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提振语文教师学术勇气的典范之省博士的语文教育美学研究读后感张小美
一部提振语文教师学术勇气的典范之作——杨道麟博士的《语文教育美学研究》读后感
![一部提振语文教师学术勇气的典范之作——杨道麟博士的《语文教育美学研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97392f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8.png)
一部提振语文教师学术勇气的典范之作——杨道麟博士的《语文教育美学研究》读后感张小美;陈金海【摘要】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新著《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是一部让语文教育人提振学术勇气的典范之作.读过之后,深觉这是一部着意向语文教育的深度、广度、高度开掘的学理著作,既适宜于不同层次的语文教育学专家、学者们选用,又适宜于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提高思想品德、学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智力等的得力助手,因此很乐意向语文教育界的同仁推荐,这种切实在专业领域能够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并真正符合“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的煌煌大作.【期刊名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6【总页数】4页(P126-129)【关键词】杨道麟博士;语文教育美学;真善美融合;典范之作【作者】张小美;陈金海【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实验学校,江西樟树331200;江西省浮梁县江村中学,江西浮梁3334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新著《语文教育美学研究》(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版)从美学视野即东方美学的真善美合一的理念、西方美学的真善美统一的理念和马克思美学的真善美同一的理念来观照语文教育,以期让语文教育有效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1](P121-126)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2](P2)的理想目标与“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3](P13-14)的全新境域,从而真正实现特色鲜明的“真善美融合”[4](P130-132)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厦早日构筑成功。
这是一部着意向语文教育的深度、广度、高度开掘的学理著作,是一部让语文教育人提振学术勇气的典范之作,它既适宜于不同层次的语文教育学专家、学者们选用,更是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提高思想品德、学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智力等的得力助手,因此很乐意向语文教育界的同仁推荐。
读《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心得
![读《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5558af702020740bf1e9b6b.png)
读《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有感读完张祖庆老师的新书《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掩卷遐思,突然想到张岱的名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老师的癖好是上语文课,一上就是三十年。
他为“课”痴狂,不离不弃,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
仿课——先模仿,再创新1.仿于永正老师1990年前后,于永正先生的交际作文,在《小学教学》上连载,张祖庆老师便在自己班级一篇一篇地模仿。
有仿得像的,也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
每次上课前,张老师都要努力抄一到两遍课堂实录,再把课堂实录压缩成教学设计,把每一个环节要点,写在书上,把一些画龙点睛的评价语,抄在书上。
遇到模仿砸了,便进行“复盘”,琢磨究竟是哪个关键环节出了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于是,张老师找机会再上一遍;一遍不行,再上一遍。
2.仿贾志敏老师1993年,贾志敏老师教作文的视频,火遍大江南北。
贾老师能够在一瞬间听出学习习作的语病,并能在瞬间给出修改建议,出神入化,让人佩服不已。
张老师找来贾老师的所有教学录像和他的作文实录,一节一节看,一节一节仿,仿得越来越像。
3.仿支玉恒老师第一阶段,“形似”阶段,仿得惟妙惟肖。
第二阶段,“神似”阶段,研究课堂对话艺术。
第三阶段,模仿名师的人格:把人做好,课也许慢慢变得更好。
感悟:仿课阶段,张老师下足了功夫,一篇一篇模仿,一遍一遍抄写,一课一课反思......这些看似“笨拙”的方法,正是我们年轻老师需要学习的。
不管是上课,还是写文章,先模仿优秀的范例,掌握基本的方法,再融会贯通,巧妙重组。
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积累,何来创新?磨课——功夫在课外王崧舟老师打磨《二泉映月》,三次教学,截然不同。
于永正先生说,与其花更多的时间磨课,不如更多地磨自己——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
自身水平提高了,课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支玉恒老师说,课文中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文本的个性。
抓住了文本的个性,也就抓住了这一课的魂。
作文教学也能够如此出色蔡明讲语文读后感
![作文教学也能够如此出色蔡明讲语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4063dd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8.png)
作文教学也能够如此出色《蔡明讲语文》读后感作文教学也能够如此出色《蔡明讲语文》读后感XX年12月,我参加了在XX中学召开的“XX 省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与考试’研讨会”,有幸聆听了XX省特级教师蔡明的专题报告,拜读了他的高作《蔡明讲语文》。
第一次看到“蔡明”那个名字,猛然一愣:蔡明,她也会讲语文?旋即明白,此“蔡明”非彼“蔡明”也。
他的才思是那样的敏捷,语言是那样的丰硕,积淀是那样的深厚,研究是那样的执着,专门快就被他吸引了。
现在重读该书,感慨颇多,特将从他的语文教海里撷取到的几颗珍珠整理出来,与大伙儿共享。
语文成长观作文教学的根子在语文。
在蔡教师眼里,语文不是鱼龙混杂的“生活”,不是机械冰凉的“工具”,不是单纯简略的“人文”,也不是没有本质含义的“口语和书面语”,而是“成长”。
它着眼于语文本身及对人进展的意义,立足于“以人为本”。
在蔡教师内心,语文就犹如人体内流动的血液,数量和质量有所不同,人的体质就显现不同,离开它就更不行。
人要健康成长,血液就要流动,并随之成长。
语文学习犹如一棵大树,在不同的时期呈“递进”“成长”的状态。
教师若是能抓住语文“成长”的本质,立足于学生本时期的语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提高,就会让学生取得成长。
蔡教师从“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引导学生成长,抓住了这五个方面,也确实是抓住了语文成长的关键和全然。
而训练、培育、造就学生的这五种能力,绝不是靠简单做练习和模拟试题能奏效的,更不是靠考试分数的评判刺激就能够够轻易达到的。
教师应该凭借语言文字的媒介,展现语文的无穷魅力,让每一个学生入迷,最终实现自能解读、自我体悟、自由制造、自主表达。
在日记写作中成长“坚持三年不中断地写日记的中学生确信是优秀的中学生;坚持十年写日记的人,以后的人一辈子确信不同一样;坚持一生写日记的人,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成为离开低级趣味的高贵的圣人”——蔡明日记写作有五大作用:增进学生的人格修炼,培育擅长反思的品质,催化韧性品质的形成,锻炼学生的观看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面朝书海 春暖花开
![面朝书海 春暖花开](https://img.taocdn.com/s3/m/5a285bfbc8d376eeaeaa3126.png)
面朝书海春暖花开——参加首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会有感缘起对阅读的朝圣,特去参加首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会。
三天长而短的时间里,在湖师大这座学术的殿堂里感受着精神盛宴。
听德高望重的张楚廷教授的《读书与治学》专题报告,景仰之情自然流泻。
这位七十多岁高龄的外形朴实的学者,站在论坛的发言台上一站就是几小时,和颜悦色里娓娓道来自己读书的经历,读书与写作的生活。
聆听张教授发自肺腑的真言,感动着张老这几十载笔耕不辍,天天读书的人生。
在自己眼前,张老并不魁梧的形休内蕴藏着哲学的高度与读书的厚度。
精彩的报告里,那一句句经典之语更是耐人寻味。
1.人要谦虚,也得骄傲。
从来没有骄傲过的人,是不会谦虚的2.读书是一种相互作用力,当你对书注入感情,书也注入你感情。
3.天天读书,好好教书。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以读书为友。
4.读书做教师与教学的关系:教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要装一缸水。
读书读得深读出功夫——深入浅出。
5.要勤于读书,乐于读书,安于读书,善于读书。
6.我非常愿意了解别人,但不愿意学习别人。
我做得不比你好,但我做得一定要与你不一样。
7.学问,有学有问——学着去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9.教育的实质就是要面向自己。
教育就是教育,教育是人的教育。
10.当校长,就是要当得自己不像校长。
11.带着问题进课堂,一定是堂好课,学生有问题提出,是更好的课,如果学生将老师在课堂上问倒,那是更了不起的课。
12.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听史金霞〈〈读书如呼吸,我的读书史〉〉的主题报告,让我由衷的赞赏这位最具侠骨柔情的女子。
海量的阅读,她插上了文学的翅膀,走向了成熟;生活中她倔强、不甘寂寞、不合时宜,寻求到了另一份属于自己心灵的宁静世界;她种一棵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地探索创新钻研,她独树一帜“鹤立鸡群”;于是也有了别具一格教语文。
她开启了一扇窗,在真正的自律中向世界走去。
她也捧着一颗心在手上,真正的将爱变成看得见。
听我心目中美丽的女神——帅晓梅老师的书香报告,更是感受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般的气息。
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张祖庆读后感
![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张祖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e336f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5.png)
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张祖庆读后感最近读了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心中颇有感触。
这本书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阐述,而是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实实在在地为语文老师指明了方向。
张祖庆老师在书中强调了语文老师要不断地自我成长。
他指出,教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而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自己不断地充实和提升,才能给予学生更丰富、更有价值的知识。
在这个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如果我们不主动去学习、去探索,很容易就会被时代淘汰。
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书中还提到了语文老师要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这一点让我深受启发。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是按照教材和教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很少去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开发独特的课程。
张祖庆老师通过实际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从生活中、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开发出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语文课程。
这让我意识到,课程开发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阅读教学,张祖庆老师的观点也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他强调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以往的阅读教学,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今后,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思考、推理,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学会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素养。
在写作教学方面,张祖庆老师提出要让学生真实地表达,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而应该鼓励他们从生活中选材,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述故事、表达观点。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个性、有生命力的作文。
此外,张祖庆老师还谈到了语文老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分数和等级,而应该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反馈。
通过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感受名师张齐华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感受名师张齐华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ed9095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6.png)
感受名师张齐华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第一篇:感受名师张齐华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感受名师张齐华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日前,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智慧、互动、成长” 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张齐华教学特色研讨会。
观看了来自各地的名师上的观摩课,聆听张奇华老师的教学成长故事,回顾张奇华老师超越自我的经典课堂实录,感受到名师教学方式的超越,真是受益良多。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张奇华老师的教学语言魅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
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
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教育。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 “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
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张奇华老师正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用张奇华老师的话说,课堂上他特会“勾引”“撩拨”,“勾”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
张奇华老师的语言饱满动人,他的语言、他的引导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令人陶醉的学习情景中。
在教学六年级《负数》这一节课中,老师都知道六年级的孩子不大爱举手回答问题了,可张老师就是有办法,边说边示范:一年级小朋友是这么举手的——左手放平,右手高出左手一点;二年级是这么举手的——右手更高一些;三年级是这么举手的——右手再高一些;四年级又高一些;五年级……张奇华老师说:看出规律了吗?那么,六年级的孩子该怎么举手呢?这时学生抖擞地把手高举过头。
张老师趁热打铁说:六年级同学来,咱们得“玉树临风”像个男子汉!手高举是“玉树“,还得“临风”,手得像响尾蛇一样抖动起来。
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张祖庆读后感
![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张祖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9184e2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b.png)
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张祖庆读后感读完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心中涌起诸多感慨。
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为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摸索前行的我照亮了方向。
在书中,张祖庆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刻的教育洞察,为我们呈现了许多新颖且实用的建议。
这些建议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源自于真实课堂、扎根于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
张祖庆老师强调了语文老师要不断地自我成长。
他认为,教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而应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持续地充实自己。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前行。
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而应该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知识大门。
同时,张祖庆老师还提到了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有时会过于注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真实感受。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困惑所在,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书中关于创意写作教学的部分也让我深受启发。
张祖庆老师主张打破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他提供了许多有趣的写作训练方法,如创意仿写、故事新编等。
这让我意识到,写作教学不应是枯燥的命题作文和生硬的技巧传授,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写作。
另外,张祖庆老师强调了语文课堂的互动与生成。
他认为,一个精彩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思维碰撞的过程。
教师不能只是单方面地传授知识,而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讨论。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是否真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课堂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张祖庆老师还提醒我们要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5aa3b3bcc17552707220896.png)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中张巨小学张晓本周末有幸去郑州听了两天特级教师的语文课,真是受益匪浅,让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触。
如果我不来,我不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如果我不来,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要改变;如果我不来,我不能迫切的想做这么多的事。
这次的学习机会我非常珍惜,每天早早的到学校,坐在最前排,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魅力所在。
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授课精华。
第一天上午,听的是蒋军晶老师的课,一个瘦瘦的年轻老师,真的能做到引人入胜么?真的能达到课标么?之后的讲课是毋庸置疑的,他很轻松的做到了,学生学的也很轻松。
这节课我很感兴趣,正好是五年级的课,我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当讲到《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很兴奋,蒋老师先是让学生齐读题目,又讲了回忆是什么,在学生读的时候还让学生思考:想想,说说萧红想起了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注重读,师还和学生同读,讲解读书速度与方法。
告知读书语调、感情。
而在背书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找规律记内容,用强记,分句。
在讲到最后当目标达成以后,老师又延伸了一下,让学生学习萧红,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时期,头脑里能感到萧红的困苦与对童年的怀念。
当讲到“祖父真劳动?我也真劳动?”时,既感觉有趣,又使我们能迅速的理解课文意思。
每一个内容都显得那样的连贯,那样的水到渠成。
蒋老师有这样的本领,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认字,而是教会学生读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尤其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是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读书能力,他总是自己亲身的去读书,给孩子推荐更好的书,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为他深知学生会写作文不是老师给的,是他们的遗传所致,而真正的写好作文,靠的就是读书,多读书就会有语感,能写出很多的好东西。
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要善于读书,多读书,使我们的自己学会思考,通过读书去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读书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最终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语文教学“读“领风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读“领风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f79f5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5.png)
语文教学"读"领风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发布时间:2022-02-17T12:59:34.196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2月作者:龚艳玲[导读] 阅读其实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完成阅读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遗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探索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所以本文就围绕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龚艳玲青海省格尔木市实验小学摘要:阅读其实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完成阅读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遗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探索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所以本文就围绕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2-102-01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让学生去完成大量的阅读练习,或者是让学生反复地去阅读不同的经典作品,更多的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为其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情操,理解作者真正想要通过文章所传达的一些思想内容。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针对于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思考。
由此,下文就针对本文在多年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进行分享,希望能够对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注重阅读兴趣激发,让学生主动阅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理解到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他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多是依据目前的课本或者是相关的新课标要求来为学生布置量化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要求。
《发现语文之美》读后感大全
![《发现语文之美》读后感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11a05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6.png)
《发现语文之美》读后感大全第一篇:《发现语文之美》读后感大全《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读后感杨儒文《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读后感紫云县火花民族中学杨儒文昨日,我在县医院读了《语文建设》上的一篇文章——《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这是本刊记者李节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录。
这篇访谈录中,记者就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语文教材的编写等问题与陈平原教授进行了深入对话。
读此文,获益匪浅,感慨良多。
首先,我很钦佩陈教授的学者情怀。
他尊重知识,潜心学术。
2012年9月,陈教授卸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作为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双聘教授,陈先生今后将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
他说:“做行政不是我的理想,我的志趣在学术。
”陈教授也曾经参与过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但是很快就退出了。
退出的理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专业,不是“客串”—下就可以搞好的,我们必须尊重这个专业。
“志趣”和“尊重”,让我产生了共鸣。
是啊,人各有志,做为一个教授,他所钟爱的事业是学术研究,而不是行政工作,他听从内心的声音,做回自己,是智者。
他尊重专业,不搞“客串”体现了一个学者的严谨求实的风度。
但此文引起我更多感想与共鸣的还是陈教授对语文认识。
陈教授认为“与别的专业不同,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与人生阅历密切相关。
”这一点,我很认同。
近年来,我指导过不少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信大赛,其中不乏获奖者。
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获奖的书信除了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语言流畅质朴,能打动人心外。
其作者大多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阅历。
因为他们或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或是孤儿,或是留守儿童,等等。
他们的人生与同龄孩子相比,就多了一些坎坷与磨难,他们的情感也就更为丰富,他们的故事也就更真切动人。
当记者问到“学好语文的关键是什么”时,陈教授的回答让我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陈教授说:“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找到读书的诀窍,即花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成效。
读张玲新著《小学语文名师说课》有感
![读张玲新著《小学语文名师说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4bd4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c.png)
读张玲新著《小学语文名师说课》有感《小学语文名师说课》是一本由张玲主编的教育专著,该书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名师的精华课堂,介绍了这些名师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授知识、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的经验与方法。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感受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也对教学方法和教育意义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最为关注的是名师们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们的教学心得与经验。
在《小学语文名师说课》中,许多名师都强调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效果,而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因此,名师们在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例如,名师蔡涵在他所创立的“沟通教育法”中,强调了教学中的“三零原则”,即零距离、零封闭、零限制。
这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很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打破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另一位名师徐志伟则尝试运用游戏化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达到了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
除了教学方法之外,名师们也重视教学心得与经验的分享。
他们思考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如何通过课堂设计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这些分享可以让其他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吸收,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此外,《小学语文名师说课》还强调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在名师们看来,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名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语感和审美能力等方面,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生活和提高自我修养。
通过阅读《小学语文名师说课》,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工作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23年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2023年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ea249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f.png)
2023年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2023年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13月10—11日,我参加了石家庄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
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三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三位老师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薛法根老师讲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次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课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关注学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来回品读,深入思考,孩子自己提出议论文论据的选用特点,题目和选材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孩子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他的课是一种深度语文,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他没有课件,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激情的场面,一根粉笔,一张嘴。
清晰的教学模式,精致的板书和作业设计,简单就是他的教学特色。
他就像是一本书,一本韵味无穷的书,一本可以指导我们实践的活书。
他的句句名言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品成自己的东西。
他在讲授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时,给我的感受颇深。
首先他问:哪些现象司空见惯?接着问:什么叫司空见惯?一生读参考书中的注解。
注解写得太多,我们还要用自己的见解。
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谈这个成语。
司空见惯这个词从哪儿来的?我们要有发问精神。
然后薛老师生动地介绍了司空和刘禹锡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台下的我们也恍然大悟,是啊,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尝过别人咀嚼过的知识之果就算是掌握了知识,学习就只能浅尝辄止。
原来学习不能司空见惯,要学会质疑,追根溯源。
听完薛老师的课我感受很深,薛老师的幽默风趣,讲课时潇洒自如的风格让我佩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一定会努力钻研,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教给学生带得走的学习方法。
2023年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2这次小学语文教师全员培训的网络学习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视频中几位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给了我们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这次培训中专家们的讲座,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生活。
读张必锟先生的《我教语文》心得
![读张必锟先生的《我教语文》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cea589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c.png)
张必锟先生的《我教语文》心得对语文教师的启示
张必锟先生的《我教语文》是一本经典的语文教育著作,深刻探讨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和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深刻领悟张必锟先生的心得,就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张必锟先生强调,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方法。
张必锟先生还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和收获。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最后,张必锟先生强调,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参加培训、反思总结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总结起来,张必锟先生的《我教语文》心得对语文教师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读后感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25e180e551810a6f4248631.png)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读后感
《走进语文教学之二门》内容概要:本书在充分论证语文课程复合性(即语文课程是汉语和文学的复合)和国文教学活动对话性的清华基础上,界定了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的不同内涵,与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汉语教学较为文学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初步构建了一个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的读后感,来自优良网上书店的网友:语文课程的复合性是一个重大的、复杂的、无论在外部或内部牵涉都极为深广的问题,诸如国家教育工作政策、课程标准研制、教材编写、教师培训、语文高考等等,但在本书中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把它当作一个学术大家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不欢而散……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的读后感,源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目前提起语文高等教育,一些全新的名词就会扑面而来——什么“新概念”啦,“研究性学习”啦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但浮华还没过,很多人就已发现,这些新名词只是说说好听,用起来实在是没有效果——几年“新概念”“研究性学习”下来,学生们的高考作文里错字连篇,人话说不明白。
语文教学的道路伸到了死胡同里。
逐步回归传统的思潮传统式又汹涌而来。
本书带领语文教育工作者明辨语文正义,阐发语文教育的任务和方法,适合头脑冷静的不随便追随潮流的语文工作者阅读……。
2021年教学魅力心得体会范文
![2021年教学魅力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9a3203941ea76e59fa045b.png)
2021年教学魅力心得体会范文2021年教学魅力心得体会范文16月12日,我欣赏了浙江省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和北京小学特级教师张红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张祖庆老师《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和张红老师的《观察作文》的精彩讲座,共同品味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智慧成果。
我是心怀期待而来,满怀收获而归。
张祖庆老师所带来的习作课《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一开始张老师先让学生欣赏《唠叨的妈妈大比拼》,让学生模仿妈妈唠叨时的语气念选段,比较学生习作,得出小贴士一如何写好外貌:抓特点、写重点、巧比喻、善夸张。
张老师为了阐释作文选题雷同的囧地时,特意选择了明星的撞衫来加深学生印象,取得较好效果。
教师幽默风趣,不时调侃自己和有个性的学生,课堂笑声不断,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在阐释选择一个点丰富人物形象这一要点时,让每个学生写一句然后五位同学的话串联起来,人物形象立即丰满起来。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如何塑造丰满人物形象也有了一个具体的体会。
尤其是让学生上台学习习作中小妹妹炫耀裙子一段,课堂气氛融洽轻松。
不同主题的选段的欣赏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小贴士二写好人物对话:主人公,多开口,绝不写,哑巴文。
选择了一篇有代表性的__,让学生展开讨论是否需在此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学生激烈的讨论后,教师解释引导原作者接受删繁就简的修改方案。
小贴士三水到渠成,即:选好题材,写好事例:善选择,有重点,展开写,有波澜。
另外,张老师还展示了一些特别出彩的句子,例如:妈妈问爸爸刚晒好的衣服呢?爸爸说:“存在文档里了,等我找出来之后给你。
”——《我的虫爸爸》随后,张祖庆老师又进行了专题报告《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略谈教材作文的二度开发》。
独辟的见解及幽默的谈吐,引发了与会老师深远的思考。
毋庸置疑,习作教学一直是处在语文课程的尴尬境地,一层层枷锁束缚着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去享受作文。
张老师引领与会老师探讨了当前作文教学为何如此尴尬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顺大师目光,寻语文新方向—育才郭春燕郑州大学学习有感
![顺大师目光,寻语文新方向—育才郭春燕郑州大学学习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13961aa25c52cc58ad6be0d.png)
顺大师目光,寻语文新方向—育才郭春燕郑州大学学习有感这个春日的阳光,似乎很是吝啬,总是那么阴着,那么昏暗。
一连多日的阴云,让人不由得怀疑阳春三月的可循性。
没有阳光,总让人觉得难以精神振奋。
然而3.18日的讲座,一番学习,倒给我注入不少正能量。
两位大家的教育研究、教育理论,宛若一道耀眼的金光,让我循着他们指引的方向,寻语文新的天堂。
两位大师分别是李振村和张学伟。
诗人雪野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他戏称李振村校长是教育界的赫赫有名的“村长”,言语之间的戏谑,却不经意间让我们记住了这位“村长”。
李振村校长绝对是我听过的大师讲座中,最为幽默的一位大师。
言谈之间趣味横生,谈起教育,又不由得让你感叹他对教育的一片赤诚与热忱。
这是一位真正为教育着想的教育家。
李振村校长的讲座主题是《非正式教育,打开教育新天地》。
讲座扣题,诉说语文能力在语文课堂之外的收获。
他先从名人讲起,再到自身的成长经历,李振村校长传递的概念是:美的东西靠感悟和浸润,不一定靠理解。
语文靠感悟、浸润、潜滋暗长。
的确,这些课外之功,才是真正对语文有用的东西。
我们的语文课堂,充其量是在教学生语文应试的能力。
近几年教改之风吹遍全国各地,但纵观近几年的学生素质、公民能力,却似乎是在下降。
文化的熏陶从来都不能仅靠四十分钟的课堂,不能仅靠老师传授的那点可怜的应试能力。
李振村校长发现了传统语文教材、课堂的弊端,着力研究全课程,将各个学科和语文紧密相联,将各个单元主题与季节、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同的年级相同的主题,呈螺旋上升状态。
比如“春天”课程,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浪漫感受春天”,二年级的小朋友是“和春天互动”,三年级的小朋友是“深入研究春天”。
不同年级都在同一时间进行关于春天的课程,但进行的内容确是不一样的。
在这一年年的春光里,孩子们关于春天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课程的系统性一目了然,人文性更不必言说——每个春天,都被珍视,未辜负。
再比如“家”的课程,一年级小朋友通过音乐、绘画、为妈妈做一件事等活动认识家的概念,二年级是研究姓氏、家谱,到了高年级,则研究改变人类历史的大家族。
读张玲新著《小学语文名师说课》有感
![读张玲新著《小学语文名师说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f9b0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8.png)
读张玲新著《小学语文名师说课》有感张玲在《小学语文名师说课》中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基本理念。
她强调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指出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思想品德的培养。
她在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过程的、个性的。
”她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之中,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这些理念深受我赞同,我也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全面的、个性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张玲在书中对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她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如“情感渗透、情感启迪、情感激励”等。
她用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为依据,讲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这些案例和经验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把宝贵的教学利器。
她在书中提到了“情感激励”,指出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中的情感融入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她还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和方法,如“导入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张玲在书中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她指出,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掌握知识,更是在构建自己的思维系统和情感世界。
她提出了很多对学生学习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如“多维度学习法”、“情感共鸣法”等。
她在书中反复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通过课堂中的真情实感和实践操作,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深表赞同,并感到在实践中我将会采用这些方法和策略,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张玲在书中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自我提升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她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
她强调了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理想,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修养品质。
她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自我反思法”、“定期提高法”等。
金星碧
![金星碧](https://img.taocdn.com/s3/m/2eb60b300b4c2e3f572763b5.png)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培训心得大关一小金星碧5月25日,我有幸到省城贵阳参加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这次前来是为了听取全国名家大师是怎样教学语文的,心理非常的激动,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对我来说,实在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自参加工作以来对自己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觉得不太满意。
这一次,我一定抓住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心听听那些名师是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的。
在听了来自全国的三位名家上的语文课和他们的精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26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来自江苏丹阳实验小学的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和讲座,他上的内容是古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在教学中,张老师先以一个“猜”字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把学生们一步一步带到了故事所发生的年代;接着以一个“雪”字让学生们继续展开想象,学生猜想了下雪时的情景,下雪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又以“火炉”一物让学生再展开想象,联系雪和炉展开想象,让学生逐渐进入到一个寒冷冬天的情景,然后再用一个“酒”字与前面的“雪、火炉”进行联想,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思路打开,让他们进入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个邀朋友饮酒的画面中来。
对这首诗的品析的过程中,张老师让我明白了古诗虽然很短,但是它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都与诗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对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感觉到张老师的知识是那样的渊博。
有一句话好象是这样说的: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老师就得有一桶水。
但我觉得张老师不是一桶水,而是一片海。
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回想我们平时的古诗教学和张老师的这种教法比起来只能算是尝诗,何以能称为品诗!张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实在是值得我借鉴啊。
下午,我们又听了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风老师的《我最想做的事》一课的课堂教学。
她使用的是绘本教材,才用的也是绘本教学法,她所体现的是一种和美的教学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2 - 07 - 09 作者简介: 张小美( 1966 - ) ,女,江西丰城人,语文高级教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陈金海 ( 1962 - ) ,男,江西景德镇人,景德镇教育学院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西名师网络联盟 “真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语文课程网论坛版主,主要从事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摘 要: 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新著《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是一部让语文教育人提振学
术勇气的典范之作。读过之后,深觉这是一部着意向语文教育的深度、广度、高度开掘的学理著作,既适宜于不同
层次的语文教育学专家、学者们选用,又适宜于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提高思想品德、学业知识、教学能力、
科研智力等的得力助手,因此很乐意向语文教育界的同仁推荐,这种切实在专业领域能够分辨真、假善、恶、美、丑,
并真正符合“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的煌煌大作。
关键词: 杨道麟博士; 语文教育美学; 真善美融合; 典范之作
中图分类号: I206.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864( 2012) 06-0126-04
一部提振语文教师学术勇气的典范之作
——— 杨 道 麟 博 士 的《语 文 教 育 美 学 研 究 》读 后 感
张小美1 ,陈金海2
( 1. 江西省樟树市实验学校,江西 樟树 331200; 2. 江西省浮梁县江村中学,江西 浮梁 333422)
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
大和狂妄的“专 家 们 ”以 及“从 地 底 下 突 然 冒 出 来 的 语 文 教育界的绝对权威们”[5]( P14 - 16) 对语文课标的“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加以诠释,于是,导致大批的教师越来越不 知道怎样教语文了。
读到《语文 教 育 美 学 研 究 》之 前,作 为 在 课 堂 一 线 从 事语 文 教 育 的 我 等,懵 懂 过 十 年,迷 茫 过 十 年,研 究 过 十 年。身居课堂,我等本当探究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方式, 但因面对“语文教育少慢差费”、“语文教育误人子弟”等 等怨责,我等判定根源出在语文教育理论建设上,而不在 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所以,我等“越位”了———我等置 成堆的微观的操作性问题于不顾,执著于语文教育的基础 理论,艰难匍匐了十年。从 2000 年开始的十年探索让我 等逐渐清醒: 名正言顺的语文课,不是以认知“语言 + 文 字”为目的的学科,不是以“语言 + 文学”为教学内容的课 程,不是以“语言 + 文化”为教学旨趣的科目,也不能概括 或理解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 2000 年 5 月发现 “语文”一词早在 1932 年就是熟词、1950 年 8 月 1 日成为 法定的课程名称[6]( F9 - 10) ,到 2006 年 10 月在与同仁的交 流中感悟 到 语 文 教 育 的 本 体 是“言 语 文 化”[7]( P14) ,再 到 2010 年 10 月 发 表《言 语 文 化: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的 本 体》[8]( P1) ,初步完成语文教育的“言语文化”本体观的论 证,我等不断地增强着专业自信: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 科,应属于传承民族文化的课程,确切地说是传承民族文 化中的言语技艺的课程,用 2012 年公布的 2011 版《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 标 准 》的 话 语 来 说,“语 文 课 程 ? 关于这个问 题一线教师常常左右为难,持语文教育的“工具”论者,往 往主张语文教师以“教语言”为本职; 持语文教育的“人 文”论者,则倚重语文教师的“育人”,俨然“教学语言文字 的应用技艺”压根儿就没有“育人”的“副作用”一般。语 文教育若真能做到既注重语言( 即所谓“工具”) 的学习又 不忽视言 语 作 品 的 育 人 功 能,那 确 实 是 很 了 不 起 的。 然 而,由于不少“语文教育界的芸芸众生”所迷信的浮躁、自
127
第6 期
张小美,陈金海: 一部提振语文教师学术勇气的典范之作
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9]( P2) 。文化学意义 的言语文化是关于语言文字应用的文化,教育学意义的言 语文化是关于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习惯的教化过程。语 文教育就是一个文化进程,是一个以中华之固有的浸润、 熏陶、唤醒、领悟规律加上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为方式的教 化进程。当代中国的言语文化进程即语文教育的“个性” 在于: 以中华民族的古今经典为材料,以浸润、熏陶、唤醒 和领 悟 为 方 式,教 学 全 民 通 用 的 语 文 ( 语 言、文 章、文 学) [10]( P530 - 538) 以及中华民族古今一贯、言文一致、圆融和 谐的言语技艺,从而不断地发展学生的言语文化素养。我 等把自己的探 究 所 得 自 洽 为“真 语 文”。 “众 里 寻 她 千 百 度”,追寻一种可以信赖的语文教育观,三十年,匆匆而过。
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
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新著《语 文教育美学研究》(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12 月版) 从美学视野即东方美学的真善美合一的理念、西 方美学的真善美统一的理念和马克思美学的真善美同一 的理念来观 照 语 文 教 育,以 期 让 语 文 教 育 有 效 达 到 塑 造 “求真”、“向善”、“崇美”[1]( P121 - 126) 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 全的人 格 ”[2]( P2) 的 理 想 目 标 与“人 的 发 展 和 完 整 性 建 构”[3]( P13 - 14) 的全新境域,从而真正实现特色鲜明的“真善 美融合”[4]( P130 - 132) 的 语 文 教 育 理 论 大 厦 早 日 构 筑 成 功。 这是一部着意向语文教育的深度、广度、高度开掘的学理 著作,是一部让语文教育人提振学术勇气的典范之作,它 既适宜于不同层次的语文教育学专家、学者们选用,更是 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提高思想品德、学业知识、 教学能力、科研智力等的得力助手,因此很乐意向语文教 育界的同仁推荐。下面就感受最深的几点分别谈谈。
第 11 卷 第 6 期
2012 年 11 月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doi: 10. 3969 / j. issn. 1671-7864. 2012. 06. 058
Vol. 11 No. 6
Nov.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