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谁热得快》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谁热得快》【创新教案】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谁热得快》【创新教案】

《谁热得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以“谁热得快”为切入点,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

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对物体吸热能力的原因作假设性解释,并能根据假设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交流。

3.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假设、实施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难点:教学受天气制约很大,天气晴朗时中午前后课堂效果最好。

评价任务1.能根据假设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2.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生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热的快”。

(板书:《谁热得快》)二、探究活动1.通过书中提供的两张夏冬季穿浅色和深色衣服人群的图片,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事实,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

3.让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案。

4.教师总结方案:方案一:把黑白两种颜色的纸袋分别套在两只手上,然后放在太阳底下,过一会,感受两个纸袋内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方案二:把黑白两种颜色的手套分别套在两只手上,然后放在太阳底下,过一会,感觉两只手有什么不同?方案三:把黑白两种颜色的锥形瓶插入温度计,用橡胶塞密封好,放在太阳底下,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5.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实验活动,获得事实证据和数据。

《谁热得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谁热得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谁热得快》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热传导的基本观点和规律;2.掌握热传导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进修和团队合作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热传导的观点和基本规律;2.热传导方程和计算方法;3.热传导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组实验现象引入热传导的观点,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2.知识讲解:讲解热传导的基本观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热传导方程和计算方法;3.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热传导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步骤和数据记录方法;4.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5.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热传导系数,并比较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6.讨论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探讨热传导的应用和意义;7.作业安置:安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四、评判方式1.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结论,占总成绩的50%;2.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评分,占总成绩的30%;3.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合作进修和团队合作能力,占总成绩的20%。

五、教学资源1.教材:《热学》;2.实验器械:热传导实验箱、温度计、计时器等;3.教学软件:热传导模拟软件。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热传导的基本观点和规律,掌握热传导的计算方法,培养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进修和团队合作的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学生将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科学钻研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进修能力。

七、扩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拓展热传导实验内容,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方案,探讨更深入的热传导问题,拓展热传导的应用领域,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实际热传导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科知识和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谁热得快》教案

《谁热得快》教案

《谁热得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比热容的概念介绍。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三、教学重点:1. 物质比热容的概念理解。

2.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难点:1.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不同物质的小球、温度计、计时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概念: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4.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规律。

7.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材料的选择等。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回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概念。

2. 课堂讲解:讲解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材料的选择、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比热容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汇报交流:邀请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小组的见解。

七、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讲解比热容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能源管理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比热容原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

《谁热得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谁热得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谁热得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掌握小说《谁热得快》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能够对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赏析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谁热得快》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4. 文学赏析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谁热得快》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以及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朗读小说片段,通过朗读和赏析,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出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4. 小组演讲: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讲,分享自己的文学赏析和分析。

四、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讨论、朗读、写作和演讲。

2. 作业评定: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写作练习和小组演讲的内容和质量。

五、教学手段:1. 讲课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小说《谁热得快》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互动教学: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建议: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通过文学赏析和分析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小说《谁热得快》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提高文学赏析和分析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介绍《谁热得快》是一部环绕着人类的能量转化和物质性质的变化展开的科学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有趣的示范,向观众展示了能量转化和热学性质的奥秘。

《谁热得快》教案

《谁热得快》教案

《谁热得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不同体积的玻璃瓶、热水、冷水、温度计。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操作指导书。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物质的热胀冷缩吗?它是怎么一回事?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玻璃瓶的变化。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热胀冷缩的原因。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知识拓展(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领域的热胀冷缩应用实例,如汽车轮胎、热水壶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教师点评并引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指导书上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七、课后反思(教师)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作业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并分享自己的思考。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谁热得快》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谁热得快》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谁热得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会使用简单仪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

在数据统计中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能力不同。

2.教材分析:本课以“谁热的快”为切入点,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货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3.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深色物体吸热的现象可能并不陌生,但是利用证据来证明则是一大难点。

因此我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对比实验上。

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过程与方法: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并能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道对比实验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加实验,愿意合作交流,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采集数据进行证明。

.三、教与学策略分析1.教法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解释现象。

2.学法设计实验探究法四、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1.教学环境安排:带多媒体的实验室(每个小组有上网条件)2.媒体设计:播放视频软件3.实验设计不同颜色物体吸热本领实验方法一:【实验材料】温度计两支、黑纸袋、白纸袋【实验过程】(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

(2)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黑纸袋和白纸袋,同时放在阳光下。

《谁热得快》教案

《谁热得快》教案

《谁热得快》教案教案:《谁热得快》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热传导的原理;运用热传导原理解决问题;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1.热传导的原理及应用。

2.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三、教学难点:1.运用热传导原理解决问题。

2.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夏天,制冷空调用得很多,为什么热得快呢?2.利用学生的观察和经验,探讨原因。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热传导的概念:物体内部热量传递的过程。

2.讲解热传导的原理: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热量。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热传导原理解决问题?4.向学生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5.讲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导热好的材料是什么样的?Step 3: 实验探究(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材料A、B、C的导热性比较。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结果。

3.小结实验结果:哪种材料导热性好?为什么?(学生回答)4.分析原因:讨论材料的结构及分子间的作用。

5.结论:导热好的材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

Step 4: 拓展应用(1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实验与热传导原理的关系。

2.提出一个新问题:电熨斗使用铝制底板是具有导热性好的优点,你能解释原因吗?3.提示学生思考:铝制底板导热性好,热量传递快,因此熨烫更加迅速。

Step 5: 小结与反思(10分钟)1.让学生回答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觉得还有什么应用热传导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2.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知识要点。

五、课堂作业:1.思考问题:请列举几个运用热传导原理的实际例子。

六、板书设计:1.热传导-概念:物体内部热量传递-原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热量2.导热性-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材料A导热好材料B导热中等材料C导热较差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的方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热传导的原理和应用。

小学科学《谁热得快》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谁热得快》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谁热得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和实验的方法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1~2小时将包着白色和黑色纸的易拉罐晒在太阳下、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太阳能。

老师:为什么太阳能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呢?(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大家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讨论并回答)(二)实验验证那种颜色热的快老师:冬天穿深色的衣服是否可以让我们更暖和呢?我们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呢?(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老师:同学们想法都不错,比如,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

然后倒上相同的水,放到太阳下晒。

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罐里水的温度;或者,两只大小一样的毛线手套,其中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同时暴晒在太阳光下,过一会,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来动手感受一下吧。

(将实验器材分发给各小组,学生按小组实验)老师:带着白色和黑色手套的同学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回答:黑色手套里的手感觉更暖和)老师:黑色手套比白色手套在阳光下感觉更暖和,黑色易拉罐中水比白色易拉罐中水温更高,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黑色更容易吸热)老师:其实道理与同学们说的相差不大,黑色或者说深色物体,比白色或浅色物体吸收的太阳的辐射热多,所以冬天穿深色的衣服在太阳下会更暖和,而夏天穿浅色衣服相比深色衣服会凉快些。

(三)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应用老师:知道了深色物体和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本领不同,是不是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比如下雪过后为什么人们会将煤渣洒在雪地上呢?(学生回答:)老师:没错,黑色的煤渣比白色的雪更容易吸收辐射热,将黑色的煤渣洒在雪上有助于雪融化,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一原理呢?(学生回答:太阳能……)老师:同学们说了很多,像我们夏天穿的颜色浅,冬天穿的颜色深是一样的道理。

青岛版科学四上《谁热得快》表格式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上《谁热得快》表格式教案




二次备课日期___月___日学校审阅签字及时间_____________ ____月____日
1、下面就按照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展开实验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的实验材料在阳光下进行对比实验:
用手感觉黑白颜色的手套吸热本领的强弱;
用温度计测量黑白易拉罐内水的温度变化;
对比不同颜色的纸板吸热本领的强弱;
在一只手上涂上墨汁,另一只手不涂,对比两手的感觉;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有关,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能的能力强,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能的能力弱。
(板书:深颜色——吸热强浅颜色——吸热弱)
三、落实生活,了解应用
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
四、课堂小结,课后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本课的研究和收获,课后自己设计冬暖夏凉的衣服或房子。比一比谁的设计既科学又实用。




自己设计冬暖夏凉的衣服或房子。




3谁热得快
深颜色——吸热强浅颜色——吸热弱
主备人
郭鹏
备课组长
授课时间
月日
第周
星期
编号
课题
3谁热得快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2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难点:根据假设做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课型
新授
教具
黑白手套,杯子等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21 谁热得快》教案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21 谁热得快》教案 青岛版

《21 谁热得快》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深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

2、了解浅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
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通过学习,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
新课讲解:
一、引入思考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

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
设计实验。

并各小组进行实验
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
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学生实验、记录。

三、总结归纳
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黑(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

《谁热得快》教案

《谁热得快》教案

《谁热得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容概念2. 比热容的实验操作3.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比热容概念,比热容的实验操作,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实验数据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不同物质的容器(如石头、金属、塑料等)、温度计、计时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物质的比热容概念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夏天,海边比内陆更凉快?2. 讲解: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解释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二、比热容的实验操作1. 实验安排: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1)将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2)用温度计测量物质的温度变化。

(3)记录温度变化数据。

3. 实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三、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1. 讲解: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散热材料、热水袋等。

2.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反思: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比热容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课后思考题:思考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速度。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解释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谁热得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谁热得快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谁热得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传热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

2.精通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3.培育观察、试验和沉思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热传递的基本观点2.热传递的方式3.热传递的影响因素4.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三、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试验,理论联系实际。

2.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同砚思维。

3.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同砚自主进修。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引入热传递的观点,让同砚谈论平时生活中热传递的现象。

2.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热传递的方式和影响因素,让同砚了解热传递的基本知识。

3.试验设计(30分钟)同砚小组合作设计试验,探究不同物质对环境热传递速度的影响,学会安全操作试验仪器。

4.试验操作(40分钟)同砚依据试验设计进行操作,记录试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5.试验谈论(20分钟)同砚展示试验结果,谈论试验结果的原因,并分享试验心得。

6.试验总结(10分钟)同砚总结热传递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完成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撰写试验心得体会,沉思物质的传热方式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3.设计一个简易的试验,探究不同环境温度对热传递速度的影响。

4.参考相关文献,了解热传递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做简易介绍。

八、评判方式:1.试验报告占总效果的60%。

2.试验心得体会占总效果的20%。

3.设计试验及应用探究占总效果的20%。

九、教学反思:1.教学中应注意培育同砚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2.试验设计要结合同砚实际状况,激发同砚进修爱好。

3.重视同砚的表达和沟通,增进互动。

通过《谁热得快》这一作业设计方案,同砚将能够深度了解热传递的基本知识,培育试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对物质传热方式的理解,为同砚今后更深度地进修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谁热得快》是一部描写人物性格、情感和命运变化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谁热得快》优质课教案

《谁热得快》优质课教案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 谁热得快学生准备:黑白颜色手套、各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

教师准备:夏天与冬天人们穿浅色与深色衣服的情景图片;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幅图片,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展示:夏天与冬天人们穿浅色与深色衣服的情景图片。

)师:你能看出这两张图片是在什么季节拍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左边这张图片是在夏天拍的,右边这张图片是在冬天拍的。

我是从人们穿的衣服和周围的环境看出来的。

师:很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

对照这两张图片,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能告诉我冬季和夏季的衣服都有哪些不同吗?生:夏天穿着短袖的衣服,冬天穿着长袖的衣服;夏天衣服很薄,冬天衣服很厚;夏天衣服颜色多为浅颜色,冬天衣服颜色多为深颜色。

师: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穿短的薄的衣服凉快,适合夏天。

穿长的厚的暖和,适合冬天。

师:你有这样的亲身感受,是吗?生:是的。

师:你刚才还提到了颜色,颜色也会有影响吗?生:深颜色的吸收热量多,浅颜色的吸收热量少。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电脑上看到的。

师:可是我看到在夏天的时候也有人穿深色的衣服,冬天也有穿浅色的衣服,颜色的深浅与物体吸热本领到底有没有关系呢?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热得快”。

(板书课题)二、猜想与假设1.针对问题,提出猜想。

师:你认为颜色深浅与物体吸热本领大小有没有关系?生:我认为有关系,颜色深的物体厚,颜色浅的物体薄。

生:我认为颜色深的物体吸热能力强,颜色浅的物体吸热能力弱。

生:我认为关系不大。

……2.设计实验方案师:看来大家意见并不统一,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生:设计实验来证明。

师:怎样证明?设计什么样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师: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生:我们想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谁热得快_青岛版(六年制)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谁热得快_青岛版(六年制)

《谁热得快》教学设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小学科学《谁热得快》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谁热得快》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谁热得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和实验的方法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1~2小时将包着白色和黑色纸的易拉罐晒在太阳下、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太阳能。

老师:为什么太阳能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呢?(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大家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讨论并回答)(二)实验验证那种颜色热的快老师:冬天穿深色的衣服是否可以让我们更暖和呢?我们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呢?(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老师:同学们想法都不错,比如,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

然后倒上相同的水,放到太阳下晒。

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罐里水的温度;或者,两只大小一样的毛线手套,其中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同时暴晒在太阳光下,过一会,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来动手感受一下吧。

(将实验器材分发给各小组,学生按小组实验)老师:带着白色和黑色手套的同学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回答:黑色手套里的手感觉更暖和)老师:黑色手套比白色手套在阳光下感觉更暖和,黑色易拉罐中水比白色易拉罐中水温更高,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黑色更容易吸热)老师:其实道理与同学们说的相差不大,黑色或者说深色物体,比白色或浅色物体吸收的太阳的辐射热多,所以冬天穿深色的衣服在太阳下会更暖和,而夏天穿浅色衣服相比深色衣服会凉快些。

(三)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应用老师:知道了深色物体和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本领不同,是不是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比如下雪过后为什么人们会将煤渣洒在雪地上呢?(学生回答:)老师:没错,黑色的煤渣比白色的雪更容易吸收辐射热,将黑色的煤渣洒在雪上有助于雪融化,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一原理呢?(学生回答:太阳能……)老师:同学们说了很多,像我们夏天穿的颜色浅,冬天穿的颜色深是一样的道理。

《谁热得快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谁热得快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谁热得快》导学案一、导言本节课我们将进修《谁热得快》,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的散文。

通过进修本文,我们将了解作者对夏天的感受和观察,以及夏天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希望同砚们通过本节课的进修,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夏天的美好与奇特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天的特点和魅力;2. 掌握夏天的描写方法和技巧;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1. 夏天的特点和魅力;2. 描写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描写表达夏天的美好;2.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联想夏天的场景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好奇和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谁热得快》,并进行分段理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3. 词汇拓展通过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4.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夏天的感受和观察,写一篇短文,描写夏天的美好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反思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为下节课的进修做好准备。

六、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练习和写作训练;2. 阅读其他与夏天相关的文章,做好笔记。

七、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进修效果和成绩。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谁热得快》;2. 多媒体设备;3. 教室练习和作业安置。

九、教学评判通过学生的教室表现和作业成绩,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进修水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十、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不息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上内容为《谁热得快》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感受夏天的美好与奇特的地方。

愿大家在进修中不息进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谁热得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依据:
会使用简单仪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

在数据统计中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能力不同。

2.教材分析:
本课以“谁热的快”为切入点,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货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深色物体吸热的现象可能并不陌生,但是利用证据来证明则是一大难点。

因此我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对比实验上。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过程与方法: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并能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道对比实验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加实验,愿意合作交流,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采集数据进行证明。

.
三、教与学策略分析
1.教法设计
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解释现象。

2.学法设计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
1.教学环境安排:带多媒体的实验室(每个小组有上网条件)
2.媒体设计:播放视频软件
3.实验设计
不同颜色物体吸热本领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温度计两支、黑纸袋、白纸袋
【实验过程】
(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

(2)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黑纸袋和白纸袋,同时放在阳光下。

(3)过一会儿,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黑纸袋内的温度计读数高。

【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方法二:
【实验材料】两个较大的平底烧瓶、黑色塑料袋、白色塑料袋、浆糊、橡皮塞、两支温度计。

【实验过程】
(1)把两个较大的相同的锥形瓶的表面分别糊上白色和黑色的塑料袋,注意尽可能糊紧密。

(2)在瓶口的橡胶塞插入温度计(插入瓶内的长度一样),把锥形瓶同时放到太阳下。

(3)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黑色平底烧瓶内温度计读数高。

【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方法三:
【实验材料】两支温度计,两只材料大小相同的手套(一只黑色、一只白色)【实验过程】
(1)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手套中(温度计的初始温度必须一样)。

(2)把手套同时放到太阳下。

(3)一点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黑色手套内温度计读数高。

【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注意事项】如果天气不好,可以用电灯、蜡烛、酒精灯等作热源来替代,但必须放在两种不同颜色物体的等距离处。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节课要设计在太阳比较好的时间来教学(也可以用大灯泡代替)、两张夏天和冬天人群比较集中的图片、两个包了黑塑料袋和白塑料袋的锥形瓶、温度计等。

学生准备:黑白颜色手套、黑白颜色的纸袋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七、板书设计
谁热得快
黑(深)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我认为有两点:
一是以比较两个彩球谁先落地的方法引入,旨在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的方法、注意事项,由此,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对比实验这一方法,为下面的实验做准备,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再有,对实验的设计,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材料,有黑白手套、黑白纸袋、有黑白锥形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材料,让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真真切切的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到深色物体的吸热本领比浅色物体大。

同时保证教学成功的还有在试验前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分工、时间等,这样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也对维持课堂秩序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我觉得科学课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做某个实验来得出某个结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