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子的财政思想
【百科】翻遍朋友圈也找不到的知识:管子、孔子和傅子的财税观
【百科】翻遍朋友圈也找不到的知识:管⼦、孔⼦和傅⼦的财税观【百科】翻遍朋友圈也找不到的知识:管⼦、孔⼦和傅⼦的财税观2015-01-14国家税务总局 税收是⼀个古⽼⽽⼜现实的话题。
中国古代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赋税思想,如今读来仍闪烁着智慧的⽕花。
重温历史,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是在探索历史规律,以史为鉴。
管⼦、孔⼦和傅⼦的财税观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仲是我国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理财家。
他曾出任齐国宰相,协助齐桓公管理国家。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治国》)是管⼦治国理财的核⼼思想。
实现这⼀主张,就要处理好予与取的关系,才能“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为此,他提出三个观点:⼀是藏富于民,知予为取;⼆是取民有度,⽤之有⽌;三是予之为取,天下同利。
⾸先,藏富于民是取财的前提和必要的条件。
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统治者从何处取财呢?其次,取民之财、取民之⼒⼀定要有“度”。
因为财富的⽣产和民⼒的使⽤是有限的,所以统治者取民之赋役不能⽆休⽆⽌,否则“国虽⼤必危”。
最后,当轻取于民,国⽤不⾜时,就要考虑民与国均有利的理财之道。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推⾏专卖制,向⼭林矿产获取财政收⼊,即所谓“官⼭海”。
“政在节财”。
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
孔⼦认为,赋敛必须“度于礼。
”他主张以礼制赋、使民以时、⾜君先⾜民、敛从其薄;反对横征暴敛和统治者⽆限制的奢侈腐化⽣活。
他的治国理念强调:“政在节财。
”政,正也(《说⽂》),⼜见《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这说明,政,就是做“正事”。
⼀个社会或者国家所做的正事,就是现代意义的⾏政。
孔⼦的观点表明,掌管国家要解决好政府财政⽀出问题。
其中,财政收⼊怎样⽤,事关国家的⾏政管理,类似现代⼈所说的“公共品”应当以节约⽅式提供,倡导“节俭”。
“安上济下,尽利⽤之宜”。
傅⽞是魏晋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学家。
管子的财政思想
2019年9月第44卷 第5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ep.2019Vol.44 No.5历史学研究管子的财政思想马海涛,韦烨剑(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管子的财政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子相齐中兴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管子财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以管子财政思想的战略布局和基本方略为切入点,对管子“致富强、匡天下”的战略目标,“以人为本”“以法治国”“和同听令”的战略举措,以及“来天下之财”“取于民有度”“利出于一孔”等行动纲领进行了系统且独到的论述,认为其开辟了中国古代财政理论的新境界,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最后,结合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强国目标,从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厉行法治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管子财政思想对中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管子;财政思想;国家治理;现代财政制度中图分类号:F8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9)05-0148-09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9.05.021引 言《诗》曰:“赫赫宗周,褒姒烕之。
”[1]《小雅·正月》,第178页公元前771年,昏乱无道的周幽王被犬戎伐杀,西周灭亡。
次年,平王东迁,历史进入“天子卑弱,诸侯力争,南夷北狄,交伐中国”[2]卷二十一《要略》,第535页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取义弃嫌,拜管子为相,尊之为仲父,开启了齐国40载变法图强之路。
管子相齐,大兴改革,厉行法治,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3]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2539页,首成春秋霸业。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4]。
在管子相齐过程中,财政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管子的财经思想初探
以语制为大 治” 。可 见 管 子 将 财 产 的 积 聚 和 流 通 看 作 是 财 经 活
动 的重 要 手 段 和 治 国 利 民 的 大 计 。
方面 可以起到 因势利导 的激励 作用 , 而达 到 “ 立 数得 ” 从 法
维普资讯
管子 的财经 思想初 探
奄
( 西财经大学 会计 学院, 西 南昌 301 ) 江 江 3 0 3
【 摘
要 】 管子 的财经 思想主要体现 为财经活 动需要完善 的规 章制度防 范错 弊, 激励 和约束经济行 为 , 善于运用各
种 手 段 开 源 , 握 节 用 的“ ” 掌 度 来刺 激 生 产 和 抑 制 过 度 耗 费 , 重 形 予 实取 。 注
之所 同 有 也 ” “ 凡 人 之 情 , 利 莫 能 勿 就 , 害 莫 能 勿 避 。 其 ,夫 见 见
刺 激 生 产 的 发 展 。《 子 ・ 马 》 说 “ 者 有 市 , 市则 民 乏 ” 管 乘 篇 聚 无 ,
“ 者 , 以 知 治 乱 , 以 知 多 寡 ” 《 子 ・ 靡 》 认 为 “ 也 市 可 可 ,管 侈 篇 市 者 , 也 。 劝 者 所 以起 本 ” 同 时 , 子认 为 市 场 交 易应 公 平 竞 劝 。 管
各 样 的事 情 ) 须 做 到 “ 数 ” 即 依 据 国 家 法 规 和 制 度 对 各 项 必 审 , 收 入 和 支 出 以及 各 种 数 据 进 行 审 核 , 到 心 中 有 数 , 防 止 作 做 以
弊和差错。
财 经 活动 为什 么需 要 完 善 的规 章 制 度 呢 ? 子 认 为 自利 是 管 人的一种天性 , 人类 的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是 受 利 益 驱 使 的 。《 子 ・ 管 禁 藏 》 论 述 道 : 凡 人 之 情 , 所 欲 则 乐 , 所 恶 则 忧 , 贵 贱 篇 “ 得 逢 此
管子财政调控思想
《管子》财政调控思想国家的财政实力是国家对经济、政治进行调控的基础,而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意愿则是财政调控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就是要调节人民的利益关系,实现国家的大治。
《管子》指出:“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
”【《管子·轻重·国蓄》第七十三】[解释]:凡将治国,不懂得调控的方法,就不能调节国民经济以凝聚人民;不能够调节百姓的利益关系,就不能讲求法制以实现国家大治。
这里所说的“轻重”就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调通民利”就是调节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不致过分悬殊。
《管子》指出:“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
万物之满虚随财,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
[解释]:国家要根据物资的余缺,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及时平抑物价,避免物价的或高或低。
通过这种调控最终要达到如下的效果:“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繈(jiǎng qiǎng)千万;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钟之藏,藏繈百万。
春以奉耕,夏以奉芸。
耒耜械器,种镶(ráng xiāng)粮食,毕取赡(shàn)于君。
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
然则何? 君养其本谨也。
春赋以敛缯帛(zēng bó),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解释]:君主运用财政手段进行调控后,不论人口少的都邑,还是人口多的都邑都储藏有与之相应的粮食和钱币,并以这些粮食和钱币贷给农民,以保证农民春耕、夏锄之用,从而既避免富商大贾对百姓的巧取豪夺,国家也不会使财利流失于私商。
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说到底是国家运用财政机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这就要求国家必须有雄厚的财政储备。
没有强大的财政储备,就无法进行调控。
所以《管子》在《国蓄》的开篇就指出:“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
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
财政思想
硕士学期论文论文题目先秦诸子的财政管理思想——管子与商鞅财政管理思想之比较分析姓名:魏苗苗学号:11060102136系别:彝学学院专业:历史文献学年级:2011级先秦诸子财政管理思想——管子与商鞅财政管理思想之比较分析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群雄并起,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现出勃勃生机。
在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无不卯足了力气发展本国实力,经济是发展的基础,财政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先秦诸子百家各立其说,在财政管理上也有不少言论传世。
管仲和商鞅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谋士、政治家,他们辅佐君王成就霸业,他们的思想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本文将对他们的财政思想加以对比分析。
关键词:先秦管子商鞅财政管理一、管子和商鞅其人管子(前730—前645年),名夷吾,字仲。
齐桓公时,管仲为相。
四十余年间,他审时度势,主持领导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改革,使齐国势力迅速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的改革措施顺应了潮流,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管子所处时代是春秋中后期,诸侯国的称霸欲望初显,急切想要增强,但还未达到目的。
管子从富国角度考虑提出一系列财政措施,来为其政治理想服务。
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是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同时又是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相秦(国),推行改革变法,在秦孝公在位期间商鞅主持变法,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商鞅是战国中期之人,与管子所处时代与不同,这一时期诸侯国已经找到称霸的途径,想要实现大一统。
不管是管子还是商鞅都认为财政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必然途径,国家也有必要对经济发展实施调控。
《管子》○1一书中对管子的财政思想有相近的描述,也是先秦时期比较系统和完备的。
同样在《商君书》中的一些篇章对商鞅的财政思想也有相关的记载。
两人的财政思想最突出的就是管仲的“轻重论”和商鞅的“农战”思想。
管子的轻重论是站在封建国家的立场上为国家控制商品流通而构想的理论。
《管子》财政收支理论评价
《管子》财政收支理论评价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管子》是后人依据管仲的言行整理的一本书,是先秦时期一部极有价值的哲学、政治、经济鸿篇巨制,现存七十六篇,其中约有二十多篇是以研究财政经济为主的论文。
《管子》一书中所反映的财政收支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财政收入理论(一)取之有度的薄税政策。
《管子》不是无税论者,而是主张轻税,反对重税。
它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
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提醒不顾民力横征暴敛,便会造成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尖锐矛盾。
《管子》认为实行重税有三大弊病:一是妨碍生产;二是影响人民的生活;三是招致人民的怼怨。
而“薄赋敛,毋苛于民,待之忠爱,而民可使亲”(《五辅》)。
可见《管子》认为统治者应采取“取于民有度”的薄税政策。
为了合理确定百姓的税收负担,《管子》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相地而衰其征”(《小匡》)。
即要视其土地的肥瘠来确定赋税的标准,实行按负担能力来征税。
不同土地课征的税率不同,不同年景按粮食收成的好坏税率也不同,同时还区分耕地与非耕地的税率。
2、减少税种。
主张以土地税为主,如“赋禄以粟,按地而税”、“相地而衰其租,则民不移”(《大匡》)。
因为土地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没有土地,就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也就没有征税的来源。
而征税的项目多,会使人民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威胁君主的统治地位。
可征可不征的税收尽量不征,必须开征的税收应从轻征收。
3、单一税率。
《管子》说:“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问》篇衍文),即关税和市税只征其中一种,不可同时并征。
它还主张一物只可征一次,不可一征、二征地重复课税,因为这会阻碍商品流通,妨碍产业发展。
(二)强调经济收入的财政观点。
《管子》主张以增长的经济收入,来代替强制性的租税收入,这是它在财政思想上的杰出贡献。
析《管子》财政思想.doc
析《管子》财政思想《管子》是我国古代财政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市场问题在古代财政思想中很少出现,但《管子》是个例外。
《管子》认为:市者,货之准也,意思是市场是决定万物贵贱的场所。
《管子》指出市场运行的理想状态是在民力不可得而尽,即充分就业前提下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又说:岁适美,则粜市无予,而狗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釜十襁,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表明其已意识到在某些领域市场具有局限性,必须进行国家干预,这与现代的宏观调控的财政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管子》关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思想(一)减轻赋税与转移支付思想。
《管子》主张减免农民的田赋,在收取山林租税方面,富家大户厚葬出高价,小户薄葬出低价,富家大户修高楼大厦收重租,平民百姓建小房收轻租。
显然,这是用赋税收入政策影响需求。
《轻重甲第八十管子轻重十三》中说: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此之谓致天下之民。
这些具有社会保障意义的政策,可以看作是原始的转移支付措施,对社会总需求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奖励技艺促进流通思想。
《管子》主张把国家收入的十分之一用来设仪表、置高门,以表彰仁孝,礼聘乡中的孝子,使财物广泛流散。
主张奖励精通各种生产技术的人: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担,……民之通于桑蚕,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奖励技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驱屏万物,任万物自由流通吞吐,从而扩大消费,提高社会总需求。
(三)调节财富刺激消费思想。
《管子》中说:夫富能夺,贫能予,乃可以为天下,涉及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问题。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同一单位的商品,富人的边际效用要小于穷人的边际效用。
夺富予贫的政策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而且能够直接影响总需求。
《管子》批判了让商人操纵物价的做法,提出重要商品的价格应由国家控制,认为粟重而万物轻,粟轻而万物重,两者不衡立。
管子经济篇文注释
管子经济篇文注释
《管子经济篇》是中国古代经济学著作之一,作者为管仲。
该书主要讨论了经济管理、财
政政策和国家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管子在《管子经济篇》中提到了很多关于经济的重要观点,其中包括“治财之道”、“国家财政”、“赋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管子强调国家财政的重要性,认为财政政策应当稳健而且有序,以
保障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管子经济篇》中,管子还提出了一些关于税收和财政收入的观点,其中包括“一切以民为本”、“政府应当依靠人民创造财富”等原则。
管子认为,税收应当合理分配,以保障社会公平
和经济持续增长。
此外,《管子经济篇》还对国家的经济管理和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管子认为,国家应当善于调节经济,推动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应当注重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稳定。
总的来说,《管子经济篇》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思考,为
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经济管理和国家发展的参考。
该书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观念,对今天的经济学
研究和国家政策制定,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浅析管子经济思想史
浅谈《管子》的经济思想人文学院哲学系:李远仲学号:10420092202331《管子》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著作,原书三百八十九篇,经汉朝刘向校订,去重复删定八十六篇,后佚十篇,传世七十六篇,其中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各个领域,大部分涉及或重点谈及经济问题,在先秦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时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经济现象均进行了研究,在整个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很难有哪个学派与之匹敌。
该书体系庞杂,包含了儒道法农等诸家思想,其中的经济思想体系覆盖范围广泛,包含了财富论,轻重论,分配与消费思想,农业改革思想,货币与价格论,财政思想,人口思想等诸多的内容。
一.财富论《管子》有句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作者认为财富是人民道德素养提升以及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关于社会领域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基于这一观点《管子》注重对财富问题的研究。
关于财富的内容,《管子》中兼有自然财富和货币财富,反应自然财富观的有:“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
”“山泽救于火草木之成国之富也。
”这就是说五谷,草木等是财富的主要内容。
反应货币财富观的有:“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这反映了货币不能吃不能穿,但是能作为流通手段,满足上下之用。
作者没有把货币当做独立的财富,而是看作是获取财富的手段,可是为财富货币观的萌芽。
关于财富的作用,《管子》认为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事业,是财富的主要来源,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反应了当时的重农思想,“地大国富””“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这些都强调了一个国家如果想富国强民就必须把农业放在第一位,农业生产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注重土地和劳动的结合,土地只是创造财富的条件,只有就上劳动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财富。
虽然农业是财富的重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还包括林,牧,矿,渔等工业。
管子经济思想概述总结
管子经济思想概述总结管子经济思想是古代中国法家学派的代表性思想之一,强调以稳定和发展国家经济为目标。
在管子的著作《管子》中,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管理和政府干预的观点,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管子经济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守成成大”,即通过稳定和发展国家经济来巩固国家的繁荣。
管子认为,经济繁荣是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基石,只有经济稳定发展,国家才能够更好地兴盛。
他主张实行严格的经济管制和管理,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税收管理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
在资源配置方面,管子强调以国家利益为导向,根据需求和供应来合理配置资源。
他主张国家干预市场,通过国家的统一调控和组织指令来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此外,管子提出了“百倍功”和“折亩服赋”等措施,以鼓励农民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并通过减少征收农民的赋税来激励农民。
在生产效率方面,管子注重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他主张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提出了诸如改良耕种工具、普及种植技术、发展制造业等具体措施。
此外,管子还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认为劳动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主张培养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者,提高工匠们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税收管理方面,管子主张合理征税,防止滥税和贪污现象的发生。
他认为国家需要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支持经济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但同时也要保护农民和商人的权益,避免过度的税收压力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税收法规和制度,如规定纳税对象、征收标准、征收方式等,旨在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税收体系。
此外,管子经济思想还关注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保障。
他主张国家应该提供基本福利,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通过发展公共设施、提供医疗保健等措施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并提出了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总的来说,管子经济思想注重国家的经济管理和干预,以稳定和发展国家经济为目标,同时也考虑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益。
他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和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和思想。
浅谈管子的财政思想
浅谈管子的财政思想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浅谈《管子》的理财思想《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着名典籍,它虽托名管仲,却不是一人之笔,也不是一时之作,而是兼容了从战国至西汉的丰富思想成果的论文集。
现存的《管子》76篇中,约有三分之一涉及经济问题,这在先秦各派的着作中是极其特殊的情况。
胡寄窗先生曾作过一个推测:中国先秦的经济思想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经济理论的是管子的学说。
《管子》的学说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和军事诸多方面。
他的许多学说,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本文主要谈《管子》中的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薄税敛的财政思想以及货币政策的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管子》这部融法、道等诸家思想于一体的着作,不但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以人为本”的概念,而且其中所论述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同时,管仲不仅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着名的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理财家,在这部以记载他的思想为主的着作中所阐述的“以人为本”思想,与其他学派的着作相比,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在管仲的财政思想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并从人的个性出发,制定理财的政策与措施。
有一次,桓公问政于管仲:“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仲回答说:“未可,国未安。
”桓公说:“安国若何”管子说:“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管仲已经认识到,要想国家安定,就要尊重百姓;而尊重百姓不是空洞的说教,要给百姓以休养生息的环境,对贫苦的百姓给予必要的救济。
还有一次,桓公问管中:“伍鄙若何”管仲回答说:“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锦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这段话反应了管仲实施“敬百姓”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即实行土地分等征收制度,改变过去不合时宜的政策、法令、制度,山林川泽按规定的时间向百姓开放,实行平均土地制度,不在农忙季节征收徭役等。
一睹古代的高端财经思想——管仲在国家财政方面的谋略
一睹古代的高端财经思想——管仲在国家财政方面的谋略管仲的治世思想被收录在《管子》中穿着汉服、听着丝竹管弦之乐的国君和一群臣子,正寄情在羽觞随流波的恬然之中,古韵悠然的画面里,他们正在谈论的话题却是货币和金融。
原来如此具现代感的议题,两千多年前就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
翻阅古籍,时常体会到汉字的神奇,能把数千载的时空压缩在短短的几行字中,重现古人在财政金融方面智慧,让今人从字里行间中一睹古代的高端财经思想。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一旦出现战争,无论大小胜负,必然导致生灵涂炭、财物损失和社会动荡,所以发动战争是在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管仲深谙此理,在国家财政方面,他巧妙地运用计谋,辅助齐桓公用兵不血刃的方式获得并累积了巨大的财富,提升了齐国的综合国力。
最终齐国收服了其它国家,齐桓公因此成为“春秋五霸”第一霸。
读《管子》轻重篇,常于文字之间,感叹两千年之前的古人的经世济民的智慧。
吸引天下之财齐桓公问管仲,应该如何掌握轻重之策?管仲说:“轻重之策没有定数。
物资一动,其它配置就要跟上;获得消息,就要及时运用。
因此,立国若不能吸引天下之财,招徕天下百姓,国祚就不能长久。
”桓公就问:“什么是吸引天下之财?”管仲说:“昔日,夏桀荒淫无道,他的王宫光女乐就有三万人,她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一大早就在端门处唱歌,演奏的音乐,连宫外的街巷中都能听见。
于是伊尹就命薄地闲散的女工织出各种精美的丝锦。
一匹织锦就可以从夏桀手中换来百钟的谷物。
桀的国家,虽是天子之国,但是夏桀不为天下百姓而忧,只追求女乐的钟鼓之声。
因此伊尹通过取得桀的粮食,来控制他的市场流通。
这就是吸引天下之财。
”伊尹之谋在辅助商汤灭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夏商决战之前,伊尹就已通过经济策略,把原本在夏朝流通的财富物资全部转移到了商汤,从内部掏空了夏朝。
伊尹在转移夏朝的财富时,夏桀浑然不知,他崇信奸佞,残杀忠臣。
当他把自己比作太阳时,夏朝百姓愤慨地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
析《管子》财政思想
为 蕾流 水 . 之 谓 致 天 下 之 民 ” 些 具 有 就 提 出 了 扩 大 外 需 拉 动 经 济 增 长 的 思 日不害 锄 田” 此 外 , 了使 上 述 工 作落 到 此 这 社 会 保 障 意 义 的 政 策 ,可 以 看 作 是 原 始 想 , 非 常 值得 我 们 借 鉴 的 。 是 的 转 移 支 付 措 施 , 对社 会 总 需 求 也c、
政
l c ll 、
管子》 是我 国古 代财 政 思 想 史 上一
颗璀 璨 的 明珠 市 场 问题 在 古 代 财 政 思 想 中很 少 出 现 , 《 子 》 个例 外 。 《 但 管 是 管
子》 为 : 市 者 , 之 准 也 ” 意思 是 市场 认 “ 货 ,
要 的 调 节 作 用
实 处 , 管 子 》强 调 年终 国君 要 巡 行 邑 单 、 《
( ) 工代 赈 扩 大 总 需 求思 想。《 五 以 管 对 各 项 工 作进 行 检 查 . 旦 发现 有 ,缺 少 一 \ 便 子 》 张 国 家 应该 增 加 积 累和 储 备 , 为 生 产 资 金 , 及 时 予 以解 决 主 认 ( ) 证 农 时 思 想 。古 代 的社 会产 品 三 保
同 [之 妙 一
一
也 对 国 民财 富 与 社 会 总 需 求 的 关 系 有 了深 而合 , 是 轻 税 论 的 又 一理 论 支持
( ) 二 资助 衣 耕 思 想 《 子 》 张 储 备 管 主
、
《 子 》关 于 调 节社 会 总 需求 的 刻 的认 识 。 管
管子财政思想的战略布局和基本方略
管子财政思想的战略布局和基本方略一、管子财政思想的战略布局与基本方略1. 概述管子财政思想的主要内容管子财政思想的核心在于“经济需要钱,财政需要节约”,主要实践方法是“预测收支,控制开支,减轻负担”。
在管子看来,财政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财富的积累与盈利,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经济需要。
其中,预测收支是为后续控制开支和节约做出基础性的工作,控制开支和减轻负担则是具体的实践方式。
2. 管子财政思想的战略布局从管子财政思想的战略布局进行分析,主要分为收支管理和税收管理两方面。
(1)收支管理:管子在笔记“施政”中强调“预测收支,控制开支”,从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
在管子看来,预测收支是防止超支的前提,也是责任主体了解财政的首要工作。
同时,他还鼓励节约开支,使得财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税收管理:管子认为,税收作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管理至关重要。
在税收管理方面,管子主张对税收进行“摊分”,即根据个人能力按比例筹集税源,“所税太重则民生困苦,所税太轻则国家缺乏财源”。
这种税收管理方式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管子财政思想的基本方略(1)实行预算管理:管子提出预测收支是控制开支的前提,因此,预算管理被视为管子财政思想的基础。
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预先规定收支数额,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经济生活。
(2)节约开支:管子强调节约开支,实现财政资源的最大利用。
具体措施包括节约官员的工资、减少地方政府开支等。
(3)合理调节税费: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
管子强调对税收要进行“摊分”管理,按照个人的收入水平征收税费,既避免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又能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
二、相关案例分析1.管子财政思想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预算管理在每一个五年计划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这种预算管理是基于管子财政思想而来的,以实现对财政收支的控制和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
管子的会计制度思想(3篇)
第1篇一、引言管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其思想主张以法治为核心,主张“以法治国”,提倡“道德教化”,在会计制度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管子的会计制度思想主要体现在《管子》一书中,对后世会计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管子会计制度思想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管子会计制度思想的主要内容1. 会计职能的界定管子认为,会计的主要职能是“计”,即记录和核算。
在《管子·轻重》中,管子明确指出:“会计者,计之者也。
”这里的“计”既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也包括对经济活动的核算。
会计通过记录和核算,为国家的财政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2. 会计制度的建立管子主张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组织、会计方法和会计账簿等方面。
在《管子·国蓄》中,管子提出:“设会计之官,使之主簿记,以观国用。
”这说明管子主张设立专门的会计官员,负责管理会计事务。
此外,管子还强调会计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会计信息的使用管子认为,会计信息是国家和君主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管子·度地》中,管子指出:“凡用财者,必以会计为之,无会计则无财用。
”这说明管子主张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为国家的财政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支持。
4. 会计监督与审计管子强调会计监督与审计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
在《管子·七臣七主》中,管子提出:“会计之官,主审财用之出入,以观国用之虚实。
”这说明管子主张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管子会计制度思想的特点1. 实用性管子会计制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强调会计的记录、核算、监督和审计等功能,旨在为国家的财政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2. 系统性管子会计制度思想具有系统性,包括会计组织、会计方法、会计账簿、会计信息使用和会计监督与审计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
浅谈管子的财政思想
浅谈管子的财政思想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浅谈《管子》的理财思想《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着名典籍,它虽托名管仲,却不是一人之笔,也不是一时之作,而是兼容了从战国至西汉的丰富思想成果的论文集。
现存的《管子》76篇中,约有三分之一涉及经济问题,这在先秦各派的着作中是极其特殊的情况。
胡寄窗先生曾作过一个推测:中国先秦的经济思想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经济理论的是管子的学说。
《管子》的学说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和军事诸多方面。
他的许多学说,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本文主要谈《管子》中的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薄税敛的财政思想以及货币政策的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管子》这部融法、道等诸家思想于一体的着作,不但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以人为本”的概念,而且其中所论述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同时,管仲不仅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着名的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理财家,在这部以记载他的思想为主的着作中所阐述的“以人为本”思想,与其他学派的着作相比,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在管仲的财政思想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并从人的个性出发,制定理财的政策与措施。
有一次,桓公问政于管仲:“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仲回答说:“未可,国未安。
”桓公说:“安国若何”管子说:“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管仲已经认识到,要想国家安定,就要尊重百姓;而尊重百姓不是空洞的说教,要给百姓以休养生息的环境,对贫苦的百姓给予必要的救济。
还有一次,桓公问管中:“伍鄙若何”管仲回答说:“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锦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这段话反应了管仲实施“敬百姓”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即实行土地分等征收制度,改变过去不合时宜的政策、法令、制度,山林川泽按规定的时间向百姓开放,实行平均土地制度,不在农忙季节征收徭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管子》的理财思想《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典籍,它虽托名管仲,却不是一人之笔,也不是一时之作,而是兼容了从战国至西汉的丰富思想成果的论文集。
现存的《管子》76篇中,约有三分之一涉及经济问题,这在先秦各派的著作中是极其特殊的情况。
胡寄窗先生曾作过一个推测:中国先秦的经济思想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经济理论的是管子的学说。
《管子》的学说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和军事诸多方面。
他的许多学说,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本文主要谈《管子》中的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薄税敛的财政思想以及货币政策的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管子》这部融法、道等诸家思想于一体的著作,不但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以人为本”的概念,而且其中所论述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同时,管仲不仅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理财家,在这部以记载他的思想为主的著作中所阐述的“以人为本”思想,与其他学派的著作相比,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在管仲的财政思想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并从人的个性出发,制定理财的政策与措施。
有一次,桓公问政于管仲:“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仲回答说:“未可,国未安。
”桓公说:“安国若何?”管子说:“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管仲已经认识到,要想国家安定,就要尊重百姓;而尊重百姓不是空洞的说教,要给百姓以休养生息的环境,对贫苦的百姓给予必要的救济。
还有一次,桓公问管中:“伍鄙若何?”管仲回答说:“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锦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这段话反应了管仲实施“敬百姓”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即实行土地分等征收制度,改变过去不合时宜的政策、法令、制度,山林川泽按规定的时间向百姓开放,实行平均土地制度,不在农忙季节征收徭役等。
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百姓是管仲理财的出发点,也是理财的归宿。
只有“敬百姓”,让百姓富,才能“民不移”、“民不偷”、“民不苟”、“民不憾”,国家的统治才能巩固,社会秩序才能稳定,国家财政收入才会增加。
在《管子》一书中,对这一观点表达得更为明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也;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
则上位危矣。
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
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管仲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管仲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总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尊重百姓的意愿,合民心、顺民意,无论是在财政收支方面,还是在财政管理方面,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在奴隶社会,普通百姓的意愿是根本得不到尊重的,不要说奴隶,就是一般平民也只不过是奴隶主的劳动工具。
而管仲“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百姓重新点燃了生命之火,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劳动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薄税敛的财政思想《管子》主张“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即要减轻赋税,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
赋税会造成民贫,因此《管子》强调必须实行薄税敛的税收政策,“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无止,国虽大必危。
”反应了合理负担的赋税原则。
在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为了扩张军事实力和满足王室的挥霍需要,不惜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财政手段,对百姓横征暴敛,使百姓苦不堪言。
管仲主张既要富国裕民,又要保证国家财政的需要,就是说,对百姓既要征收租税,又要“取之有度”。
具体体现就是反对重税,主张轻税,但不是无税。
为什么要实行轻税政策呢?一是合民心、顺民意。
管仲从人的本性出发,指出:“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
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行,不见夺之理,故民爱可恰于上也。
租籍者,所以强求也;租税者,所虑而请也。
王霸之君,去其强求,废其所虑而请,故天下乐从也。
”二是重税对社会影响很大。
管仲说:“夫以室庑籍,谓之毁成也;以六畜籍,谓之止生也;以田亩籍,谓之禁耕也;以正人籍,谓之养羸也。
五者不可皆举,故王者偏行而不尽也。
”这就是说重税对社会影响很大。
三是对人民生活影响很大。
重税往往苛急,纳税期限急促,百姓的损失就大了。
管仲说:“今人君籍于民,令十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其一;令八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其二;令五日而具,则财物之贾什去其半;朝令而夕具,则财物什去其九。
”鉴于上述三个理由,不能征收重税。
管仲不仅要求“取之有度”,而且还要求“用之有止”。
管仲认为,首先,不可过于奢华,不该支出的的绝不能支出,如反对皇室挥霍。
他认为国家尽管开垦了大量土地,如果皇室过于奢华,也会使国家贫穷,导致财政空虚,接着就是横征暴敛,必然使人民不满。
不仅国君奢侈浪费会使国贫,百姓奢侈浪费也会使国贫,所以百姓也不能奢侈浪费,同时也不要制造无用之物以免国家贫穷。
另一方面,管仲认为,必要的支出也不能吝啬。
《管子》说:“取人以己,成事以质。
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
故用材不可以啬,用力不可以苦。
用材啬则费,用力苦则劳。
”国家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止才能保证薄税敛,才能保证不浪费,才能保证国家稳定发展。
三、货币政策的思想《管子》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论述是非常详尽的,有些论述和见解还极为独特,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在正确认识货币规律的基础之上,《管子》中的货币政策不再是简单的以追求货币数量的增加为目标,而是切实可行地为当时的国家强大和政治统一而服务的。
因此,《管子》提出了多项利用货币和价格相结合的政策来发展粮食和物质生产,加强国家对资源的控制。
在《管子》成书的那个年代,并没有现代社会中的中央银行,也没有形成完善而成熟的货币体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独立的货币政策。
管仲在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货币政策的。
(一)发放国家农业贷款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农业生产又具有周期较长的特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需要支付种子、农具、肥料以及一些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开销。
在若干个月以后用收获的农产品获得一定的收入,农民的收入与支出的波动性也具有季节性的特点。
如果一些贪婪的商人利用这种季节性特点,以抬高物价牟取暴利,那么农民将面临流动资金缺乏的困境,从而无法购买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就会影响到下一个季节的粮食生产,进而会影响到后续的生产。
因此,《管子·巨乘马》篇中记载了对耕田百亩的农民,在其春耕时,国家“资子之币”,《管子·国蓄》篇中提出:“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繦千万。
使千室之都必有千种之藏,藏繈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芸······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
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国家为此设置国家储备基金,在春夏两季农民耕作的季节发放国家贷款,为农民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提供资金,到了秋收的时候农民再以丝织品和粮食来偿还国家贷款。
一方面农民在生产和消费方面的资金有了相应的保障;另一方面国家也掌握了物资的实际控制权。
通过以货币为媒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农民在生产生活上有了相应的保障,同时,国家也在这其中获得了相应的利益,体现了“双赢”的效果。
(二)调控物价短期的国家农业贷款能够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却无法解决农业生产因天时而决定的丰收和歉收的问题。
《管子·国蓄》篇中记载:“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
”当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有一部分无法消费和储存的粮食就需要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但如果由于当年是丰收年,农民就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去出售粮食而获得一定量的货币。
相反,当遇到歉收年农民所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实际的生活需要,就只能到市场上购买一部分粮食,而此时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却又很高,农民手中没有足够的货币去购买所需要的粮食,这样,农民对粮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使生活水平下降,也会影响到农民自身的财富积累,从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和人口的增长。
《管子》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控制物价来进行调节。
《管子·国蓄》篇中说:“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还有“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
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物价的调控主要是通过两个政策来进行的:一方面,国家通过购买和出售粮食,来调节社会上的商品量和供求的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粮食的买卖,来调控社会上的货币量,利用货币数量规律来控制市场价格。
(三)积极获得财政收入,保证国家的控制力《管子》不提倡高赋税的政策,而是采用控制价格的手段来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
国家一方面通过买卖粮食来稳定市场物价。
另一方面,国家在粮食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大量地购进粮食,虽然粮食的价格有所提高,但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在出售粮食时,面对较高的市场价格,虽然出售的粮食会使粮食的市场价格有所降低,但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管子·山至数》篇中说:“邦布之籍,终岁十钱。
人家受食,十亩加十,是一家十户也。
”这段话是说,按人口多少征收人头税,每人一年才十钱,如果采取货币的收放来调节粮食的价格政策,若每家每人需要十亩田所产的粮食来食用,把每亩田所产的粮食加价十钱,就可以从一户得到了相当于按人口多少征收人头税对十户征得的收入。
这样,国家“以重射轻,以贱泄平”,民众“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管子·国蓄》)。
这样,国家既控制了物价,又增加了财政收入,并且能够将人民的不满保持在可控的程度之内。
除了这些之外,管仲还有很多其他的思想。
这些思想在运用上应该是统一的整体,而不应该割裂开来。
从管仲及《管子》这些财政司想看,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法治主义倾向。
正是历史的呼唤使管仲这一尚处于萌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思想,很快发展为早期的齐国法家学派。
从这些来看,管仲不愧于是先秦齐国法家学派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