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汽车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汽车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汽车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一、引言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气动力学设计已成为汽车设计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汽车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能够显著影响车辆的性能和油耗,并调整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舒适度。

本文将探讨汽车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要点以及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二、减少空气阻力的设计减少空气阻力是汽车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降低阻力,设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车身外形设计车身外形应该尽可能流线型,减少空气流动中的湍流现象。

流线型车身能够使空气更加顺利地流过车辆,减少空气阻力。

设计师通常会借鉴飞机和鱼的形态进行车身外形设计,以减少阻力。

2.车身下部设计车身的底部设计也是关键。

通过优化车底板的设计,可以减少底部空气的湍流,并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此外,添加护板、扰流板等装置也能减少车辆底部的阻力,进一步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3.车窗、后视镜、轮毂等细节设计车窗、后视镜、轮毂等汽车细节设计也应考虑减少阻力。

设计师可以采用更小的车窗、更小的后视镜,以及流线型的轮毂设计,来减少空气阻力的产生。

三、增加空气附着力的设计除了减少空气阻力外,增加空气附着力也是汽车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的重要目标。

通过增加空气附着力,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行驶的稳定性。

1.扰流板设计扰流板的设计可以帮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增加空气附着力。

扰流板的位置和形状是关键,设计师需要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2.车顶翼设计车顶翼是一种常见的增加空气附着力的装置。

它可以改变车辆后部的气流流向,增加下压力,提高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

3.侧裙设计侧裙是装在车辆两侧下部的附着装置,可以减少空气从侧面流入车辆底部的湍流,增加车辆的空气附着力,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提高行驶舒适度的设计除了影响性能和油耗外,汽车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也可以调整车辆的行驶舒适度。

1.减少噪音汽车在行驶时产生的风噪和空气流动噪音会影响驾驶舒适度。

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要点

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要点

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要点在近几年的FASE的比赛中,空气动力学套件在国内车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14年中国赛使用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车队至少达到70%以上。

那么,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要考虑那几点呢?我就以我两年在HRT车队做空套的经验,简单地和大家交流一下。

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升阻比、导流、风压中心。

首先从升阻比来讲吧,我把这一部分分为三个方面来讲,如何选择翼型,如何进行翼型的组合,以及整车下压力及阻力的取舍。

第一点,如何选择翼型。

这对一个刚开始做空套的车队来说花较多的时间选择一个好的翼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算是一个好的翼型呢?第一,好的翼型需要一个较大的升阻比;第二,要保证翼型在大攻角下不失速;第三,翼型要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可加工性及刚度。

我们车队目前所用的翼型是13年选的,我们使用的翼型是NACA四位数字翼型,我们从3系列到9系列中选出大概10几种翼型,分析他们在不同攻角下的下压力、阻力及升阻比。

但如果只关注这些数据就大错特错了,最重要的是找到从3系列到9系列的这几个数据的变化趋势。

通过变化趋势,分析变化趋势的原因,并进而指导下一组更小范围的对比实验。

总之选翼型是个重复再重复的过程,但选出了一个好的翼型之后,会对以后的设计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可以一直沿用下去。

第二点,如何进行翼型的组合。

众所周知,主翼加襟翼的组合式翼型可以保证翼型在大攻角下不失速,极大地提高升力系数。

但是,主翼和襟翼的不同相对位置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升阻比,所以,主翼与襟翼的相对位置的确定又成为了一个繁琐但不得不进行的工作。

翼型组合的确定的最大问题是要找到变量是什么。

如图所示,我们车队使用的是三片式组合翼型,如果从翼型的侧面看的话,三片翼都有极大的活动空间。

因此,三片翼是位置应该怎么调,调的梯度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考虑。

影响翼型的升阻比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总攻角,但同一总攻角下,不同翼型的组合又会带来不同的升阻比,而调节翼型相对位置的时候又很难保证总攻角不变。

汽油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改装的高空气动力学套件与效果评价

汽油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改装的高空气动力学套件与效果评价

汽油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改装的高空气动力学套件与效果评价汽油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改装的高空气动力学套件,作为一种先进的改装技术,旨在提升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动力学效能,进而改善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这种套件的设计原理、改进效果以及实践应用进行评价与分析。

首先,高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核心是减小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空气阻力,以提高车辆的速度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这种套件通常包括前唇、侧裙板、尾翼和后扰流板等组件,通过优化空气流动的方式,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风阻力,从而提升车辆的整体性能。

其次,高空气动力学套件的改装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减小了车辆的空气阻力,提高了车辆的速度表现和燃油经济性。

通过改进空气动力学设计,高空气动力学套件有效地减少了车辆在高速运行时的阻力,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燃油经济性,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于车辆性能和经济性的需求。

其次,高空气动力学套件还能够改善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优化空气流动,套件的设计能够在高速行驶时增加车辆的下压力,提高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进而增强车辆的抓地力和稳定性。

这种改进使得车辆在曲线行驶或高速行驶时更加稳定,减少了侧翻和失控的风险,为驾驶员提供了更加安全和舒适的行驶体验。

此外,高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还能够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效能。

通过减小车辆与空气之间的阻力,套件能够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使得车辆更加顺畅地穿行于空气中。

这不仅可以减少风噪和气流阻力,还能够降低车辆所产生的湍流和空气阻力,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的舒适性。

最后,高空气动力学套件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改装过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以确保套件的安装质量和效果的可靠性。

其次,改装套件的设计需要与原车车身匹配,以确保套件的合理性和整体性能的提升。

此外,改装过程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超过法定的改装限制,并且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套件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

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

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
风洞实验可以模拟不同的车速、风向、路面条件等,以评估汽车在不同行驶条件下 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风洞实验可以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如车辆阻力、气动升力和气动稳定性等,为汽 车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车辆阻力测试
车辆阻力测试是评估汽车空气动 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 映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
气阻力大小。
噪,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03
节能环保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低能耗、低排放的汽车已成为发展趋
势。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有助于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
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初期发展
早期的汽车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和试错法进行,没有系统的空气动力学研究。
快速发展期
随着流体力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汽车空气动力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流线型 车身设计、尾翼等空气动力学部件开始出现。
总结词
提高运营效率
详细描述
城市客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主要目标是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流线型车身设计、减少车身 附件和优化底盘高度,可以降低风阻和提升行驶稳定性。此外,合理的进气口和排气口 设计也有助于提高客车的散热性能和减少噪音,从而提高城市客车的运营效率和乘客舒
适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现代发展
现代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更加深入和精细化,涉及到数值模拟、风洞试验和实车测试等多 种手段。同时,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空气动力学与热管理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02
汽车空气动力学原理
伯努利定律
• 伯努利定律:流体的速度越大,其静压越小;反之,流体的速 度越小,其静压越大。在汽车设计中,可以利用伯努利定律来 控制车头的进气和车尾的排气,以优化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空气动力学套件介绍

空气动力学套件介绍

在一些追求性能以及车辆稳定性的车辆还 会在前轮叶子板处再进行一个导流开孔设计 。这类设计不仅让前轮和刹车系统的降温效 果大大提高的同时,也让空气更贴合车辆侧 面的车体结构,从而车辆的侧面稳定性也更 好。
(二)风斗
风斗或是更简单点就叫进气口。这一个空 气动力学的设计或是加装部件的本意并不是 为了提高车辆的稳定性,更多的用途是为了 增加车辆引擎对于空气的渴望,从而榨取更 多引擎动力的设计。对于大部分的前置引擎 的性能车来说,特别是美式肌肉车它们的引 擎盖上都会加装直接隆起状进风口。这类进 风口是直接让空气流入引擎舱内达到目的, 但是会多少影响到车辆引擎盖上方的气流走 向。
而“前铲”或“前唇”的作用把通过的空气挡住 的同时也将这个装置以下区的小区域变成了 一个低压“真空区”。在“真空区”的上面,也就 是铲子的上半部分区域的压力很大,会产生 强大的下压力。这样以来,就非常巧妙得利 用空气动力学将车辆的头部下压了。
当然,加装了固定的“前铲”后,高速状态下 它能为车辆提供良好的下压力,但是势必也 会为车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阻力增加不少, 从而影响到车辆的加速性能。部分非常聪明 的跑车厂商就为高性能车型加装了“Active Front Lip”主动调节前唇。比如保时捷的911 Turbo/S车型以及阿尔法罗密欧的Giulia顶配 车型都配有这种能够主动调节的装置,在车 辆低速行驶时前唇处于收起状态,当车辆高 速行驶需要更多下压力时,该前唇自动放下 提供下压力。
最后,比较稀有的后置引擎车辆,例如保时 捷的911车型,工程师会在车辆的尾部,或 者更牵强一点说它是Roof Scoop顶部风斗。 这类风斗是利用了通过车辆上方比较贴服车 身的气流,顺带着导入位于车辆尾部的引擎 进气口。当然,许多中置引擎的车辆也会加 装顶部风斗,为中置引擎舱增加更多空气通 过率。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一、背景介绍汽车空气动力学是指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空气力学效应及其对车辆性能和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可以使车辆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燃油经济性,也可以减少车辆的噪音和空气污染问题,因此已成为汽车行业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辆与空气之间会产生阻力和升力等效应。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阻力效应在车辆行驶时,车体前进方向的气流将产生对车辆的阻力效应。

一般来说,车辆的阻力主要由气流产生的空气阻力、胎阻力、惯性阻力和摩擦阻力等因素共同构成。

2. 升力效应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负压区域,使得车体底部的空气流线产生抬升作用,从而产生升力。

当车速过快或车身造型不合理时,升力效应会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3. 气动稳定性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气动力效应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因此,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模拟和测试等手段,对车辆的气动性能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确保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汽车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汽车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身外形设计车身的外形设计是影响汽车空气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结合外观美学和气动设计的要求,合理设计车身曲线、侧窗和后视镜等,使得车辆的气动阻力和升力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

2. 气流模拟和测试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气流模拟和测试等手段,对车辆的气动性能进行优化和调整。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洞试验等手段,可以获得车辆在不同车速、气流方向下的气动性能参数,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减少车辆重量车辆的重量是影响车辆阻力和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优化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时,需要采用轻量化设计,减少车辆的重量,从而降低车辆的气动阻力和提高燃油经济性。

4. 优化车辆底盘汽车底盘的设计对车辆的气动稳定性和行驶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速列车动车组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高速列车动车组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高速列车动车组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一、概述高速列车动车组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旨在减少飞行噪音以及其他形式的空气动力学噪音,并提高列车的牵引效率。

具体而言,空气动力学设计涵盖了轮廓线设计、气流控制、车体造型和表面处理等方面。

二、轮廓线设计轮廓线设计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轮廓线的设计要考虑到列车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对其产生的影响。

轮廓线应该具备低阻力、良好的气动稳定性以及对横风的适应性。

三、气流控制气流控制在高速列车动车组空气动力学设计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气流控制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气动噪声产生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

气流控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较好的车站建设:设计良好的车站可以减少列车行进时的气动噪声。

2. 使用抗气动噪声装置:抗气动噪声装置可以改善气动噪声的产生。

3. 减少圆弧部位的阻力:设计的时候宜采用较平直的车体造型,减少圆弧的出现,从而降低阻力。

四、车体造型车体造型与空气动力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车体造型除了决定了列车的外观外,还会影响列车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气流的运动状态。

车体造型应该具有良好的气流稳定性,可以避免风险的产生。

五、表面处理除了以上几点,表面处理也是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气动噪声,并保证列车的牵引效率。

表面处理可以采用降噪功能涂料来降低噪声,以及使用光滑表面的涂料来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

六、结论空气动力学设计对于高速列车动车组的运行效率、车体稳定性以及气动噪声的影响起着关键作用。

在设计时,应该采用较好的车站建设,使用抗气动噪声装置,减少圆弧部位的阻力,以及采用光滑表面的涂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动噪声的产生,提高列车的牵引效率。

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设计

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设计

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交通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航空交通无疑是最为便捷和快速的交通工具之一,而航空发动机则是支撑着整个航空工业的核心。

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空气动力学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空气动力学包括了涡流、气动力、空气动力学、气流、压力、湍流等等。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同时也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航空发动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会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内部气流和外部气流。

内部气流主要指的是空气在发动机内部的流动情况,而外部气流则是指的是发动机与周围空气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部分的设计要点。

内部气流设计要点:1. 为避免内部气流过于复杂,需要合理的确定发动机各个部位的位置和形状。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优化空气的流动路径和尽可能降低空气阻力。

2.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涡流的产生。

涡流不仅会消耗发动机的能源,同时也会影响到发动机本身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为避免空气压力过大,需要采用合理的空气压力控制装置;同时,也需要考虑在不同的飞行高度下,空气压力的变化情况。

4. 在空气进入发动机后,需要对其进行过滤以避免灰尘、细菌等杂物对发动机的损害。

同时,也需要考虑过滤网的大小和疏密程度,以保证空气的正常进入。

外部气流设计要点:1.需要合理的确定各个零件的位置和形状。

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外部空气的流动已经成为了整个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外部空气的影响尽可能地考虑在内。

2. 为防止外部气流对发动机的损害,需要采用外部气流控制装置以保证外部空气的正常进入。

3. 在飞行过程中,飞机会不断地面对各种气流的干扰。

为避免这些气流对飞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需要对气流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计算和研究。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气流对飞机的影响。

以上是对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一些简单介绍,其中所包含的技术和知识非常的广泛。

汽车工程汽车设计的关键空气动力学原理

汽车工程汽车设计的关键空气动力学原理

汽车工程汽车设计的关键空气动力学原理汽车工程中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是汽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和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汽车设计师可以优化汽车的外形和气动效率,从而提高驾驶稳定性、燃油经济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汽车设计中的一些关键空气动力学原理,并探讨其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1. 气动阻力与流线型设计在汽车运行中,空气对汽车的阻力会对车辆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流线型设计可以减少空气动力学阻力,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流线型设计通常包括优化车身外形、减少凸出物以及调整车身线条等。

例如,将车身各部分设计为连续平滑的曲线,可以减少空气的湍流和阻力,降低燃油消耗。

2. 升力与下压力在高速运行的汽车中,产生的升力或下压力对操控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升力会使车辆失去接地感,导致操控困难,而下压力则能增加车辆与地面的附着力,提高操控性能。

通过合理设计车身及其附件,可以调节升力与下压力的平衡,提高汽车的操控性。

例如,在赛车中常使用的大型扰流板和车底护板都是为了增加下压力,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

3. 尾流管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尾流,尾流的设计和管理可以减少阻力和噪音,并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舒适性。

通过在车辆尾部设计尾翼、尾部扰流器等装置,可以改变尾流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分布,减少尾部负压区域的形成,从而减少阻力和噪音。

4. 空气进气与冷却汽车引擎需要充足的空气进入以实现高效燃烧和降低发动机温度。

合理设计空气进气系统和冷却系统可以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通过在前保险杠或车头设计进气口或进气格栅,可以引导大量冷凉空气进入发动机舱,降低温度。

另外,在车辆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冷却系统的布局和组件的散热性能,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5. 风噪与车内舒适性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汽车设计中还有助于减少风噪和提高车内舒适性。

通过减少车身与空气之间的湍流和振动,可以降低风噪和噪音。

例如,在设计车窗、车门和车身密封件时,需要考虑如何减小风噪,提高乘坐舒适度。

空气动力学改装车辆外观设计的新思路

空气动力学改装车辆外观设计的新思路

空气动力学改装车辆外观设计的新思路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增加,改装车辆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

而在改装车辆的过程中,外观设计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车辆外观的独特需求,空气动力学改装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思路。

本文将介绍空气动力学改装车辆外观设计的新思路及其优势。

一、什么是空气动力学改装空气动力学改装是指在保证车辆外观美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车辆外形、减小风阻系数等手段来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通过改装,可以使车辆在行驶时更具稳定性,减少空气阻力,提高燃油经济性。

空气动力学改装既可以进行整车外观的设计,也可以通过设计增加空气动力学套件等方式进行局部改装。

二、空气动力学改装的优势1. 提高车辆的稳定性: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改善车辆空气动力学特性,空气动力学改装能够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减少风阻系数可以使车辆更好地贴地,减少发生悬浮现象的可能性,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2. 减少空气阻力:空气阻力是车辆行驶时需要克服的主要阻力之一。

通过空气动力学改装,可以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降低车辆行驶时的阻力,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

3. 提升外观美感:空气动力学改装不仅可以提升车辆的性能,还可以在外观上增添一些运动感和科技感。

通过改变车辆的线条和造型,使其更加流线型和动感,增加整车的审美价值。

4. 个性化定制:改装车辆已经成为一种展示个性和品味的方式。

空气动力学改装可以根据每个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空气动力学套件,满足个性化改装的需求。

三、实施空气动力学改装的具体方法1. 整车外观设计:在整车外观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流线型的线条和曲面,减少车身的棱角和突出部位,使车辆的外形更具空气动力学特性。

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曲面设计,可以降低风阻系数,提升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2. 增加空气动力学套件:除了整车外观设计外,还可以考虑增加一些空气动力学套件,如前唇、后扰流板、侧裙等。

空气动力学的飞行器气动设计

空气动力学的飞行器气动设计

空气动力学的飞行器气动设计一、引言飞行器的气动设计是飞行器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气动设计,可以提升飞行器的性能和稳定性,为飞行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探讨飞行器气动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气动力学基础1. 升力和阻力升力和阻力是飞行器气动设计的两个核心要素。

升力是垂直于飞行方向的力,使得飞行器可以克服重力而上升。

阻力则是与飞行方向相反的力,会阻碍飞行器的前进。

合理地控制升力和阻力的大小和分布,可以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效率和经济性。

2. 气动力特性气动力特性是指飞行器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气动力的变化规律。

通过对气动力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性能表现,从而指导气动设计的优化。

常见的气动力特性包括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气动力矩等。

三、飞行器气动设计的关键技术1. 翼型设计翼型是飞行器气动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形状和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飞行器的气动力性能。

合理的翼型设计可以提高飞行器的升力系数和升力阻力比,降低阻力系数,从而提高飞行器的爬升率和巡航速度。

2. 翼面布局翼面布局是指飞行器翼面的形状和位置安排。

翼面布局应考虑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和流场分布,在满足气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阻力和波阻。

3. 推进系统与气动外形的匹配推进系统与飞行器气动外形的匹配是飞行器气动设计的关键之一。

合理的推进系统设计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同时减小阻力和干扰,提高飞行器的机动性能。

4. 飞行器的稳定和操纵性设计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设计是保证飞行安全和实现飞行任务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飞行器布局和控制系统设计,可以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减小操纵力矩和操纵响应时滞。

四、飞行器气动设计的优化方法1. 数值仿真数值仿真是飞行器气动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优化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飞行器的数值模型和求解气动方程,可以预测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并进行参数优化,从而降低设计成本和风险。

2. 实验验证实验验证是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车辆工程技术进行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与设计指南

利用车辆工程技术进行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与设计指南

利用车辆工程技术进行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与设计指南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和设计成为了汽车工程中的重要一部分。

准确的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和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的风阻,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

本文将介绍利用车辆工程技术进行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与设计的指南。

一、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的重要性1. 降低风阻: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阻力来自于空气阻力,减小风阻可以提高车辆的速度和燃油经济性。

2. 提高操控性:通过优化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可以增加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抓地力。

3. 降低噪音:车辆在行驶时产生的噪音主要来自于车辆与空气的相互作用,通过减小车辆的风阻可以降低噪音的产生。

二、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的方法1.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对车辆外形、尺寸和气流条件等因素的输入,可以获得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2. 实验测试:通过搭建车辆空气动力学试验台,通过测量车辆的风阻系数、升力系数和气流分布等参数来评估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三、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与设计的指南1. 优化车辆外形:通过改变车辆的外形和气动细节,例如车身倾角、前进气口和后视镜等设计,可以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2. 优化车辆下部气流:车辆下部气流的管理对于降低车辆风阻和提高操控性至关重要。

设计有效的底盘导流板、平板和风洞以引导气流的流向是必不可少的。

3. 设计空气动力学套件:为了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和设计,一些车辆工程技术公司开发了专门的空气动力学套件。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数据分析,优化车辆的气动效能。

4. 与其他工程领域的协同设计: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和设计需要与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协同设计。

例如,与车辆结构设计、悬挂系统设计和动力学设计等领域的工程师密切合作,以实现整体协同优化。

5. 实验验证和改进:在车辆空气动力学模拟和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实验验证和改进。

F1空气动力学

F1空气动力学

F1空气动力学引言:随着2012赛季的F1中国大奖赛的结束,许多人都为之热血沸腾,而在这世界第三大运动的背后,仍旧有着人们始终去探索的问题——空气动力学。

F1赛车风驰电掣的速度,能在5秒之内瞬间加速到200km/h以上,最大过弯侧向加速可达4个G,极速最高超过350km/h。

而这样高的速度与过弯能力,除了需要优异的悬吊设置来让轮带尽可能的保持与跑道路面接触之外,也需要足够的下压力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否则空有强大的马力,在过弯时将无从发挥,因此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优劣已成为今日F1决胜的关键之一。

原理分析: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是汽车的重要性能,它是指汽车在流场中受到的以阻力为主的包括升力.侧向力的三个气动力及其相应的力矩的作用而产生的车身外部和内部的气流特性.侧风稳定性.气动噪声特性.驾驶室内通风.空气调节等特性。

其实,这里说的空气动力并不是要把空气变成赛车的动力,而是让空气在赛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的高速流动而产生的气压变成对赛车有利的力量。

空气动力学在F1赛车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定风翼产生的下压力为轮胎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另一个则是尽量减少赛车行驶中的空气阻力,最后的一个则是赛车的空气动力学灵敏性。

下压力分析:下压力是空气动力学上垂直方向的向下压力总合,这些力量是由前鼻翼和后尾翼所产生,用来把赛车压在地面上,下压力越大,赛车在跑道上的抓地力就越大。

对于F1赛车,车翼可相当于飞机的翅膀。

而赛车定风翼与飞机机翼的最大区别在于当飞机机翼因为飞机提速而产生足够升力时,赛车定风翼则将机翼的升力工作原理进行倒置。

反向安装的前、后定风翼将会使空气产生下降的力量,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下压力”,以保证高速行进中的赛车“抓住”地面不会引起大幅摆动甚至是漂浮乃至侧翻。

一辆F1赛车的定风翼能产生相当于赛车重量3.5倍的下压力。

理论上,由前后翼产生的可怕力量,可以让一部F-1赛车抵抗地心引力,让600公斤重的F1赛车在隧道的天花板上倒吊著跑,因为赛车可以产生超过车身重量数倍的下压力。

FSAE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优化设计

FSAE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优化设计

文章编号: 1009 − 444X (2021)01 − 0053 − 08FSAE 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优化设计李嘉寅 ,刘宁宁 ,沈钰豪 ,谭博文 ,陈 焕 ,薛雨晴 ,黄碧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摘要:空气动力学作为赛车的关键领域,很大程度影响着赛车各方面性能. 在满足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ormular Student China ,FSC )规则(2019赛季)的前提下,提出一种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的改进优化方案. 使用数值累进法和控制变量法的优化方法,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进行仿真,设计完成一套性能优异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与2018赛季车辆相比,该设计使赛车的负升力和的升阻比分别提高81%和91%,极大提升了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关键词: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中图分类号: TH 122 文献标志码: A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erodynamicsParts on a FSAE VehicleLI Jiayin ,LIU Ningning ,SHEN Yuhao ,TAN Bowen ,CHEN Huan ,XUE Yuqing ,HUANG Bixi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Aerodynamics, as a significant field of racing car, largely affects all aspects of racing performance.The aerodynamics properties of the new season was redesigned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rules of Formula Student China (FSC) in season 2019. By using numerical progressive methods and control variate method to optimize, and carry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o simulate, a set of aerodynamics parts with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was designed and comple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 season 2018, the new design not only increases the downforce and lift-to-drag ratio of the racing car respectively by 81% and 91%,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s its kinetic performance.Key words :formula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FSAE);aerodynamic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Formula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FSAE) 由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International)于1978年开办,在当今世界内被视作大学生的“F1方程式赛车”,该赛事不只是单纯的竞速比赛,更是一项考察车辆性能设计的比赛.参赛者需要根据比赛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制作一辆性能优异的方程式赛车.收稿日期: 2019 − 04 − 18基金项目: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划资助项目(E3-0800-18-01205)作者简介: 李嘉寅(1998 − ),男,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 E-mail :****************通信作者: 刘宁宁(1987 − ),男,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车辆NVH 测控技术. E-mail :****************第 35 卷 第 1 期上 海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学 报Vol. 35 No. 12021 年 3 月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Mar. 2021赛车同其他车辆一样,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空气动力学装置. 由于其较小的离地间隙,导致周围的气流更加复杂,使得赛车在行驶中产生更多的阻力和紊流. 在悬架、轮胎、动力方面已经改进的情况下,良好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以下简称空套)则可以极大提高赛车性能. 其主要目标是在引进较小阻力的前提下提供较高的下压力来增加汽车的抓地力,产生牵引力. 空气动力学下压力作为赛车性能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制动、转向、加速度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1].由于气动力不同于惯性力,空套可以在较小质量增加(套件的自重)的条件下,极大增加机械抓地力,从而提高轮胎的工作效率,获得更好的路面附着条件. 目前,国外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设计已步入研究整车流场平衡的阶段,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早,但近几年发展缓慢,绝大部分对空套的设计研究仍只停留在简单的翼型选择和最大限度榨取总气动负升力(即下压力)上,很少关注气动平衡对车辆动力学以及赛车底盘调教策略产生的影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锐狮电动方程式赛车队于2017年首次引入空气动力学套件,并完成整套设计、加工、装配流程. 本文基于往届赛车的设计基础,对组合翼各翼片攻角进行优化,并将研究重点深化至气动平衡上,在设计之初就将各套件之间的影响考虑在内,以期解决前后下压力的分配不合理、上游套件对下游套件影响过大等问题.1 研究方法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最基础和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翼型. 翼型参数包括弦长、倾角、攻角、展宽比、前后缘半径等. 考虑设计成本因素,优化攻角远比从数不尽的翼型库中挑选最合适的翼型有效率得多. 良好的攻角设计组合不仅可以提供较大的下压力,而且不会产生过多阻力. FSAE赛车多采用组合翼来提高翼片获取下压力的上限,组合翼中各个翼片存在相对几何关系:主翼攻角、襟翼相对攻角、缝道(Gap)水平距离、缝道竖直距离.然而在实际设计中,这些相对几何关系都较为复杂,与最后产生的下压力并不呈现明确的线性关系,这使得设计变成多变量问题.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执行CAD模型的理论测试计算. 虽然其精度比不上风洞试验,但却克服了后者的局限性. 目前,CFD可以分析从层流到湍流、定常到非定常、不可压到可压、无黏到有黏的几乎所有的流动现象[2]. 一般来讲,物体表面流体的未知量包括:流体在X、Y、Z方向上的速度、流体密度、温度和压强. 一般在赛车空气动力学中,密度和温度视为常量. 本质上,CFD通常是计算物体表面流速的改变. 本文将主要对各套件的组合翼攻角等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从而获得一套性能优异的空气动力学套件.2 模型建立及前处理2.1 三维模型2018赛季整车CAD模型如图1所示. 本研究在其设计基础上保留优良翼型及整体布置思路,然后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空气动力学套件进行概念设计和优化选型;之后利用CATIA软件进行设计建模,前翼主翼选取升力系数和最大厚度较为均衡的AH 79-100B为翼型,通过宏命令精确导入到CATIA中. 为增大底板气流流量并减少底部能量的损失,主翼采用抬高前翼中部的变截面设计,建模使用多截面曲面功能一次成型. 襟翼的设计尽量在不损失前翼下压力的前提下减小近车身侧的弦长并提升内侧翼型的攻角,以达到将外侧气流抽吸至内侧的目的,在CATIA中同样采用变截面曲面来实现建模. 2019赛季整车CAD模型如图2所示.图 1 2018赛季整车CAD模型Fig. 1 CAD model of whole vehicle in season 2018考虑到CFD分析的时间效率,对车身及车体外部的驾驶员头盔和轮胎进行简化处理. 本文主要针对空气动力学套件进行设计分析,通过对阻· 5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第 35 卷塞比的计算得出计算域的大小:计算域长度为尾翼的10倍,高度为翼面半宽的5倍,以此保证不会出现回流,进而确保分析精度[3].2.2 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结合赛事实际行驶工况,赛车车速一般为60 km/h ,空气密度变化不大,可以近似看成是常数,因此尾翼周围空气为不可压缩流体[4]. 根据雷诺理论,流动属于湍流,因而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气动力的模拟属于求解湍流流动问题,采用的控制方程为三维不可压缩的雷诺平均连续方程和雷诺平均N-S 方程,即u ′i u ′j 式中:u i 为略去平均符号的雷诺平均速度分量;ρ为密度;p 为压强;、为脉动速度;σij 为应力张量分量.湍流模型采用Realizable k -ε模型[5],该模型有利于代表各种不同尺度涡间能量谱的传递,可以有效用于不同类型的流动模拟. 该模型包括湍流动能(k )方程和湍流耗散率(ε)方程. 关于k 的湍流动能方程为关于ε的湍流耗散方程为其中式中:μt 为湍流黏度;v 为运动黏度;ρ为密度;G k 为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的生成项;G b 为浮力引起的湍动能的生成项;Y M 为可压缩湍流对总体耗散率的脉动膨胀的贡献项;C 2、C 1ε和C 3ε为常数;σk 与σε为关于k 与ε的湍流普朗特数;S k 与S ε为CFD 用户自定义源项;S 为平均应变率张量模量. 由于Realizable k -ε在湍流黏度计算中引入旋转和曲率有关的内容,并且ε方程的第3项不具有奇异性,这与Standard k -ε模型和RNG k -ε模型有很大区别[6].在CFD 模拟中对尾翼,前翼等空气动力学套件附近的流动特征、下压力和升阻比进行分析. 然后在完成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计算,得到整车分析数据. 根据整车分析结果确定最终方案,并且将最终优化方案用于实车制造并进行实车性能测试.2.3 模型前处理使用STAR-CCM+完成计算域和网格的绘制,分析尾翼的计算域网格如图3所示.图 2 2019赛季整车CAD 模型Fig. 2 CAD model of whole vehicle in season 2019(a) 外部YZ X图 3 计算域网格Fig. 3 Computational domain grid第 1 期李嘉寅 等:FSAE 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优化设计· 55 ·网格大小的计算根据边界层计算器输入Y+=30,得出雷诺数Re=1×106. 下边界层总厚度d为0.021 6 m,计算得到外部体网格的单元格目标大小约为0.1 m. 由于不同的流动问题数值解法不同,需要的网格形式有一定的区别,但生成网格的方法基本一致. 网格可以分为结构网格(Structured Grid)和非结构网格(Unstructured Grid)两大类. 结构网格在空间上比较规范,网格往往是成行成列分布的,行线和列线明显;而非结构网格在空间分布上没有明显的行线和列线. 外流场计算常用的体网格类型有四面体网格(Tetrahedral Mesh)、Trimmed网格、多面体网格(Polyhedral Mesh)和边界层网格(Prism Mesh)[6].考虑到赛车造型复杂,使用非结构性网格,网格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是二维多边形或者三维多面体,其中最常见的是二维三角形以及三维四面体. 这里使用STAR-CCM+中多面体网格,其结合了四面体网格划分速度快和六面体网格精度高的特点,单个网格可同时与相邻的12或14个网格进行交互,这也极大减少了网格的数量,加快了计算效率,通常多面体网格的收敛速度比四面体要快接近一倍,比六面体也要快40%.2.4 边界条件参考文献[7],边界类型有进口(Inlet),出口(Outlet)、对称面(Symmetry)和壁面(Wall). 进口设置为速度进口(Velocity inlet),速度进口湍流强度为0.5%,湍流速率=4×计算域面积/计算域周长,流速u为16.67 m / s,出口设置为压力出口(Pressure outlet),压力出口的湍流强度设置为0.5%,湍流速率=4×计算域面积/计算域周长. 为使仿真更贴近实际,地面设置为滑移壁面,滑移速度为16.67 m / s,车轮设置为旋转壁面,在地面上做纯滚动. 介质设定为空气.3 CFD优化分析3.1 前翼优化设计前翼是安装于赛车前部的空气动力学装置,为赛车前部提供下压力. 同时,前翼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前轮的升阻系数,其能够引导赛车前方的气流绕过前轮从而减少前轮大量的阻力.由于FSAE赛规中有前翼外侧离地250 mm的限制,从赛车的正投影面来看,前翼并无法完全遮挡前轮,所以需要特殊的设计来尽量引导气流绕过前轮. 就整车流场的层面而言,前翼所产生的升流会影响下游组件的工作效率,而前翼作为产生下压力的组件,这种影响不可避免,故设计中应在不过多减少下压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前翼的升流,前翼的下压力分配对于拥有不同转向特性的赛车也有所不同.2019年的新赛车采用前翼主要起引流作用并减少对下游组件干扰从而使侧翼下压力最大化的设计思路,同时通过尽可能多的外洗气流减少前轮迎风阻力并增加前翼的效能,设计效果如图4所示. 通过对变截面翼型的利用,减小前翼近车身侧的弦长和攻角从而减少前翼的上升气流对于下游组件的影响[6]. 该翼型还能有效增加前翼的外洗效应,减小轮胎的阻力.图 4 2019赛季赛车前翼Fig. 4 Front wing of season 2019前翼部分迹线图如图5所示. 图中深蓝色区域为前翼下翼面的低压区,由于三维流场中水平方向也存在压力流动,即翼尖涡效应,所以低压区并没有遍布整个下翼面. 为降低前翼对尾翼的影响,其攻角和弦长的减小必然会造成前翼下压力的减小,为弥补下压力的损失,主翼上安装竖直的旗翼,同时竖直旗翼能够进一步强化前翼端板对于该整体区域的气流外洗,起到减少前轮阻力,增强前翼的抽吸能力,从而在不改变弦长和攻角的情况下起到进一步提高前翼升力系数的作用.设计中为尽可能减小前翼对下游组件的影响,前翼中央采用负攻角并上抬翼面以减小前翼中部静压的大小,改善前翼对下游气流的损耗. 赛车前翼压力云图如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静压明显小于侧边. 在CFD软件中,将迎风速度设置为16.67 m / s,得到2个版本赛车前翼的相关结果见表1. 与2018年赛车相比,2019年赛车前翼的下压力和对前轮的影响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第 35 卷1.713X Y Z7.44513.17818.91124.64330.376−1 200−868−536−204128460速度 / (m·s −1)压力系数图 5 赛车前翼部分迹线图Fig. 5 Part of track diagram of front wingXY Z −1 200−868−536−204128460压力系数图 6 赛车前翼压力云图Fig. 6 Pressure contour of front wing表 1 前翼分析数据表Table 1 Front wing analysis data table赛车版本负升力 / N 前轮迎风阻力 / N2018年120902019年210153.2 侧翼及扩散器优化设计侧面扩散器和尾部扩散器现已成为FSAE 赛车产生较大下压力的关键元素,其本身产生的阻力较小,在地面效应的影响下对整车的下压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这部分设计在FSAE 中有很多应用前景,侧翼的添加,减少了扩散器壁面上气流的分离,提升临界扩散角的大小,能够有效提升侧面扩散器产生下压力的能力. 侧翼及扩散器的设计效果如图7所示. 侧翼最大程度上利用侧面空间,最大化扩散角的值,同时尽可能扩大扩散器入口的大小以获得更多气流的加速. 同时后轮附近的侧翼能够有效抑制后轮生成的乱流,减少后轮的阻力.3.3 尾翼优化设计尾翼一般使用组合翼的设计方案,通过各翼之间的引流可以让襟翼在较大的攻角下不会轻易失速,同时组合翼之间的位置调整也可以减少能量损失. 2019赛季赛车尾翼主要以获得最大的下压力作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对其他部件影响不敏感的特性. 因此通STAR-CCM+仿真试验了不同的翼型,相对攻角及间隙来确定组合翼之间的最优相对位置[8],同时在分析中加入头枕及头盔模型使其更加接近尾翼真实的工况. 最终设计效果如图8所示.图 8 2019赛季尾翼Fig. 8 Rear wing in season 2019在尾翼翼型方面,主翼选取弯度较大且升力系数在低速时较大的CH10. 襟翼在弯度不同的翼型中通过控制变量试验得到;出于对节省计算资源的考虑,且尾翼试验流动复杂程度低,故使用1/2尾翼模型完成CFD 仿真,实际下压力为表格数据的2倍,仿真数据见表2.表 2 翼型分析数据表Table 2 Airfoil analysis data table翼型负升力(相同攻角和来流速度) / NS1223278.8Clark-Y132.8综上选用S1223作为襟翼的翼型. 考虑到CFD 分析效率及问题导向,在保证复合实际工况的条图 7 侧翼及扩散器Fig. 7 Sidepods and diffuser第 1 期李嘉寅 等:FSAE 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优化设计· 57 ·件下对分析对象进行简化,即取含头盔、座枕在内的尾翼区域局部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9和图10所示. 从图9可见,端板的保压效果非常可观,也从侧面反映了上下翼面的压力分布.−1 350−980−610−204130500压力系数XYZ图 9 尾翼局域分析压力云图Fig. 9 Local analysis pressure contour of rear wingX YZ −1 200−880−560−24080400压力系数图 10 压力云图截面图Fig. 10 Cross section of pressure contour同理,选取最佳的相对攻角. 假设主翼与第1片襟翼的相对攻角为∠1,第1片与第2片襟翼的相对攻角为∠2,仿真数据见表3. 使用1/2尾翼作为仿真对象,从表中可见,负升力为实际的一半.表 3 组合攻角分析数据表Table 3 Angle of attack analysis data ofmultiple-element wings序号∠1 / (°)∠2 / (°)负升力 / N 13236139.623336140.233436141.443437142.253438142.863439142.0由分析结果,最后选用34°、38°的相对攻角,1/2组合翼的负升力达到142.8 N ,即整体在16.67 m / s迎风速度下压力为285.6 N. 为增加扩散器的抽吸能力,提升扩散角的大小,在端板底端安装梁翼(Beam wing ),将尾翼整体的环量下移,在尽量不影响组合翼本身下压力的前提下,加强尾翼与扩散器的互相作用,提升整车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本文中梁翼由于尺寸过小,并未起到较大的作用. 若想获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设计弦长更大的梁翼,但仍要考虑其对尾翼主翼下翼面压力分布的影响.从图10可知,驾驶员的头盔与头枕也对尾翼产生了些许影响,主翼前缘下部的低压区域呈现不自然的向后扭曲. 由于头枕位置和人机由总布置所定,并不能做太大变化,只能通过对尾翼的调整来尽可能地减小影响. 结合图10及空气动力学湍流理论可知,流体绕一定攻角的翼型流动时,会在翼型前缘背风面某处脱体,形成顺时针旋转的前缘涡,同时在后部尖缘处形成逆时针旋转的后缘涡,前缘涡与后缘涡之间存在剪切层. 随着前缘涡与后缘涡的发展和相互作用,翼体绕流的流态呈周期性变化,这一点在尾翼表现尤为明显. 为避免边界层分离,可以在后期引进被动流动控制技术,例如涡流发生器改善局部的流体状态.3.4 端板优化设计端板作为赛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只是用来隐藏翼型轮廓或作为赞助商标牌. 它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确保翼片不会出现较大的负升力损失,同时减少阻力. 如果没有端板,由于上翼型上下表面压差,空气会从高压侧迁移到低压侧造成压力损失[9]. 在端板布置方面,由于翼型上方静压升高比翼型下方静压降低要小得多,因此,机翼的影响在其下方比在其上方延伸得更远,这意味着需要在翼片的下方有更大的端板面积.前翼端板首要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压差进行保压,由于前翼安装位置的特殊性,其受到地面效应影响,所以端板保压作用好坏直接决定了前翼升力系数的大小,因此端板上安置有不同种类的保压条. 由前翼的CFD 仿真可得,在无保压组件的情况下,前翼负升力为189 N ;在有保压组件的情况下,前翼负升力为210 N ,提高将近11.11%的负升力. 同时前翼端板除了稳定压差外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引流特性,引导流向前轮的气流使其偏转到外侧或底部,从而达到减小前轮阻力的效果.尾翼端板同样可以通过一些附加组件或细节修改来加强其性能,2019与2018赛季赛车尾翼端· 58 ·上 海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学 报第 35 卷板都加装了前缘缺口,如图11所示. 与前翼端板类似,尾翼端板的作用之一便是保压,而前缘缺口削减了端板的面积,从而降低了保压效果,并使得下压力小幅减少;但在侧风偏航车况下,前缘开口能成为来流进入尾翼的通道,缓解此工况下尾翼下压力由于来流不足而降低的问题,减小其空气动力学敏感度,增强了稳定性.X YZ−1 200−880−560−24080400压力系数图 11 2019赛季赛车尾翼端板压力云图Fig. 11 Pressure contour of rear wing’send plate in season 2019扩展来讲,理想的尾翼板大小取决于翼型的下压力水平,下压力较低的尾翼组合产生较小的压力变化,故对周围空气压力影响延伸的距离较小,可以使用较小的端板,反之亦然. 故2019年赛车的尾翼端板长度相较2018年的尾翼端板延长约30%.4 整车结果分析与对比图12为整车迹线图,由图可知,整车流线型良好,仅在车轮后方及车身尾部形成较大涡流. 前翼有明显外洗,中部上洗较少,符合预期设计,可有效降低前轮产生的紊流并增强前翼的抽吸作用,保证侧面扩散器有更多高能气流进入,且可看出相比尾翼影响不大. 3层尾翼的设计使气流能够更加贴合后方翼型,长端板保证了尾翼的保压效果,做到了先期预期能达到的最大下压力.2019年赛车在装配优化设计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后,空气动力学指标都有较大提升,见表4. 首先负升力升高至原来的181%,增加明显,但是2019年赛车的阻力系数也增加33.66%,这是由于负升力的升高会导致压差阻力的升高,也可以说是获取下压力的代价之一. 升阻比是反映赛车空气动力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比较2版赛车可以发现,2019年赛车拥有更高效率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迎风面积的骤减也是其获得高效率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赛车总布置以及造型的优化,相比2018年赛车,2019年赛车可有效减少过去只增加外形阻力的“无用”区域,并将它们转变为带有翼的空套部件区域.表 4 整车分析数据表Table 4 Vehicle analysis data sheet赛车版本负升力 / N阻力系数升阻比迎风面积 / m2 2018年380.1 1.01 1.45 1.3122019年686.5 1.35 2.77 1.046在气动平衡方面,2018年赛车未做出相关优化,风压中心(前后气动力平衡轴)相比重心位置(车长45∶55位置处)严重靠前,即前翼下压力占比过大. 2019年赛车对此进行了考量,最终的设计方案中,通过CFD软件去计算整车相对于过重心点水平轴气动力矩(C m)来判断风压中心距离重心的远近,最终经过软件计算所得气动力矩仅为10 N·m,可将其视为与重心基本重合.由此可见,通过正确的优化方法和设计思路来引导设计,最终能收获一套高性能的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空套优化方案.5 结语本文分别对各空气动力学套件进行优化设计,并最终通过整车分析进行方案的验证. 结果表明:2019年赛车在负升力和升阻比的设计上进一XYZ6.11212.22418.53724.44930.561−1 000−750−500−2500250速度 / (m·s−1)压力系数图 12 整车迹线图Fig. 12 Full vehicle track diagram第 1 期李嘉寅等:FSAE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优化设计· 59 ·步优化,负升力提升达到2018年的181%;前翼的外洗效应可以有效减少前轮紊流,并且能够显著提升前翼的升阻比和下压力;尾翼端板、相对攻角和间隙是影响其下压力的3个显著要素;侧翼和扩散器能对赛车的下压力提升起很大的作用,并同时提升前翼和尾翼的工作效率.2019年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套件的优化使得负升力和升阻比相比2018年赛车有较大的进步,对赛车性能有显著的提升,对赛车后续的设计优化具有指导实践意义.参考文献:MCBEATH S. Competition car aerodynamics [M ] . 3rdEdition. England: Veloce Publishing Limited, 2017: 8.[1]傅立敏. 汽车设计与空气动力学[M ] . 北京. 机械工业出[2]版社, 2010: 1−25;.吕立坤. 扰流板对轿车气动特性改善的数值仿真[D ] . 长春: 吉林大学, 2006.[3]王福军.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85−253.[4]WILCOX D C. Turbulence modeling for CFD [M ] . 2ndEdition. La Canada: DCW Industries, 1998: 174.[5]孙文. 基于CFD 的低速赛车前后翼设计[D ] . 长沙: 湖南大学, 2016.[6]杨炜, 谢睿轩, 曹子浩, 等.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改进[J ] . 中国科技论文,2018,13(17):2050 − 2054.[7]邓召文, 王兵. FSC 赛车空气套件CFD 优化设计[J ] . 汽车实用技术,2014(3):22 − 27.[8]曾飞云. 万得FSC 赛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D ] . 锦州:辽宁工业大学, 2014.[9](编辑:韩琳)• 科研快讯 •我校李文尧副教授带领的先进储能与传感材料团队在国内主办的中科院一区期刊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上发表了以“Realizing optimal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properties via tuning phosphorous and transition metal interactions”为题的研究成果.20世纪以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耗,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推动未来经济发展,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 电解水析氢是氢能获取的主要途径,在这项研究工作中,该团队利用过渡金属掺杂和调控策略合成一种Co-Mo-P 化合物(非均相Co x Mo 1−x P 纳米阵列),发现通过掺杂形成的包含两种掺杂的化合物的金属磷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片层,以不完全磷化的状态和掺杂的氧化物共存的形式能有效提升电催化剂析氢能力,同时可通过调控不同金属的掺杂比例来优化催化性能. 发现Co 、Mo 金属掺杂的结构有效降低电解水析氢(阴极端)和析氧(阳极端)的电位. 最终,获得材料作为析氢催化剂获得的过电位只有51.2 mV (10 mA•cm −2时). 同时,作为另一极电催化析氧催化剂也获得了较低的过电位353 mV (10 mA•cm −2时). 此外,在20 h 稳定性测试过程中性能基本不变,并且作为电解水的阴阳极,获得的全水解的过电位只有1.603 V (10 mA•cm −2时),是性能优异的双功能催化剂.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晨光计划”、中央高校创新基金以及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基金的支持.· 60 ·上 海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学 报第 35 卷。

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

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

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对于提高汽车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至关重要。

在设计中,通过减少阻力、优化气流和增加下压力来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

1. 减少阻力减少阻力是提高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各个零部件的阻力。

首先是车身的设计,需要采用流线型外形,尽量减少突起和棱角。

同时,车辆的前后部分也需要进行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包括车头部分、车辆底部和尾部。

通过调整这些部分的形状和造型,可以减少阻力并改善空气流动。

2. 优化气流优化气流是为了使空气在车辆周围的流动更加平稳和顺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措施。

例如,在车辆前部设置导流板,用于引导空气流向车辆两侧,减少侧面的气流干扰。

同时,车辆的车顶和侧面也可以设计出凹凸不平的形状,以改变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进一步减少气动阻力。

3. 增加下压力增加下压力有助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调整车辆底部的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可以添加扰流板、护板或者风洞效应设计,来加强车辆底部的下行气流。

这样可以增加车辆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并减少在高速行驶时的飘移和侧滑。

4. 全车一体化设计在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中,全车一体化设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这意味着整个车辆各个部分的空气动力学互相配合并共同优化。

例如,可以将车身设计与车轮拱形状的设计相结合,以减少空气流动的干扰。

同时,在对车辆进行设计和制造时,需要将引擎、底盘和车身等各个部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考虑进去,实现整体的协调和优化。

5. 数值模拟与测试验证在进行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时,数值模拟和测试验证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可以预测和评估设计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际的风洞测试和道路试验,以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和改进优化设计。

结论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是提高汽车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设计的关键

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设计的关键

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设计的关键(格式:论述型文章)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设计的关键设计是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交通工具的性能和效率。

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的设计包括多个方面,如外形、气动布局、材料选用等等。

本文将探讨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设计的关键要素,并分析其对性能的影响。

一、外形设计外形设计是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直接决定了交通工具在空气动力学和气流中的表现。

对于飞机来说,外形设计要考虑到空气动力学效应,减小阻力、提高升力,从而实现高速飞行和操控稳定。

而对于汽车来说,外形设计要注意空气动力学的影响,减小气流阻力,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二、气动布局气动布局是指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空气动力学力的分布和作用方式。

对于飞机来说,气动布局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飞行稳定和操纵性能,同时减小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飞机结构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汽车来说,气动布局主要是指车身的设计和雨刮器、包围等配件的安装位置,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减小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运行效率。

三、材料选用材料选用是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设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对交通工具的性能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空气动力学飞机的设计中,轻质高强度材料可以减轻重量,提高升力和速度;而在汽车设计中,强度高、耐热性好的材料可以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其他关键因素除了外形设计、气动布局和材料选用外,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设计还有其他一些关键因素需要考虑。

例如,飞机的发动机设计和安装位置、机翼形状和布局、机身结构等都会直接影响其空气动力学性能;而汽车的发动机位置、底盘设计、轮胎选用等也会对其气动性能和行驶安全性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空气动力学飞机和汽车的设计涉及外形设计、气动布局、材料选用等多个关键要素。

这些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着飞机和汽车的性能和效率,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和优化。

空气动力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空气动力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空气动力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简介:汽车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是指通过对空气流动的研究和分析,优化汽车外形以减少阻力和提高操控性能的科学。

本文将探讨空气动力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并揭示其对汽车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影响。

一、气动阻力的影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空气对车辆的阻力将会降低其速度并增加燃油消耗。

因此,降低气动阻力是提高汽车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关键。

通过优化车辆外形,减小车辆表面的阻力系数,可以显著降低气动阻力,并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二、空气动力学设计原则1. 流线型外形设计流线型外形是减小气动阻力的基本原则。

车辆的前部、后部和底部应当光滑,并减少边缘和棱角,以降低湍流的产生,减小气动阻力。

2. 空气动力学附面设计通过在车辆表面添加小型的空气动力学附面,如扰流板、领头部、流线型后视镜等,可以改善空气流动,减少湍流和尾迹的产生,从而降低气动阻力。

3. 高效尾部设计在汽车设计中,尾部通常是气动阻力的主要区域之一。

通过设计尾翼以及后部悬挂附件,可以在车辆行驶时控制空气流动,降低阻力,提高操控性能。

三、气动优化与性能改进通过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汽车制造商可以改善车辆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具体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受益于气动优化:1. 减少空气的升力:通过改良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可以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升力,提高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2. 提高空气动力学平衡:通过调整车辆的空气动力学平衡,在保持前后轮抓地力均衡的前提下,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增强转向稳定性。

3. 降低油耗和排放:气动优化可以减小气动阻力,使发动机在相同驱动力的情况下工作更加轻松,降低燃油消耗,并减少尾气排放,有助于环境保护。

四、现代汽车空气动力学应用案例1. 特斯拉 Model S特斯拉 Model S 是一款全电动豪华轿车,其外形经过精心设计,流线型车身、可调节高度的悬挂和动态空气动力学套件减少了气动阻力,提升了行驶里程和操控性能。

2. 法拉利 SF90 StradaleSF90 Stradale 是法拉利推出的一款插电混动超级跑车,通过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包括可伸缩的后扰流板和侧翼,有效减少了风阻力,并增强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弯道性能。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设计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设计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设计作者:王世权张一鸣任豪放来源:《设计》2020年第13期摘要:增加赛车负升力,提高赛车稳定性,实现赛车轻量化。

以武汉理工大学WUT车队2019赛季赛车为例,利用CATIA软件创建空气动力学套件各组件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fluent模塊对加装空气动力学套件的整车进行外流场分析,将结果与上赛季数据进行对比,观察赛车空气动力学特性。

赛车负升力较上赛季增加20%以上;空套总质量较上赛季减轻40%以上。

有效地提高了赛车的过弯速度和行驶稳定性,在保证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了轻量化,为赛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负升力仿真分析轻量化中图分类号:U46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7-0008-03引言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要求各参赛车队遵照大赛规则,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车队全体成员一起设计,并制造出一辆性能优异的赛车,最后到参赛场地争取成功完成全部或部分赛事环节[1]。

自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开办以来,武汉理工大学WUT车队始终积极参赛,有过辉煌的成绩,也有过失败的教训,2019赛季的赛车,在保留WUT车队风格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各项新技术,使赛车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注重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希望通过引入空气动力学套件来提高赛车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进而提高赛车竞赛成绩。

空气动力学套件主要由前翼、扩散器、尾冀3个部分构成。

空气动力学套件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增大赛车的负升力,而增大的负升力会作用在车轮上,使得车轮获得更好的抓地力。

研究表明,当增大作用在轮胎上面的垂直载荷时,轮胎的侧偏刚度也随之提高[2],侧偏刚度越高轮胎可以承受的侧向力也就越大,从而使得赛车的侧向加速度以及过弯速度得以提高。

一、设计目标参考上赛季(2018赛季,下同)空气动力学套件的优点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依据《2019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规则》,设计并优化本赛季(2019赛季,下同)空气动力学套件,设计目标如下:(一)优化前、尾翼翼型结构,使负升力较上赛季(2018赛季,下同)在相同速度下增加20%以上;(二)优化翼型内部支撑结构和空套连接方式,兼顾可靠性的同时通过轻量化来实现节能减排,预计使空气动力学总套件质量较上赛季减轻30%以上。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车辆空气动力学设计与优化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车辆空气动力学设计与优化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车辆空气动力学设计与优化在汽车机械制造中,车辆空气动力学的设计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设计和优化汽车的空气动力学,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首先,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应该考虑到车辆的速度、形状和重量等因素。

不同车型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需求也不同。

比如,运动车辆需要更多的下压力和风洞测试,而商务轿车需要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低噪音。

设计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CFD计算,以获得车辆的空气阻力系数。

然后,需要设计和测试车辆的外形和组件,如前保险杠、后扰流板以及车顶的线条。

最后,需要对车辆进行仿真和测试,以优化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数据分析,因此,需要使用高性能计算机和专用软件。

除了设计外,还有一些措施可以优化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例如,可以在车辆的下部安装护板,以减少气流的阻力。

此外,在车辆前面安装空气动力学零部件,如马蹄形车头和气流分流器,也可以显著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

优化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速度和操控性,还可以减少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这在当前环保意识持续提高的情况下非常重要。

因此,汽车制造商和设计师需要将空气动力学设计放在车辆设计的优先位置,以提高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车辆空气动力学设计和优化是一个复杂和重要的领域,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对汽车制造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空气动力学在汽车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以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减少阻力,提高燃油效率,增加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以提供一些有关汽车设计的技术和思路。

I. 前脸设计理想汽车的前脸设计采用了大尺寸进气格栅和独特的线条设计。

这种设计不仅能确保引擎的正常通风,还可以引导空气流动,减少气流阻力。

同时,前脸下方还设置了气流导向槽,使气流在车辆下方流动,降低底部阻力。

II. 气流导流板理想汽车的下方设置了气流导流板,用于引导空气流经车身底部。

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底部气流湍流的产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气流导流板还能降低底盘的升力,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更加稳定。

III. 风阻系数降低在理想汽车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各种方式来降低风阻系数,包括车身线条优化、降低车身高度、减小侧窗面积等。

这些设计使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燃油效率。

IV. 后视镜设计理想汽车的后视镜设计采用了流线型外形,减少了空气流过的阻力。

同时,镜面表面采用了防水涂层,使得雨水在高速行驶时能够迅速滑过,保持镜面的清晰度,提高驾驶安全性。

V. 轮毂设计在理想汽车的轮毂设计中,我们通过减少轮胎与轮毂之间的间隙来减小侧向阻力。

同时,轮毂表面的拱形设计可以使得气流沿着轮毂流动,进一步减小阻力。

这种设计能够增加汽车的稳定性,提高操控性能。

VI. 尾部设计理想汽车的尾部设计注重了空气动力学效果。

采用了尾翼和扰流板等设计,能够在高速行驶时产生下压力,增加车辆的稳定性。

此外,尾灯和排气管的设计也经过优化,减少气流扰动,降低阻力。

综上所述,理想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是在追求高效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优化前脸设计、采用更加流线型的外形、减小侧窗面积等方式,实现了降低风阻系数的目标。

同时,在后视镜、轮毂和尾部等部位的设计中,也体现了对空气动力学效果的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要点
在近几年的FASE的比赛中,空气动力学套件在国内车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14年中国赛使用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车队至少达到70%以上。

那么,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要考虑那几点呢?我就以我两年在HRT车队做空套的经验,简单地和大家交流一下。

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升阻比、导流、风压中心。

首先从升阻比来讲吧,我把这一部分分为三个方面来讲,如何选择翼型,如何进行翼型的组合,以及整车下压力及阻力的取舍。

第一点,如何选择翼型。

这对一个刚开始做空套的车队来说花较多的时间选择一个好的翼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算是一个好的翼型呢?第一,好的翼型需要一个较大的升阻比;第二,要保证翼型在大攻角下不失速;第三,翼型要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可加工性及刚度。

我们车队目前所用的翼型是13年选的,我们使用的翼型是NACA四位数字翼型,我们从3系列到9系列中选出大概10几种翼型,分析他们在不同攻角下的下压力、阻力及升阻比。

但如果只关注这些数据就大错特错了,最重要的是找到从3系列到9系列的这几个数据的变化趋势。

通过变化趋势,分析变化趋势的原因,并进而指导下一组更小范围的对比实验。

总之选翼型是个重复再重复的过程,但选出了一个好的翼型之后,会对以后的设计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可以一直沿用下去。

第二点,如何进行翼型的组合。

众所周知,主翼加襟翼的组合式翼型可以保证翼型在大攻角下不失速,极大地提高升力系数。

但是,主翼和襟翼的不同相对位置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升阻比,所以,主翼与襟翼的相对位置的确定又成为了一个繁琐但不得不进行的工作。

翼型组合的确定的最大问题是要找到变量是什么。

如图所示,我们车队使用的是三片式组合翼型,如果从翼型的侧面看的话,三片翼都有极大的活动空间。

因此,三片翼是位置应该怎么调,调的梯度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考虑。

影响翼型的升阻比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总攻角,但同一总攻角下,不同翼型的组合又会带来不同的升阻比,而调节翼型相对位置的时候又很难保证总攻角不变。

类似这样棘手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

我选攻角的原则就是保证变量统一,在大梯度下做多组对比实验,找清规律后,再做小梯度实验。

15赛季我们主要研究了襟翼前缘与主翼后缘形成的流管长度和宽度对总体升阻比的影响。

第三点,整车下压力与阻力的取舍。

首先问一个问题,整车的升阻比越大越好吗?答案是肯定的。

如图所示,这是保持其他变量不变,以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为变量的圈速仿真,越靠右下角圈速越快,以颜色区分不同的圈速区间。

但是,如果升阻比范围已经基本确定,权衡条件就需要适当改变了。

举个例子吧,如果赛车的升力系数为2.45,阻力系数是1.1,则升阻比为2.23,其在图中对应的是红圈位置;如果赛车的升力系数为3.3,阻力系数是1.6,则升阻比为2.19,其在图中对应的是黄圈位置。

很明显,后者比前者的圈速快一个区间。

这就可以说明并不一定是选择升阻比最大的那一点最合适,或者可以这样说不能单单追求升阻比。

实际的选择需要和动力,轮胎,底盘进行合理的匹配,直接由圈速上体现出来。

其实,上面的例子很容易解释,下压力越大,轮胎的极限附着力会越大,如果动力系统匹配合适,那么地面能给轮胎提供的驱动力也越大,虽然阻力一般也是随着升力的增大而增大的,但是最终如果额外的这些驱动力可以弥补阻力并有余力的话,圈速自然会变快。

所以一般来讲,升阻比即使较最高值较小,但有足
够的下压力的保证,圈速也会有相应的提升。

但是,如果发动机带不动,反而得不偿失。

总之,下压力和阻力的取舍最终取决于圈速,在设计阶段可以借助圈速仿真来指导升力阻力的趋势选择,而在实车测试阶段也需要做大量的调试工作。

下面说一下导流,就目前的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来讲,其平均速度基本上在
15m/s左右,速度比较低,在这种速度下,更容易实现导流措施。

因为气流在高速下其惯性会变得特别大,很难利用气流贴壁效应来改变其流向,所谓贴壁效应,就是指由于气流的粘性,近壁面的气流会贴着墙壁流动并随着墙壁走势的改变而改变其流向。

我们车队目前做的导流措施大部分是针对轮胎的减阻。

这是轮胎前有无挡板的压力云图的对比,左侧的轮胎前方放置了挡板(为了明显地看出压力分布,云图中没有显示挡板),右侧的轮胎直接受到气流的冲击。

从云图上看,左侧轮的高压区明显减小;从数据上看则更为明显,左侧轮的阻力为1.52N,右侧轮的阻力为9.36N。

所以,减少直扑轮胎的气流是减阻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导流的重要实施点。

怎么样才能减少直扑轮胎的气流呢?答案也很简单,改变轮胎前方的气流走向即可。

改变气流走向的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下面我将逐一介绍。

第一种,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就是直接在轮胎前加挡板。

挡板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非常直接的横向板;也可以是有一定斜度的纵向板,使气流偏离原来的流向而流向轮胎外侧。

对于有鼻翼的赛车来说,鼻翼是个极佳的横向挡板,从车的正前方看,前轮被鼻翼挡住的部分是不会受到气流的正面冲击的。

这是对于前轮,如果要考虑到后轮的减阻,恐怕要在侧箱上做文章了,用侧箱把气流挡掉一部分。

第二种,是利用气流的贴壁效应改变气流方向,虽不如上种方法有效,但却是比较好布置的一种。

大家应该都不会愿意为了减少轮胎阻力在轮胎前装一个大挡板吧。

改变气流方向还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把气流往轮胎外侧导,如左图(俯视图看,轮胎为右轮);另一个是把气流往轮胎内侧导,如右图(俯视图看,轮
胎为左轮)。

从这两个图中大家也可以看出,这种导流方案主要应用于后轮,而且如果导流板能和侧箱整合起来的话,这个方案就会极易实现。

第三种,是通过引入外部气流,强制改变内部气流流向。

这种方案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大家可以这样想,一股气流先沿着其原有的路线流动,如果这时突然受到外部较高速气流的冲击,这股气流的流向自然会随着高速气流而改变流向。

当然这种方案的在实施刚才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如何引流?在何处引流?引流的效果有多大?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但如果测试效果非常好,自然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导流方案。

最后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一点,可以说最后一点做不好的话,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白费的。

最后要说的就是风压中心对整车稳定性的影响。

风压中心的概念,按照我的理解,和质心的定义差不多,就是说一个物体受到的所有的气动力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其作用效果和所有气动力的同时作用效果相同,而这个力的作用点便是这个物体风压中心。

在整车的跑动过程中,风压中心的位置对于整车的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

风压中心的位置会影响什么呢?最直观的影响是前后轴的动态下压力分配,进而会影响到车动态过程中前后轴的载荷分配。

比如前后轴侧向力配比为1:1,均为1000N时转向特性偏中性的话,加上下压力带来的额外500N,若前轴分配到200N,后轴分配到300N,则会趋向转向不足。

我们其实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来适当的调整转向特性,但如果车动态时前后轴载荷变化过于明显且不一致性会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大,那么就会很严重的干扰底盘对转向特性的调校与平衡。

所以,我们的空套的设计时的想法是尽量保证前后轴的下压力分配与车的轴荷分配相符,即风压中心与整车质心的尽量贴合。

下面说一下从前后轴的极限的角度来说明风压中心的位置对整车稳定性的
影响。

若风压中心在整车质心之前,假设不加空套前前后轮的过弯极限加速度均为1.8G,加上空套后前轮的极限增长到2.2G,而后轮的极限只增长到2.0G,假设过弯的向心加速度为2.1G,先突破后轮极限,显现为转向过度;如果风压中心在整车质心之后,同理,出现转向不足。

而对于我们这样的FSAE赛车来讲,赛道数据有限,为了规避不可预计的影响,所以希望动态的风压中心与整车质心相合,才能同时提高前后轴的极限,减少前后极限不一致而带来的短板效应的影响,保证圈速的优势。

不仅风压中心相对于质心的前后位置对整车的稳定性有影响,而且风压中心相对于质心的左右位置也会影响整车稳定性。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出侧风敏感性的概念,侧风敏感性,根据我的理解,就是说车在跑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侧面风或车身姿态偏转引起的气流相对于车的横向移动而带来的风压中心的变化对整车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下面还是分析一下转弯工况下气流横向移动对整车转弯稳定性的影响。

假设赛车左转,整车载荷向右移,由于这种四轮载荷的不均匀性,就会产生使整车向左摆的横摆力矩,使车身姿态改变,进而整车达到合适的出弯角度。

如果考虑的左转时风压中心的右移,将会增加这个横摆力矩,使车身姿态改变的更快,相应的可以出弯的给油点提前,对提高圈速是有利的。

但如果控制
不好这个偏移,会使车身姿态的改变不易控制甚至失控直接调头。

所以,减小整车侧风敏感性,防止风压中心过度偏移,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说一下如何判断风压中心是否整车质心重合。

其实在一些仿真软件中可以直接算出风压中心位置,比如Fluent。

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看纵倾力矩,对于FSAE赛车来讲,从正前方看风压中心和整车质心一般会在整车中央,所以保证风压中心在前后方向上与质心重合就行了,其表现就是纵倾力矩为零。

在整车流场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改变鼻翼尾翼的位置及长度来最终使纵倾力矩为零。

以上便是我认为的设计空气动力学套件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由于能力有限,文章难免有所疏漏,请大家谅解。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欢迎与我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