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得十年磨剑功力创一流品牌队

——上海市体育局“体教结合”工作调研汇报稿一、我们的概况

七宝中学田径二线队,是在2001年3月,经市体育局、市教委审批通过学校试办申请,于2004年正式命名的。作为以体教结合模式,培养高素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一个实践基地,从2001年3月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来,我们始终以创一流二线运动队为宗旨,以教练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以体制架构、机制建设,建构符合校情、顺应政策的管理运作系统,动态健全从招生、培养直至输送毕业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各专项制度,从而使办训效益不断提高,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

目前学校二线队共有短跨、投掷、跳远、中长跑四个组别,运动员16名,另有初中梯队运动员8名。

二、我们的创新与特色

(一)办队思路清:即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突出短跨这一重点项目;提倡少而精的队员选拔要求,以集中精力发现、培养、输送尖子运动员。

我校二线队的短跨组,在原上海田径队总教练林民彶的精心管理及现市田径队教练、原我国著名跨栏运动员陈雁浩的细致施教下,业已成为我队重点项目组,在先进、有效的科学训练理念、方法的引领下,跳跃组、投掷组、中长跑组也力争上游,争闯品牌。多年来各组以挖掘、培育或共同培养的途径,已培养出个别极具潜质和实力的运

动尖子。比如,王彬(200米)、付庆男(铅球)、黄东祎(铁饼)等3名国家级运动健将。

(二)培养机制活:我们紧密依托明强小学和文来初中,将各项目招录的梯队运动员按年龄就读各学段学校,构建起了梯队接龙式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二线队的生源和培养的延续性、计划性与科学性。此外,我们和闵行少体校、市二少体、市训练基地组成了训练联合体,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由此,我校的培养机制呈现出纵向接轨、横向联网的鲜明特色。

(三)训练模式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田径二线队训练工作,基本确定“一个阵地两种形式”的训练模式。即以七宝中学为主阵地,以学校专职教练、业余教练、外聘教练带队训练为一种形式;以接送运动员到闵行体校和莘庄训练基地训练为另一种形式。两种形式有机结合,灵活机动,优势互补,为我校田径二线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四)管理制度实。我们的管理制度“实”在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并持续完善。如成队之初制定了《上海市七宝中学田径二线队待遇管理条例》、《上海市七宝中学比赛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成立梯队后又出台了《上海市七宝中学二线队(梯队)协议》、《上海市七宝中学田径二线队梯队运动员管理条例》等系列针对性规定;又如为使教练员成为既是运动员获得专业成绩的指导者,又是、学生健康成人的引路人,我们制定了“教练员与班主任周联系制”、“教练员负责制”和“教练员例会制”,并为每个运动员制作成长手册,关注他们

的发展变化。同时,还有家长、教练员、班主任、年级组长、二线队管理组的家校联系会等以加强交流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正确培育好运动员。更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个性作息时间、补课、饮食等制度,以让随班就读的二线运动员学生更享受到人文关怀。

(五)保障机制全:一是我们每年有计划地更新训练所需的硬件设施。二是为了保障运动员优质、健康成长,我们在其学习、奖励、生活待遇、营养福利、服装设备等经费与管理机制方面予以保证和倾斜。为了激励运动员,我们实行学费奖励制,学生在学期初交一半学费,在学期末,对队员一学期训练、比赛、学习成绩、生活表现等进行综合考核,酌情以奖学金的形式奖还给队员。并且不断创设条件支持二线队多实践、巧实战,通过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增强他们的技战术水平,提高对抗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队员吃苦耐劳,不畏强手,敢于拼搏,为校争光的精神。全年固定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7个场次的比赛,仅该项差旅和比赛成绩奖励支出每年平均在15万元左右,最多时达21万。三是加强教练员的队伍建设,我们组织教练员观摩或参加各级各类专家、名人讲座及业务培训班,创设职称评定

的平台,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理论知识水平,使之成为乐于奉献,有着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较高专业水平的优秀教练员,为培养优秀运动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我们的成绩

截止2011年8月31日,学校培养的运动员中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

称号3名;向一线运动队输送11人、向高校输送31人。十年间共获得市级以上比赛金牌264枚,其中07年30枚、08年33枚、09年26枚、10年30枚、11年18枚。在上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校代表各区县参赛的田径选手25名,共获得13枚金牌。

四、我们的困难

(一)要金牌,还是要学习?

体教结合,原本着眼于培养文化素质与运动水平“双高”的学生运动员。但多年实践表明,这似乎只是个听起来很美,但却遥不可及的目标。

我校实践体教结合10年来,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平衡好学习成绩与运动成绩。学习成绩好的,运动成绩一般;运动成绩突出的,学习成绩又很不行。真正能兼顾训练和学习的,只是凤毛麟角。

目前,高中二线运动员的学籍号后四位是9开头,是属特殊号段,其初衷是为了减少学校升学压力,同时,也为了保障体教结合的顺利推进。但事实上,没有做到真正的特殊照顾,在计算学校升学率时,考试院仍然统计在本校内、现在的学业考对运动员的成绩认定亦无特别说法,运动员、教练及整个管理团队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经受着艰难抉择。

(二)生源与参赛资格的问题

由于,上海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需求与质量的改变,上海本土孩子从事田径训练且运动水平突出的,越来越少。而随着城市建设与外来人口的迁入,外来运动员也就顺应学习发展需要,在上海学习期间,

发挥自身特长,投入到体育事业中。但是,这批学生运动员只有学籍而没有本市二代身份证,这种情况成为了他们参加全国比赛的阻碍。所以,生源紧张、参赛资格的人为障碍,直接影响到二线队伍的持续建设和体教结合工作的稳定发展。

同时,由于本市区域间的本位利益所驱,对我们的招生与学生比赛资格也有不小的影响。

(三)高水平教练匮乏

我们现在的教练员队伍,主要是有学校专职教练、业余教练、外聘教练组成。其中,两位专职教练,一位即将退休,一位相对稚嫩,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开展和二线队的发展。我们也渴求优质教练,如何整合资源,实行共享与联动,我们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

十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田径二线队以扎实低调、勤奋实干的作风健康成长,我们谨遵为上海市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职责,希望协同各方以共同的胸怀与智慧为体教结合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继续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与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