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地财政学思想

合集下载

第1章 财政的本质

第1章 财政的本质
税收具有间接的偿还性,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
受与他的纳税额等值的福利。
23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收支是否对称或平衡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收支是否平衡,表
面上是一种收支关系,而背后是反映政府和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反映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反映中央与地方以及政府各 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收支平衡也成为财政运行和制定财政政 策的轴心。
7
凯恩斯学派的财政学说
凯恩斯学派是以当代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的名字命名的学派。
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时造成失业和经
济危机的根源,当死人支出不能满足吸收全部生产性资 源的需求时,政府就要对经济加以干预,增加支出,不 能推给“看不见的手”去管。
代表人物:萨姆尔森
11
2.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财政的产生 财政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
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阶级 产生→国家产生→财政产生
12
财政的发展
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进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 家 财政的发展 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时它和古典学派并存,后 来取代了古典学派的地位。 新古典学派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活动,特别重视财政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财政是国家手中掌握的经济工具,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来干 预经济,以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在资源配置上的弊端,缓和 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增大社会福利。
8
货币学派的财政学说
货币学派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各国奉行凯恩斯主

浅析现代西方财政学说

浅析现代西方财政学说

数量 ,导致消 费需 求不 足 ;人们对投 资未来收 益的预期 往往信 心不足 ,时 ,在人们 对货 币的灵 活偏
好和货 币数 量减 少引起利 率提 高 的情 况下 ,就会 导 致投 资需 求不 足。 两者 相 加 ,有 效 需求 自然 不 足 在这 种情况 下 ,就无法实 现充 分就业 .容易 出现 经济衰 退 。为了提高有效 需求 ,实 现充分就业 ,防止
经济 衰退 ,就必须 借助 政府 的力量 .这就是凯 恩斯经济 理论 的基 本内容 。其财 政理论 就是 以此为 中心
展 开的 :( )他极力 主 张国 家应积极干 预经济 活动 ,诃 节总需求 ,实现 充分就 业 ,以摆 脱危 机对资本 1 主义经 济 的困扰 ;( )税 收理 论 的特色 .在于它不像 古 典学派或新 古典学 搬那样仅 仅拘 泥 于研 究税收 2 如何增 加财政 收人 以及如何 转嫁 等同题 ,而是将税 收作 为宏观分 析的一项重 要 内容 ,研究税收在 反危
后凯 恩斯 主流学 派 ( 以下简 称主流 学 振 )的 主要 代表 凡物是 美 国 经济 学 家 萨 缪 尔 森


托 宾 、索
洛 、奥肯 等 ,这 是战后 有较 大影响 的资产 阶级 经 济学派 ,他们 自诩为 “ 流 学 派” 以表 明他 们 在现 主 代 西方经济学 中是 占主导地 位 的。主流学 派认 为 ,在现 代混台经 济制 度下 只注重新 古典 学派 的微观
正统经 济理论 认 为 。国家 应奉行 “ 廉价 政府” 的政 策 ,尽 量避 免发行公债 ,因为公债 对社会 财富是 一 种学杂 费:凯 思斯 反对 这种 看法 ,它不 是从 财政 的角度 ,而是从 宏观经 济的角度来 研 究公债 问题 ,把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一.早期财政思想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

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齐语》中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二.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

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

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1.财政的起源财政活动及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所以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因此它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财政的概念完整的财政概念应当是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的统一。

1.一般属性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它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是财政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

2.特殊属性的财政是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是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3.公共财政的含义根据对财政概念的分析,也可以把公共财政视为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1.就一般属性而言,公共财政具备财政所有的共性和构成要件,遵循着一般的运行规律。

2.就特殊属性而言,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相兼容的财政模式,不同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等非市场经济形态下的国家财政,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征。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4.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从对财政起源和演化进程的考察可以得知,一切财政都与国家有着天然、必然和内在的联系,因此可以说,一切财政都是“国家的财政”。

把财政与国家联系起来,是要说明财政这种特殊分配关系最为本质的属性,它与其他所有不以国家为分配主体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显著地区别开来。

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可以被描述为“被包容”与“包容”、“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财政学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财政学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主张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财政政策则是国家干预 经济的主要工具。
2.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 1959年马斯格雷夫首次在财政学教材中加入公共产品论述和引入
“公共经济”概念的先河。公共产品理论的创立,大大增加了财 政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引起财政学根本思路的变化。
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二、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 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公共财政 国家财政
个性 性
特殊 一般
被包容 包容
公共财政模式存在和运行的理论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 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纠正市场失灵,主要是通过提供公 共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即为担当此任的制度 安排。
财政的一般属性:财政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 财政的特殊属性: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
•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 (一)公共财政的含义
• 可以把公共财政看做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的统一。
• 特殊属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财政模式。
•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 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 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 型和财政模式。
4“剩余价值论”
财政分配是由剩余产品形成各社会基金的经济过程,也是剩余产 品价值的一种运动过程,体现的是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对剩 余产品(价值)的分配关系。
5“社会共同需要论”
财政的分配是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 分配的活动。
(二)改革开放后的公共财政思想
西方学者的公共产品理论、市场缺陷分析、财政职能理论、税收 效应理论、税负转嫁理论、公共生产及公共产品定价、公共财政 政策运用等都已引入中国财政理论研究和实践中。

财政学重要概念

财政学重要概念

1.财政:从历史范畴来看,财政活动及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从经济范畴来看,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具有政治、社会、经济和公共管理等项职能。

3.政府:政府是指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

4.一般属性的财政:一般属性的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5.特殊属性的财政:特殊属性的财政是指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比如与君主政体和农业经济社会(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相适应的君主财政模式。

6.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7.国家财政: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9.凯恩斯学派:以凯恩斯为代表,主张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财政政策自然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

10.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政府不应当过多刺激需求,而应当更加关注刺激供给。

11.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持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12.先扣后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应遵循“先扣后分”的顺序及原则,即社会总产品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时,先根据生产性消费和集体消费的需要进行一系列扣除,然后再进行个人分配。

13.六项扣除:经典作家所论及的六项扣除包括:第一,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第四,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五,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六,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三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三

“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三)郝春虹(1)关于凯恩斯和庇古。

1890年马歇尔发表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宣告了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马歇尔拓宽了斯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认为“纯粹”的经济学只研究可以用货币数量表达的经济问题。

不可用货币数量表达的经济问题,尽管对经济有重大影响,比如政治问题,不属于“纯粹”经济学的范畴。

这就是说,“政治问题”、“国家问题”对于“纯粹经济学”来说,只是外生变量。

从此古典经济学喜欢使用的“政治经济学”的名称被“经济学”替代。

而后来马歇尔的两个学生并未完全遵循老师划定的经济学研究范围,一个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1920)将社会公平问题纳入经济学的大雅之堂;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将宏观问题请进经济学的殿堂。

在学说史的研究中,通常把“新古典”时期划到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1936年,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以1950年左右为界较为恰当。

因为就学术成就上看,凯恩斯仍然应该被纳入“新古典学派”,但标志着新古典学派的终结。

凯恩斯以他关于经济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创立了“国家干预的财政学派”,其财政学思想拯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从美国“罗斯福新政”采用凯恩斯理论取得奇效之后,凯恩斯理论就取代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成为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并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至今。

凯恩斯因此也享有“战后繁荣之父”的美称。

其理论问世之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再也未发生大规模经济危机。

即新古典学派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拓展到“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领域,成为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三条主线,政府职能也由此聚焦于公平、效率、经济稳定三个方面。

(2)关于鲍温、布坎南、马斯格雷夫等。

在凯恩斯将“宏观”问题纳入到“财政学”研究的同时,另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对“国家组织”进行了微观研究。

早在1880年,维克赛尔就开始将财政经济纳入交换结构进行分析,把财政支出和税收结合起来一并考虑,并且把公共部门决策作为政治和集体选择的过程来看待,这实际上暗含了经济学要研究“政治需求”的问题,即“动机问题”。

凯恩斯主义与财政学

凯恩斯主义与财政学

凯恩斯主义与财政学一、财政学及其发展概述财政学,也称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作为同时涉及规范与实证经济学分析的学科,财政学既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在影响资源配置方面究竟应当起什么作用等规范问题的讨论,也重视政府收支活动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等实证问题的分析。

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分额,以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随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财政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威廉·配第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

此书是在重商主义想古典经济学派过度阶段,随着资本注意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扩大,为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斗争需要出现的。

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1776年,其代表作《国富论》对国家财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

在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中,他分支出、收入和公债三章系统地论述阐发了财政理论,创立了财政学体系。

《国富论》的问世,使西方财政理论开始发展成为完整而庞大的体系,对财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产阶级所要求于国家的,只是为资本获得利润和积累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因此,古典学派对于国家干涉经济持否定态度。

他们主张尽力减少国家干预,节减政府支出,减轻租税课征,还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作了抨击,从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

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频繁出现,传统的经济学失去了解释力。

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庸俗派的财政经济理论取得了统治地位。

凯恩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 西方财政学说

第二章 西方财政学说

• (三)税收理论
– 承认税收的杠杆作用,注重发挥税收 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 – 提出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 – 政府减税应使收入越低的人获得好处 越多,否则,减税不仅会加剧收入不 平等,而且难以达到刺激有效需求的 效果。
• (四)公债理论
– 公债的好坏要看具体情况。当有效需 求不足引起失业增加时,就应该由公 债来弥补。但公债增多往往被高收入 阶层持有,而公债还本付息的税收负 担却落在中低收入阶层身上,这就造 成了新的贫富差距。
– 公债弥补赤字的模型 – 增加税收的模型 – 减税刺激投资和消费模型
• (五)提出“注射政策”和“补偿 性政策
– 财政政策应着眼于长周期引起的经济 波动,不能仅仅着眼于短周期(8— 10年)
– 经济衰退期兴建公共工程,使用“注 射政策”
– 经济繁荣期增加税收,补偿赤字,实 现财政平衡的“补偿性政策”。
• 3、税收理论:提出公平、确实、简便、 征税费用最少的税收四原则。研究了税 收负担和税收转嫁问题 • 4、公债理论:认为公债的发行在于统 治者的奢侈和浪费。公债的发行使资本 从生产领域转移到非生产领域,阻碍了 生产的发展。 • 5、财政支出理论:支出应主要用于军 事开支,另外,维持司法费用,发展公 共事业
• (二)财政支出理论
– 政府投资不应只注重就业,更应该注 重经济稳定。 – 公共政策具有“时滞”问题。 – 经济繁荣和衰退都应该推行赤字预算。
• (三)税收理论
– 税收基础理论。(1)税收的实质体 现了将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劳务的使用 从私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2) 税收原则有:利益原则;牺牲原则。 承认要实现“公平课税”,是极不容 易做到的。 – 税收的调节作用。累进所得税是经济 的稳定器,提出“相机抉择”政策。

财政学原理

财政学原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涉及政府的经济职能。

通常人们使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来概括凯恩斯经济理论之后,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程中两种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

一般来说,所谓“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

“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

所谓“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认识到了“市场不是万能的”之后,人们找到了政府存在的理论上的可能性。

从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当人们的一些利益无法由自身完成时,建立各种组织来实现共同的利益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企业与政府都带有组织这一本质性的特点。

如果我们坚持经济学的行为主体是单一的个人,即单一的经济人假设,那么企业与政府都是个人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或者将企业与政府都视为一种制度,都是经济人为了追求资源配置效率与个人利益而建立的制度,是个人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进行的制度创新。

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其目标取决于组织的各个成员。

一方面,财政或政府的活动是通过既定的组织制度即政府制度来执行的,而政府制度的典型机制是政治程序(含法律程序),这是一种集体决策机制,该机制能保证的目标是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或利益,也就是追求个体间的公平,也只有将政府组织的目标定为追求公平,才能实现个人与集体利益的相容性,否则政府作为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各种组织的成员也处于市场制度下,市场制度采用的典型机制是个体决策机制,该机制能保证个体利益的实现,也就是追求效率。

综合以上两方面,政府与市场结合并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可以保证公平与效率双重目标的实现 .税负转嫁的方式税负转嫁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旁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等方式。

前转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学发展史

财政学发展史

一、财政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亚当・斯A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和财政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式诞生,而财政学的发展与经济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连,财政理论受到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创新而不断更新。

纵观西方财政学理论发展史,主要存在“两大传统”,一个是由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所开创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

斯密持有的是自由放任的思想,认为政府应该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他认为政府的支出是非生产性的,并提出了政府应该履行的三个方面的职责,即提供国防、司法以及公共工程建设。

此后其追随者,李嘉图、J.S.穆勒、萨伊、马歇尔和庇古等持有经济自由主义观点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发展而形成了西方财政学“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

该传统推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神奇作用,相信存在“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地将私人利益引导到公共利益,主张“最好的政府是管理最少的政府”。

自亚当・斯密时代直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这一传统居于财政学以及经济学主导地位的时期,这一时期财政学的一项重要的特征就是注重对于税收的研究而忽视或基本没有涉足对公共支出的研究。

与此相对应的是由瑞典学派和奥意学派所开创的“大陆传统”。

尽管斯密的经济学体系长期占据着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但是当时有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相对而言,在国家经济职能的认识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更加重视公共支出的积极作用,留下了很多深刻、精辟的分析,逐渐形成了公共财政理论的另一传统,被称为“大陆传统”。

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罗雪尔、瓦格拉,其中更重要的有以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林达尔为代表的瑞典学派,以及奥地利和意大利的一些财政学家形成的奥意学派。

特别是维克塞尔,不仅对一般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将税收和公共支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公共部门的决策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的和集体选择的过程。

而正是缘于他的著作,布坎南吸收了其中重要的思想并加以发展,从而开创了影响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并成为现代财政学的基础理论。

财政学_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财政学_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财政学_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有()。

答案:国防_宏观经济稳定2.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原因包括()答案: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持续下降_财政包干体制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3.纯公共产品一定是全国性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一定是地方性公共产品。

答案:错误4.一般来说,国防、外交、国际贸易、金融与货币政策、地区间的贸易管制均为中央政府的职责答案:正确5.三大职能中的收入分配职能应该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经济稳定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答案:错误6.以下哪位经济学家的政策思想明确由自由放任转向了政府干预?答案:凯恩斯7.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是指()答案: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8.以下哪项不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答案:提高企业所得税税率9.皮科克、威斯曼假定存在一个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这是政府支出扩张的约束条件。

答案:正确10.皮考克和威斯曼利用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即置换效应、审视效应以及集中效应,分析了非常时期的财政支出增长过程。

答案:正确11.以下哪个税种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答案:个人所得税12.按照凯恩斯的政策思想,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应给采取哪些财政政策手段?答案: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_扩大社会保障支出_减少税收_增发国债13.政府购买会对总需求同时产生()答案:乘数效应_挤出效应14.以下哪些属于经济危机的现象()答案:失业率居高不下_工厂大面积倒闭_消费持续低迷_大量产品滞销15.财政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一般包括()。

答案:失业保险_个人所得税16.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供需错配表现在()。

答案:产能过剩_供给短板_债务高企_楼市库存17.李嘉图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答案:错误18.财政支出弹性是报告期财政支出总额与基期财政支出总额的增长情况的比较,是反映一定时期财政支出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复习课程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复习课程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在凯恩斯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财政思想是“健全财政”的理财思想,它反映了自由放任经济的财政政策主张,“健全财政”的思想原则是:a.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政府的财政不以赚钱为目的,不应出现赤字,应该每年都保持预算的平衡。

同时,政府尽量少预算,支出要节俭,并严格控制其用途。

b.少征税私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赋税过重会抑制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而不利.c.少发公债一切欠债都是罪恶,公债尤其如此,它是子孙后代的一种负担。

长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均遵循上述原则,除非遇到战争等特殊情况,政府一般不扩大支出,也不大量增加债券。

按传统的经济思想,既然社会总供给能够创造总需求,失业也不会产生,因此政府对经济并无过多的干预经济之必要。

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理想境界,大量产品过剩和大量失业现象,使“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这一理论不能解释,于是产生了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在《通论》中一反传统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不在供给方面,而在需求方面大做文章,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等现象都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即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不足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不足。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机能的自动调节作用,不能使生产资料得到充分利用,主张只有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才能弥补有效需求不足,进而才能挽救危机,维持和保证充分就业。

在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措施中,凯恩斯把财政政策放在首位,针对传统的“健全财政”的思想,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

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在现代社会,健全财政不仅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

所谓不可能,是指当经济繁荣时,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必高,即使税率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自动增加。

同时,由于失业率低,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也少,因此财政支出也少。

这样,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财政支出减少,预算上必然会出现盈余,因而不可能保持平衡。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

西方主要财政思想总结西方主要财政思想包括古典财政学、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经济学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

这些思想对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古典财政学是西方财政思想的最早阶段,其核心观点是主张让市场自由运作,通过自由放任和市场竞争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市场自由运作可以引导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最优化。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李嘉图税理论,主张通过减税和限制政府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古典财政学在实践中遭遇了困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使得经济学家开始反思古典财政学的观点。

在这一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崛起。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往往存在自我调节失灵的问题,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稳定和调节。

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的主要著作《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影响深远。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当经济出现萧条时,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以达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而在经济景气时,政府则应该通过调整税收和增加储备,以平衡经济并防止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理论对现代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普遍采取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刺激措施。

供给学派经济学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挑战。

它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刺激生产和供给,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卢卡斯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他们批评凯恩斯主义过于关注需求端,忽视了供给端的作用。

供给学派经济学主张通过削减政府干预和减少税收来促进经济增长。

这一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新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修正和发展。

它通过结合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跨时期的消费理论和增长模型等新的理论框架。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在凯恩斯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财政思想是“健全财政”的理财思想,它反映了自由放任经济的财政政策主张,“健全财政”的思想原则是:a.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政府的财政不以赚钱为目的,不应出现赤字,应该每年都保持预算的平衡。

同时,政府尽量少预算,支出要节俭,并严格控制其用途。

b.少征税私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赋税过重会抑制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而不利.c.少发公债一切欠债都是罪恶,公债尤其如此,它是子孙后代的一种负担。

长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均遵循上述原则,除非遇到战争等特殊情况,政府一般不扩大支出,也不大量增加债券。

按传统的经济思想,既然社会总供给能够创造总需求,失业也不会产生,因此政府对经济并无过多的干预经济之必要。

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理想境界,大量产品过剩和大量失业现象,使“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这一理论不能解释,于是产生了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在《通论》中一反传统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不在供给方面,而在需求方面大做文章,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等现象都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即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不足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不足。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机能的自动调节作用,不能使生产资料得到充分利用,主张只有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才能弥补有效需求不足,进而才能挽救危机,维持和保证充分就业。

在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措施中,凯恩斯把财政政策放在首位,针对传统的“健全财政”的思想,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

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在现代社会,健全财政不仅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

所谓不可能,是指当经济繁荣时,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必高,即使税率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自动增加。

同时,由于失业率低,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也少,因此财政支出也少。

这样,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财政支出减少,预算上必然会出现盈余,因而不可能保持平衡。

经济学大师生平及其财政思想简介

经济学大师生平及其财政思想简介

经济学大师生平及其财政思想简介古典经济学家及其财政思想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

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

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这也标志着系统财政理论的形成。

斯密认为,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所提出的两个目标之一,就是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得公务得以进行。

而按此目标进行的活动,就是财政活动。

斯密就是沿着这一思路深入研究,形成了该书分析财政问题的专门一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并较为系统、完整地论述了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债等问题,从而使该书被视为财政学的奠基之作。

2、大卫·李嘉图李嘉图(David Richard 1772~1823年)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经济学家,他以严谨而深邃的经济学说和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确立了其学术地位。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他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李嘉图对财政理论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他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该书从税收和公债方面来讨论财政问题,并对税负转嫁与归宿理论作出了分析,这也成为公共产品论进入西方财政学之前,财政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3、约翰·穆勒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2)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

19世纪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

是自李嘉图后英国政治经济学界的另一位主要人物。

他的父亲詹姆斯·穆勒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密友。

1848年,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的财政学思想在凯恩斯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财政思想是“健全财政”的理财思想,它反映了自由放任经济的财政政策主,“健全财政”的思想原则是:a.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政府的财政不以赚钱为目的,不应出现赤字,应该每年都保持预算的平衡。

同时,政府尽量少预算,支出要节俭,并严格控制其用途。

b.少征税私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赋税过重会抑制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而不利.c.少发公债一切欠债都是罪恶,公债尤其如此,它是子后代的一种负担。

长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均遵循上述原则,除非遇到战争等特殊情况,政府一般不扩大支出,也不大量增加债券。

按传统的经济思想,既然社会总供给能够创造总需求,失业也不会产生,因此政府对经济并无过多的干预经济之必要。

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理想境界,大量产品过剩和大量失业现象,使“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这一理论不能解释,于是产生了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在《通论》中一反传统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不在供给方面,而在需求方面大做文章,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经济危机以及产品大量过剩和严重失业等现象都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即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不足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不足。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机能的自动调节作用,不能使生产资料得到充分利用,主只有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才能弥补有效需求不足,进而才能挽救危机,维持和保证充分就业。

在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措施中,凯恩斯把财政政策放在首位,针对传统的“健全财政”的思想,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

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在现代社会,健全财政不仅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

所谓不可能,是指当经济繁荣时,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必高,即使税率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自动增加。

同时,由于失业率低,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也少,因此财政支出也少。

这样,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财政支出减少,预算上必然会出现盈余,因而不可能保持平衡。

反之,在经济萧条时,失业率增加,收入水平降低,如税率不变,财政收入必然减少。

同时,由于大量失业,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福利和其他方面的支出也必然增加。

这样,在财政收入减少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预算上必然会出现赤字,也不可能保持平衡。

所谓没有必要,是指在经济繁荣预算上出现盈余时,假如想要人为地保持预算平衡,必然要减少税收,或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而政府无论是减税还是增支,都会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

在经济繁荣时,社会有效需求本已很高,再经刺激,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便会引起通货膨胀。

反之,在经济萧条,预算上出现赤字时,假如想要人为地保持预算平衡,也会要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而政府无论是增税还是减支,都会降低社会的有效需求。

在经济萧条时,社会有效需求本已不足,再经减少,必然更使经济趋于萧条。

补偿财政思想的主要原则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为避免通货膨胀,必须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以控制过度的有效需求;反之,在经济萧条时,必须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提高有效需求,刺激经济繁荣。

从整个经济周期的过程看,预算上可以达到平衡,为达到这一总过程的平衡,每年的财政预算则不必保持平衡,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可以弥补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

既然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那么,财政预算赤字不仅并不可怕,而且还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

这样,赤字财政政策便成为凯恩斯主义的理财原则。

赤字财政政策的主要容是:(1)政府应增加支出,包括军事支出在,以弥补私人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需求的不足,实行赤字预算。

(2)政府在宏观上要鼓励高消费,甚至是奢侈性、浪费性消费。

同时,通过税收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增加消费可以刺激生产,提高就业水平。

(3)财政赤字不能靠增税弥补,只能增发公债。

公债既不会形成社会负担,也不会加剧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凯恩斯主义认为,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发的公债,是有利无弊的。

主要理由是:(1)公债的债权人是本国公民,债务人是政府。

本国公民是纳税人,而政府则是公民的代表,所以债权人与债务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等于自己欠自己的债,并无什么危害.(2)只要政府不垮台,公债的增加不会给债权人带来危险。

政府也不必急于把债务都还清,因为政府的债务可以一届一届传下去,公民的债权也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3)政府的债务总额与国民收入总额总是保持一定的比例;经济繁荣时,债务总额会减少些;经济萧条时,债务总额会增大些。

由于发行公债的目的在于调节经济,只要治理了萧条,公债发行也就减少或中止了,所以不必为公债的发行担心。

就凯恩斯主义宏观财政政策的手段来看,政府可以采取的干预经济的方法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相机抉择法”;第二种是使用“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法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措施。

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各有特点,也各包括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有的起作用较快,影响面较大,有的则反之。

在需要调节时,究竟如何去做,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政府可以机动地决定和选择。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有:(1)变动公共工程等政府支出方案。

例如,在萧条时期,政府往往兴建一些公共工程,如建筑公路,兴建水利设施等,以提供就业机会,但是,由于这些项目大多是急促上马,且为解决失业问题,不能充分使用机器设备,所以往往效率很低。

(2)变动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方案。

例如,在经济不景气时,临时增加对退伍军人的额外津贴,在经济繁荣时期,暂时停止上述津贴。

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根据萧条的程度延长或缩短失业者能获得失业补助金的期限。

(3)变动税率。

例如在确信是短暂的衰退时,暂时降低所得税率。

但是,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采用相机抉择法时,会遇到“时滞”问题。

时滞有三种:(1)认识时滞,即从问题的发生到人们意识到这种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2)行动时滞,即当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政府决定采取某种政策行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其间包括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议案在国会讨论、通过等过程。

(3)影响时滞,即当采取某种政策措施以后到实际发生效果之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由于上述原因,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反对采取相机抉择法,而主根据现时经济制度中所有自动的稳定因素,即所谓“自动稳定器”,或称“在稳定器”,自动进行调节,以稳定经济。

自动的或在稳定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累进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

除了作为相机抉择手段的税率变动以外,累进的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具有对收入自动调节的作用。

当经济繁荣时,个人和企业的收入也会增加,而通过累进的所得税所征收的税额也自动增大,这正符合经济繁荣时政府应当增税的财政政策。

反之,当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的收入都会下降,但税收制度将自动减少征收的税额,这也符合经济萧条时政府应当减税的财政政策。

(2)失业救济金的发放。

除了作为相机抉择手段的转移支付政策变动以外,失业救济金制度对收入也能起自动调节作用。

当经济繁荣时,社会失业人员减少,社会保险基金中失业救济金的发放额也会因此而减少,这正符合政府需要减少转移支付的政府。

反之,当经济萧条时,失业人员增加,这要求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而失业救济金制度会自动增加失业救济金的发放额,与政府的意图也相吻合.(3)各种福利费的支出。

当经济繁荣时,这时失业人员少,社会保险以外的其他福利支出自动下降,从而起着抑制个人收入增加的作用;当经济萧条时,这时失业人员多,社会保险以外的其他福利支出则会自动上升,从而起着抵消个人收入下降的作用.(4)农产品价格维持的实行。

当经济繁荣时,需求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抛售库存的农产品,吸收货币,平抑价格;当经济萧条时,需求减少,农产品价格下跌,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向农产主支付货币,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5)公司和个人的储蓄。

当经济繁荣时,公司和个人的储蓄自动增加,如同储水器,将一定的财富储存起来;当经济萧条时,公司和个人的储蓄自动减少,从而起到缓和收入下降的作用。

以上均具有自动稳定的性质,如果这些自动稳定因素越多越健全,则越不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

不过,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自动稳定器只能缓和经济衰退,或抑制繁荣时期通货膨胀的程度,不能扭转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趋势,所以政府相机抉择的调节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虽然被现代资产阶级认为是治理经济的灵丹妙药,但他们承认,在实际运用这些政策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税收政策的困难主要有:(1)增税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会遭到大多数选民的反对,必须慎重实行。

(2)减税虽然不会遭到大多数选民的反对,但在经济萧条时,即使减税,人们并不一定把少纳税的钱用于消费,很可能用于储蓄。

因此减税不一定能达到增加消费、促进投资的效果。

(3)由于税收的变动过程会出现时滞现象,从方案的提出直,到最终的实施,往往需要较长的过程。

因此,等到具体执行时,客观形势与提出方案时相比,可能已经大不相同了。

再如,政府财政支出的困难主要有:(1)政府要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如减少军事定货、公共工程项目订货)是困难的,这会遭到大企业的反对,实行起来不能不审慎.(2)政府要削减转移支付(如救济金和各种津贴等)或压缩公共服务支出,也是困难的,这会遭到多数选民的反对,也必须慎重实行.(3)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不会遭到多数选民的反对,但萧条时期,人们并不一定把多得到的钱用于消费,很可能用于储蓄。

因此政府增加转移支付也不一定能达到增加消费、促进投资的效果.(4)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支出有时也会遇到大企业的反对,被认为是“与民争利”,即使不遭到大企业的反对,但从决策到开工兴建,使之在经济中起到调节总需求的作用,也有一个时滞过程,往往不能很快的奏效。

尽管在运用宏观财政政策时会遇到上述困难,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税收和财政支出作为调节总需求的手段,不仅在理论上可以成立,而且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