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改革方向: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并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进一步改善民生。
(3)积极稳妥推进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组织实施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出台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和非税收入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5)努力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逐步将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工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严格控制机关的楼堂馆所建设,从严控制行政性经费支出。
(6)积极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增强财政工作的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要把日常财政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
一、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优化教育科研支出的内部结构。1.要加大财政对教育和科研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比重,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2.必须优化教育科研支出的内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社会保障能力1.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三、要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结构上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还是“越位”和“缺位” 的问题。由于“越位”导致财政资金紧张且过于分散,削弱了财政的管理职能和导向功能;由于“缺位” 而延缓了市场经济建设进程,制约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潜力。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满足不了必须由政府举办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又对那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需政府举办的诸多事物仍然进行着大量供给;从财政支出的纵向结构来看,中央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低,也是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现实财政支出结构中的这些问题给财政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导致财政收支矛盾日趋尖锐,赤字连年有增无减,债务岁岁膨胀,风险不断加大,极大地制约着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国家财政投资支出不断下降,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日趋削弱。财政投资比重的急速下降致使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逐渐削弱,无力增加对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城市维护和企业改造的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九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增长,已大量挤占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量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包括公检法支出在内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不断增长。由于行政管理费支出是属于比较刚性的支出,迅速膨胀后,削减往往比较困难,这又给日后控制财政支出增长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从总量上看似乎不低,但稍加分析就可看出这一比例是偏低的,因为我国社会文教费中包括了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和其他社会文化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的投入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因此,提高社会文教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势在必行。
5.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
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急需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却连年下降,农业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五是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由“企业办社会”,财政支出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不到位已经制约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6.财政补贴支出负担日益沉重。
我国的财政补贴由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组成。8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补贴快速增长。目前,由于价格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已由市场调节,财政补贴数额有所减少,但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不低
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在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方面谈谈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我国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都经历了高速的增长,财政资金的高速增长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与此同时,当前我国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还很不合理,导致了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率。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财政支出在各个项目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重要领域的财政投入长期不足;财政资金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分配不合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财政资金在地方间的分配不平等,人为地扩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2.我国财政资金在各个支出项目之间的分配不合理。财政资金在支出项目间分配的不合理主要包括,我国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足,教育资金缺口巨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过低,社会保障事业的覆盖面低、救助力度小,无法满足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的要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基本建设支出”占比过高,财政资金过多的转化为资本而不是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行政管理费”占比过高,行政管理费使用效率低,行政管理部门的投入产出比率低。
3.财政资金在中央与地区间的分配不合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财政收入在各级财政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纵向不平衡问题。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部分支出责任,中央政府集中了较多的收入,制约了地方政府的发展经济的动力和潜力。中央政府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向地方政府转移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但转移的资金额度过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地方财政没有足够的资金提供应有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社会服务。
4.财政资金在地方间的分配不合理。在我国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中,“税收返还”部分是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总量成正比的,“平衡性转移支付”具有缩小地区间差距的作用,但目前“平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税收返还”在转移支付中占了主导地位,“平衡性转移支付”没有发挥调节地区间不平衡的作用。当前转移支付制度的总体后果是对富裕地区有利,人为地加剧了财政收支上的地区间不平等。
5.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原因是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转移支付的额度过低,导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支出责任和收入上的不对称;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配不合理,人为地扩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选择将资金更多的用作政府的“行政管理费”和与政绩直接挂钩的“基本建设支出”,削减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开支,这就导致了我国财政支出在各个项目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