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
教育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的, 同时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心理的发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教师要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仅要了解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也要理解这些规定和要求背后的真正意图, 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规定, 不折不扣地实现教育要求。
心理学对教育的支持:1.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础2.心理学有关心理发展、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结论是构建科学教育教学观的基础3.心理学有关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4.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社会心理研究为学校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依据5.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后思考题: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 异常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
应用领域包括: 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预防心理学、工业及组织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 简称心理, 主要包括: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
在学校的情景下, 有关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和世界观构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 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 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主导动力。
(二)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三)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学习动机、个性特征以及教师的教学心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原理于高等教育领域,研究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研究对象: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教师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估、教学设计等。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等。
第二部分:学生心理发展2.1 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近侧发展区、指导性学习。
2.2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愧等八个阶段。
同伴关系、友谊、恋爱关系的发展。
2.3 个性与人格发展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
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第三部分:学习理论与策略3.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认知结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构建、社会互动。
3.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组织。
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调节。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求助策略。
第四部分:动机与情感4.1 学习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能力、关联性、自主性。
成就动机理论。
4.2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教学设计与评估5.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
5.2 教育评估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
标准化测试与表现性评估。
反馈的提供与利用。
第六部分: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6.1 教师心理教师的信念、态度与价值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关键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其心理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在认知方面,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同时,批判性思维开始发展,他们不再盲目接受知识,而是更愿意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情感方面,大学生的情感丰富且复杂,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和两极性。
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此外,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自我的关注和探索增多,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意志方面,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逐渐成熟,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果断性,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可能出现意志动摇的情况。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其重要的概念。
例如,巴甫洛夫的狗通过铃声和食物的多次结合,学会了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斯金纳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从而不断强化按压杠杆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通过惩罚来抑制不良行为。
但它也有局限性,过于强调外部因素,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例如,布鲁纳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他提倡发现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奥苏贝尔则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理论,认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完整资料(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一、概念解释1. 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冯特在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和心理过程(情、知、意)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事一个交叉学科。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实验法: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4. 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5. 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教师威信是师生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4、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师爱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6.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这一任务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的信念。
8.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督以及调节的能力。
9.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
10.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够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1. 学习:人与动物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及其行为潜能的变化。
12.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3.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
14. 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5.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网络结构为认知结构,又叫图式。
16.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世界,了解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特点具有独特性。
1、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他们渴望独立,追求个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如过度自负或自卑。
2、情感丰富但不稳定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友情、爱情等。
然而,由于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尚不完善,容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3、思维发展迅速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但有时也会出现思维片面、固执己见的现象。
4、人际交往需求强烈大学生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社交圈子。
但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沟通障碍、人际冲突等问题。
二、学习心理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追求个人兴趣,有的是为了获得好成绩、将来找到好工作。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
大学生应该学会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3、知识的建构知识不是简单地被传递和接受,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心理1、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掌握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如建立规则、处理问题行为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选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选
1. 学习与记忆:高等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其中包括注意力、集
中精力、信息加工和存储等课题。
2. 智力与认知: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
知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创造力。
3. 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
风格和学习策略,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目标来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4. 情绪与情感: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如何帮助学生管理情绪、处理压力、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5. 动机与目标: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动机和目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6. 社会与人际关系: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 自我认知与学习动力: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动力,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学习信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8. 教学与评估:高等教育心理学关注教学和评估的过程,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上只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相关内容,如资源和支持、学习困难和问题解决等,这些都是研究和应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方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高等教育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在心理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认知方面,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具有更强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能够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直观的认识。
情感方面,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开始对自我和他人的情感有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面临着情感管理和调控的挑战。
自我意识方面,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
他们更加关注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努力探索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未来方向。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通过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个体能够对条件刺激产生类似无条件刺激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则关注行为的结果对行为的塑造作用,强化是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地在头脑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则指出,有意义学习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解释和建构的。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要和个人价值。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主张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三、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兴趣、好奇心等因素驱动的学习动机。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惩罚等因素激发的学习动机。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学生的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总结
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2、心理过程3、心理特征4、意识5、心理学6、高等教育心理学7、实验法8、观察法9、调查法 10、教学效能感 11、教学反思 12、教学监控能力 13、学习 14、学习理论 15、社会学习论16、认知—结构论 17、意义学习18、信息加工 19、建构主义 20、动机 21、学习动机 22、学习需要23、成功动机 24、归因 25、需要层次理论 26、自我效能理论 27、学习迁移 28、知识感知 29、知识理解 30、智力技能 31、干扰说32、遗忘曲线 33、学习策略 34、认知策略 35、元认知策略 36、问题 37、问题解决 38、问题表征39、定势 40、创造性思维 41、自我意识 42、群体 43、群体决策44、首因效应 45、近因效应 46、光环效应 47、投射效应 48、刻板效应 49、心理健康 50、心理卫生第一章绪论1、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2、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和内容体系。
3、举例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二章大学教师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发展4、什么是教学效能感?剖析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并说明它对自己从事教学活动的影响。
5、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6、教学监控能力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第三章学习心理理论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8、什么是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和认知结构?9、简述不同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1、试对联接派学习理论与认知派学习理论作以比较分析。
12、联系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3、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4、试述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15、举例说明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6、综合教学实践,设计一个指导对大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的训练方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大学生在学习、发展和适应过程中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通过探究大学生的学业成就、生涯发展以及心理健康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旨在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与才能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一、心理适应与转变大学生作为从高中进入大学新生代表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适应是这一转变过程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
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术要求、学习环境,以及更高的社交压力和角色转变。
适应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压力、困惑等情绪问题。
了解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办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并迅速融入大学生活。
二、学习与记忆高等教育心理学探讨了学习和记忆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技巧。
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的动机和意义,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大学生的记忆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掌握记忆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存储和回忆知识。
三、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了解如何管理和缓解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如积极思维、情绪调节等,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需要面对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策略。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与价值观,与职业顾问合作,大学生能够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
五、人际关系与情感管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需要在大学环境中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帮助大学生建立友好、互助的社交网络。
同时,情感管理也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了解和掌握情感管理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处理情绪问题,提高自身情感的稳定性。
六、创造力与创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创造力与创新的培养和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 大学生认知发展-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记忆容量增大,记忆的目的性增强,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提高。
2. 大学生情感发展-大学生情感的特点:丰富性和复杂性、稳定性和波动性、强烈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的爱情观: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增强。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三、大学生的学习心理1.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定向性。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3.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四、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 教师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
-学习的指导者。
-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的榜样。
2. 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机智。
-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3.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总结
第1章绪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学校的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折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依据。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2)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3)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4)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5)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6)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根据心理学现象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二)系统性原则:是指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人的心理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综合考虑,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其必然联系。
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1)整体性(2)层次性(3)动态性(4)组织的适应性。
(三)实践性原则:也可称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教育实践的需要出发,研究的课题应青海湖于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四)道德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和方法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类被试而言,这是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
(五)发展性原则,也称为创新性原则。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7、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1)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2)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3)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中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五)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健康的学科。
在大学教育中,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以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就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提供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概述。
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研究个体从婴幼儿阶段到成年期的心理发展过程。
其中,青少年期以及大学时期都是重要的发展阶段。
了解青少年期和大学生期间的心理变化,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制定适当的教育方案。
2. 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策略。
它探讨了认知过程、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以及记忆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从而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导和支持。
3. 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一种通过量化和测定来衡量个体心理特征的方法。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心理测量常常被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获得的知识,还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等。
心理测量工具包括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心理测试等。
4. 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大学生常常面临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策略,对于学校和家庭提供相应的支持至关重要。
5. 辅导与咨询: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辅导与咨询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支持和指导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辅导与咨询时,心理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倾听能力,并了解有效的咨询技巧和理论,以帮助学生发展和解决问题。
6. 多样性与包容:在高等教育环境中,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
了解多样性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创造文化包容的学习环境,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7. 人际关系:大学生时期是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做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3.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4.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活动人与人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5.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6.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7.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8.构造主义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分解为基本的心理元素.奠基人是冯特,代表人是弟子铁钦纳。
9.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心理学应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称“古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10.(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1.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2.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的,它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反对心理学中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因而被称为(第三势力);1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和行为“是什么”;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情绪,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意识: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清醒状态。
3、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有多种心理现象组成,包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下的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6、观察法:实际的教育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和行为的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研究方法。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其中个体心理结构又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10、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意义何在? 任务: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条件;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第一,人的行为是受其内心心理活动支配的,第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的,并且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第三,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按其研究情境与真实教育情境的相似性,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按是否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可分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按照其获得资料的量化程度可分为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的来源可分为总体研究、抽样研究和个案研究;按照问题来源与假设的种类,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
[笔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简介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无意识,研究手段为自由联想、分析梦境。
2)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行为,采用的研究手段为实验法。
3)认知心理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其标志为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其研究手段为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它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内在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其发起人是马斯洛,后来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研究的对象是个人,认为研究应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1)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2)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3)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因性施教”;4)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每一个体具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因材施教”。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简答题)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通常认为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为标志。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全)
1备考分工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教学心理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概念题)(P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旨在探讨高等教育情景中教与学的规律性。
二、简答题(P1-2)高等教育的特征(一)教育任务不同;(二)教育对象不同;(三)社会职能不同;(四)地位作用不同;(五)培养方式不同。
三、简答题(P2-3)高等教育的功能(一)文化传承功能;(二)文化选择功能;(三)文化批判功能;(四)文化创造功能。
四、简答题(P4-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五、简答题或选择题(P5)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
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
③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名词解释(P6)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把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七、选择题(P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与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
八、简答题(P8)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三类变量:自变量,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
智力性格、自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为持久的变化。
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学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
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
(根据学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重要的不是。
接说,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考为方式。
)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
对于简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
这一研究结果被。
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
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
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
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这种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后来被伍德沃斯修改为共同成分说,意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
是什么的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回答“是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与否。
它表现在活动中,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又称为步骤性知识或操作“怎么做”的问题。
观念及其组织。
认知结构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处在结构上层的叫上位概念,处在结构下层的叫下位概念,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对认知过程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
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异,功能固着易使问题的解决受阻。
要克服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练,这样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才能灵 务的能力。
也就是说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它是一种表现出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自动化特点的身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弗洛伊德认为)包括一些生物。
在力比多必须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支配个体是非善恶的内在动力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
从众行为的原因:①不愿意被视为不合群者而被加以非议或排减少社会堕化的最有效的途径: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 或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工作成果也可以划分给每个“不仅身体没有与来访者进行交流、探讨、磋商、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订立目标,以便改善心理状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开发个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它包一种假定的原因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
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变量。
是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测验法,可以帮助我们对被试进行分组、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检验某种教育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韦氏量表以个人智商得分在该年龄组中离开平均数的距离来判定IQ=[(测验分数-100)/15]*100.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而是多元,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过于狭窄。
因此,加德纳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材料相关联。
它在学生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道认知桥梁,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包括:“陈述性组织者”,用于较不熟悉的学习材料中和“比较性组织者”,去解决同类问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思维,遇到类似新问为:(心理学家詹金斯的实验证明这点)前摄抑制:指先前记忆的材料对后继材料的干扰。
后摄抑制:指后继材料对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对学习心理学问题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问世,世人将该事件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
1913-1914年,桑代克又将其扩充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体系,至此基本确立。
此后,西方教育心理学一百年来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1)教育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2)心理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3)教育心理取向的教育心理学。
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显示出如下趋势:1)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2)人们对学习活动中的复杂的认知过程极其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
3)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以及校外教育中的学习问题。
4)作为学习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研究受到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5)研究方法呈多元化趋向,强调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结合,同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
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是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对待别人的人。
其中有几个基本观点:①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②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③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和公道的公正;④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⑤从他律到自律。
三个阶段:1)认知发展指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家对个体认知发展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和理论。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斯机的心理发展理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0-11、12岁)和形成运算阶段(11、12岁后)。
由以上认知发展阶段可见,个体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从最初的反射性活动发展到有高度抽象逻辑能力的发张的重要作用,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到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个体的认知能力是在活动中,在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和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他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
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②该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设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这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其二,加血工作要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 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创造性想像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聚合思维的特征:求同,也称为求同思维。
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发现法(程序:掌握学习课题→假设→确定假设→验证假设→发展、补充、修改和总结);2)问题教育法(程序:暗示→问题→假说→推理→验证);3)大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大量产生多种主意)。
③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及其培 :①学习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②学习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在:1)大学生与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更多自习时间;2)大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3)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性质;③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课余学习的比重加大;④学习学习需要: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进行理想注意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
②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1)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3)适当开展竞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出了学习的三大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
效果律是指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者对刺激情景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练习律是指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增大。
准备率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处于准备状态时,学习就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