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关雎教案

诗经两首关雎教案

诗经两首关雎教案教案标题:诗经两首《关雎》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2. 通过学习《关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关雎》这首诗有什么了解?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什么了解?背景知识(10分钟):1. 介绍《关雎》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解释《关雎》中的一些古词句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诗歌欣赏(15分钟):1. 分发《关雎》的诗歌原文,并让学生跟读。

2.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意象和主题。

3. 合作讨论:请学生就《关雎》中的某一句或某一段进行解读和分析,然后与同伴分享观点。

创作活动(20分钟):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关雎》的理解,创作一首与之相关的诗歌。

2. 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也可以参考《关雎》的诗歌形式和意象进行创作。

3. 学生可以个别创作,也可以分组合作创作。

4. 学生完成创作后,可以选择朗读或表演自己的诗歌。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3. 提问:通过学习《关雎》,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们对自己的创作有什么感受?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关雎》和其他古代诗歌,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展览,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文化的知识。

3. 鼓励学生尝试翻译《关雎》或其他古代诗歌,并比较不同版本的翻译。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引入、背景知识介绍、诗歌欣赏、创作活动和总结评价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这首古代诗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 理解《关雎》的诗意和主题,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关雎》的内容和形式。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关雎》所表达的爱情和美好情感。

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1. 朗读和背诵《关雎》。

2. 分析《关雎》的诗意和主题,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2 相关知识1. 介绍《关雎》的作者和背景。

2. 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表达方式。

2. 引入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

3.2 朗读与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关雎》,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鼓励学生背诵,加强记忆力。

3.3 分析与讨论1. 引导学生分析《关雎》的诗意和主题,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

2. 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和研究。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讨论的积极性。

4.2 理解与表达评估学生对《关雎》的诗意和主题的理解,以及对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把握。

4.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对《关雎》所表达的爱情和美好情感的态度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关雎》的文本,包括作者和背景的介绍。

5.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关雎》的图像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5.3 相关学习材料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其他古典诗歌的分析和解说,供学生拓展学习。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彼此的见解。

6.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

2017长春版九上关雎word表格式教案

2017长春版九上关雎word表格式教案
教 学
反 思
4、背诵诗歌。
5、理解诗歌。
6、赏析诗歌:
(1)、重点语句。
(2)、名句赏析。
1、展示预习问题
2、质疑问难
3、解决生成问题
1、朗读课文,
2、默写全文
3、听写生词。
《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诗中描写的爱情,清新朴素,乐而不淫,充满着健康纯洁之气,影响深远。
教学流程
教 学 内 容
教法学法设计
预习
展 示
反馈
总结
第二课时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3、结合名句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诗歌的主题。
1、展示预习问题
2、质疑问难
3、解决生成问题
1、接龙背诵全文
2、默写全文
3、名句赏析
4、填空
(1)《关雎》选自《诗经﹡___》【周南】
(2)孔子评价《关雎》说:“______,_____”。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教学内容
一、《诗经》二首《关雎》
序号
教学时间
教具
多媒体
教 内
学 容
目 要
标 求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全文。

(2)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主题及表达技巧。

(3)分析《关雎》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诗意及表达技巧。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关雎》中的生僻字词解释。

2. 古典诗歌的韵律特点及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关雎》的创作背景、诗意、作者简介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辅段,营造有利于诗歌鉴赏的氛围。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关雎》中的典型意象、修辞手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教学氛围。

(2)简要介绍《关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关雎》的诗意和表达技巧。

(2)分析《关雎》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

(2)选取其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7. 课后作业:(1)背诵《关雎》。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反馈意见等方面进行总结。

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等进行调整,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雎教学教案设计

关雎教学教案设计

《关雎》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关雎》这首古诗的内容。

(2)分析并掌握《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了解《关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的寓意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背诵《关雎》并理解其内容。

(2)掌握《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了解《关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关雎》的寓意和表达技巧。

(2)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关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关雎》,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句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关雎》的寓意和表达技巧。

(2)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领会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关雎》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关雎》。

2. 写一篇关于《关雎》的读后感。

3. 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雎》的诗歌特点和寓意。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2. 课文名称:《关雎》3. 学科领域:中国古代文学4.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5.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关雎》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及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关雎》的鉴赏能力。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爱情美好与和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关雎》的诗意、韵律特点及修辞手法。

《关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爱情观。

2. 教学难点:《关雎》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及词汇理解。

《关雎》的韵律特点及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关雎》的背景、诗意及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

3. 朗读法:全班同学共同朗读,感受《关雎》的韵律美。

4. 实践法:个人或小组进行《关雎》主题的创意活动。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关雎》,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准备相关古代爱情文化的资料,以便课堂上分享。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关雎》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关雎》的诗意、韵律特点及修辞手法。

分析《关雎》所体现的爱情观,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观进行对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朗读与背诵:全班同学共同朗读《关雎》,感受其韵律美。

个人或小组进行《关雎》的背诵,培养语文素养。

6. 创意活动:个人或小组进行《关雎》主题的创意活动,如绘画、表演等。

展示并分享活动成果,加深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的诗意及爱情观。

八下《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表格式教案(3课时)

八下《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表格式教案(3课时)
中的
第二

“1”
六、小结并背诵全诗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2.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四、教师小结: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教师点拨
概括主旨
板书设计
《蒹葭》
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教学后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因此我们在学习诗歌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品。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湄(méi)跻(jī)坻(chí)
涘(sì)沚(zhǐ)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晞:干。
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完成
“121”
中的
“2”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四、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全诗共5个小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诗意、诗境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分析《关雎》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关雎》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 作业评价:(1)对学生的作业(如诗歌翻译、赏析文章等)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评价和建议。

(2)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字词的正确使用、句子的通顺和表达的准确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雎》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关雎》的解析和评论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朗读指导: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词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关雎教学教案设计

关雎教学教案设计

《关雎》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这首古诗;(2)理解《关雎》的诗意,把握其主题思想;(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色,了解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从文学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美好情感,培养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2)理解爱情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诗意和主题思想;2. 《关雎》的文学特色及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关雎》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从文学角度分析《关雎》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雎》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诗经》简介、《关雎》的历史地位等;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经》的背景及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介《关雎》在《诗经》中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其韵律美;(2)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关雎》的诗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文学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关雎》所表现的美好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对爱情的认识和追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的诗意、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6. 作业布置(1)背诵《关雎》;(2)写一篇关于《关雎》的短文,可以从诗意、主题、文学特色等方面入手。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关雎》与其他爱情诗的比较(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雎》与其他爱情诗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分析各自的文学特色和主题思想。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案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案
-文化背景:学生可能对《诗经》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古代婚恋习俗缺乏了解,导致对诗歌的文化内涵理解不深。
-鉴赏能力: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举例解释:
-针对诗歌意境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解、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关雎》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诗经》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这影响了他们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次,学生在分析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时,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也暴露出对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关雎》的基本概念。《关雎》是一首描绘男女恋爱的诗歌,它通过起兴、对仗等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关雎》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雎》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关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关雎》的诗意理解和诗歌形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起兴、对仗等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关雎教学教案设计

关雎教学教案设计

《关雎》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内容,掌握其主题和意境。

(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如韵律、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主题和意境。

(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把握《关雎》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深入理解《关雎》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关雎》的背景知识,如作者、时代等。

(2)引导学生关注《关雎》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关雎》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意境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关雎》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让学生感受《关雎》的情感表达,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递关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关雎》,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魅力,掌握了《关雎》的主题和意境,分析了其文学特点。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传递关爱,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关雎》。

2. 结合课后注释,进一步理解《关雎》的内容。

3. 分析《关雎》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4. 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践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全文;(2)理解《关雎》的诗意、诗境、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3)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美好情感;(2)认识《诗经》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关雎》;(2)理解《关雎》的诗意、诗境、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3)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关雎》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如何把握《关雎》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2)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关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关雎》,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2)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关雎》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3. 课堂讲解:(1)讲解《关雎》的诗意、诗境、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2)解析《关雎》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3)分析《关雎》所表现的美好情感。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关雎》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强调《诗经》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关雎》;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关雎》的诗意、诗境、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情况;4. 学生对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的质量。

关雎表格式教案免费

关雎表格式教案免费

关雎表格式教案免费教案标题:关雎表格式教案免费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关雎》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关雎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关雎》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关雎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文《关雎》的复印件。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古代诗歌《关雎》的背景和意义。

2.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好奇心。

二、理解诗歌背景(10分钟)1. 分享《关雎》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三、学习诗歌形式(15分钟)1. 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包括韵律、格律等。

2. 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

四、掌握表达技巧(20分钟)1. 分析《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他们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

五、诗歌欣赏与创作(20分钟)1. 播放朗读《关雎》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音韵美。

2. 鼓励学生尝试朗读《关雎》,并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古体诗歌。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彼此的成果。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进一步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

2. 鼓励学生参加古诗文比赛或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的质量和创意。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任务,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的教案撰写或其他教育方面的支持,请随时告知。

《关雎》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表

《关雎》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表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 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 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 的一面镜子。
2、完成“知识卡片”(《作业本》》)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
三、品诗韵(浅唱低吟)
1.齐读诗歌,思考《诗经》中的《关雎》为什么 会如此脍炙人口呢?
预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因此又 叫《诗三百》。《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 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
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雅》》是周人正 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 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周颂》《鲁颂》和 《商颂》。
呢? 联系《回延安》-“羊羔养吃奶眼望着妈,小米
饭养活我长大。”(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重章叠句,在朗读类
似篇章中总结其好处。在情境及联系所学中自然引出 赋比兴手法。
那么它选的为什么又是雎鸠乌呢? 资料链接-雎鸠乌 比:即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你读出]《关雎》的什么美? 明确:韵律美、手法美 五、赏形象(细品慢酌)
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能力点
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
课题名称
《诗经之<关雎>》
教学内容
本节位于人教版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诗经二首》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体会重章叠句”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品析君子和淑女的形象,树立正确的
爱情观。
初二学生:通过第二课《回延安》比兴手法的学 习及本书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的背诵,能够 教学对象及特点 较好的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步了解比兴手法。但对 于“重章叠句”这一新概念,还需深入体会学习。

初中语文《关雎》教案

初中语文《关雎》教案

初中语文《关雎》教案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诗歌作品,由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学家屈原所作。

《关雎》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内涵被列为初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份《关雎》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代诗歌作品。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理解《关雎》的主题和意境;3.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话题:“你们了解过古代的诗歌吗?你们能给我举几个例子吗?”2.诗歌背景介绍(2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简单介绍《关雎》的背景:先秦时期,屈原生活在楚国,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

此外,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楚国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

3.课文解析(40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并请几名学生朗读全文。

然后,逐段解析《关雎》的内容和意义,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重点解析以下内容:-楚国人民的生活:楚国地处水乡,人们以捕鱼为生。

描绘楚国水乡的生动景象给人一种恬静、安宁的感觉,与主题呼应。

-爱情的描写:诗中揭示了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和矛盾。

有望而不得的恋情是诗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情感的表现:通过描写男女之间的思念、痛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领悟。

同时,也通过这些情感表达了对楚国政治局势的关注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韵律和表现手法:通过对《关雎》的篇章结构、句式和词语运用等进行分析,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4.诗歌鉴赏和创作(3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如运用对仗、比喻和修辞等手法。

然后,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诗歌,可以以《关雎》为模板,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5.课堂总结(10分钟)学生就诗歌的内容、主题、意义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

三、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第12课《关雎》教案

第12课《关雎》教案
4.诗歌鉴赏: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文化背景:了解《诗经》的背景和《关雎》的历史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6.主题探讨:深入挖掘《关雎》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核心素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关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掌握诗经语言特点,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关雎》中的美好情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关雎》这一课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对《关雎》这首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创作练习,这无疑体现了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理论介绍环节,可能因为我对某些概念讲解得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特别是在讲解比兴手法时,我应该用更生动的例子和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更多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与理解:《关雎》的朗读节奏、语气、情感把握,以及对诗句的整体理解。
-通过示范朗读、分组朗读、个人展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部编课文《关雎》表格式教案

部编课文《关雎》表格式教案
(二)自主合作
把本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了解诗歌的大概内容。
(三)自主展示
我们先请同学给我们示范朗读一下本诗;再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一下诗歌给我们塑造的意境。并分析人物形象。

拓展
延伸
(四)质疑问难
作者是如何表现文中主人公情真意切、敢于真实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的情感的。

疑点
探究
20分钟

疑点
探究
20分钟
二、检查预习
请学生朗读本诗。
三、学习课文
(一)自主探究
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四、拓展链接
与《诗经》中的另外一篇《静女》经行比较阅读。

检测反馈
10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蒹葭()()白露未晞()道阻且跻()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3.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1分)
4.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1分)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
反思
6.本诗描写的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这首诗;(2)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关雎》;(2)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关雎》中的古代文化内涵;(2)深入剖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经》的概况,包括作者、创作背景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关雎》这首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关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深入剖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3)解读《关雎》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关雎》。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关雎》;2. 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关雎》中的生僻词语;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雎》的内涵与形式;2.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关雎》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关雎》与其他诗歌的异同;4.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关雎》所表现的情感态度的共鸣。

关雎教案模板范文

关雎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关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 在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2. 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2.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自由朗读《关雎》,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如“雎鸠”、“窈窕”、“荇菜”等。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雎》的艺术特色,如赋比兴、重章叠句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关雎》。

2. 撰写一篇关于《关雎》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雎》,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男子对淑女的思念、追求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诗中人物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1. 教师介绍《诗经》中的其他爱情诗篇,如《汉广》、《桃夭》等。

2. 学生交流自己对爱情诗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关雎》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完成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2. 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关雎》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教案
痴心相恋的情调,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B.用双声(声母同,例“辗转”)和叠韵(韵母同,例“窈窕”)的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增强诗歌音调的和
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C.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偶句入韵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韵律感、音乐感,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一起读一遍,体会韵律感。


D.用各类词语修饰动作(辗转反侧)、模拟形象(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参差荇菜)。

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课堂小结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写一个
男子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又幻想求而得之的喜
悦欢乐,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
美。

用自己的
方式总结
总结升华
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