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理解其在绘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2. 明暗对比的表现方法3. 立体感的营造技巧4. 绘画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的表现方法,立体感的营造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营造技巧创作出有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绘画示范视频、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绘画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暗对比的表现方法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结合绘画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绘画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有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课后反思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作用。
例如,可以展示一幅素描作品,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明暗对比如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例如,可以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物体?它们是如何通过明暗对比和立体感来表现自己的?”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讲解:在讲解明暗对比的表现方法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时,教师需要结合绘画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如何通过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以及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来营造画面空间感。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用词准确、条理清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③师进一步引导再细心观察,受光和不受光交界的地方会出现区分明暗两面的界限是明暗交界。
板书:明暗交界师:以及在暗部的反光和投影课件给出指示标注板书:反光、投影师:画出这六大明暗关系,就能塑造出立体的画面。
再来看球体。
也是这样的观察方法。
出示课件:球体找出六大明暗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欣赏、探究认识六要素:暗面、明暗交界、亮面、灰面、投影、反光,明暗六大关系。
了解明暗对比是为了呈现画作的立体感,知道这种对比在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无处不在。
)师:画家们发现几何体是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形体,我们从白色石膏体对明暗变化进行观察研究。
3.教师示范绘画石膏体,学生探究方法步骤。
出示课件:球体教师示范:师:刚才我们在球体上发现了很多微妙的明暗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铅笔表现物体的明暗。
有同学想我们是画素描吗?是不是觉得有些难?别着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快速画素描的方法,只需要6步我们就能让形变成体。
现在开始展示,在观看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老师都用了哪6步。
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画好的圆形模板,铅笔、橡皮、纸巾,纸巾做什么?第1步,在几何形模板上确定光源,然后画投影,光源从左面打过来,投影在右面用铅笔,找到明暗交界线。
第2步,侧锋排线将暗部(包括投影)表现出来,为了更加均匀我们用纸巾轻轻擦拭暗部,反复重复加深暗部投影,根据圆形体面关系加深;第3步,在体面转折的明暗交界线地方加深;第4步,过渡画出灰部第5步,左面光源亮部线条要轻,第6步,调整明暗对比,影子也就是投影它是物体被挡住以后所呈现出来的,影子的位置可以表明物体所在的位置。
还能表现出他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大家画的时候注意它属于暗面,相对来说它是最暗的,如果是黑色的桌子它是画的最深的,如果是白色桌子,就不一定比实物暗,加了影子物体空间感更加强烈。
经过6步是不是球体有立体感了?师:请同学梳理老师用了哪几个步骤:简单的语言:1.定光源、画投影、找明暗交界线2.画暗部(包括投影)3.画转折4.涂灰部5.画亮部6.调整明暗对比(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几何形体的明暗关系,让学生清晰了解步骤,为下一步习作打下基础。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案
4.文化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地位与意义,增强文化自信。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物体明暗关系的表现:如何通过线条、色块的运用,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关系,突出立体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明暗与立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明暗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意识到在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时,需要更直观、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我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通过现场演示光线照射下的明暗变化,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明暗关系。
-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明暗变化的能力,并学会分析、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例:在描绘一个球体时,如何通过明暗对比,表现球体的立体感;在绘画不同材质的物体时,如何处理明暗关系,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感。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明暗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例: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明暗处理方法,发挥个人创意,完成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案例分析时,对立体感的塑造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绘画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尝试、去感受,从而提高他们对立体感的把握。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明暗与立体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讨论时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学美术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2. 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能运用以学知识对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3、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倡议、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4、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具:媒体各种风格的范画(或图片)石膏体学生准备:绘画铅笔素描纸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调试媒体及课件、物品准备;2、检查学生用具;3、组织教学。
二、导入目标:1、范画、名画欣赏(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与感受)2、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光的照射使物体形成明暗色调。
3、明暗变化的规律:4、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即亮面(明部)、灰面(半明部)、暗面(暗部)五调子:即在三大面的基础上,细分为亮面(明部,包括高光)、灰面(半明部或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暗面(暗部)、反光和投影。
5、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整体-------------------局部----------------整体三、作画步骤:(圆柱体示范)1、构图、确定圆柱体的位置2、确定圆柱体的明暗交界线区分亮部和暗部3、铺设基本色调,确定黑白灰4、深入刻画5、调整完成板书设计:明暗与立体(一)、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1、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2、物体本身色调、质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3、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的概念2. 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3.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4. 绘画练习与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显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明暗在表现立体感中的作用。
3. 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4. 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详细讲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包括光影的处理、线条的运用等,让学生掌握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5. 绘画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品欣赏与评价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大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绘画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掌握了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疑问并给予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明暗与立体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的关键。
六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影变化对立体感的影响,学会运用明暗对比、光影效果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物体立体形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明暗对比、光影效果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绘画表现力。
2.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5.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美术领域的兴趣。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明暗与立体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学情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组具有强烈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出立体感的?它们运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适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明暗与立体》。
3.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讲授新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3.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线条处理、光影运用等,及时给予指导;
4.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5.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明暗与立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明暗与立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立体感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 明暗对比:讲解明暗对比的概念,以及明暗对比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透视原理:讲解透视原理的概念,以及透视原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立体感作品,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进行立体感作品的创作。
5.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掌握了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立体感作品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以上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时长为一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们可以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感。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讲解这两个技巧的概念、作用以及在创作中的应用方法,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一、明暗对比的概念和作用明暗对比是指画面中明暗部分的对比关系,它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美术创作中,明暗对比的运用可以突出主题,表现情感,营造氛围。
1. 明暗对比的种类明暗对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光影对比:画面中光线照射的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对比。
八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理解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技巧。
2. 引导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
难点:1. 如何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2. 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明暗与立体表现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学新课: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分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3. 课堂练习:教师示范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明暗与立体的运用。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幅明暗与立体表现的绘画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家后继续练习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
2. 家长协助学生观察家庭物品,鼓励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在下节课前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点评。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手法,学生跟随实践。
3. 练习法:学生独立完成绘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评价法:学生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美术作品,用于导入和教学示范。
1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明暗与立体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技巧。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明暗对比的应用。
2. 立体感的营造。
教学难点:1. 明暗对比的运用。
2. 立体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2. 明暗与立体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存在?它们是如何影响你们的视觉感受的?二、基本概念讲解1. 明暗对比:明暗对比是指在画面中明暗色调的对比关系,通过明暗对比可以突出画面的重点,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 立体感:立体感是指画面中物体在空间中的深度感和立体形态的表现,通过立体感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三、案例分析1. 展示明暗与立体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
2. 讲解作品中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
四、实践操作1. 分发绘画工具,让学生进行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技巧进行创作,突出画面的重点和层次感。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运用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营造技巧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技巧。
八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及反思 人美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及反思人美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讲授石膏形体的明暗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掌握在特定的光线下,表现物体的结构、体面、空间调子的质感和基本方法。
二、课业类型:绘画技能课。
三、教学重点: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四、教学难点:五大调子的准确表现。
(解决方法:1、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射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
2、分析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
)五、教学方法:比较、演示、观察、再比较。
六、教具准备:1、WINDOWS 98以上版本操作平台。
2、课例软件。
3、石膏几何体数个。
4、射灯。
5、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6、投影仪。
七、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1、教师演示数张黑白画让学生观察、分析、议论。
提问:“这些画有什么特点?有几种颜色?物体的光和暗的地方是怎样处理的?”(投影显示)学生可能会这样答:“光的地方是白色的,暗的地方是黑色的。
”又问:“这样的画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投影显示)学生可能这样回答:“黑白对比强烈,但转折生硬。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指出这些黑白画只有明暗两个色块,黑白之间缺少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将物体明暗转折的地方生硬地分开了。
3、教师再显示素描范画让学生观察欣赏,引导学生用来与先前出示的黑白画作比较,认识到素描画黑白之间多了一个中间色,使物体明暗黑白之间很自然地转折过去,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有了中间色,使物体黑白之间的层次变化就丰富了。
正如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如果把对比度调得过大,就会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图像黑白之间转折生硬,画面的人和物就显得不够逼真,也就没有了真实感。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引入新课。
平台显示课题:明暗语立体表现(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灯光照射下的正方体”图例让学生观察,展示三个面的明暗变化区别。
小学美术_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本课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理解“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的含义。
本课的素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
它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利用明暗表现立体的不同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表达一定的感受和思想,体验到表现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比起平庸,他们更愿意自由表现。
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一课与传统的单纯素描技法教学不同,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
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对培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造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创作出明暗关系分明的素描作品。
2.过程与方法:用一张白纸,通过卷、折、揉,观察其明暗的变化;利用灯光照射在立方体、球体、圆柱体上找一找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教师做范画,展现物体明暗的表现方法;学生动手创作,感受物体的明与暗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明暗的形成和明暗变化的规律难点:如何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讲解明暗与立体感的基本概念。
明暗:指物体在光线照射下产生的明暗程度差异。
立体感:指物体在空间中的深度感和立体形态。
(2)分析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明暗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3)讲解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①利用明暗对比:通过明暗对比的强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②运用透视原理:通过透视原理,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③采用光影效果:通过光影的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注意物体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掌握了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基本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物体,注意它们的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2. 收集一些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重点内容: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吐列毛杜中学 2010 年 5月格日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艺术表现领域,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明暗的发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立体感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和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我们来看几张素描作品,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物体。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明暗的产生。
)一、首先,我们来看明暗是怎么产生的?同学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阳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纸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的变化?1、我们把它卷起来,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总结:有了明与暗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2、将纸折一下,使纸张呈现多边形,又有什么样的变化?总结:对,明和暗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3还有同学说把纸揉皱了,看有什么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上所述: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部分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光与明暗的关系?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到物体时,物体表面有什么变化?素描的三个面:亮灰暗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变化?素描的五大调子:亮灰明暗交界线投影与反光活动四作品欣赏(设计意图:欣赏作品素描的五种表现方法)如:明暗素描(光影素描)、结构素描、设计素描、中国白描、速写。
八年级美术上册《明暗与立体》教案、教学设计
a.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主动参与学习。
c.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d.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4.教学评价:
a.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实践、讨论等,给予积极的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关系,学会运用明暗表现技法,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影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感知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b.知识讲解: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关系,介绍明暗表现技法,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c.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明暗表现技法,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d.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创作能力。
e.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实践、讨论、创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观察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明暗表现技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明暗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2.掌握各种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的变化规律;3.了解二维与三维的概念与区别,能够应用于绘画实践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形体变化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绘画技能。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明暗艺术及其表现手法的兴趣;2.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认识自然;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调动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识点的传授,明暗、立体的基础概念和表现方法;2.利用教材中的影像材料引发学生关于自然、艺术、生活的思考。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明暗在绘画中的应用;2.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形体的变化,掌握复杂物体的构建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经典的三维艺术作品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斯基的《拜占庭天使像》、毕加索的《弦乐手》等。
2. 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影像材料中各个物体的明暗变化,梳理其立体的表现方法。
3. 实践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
通过讲解铅笔描绘不同灯光下的物体及其阴影,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掌握表现方式。
4. 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在纸上或者画板上通过观察不同光线下的物体进行描绘,尝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5. 展示评价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意见并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明暗与立体,在设计教案时应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学生在学会掌握各种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的变化规律后,学习明暗表现画面立体感的方法,培养素描和构图技能,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介绍,来引入和启发学生。
因此,设计的教学策略应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交融,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体验和认知。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明暗与立体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明暗与立体的定义和作用。
2. 展示一些明暗与立体的例子,让学生感知和欣赏。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哪些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很强的作品呢?2. 老师讲解明暗与立体的概念和作用。
3. 展示一些明暗与立体的例子,让学生感知和欣赏。
作业: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注意它们的明暗和立体感,并尝试画下来。
第二章:明暗的产生与表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表现物体立体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光线与明暗的关系。
2. 教授如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1. 老师通过实物或图片讲解光线与明暗的关系。
2. 示范如何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 学生进行明暗练习,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作业:1. 让学生运用明暗来表现一个物体的立体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物体或老师提供的模型。
第三章:立体的表现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的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立体感来表现物体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立体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 教授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阴影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立体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阴影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 学生进行立体感的表现练习,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作业:1. 让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和阴影来表现一个物体的立体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物体或老师提供的模型。
第四章:明暗与立体的综合表现1. 让学生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明暗与立体来表现物体。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感来创作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综合运用明暗与立体来表现物体。
2. 教授如何通过明暗与立体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如何综合运用明暗与立体来表现物体。
明暗与立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明暗与立体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表现立体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的概念和作用。
2. 立体感的形成原理和表现方法。
3. 明暗与立体感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明暗对比的运用。
2. 立体感的形成原理。
教学难点:1. 明暗对比的运用。
2. 立体感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明暗现象,如光影、明暗对比等。
2. 提问:明暗对比在美术作品中有何作用?二、新课内容1. 讲解明暗对比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立体感的形成原理和表现方法。
3. 示范明暗与立体感的实际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明暗与立体感的绘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表现更丰富的画面效果。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明暗与立体感,创作一幅主题作品。
2. 学生可以收集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感的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展示与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明暗与立体感的表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明暗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表现更丰富的画面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运用明暗与立体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在掌握明暗与立体感的基础上,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本文是针对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明暗与立体》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介绍明暗的概念与用法、立体形态的分析与构造方法,并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
一、教学内容1.明暗的概念与用法通过介绍黑、白、灰三种基本色调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明暗表现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观察、绘制明暗对比的图像,让学生逐渐掌握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
2.立体形态的分析与构造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形态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立体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视角变化对形态造成的影响,并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造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明暗的概念和用法;•掌握明暗对比的基本技能;•掌握立体形态的构造要素和构造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物体,提高学生的视觉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造技能。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学生掌握立体形态的构造要素和构造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构造技能;•学生掌握不同视角对形态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首先,老师以黑、白、灰三种基本色调为例,让学生了解明暗表现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明暗对比的图像,让学生感知明暗表现的重要性和美感效果。
2.讲解(25分钟)接下来,老师从立体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开始,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态由哪些基本元素组成,如平面、体块、轮廓等。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视角变化对形态造成的影响。
3.练习(60分钟)在练习环节,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观察物体结构:老师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它们的基本构造要素;•绘制明暗对比的表现:老师提供一些图像,让学生模仿并学习画出不同明暗对比的效果;•构造和分析立体形态:老师提供一些简单的结构图,让学生用平面图解法构造出对应的立体模型,并分析不同视角对模型造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点播
板
书
设
计
明暗与立体
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明暗与立体》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对课本知识点的学习,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
复 备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课时教学设计
本学期第1—4课时
课题
1明暗与立体
主备人
侯书倩
本单元第1—4课时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复备人
侯书倩
教
学
目
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2、射灯3、静物台4、投影仪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教学过程
复 备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