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中地理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学案
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复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复习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三、教学难点1、复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复习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四、教学方式:讲授及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引入]利用卡斯特地貌的相关图片导入,回顾相关的知识。
(一)喀斯特地貌[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学生回答]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学生回答]喀斯特作用是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教师设问]由图A到图B发生什么变化?由图B到图C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具备的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岩石的透水性四个基本条件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教师设问]这四个条件中哪个是最基本条件呢?[学生回答]岩石的可溶性。
[教师设问]碳酸盐类岩石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原理,即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 CaCO3↓+CO2↑+H2O[教师设问]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教师设问]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地貌景观?[学生回答]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过渡]总结卡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所属的圈层,说明是圈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果。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回答]岩石条件(岩石圈),气候条件(大气圈),生物条件(生物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内容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卡斯特地貌,二是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其核心是通过分析喀斯特和桂林“山水”的形成过程中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它的关键在于通过分析喀斯特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中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球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本节课中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圈层相互作用等内容学生在第二节中已经学过,喀斯特的形成与化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前面章节和相关化学知识来分析,难度不大,必要时利用简单化学实验来说明。
本节教学重点是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解决重难点的关键在于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及多媒体演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降低难度。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定位1.认识并能够说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2.认识并能够在图上指出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3.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并能够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见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目标解析1.认识并能够说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需要联系化学上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认识并能够在图上指出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就是对喀斯特地貌分类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并能够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见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桂林“山水”成因的形成条件难以理解。
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本节课程内容主要从理论上介绍卡斯特地貌,加上学生可能对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的过程存在停留在化学知识的理解上。
云南省高中地理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学案
云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主备教师:董诗平【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喀斯特作用的四个基本条件。
2: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先学】1. 喀斯特地貌:是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2. 喀斯特作用指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淀积作用。
3.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
4.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问题与例题】问题:请你具体说说地球各圈层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并分析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后要求:“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桂林旅游区,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以灵渠——中国最早的运河为代表的诸多人文景观,加之便捷的交通、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据报道,在2000年国家旅游“黄金周”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旅游区旅客比1999年增加了三成,旅游收入是1999年的两倍,成为该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1)桂林山水的游览价值在于()A.山水的景观美B.野生动物的多样性C.对地貌、水文成因的科学研究D.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2)桂林著名的山水秀色是在可溶性石灰岩地区广泛发育而成的。
由于处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的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可知,这一地区在地质史上应属于______环境。
讲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旅游资源的价值、形成,以及化学知识和地球演化史知识。
桂林山水属地质地貌景观,侧重于山水景观。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溶蚀的结果,其景观有峰林、溶洞、天生桥等。
解答:(1)A C (2)侵蚀(溶蚀)峰林溶洞CaCO3+H2O+CO2=Ca(HCO3)2(3)温暖浅海【课内检测】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的搬运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2.侵蚀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波浪侵蚀D.冰川侵蚀3.下列形态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峰林B.角峰 C.落水洞D.石笋4. 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5.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B. 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C. 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D. 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课堂小结】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2.喀斯特作用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淀积作用:Ca(HCO3)2= 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课后作业】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3.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D. 孤峰、溶洞、落水洞4.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① 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5.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A 黄土高原的成因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C 华北平原D 山麓冲积扇6.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D. 其形态呈柱7.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三节桂林山水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第三节桂林山水教案鲁教版必修1——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背景情境导入西双版纳还保留了一片喀斯特原始森林,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生态系统,当地俗称“绿石林”。
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上有森林,下有石林,千奇百怪的岩石形成各种各样的石峰和石柱。
在石峰、石柱之上和道道石缝之间,陡然冒出各种热带植物,令人目不暇接——野花、野草和苔藓争奇斗艳,灌木疏密相间,参天大树依石而长,枝叶遮天蔽日,更有根茎和藤蔓相互缠绕、盘根错节。
更为特别的是这些景观与明河暗流、地下河出口、瀑布、深潭、溶洞等地貌景观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罕见的景色,因此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考察和探险。
问题:桂林山水的形成?教材内容详析知识背景天坑的形成天坑,学名叫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特殊地形。
天坑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乐业地区有大片石灰岩地质,年平均降水量近1400毫米。
雨水降落在石灰岩地面上,沿着岩石的裂隙渗入地下,一路溶蚀四壁,逐渐扩大,在地下形成大型的溶洞。
溶洞的洞顶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往下崩塌,直到最后洞顶完全塌陷,形成了喀斯特漏斗。
在地表与地下的喀斯特长期作用下,漏斗越来越大,终于形成天坑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坑知识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高原、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作用喀斯特高原: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
喀斯特作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多分布于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区走出误区喀斯特地貌是指喀斯特高原地区独有的一种地貌形态喀斯特地貌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形态,其分布十分广泛,因在喀斯特高原地区十分典型而得名,但并不意味着只在喀斯特高原地区才有分布。
2.喀斯特地貌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喀斯特作用主要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
第3节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精品导学案附配套练习
单元活动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主备:周营营审核:授课人: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学习过程:[引入]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
知识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自主学习:[学生读图]讨论:同学们看到的这些自然景观叫什么呢?什么是喀斯特地貌?什么是喀斯特作用?由图A到图B发生什么变化?由图B到图C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共同归纳]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具备哪几个基本条件。
(最基本)喀斯特作用的四个基本条件这四个条件中哪个是最基本条件呢?【讨论】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可溶性岩石是什么岩石呢?我们来看看碳酸盐类岩石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原理,即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这两个方向是可逆的,反应的方向取决于水中的CO2的含量,即与CO2进入水中或从水中逸出。
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地貌景观?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
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
知识点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桂林山水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石灰岩广布,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它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分析:(1)从岩石条件看,。
(2)从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看,;地形条件——3)从生物条件看,。
四、课堂练习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可溶性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多少2、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钟乳石B、石笋C、溶洞D、落水洞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4、关于喀斯特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地质作用B、属于外力作用C、属于内力作用D、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5、不属于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的是()A、孤峰B、石钟乳C、石笋D、石柱6、与喀斯特地貌发育是否典型无关的是()A、岩石的透水性B、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C、地质构造D、地面坡度7、下列四中地理事物的成因中,主要属于喀斯特作用的是()A、夏威夷群岛B、渭河平原C、广西桂林溶洞D、上海市曾出现的地面下沉8、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流水关系密切的是()A、雅丹地貌B、喀斯特地貌C、沙丘D、沙垄9、下列哪些岩石广布地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A、石灰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英岩10、下列因素与桂林山水成因无关的是()A.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B.气候温暖,降水丰沛C.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D.植物生命活动旺盛,生长快11、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景观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课后小结:章节: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题: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3)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1课时主备人:王晓梅审核人:日期【考查重点】:(考点3):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中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程标准:运用案例去理解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一、导与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一、导与学过程:
㈠情景设置:
桂林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喀斯特地貌游览区。
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
桂林山水向以“山清、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㈡认识喀斯特地貌
阅读P70—71教材,结合图3-3-2,思考:
1、“喀斯特”一词的由来
2、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及其分类?
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最基本条件:
4、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类型: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
条件等密切相关;此外,地形条件也十分有利于桂林山水的形成(详
见教材P72)
答案:D
四、系统归纳与整理:札记
信息反馈:。
2020学年高中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特征。
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理,理解圈层相互作用对其形成的影响。
[学生用书P83])1.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化学过程如下:①溶蚀作用:CaCO3+H2O+CO2===Ca(HCO3)2②淀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①岩石⎩⎪⎨⎪⎧可溶性: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②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①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桂林“山水”是桂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一、判断题1.岩石的透水性是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
( )2.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 )3.峰林、石柱、落水洞、孤峰等均属于地面喀斯特。
( )4.大量石灰岩的形成是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条件。
( ) 5.强烈的流水堆积作用,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 )答案:1.× 2.√ 3.×4.√ 5.×二、选择题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区最典型的地貌是( )A.移动沙丘B.喀斯特地貌C.冲积平原D.盆地7.图示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矿物丰富B.高原地形C.地势落差大,水量丰富D.纬度较低答案:6.B 7.C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中地理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学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33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案【学习目标】一、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彼此作用的结果,加深明白得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激发探讨地理问题的动机,培育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乐趣,增强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预习】一、喀斯特意貌1.概念:是由作用形成的独特意貌类型。
2.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用:CaCO3+CO2+H2O=Ca(HCO3)2(2)作用:Ca(HCO3)2=CaCO3↓+CO2↑+ H2O3.发育条件①岩石可溶性:是喀斯特意貌发育最的条件,最要紧的可溶性岩石是类岩石。
透水性:岩石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意貌发育的越典型。
②水溶蚀性:取决于水中所含的、__________和的数量,和__________的强弱。
流动性:取决于、和的类型与连通性。
4.类型:地面喀斯特意貌:如。
地下喀斯特意貌:如。
二、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来明白得陆地各圈层的彼此作用作用条件圈层自然因素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岩石条件原为海洋,大量沉积,后抬升为陆地,广布。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和圈广泛发育,性和性好。
水的溶蚀力大气圈气候条件位于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水圈水文条件地势、、部高,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汇集,漓江南北纵贯,水量大,水的性强。
生物圈生物条件亚热带气候利于和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水的大。
【问题与例题】【问题1】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意貌,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
喀斯特意貌发育的大体条件有哪些?【例1】据此完成(1)~(2)(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B. 流水的冲洗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问题2】我国北方地貌区的喀斯特意貌什么缘故没有南方的地域明显?【例2】与喀斯特意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A 黄土高原的成因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C 华北平原D 山麓冲积扇【问题3】桂林山水甲天下,闻名的旅行资源是什么,分析形成的缘故?【例3】读右图,完成下题(1)甲河流经高原,其典型的地貌类型是地貌。
高中地理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精品导学案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5、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D.喀斯特地貌
6.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
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 孤峰、溶洞、落水洞
【课后作业】
1.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2、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读“人民币版 面图案”(部分),回答3~5题:
3、该版面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
【高中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PPT课件3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条件 特 征
裂隙 和 性好。
关
系
岩 石 气 候 地 形
水 文
石灰岩 广布, 厚度 大,岩性 空隙 纯 , 可溶 透水 发育广泛,岩石的 性和
亚热带湿润
位于 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4~ 7 尤以 月降水较多。
东 西 北 部、 漓江 部、 中 南
部地势较低, 地表 地下 有利于 地表 地下 溶蚀 水和 水的形成与汇集。
峰 丛 地面喀斯特地貌 孤 峰 溶蚀洼地 落水洞 • 按空间位置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 洞
石钟乳 石 笋 石 柱
地下河 思考:峰林与石笋的成因完全相同吗?
溶蚀地貌 • 按形成原因 淀积地貌
桂 林 及 周 边 地 形 图
桂林
想一想:
• 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典型的 省区有哪些?
广 西 云南 贵州
桂林美的让世界静止
) D
7、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石英岩
( C )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判断8~10题。
8.该版面景观是 ( B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9.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B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10.该景观地貌属于 ( D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
)
)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植被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竹林、灌丛等。
生物活动对地貌塑造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01
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对岩石产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生物堆积作用
02
植物残体、动物排泄物等在特定环境下堆积形成土壤和沉积物
。
生物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调节作用
03
植被覆盖能够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入渗,影响地下水循环。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圈层相 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
山水成因
汇报人:XX 20XX-01-31
目录
• 桂林山水概述 • 圈层相互作用理论 • 岩石圈层对桂林山水影响 • 大气圈层对桂林山水影响 • 水圈层对桂林山水影响 • 生物圈层对桂林山水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桂林山水概述
地理位置与特点
地理位置
02
圈层相互作用理论
圈层结构概念及特点
圈层结构是指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以地表某一要素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的层次 分明的系统结构。
特点包括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地域性等,各圈层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等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
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圈层相互作用是指不同圈层之间通过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
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桂林地区的水文条件还表现为地 下水的丰富,这也是喀斯特地貌
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流对地貌塑造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
桂林地区的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 对河床和河岸进行侵蚀,形成了许多 独特的河流地貌,如漓江风光带的峡 谷、险滩等。
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对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加速了喀斯特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如溶洞、天坑等 。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导学案
⑬ 东部_、__西___部_____地势较高, ⑭ 中部、___南__部____地势较低
,⑯ 地下 水丰富,流水的溶蚀作用强烈
生长旺盛,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⑰有__机___酸_
是岩石圈
⑱__水___、
圈、大气 圈、生物 圈相互作 用的结 果
【解析】 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 的数量。
3.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D )。
A.石钟乳
B.石笋
C.溶洞
D.落水洞
【解析】 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 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 石笋和石柱等。
4.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 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物 的含量较高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 据此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B )。
A.岩石的透水性
B.岩石的可溶性
C.水的溶蚀力
D.水的流动性
【解析】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
2.水对碳酸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 C )。 ①水中所含CO2的数量 ②水中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 ③大气降水的多少 ④水的流动性的强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读教材图3-3-2,由B→C过程的主要喀斯特作用及 表现是什么?
答案
地下水系发育,溶蚀作用继续进行,地面溶沟加深加宽,漏斗、 落水洞扩大,地势起伏加大,地表崎岖不平。地下溶洞扩大,且 互相沟通发育成洞穴系统。此后,地表漏斗扩大归并,形成溶蚀 洼地、峰林等地形。溶洞进一步扩大,洞顶或地下河顶板坍塌, 许多地下河又转为地面河。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导学案
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探究三: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来自练一练】 例题:1.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 A.岩石条件 B.土壤条件 ) B.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 D.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 C.气候条件 ) D.生物条件
2.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属于( A.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岩浆岩 C.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岩
景谷一中
高一地理(鲁教版) 导学案
No:12
编写:左阳
审核:段群生
课题: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年级:
一、学习目标
导学案
备 注
班级:
姓名:
1. 知识目标: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并能够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 地球个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集体讨论,增强学生地理探究、学科 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 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认识并能够说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2.认识并能够在图上指出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 三、课前预习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图 3-3-1 A.a B.b C.c D .d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褶皱隆起 B.流水搬运与沉积作用 C.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可溶性岩石构成地表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 A.流水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C.风力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D.冰川对山体的侵蚀作用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 5.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 B.二氧化碳和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 C.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 D.二氧化氮、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 6.对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流动性影响最小的是( ) A.大气降水 B.地面坡度 C.太阳辐射 D.岩石裂隙的类型和连通性 7.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 ) A.岩石条件 B.土壤条件 C.气候条件 D.生物条件 8.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属于( ) A.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岩浆岩 B.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 C.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岩 D.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9.有关桂林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与气候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富积 B.漓江谷地自东向西横贯全境 C.流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强烈 D.地势南高北低 10.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 ) A.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B.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C.平地虽小、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D.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高一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四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 因
•岩石条件
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 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 降水充沛;
•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低,利于区域内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
峰林
溶蚀洼地
孤峰
落水洞 石钟乳 地下河
石柱
石笋
峰丛
孤峰
峰林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Βιβλιοθήκη 石 柱溶洞二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易溶 • 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空、裂隙大 • 水的溶蚀力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 酸、无机酸含量多 • 水的流动性 ——降水多、坡度大、空 裂隙大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沉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三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喀 斯 特 地 貌 的 类 型
地面喀斯特 地貌
主要包括峰林、峰丛、 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 落水洞等
地下喀斯特 地貌
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 以及各种有碳酸钙淀积 形成的淀积体,如石钟 乳、石笋和石柱等。
另一方面: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 给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地表水缺乏,对农业生 产影响很大。
•生物条件
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 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创造了条件.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33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案【学习目标】
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前预习】
一、喀斯特地貌
1.定义:是由作用形成的独特地貌类型。
2.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用:CaCO3+CO2+H2O=Ca(HCO3)2
(2)作用:Ca(HCO3)2 =CaCO3↓ +CO2↑ + H2O
3.发育条件
①岩石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的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类岩石。
透水性:岩石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越典
型。
②水溶蚀性:取决于水中所含的、__________和的数量,以及
__________的强弱。
流动性:取决于、以及的类型与连通性。
4.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如。
地下喀斯特地貌:如。
二、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来理解陆地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问题与例题】
【问题1】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例1】据此完成(1)~(2)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
B. 流水的冲刷作用
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
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
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
【问题2】我国北方地貌区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没有南方的地区明显?
【例2】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 黄土高原的成因
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
C 华北平原
D 山麓冲积扇
【问题3】桂林山水甲天下,著名的旅游资源是什么,分析形成的原因?
【例3】读右图,完成下题
(1)甲河流经高原,其典型的地貌类型是地貌。
(2)乙省南部是我国作物的
生产基地,种植这类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
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其发展旅游
业的优势是
(3)丙地气候湿润,但地表却缺水,造
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目标检测】
1、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2、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回答3~5题:
3、该版面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4、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5、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6.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
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 孤峰、溶洞、落水洞
【课后作业】
1.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
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
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
2.有关桂林山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B.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C.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① 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
5.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 黄土高原的成因
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
C 华北平原
D 山麓冲积扇6.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
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
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
D. 其形态呈柱状
7.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②是。
(2)图中地形名称是,主要分布在 (岩石)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的水的和作用形成的。
(3)通过化学方程式:CaCO3+CO2+H2O=Ca(HCO3)2,扼要说明图中①②形成的原因。
(4)这类地形或地貌因在 (国家)喀斯特高原较为典型而得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省(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