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概念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十四)其他少用通气模式:如(1)吸气末正压通气(2) 呼气末负压通气(3)呼气延迟(4)反比通气(5)间歇正负压 通气(6)气管内吹气(7)液体通气(8)分侧通气(9)叹息 通气等。
机械通气方式已由70~80年代有创通气逐步进入到无创伤 机械通气。经鼻或口鼻面罩无创伤性机械通气已广泛用于临床及 家庭机械通气。近几年来由于改进面罩材料及采用充气低压面罩 能最大限度适合于患者鼻面部结构,密封较好,大大减少漏气, 使无创机械通气效果好。呼吸机模式选择已由定容性强制性机械 通气,逐步向更符合人体呼吸生理允许自主呼吸及机械通气混存, 以压力调节模式为主呼吸模式。既达到通气效果又大大减少机械 通气并发症。
机械通气
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李敏
概述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 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 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 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 方法。是借助通气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形成肺泡通气的动力,并提供不同氧浓度,以增加通气 量,改善换气,降低呼吸功能,改善或纠正缺氧、CO2 潴留和酸碱失衡,防治多脏器功能损害。机械通气给呼 吸衰竭患者予以呼吸支持,维持生命,为基础疾病治疗、 呼吸功能改善和康复提供条件,是危重患者及重伤员重 要的生命支持设备。集有创和无创的通气模式于一身, 给临床带来了很大方便。
(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分别调节两 个压力水平和时间,两个压力均为正压,气流速度可变, 有一个较高吸气压(IPAP)作为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时 又能立即自动调低的呼气压EPAP将气体呼出,故有呼气 末正压作用(PEEP)。 BIPAP通气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通气方式,是近几 年发展起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呼吸功能不全及早应用 BIPAP通气,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避免气管插 管或切开。另外BIPAP通气的出现使撤机较安全,成功率 高,为无创伤性抢救呼吸衰竭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机械通气介绍(有创、无创、模式)

机械通气介绍(有创、无创、模式)

适应症
符合下述条件应实施机械通气:
经积极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 意识障碍������ ������ 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
分或<6‾8次/分,或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 呼吸微弱或消失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 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 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限制:通气期间吸气流速由什么来 管理?一般靠设置流量(压力可变) 或设置压力(流量可变)来进行。
*切换:通气由什么来终止?吸气向 呼气如何转换?一般靠设置容量、 时间或流速来进行。
呼吸类型的定义
什么是常用的通气模式?
重症监护病房 (ICU)中机械 通气应用情况
ICU中的机械通气
前瞻性研究������ ������ 参加国家:阿根廷、巴西、加拿大
禁忌症
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 肺大疱和肺囊肿者 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者 严重肺出血 气管-食管瘘


避免适应症掌握过严:延迟实施机 械通气,患者多脏器受损,机械通 气疗效显著降低
禁忌只是相对的:丰富的通气经验 和实践已打破多项所谓的禁忌症
定压通气和定容通气的比较:
(一)正压通气的两大基本类型
正压通气可分为“定压”和“定容”两大类 ������
定压型通气以气道压来管理通气������
定压型通气时,气道压是独立参数,而通气 容积是从属变化的,与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 相关������
许多通气模式如PCV、PA-CV、PC-IRV、 APRV、PSIMV、PSV、PSIMV+PSV等,都 是在定压通气基础上改进的,故统称为压力 预设通气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常规概念(通气模式)

机械通气常规概念(通气模式)
压力,最佳的呼吸频率,最小呼吸附加作功来保证病人通气需求。
ASV解决了机械通气的许多麻烦
• 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 病人肺部、气道等因素出现异常时,通气参数未能及 时调节,造成呼吸系统的损伤; • 通气中肺功能、通气需求随时都会改变,如何适应病 人的这种变化; • 根据病人的状态,选用合适的通气模式 SCMV、SIMV、PCV、PSIMV、PSV、APV、PRVC、 VSV、Autoflow、CPAP • 各种呼吸参数的最佳设定 P、VT、f、I:E、Ti、Te、flow、Ps、Pplate • 撤机
∵C=V/P
∴ P=V目标/C
c. 以此P为输送的吸气压力,来实现和维持目标 潮气量
容量与压力控制模式对照
容量控制
• 容量恒定 • 吸气压力随肺部力学 情况变化 • 吸气流速恒定 • 吸气时间与流速和容 量三者紧密相关
压力控制
• 容量随肺部力学情况 变化 • 吸气压力恒定 • 吸气流速随肺部力学 情况变化 • 吸气时间由临床决定 且与流速无关
ASV∽MMV+APVsimv+AutoPSV
• 最大特点体现在通气机对病人的适应,通气机所提供的通气,无论是控 制,还是支持,都是在病人的当时状态下,以最低的气道压,最佳的呼 吸频率来适应病人的通气目标。因此,理论上ASV能有效防止气压—容 量伤,频快呼吸和autoPEEP的发生,而且病人一旦恢复一定的自主呼 吸能力,ASV即可自动引导病人进入撤机过程,避免呼吸肌的萎缩和对 通气机的依赖。 • ASV的工作程序: 1,预设参数: a,分钟通气百分数(%MV),如:%MV=100%,通气机就为成人提供 0.1l/kg的MV,为婴幼儿提供0.2l/kg的MV b,气道压报警上限 c,体重 2,实施ASV的功能步骤: a,病人呼吸力学的测定 b,理想通气方式的计算 c,理想通气方式的实施 d,理想通气方式的维持

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

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
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
目 录
• 机械通气概述 • 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 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及处理 • 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患者的康复与出院指导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机械通气概述
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
机械通气是一种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 、控制或辅助自然呼吸的过程,通过 向肺部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以 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机械通气患者的家庭护理建议
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通 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染。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 方案。
应急处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紧急情况下的 处理方法,如突然呼吸困难、意外 拔管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 取有效措施。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研究和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 国外先进的机械通气护理技术和 经验,促进机械通气护理学的国
际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机械通气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其他并发症
机械通气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 如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等。
处理方法
对于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等并 发症,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如胸腔闭式引流、局部压迫等。同时, 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04 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患者的 康复与出院指导
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评估
01
02
03
04
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 、体温等指标,评估患者的生
理状态。
呼吸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 节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PCV)



概念:预置压力控制水平和吸气时间。吸气开始后, 呼吸机提供的气流很快气道压达到预置水平,之后送 气速度减慢以维持预置压力到吸气结束,呼气开始。 调节参数:FiO2,压力控制水平,RR,I/E。 特点:吸气流速特点使峰压较低,能改善气体分布和 V/Q,有利于气体交换。VT与预置压力水平和胸肺顺 应性及气道阻力有关,需不断调节压力控制水平,以 保证适当水平的VT。应严密监测潮气量 应用:通气功能差,气道压较高的患者;用于ARDS 有利于改善换气;新生儿,婴幼儿;补偿漏气。

辅助/控制通气(A/C)
A/C可保持呼吸机工作与病人吸气同步,
以利病人呼吸恢复,并减少病人作功。 A/C 可自动转换,当病人自主呼吸触发 呼吸机时,进行辅助呼吸。当病人无自 主呼吸,不能触发呼吸机时,呼吸机自 动转换到控制呼吸。 A/C适用于需完全呼吸支持的病人。
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

叹气(sigh):机械通气中间断给予高于 潮气量50%或100%的大气量以防止肺泡 萎陷的方法。常用于长期卧床、咳嗽反 射减弱、分泌物引流不畅的患者。
压力支持通气(PSV)
在自主呼吸期间,以自主触发气流敏感度来启动的。 即自主气流速达到预调触发值,呼吸机立即开始 PSV送气,维持一定压力;当患者停止吸气,气 流速度下降到触发值时,呼吸机停止PSV供气。

常用通气模式
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 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 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持续正压气道通气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医院护理规培学习: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基本参数

医院护理规培学习: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基本参数
• 平均气道压的意义在于它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应 尽量使平均压低于25cmH2O。
呼气末正压(PEEP)
概念:
指呼吸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 内;但在呼气末,气道压力并不降为零,而仍保持 在一定的正压水平。在呼气末仍保持一定水平正压 的功能,就称为PEEP。主要适应症是肺内分流所致 的低氧血症。
定压型
• IPPV(CMV) • BiPAP • CPAP • SPONT • PSV • APRV
定容型 A/C VCV MMV
混合型 SIMV
定压和定容呼吸机优缺点比较
定压型 通气
优点
人机协调性好,流速 波更有利于气体在肺 内交换,便于限制过 高的肺泡压和预防呼 吸机相关肺损伤
定容型 能保证恒定的潮气量 通气
技术复杂,因平均气道压力的显著增加可使胸 内压增加,对循环功能有较大的影响,故应慎用。
触发形式
时间触发:定时改变,机械通气频率与病人 无关。
流量触发 :气道内持续气流的改变 触发敏感度1-5 L/min
压力触发: 气道内压力的改变触发 触发敏感度-0.5~-5.0cmH2O或低 于PEEP 1.5cmH2O。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
为辅助通气模式。呼吸机在吸气时给病 人气道内以压力支持,呼气时在气道设置一 定阻力,使气道持续处于低水平的正压状态。 可用于COPD康复期,也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 暂停综合征,但不适用于ARDS等严重呼吸衰 竭。
带有PEEP的压力支持。
持续气道正压 (CPAP)
病人通过按需在持续正压气流系统下进行自 主呼吸,使吸气期和呼气期气道压均高于大气压。 维持气道压基本恒定在预调的持续气道正压水平, 波动较小。
APRV的优点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临床机械通气技术及监护一、机械通气概述机械通气是生命支持和呼吸治疗的有效方法,也是危重医学中的基本内容。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主要临床价值是纠正任何原因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挽救病人的生命,也可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

呼吸机是人工通气机械装置,是监护病房,急诊科,麻醉科,呼吸科的主要治疗设备。

呼吸机不能代替完整的呼吸功能,主要作用是替代和改善外呼吸。

一、呼吸机的分类1.按气道压力分类负压式呼吸机、正压式呼吸机2.按通气的频率分类常频呼吸机、高频呼吸机3.按吸气向呼气转换方式分类定压呼吸机、定容呼吸机、定时呼吸机、流速控制呼吸机4.按驱动方式分类气动呼吸机、电动呼吸机5.按使用对象分类成人呼吸机、儿童呼吸机、婴儿呼吸机、麻醉呼吸机、成人/儿童/婴儿兼用呼吸机二、呼吸机组成气源压缩空气和氧气主机面板、气路、电路加温、湿化、雾化病人环路三、呼吸机治疗适应症呼吸机治疗目的主要为维持一个较理想的通气和氧合水平,避免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减轻或代替呼吸肌做功,让疲劳或衰竭的呼吸肌尽快恢复;合理应用不同的呼吸模式,预防和避免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并发症。

呼吸机治疗适应证的呼吸生理指标成人的呼吸生理指标达到下列标准的任何一项时,即应开始机械通气治疗:1.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正常的3倍或小于1/3;2.自主潮气量小于正常1/3;3. 生理无效腔/潮气量>60%;4.肺活量<10~15ml/kg;5.PaCO2>50mmHg(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除外)且有继续升高趋势,或出现精神症状;6.Pa02<正常值1/3;7.P(A-a)02>50mmHg(FiO2=0.21,吸空气);8.P(A-a)02>300mmHg(Fi02=1.0,吸纯O2);9.最大吸气压力>25cmH2O(闭合气路,努力吸气时的气道负压);10.肺内分流(Q s/Q t)>15%。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③休克、急性胰腺炎、大量输血及手术创伤
④重症肌无力施行胸腺手术后
3.气体交换障碍:①ARDS,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HMD), ③心衰、肺水肿,④慢性肺部疾病⑤严 重急性肺部感染
4.呼吸肌活动障碍:神经肌肉疾病、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骨骼肌疾病
㈡常规呼吸管理
1.呼吸管理目标:
①SaO2和PaCO2正常, ②病人安静,无出汗和烦躁不安, ③完全/部分机械通气,转为自主呼吸,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
机械通气
Mechanical ventilation
薄玉龙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是用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 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作用 是增加肺泡通气,减少呼吸作功和改善氧合。
60年代末,复杂的现代呼吸机成为呼吸功能不 全时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第一节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呼吸作功↓
6.压力控制反比通气(PCIRV): PCV与IRV联合应用
1)特征:时间起动、压力限定、时间切换、递减流速波形、 气道压力为方波、I:E≥1:1
2)优点:萎缩的肺泡缓慢稳定地重新膨胀
3)缺点:可产生内源性PEEP,MAP↑,肺气压伤及血流 动力学紊乱
三、压力限定通气(pressure limit ventilation,PLV): 1.特点:Evita呼吸机特有,属容量限定
第四节 常用正压通气时的呼吸参数调节
一、通气量 1.每分钟通气量(VE) = 潮气量(VT) ×呼吸频率(RR)
按公斤体重VE :成人 90~100ml/kg 儿童 100~120ml/kg 婴儿 20~150ml/kg
2. VT和RR 按具体需要组合
1)小儿:VE = VT(5~7ml/kg) × RR(30~40次/min)

呼吸机的应用

呼吸机的应用

呼吸机参数设置★
4.吸入氧浓度(FiO2) ▪ 设置原则:PaO2维持在60mmHg以上 ▪ 初用时:Fi02>60% ▪ 低氧血症纠正:FiO2<60% ▪ 低氧血症改善明显时:FiO2:40%~50%
呼吸机参数设置★
5.吸/呼时间比(I/E):1 :1.5~2
▪ 阻塞性通气障碍1:2~2.5 ▪ 限制性通气障碍1:1~1.5 ▪
七、操 作 步 骤
(四)选择呼吸机模式▲
呼吸常用模式:
模式 控制
触发 机器
限制 机器
切换 机器
辅助 患者 机器 机器
支持 患者 机器 患者
自主 患者 患者 患者
常用呼吸模式▲
1.控制通气(CV) 呼吸机完全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患者的呼吸方式完
全由呼吸机控制,由呼吸机提供全部的呼吸功。呼吸频
率和潮气量均由机器决定。
七、操 作 步 骤
(五)呼吸机参数设置★
呼吸机参数设置★
1.潮气量(tidal volume,Vt)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成人10-12ml/kg
呼吸机参数设置★
2.通气频率:每分钟机械通气的次数 成人12-16次/分
呼吸机参数设置★
3.分钟通气量(minute volume,MV) 每分钟通气量 = 潮气量×通气频率 正常人为6-10L/分
三、机械通气适应证
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2.限制性通气障碍 3.肺实质病变 4.心肺复苏 5.需强化的气道管理 6.预防性使用
四、机械通气的指征
1.严重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经积极治疗,情况无 改善甚至恶化者。 2.呼吸形态严重异常:成人呼吸频率>35次/分或 <6次/分,或呼吸不规则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3.意识障碍。 4.严重低氧血症:PaO2≤50mmHg,且经过高浓 度给氧仍≤50mmHg。 5.高碳酸血症: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肺部感染风险
机械通气可能增加新生儿肺部感染的风险。解决思路包括严格无菌 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和滤芯等。
医护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解决思路包括加强 培训、定期考核和技术交流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呼吸机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呼吸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调整参数 以适应新生儿的呼吸需求。
协同工作
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及时分享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同时,要鼓励 家长参与到宝宝的护理和治疗中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责任感。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
针对家长沟通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反 思,并制定改进措施。例如,可以定期 开展家长座谈会或问卷调查,了解家长 的需求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工作流 程和提高服务质量。
宣传资料
准备相关的宣传资料,如手册、视频等,方便家长随时查阅和学习。这些资料应包含详细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和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
团队合作在家长沟通中作用发挥
团队合作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和其他医务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共同为新生儿提供最佳的呼吸支持。在家长 沟通方面,团队成员也应保持一致的信息和态度,避免出现误解或矛盾。
室和人员。
质量问题根因分析
02
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
进措施。
培训与考核
03
加强医护人员机械通气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定期进行考核评
估,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1 2 3
成功应用机械通气技术
项目成功将机械通气技术应用于新生儿呼吸支持 中,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介绍及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教材

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介绍及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教材

怎样调节呼吸频率?
在T模式(相当于压力控制通气)下设定的呼吸频率是实际的呼吸频率,按照正常呼吸频率设定: 12-20次/分。因为是控制通气模式。但是无创通气患者都存在自主呼吸,所以该模式很少使用。
在S/T模式下,设定的呼吸频率为后备的频率,相当于A/C(辅助/控制)模式,后备呼吸频率为了保 证最低通气需要。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指南建议10-20次/分,一般可设定为15次/分,可以根据 该患者最低通气需要调整。
观察人机是否同步
不同步原因a、通气不当;b、呼吸道分泌物过多;c、疼痛; d、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得到改善;e、肺不张、血气 胸等;f、胃潴留或尿潴留。
处理:a、做好解释,取得合作;b、镇静及肌松药使用;c、 及时倾倒积水;d、适当加温湿化;e、监测湿化温度;
• 使用注意事项:
• 避免强求患者闭嘴呼吸 张嘴呼吸是患者在通气阻力增加或通气动力不足情况下的代偿方式,可显著 减少呼吸阻力。强求闭嘴、用鼻腔呼吸必然导致呼吸阻力的显著增加和对面(鼻)罩的不耐受,此 时需要增加通气压力,一旦通气辅助足够,患者自然会闭嘴。
压力
S模式
S模式
患者吸气触发
时间
T(时间控制通气):
• 完全依据机器的设定值进行工作 • 使用的几率很小
T
T
PAC (Pressure Assist Control) 模式
• 通气的开始可由呼吸机或患者触发,吸气时间、切换、呼气阶段均由 呼吸机决定
• 类似有创的压力型辅助控制模式,或带触发功能的T模式
Ti Min : 防止限制
性疾病患者出现过早通气 切换
适于病情:重度呼吸肌无 力、限制性通气、肺气体 弥散功能较差。
注意:COPD患者IPAP Min 尽量设定为最小;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PPT课件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PPT课件
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包括保持气道的通畅、湿化和温化、定期 吸痰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措施。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密切 的监护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2 雾化吸入技术概述
雾化吸入定义及作用机制
雾化吸入定义
雾化吸入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 滴撞击成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 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以进行呼吸 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雾化吸入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总体评价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 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论述
数据收集
通过病历记录、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差异, 为改进治疗提供依据。
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的多个部位,它 们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着呼吸肌的运动 和呼吸节律。呼吸节律是指呼吸运动 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
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人工气道类型
人工气道包括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置管等类型 ,它们为机械通气提供了通道。
人工气道建立
人工气道的建立需要由专业医生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 ,同时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镇静和镇痛药物以减少患者的 痛苦和不适。
预防感染
加强呼吸机管路消毒,定期更换过滤器,避免交 叉感染。
气道湿化
保持气道湿化,避免痰液干燥堵塞气道,影响通 气效果。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发生气压伤、氧中毒等并发症,应立即采取措 施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机械通气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配合度。

小儿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分析

小儿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分析
年龄
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生理特点不同,对机械通气的 耐受性和反应性有差异。
原发病
不同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对机械通气的需求和治疗效 果不同。
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气胸、肺不张等,会影响机械通气的效 果和预后。
医护人员操作水平提升途径
加强培训
定期举办机械通气操作培训班,提高医护人员的 操作技能。
严格考核
对医护人员进行机械通气操作考核,确保熟练掌 握操作技能。
目的
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维 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和氧合,减少 呼吸肌做功,为治疗基础疾病提 供时间和条件。
小儿生理特点与需求
生理特点
小儿气道相对狭窄,呼吸肌力量较弱,肺顺应性较差,氧储备能力较低。
需求
小儿对通气和氧合的需求较高,机械通气时需特别关注气道管理、呼吸力学监 测和肺保护策略。
通气模式选择依据
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呼吸机参数设置原则
根据患儿病情和生理需求设定合适的潮气 量、呼吸频率和吸呼比。
确保氧气浓度适宜,避免氧中毒和低氧血 症。
根据病情调整压力支持水平,以减少呼吸 机相关性肺损伤。
人工气道建立方法
经口气管插管
适用于短期机械通气或急救情况。
经鼻气管插管
适用于较长时间机械通气,需注意鼻腔护 理。
气模式。
呼吸机设备简介
呼吸机类型
常用的小儿呼吸机类型包括定容型、 定压型和定时型等,根据患儿需求选 择合适的呼吸机类型。
呼吸机参数设置
呼吸机监测功能
现代呼吸机通常配备有多种监测功能 ,如气道压力监测、潮气量监测、呼 吸频率监测等,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 理机械通气过程中的问题。
呼吸机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 吸呼比、氧浓度等,应根据患儿具体 情况进行调整。

机械通气概念

机械通气概念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 E级,其中A 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 非随机,历史对照和专家意见V 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 E级,其中A 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 非随机,历史对照和专家意见V 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

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

推荐意见1: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推荐级别:D级原因和解释: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较易,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便于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但其对会厌的影响较明显,患者耐受性也较差。

经口气管插管适应征:①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②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返流物或出血,有误吸危险;③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自主清除能力较差;④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道瘘等严重影响正常呼吸;⑤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经口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声门的暴露,在声门无法暴露的情况下,容易失败或出现较多并发症。

禁忌征或相对禁忌征包括:①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②无法后仰(如疑有颈椎骨折)。

经鼻气管,较易固定,舒适性优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较易耐受,但管径较小,导致呼吸功增加,不利于气道及鼻窦分泌物的引流。

经鼻气管插管适应征:除紧急抢救外,余同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禁忌征或相对禁忌征:①紧急抢救,特别是院前急救;②严重鼻或颌面骨折;③凝血功能障碍;④鼻或鼻咽部梗阻,如鼻中隔偏曲、息肉、囊肿、脓肿、水肿、异物、血肿等;⑤颅底骨折。

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减少了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发生,而医院获得性鼻窦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若患者短期内能脱离呼吸机者,应优先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但是,在经鼻气管插管技术操作熟练的单位,或者患者不适于经口气管插管时,仍可以考虑先行经鼻气管插管。

逆行气管插管术,指先行环甲膜穿刺,送入导丝,将导丝经喉至口咽部,由口腔或鼻腔引出,再将气管导管沿导丝插入气管。

逆行气管插管术适应征:因上呼吸道解剖因素或病理条件下,无法看到声带甚至会厌,无法完成经口或鼻气管插管。

禁忌征:①甲状腺肿大,如甲亢或甲状腺癌等;②无法张口;③穿刺点肿瘤或感染;④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⑤不合作者。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有助于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前者适用情况有:舌后坠而导致上呼吸道梗阻,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性抽搐,以及经口气道插管时,可在气管插管旁插入口咽气道,防止患者咬闭气管插管发生部分梗阻或窒息。

鼻咽通气道仅适用于因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阻塞,此时需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的鼻咽出血。

推荐意见2:短期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推荐级别:C级原因与解释: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是常选择的人工气道方式。

与其他人工气道比较,由于其管腔较大、导管较短,因而气道阻力及通气死腔较小,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但是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有争议。

1989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建议:若预期机械通气时间在10天以内者优先选择气管插管,而超过21天者则优先选择气管切开术,在10至21天之间者则应每天对患者进行评估。

当时这个建议并没有很强的研究结果支持,是建立在专家的经验之上。

之后,有研究比较了“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探讨“最佳”气管切开时机。

有研究发现[1],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天数和ICU住院天数,同时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预后,这个观点尚需要大样本的RCT研究。

对于“早期”的确切定义也没有统一,早至气管插管后48小时内,晚至气管插管后两周内,多数是在气管插管后7天或7天以内。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无需到21天后,2周内可考虑气管切开[1]。

气管切开术适应征:①预期或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②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如双侧声带麻痹、有颈部手术史、颈部放疗史;③反复误吸或下呼吸道分泌较多而且患者气道清除能力差;④减少通气死腔,利于机械通气支持;⑤因喉部疾病致狭窄或阻塞而无法气管插管;⑥头颈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术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

气管切开术禁忌征:①切开部位的感染或化脓;②切开部位肿物,如巨大甲状腺肿、气管肿瘤等;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经皮气管造口术(PCT)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快捷,手术创伤小等特点,临床研究表明,与气管切开术比较,有助于患者较早脱离呼吸机和减少ICU住院天数,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人工气道的管理对机械通气的病人应通过各种指标(包括听诊呼吸音粗糙,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加或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少,病人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气道内可见到分泌物,监测到的流速压力波形变化,可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临床可见明显呼吸做功增加,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影像学改变提示与肺内分泌物潴留相关)来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集聚,并通过正确方式的气道吸引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2)。

推荐意见3: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推荐级别C级原因与解释: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Granja在一项95人的前瞻临床试验中得出结论,认为每天3次监测套囊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和气管狭窄(4)。

要注意气道压对套囊最小封闭压的影响,Guyton所做的一项15例病人的前瞻临床试验表明即使正确充盈套囊,如果气道峰压过高仍可造成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5)。

高容低压套囊不需要间断放气。

推荐意见4: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条件允许时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推荐级别B级原因与解释:在长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延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

Kollef的一项以343例心脏外科病人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在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6)。

另有多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均表明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并延缓通气机肺炎发生率,减少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7-11)。

推荐意见5:机械通气时应在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进行气道内生理盐水湿化推荐级别 C级原因与解释: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包括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

主动湿化主要指在呼吸机管路内应用加热湿化器进行呼吸气体的加温加湿(包括不含加热导线,含吸气管路加热导线,含吸气呼气双管路加热导线);被动湿化主要指应用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吸收患者呼出气的热量和水份进行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

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摄氏度,相对湿度100%,以更好的维持粘膜细胞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可较好进行加温加湿,与加热型湿化器相比不增加堵管发生率,并可保持远端呼吸机管路的清洁,但因能增加气道阻力,死腔容积及吸气做功,不推荐在慢性呼衰患者尤其是撤机困难因素的患者应用(12,13);Kirton曾报道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较加热型湿化器能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14),近年来多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出结论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与加热型湿化器比较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15,16)。

有6个临床试验表明吸痰前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可使患者的血氧在吸痰后短期内显著下降,因此在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17-22)。

推荐意见6:呼吸机管路可以每周更换一次,若有污染应及时更换,管路中冷凝水应及时清除推荐级别B级原因与解释:Fink的一项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天更换一次并不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并可降低费用(22);另有两项临床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23,24)。

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1. 目的机械通气可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防止肺不张,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保驾,稳定胸壁。

机械通气的生理学作用[25,26]:提供一定水平的分钟通气量以改善肺泡通气;改善氧合;提供吸气末压(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PEEP)以增加吸气末肺容积(EILV)和呼气末肺容积(EELV);对气道阻力较高和顺应性较低者,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