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合集下载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太阳初升时,状若盘盂;及日中,如探汤。

”等。

(3)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如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文章选自《昌黎先生集》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学会对比阅读,从文章的结构、论证方式等方面进行赏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2)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文章的论证方式和结构特点。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过因为观点不同而引发的辩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注意停顿和语气。

(2)让学生圈出生僻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和结构特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对文章主题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发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内容6. 文章背景与作者简介(续)6.1 文章背景:《两小儿辩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述两个小孩关于太阳的辩论,展现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和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剧情,并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解释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解释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辨,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两小儿辩日》2. PPT演示稿:包括课文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释、学生活动安排等内容。

3. 课堂活动准备:小组讨论活动所需的白板、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富有趣味的导入活动中,引发学生对辩论和思辨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出示两个相互矛盾的论点,要求学生就这两个观点进行讨论,并找出支持和反对的理由。

2. 阅读与解析(1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两小儿辩日》,并标记出他们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通过PPT演示稿解释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提示学生理解课文。

3. 辩论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两名学生代表分列正方和反方,展开一场有规定主题的辩论。

例如,辩题可以是“是否应该延长学生的寒暑假”,要求学生运用《两小儿辩日》中的辩论技巧和观点进行辩论。

教师在辩论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并提供必要的词汇和句式支持。

4. 总结与展示(2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辩论活动的经验和收获,并开展课堂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他们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论点进行表演,展示并解释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篇短文总结他们在辩论活动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思考和观察,表达个人观点。

作业要求字数在400字左右。

六、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辩论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思维的力量,提升了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两小儿辩日》的主题和观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论证。

提高学生的辩论技巧,如分析问题、提出论点和支持论据。

教学准备:
准备《两小儿辩日》的课文和相关的讨论问题。

准备一些辩论活动的指导和范例。

教学过程:
1. 文章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两小儿辩日》的课文,并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文章内容、观点和论证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

2. 阅读理解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活动,例如提问文章中的细节、作者的观点或文章的结构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辩论技巧培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技巧培养活动,如分析问题、提出论点和支持论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辩论活动的指导和范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论点并用论据支持。

通过《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该篇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通过阅读理解活动,学生将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辩论技巧培养活动,学生将能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论点和支持论据,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辩论技巧的培养做出贡献。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文为寓言故事,讲述了两个小孩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对话展示辩证思维方法。

详细内容涉及:词语理解、句子解析、段落大意、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词句的含义,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习辩论的方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领悟故事寓意,懂得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掌握辩论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辩论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辩论的重要性。

a. 播放一个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视频。

b. 学生讨论:辩论的意义和作用。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b. 教师讲解课文,解析词句,分析段落大意。

c.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辩论的氛围。

3. 例题讲解:a. 提问:两个小孩的辩论观点分别是什么?b. 讲解:如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辩论观点。

b. 各组派代表进行辩论,其他学生评价。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c. 布置拓展延伸任务,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太阳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心思想:两小儿辩日2. 重点词句:太阳、距离、辩论、辩证思维3. 辩论方法:正反两方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辩论的意义”的作文。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辩论方法,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收集关于太阳的知识,下节课分享,进一步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附件:作文题目:辩论的意义辩论是人们在探讨问题时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小孩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进行辩论,展现了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详细内容包括:两小儿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观察、辩论及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小孩的辩论技巧,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小孩的辩论观点,体会他们的辩论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辩论场景,引发学生对辩论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小孩的辩论观点。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两小孩的观点,探讨辩论技巧。

b. 辩论技巧:分析两小孩的辩论方法,如举例、对比、反问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辩论技巧,进行模拟辩论。

6. 课后拓展:让学生课下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运用辩论技巧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两小孩的观点:小孩甲:太阳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小孩乙: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2. 辩论技巧:举例、对比、反问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两小孩的辩论方法,写一篇短文。

b. 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尝试运用辩论技巧,写一篇辩论稿。

2. 答案:a. 短文:见附件。

b. 辩论稿: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了辩论技巧,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感受古代文化氛围,领略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对话技巧的方面,了解辩话特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3.学生能够学习和理解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等等,丰富课文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介绍2.课文阅读和理解3.对话技巧探究4.修辞手法的掌握三、教学过程1. 故事背景介绍老师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况、人物性格和文化背景,为学生打下基础。

2. 课文阅读和理解老师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跟随一起阅读,读完之后,老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揣摩人物状态和情感表达。

3. 对话技巧探究老师借课文所见所闻,让学生了解辩话的特点和技巧运用。

辩话要有正确的态度、良好的状态、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技巧。

在交流中要讲求表达的方法和手段,如对话的技巧和修辞的手法等,老师通过师生互动等方式演示和讲解。

4. 修辞手法的掌握老师讲解和介绍《两小儿辩日》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比、夸张等等。

对每种修辞手法进行详细阐述,举一反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估,评价方案可以包括:•书面测试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对话技巧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意见反馈,询问学生对这节课的教学感受和能力提高情况;•互动交流,老师与学生互动,探究对话技巧的使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

教案标题:两小儿辩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辩论的基本概念,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相尊重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辩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通过两小儿辩日活动进行实践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辩论吗?请举例说明。

b. 学生回答并展示对辩论的了解。

2. 概念解释与讨论(20分钟)a. 教师解释辩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辩论的理解和经验。

c.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梳理出辩论的主要特点和目的。

3. 辩论技巧的介绍(30分钟)a. 教师分享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如发言技巧、论据和证据的运用等。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辩论技巧的要点,并进行分享。

c.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出有力的论点,如何有效驳斥对方观点。

4. 两小儿辩日活动(40分钟)a. 分组安排: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正方和反方角色。

b. 话题选择:教师提供一些话题供学生选择,如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否应该延长寒暑假等。

c. 辩论准备:学生根据角色分工,准备自己的论点和证据,并进行小组讨论。

d. 辩论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每个小组轮流发言,时间限制为2分钟。

e. 辩论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辩论的过程和结果,提供建设性意见。

5. 辩论总结与反思(10分钟)a.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辩论的经验和教训。

b.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c.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并讨论辩论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辩论活动中的学生表现。

2. 学生对于辩论技巧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于辩论活动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五、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辩论比赛,提高技巧和经验。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辩论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两小儿辩日》,学生能够理解辩论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辩论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论实践。

教学准备:1. 课本《两小儿辩日》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3. 学生分组准备辩论材料的时间4. 辩论评分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辩论的概念,简要解释辩论的定义和特点。

2. 提问学生对辩论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阅读《两小儿辩日》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2. 分组讨论,就故事中的争论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和论据。

三、辩论技巧讲解(15分钟)1. 介绍辩论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如论点陈述、论据支持、反驳对方观点等。

2. 分析《两小儿辩日》中人物的辩论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辩论中。

四、分组准备辩论材料(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争论点进行辩论准备。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整理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并准备反驳对方观点的策略。

五、辩论实践(30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进行辩论,一方为正方,一方为反方。

2. 辩论过程中,每个小组有规定的时间进行陈述、质疑和反驳。

3. 教师担任裁判,根据辩论表现进行评分,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辩论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辩论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辩论实践,可以选择其他话题进行辩论。

2. 帮助学生扩展阅读,了解更多辩论相关的文章和材料。

3. 组织学生参加辩论比赛或模拟联合国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辩论能力。

教学评估:1. 辩论实践中的表现评分。

2. 学生对辩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书面作业。

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分析不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锻炼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

2.学会运用合理的论述和论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

2.课文及相关阅读材料。

3.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辩论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辩论吗?为什么要辩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Step 2: 阅读文本(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文本《两小儿辩日》的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和关键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Step 3: 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出示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交流答案,并由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Step 4: 角色扮演(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和两名角色扮演者。

2.发言人和角色扮演者分别讨论剧本和角色,准备好后进行角色扮演。

3.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并由观众评价和给出建议。

Step 5: 小组讨论(15分钟)1.教师给学生一些关于《两小儿辩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和其他小组交流讨论的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和差异。

Step 6: 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2.学生表达自己对辩论的理解和看法,教师给出评价和指导意见。

Step 7: 课堂作业1.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两小儿辩日》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课名
两小儿辩日
教者
班级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本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孔子周游列国遇到两小儿辩论,询问其故,一儿提出“日始出时去人尽,而日中时远也”的观点,阐述所看到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以视觉上近大远小为依据,印证自己的观点;另一儿则提出了“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观点,阐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现象,以触觉所感知的近热远凉为依据,印证自己的观点。圣人孔子听罢,也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①请同桌示范“辩斗”,师生相机评价。(对“辩斗”的理解)
②师生示范“辩斗”,指导读出辩斗语气。
(2)出示“锦囊妙语”,同桌交换角色再辩。
①请学生表演“辩斗”,增加情感体验。
③教师相机评价:此两小儿辩斗真可谓是-不分上下、不分伯仲、旗鼓相当。不人云亦云,不放弃对自己的观点的坚持和独立。
(3)分角色再Biblioteka 朗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论说性文章中常见的事实论证。《两小儿辩日》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序列化的学习活动,思考两个小孩儿的观点以及它们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进而初步感受事实论证强有力的说服力。而《两小儿辩日》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文言文,也体现了部编版教材对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的高要求。
7、让我们穿越到两千多年前,来到现场,跟着两小儿,开启思“辩”之旅!
二、共学研究,聚焦“辩斗
明确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了解用事实有理有据说明观点的方法以及效果,指导朗读两小儿对话,体验“辩斗”的乐趣,增加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尝试背诵。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

(2)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内容,体会故事中两小儿辩论的巧妙。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两小儿辩论的策略。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

2.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两小儿辩论的巧妙。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两小儿辩论的策略。

2.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古代文化知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小儿辩论的策略。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用法,并进行实例演示。

5. 实践运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两小儿辩论的情景。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家庭作业。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
4.领悟文章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5.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叙述和表达。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两小儿辩日》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
2.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激发创新精神;
4.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言文表达习惯的养成,以及用文言文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举例:
-对文言文特殊句式进行讲解和练习,如“日中不热乎?”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模仿运用;
-对古汉语词汇进行词义辨析,如“日”在古文中的多义性,通过例句和语境分析,使学生准确把握;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隐含逻辑,如两小儿辩日时的论证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分析;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文阅读”部分,主要包括《两小儿辩日》一文的学习。教学内容涉及:
1.掌握《两小儿辩日》的基本词句,如“辩日”、“日中”、“争辩”等;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分析两小儿辩日的过程,体会古人智慧与思辨精神;
-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寓意,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两小儿辩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观点不同而争论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辩论来追求真理的。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小儿辩日》,主要针对第十二课进行详细讲解。

该文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两小儿针对太阳距离人的远近进行辩论的故事,借此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论据进行辩论。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了解辩论的技巧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学会运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辩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理解辩论的技巧,学会运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辩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与人的关系,引入本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新词学习:讲解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两小儿辩论的论点和论据,讲解辩论技巧。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辩论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辩论技巧。

7. 课堂拓展: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辩论场景,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两小儿辩日》2. 重点词语:辩论、论点、论据、逻辑思维3. 辩论过程简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围绕生活中的一件事物,写一篇辩论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辩论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组织辩论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辩论技巧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中的辩论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和课后拓展。

4. 作业设计中的辩论稿写作。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两小儿辩日》,主要讲述两个小孩就日出日落的现象展开辩论,孔子也无法作出判断的故事。

文章通过两小孩的辩论,展示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日出日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4. 内容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句子。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设计相关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两小儿辩日2. 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两个小孩辩论的是什么现象?(2)孔子为什么无法作出判断?答案:(1)两个小孩辩论的是日出日落的现象。

(2)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是因为他虽然懂得很多,但不是万能的,也有不懂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查找其他关于自然现象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引入的细节补充和说明1. 图片的选择: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日出日落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日出日落的美妙。

2. 图片的展示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黑板展示,保证图片的清晰度,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日出日落的细节。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两小儿辩日》这篇古代童谣的背景和意义。

b. 掌握诗词的朗诵技巧和表演技巧。

c. 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对立概念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学会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尊重他人的观点。

b. 培养学生的朗诵和表演能力。

c.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古代童谣《两小儿辩日》的内容和内涵。

b. 掌握诗词的朗诵技巧和表演技巧。

c. 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对立概念和思想。

2. 教学难点:a. 理解和解读《两小儿辩日》中的对比概念和思想。

b. 通过朗诵和表演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c. 小组合作与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a. 课件和投影仪b. 音频播放设备c. 朗读示范视频2. 材料准备:a. 《两小儿辩日》的原文和翻译b. 小组讨论活动设计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通过播放《两小儿辩日》的朗诵示范视频,激发学生对这首童谣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诵能力。

b. 引导学生发表对童谣的初步理解和感受,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课文学习(30分钟)a. 学生自主朗读童谣原文,并配合投影展示翻译。

b. 教师针对童谣中的对立概念和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

c. 通过问题引导,讨论童谣中的“日”与“月”、"晴"与“雨”等对立概念,进一步理解童谣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朗诵表演(3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两小儿辩日》的朗诵表演。

b.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现童谣中的对立概念。

c. 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和表演技巧。

4. 小组讨论(3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童谣中的对立概念展开讨论,并为自己的观点找到支持性的细节。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教案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教案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

(2)理解文言词语“辩”、“日”、“汤”、“盘”、“舞”、“轮”的含义。

(3)掌握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破釜沉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翻译、注释等方法,解读文言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 成语和典故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

2. 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 文章主旨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注释、翻译等内容。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小儿辩日》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

(2)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言词语的理解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辩”、“日”等。

(2)教师讲解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破釜沉舟”等。

5.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2)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2)学生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自主学习,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8. 课后反思: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古代辩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好奇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14《两小儿辩日》表格式教学设计

14《两小儿辩日》表格式教学设计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板块五:情景再现,趣演辩斗。

读到这里,觉得这个小故事有趣吗?喜欢两小儿吗?为什么?师小结:是啊,辩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小儿活泼泼的天真烂漫,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思考,也看到了他们不人云亦云、不轻易放弃自己观点的坚持和独立。

2.还原场景,演一演。

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然后大声朗读两小儿的辩斗。

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辩斗”,教师巡视倾听。

3.学生展示。

4.体会辩论的语气。

无论是文言文辩论还是文言文辩论,意思都正确,为了强调自己说的对,他们还用了什么句式。

其中一小儿用了“此不为……乎”,另一小儿也不甘示弱,也用了“此不为……乎”一一反问。

是啊,刚刚同学们辩是辩了,就是没有斗起来,注意辩论时反问的语气,能够使我们的语言更有力量!语气反问5.请学生再演辩斗,感受语言的力量。

板块六:联系实际,理解题旨。

1、解开辩日之谜。

(I)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训练与反馈:课下作业:最后文中最后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小儿都在嘲笑我来,想•想,这个时候孔子又会怎么想?课下请同学们揣摩当时的情境和孔子的心理活动来写一写孔子会怎么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并且有了一定的感觉,你可以按照文言文了行文来写,那么你就用孔子曰,开头,当然如果你习惯用现代文的写作,那就用孔子说来开头。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生细读课文,听课文泛读
三、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
(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3)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4)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案例名称
《两小儿辩日》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六年级
提供者
周璐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四、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完成板书
七、检测
1“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教中午时大呢?
2、“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对文章的掌握情况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采用的学习评价有:
1、个别评价:经过练习后学习自己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评价。

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难 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德育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
四、领悟升华
五、课堂小结
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省略句)
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
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
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
明确:实事求是,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
板书设计
同学们对古文还比较陌生,学习起来还有困难,但是,从同们的学习情况来看,还是很有成效的。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3.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确定三点
重 点: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教案
教师
课时
1/2
课型
精读
时间
2010年上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对与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对他说什么?
预设:两小儿:(1)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 (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2)实事求是的精神。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或学习有何新的打算?
1.师范读课文。
1. 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
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3. 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视觉/触觉
4. 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
1. 这场争辩结果如何?有无胜负?
2. 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
师小结:听了几位同学对自己以后的规划,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真诚,心动不如行动,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目标的认真踏实朝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迈
2. 自由读。(读出朗读节奏)
3. 指名读。
4. 集体读。
5. 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合作。
预设:汤:热水去:距离 以:认为
东:向东为:同谓说 知:同智,智慧
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总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自己几乎不能自主学习,所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翻译交给学生,希望通过这样使学生课文中存在的疑惑,从来不敢有所怠慢。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生的效果都很难提高。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最后决定屏弃串讲的模式,贯彻新课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通过这节课,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完善课堂,完善自我。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省略句)
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
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
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
明确:实事求是,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
板书设计
同学们对古文还比较陌生,学习起来还有困难,但是,从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来看,还是很有成效的。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教案
教师
樊元罗
课时
1/2
课型
精读
时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3.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确定三点
重 点: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难 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德育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
四、领悟升华
五、课堂小结
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