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文言文练习--放鹤亭记汇总
《放鹤亭记》学案(附答案)
《放鹤亭记》学案10 《放鹤亭记》学案编写:李会霞张晓娟【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章内容。
2、学生从了解苏轼生平入手,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重难点提示】1,虽然本册书为选修,但是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所以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来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进而读懂文章仍然是本课的重点。
2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这种复杂的思想源自于其坎坷的经历;本着从经历入手的原则,深入探究本文的思想内涵就是学生们在学习中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学生自学解决学习的重点。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指导来解决学习的难点。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放鹤亭记》是苏轼的小品文代表作,写于元丰元年,是作者自请外任期间留下的作品,反映出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崇尚隐逸,消极避世的思想情绪。
文章记亭述鹤,借酒发感,叙议结合,亦文亦歌,抒发了个人清闲放旷、超脱尘俗的隐居之乐。
苏轼以大家手笔,轻描淡写,点化议论,为我们构铸了一篇情理兼备,文采斐然的小品文。
千百年来,盛读不衰。
2004年高考湖南卷选用此文作为阅读材料,自有其关怀人文,创意出新之所在。
【自学导航】一、日积月累,滴水穿石:1、实词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挹山人而告知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啄青苔而履白石_ 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2、虚词于迁于故居之东作亭于其上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以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其余以饱汝二、速读课文,理清思路1,、通读课文后,请概述每段的大意。
2细细感悟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鹤的?。
部编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九年级 语文(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默写诗文。
(共10分)(1)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3)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 (5)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 ,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7)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句子) (8)《商山早行》中用白描手法、纯名词组合,把早行情景写得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6分)阅读是一种积淀。
读第一单元的诗歌,我们领略到无限江山的妖娆美好;我们感受到那娉婷和鲜妍的四月天。
读第二单元的文章,我们明白做事要心无旁鹜,不能亵渎职业的神圣;我们懂得了教养箴.言:不是矫揉造做、附拥风雅,而是应尊重他人;我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太多东西将精神的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让我们精神悲戚,形销骨立。
我们要知道能否及时清扫精神垃圾,是圣洁的阳光重新照进我们世界的不二法门。
(1)给加点字注音。
(2分)①箴.言 ②间.不容发 (2)文中画横线的四字词语存在错别字,下列对其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心无旁鹜--心无旁骛B.矫揉造做--矫揉造作C.附拥风雅--附庸风雅D.形销骨立--形消骨立(3)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你修改。
(2分) 修改: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写的一篇抒情性散文。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版同步练习:4.10 放鹤亭记(含答案)
第10课 放鹤亭记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如:往,到……去 B .挹.山人而告之 挹:斟酒 C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全:完全 D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 集:栖止 答案 C解析 全:保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子知隐居之.乐乎 C.⎩⎪⎨⎪⎧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D.⎩⎪⎨⎪⎧暮则傃东山而.归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 A解析 A 项均为句末语气词。
B 项补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助词,的。
C 项比/在。
D 项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大王必然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B .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C .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D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答案 C解析 C 项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
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译文:彭城的山,冈峦峰岭四周围绕,隐约像是一个大圆环,只缺西边的一面。
而山人的亭子,正好冲着山的缺口。
B.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译文:早上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鹤放飞,任凭它们自由飞去,它们有时站立在山田里,有时飞翔在云天外。
C.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译文:南方的国君,即使清高闲散像鹤那样的事物,尚且不能喜爱,喜爱它就会亡国。
D.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译文:春夏之交,草木与天相连,秋月冬雪,望去千里一色。
答案 C解析“南面之君”应为“做君王的”。
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9题。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文言文阅读答案
【200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放鹤亭记苏轼11.B “和”读hè,应和,跟着唱。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理解实词是读懂文言文最基础的工作,常见文言实词有120个,除“和”与“阴”在其中外,“升”与“狎”不在其列,但在新的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168个实词之列,故不为超纲。
可根据语法结构分析明确,“和”后面是代词宾语“之”,“和”应释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故B错.对文言实词词义可以猜读,然后对其印证。
12.A 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用、拿的意思。
B项:“其”,分别是代词它(指鹤)、表反问的语气词;C项:“而”,分别是顺连词、表修饰的连词,D 项:“于”,分别为介词“到”和介词“从”。
13.C A项:“明年”,文中义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B项:“适当”,文中义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古今异义;D中“南面”,文中义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古今异义。
14.D 其实这个选项未必是错的,根据文意,放鹤招鹤之歌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为苏轼,一为山人。
命题者认为是苏轼,故这样设置题目选项,作为高考试题,观点的明确性、周密性应是无隙可击的,学术上存在着争议的东西不应进入试卷。
15.略【200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记旧本韩王后11.答案选C。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怪”应为“奇怪”之意,解析为“责怪、责备”都不符合语境和心境。
12.答案选D。
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先分析例句中“之”的用法:用在主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
再看选项,A中“之”是作动词宾语,代词,指代弊筐中所贮藏的故书;B中“之”为结构助词,的;C中“之”作代词,这些,与《师说》中“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中的“之”同。
D中“之”同例句,用在主谓之间,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
放鹤亭记
牛刀小试
下列各句中,变色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 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古今词义的辨别能力。A项‚明年‛是 指‚第二年‛,与现代汉语‚明年‛意义不同。B项 ‚适当‛是‚刚好对着‛的意思,现代汉语的‚适当‛ 作‚恰当‛‚合适‛讲。C项‚同日而语‛是成语,指 ‚放在同一时间谈论‛,也就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成语词义有较大的稳固性,现代汉语中保留古汉语的意 义。D项‚南面‛不是表方位的名词,而是‚面向南‛
你是怎样评价古时的隐者的?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 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 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 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 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 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跟随孔子,落到了后面。碰到一个老人,用拐仗挑着除 草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 说:‚四肢不 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便柱着拐杖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 饭给子路吃,又叫他 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 报告了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返回去再见他。 子路到了那里,他却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义理的。长 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 他想不玷污自身,却败坏了君臣间的大伦理。君子出来做官,是 为了实行道义。主张不能实行,我早就知道了。‛
唐宋八大家散文之“山水游记”专题检测
唐宋八大家散文之“山水游记”专题检测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4分)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予乃摄衣而上.B、履.巉岩,披蒙茸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D、掠予舟而西.也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余怜而售.之售:买下B.嘉.木立,美竹露嘉:美好C.以效.兹丘之下效:献出D.今弃.是州也弃:离开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二、阅读理解(36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18分)(2004湖南卷)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高中语文 10 放鹤亭记教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版高二选修语文教案
10 放鹤亭记丰乐亭①游春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②草色绿无涯③。
游人不管春将老④,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①丰乐亭:在某某(今某某滁县)西南琅玡幽谷泉上。
②长郊:广阔的郊野。
③无涯:无边际。
④老:逝去。
【赏析】本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
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
这首诗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某某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1.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责授某某团练副使。
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而求外职,贬谪某某等地。
不久病死某某。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对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雄浑旷达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2.探寻背景《放鹤亭记》是苏轼的小品文代表作,写于元丰元年,是作者自请外任期间留下的作品。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外放为官,到知某某时,任地方官已达六七个年头,先后知某某、密州、某某。
苏轼在写此文的前一年,刚到某某,便遇上因黄河决口造成的水灾,他领导军民抗洪,两个多月洪水方退,他也两个多月未进家门。
他爱与平民百姓结交,与僧、道、隐士都有交往,云龙山人即是他所交往的一位隐士,因大水而迁居,又建了新亭。
苏轼的《放鹤亭记》即写于山人新亭落成之时。
3.文体知识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
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言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高中语文 10 放鹤亭记教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版高二选修语文教案
10 放鹤亭记丰乐亭①游春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②草色绿无涯③。
游人不管春将老④,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①丰乐亭:在滁州(今安徽滁县)西南琅玡幽谷泉上。
②长郊:广阔的郊野。
③无涯:无边际。
④老:逝去。
【赏析】本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
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
这首诗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1.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而求外职,贬谪惠州等地。
不久病死常州。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对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雄浑旷达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2.探寻背景《放鹤亭记》是苏轼的小品文代表作,写于元丰元年,是作者自请外任期间留下的作品。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外放为官,到知徐州时,任地方官已达六七个年头,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
苏轼在写此文的前一年,刚到徐州,便遇上因黄河决口造成的水灾,他领导军民抗洪,两个多月洪水方退,他也两个多月未进家门。
他爱与平民百姓结交,与僧、道、隐士都有交往,云龙山人即是他所交往的一位隐士,因大水而迁居,又建了新亭。
苏轼的《放鹤亭记》即写于山人新亭落成之时。
3.文体知识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
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言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__文言文阅读(2004-2010).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__文言文阅读(2004-2010【200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11.B“和”读hè,应和,跟着唱。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理解实词是读懂文言文最基础的工作,常见文言实词有120个,除“和”与“阴”在其中外,“升”与“狎”不在其列,但在新的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168个实词之列,故不为超纲。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大题精做:12 杂记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杂记类文言文阅读【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肃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乘:车。
【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茂先坐与论说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若二十年外书若望仆不相师C.多所未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望石再拜而去毕礼而归之【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
《放鹤亭记》练习题
《放鹤亭记》练习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1941年7月9日,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简化汉字的始作俑者....陆费逵病逝于香港。
B.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乡里人的胆子大了起来,南村的李二喜首当其冲....,办起了全乡第一家私营服装厂C.他们根据那位青年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要他供出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子找到了。
D.世界高尔夫名将伍兹对选手赛失利不以为意....,依旧将目标瞄准即将开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凡事若不分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买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开化中学语文自选练习
语文自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篇古文,回答文后问题。
放鹤亭记(节选)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
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而笑曰:‚有是哉!‛【注】本文作于苏轼被贬徐州知府期间。
“东坡为文,随物赋形,惟意所到,无复滞碍。
”古人之说极有见地。
请从“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观点出发,赏析这段文字的行文特点。
▲答案:这篇《放鹤亭记》作于苏轼被贬徐州之时。
寥寥数百字,却摇曳多姿,看似行笔闲散,实则意脉流畅而完整。
第一段从云龙山人迁堂建亭,说到彭城山色,再说到主人放鹤命名。
第二段笔势一转,从自己游览乐饮,引发感叹议论。
从鹤的典故说到人生情趣;从史上君王好鹤亡国的故事,说到遁世隐士全真远祸的生活。
最后得出君王不能与隐士同乐的结论,表明警示朝廷和君王的意旨。
统观全文,思路由山色之美,到隐居之乐,再到君王之忌,起承转合,一气贯通。
文言文《放鹤亭记》修改啦
• 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 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 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 “放鹤亭”。 • 翻译:山人养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 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 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 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 回,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 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 又凌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
头。
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 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 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 留。
•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 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 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 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 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Hale Waihona Puke • 参考译文: •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 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 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 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 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 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 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 山人养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 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 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回,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 并以此为乐。给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 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经》上说:‘鸣鹤在北边 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 声音传到天空。’
《放鹤亭记》练习题
《放鹤亭记》练习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1941年7月9日,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简化汉字的始作俑者....陆费逵病逝于香港。
B.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乡里人的胆子大了起来,南村的李二喜首当其冲....,办起了全乡第一家私营服装厂C.他们根据那位青年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要他供出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子找到了。
D.世界高尔夫名将伍兹对选手赛失利不以为意....,依旧将目标瞄准即将开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凡事若不分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买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17 必修下课内文言文阅读专练)(解析版 )
第三篇古代诗文阅读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下课内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鸣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__文言文阅读(2004-2010)
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___文言文阅读(2004-2010)【200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11.B“和”读hè,应和,跟着唱。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理解实词是读懂文言文最基础的工作,常见文言实词有120个,除“和”与“阴”在其中外,“升”与“狎”不在其列,但在新的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168个实词之列,故不为超纲。
《醉翁亭记》练习题
6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环滁.(chú)林壑.(hè)琅邪.(yá)B.翼.然(yì) 辄.醉(zhé) 酿.泉(niàng)C.野蔌.(shù) 伛偻..(yǔlǚ) 觥.筹(gōng)D.颓.然(tuí) 提携.(xié) 喧.哗(xuān)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由上看下)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醉能/同其乐。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6.虚词“而”的常见用法有: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递进;④表修饰;⑤表转折。
请选出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只填写序号即可。
(1)日出而.林霏开。
()(2)朝而.往,暮而归。
()(3)溪深而.鱼肥。
()(4)杂然而.前陈者。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狎而玩之,宜若有益 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
而无损者;然卫懿公 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
好鹤则亡其国。
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
周公作《酒诰》,卫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
武公作《抑戒》,以 为荒惑败乱,无若酒 者;而刘伶、阮籍之 徒,以此全其真而名 后世。嗟夫!南面之 君,虽清远闲放如鹤 者,犹不得好,好之
2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挟飞仙以遨游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何为其然也 C. 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托遗响于北风
2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 讥之乎? C. 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 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 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 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 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 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
则亡其国;而山林遁 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
世之士,虽荒惑败乱 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
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
2017届文言文练习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
城大水。云龙山 人张君之草堂, 水及其半扉。明
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 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
年春,水落,迁
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
于故居之东,东 山之麓。升高而 望,得异境焉, 作亭于其上。彭
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 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 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
之曰“放鹤 亭”。
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
僚吏往见山人,饮酒 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
于斯亭而乐之。挹山 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
人而告之曰:“子知 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
隐居之乐乎?虽南面 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 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 九皋,声闻于天。’
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 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 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 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 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 音传到天空。’大概鹤清净深
超然于尘埃之外,故 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
《易》《诗》人以比 因此《易》、《诗经》中把它
贤人君子。隐德之士, 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
①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
苍苔而履白石。
②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 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3D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 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 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 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 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其下有人兮,黄 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
冠草屦,葛衣而 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
鼓琴。躬耕而食 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
兮,其馀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 山不可以久留。”
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 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 初八日记。
1B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晴,瞬息万变。
山人有二鹤, 山人养两只鹤,非常
甚驯而善飞, 温驯而且善于飞翔。
旦则望西山 之缺而放焉, 纵其所如, 或立于陂田,
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 口放飞它们,任它们 飞到哪里,有时立在 低洼的池塘,有时飞 翔在万里云海之外;
或翔于云表; 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
暮则傃东山 飞回来,因此给这个
而归。故名 亭子取名叫“放鹤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
苍苔而履白石。
③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 踩着白石头。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
苍苔而履白石。
5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 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迂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 也
城之山,冈岭四
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
合,隐然如大环, 独缺其西一面, 而山人之亭,适
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 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
当其缺。春夏之
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
交,草木际天; 秋冬雪月,千里 一色;风雨晦明 之间,俯仰百变。
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 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 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
之缺,高翔而下 览兮择所适。翻 然敛翼,宛将集
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 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
兮,忽何所见, 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
矫然而复击。独 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
终日于涧谷之间 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
兮,啄苍苔而履 白石。”“鹤归 来兮,东山之阴。
头。”“鹤飞回吧,到东山的 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
而况于鹤乎?由此观 之,其为乐未可以同 日而语也。”山人忻 然而笑曰:“有是 哉!”乃作放鹤、招 鹤之歌曰:
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 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 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 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 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 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
歌:
“鹤飞去兮西山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