次报道了 罗非鱼全部雄鱼子代的研究.他使用雌性莫桑比克 罗非 鱼和雄性霍诺鲁姆罗非鱼杂交,结果产生了能育的 全雄鱼. Hickling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莫桑比克罗 非鱼为XX/XY型,而霍诺鲁姆罗非鱼为ZW/ZZ 型.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与雄性霍诺鲁姆罗非鱼杂 交,子一代杂种的基因型全部为XZ.Z染色体上的 雄性 决定基因要比X染色体上的雌性决定基因强,因而 子代XZ为雄性.这一假说可以解释这种子代雄性 比例 高的现象,但是雄杂种XZ与雌杂种WZ杂交,却不 出现根据孟德尔法则所预期的两性比例,有人用杂 交 子代雌性和雄性死亡率不同来解释,但是并不令人 满意.目前,罗非鱼的性别遗传机制还不是十分清 楚
1.1.1 XX/XY型 在这种性别决 型
定类型中,雄性是配子异型(XY), 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X或 Y),而雌性是配子同型(XX),只能 产生一种配子(X)(见图1)〔1〕.大多 数的鱼类属于此种类型,如虹鳟、胡 子鲶等,罗非鱼中属于此中种类的 有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 鱼〔2〕. 1.1.2 ZW/ZZ型 其情况与上述 型 XX/XY型相反(因此也有叫XY/ XX型的),即雌鱼是配子异型 (ZW),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Z 或W),而雄性是配子同型,只能产 生一种配子(Z).日本鳗鲡、长蛇鲻 以及 形目中的若干种类(如食蚊 鱼)具有这种染色体型,而罗非鱼中 的奥利亚罗非鱼和霍诺鲁姆罗非鱼也属这种类型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2003年8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 寿 莫若喜 闫文
前 言
在人工养殖的鱼类中,其生长速度的性别差异十分明显,如鲤鱼和 鲫鱼的雌性鱼比雄性鱼长得快,而 罗非鱼则雄性鱼比雌性鱼长得快.又由于罗非鱼从幼鱼到性成熟 只需3~4个月的时间,性成熟后,在适宜 的温度条件下,每隔15~20天就产卵一次,常常导致罗非鱼的饲养 种群密度过大,出池规格也相差悬殊, 因而降低了鱼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采用控制罗非鱼性别的方 法,进行罗非鱼的全雄单性养殖,可有效 的控制其过度繁殖,提高养殖效率.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 大及其生物技术的发展,罗非鱼的性别 控制技术也不断改进,笔者就这一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2.4 遗传雄性罗非鱼技术 遗传雄性罗非鱼
(Genetically male tilapia,GMT)由Mair提出 〔17,18〕,即三系配 套技术〔19〕.其途径如图2所示〔7〕. 这一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性逆转和杂交技术,先将表 型为雄性(XX♂)的幼鱼通过激素处理使其性逆转 为表型雌鱼而遗传型为雄鱼的转化系(XX♀),与原 系雄鱼(XY♂)杂交可得四分之一的超雄鱼(YY♂), 超雄鱼表现为生理雄性,与正常雌鱼(XX♀)杂交可 得遗传上全雄的后代,直接用于养殖. 这种方法所得的全雄养殖用鱼为遗传雄鱼,用于养 殖的食用商品鱼不直接使用激素,养殖场只要购买 几尾超雄鱼,和正常的雌鱼杂交,就可以直接生产 出全雄的养殖用鱼,极其方便.这一技术的关键是 要生产 出超雄鱼,所以这一技术也被称为超雄鱼(YY鱼)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