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案
《关雎》教案5篇
《关雎》教案5篇《关雎》教案篇一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课题名称:关雎执教者:重庆市南华中学校代璐时间:2023年11月15日班级:初三5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根本知识;过程与方法:感受全诗的音乐美、画面美、韵味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理解人之性情、纯洁爱情,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一〕课前播放《关雎》音乐,营造气氛。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几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介绍文学常识《诗经》。
二、诵读诗,感受诗的意境〔一〕配乐美读1.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抑扬顿挫。
2.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二〕再读,感受诗的绘画美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描绘自己感受到的诗中的画面。
2.教师描绘其中的一个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此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品读诗,感受诗的内容美 1.诗中讲述什么内容?2.诗歌中的君子对女子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3.诗中描绘的君子和淑女是怎样的形象?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联系乐府《江南》理解女子美好善良的形象四、小结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已不知如何去爱了,很庆幸我们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责任的男子向自己的心上人郑重许诺婚姻的模样,庆幸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重拾了究竟什么样的女子才值得深爱。
也难怪那么多的学者都认为“君子〞即指周文王,“淑女〞即指其妃太姒了,也难怪人将它推举为了歌颂“后妃之德〞的典范。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的关雎篇目及其背景;2.掌握《关雎》的基本内容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关雎》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关雎》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关雎》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关雎》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2.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关雎》,并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3.讨论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关雎》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关雎》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关雎》的背景《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共有十四篇。
《关雎》是周代的一种歌曲,是一种祭祀歌曲。
《关雎》的歌词主要是描述周王室的祭祀仪式,表达了周王室的威严和尊严。
(2)《关雎》的内容《关雎》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周王室的祭祀仪式,表达了周王室的威严和尊严。
《关雎》的歌词中,有很多关于祭祀的描写,如“肃雝雝兮,无舜无咎”,“肃肃王事,靡有不正”,“王于兴周,其命既蹈”,“王之乐祀,以降福祉”等等。
(3)《关雎》的意义《关雎》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歌曲。
它不仅反映了周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貌,还表达了周王室的威严和尊严,体现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和文化水平。
同时,《关雎》的歌词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3. 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关雎》,并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觉得《关雎》的歌词中有哪些描写是比较生动的?”“你觉得《关雎》的歌词中有哪些词语是比较有意境的?”等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4. 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关雎》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雎语文教案设计
关雎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这首 pre-Qin 时期的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学会分析和理解《关雎》这首诗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让学生借鉴《关雎》的叙事方式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握古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
2. 课堂讲解(20分钟)•讲解《关雎》的作者、朝代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古代诗歌的历史价值。
•分析《关雎》中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展示出诗歌的美感和卓越性。
3. 文学鉴赏与解读(3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关雎》的原文,并帮助他们理解文中的词句和意涵。
•解读诗中的隐喻、象征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分析古代诗歌的形式和押韵规律,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
4. 诗歌创作与演讲(30分钟)•鼓励学生仿照《关雎》的叙事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可以是描述自然景色、描绘个人感受或抒发情感等方面的诗歌。
•学生进行诗歌演讲,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思考《关雎》这首诗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课堂黑板或投影仪•学生诗歌创作材料2.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答题能力。
•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和演讲能力,包括诗歌的创意、表达方式和感染力。
五、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艺术展览或音乐会,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艺术的魅力。
2.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诗歌创作和表演能力。
《关雎》教案
《关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学会欣赏《关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欣赏、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雎》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关雎》的情感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关雎》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学会欣赏《关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雎》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关雎》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关雎》的情感魅力。
(2)介绍《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使学生对《关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关雎》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关雎》的欣赏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欣赏。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关雎》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文化价值。
(2)欣赏:播放《关雎》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讨论:分组讨论《关雎》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关雎》的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初中语文关雎教案
初中语文关雎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2.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3. 体会诗文情感,感受诗歌的美;4. 能够运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3. 诗文情感的体会和诗歌美的感受;4. 创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诗文情感的深入体会和表达;3. 创作和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录音;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文;3. 准备一些创作和表达的素材和示例,帮助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背诵《关雎》,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诗文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思;2. 讲解诗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3. 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4. 讲解诗文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体会诗文的深层含义。
三、诗文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文,注意语音和语调的把握;2. 引导学生背诵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 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四、创作和表达(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2. 提供一些素材和示例,帮助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进行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提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3. 学生对诗文情感的体会和诗歌美的感受;4. 学生创作和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 理解《关雎》的诗意和主题,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关雎》的内容和形式。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关雎》所表达的爱情和美好情感。
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1. 朗读和背诵《关雎》。
2. 分析《关雎》的诗意和主题,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2 相关知识1. 介绍《关雎》的作者和背景。
2. 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表达方式。
2. 引入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
3.2 朗读与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关雎》,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鼓励学生背诵,加强记忆力。
3.3 分析与讨论1. 引导学生分析《关雎》的诗意和主题,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
2. 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和研究。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讨论的积极性。
4.2 理解与表达评估学生对《关雎》的诗意和主题的理解,以及对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把握。
4.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对《关雎》所表达的爱情和美好情感的态度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关雎》的文本,包括作者和背景的介绍。
5.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关雎》的图像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5.3 相关学习材料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其他古典诗歌的分析和解说,供学生拓展学习。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彼此的见解。
6.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
诗经《关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这首诗;(2)理解《关雎》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美好情感;(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关雎》;(2)理解《关雎》的内容和主题;(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色。
2.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关雎》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及词语;(2)分析《关雎》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及《关雎》的历史地位;(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的美好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主题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关雎》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及词语;(2)分析《关雎》的文学特色,如比喻、象征等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美好情感,感受诗人对爱情的向往;(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的文学价值及教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关雎》;2. 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关雎》中的生僻词语;3. 分析《关雎》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音乐美。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关雎(第一课时)》教案
《关雎(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雎.鸠(jū)窈.窕(yǎo)好.逑(hào)水中沚.(zhǐ)B.荇.菜(xìng)寤.寐(wù)参差.(cī)水之涘.(sì)C.琴瑟.(sè)芼.之(mào)溯.洄(sù)水中坻.(dǐ)D.乐.之(lè)未晞.(xī)且跻.(jì)水之湄.(méi)2.【新独家原创】下列诗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道阻且右B.蒹葭苍苍C.钟鼓乐之D.琴瑟友之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水之.湄B.求之.不得C.左右采之.D.溯洄从之.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根据提示填空。
(1)文静而又善良的姑娘是好的配偶,《关雎》一诗中的“, ”就是佐证。
(2)《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 ”为下文抒发爱意创造了意境。
(3)歌曲《在水一方》中有这样的句子:“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它对应的《诗经》中的诗句是:“, 。
, 。
”6.【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关雎》与《蒹葭》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中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D.《关雎》中表现的情感真挚热烈,《蒹葭》也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能力提升全练7.(2023河北高邑期中,5—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6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诗经《关雎》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理解《关雎》的诗意、诗境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分析《关雎》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关雎》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组内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 作业评价:(1)对学生的作业(如诗歌翻译、赏析文章等)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评价和建议。
(2)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字词的正确使用、句子的通顺和表达的准确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雎》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关雎》的解析和评论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朗读指导: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词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案
-鉴赏能力: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举例解释:
-针对诗歌意境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解、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关雎》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诗经》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这影响了他们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次,学生在分析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时,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也暴露出对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关雎》的基本概念。《关雎》是一首描绘男女恋爱的诗歌,它通过起兴、对仗等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关雎》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雎》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关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关雎》的诗意理解和诗歌形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起兴、对仗等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关雎》精品教案
《关雎》精品教案1.初读《关雎》,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2.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情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
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描摹爱情的诗句导入,内容关联主题,形式紧扣文体,让学生快速迈入古诗大观园,感受诗歌之美。
二、初读《关雎》,感受韵律和节奏1.预学展示,了解作品(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和“背景链接”栏目)2.初读诗歌,把握字音字形雎鸠..(hǎo qiú)荇.菜(x..(yǎo tiǎo)好逑..(jū jiū)窈窕ìnɡ)寤寐..(wù mèi)钟鼓乐.之(lè)芼.(mào)3.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师:上古诗歌多出于街头巷尾,吟之,诵之,歌之。
《关雎》为四言诗,采取两字一顿的读法。
同时,我们用符号区分平仄,体会其长短分明、强弱分明、高低分明的特点。
原则:一二声平,三四声仄。
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注意:波浪号为平声,短横线为仄声。
(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标记出整首诗的平仄,然后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4.再读课文,读出韵律师:《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或叠句,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生朗读体会,师引导)师小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出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双声/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动作。
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读来韵味十足。
“参差荇菜”“窈窕淑女”等句子的重复吟咏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诗经《关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这首诗;(2)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关雎》;(2)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关雎》中的古代文化内涵;(2)深入剖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经》的概况,包括作者、创作背景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关雎》这首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关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深入剖析《关雎》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3)解读《关雎》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关雎》。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关雎》;2. 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关雎》中的生僻词语;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雎》的内涵与形式;2.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关雎》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关雎》与其他诗歌的异同;4.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关雎》所表现的情感态度的共鸣。
关雎教案10篇
关雎教案10篇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一、教学过程:导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二、七嘴八舌话《诗经》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作品分类:《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PPT展示———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
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3、学生个读、评读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3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篇8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窈窕”“淑女”“君子”等词语含义,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3、理解诗意,分析主人公形象,领悟诗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品、写等方式学习诗歌。
2、音乐烘托,资料辅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淑女风范、君子风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确看待君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营造氛围)一、走近《关雎》--仰视1、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
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2、《诗经》简介(屏显)(生自读积累)。
3、《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孔子论诗,必从《诗经》开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让人“温柔敦厚”。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让我们带着仰慕之情去聆听那经历了三千年之久却依然鲜活美好的吟唱!二、走进《关雎》--透视聆听先民吟唱:1、自由读,回顾诗歌朗诵常识。
(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遍,然后据诗歌常识探讨如何读好这首诗,再据总结的经验试读。
)2、配乐读,体会诗歌音韵美感。
(推荐同学示范朗读,用声音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3、同桌互读,探寻人物内心世界。
(读给同桌听,并与同桌探讨:这首诗讲了个什么故事,读出了诗中男子怎样的心路历程。
)探究人物形象:1、分析“淑女”形象。
(1)想象“窈窕淑女”模样。
那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让他慕之求之,求之思之的呢?闭上眼,我们来想象一下她的样子:微风轻拂,河水微漾,金色的阳光铺洒在河面上,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摇曳,一位挎着篮筐的姑娘不时弯下腰,轻快的采摘着荇菜……也许这个姑娘在我们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但我们相信,她一定有--(生随老师设置的情景想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关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关雎》的诗意和文学特点。
能够分析《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能够背诵并默写《关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情感内涵。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关雎》中的象征和隐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爱情和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关雎》的诗意和文学特点。
《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关雎》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关雎》中的象征和隐喻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关雎》的学习。
2. 朗读《关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3. 文本分析:分析《关雎》的诗意,解读象征和隐喻。
引导学生关注《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作业: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关雎》的重要内容和技巧。
布置背诵和默写作业,加深学生对《关雎》的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关雎》的背诵和默写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关雎》的诗意和文学特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关雎》原文。
相关注释和解释。
参考资料和学术文章。
朗读和音乐素材。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关雎》的意境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关雎》在当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探讨如何将古典文学融入现代创作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关雎教案(通用5篇)
•••••••••••••••••关雎教案关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雎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提高想象力。
3、德育目标:(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听)和背诵(读)。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写)。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吸取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
二、学习《关雎》(一)简介《诗经》(提问讲解、课件显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年内流传的305篇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有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还有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
《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兴--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咏之辞。
)(二)课文说明《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
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
《关雎》教案课程
《关雎》教案课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关雎》这首古诗。
能够分析《关雎》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解释《关雎》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意境和主题。
学会使用古典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领悟作品中表达的爱情、友情等美好情感,提升个人情感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关雎》的诗意和主题。
《关雎》中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关雎》中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对《关雎》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关雎》中的具体词句进行深入剖析。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关雎》与其他古诗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雎》原文及其注释、翻译。
2. 学生准备:预习《关雎》,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关雎》: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 解析《关雎》: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关雎》的主题和意境。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推荐相关阅读材料。
6. 课后作业:背诵《关雎》。
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阅读其他有关《关雎》的学术论文或评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关雎》的情况以及课后写作的质量。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小测验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教案执教:呼冬梅日期:2010年3月17日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
还是抢答吧。
回答问题:1、《诗经》是什么的总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了?西周年到春秋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注,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称为《诗经》]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国风,是各地的民谣;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查看比赛结果。
二.授新:(一)整体感知1.读诗歌,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请同学们回顾归纳一下读好诗歌的方法或窍门。
……2.明确:要读得字字清晰,要读出轻重缓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3.明确:节奏把握好,两字一顿,感情要明朗。
听老师读,边听边思考诗歌内容,试用一句话概括。
……4.有说喜欢有说思念,看来主人公的情感是有变化的。
请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爱恋—相思—梦幻)第一节: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君子看了之后就想到了他心中的姑娘,心中充满了爱慕之情。
第二三节: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
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可见相思之苦。
第四五节:在君子所憧憬的一片美好的爱情梦幻之中,君子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
5.语言概括准确。
下面请两位同学把诗歌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语调,读出情感和意境。
(二)研讨探究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看看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除了雎鸠之外,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形象或事物?(荇菜、水、淑女、睡不着的人)3.如果说眼前有一幅画,画面的中心人物是谁?对一位美丽的女子。
她在随风飘荡的荇菜丛中采摘,文中采摘意思的有哪几个字?(流、采、芼)4.大家能作出几个采摘的动作吗?这些动作用准确的现代汉语怎么说?(捞、采、摘)5.那位采荇菜的女子在忙碌着,没曾想到有一双眼睛正看着她了。
大家能否想象出诗中君子第一次见到采荇女的情景?(想象)6.情景描绘得历历在目,她很聪明地抓住了瞬间。
傍晚的色彩,少女的动作,仅仅一刹那,却让它变成永久的记忆。
同学们有过这样一刹那的所见吗?生活中或电视上,一个瞬间的美丽,你捕捉到了吗?大家不好说,瞬间美丽,我们不一定说男女之间的印象,其他人的也可以呀。
(朱自清写他的父亲为他买橘子时的背影)7.瞬间的美丽,在有心人眼里,无论是低头还是采荇,都那么有情致。
让我们来看,采荇菜的女子优雅的姿态,让君子怎样了?(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魂不守舍,睡不着觉。
8.此时这位君子是什么心情?(苦闷、痛苦、无助)9.这位女子值得他苦闷、痛苦吗?(值得,窈窕淑女嘛。
不仅体态美,而且这位女子还在劳动,荇菜为水中之物,故而在采摘时要左一把右一把地顺水流去捞,可见这位女子正在劳作,劳动者往往是最美丽的,可见这位女子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10.看人千万别只看外表。
诗歌中的男子没有得到勤劳的淑女的爱就痛苦地失眠了,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请读前三节,要读出单相思的难耐,要注意延长字音,如:求之----不得----11.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有的着眉头,那么,君子如愿以偿了吗?说出理由。
12.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理性一点,他是在做梦,浪漫一点,他是美梦成真,从字面来看,是在做梦。
但我认为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我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这首诗,看看它有什么特色?A.诗歌的开头为何要写“雎鸠”?先写景再写人,这是《诗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叫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
简介:板书赋:直接地陈述铺叙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B.本文除了采用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双声(例辗转,声母同)和叠韵(例窈窕,韵母同)的连绵词、反复3.作用: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读起来也很有韵律感。
13.一起读一遍,体会韵律感。
14.试背——提示首字三,拓展思维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
)小结: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歌诵的主题。
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
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四,作业:A、背诵并默写本文;B、写一个美丽的瞬间情景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
《关雎》教案执教:呼冬梅日期:2010年3月17日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3.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1、双声叠韵连绵词、反复的运用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主题设疑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有这样一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2、导入后,以比赛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问题:《诗经》是什么的总称?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了?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二、学习新课(一)整体感知1、学生回忆诗歌朗读方法,师强调字音、节奏、感情。
全班齐读。
2、师点评并范读,要求:边听边思考诗歌内容,试用一句话概括。
3、指名回答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4、把握主人公的情感波动后,请一位同学把诗歌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语调,读出情感和意境。
(二)研讨探究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的追求、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
爱恋A、读第一节,同桌之间进行情景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B、品采荇女的几个关于采摘的动作的词:流、采、芼;理解词意并进行动作模拟。
C、情景想象:想象诗中君子第一次见到采荇女的情景?相思A、采荇菜的女子优雅的姿态,让君子怎样了?B、理解“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感受君子的心情。
C、讨论:这位女子值得君子苦闷、痛苦吗?(对古代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情的理解)D、小结梦幻读最后两节,思考:君子如愿以偿了吗?说出理由。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A、诗歌的开头为何要写“雎鸠”?先写景再写人,这是《诗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叫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
简介:板书赋:直接地陈述铺叙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B、本文除了采用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双声(例辗转,声母同)和叠韵(例窈窕,韵母同)的连绵词、反复C、作用: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试背本文。
四、小结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作品永恒歌诵的主题。
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
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五、作业:A、背诵并默写本文;B、写一个美丽的瞬间情景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歌曲)。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异性间的相互吸引、交往而产生的愉快,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敏捷活跃、奋发向上。
同学们该如何利用这种客观效应呢?第一,性格发展上取长补短——如女生要学习男生不拘泥细微末节、不计较得失的豁达;男生要学习女生的灵活、委婉、仔细的长处。
第二,提高学习效率——如男生思维偏重抽象化、概括化;女生偏重形象化、细致化,在学习研究中可以互相启发、讨论而触发智慧的火花。
第三,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青春期的学生特别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
第四,培养良好气质——青春期的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从而形成好的男子汉的气质或优秀的女性气质。
如果男生变得果断而不武断,沉着而不呆板,刚毅而不鲁莽;女生变得健美而不轻浮,沉静而不寂寞,淡雅而不花哨。
男女生交往应坚持两条原则,首先,提倡集体交往,既要反对“男女授受不亲”,又要坚持男女有别的原则,同学们应着重培养集体友谊,避免男女同学之间一对一的密切关系,特别是不要和校内校外的异性私下约会。
其次,要提倡文明交往,男女同学在一起活动,互相尊重是最为重要的,轻佻的语言和行为是缺乏教养的不文明表现。
在交往中还要注意合适的仪表,穿着打扮不要过于成人化,而应保持青少年一种奋发向上的朝气。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