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桂林山水成因,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b82fbe0890c69ec3d5bb759a.png)
课题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1、了解喀斯特作用本质,并掌握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形成直观认识。
2、能够辨认喀斯特地貌的几种类型。
3、能够通过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重点喀斯特地貌作用本质学习方法教师讲解、师生互动、完成练习、习题讲解、课后小结学习内容与过程探究一:地理的角度看,桂林山水是一种喀斯特作用,思考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一、喀斯特地貌1.定义:专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1)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2)淀积作用:Ca(HCO3)2=CaCO3↓ +CO2↑ + H2O从喀斯特本质作用中可以发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还可以通过哪些条件加速反应速度呢?探究二:结合课本第70页第二段,思考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分别有哪些?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
其中前两者是岩石本身的内在条件,而后两者是水的外在条件。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2)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还取决于水的溶蚀能力,而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越多,那么水的溶蚀力就越强。
(3)如果一个可溶性岩石坚不可摧,那么水还能流进去溶蚀岩石吗?(不能),所以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
(4)水的流动性可以使更多的岩石在更大的面积上受到溶蚀,从而提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小结: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可看出,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而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能使喀斯特作用发挥得更深入。
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及成因
![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59f3e3c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6.png)
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及成因桂林山水属于世界有名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桂林山水是以峰林—凹地为代表的热带喀斯特地貌。
地下地窖众多,以溶蚀性拱形地窖为主。
桂林山水属于世界有名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桂林山水是以峰林—凹地为代表的热带喀斯特地貌。
地下地窖众多,以溶蚀性拱形地窖为主。
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展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倒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响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圈层相互作用-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圈层相互作用-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0a3a8bcb26fff705cc170a37.png)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学习目标认识熟悉能判断能分析探索理解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旧知识回顾温故而知新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溶蚀作用:;淀积作用:喀斯特CO 2溶蚀淀积CaCO 2+ CO 2+ H 2O =Ca(HCO 3)2Ca(HCO 3)2= CaCO 2 + CO 2 + H 2O喀(kā)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
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地貌。
徐霞客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行实地勘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现象的最早纪录。
喀斯特地貌认识人心齐,泰山移三张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小组合作尝试解释每个阶段形成的过程,及初步形成的地貌。
人心齐,泰山移A阶段:流水;剥蚀;裸露;被溶蚀;溶沟、石芽。
A-B阶段:下切;下渗;地下水;漏斗、落水洞、地下溶洞。
B-C阶段:地下水发育;溶蚀加大;起伏加大;典型喀斯特地貌;欣赏喀斯特地貌溶洞落水洞峰林(丛)象鼻山石柱石笋探究一:关键词——形成探究二:关键词——剖析成因喀斯特发育条件所属圈层环境要素环境特征表现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较好岩石圈岩石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成陆地,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地貌东、西、北地势高,南中部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水的溶蚀性、流动性较强生物圈生物生物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水圈水文降水丰富,水的流动性强大气圈气候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探究三:关键词——开发和利用探究三:关键词——开发和利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广泛的喀斯特地貌发展特色旅游;☐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多种途径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石漠化地区缺水问题;课堂检测课堂检测小结本课拓展引申。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资料.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d8f237caaedd3383c4d3b1.png)
是喀斯特 地貌发育 的最基本
条件
二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易溶 • 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空、裂隙大 • 水的溶蚀力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
酸、无机酸含量多
• 水的流动性 ——降水多、坡度大、空
裂隙大
三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喀 地面喀斯特 主要包括峰林、峰丛、
斯 地貌 特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 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沉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有的二氧化碳水对可溶性岩 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 要可溶性岩石:石灰 岩、白云岩等。
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 落水洞等
地
貌
的 类
地下喀斯特 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
地貌
以及各种有碳酸钙淀积 形成的堆集体,如石钟
型
乳、石笋和石柱等。
峰林 地下河
溶蚀洼地
孤峰
落水洞 石Leabharlann 乳石笋石柱峰丛
孤峰
峰林
石钟乳
地下河
石柱
石笋
溶洞
天坑
四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岩石条件 ——岩石圈
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 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植被 岩石
生物圈 岩石圈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 量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 好
四大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的地表水、 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溶 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暗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 了一个贮存空间。生物圈中植物生长茂盛的地 区,土壤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 起促进作用。
对桂林山水自然成因的大致分析
![对桂林山水自然成因的大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1ae60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4.png)
对桂林山水自然成因的大致分析对桂林山水自然成因的大致分析一、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始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我们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二、桂林山水成因1、桂林地貌的特点:“桂林山水甲天下”--倍受旅游者欢迎的桂林山水,其中水是与其特有的地貌分不开的。
由于桂林属于亚热带地区,其岩溶地貌也有独特之处,从地质形成的角度来看,桂林的山、水、洞、石与岩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桂林式岩溶’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亚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
植物对于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空气中有着足够的水分,一些低级植物和有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就会对岩溶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正是由于有这种独特的生物作用,才会对桂林山水的形成造成独特的影响,对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更是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也为山水画的创作者们提供的独到的灵感。
2、桂林山水形成的几个前提条件:纵观桂林山水的形成始末,桂林山水独特景观的形成与其他自然景观的形成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独到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的来说桂林山水的出现,一眼要同时具备一下几个条件:首先是要有大量的有足够厚度的纯净石灰岩的出现,根据测量,桂林盆地的石灰岩有2000米-3000米厚,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
这种石灰岩是在大海中沉淀,经过几亿年的压实成岩过程才形成的。
其次是这种地质要经过足够多次地壳的构造运动,地壳的运动会造成石灰岩发生错节和裂痕,这种错节和裂痕就会为后面随之而来的水力侵蚀作用和植物溶岩作用留下了缝隙,为最终桂林独特景观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高中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PPT课件3
![【高中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PPT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74c637b86bec0975f465e2b7.png)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条件 特 征
裂隙 和 性好。
关
系
岩 石 气 候 地 形
水 文
石灰岩 广布, 厚度 大,岩性 空隙 纯 , 可溶 透水 发育广泛,岩石的 性和
亚热带湿润
位于 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4~ 7 尤以 月降水较多。
东 西 北 部、 漓江 部、 中 南
部地势较低, 地表 地下 有利于 地表 地下 溶蚀 水和 水的形成与汇集。
峰 丛 地面喀斯特地貌 孤 峰 溶蚀洼地 落水洞 • 按空间位置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 洞
石钟乳 石 笋 石 柱
地下河 思考:峰林与石笋的成因完全相同吗?
溶蚀地貌 • 按形成原因 淀积地貌
桂 林 及 周 边 地 形 图
桂林
想一想:
• 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典型的 省区有哪些?
广 西 云南 贵州
桂林美的让世界静止
) D
7、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石英岩
( C )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判断8~10题。
8.该版面景观是 ( B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9.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B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10.该景观地貌属于 ( D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
)
)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dd27f97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5.png)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三、课时安排:1 教时四、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读图同学们看到的这些自然景观叫什么呢喀斯特地貌板书一、认识喀斯特地貌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学生回答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学生回答喀斯特作用是含有CO 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一学生读图P71图;教师设问由图A到图B发生什么变化由图B到图C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师生共同归纳所以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具备哪几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 喀斯特作用的岩石的透水性 四个基本条件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 教师设问这四个条件中哪个是最基本条件呢学生回答岩石的可溶性;教师设问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可溶性岩石是什么岩石呢学生回答碳酸盐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我们来看看碳酸盐类岩石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原理,即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CaCO 3+CO 2+H 2O=CaHCO 32CaHCO 32= CaCO 3↓+CO 2↑+H 2O 水动力条件 岩石本身状况这两个方向是可逆的,反应的方向取决于水中的CO2的含量,即与CO2进入水中或从水中逸出;教师设问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学生回答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教师设问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地貌景观学生回答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喀斯特作用和喀斯特地貌,知道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下面我们以桂林山水为例来介绍圈层相互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板书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桂林山水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石灰岩广布,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回答岩石条件岩石圈,气候条件大气圈,生物条件生物圈;教师补充总结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们来作具体分析:1从岩石条件看,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2从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看,气候条件——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地形条件——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所以桂林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3从生物条件看,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五、课堂练习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可溶性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多少2、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钟乳石B、石笋C、溶洞D、落水洞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4、关于喀斯特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地质作用B、属于外力作用C、属于内力作用D、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5、不属于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的是A、孤峰B、石钟乳C、石笋D、石柱6、与喀斯特地貌发育是否典型无关的是A、岩石的透水性B、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C、地质构造D、地面坡度7、下列四中地理事物的成因中,主要属于喀斯特作用的是A、夏威夷群岛B、渭河平原C、广西桂林溶洞D、上海市曾出现的地面下沉8、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流水关系密切的是A、雅丹地貌B、喀斯特地貌C、沙丘D、沙垄9、下列哪些岩石广布地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A、石灰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英岩。
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
![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e1df790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8.png)
桂林山水是怎么形成的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很多人都好奇桂林山水特色是怎么形成的。
以下就是店铺做的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桂林山水地貌的成因(1)石山——四周壁立拔地而起的奇峰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
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
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
反之,山足多为地表水下透入地下地点。
因此,石山四周有不少山溪、小河和冲沟流入,因而使石山山足成为流水侵蚀、溶蚀地区,小河的侧向侵蚀,落水洞的形成,都会使石山山坡由和缓变为急陡。
例如在肇庆七星岩区,有个禾婆岩,它就是由西江支流蚀成,今天岩内还堆积着一层厚达2米的河床卵石层(鹅卵石),表示是河床相沉积。
这个岩成立后,岩口处崩塌,而使石山形成峭壁了。
这种洞可以称为“侧洞”。
由于地面水流以石山为集中下透区,因而使石山四周陡立。
形成拔地而起的孤峰。
有时悬崖千丈,雄伟非常,如桂林的独秀峰即为一例。
石山崩塌实例,可以在石山脚下发现巨大崩石来证明。
如肇庆七星岩区,在1970年雨后即产生崩塌,巨石直径在二米以上,由崖壁上崩落,打穿了水泥建筑物的屋顶。
崩塌可使崖壁成为悬崖,即额状突出崖顶的峭壁地形。
又如肇庆含珠洞、双珠洞等,也都是巨石崩落时。
刚好卡在岩隙中形成的,表示崖坡是以崩塌作用为主。
(2)“逢山有洞”的石山“脚洞”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如桂林七星岩即有5个洞口。
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
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
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
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
例如肇庆七星岩的大岩,即在洞中有一大厅堂,沿厅堂四周分支出了小洞和走廊,在大厅堂处还有一个地下湖形成,表示脚洞是由地下水面附近有强大的溶蚀力所致。
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及成因
![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d99ac4f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5.png)
桂林山水属于哪种地貌及成因
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世界自然遗产。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
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
扩展资料
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
喀斯特地貌形成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气候,降水,温度和气压影响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影响岩溶作用,生物,动植物给土壤提供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氧化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影响岩溶作用。
构造,岩层的产状和节理构造等,有利于水的垂直流动,从而影响岩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复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复习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三、教学难点
1、复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复习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四、教学方式:讲授及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入]利用卡斯特地貌的相关图片导入,回顾相关的知识。
(一)喀斯特地貌
[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学生回答]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教师设问]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学生回答]喀斯特作用是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教师设问]由图A到图B发生什么变化?由图B到图C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具备的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岩石的透水性
四个基本条件水的溶蚀力
水的流动性
[教师设问]这四个条件中哪个是最基本条件呢?
[学生回答]岩石的可溶性。
[教师设问]碳酸盐类岩石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原理,即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
[教师设问]
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教师设问]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地貌景观?
[学生回答]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过渡]总结卡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所属的圈层,说明是圈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果。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岩石条件(岩石圈),气候条件(大气圈),生物条件(生物圈)。
[教师补充总结]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分析:(1)从岩石条件看,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从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看:
气候条件——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
地形条件——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所以桂林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
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3)从生物条件看,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六、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