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矛盾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第一,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身受沉重压迫,并与无产阶级有着密切联系,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盟友第二,民族资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第三,当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3、实行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第一,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其关系第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第三,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根本的建军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军队政治工作: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三大原则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2、人民战争的理论和战略战术原则人民战争理论的基本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采取独特的战略战术主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战略战术原则:核心思想是实行“积极防御”。
在作战原则上坚持战略防御中战役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战斗的外线作战。
在作战形式上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
在战争策略上,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并适时进行战略转变党的建设1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性意义。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政党。
没有一个革命政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策略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大声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革命导师还具体指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问题。
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时指出:一般情况下,无产阶级革命要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以便得到一种合唱特殊国情下,如在农民国度里,如果没有这种合唱,无产阶级的斗争"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列宁强调无产阶级革命,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
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
列宁进一步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要同资产阶级暂时联合,同时又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是民主革命胜利以及统一战线取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他在《民族殖民地问题提纲》中说道:但是不要同他们融合,甚至当无产阶级运动还处在萌芽状态时,也绝对要保持这一运动的独立性。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
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
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二)统一战线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建立统一战线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多样性的阶级构成决定的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虽然是中国社会最先进的阶级,但人数少。
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也极少,但他们掌握着国家机器,掌握着中国绝大部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统治力量,有国际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
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从理论上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无一例外地都需要正确解决这一至关重要的、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
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他们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否率领他们去打倒共同的敌人,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3、敌强我弱决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在中国革命全部过程中,由于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从而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
(二)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性: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内部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在外部有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还存在各种政治派别的矛盾。
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又不断发生推移、转化和变迁。
这种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
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中国的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不但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而且革命要求强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统一战线中的左派。
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

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国革命三大法宝是指毛泽东提出的在中国革命中必须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它们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法宝的历史背景、内容及作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篇1一、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因此,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和游击战争,如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通过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最终推翻了蒋介石国民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而革命的力量相对较弱。
因此,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口号,积极与国民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通过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有效地组织了人民群众,推进了革命的进程。
三、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积极开展整风运动、三三制和群众路线等实践活动,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通过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确保了革命的正确路线和组织纪律,有效地推进了革命的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密切相关的,缺一不可。
《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篇2中国革命三大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阶级、各人民团体和各社会贤达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
统一战线的策略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策略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统一的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统一的战线1.中国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共产党要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只有400多人,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非常强大。
所以,在中国,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闹革命不行,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那时候,中国的政党很多,但具有影响的大党只有国民党,并且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历次革命失败以后,仍然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苦苦求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第三、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热情帮助孙中山认识革命的道路和方法。
2.中共“三大”召开,确定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1923年)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张太雷等30人,代表党员432人。
大会的中心议题:讨论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
关于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应该看到,那时候的国民党不是一个阶级的组织。
它的前身同盟会曾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士绅结成的反清革命联盟。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份更复杂了。
这样,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以后,就容易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国民党也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其次应该看以,当时国民党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影响。
它在许多地区有合法地位。
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就能够在自己不能公开活动的地区,打着国民党的旗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民主革命,扩大革命影响。
最后还应该看到,共产党员只有加入国民党,才能从内部来影响国民党的政策,真正“改组国民党成为左翼的政党”。
关于保持共产党独立性的问题。
首先,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政党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暂时的革命联盟,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掌握的策略问题;而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坚持的原则问题。
第四章 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一、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 可能性(2)
2.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实现的可能性。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 盾的焦点。这种错综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 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挥统一战线的可 能性。 (2)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 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 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 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 (2 )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基本上是工人、农 民、小资产阶级这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以反对封 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 主统一战线。 (2)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 犯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将民族资产阶级排 斥在统一战线之外,甚至错误的认为民族资产阶级 是阻碍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
第一节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一 、 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1.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1)毛泽东说:“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 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 一战线,是不可能的。” (2)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 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决定了无产阶级 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 从而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四节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
的一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 的一大法宝
1.社会主义时期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要坚持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这有着重要的意 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任 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把我国从落 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因此,必 须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章简答题以及回顾第二节

回顾题1、毛泽东同志晚年有那些错误做法?如何认识这些错误做法2、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中国革命新道路成功原因?第三章简答题1、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内容及提出意义?基本纲领的内容①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基本纲领的意义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充分展开和具体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①实践意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②理论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③国际意义:为同类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探索革命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④方法意义:对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具有启迪意义。
2、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它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大国进行革命的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前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伟大历史事件,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通过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相关问题,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并且使学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重要性。
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记忆口诀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关键词组
▲统一战线
答题要点
A.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B.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基本路线和策略路线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1.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记忆口诀
▲团结一切力量
关键词组
▲重要性必要性
答题要点
A.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B.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
记忆口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关键词组
▲统一方针
答题要点
A.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统一战线
二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记忆口诀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关键词组
▲政策和策略
答题要点
政策和策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记忆口诀
▲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关键词组
▲独立自主
答题要点
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政治上逐步把同盟者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而不是把自己降低到同盟者的水平
4.新民主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关键词组
▲历史经验
答题要点
A.坚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线的策略,但工农联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B.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C.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针D.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毛邓三课后习题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后习题注:楷书字体为没有精炼的或赘余的字句,可以自己随意作结。
导论: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仍然保持着勃勃生机,是因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发展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与时代、实践和科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具体化,逐步在各方面获得展开。
2.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为什么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怎样才能正确解决?马克思列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
各国的物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
(可不用,从中国具体的国情来解决和时代特点来分析)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来一番变化,要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科学理论。
在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实质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以中国特有的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和语言,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和语言,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新编中国统一战线基本教程

新编中国统一战线基本教程一、统一战线的概念及意义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泛联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
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奋斗,以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为最终目标。
统一战线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可以汇集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阶层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减少内外敌人的力量,为革命事业争取更有利的条件。
二、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1. 领导权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统一战线中保持绝对领导地位,以确保革命事业的正确方向和目标。
2. 广泛性原则:统一战线应该广泛团结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阶层的力量,以实现革命事业的最大化。
3. 联合战线原则:统一战线是由多个政治力量组成的联合战线,各个成员单位应本着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原则开展合作。
4. 长期性原则:统一战线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需要各个成员单位在长期合作中增强团结意识,形成深厚的革命友谊。
5. 灵活性原则:统一战线应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灵活调整成员单位的结构和构成,以适应革命事业的发展。
三、统一战线的组成成员1. 中国共产党:作为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起着统一、组织、引导各个成员单位的作用。
2. 民主党派: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政治组织,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其主要任务为参与国家政治决策和监督。
3. 工商界代表:工商界代表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参与政治活动,为工商界争取合法权益,推动经济发展。
4. 独立自由职业者:独立自由职业者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5. 无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群体,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四、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1. 组织形式:统一战线可以通过政治协商、联合行动、共同纲领等形式进行组织和活动。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1939年10月。
毛泽东在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发刊词。
他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党走过的18年革命历程,他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革命制胜的著名论断。
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
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一>原因:(1)人数少,力量单一(2)敌人异常强大(3)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其他的一些阶级、阶层和社会政治力量也具有某种革命的要求。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其他阶级的革命要求。
无产阶级并不是把其他阶级和阶层骗来革命,而是联合他们的革命要求。
中国革命以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必须唤起民众的力量共同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总结了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经验,指出五十多年来革命的经验教训根本就是“唤起民众”这一条道理。
中国革命之所以干了几十年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全国人民没有没有充分地动员起来。
<二>核心理念: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三>在统一战线中采取坚定而灵活的策略。
1、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物产阶级的独立性,即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坚持政治上又联合又斗争的的两手策略。
联合:就是不拒绝与其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保持这个统一战线。
斗争: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坚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着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变为武装斗争。
要善于通过斗争达到团结,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如果我们党不知道在一定时期中同资产阶级联合,党就不能前进,革命就不能发展。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1.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国民革命时期,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
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
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2)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3)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
(4) 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时,克服了王明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对顽固派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
4.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
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浅析中国革命统一战线

总之, 由于不 同历史时期 和不 同革命阶 段, 中国社 会民族矛盾 和阶级
国民党新军 阀的统治为主要 目标。 中国共产党独 立地领导 武装斗争 和土 矛 盾 交 替上 升 , 得 不 同 历 史 时 期 的统 一 战 线 的 内 容 和 特 点 不 同 。 通 过 以 使 地革命, 开辟 了农村包围城市 、 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 推动 中国革命走 上 分 析 指导 , 生 基 本 理 解 了 统 一战 线 问题 , 学 克服 了 学 生 无 从 下 手 的 困 难 ,
封 建 的斗 争 , 出 国共 两 党合 作 的要 求 , 立革 命 统 一 战 线 , 提 建 这就 是 中 国共 产 党 第三 次 全 国代 表 大会 的 中心议 题 。
I 关键词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 阵线 , 中国共产党在 中国革命中战胜敌 线性质的革命政权。在这一时期, 是 中国共产党在 统一 战线问题 上忽视了联
党转变为工人 、 民、 农 城市 小资产 阶级和 民族 资产阶 级的 民主革命联盟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标志着国民革命统一 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四、 放 战 争 时期 的人 民 民主 统 一 战线 解
抗战胜利后 , 中日民族矛盾基 本解决 , 中国人 民同美帝 国主义 支持的
命、 国运动、 护 护法运动屡遭失败 。在 苏联 和中国共产党帮助 下, 中山认识到 民众 力量 的伟 大, 孙 认识到联合. 农 , Y - 建立革命武装 的重要 性。12 92年秋 , 他在上海 召集有共产党 员参加 的会议 , 究改组国民党的计划。 中国共产 党从 中国革命 的需要 出发 , 研 为共 同进行反 帝反
为 建 命, 统一战线营垒中原有的 4个阶级只剩 下了工人、 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 工 国 民党 反 动 派 为 目标 , 夺取 全 国 革 命 的 胜 利 , 立 新 中 国 奠定 了强 大 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8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随着阶级关系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以往的统一战线相比,其阶级结构和内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爱国统一战线,是因为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法宝。
(1)历史经验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我们党正是依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联合了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统一战线成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又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在新的历史时期,决不能丢掉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3)当前,统一战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
毛概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毛泽东思想——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10—17答:(1)1921—1927: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
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1927—1935: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3)1935—1945:毛泽东思想的完备成熟。
代表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4)1945—1956: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代表作:《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幸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不要四面出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P19答: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要素。
第一,它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第三,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3.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P20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为什么必须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什么? P25、P27答: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因分析

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因分析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当时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主观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方针的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始终坚定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分析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始终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功击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即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所在。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客观因素(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深刻分析进行革命的外部大环境。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当时的国际动态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时局,也影响着自身政策和策略的制定。
就外部环境而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对外军事扩张的重要一步就在于向外推行其对华政策,并试图将其“大陆政策”细化和发展。
1929年由美国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国内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难局面,20世纪30年代,日本联合德、意组成法西斯集团,逐渐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
其中,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转移国内矛盾,对亚洲侵略扩张,尤其加紧了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方针。
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由此开始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英美两国害怕日本配合德、意对他们实行攻击,便推行“绥靖怂恿”政策,企图以牺牲中国的主权为代价,导致国际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
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因分析

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因分析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当时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主观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方针的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始终坚定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分析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始终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功击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即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所在。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客观因素(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深刻分析进行革命的外部大环境。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当时的国际动态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时局,也影响着自身政策和策略的制定。
就外部环境而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对外军事扩张的重要一步就在于向外推行其对华政策,并试图将其“大陆政策”细化和发展。
1929年由美国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国内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难局面,20世纪30年代,日本联合德、意组成法西斯集团,逐渐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
其中,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转移国内矛盾,对亚洲侵略扩张,尤其加紧了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方针。
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由此开始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英美两国害怕日本配合德、意对他们实行攻击,便推行“绥靖怂恿”政策,企图以牺牲中国的主权为代价,导致国际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
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即国民革命时期,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
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
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2)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3)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
(4) 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时,克服了王明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对顽固派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
4.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
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在这种情况下,处在中间地位的阶级、阶层,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与这些阶级、阶层的关系,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其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决定了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由于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但有帝国主义列强和顽固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三: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
中国社会存在着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不断发生转化和变迁。
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其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因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
四、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对于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有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第一,新时期统一战线是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所必需。
我国的统一战线成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文化层次比较高,在海内外有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有爱国心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出力的强烈愿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祖国统一的不可缺少的依靠力量。
第二,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所必需。
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各阶层、各党派和各社会集团,社会主义民主没有他们的参加,不可能真正实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所必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还存在着具体利益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还会出现新的
冲突和矛盾。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在一个共同目标下把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
爱国统一战线将长期存在,这首先是由于在我国有统一战线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客观需要。
从大陆范围内看,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
这种状况将长期存在,统一战线的团结、沟通、协调、自我教育功能也将在长时期内发生作用。
其次,从“一国两制”的要求看,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一些特殊的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几十年、成百年不变;另一方面,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两制和平共处,长期共存。
统一战线要为推动“一国两制”的实施服务,任务是长期的。
第三,从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关系看,共产党员在全国总人口中是少数,非党群众是大多数,仅就统战对象来说,也有上亿人口。
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任何时候,共产党员都要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合作。
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长期性也决定了统战工作的长期性。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了,共产党消亡了,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才会随之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