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气道疾病研究热点问题
儿童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儿童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新进展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不仅在成人中常见,也在儿童中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
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治疗新进展,为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先,正确的诊断是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基础。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症状表现常常不典型,诊断也更困难。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症状、体征以及肺功能检测来判断患儿是否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并不准确,容易产生误诊。
近年来,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项指标,如肺功能测试和胸部CT等,对儿童慢性支气管炎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基因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应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见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
然而,长期的药物使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选用药物,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方案。
此外,物理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如按摩、呼吸训练和气道清洁等,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此外,改变患儿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避免有害因素的接触,如二手烟和空气污染等,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等。
此外,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治疗也是一项新的研究方向。
当前,尽管我们已经了解到许多与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等,但我们依旧缺乏精确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开始从病因学的角度入手,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例如,相关基因的研究有望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个体化程度。
此外,免疫调节治疗、微生物治疗等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望为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中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塑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塑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
告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气流受限性疾病,通常由吸烟、空气污染、室内污染等多种因素引起。
其主要特点是气流受限严重,常常伴随着气道重塑、肺组织破坏、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
气道重塑是COPD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表现为气道壁增厚、黏液腺增生、平滑肌增生等,影响肺功能的恢复和病情的控制。
传统药物治疗COPD的效果有限,中药干预COPD 气道重塑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对COPD气道重塑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为COPD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
【研究内容】
1.构建COPD气道重塑的小鼠模型:使用吸烟加雾霾粉尘暴露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观察其病理变化、炎症反应和气道重塑的程度。
2.中药干预:选择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及对COPD有显著疗效的中药进行干预,观察其对COPD气道重塑的影响,并分析其干预机制。
3.评估干预效果:分别测定吸烟加雾霾粉尘暴露组、中药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气道重塑程度、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评估中药的干预效果。
【研究意义】
COPD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研究将从中药干预COPD气道重塑的角度探究其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有望为COPD 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和方法。
同时,本研究将进一步增加人们对中药药理学和中药治疗机制的认识,推动中药学科的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和气流受限。
这种疾病通常与吸烟以及空气污染等有害因素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COPD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类型。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气道黏膜炎症,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而肺气肿则是由于气道炎症导致气道狭窄和肺组织气腔破坏,造成气流受限和肺功能减退。
COPD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胸闷等症状。
严重的COPD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甚至危及生命。
及早诊断和有效管理COPD至关重要。
肺康复治疗作为COPD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2 肺康复治疗意义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肺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改善肺功能,增强呼吸肌肉力量,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肺康复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肺部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肺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可以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患者常常因呼吸困难而感到焦虑和抑郁,而肺康复治疗可以通过训练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这些情绪问题,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肺康复治疗的意义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寿命,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降低疾病对患者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不可或缺,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肺康复治疗的意义和价值会越来越被重视和认可。
2. 正文2.1 肺康复治疗的方法肺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多种方面,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肌力量训练、营养调理和心理支持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3.021.019作者单位: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通信作者:康健,E m a i l :k a n g ji a n 58@163.c o m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的研究进展孙宜田 于娜 康健ʌ摘要ɔ 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M C C )是呼吸道重要的防御功能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病程进展伴随着M C C 受损,而M C C 受损,黏液排除障碍,又加快了患者病程㊂M C C一直都是研究和干预C O P D 病情的热点,本文就有关C O P D 中M C C 受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㊂ʌ关键词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黏液高分泌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i m p a i r e da i r w a y m u c o c i l i a r y c l e a r a n c e i n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i s e a s e S U N Y i -t i a n ,Y U N a ,K A N GJ i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a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1000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K A N GJ i a n ,E m a i l :k a n g ji a n 58@163.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T h ea i r w a y m u c o c i l i a r y c l e a r a n c e (M C C )i st h e i m po r t a n td e f e n s ef u n c t i o n .M o r ea n d m o r e s t u d i e s p r o v i d e e v i d e n c e o f i m p a i r e d M C C i n t h e p r o g r e s so f 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i s e a s e (C O P D ),a n d i n t u r n t h e d i m i n i s h e dm u c u s c l e a r a n c e i n d u c e db y i m pa i r e dM C Ca c c e l e r a t e s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C O P D p a t i e n t s .M C Ch a sa l w a y sb e e nah o t s p o to f s t u d y i n g a n di n t e r v e n i n g inC O P D ,s ot h er e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e s o f i m p a i r e da i r w a y m u c o c i l i a r y c l e a r a n c e i nC O P Da r e r e v i e w e d i n t h i s p a pe r .ʌK e y wo r d s ɔ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M u c o c i l i a r y c l e a r a n c e ;M u c u sh y p e r s e c r e t i o 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C O P D )由于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㊂目前有关C O P D 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黏液高分泌被认为是C O P D 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可导致患者气道阻塞㊁肺功能下降以及感染率㊁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㊂随着电子显微镜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C O P D 病程中也伴随着气道纤毛形态及功能的损害,而黏液和纤毛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提出了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M C C )的概念㊂目前M C C 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㊂正常情况下,气道表面被覆着一薄层黏液,主要有水㊁离子㊁蛋白质㊁脂质和糖蛋白等构成㊂气道表面的黏液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分为两层:紧贴纤毛表面的溶胶层和溶胶层表面的凝胶层㊂溶胶层含较多的水分,有润滑纤毛的作用;凝胶层为含水分较少的胶体,可以包裹着入侵气道的有害颗粒和病原微生物随着纤毛摆动在上皮细胞表面定向滑动,进而将其清除 这就是所谓的M C C ,是呼吸道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M C C 除了清除作用,还有屏障作用,可以保护气道上皮细胞免于脱水,同时能阻挡病毒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㊂有动物实验[1]证实:在感染病原菌负荷相同的条件下,C O P D 模型组较对照组呼吸道清除病原菌的能力明显降低,这有力地证明了C O P D 组的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受到了损害㊂健康状态下,黏液的产生与排出保持动态平衡,各种刺激(如香烟烟雾等)引起黏液的产生增多或排出障碍时均可打破机体黏液的平衡状态,导致疾病㊂下面就从黏液的产生与清除两个方面阐述M C C 与C O P D 发病机制的关系㊂1 黏液的量的变化黏液高分泌已成为很多肺部疾病的重要特征和发病机制,其中就包括C O P D ,有关黏液高分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㊂1.1 杯状细胞增生 杯状细胞增生和黏膜下腺肥大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特征,导致黏液高分泌㊂黏膜下腺主要由杯状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在人类主要分布在有软骨的气道,而在大鼠只分布于喉部㊃276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1月第33卷第21期 I n t JR e s pi r ,N o v e m b e r 2013,V o l .33,N o .21气管段,黏膜下腺参与黏液分泌,同时也是抗菌肽的重要来源㊂健康状态下,人类的小气道和大鼠的肺内气道只有数量很少的杯状细胞,当长期吸烟或反复气道炎症时,呼吸道的杯状细胞和黏液量会显著增加[2]㊂病理标本发现,吸烟同时伴有气流受限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组织内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加[3],杯状细胞的增加伴随着黏液高分泌㊂气道杯状细胞增生也是C O P D病理过程的主要特征㊂气道上皮细胞至少有8种,其中位于基底部的浆液性细胞和C l a r a细胞被认为是具有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因为它们有能力分化为纤毛细胞㊁杯状细胞等㊂杯状细胞数量的增加是以浆液性细胞和C l a r a细胞数量的减少为代价的㊂另外有研究表明杯状细胞的增加也伴随着纤毛细胞的下降,这表明纤毛细胞也能转化为杯状细胞,黏液高分泌有可能同时伴随着纤毛数量的减少,这可能是引起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㊂浆液性细胞和C l a r a细胞的减少对C O P D的发病过程意义重大,因为它们能产生一些抗炎㊁抗菌㊁调节免疫的物质,这对气道的防御机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㊂例如,浆液性细胞可以产生溶解酵素㊁乳贴传递蛋白㊁分泌型I g A㊁过氧化物酶和至少两种的蛋白酶抑制剂;C l a r a细胞可以产生10000蛋白(及众所周知的)胚泡激肽)㊁55000蛋白㊁胰蛋白酶㊁β-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㊁表面活性蛋白A㊁表面活性蛋白B㊁表面活性蛋白D[4]㊂可见,伴有黏液高分泌的气道疾病,不仅有杯状细胞的增生而且伴有浆液性细胞和C l a r a细胞的减少,还可能伴随着人体气道防御功能损害㊂1.2黏蛋白量增多黏液作为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适的黏性和弹性(即黏弹性)对M C C是至关重要的㊂黏液的主要成分 黏蛋白,赋予了黏液黏弹性㊂呼吸道黏蛋白主要由杯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产生㊂黏蛋白是一种长的㊁螺纹状的复杂糖聚体㊂一条由特定黏蛋白基因编码的肽链组成黏蛋白的骨架,很多的多聚糖链再通过O或N连接在骨架肽链上,这种糖基化是极其复杂和多样化的㊂黏蛋白的这种结构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刚好互补,这正好有利于黏液黏附细菌,进而将其清除出体外[5]㊂气道内的黏蛋白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分为两种:膜相关黏蛋白和分泌型黏蛋白㊂膜相关黏蛋白有一个不亲水的区域与细胞膜相连,成为膜的一部分,其蛋白主要有:MU C1㊁MU C4㊁MU C11㊁MU C13等;分泌型黏蛋白被储存在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内,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即以出胞形式释放到细胞外,形成黏液,其蛋白主要有:MU C5A C㊁MU C5B㊁MU C2等[6]㊂有研究发现健康者和吸烟的非C O P D患者气道黏液以MU C5A C为主;吸烟的C O P D患者,则以MU C5B为主,并且MU C5B与MU C5A C两者的比例有显著的差异,但这种改变如何影响C O P D 进程目前还不清楚,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7]㊂另外,呼吸道的不同部位产生的黏蛋白种类也不同,如MU C5A C主要由杯状细胞产生,MU C5B主要由黏膜下腺产生,当然黏膜下腺也产生少量的MU C5A C,有文献证实与肺功能正常的吸烟及非吸烟者相比,C O P D患者上皮细胞和黏膜下腺内的MU C5A C量明显增多[3]㊂1.3导致黏液量增多的因素1.3.1吸烟体内外试验均证实:长期吸烟及吸入污染气体(二氧化硫㊁臭氧等)都能刺激黏液产生,其具体机制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2,8]㊂T o m a s z等的研究表明:香烟提取物能增加L P S和T N F-α诱导的气道黏蛋白MU C5A C及其基因的表达,这种效应依赖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 F R)及其配体(T N F-α和双向调节蛋白)和氧化应激的参与,氧化剂过氧化氢也有同样的作用,这说明在黏液高分泌发病机制中,氧化应激的作用不可忽视[9]㊂最新的一项实验表明:尼古丁促进黏液产生依赖于I L-13,并且烟碱受体-α7在整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当缺乏烟碱(尼古丁)时,乙酰胆碱可能作为烟碱受体-α7的生物配体促进黏液产生,在调节MU C5A C产生中烟碱受体-α7位于I L-13的下游,G A B A(A)Rα2的上游[8]㊂乙酰胆碱和烟碱受体-α7有可能成为减少C O P D患者黏液产生的新的治疗靶点㊂1.3.2病原微生物很多病原微生物都可刺激黏液基因表达㊂如假单胞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㊁链球菌㊁非典型流感嗜血杆菌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核因子(N F)-κB来上调黏液基因的表达㊂1.3.3细胞因子调节黏液表达的细胞因子很多,目前已知的有T h2细胞因子(主要是I L-13和I L-9)㊁T N F-α㊁I L-1β㊁I L-6㊁I L-17等㊂许多体外实验均证实:I L-9和I L-13是刺激黏液分泌的主要因子,其中I L-13是关键因子,完全阻断I L-13可抑制黏液产生,I L-9是通过I L-13起作用的[10]㊂I L-13受体α1(I L-13Rα1)与I L-4受体α(I L-4Rα)形成异二聚体,再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和E G F R通路发挥作用[11]㊂T h2细胞因子引起的黏液分泌不需要N F-κB,这与革兰阴性菌感染导致的黏液分泌机制㊃376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1月第33卷第21期I n t JR e s p i r,N o v e m b e r2013,V o l.33,N o.21不同[10]㊂T N F-α是由中性粒细胞和T h2细胞产生的,体内外试验均证实其调节黏液表达依赖于I k B 激酶(I K K)和N F-κB,受到T N F-α刺激的上皮细胞先表现为N F-κB表达上调,继而黏液合成增加[12]㊂I L-1β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致敏的气道上皮细胞产生,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诱导黏液表达:I L-1β通过环氧合酶(C O X)-2的诱导和前列腺素(P G)E2的释放刺激黏液表达(直接作用)[13];通过激活C D4+细胞和上调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促进炎症细胞聚集增加黏液表达(间接作用)[14]㊂最新研究表明参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要细胞因子-低氧诱导因子(H I F)-1也可诱导杯状细胞化生和黏液表达,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涉及E G F R通路[15]㊂C h a n d等发现:在脂多糖诱导的急性呼吸道炎症模型中,气道上皮细胞通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G F)-1介导B c l-2和MU C5A C的产生,并且抑制I G F-1可减少I L-1β介导的B c l-2和MU C5A C 的产生,这表明:I G F-1在黏液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是必需的因子之一[16]㊂另外,W u等通过体内外试验发现:人类气道上皮细胞受到香烟烟雾刺激时会产生生长分化因子15(G D F15),产生的G D F15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促进气道黏液产生[17]㊂2黏液性质变化C O P D患者不仅黏液量增加,而且黏液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水分减少,更加黏稠,固体成分的比例增加,不易排出,加重气道阻塞㊂其机制可能是:吸烟会显著减少气道上皮细胞内的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 F T R)C l-通道(C l-通道是气道保持水分的重要结构),这可能会导致气道表面慢性脱水,使黏液不易流动,在气道内蓄积[18-19]㊂目前又有研究表明:吸烟促使气道上皮细胞内的C F T R从胞浆膜脱落,失去附着物的C F T R功能降低,进而导致气道表面脱水,黏液性质改变[20]㊂3黏液清除机制受损呼吸道纤毛是清除黏液的传送带㊂黏液纤毛系统由纤毛㊁纤毛周围液体层和黏液层组成㊂正常状态下,纤毛浸在其周围的液体层里,和黏液一起以协调一致的节律向呼吸道出口方向摆动㊂纤毛和黏液的完美配合有赖于上皮细胞的完整㊁纤毛周围液体层的深度和黏液层的特性㊂健康状态下,上皮细胞和纤毛是完整的,纤毛周围液体层的深度恰好是纤毛伸出部分的长度(约2~5μm),是由氯化钠和氯离子通道调节的[21];黏液层较薄(约2~5μm),其厚度受多种因素影响㊂正常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不仅需要液体层和黏液层的体积及成分保持平衡,而且需要纤毛维持正常的摆动频率[22]㊂一些刺激如炎症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黏液分泌增多而排出减少,阻塞呼吸道,给机体带来严重影响,如C O P D患者由于反复的气道炎症,纤毛上皮细胞丢失或化生成杯状细胞而数量减少,纤毛结构异常或微丝管断裂,纤毛排列紊乱,摆动频率降低,黏液纤毛清除能力明显下降,导致气管内黏液积聚,同时黏液积聚又有利于微生物定植,继发感染,反过来感染又加重了黏液高分泌及纤毛细胞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图1)㊂注:M C C: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图1黏液高分泌-病原微生物定植-M C C受损三者相互关系示意图C O P D患者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烟雾㊁病原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直接作用于纤毛,导致纤毛超微结构改变㊁纤毛变短㊁粘连㊁纤毛细胞凋亡,黏液纤毛系统不完整,摆动频率下降[20,23]㊂最新研究表明吸入颗粒的大小及理化性质均可影响纤毛轴丝的摆动频率,其中理化性质的影响可能更重要[24]㊂二是,各种刺激导致纤毛内离子及能量代谢紊乱,C a2+浓度㊁A T P水平下降,另外C O P D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患者局部组织可能储存能量不足,从而使纤毛摆动无力㊁摆动频率下降[25]㊂有研究表明C O P 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其黏液纤毛清除时间明显延长[26],即纤毛摆动频率明显下降㊂因此改善纤毛功能成为治疗C O P D的又一新领域㊂4小结由呼吸道黏液分泌的病理生理机制可知: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黏液分泌增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黏液增多有利于包裹更多的死亡细胞和病原微生物,再通过纤毛清除系统将其清除,以维持呼吸道的健康环境,当有害刺激消失,增多的杯状细胞㊃476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1月第33卷第21期I n t JR e s p i r,N o v e m b e r2013,V o l.33,N o.21会凋亡而被正常的气道上皮细胞(主要是C l a r a细胞和纤毛细胞)取代㊂然而在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这些有害刺激会持续存在,促使杯状细胞持续增生㊁黏膜下腺持续肥大,造成黏液持续高分泌,并且黏液生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同时伴随纤毛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形成一种病理状态㊂气道黏液分泌和清除的动态平衡是维持适当的M C C和固有免疫功能所必需的,因此,改善和恢复M C C的目标是:①减少而不是彻底消除呼吸道黏液分泌;②改善纤毛功能,减少纤毛破坏;③预防呼吸道脱水,维持黏液合理的粘弹性以利于黏液的清除;④作用局限,以免影响其他部位黏膜表面黏液的分泌㊂目前,针对C O P D的M C C受损还没有特效药,深入研究M C C受损的机制将有助于找到治疗C O P D的新靶点㊂参考文献[1] P a n g B,H o n g W,W e s t-B a r n e t t e S L,e ta l.D i m i n i s h e dI C AM-1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i m p a i r e d p u l m o n a r y c l e a r a n c e o fn o n t y p e a b l e H a e m o p h i l u si n f l u e n z a ei n a m o u s e m o d e lo f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d i se a s e/e m p h y s e m a.I nf e c tI mm u n,2008,76:4959-4967.[2] X i a oJ,W a n g K,F e n g Y L,e t a l.R o l e o f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s i g n a l-r e g u l a t e d k i n a s e1/2i n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i n d u c e d m u c u sh y p e r s e c r e t i o n i n a r a tm o d e l.C h i nM e d J(E n g l),2011,124:3327-3333.[3] C a r a m o r iG,C a s o l a r iP,D iG r e g o r i o C,e ta l.MU C5A Ce x p r e s s i o ni si n c r e a s e di n b r o n c h i a ls u b m u c o s a l g l a n d s o fs t a b l eC O P D p a t i e n t s.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2009,55:321-331.[4] R o g e r s D F.P h y s i o l o g y o f a i r w a y m u c u s s e c r e t i o n a n d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 h y p e r s e c r e t i o n.R e s p i r C a r e,2007,52:1134-1146;d i s c u s s i o n1146-1149.[5] D e l lA,M o r r i sH R.G l y c o p r o t e i n s t r u c t u r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b y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S c i e n c e,2001,291:2351-2356. [6] R o s eM C,V o y n o wJ A.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m u c i n g e n e sa n dm u c i n g l y c o p r o t e i n si n h e a l t h a n d d i s e a s e.P h y s i o l R e v,2006,86:245-278.[7] K i r k h a mS,K o l s u m U,R o u s s e a u K,e ta l.MU C5Bi st h em a j o rm u c i n i n t h e g e l p h a s e o f s p u t u mi n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A mJ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 M e d,2008,178:1033-1039.[8] G u n d a v a r a p u S,W i l d e r J A,M i s h r a N C,e t a l.R o l e o fn i c o t i n i c r e c e p t o r s a n d a c e t y l c h o l i n e i n m u c o u s c e l lm e t a p l a s i a,h y p e r p l a s i a,a n d a i r w a y m u c u s f o r m a t i o n i n v i t r oa n d i n v i v o.J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 u n o l,2012,130:770-780.e11.[9] B a g i n s k i T K,D a b b a g h K,S a t j a w a t c h a r a p h o n g C,e ta l.C i g a r e t t es m o k es y n e r g i s t i c a l l y e n h a n c e sr e s p i r a t o r y m u c i ni n d u c t i o nb yp r o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t i m u l i.A mJR e s p i rC e l lM o lB i o l,2006,35:165-174.[10] W h i t t a k e r L,N i u N,T e m a n n U A,e t a l.I n t e r l e u k i n-13m e d i a t e s a f u n d a m e n t a l p a t h w a y f o r 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a lm u c u si n d u c e db y C D4Tc e l l s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9.A m JR e s p i rC e l lM o l B i o l,2002,27:593-602.[11]S h i mJ J,D a b b a g h K,U e k i I F,e ta l.I L-13i n d u c e s m u c i np r o d u c t i o nb y s t i m u l a t i n g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sa n db y ac t i v a t i n g n e u t r o p h i l s.A m JP h y s i o lL u n g C e l lM o lP h y s i o l,2001,280:134-140.[12] L o r a J M,Z h a n g D M,L i a o S M,e t a l.T u m o r 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a l p h a t r i g g e r sm u c u s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u mt h r o u g ha n I k a p p a Bk i n a s eb e t a-d e p e n d e n tm ec h a n i s m.JB i o lC h e m,2005,280:36510-36517.[13] G r a y T,N e t t e s h e i m P,L o f t i n C,e ta l.I n t e r l e u k i n-1b e t a-i n d u c e d m u c i n p r o d u c t i o ni n h u m a n 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u m i sm e d i a t e db y c y c l o o x y g e n a s e-2,p r o s t a g l a n d i n E2r e c e p t o r s,a n d c y c l i cAM P-p r o t e i nk i n a s eAs i g n a l i n g.M o lP h a r m a c o l,2004,66:337-346.[14] Um l a n dS P,S c h l e i m e r R P,J o h n s t o n S L.R e v i e w o ft h em o l e c u l a r a n d c e l l u l a rm e c h a n i s m s o f a c t i o n o f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f o r u s e i na s t h m a.P u l m 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02,15:35-50.[15] Y uH,L iQ,K o l o s o v V P,e ta l.R e g u l a t i o no f p a r t i c u l a t em a t t e r-i n d u c e d m u c i n s e c r e t i o n b y t r a n s i e n t r e c e p t o rp o t e n t i a l v a n i l l o i d1r e c e p t o r s.I n f l a mm a t i o n,2012,35:1851-1859.[16] C h a n d H S,W o l d e g i o r g i s Z,S c h w a l m K,e t a l.A c u t e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 d u c e s i n s u l i n-l i k e g r o w t hf a c t o r-1t o m e d i a t eB c l-2a n d M u c5a c e x p r e s s i o n i na i r w a y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A mJR e s p i rC e l lM o l B i o l,2012,47:784-791.[17] W uQ,J i a n g D,C h u HW.C i g a r e t t es m o k e i n d u c e s g r o w t hd i f fe r e n t i a t i o nf a c t o r15p r o d u c t i o ni nh u m a nl u ng e p i th e li a lc e l l s:i m p l i c a t i o ni n m u c i n o v e r-e x p r e s s i o n.I n n a t eI mm u n,2012,18:617-626.[18] C a n t i nAM,H a n r a h a nJ W,B i l o d e a uG,e t a l.C y s t i c f i b r o s i st r a n s m e m b r a n e c o n d u c t a n c e r e g u l a t o r f u n c t i o n i s s u p p r e s s e di n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 r s.A mJ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M e d,2006,173:1139-1144.[19] C o h e n N A,Z h a n g S,S h a r p D B,e ta l.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c o nde n s a t ei n h i b i t s t r a n s e p i t h e l i a l c h l o r i d e t r a n s p o r t a n dc i l i a r y b e a t f r e q u e n c y.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09,119:2269-2274.[20] C l u n e sL A,D a v i e sC M,C o a k l e y R D,e t a l.C i g a r e t t es m o k e㊃576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1月第33卷第21期I n t JR e s p i r,N o v e m b e r2013,V o l.33,N o.21e x p o s u r e i n d u c e s C F T R i n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i n s o l u b i l i t y,l e a d i n g t o a i r w a y s u r f a c e l i q u i dd e h y d r a t i o n.F A S E BJ,2012, 26:533-545.[21] T a r r a nR,G r u b bB R,G a t z y J T,e ta l.T h er e l a t i v er o l e so fp a s s i v e s u r f a c e f o r c e s a n d a c t i v e i o n t r a n s p o r t i n t h em o d u l a t i o no f a i r w a y s u r f a c e l i q u i d v o l u m e a n d c o m p o s i t i o n.JG e nP h y s i o l,2001,118:223-236.[22] T a r r a nR,B u t t o nB,B o u c h e rR C.R e g u l a t i o no f n o r m a l a n dc y s t i c f i b r o s i sa i r w a y s u r f a c e l i q u i dv o l u m eb yp h a s i cs h e a rs t r e s s.A n n uR e vP h y s i o l,2006,68:543-561.[23] Y a g h iA,Z a m a nA,C o xG,e t a l.C i l i a r y b e a t i n g i s d e p r e s s e di n n a s a lc i l i af r o m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s u b j e c t s.R e s p i rM e d,2012,106:1139-1147.[24] N a v a r r e t t eC R,S i s s o n J H,N a n c e E,e t a l.P a r t i c u l a t em a t t e ri n c i g a r e t t e s m o k e i n c r e a s e s c i l i a r y a x o n e m eb e a t i n g t h r o u g hm e c h a n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J A e r o s o l M e d P u l m D r u g D e l i v, 2012,25:159-168.[25] B u t t o n B,B o u c h e r R C.R o l e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s t r e s s i nr e g u l a t i n g a i r w a y s u r f a c e h y d r a t i o n a n d m u c u s c l e a r a n c er a t e s.R e s p i rP h y s i o lN e u r o b i o l,2008,163:189-201. [26] K o b l i z e kV,T o m s o v aM,C e r m a k o v aE,e t a l.I m p a i r m e n t o fn a s a lm u c o c i l i a r y c l e a r a n c ei nf o r m e rs m o k e r s w i t hs t a b l e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d i se a s e r e l a t e s t o t h e p r e s e n c eo f a c h r o n i cb r o n c h i t i s p h e n o t y p e.R h i n o l o g y,2011,49:397-406.(收稿日期:2012-10-15﹏﹏﹏﹏﹏﹏﹏﹏﹏﹏﹏﹏﹏﹏﹏﹏﹏﹏﹏﹏﹏﹏﹏﹏﹏﹏﹏﹏﹏﹏﹏﹏﹏﹏﹏﹏﹏﹏﹏﹏﹏﹏﹏﹏﹏)㊃简讯㊃‘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约稿‘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半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㊁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㊁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㊂‘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创刊于2002年,2010年7月5日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半月刊,每月出版两期,上半月为科普,下半月为专业学术,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㊂本刊国际刊号:I S S N1672-3015,国内刊号:C N44-1581/R,邮发代号:46-192,定价:8元,月刊㊂全国各大邮局均可订阅㊂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疾病预防及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㊂本刊栏目为论著㊁临床观察/研究㊁综述与进展㊁专题报告㊁理论探讨㊁经验交流㊁病例讨论㊁临床护理等栏目的稿件,欢迎投稿㊂投稿信箱:北京市北京大学100871-009信箱邮编:100871投稿邮箱:x x g b f z@163.c o m咨询电话:010-********网址:h t t p://w w w.h a o910.c o m/x x g f z㊃676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1月第33卷第21期I n t JR e s p i r,N o v e m b e r2013,V o l.33,N o.21。
呼吸内科研究热点与新进展讲解

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患病率与死亡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 范围内的高发病和死亡原因,尤其在 吸烟人群中更为突出。
危险因素
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 包括职业暴露、室内空气污染、遗传 因素等。
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气道炎症
01
COPD患者气道内存在持续的炎症反应,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和介
治疗策略
针对COPD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如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非药物治 疗(如肺康复和氧疗)以及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03
支气管哮喘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气道炎症
支气管哮喘的核心发病机制是气道慢性炎症,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和 介质。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肿瘤特征等,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 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3
预后评估与随访管理
建立科学的预后评估体系,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情况。
06
间质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01
02
03
04
05
慢阻肺研究
哮喘研究
肺癌研究
急性呼吸窘迫综 呼吸介入治疗研
合征(A…
究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 呼吸系统疾病,目前的研 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慢阻肺 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 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性疾病,目前的研究热点 主要集中在哮喘的遗传学 机制、免疫调节治疗等方 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新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新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慢阻肺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尽管现代医学在慢阻肺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对慢阻肺的认识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不纳气,气不归元,均可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从而引发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久病入络,瘀血内阻也是慢阻肺病情加重和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
二、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基本原则中医药治疗慢阻肺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证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慢阻肺的基本原则包括扶正祛邪、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等。
三、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新方法1、中药复方治疗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之一。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一些经典的中药复方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补肺汤合参蛤散可用于肺肾两虚型慢阻肺患者,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平喘的作用;苏子降气汤加减适用于痰浊阻肺型患者,能够化痰降气、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则常用于肺热壅盛型患者,具有清热宣肺、化痰平喘的功效。
2、中药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和穴位的调节作用来治疗疾病。
对于慢阻肺患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膻中、天突等。
贴敷的药物多选用具有温阳散寒、止咳平喘、化痰通络作用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
穴位贴敷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呼吸道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构的研究进展

W EN e  ̄iwig,L o x a h c ig W nr e n AIGu — ing c ek n
( eat etfR si tr Mei n ,F zn l i l co lfF j nMe i l n e i D p r n o e r oy dc e uo gCi c h o o ua dc i r t m pa i n aS i a U v sy/F zo e— uh uG n e l o i lfN ni layR go , r s t aj gMitr ei aH p ao n i n , uh u3 0 2 , ua , hn ) F zo 5 0 5 F j n C ia i
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关键词 : 慢 性阻塞性 肺疾 病 ; 气道重构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5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19 20 ) 1 1-5 0 889 (0 8 1-240 1
R sac p aeo i yrmo en f ho i osrciep l n r i ae eerhu d t f r e dl go rnc btut umo ayds s a wa i c v e
A s a t C r i o s u t ep l o a i ae ( O D)i a cmm n cn io m n h l , b t c: ho c bt c v um nr ds s C P r n r i y e s o o o dt n a o g te o i d
和 发病机 制 目前 尚不 十 分 清 楚 。气 道 重 构 ( i a ar y w
气 道 重构 即气 道 组织 的结 构 性 改 变 , 括正 常 包 的气 道生 长发育 即气 道正 常生 长发育 和急性炎 症损 伤反应 , 以及 异 常/ 过度 的气 道结 构功 能变 化 即 由于
国内外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领域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国内外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领域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一、内容概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ICU气管插管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如呼吸衰竭、感染等。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当前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
首先研究者关注气管插管操作的技术改进和规范化,通过对比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插管方法。
此外还研究了气道管理技术的创新,如自适应气道压、呼气末正压等,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
其次研究者致力于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通过对ICU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风险分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研究者关注患者的营养支持、镇静镇痛、抗感染等方面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第三研究者关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
研究发现误吸、肺炎、气胸等并发症与非计划性拔管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加强口腔护理、定期翻身拍背、早期床位活动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者关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监测与评估。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
同时研究者还探讨了评估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国内外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改进、患者预后、并发症预防和监测评估等方面。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理念的更新,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ICU气管插管在临床救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也随之增加,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策略与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策略与研究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与吸烟和空气污染等因素相关的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
该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导致气道炎症和阻塞,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诊断COPD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早期筛查和干预对预防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治疗方面,非药物措施包括戒烟和避免有害气体暴露,药物治疗常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等。
同时,肺康复、呼吸治疗等辅助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预防是COPD管理的关键,包括避免吸烟、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以及进行定期的筛查。
综合管理方案和个性化治疗计划对于帮助COPD患者减轻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以及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策略;预防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的症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咳嗽:长期存在的咳嗽是COPD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最初可能是间断性的,但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咳嗽。
2.咳痰:咳痰也是COPD的常见症状。
痰通常为黏稠的粘液,可以是白色、黄色或者绿色。
3.呼吸困难:COPD患者通常会感到呼吸困难,特别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时或者在气候寒冷时。
呼吸困难可能逐渐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活动。
4.气急:COPD患者可能会经历剧烈的气急感,感觉无法吸到足够的空气。
这可能导致患者感到焦虑和恐慌。
5.胸闷:患者可能感到胸闷或胸部不适的感觉,这是由于气流受限造成气体在肺部滞留所致。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COPD还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乏力、容易疲劳以及睡眠障碍等问题。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策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策略通常是多方面的,并综合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需求。
以下是COPD治疗的常见策略和措施:1.戒烟:对于吸烟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戒烟。
戒烟可以显著减缓疾病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2.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
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进展摘要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以支气管永久性扩张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在国外,因发病率低,支气管扩张症曾被认为是“罕见病”,但近年来由于其发病率、相关死亡风险及致残风险的增加,以及对医疗系统负担的加重,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罕见病”的广泛关注。
在过去20年间,支气管扩张症领域涌现了大量新的治疗观念和治疗方法,但部分临床问题仍有待解决。
本文对目前该领域的热点和争议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是一种以支气管永久性扩张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咯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1, 2, 3]。
支扩症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现增长趋势,2004—2013年间英国非囊性纤维化支扩症(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NCFB)的发病率(女性由21.2/10万上升至35.2/10万;男性由18.2/10万上升至26.9/10万)和患病率(女性由350.5/10万升至566.1/10万;男性由301.2/10万升至485.5/10万)均有所上升,年龄的增加与患病率呈正相关,年龄标准化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以上[4]。
2001—2013年间美国每年新增7万例NCFB患者(年增长率8%),2013年居民发病率为29/10万,患病率为139/10万[5]。
不同于国外,我国支扩症为常见病。
2013年40岁以上居民支扩症患病率高达(1 200/10万)[6]。
我国尚缺乏大型流调数据,患病率仍可能被大大低估[7],需要更多关注和研究[8]。
支扩症疾病负担严重[9, 10],国内进展较慢、关注度低,除2012年发布的《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此领域并未发布权威指南或进行共识更新。
国外研究进展迅速,如欧洲呼吸学会(ERS)[11]、英国胸科协会(BTS)[1]相继发布权威指南指导临床诊疗实践;新治疗方法和观念的涌现[12];疾病诊断和评估(表型评估)[13]等方面均取得巨大进步。
呼吸内科前沿问题研究报告

呼吸内科前沿问题研究报告引言呼吸内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致力于研究与治疗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等。
随着科技与医学的不断进步,呼吸内科领域也涌现出一系列前沿问题。
本报告将着重探究近年来呼吸内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哮喘的个体化治疗研究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可逆性气道炎症,主要症状为气喘和咳嗽。
近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哮喘治疗的个体化问题。
一项研究发现,在哮喘治疗中,靶向治疗和精准医学已经成为前沿研究方向。
通过基因测序和遗传学研究,可以对患者进行分型,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此外,新型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也为哮喘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综合治疗策略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吸烟引起。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OPD的治疗不仅仅是短期的缓解症状,更需要注重预防和长期的综合治疗。
因此,近年来的研究集中在COPD的综合治疗策略上。
其中,早期干预、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此外,创新的治疗手段,如支气管热能消融术和非侵入性机械通气等也为COP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肺癌精准治疗研究肺癌是一种高发性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而精准治疗是目前肺癌治疗的前沿方向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肺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通过对肺癌患者的基因测序和分型,可以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免疫治疗也是肺癌精准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这些新型治疗方法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四、新兴呼吸疾病的研究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一些新兴的呼吸疾病也随之出现。
比如,近年来火灾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研究日益重要。
烟雾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呼吸系统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气象条件变化导致的哮喘发作等。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和深化。
本文将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概述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分别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机制、气道炎症、神经调节等多个方面,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本文还将关注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和成果,如表观遗传学、微生物组学、气道重塑等,以期能全面反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
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气道结构改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对哮喘的发病机制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气道炎症:哮喘的核心特征是气道炎症,主要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在吸入变应原或其他刺激物后,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白三烯、组胺、前列腺素等,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增多,进而引发哮喘症状。
气道高反应性:哮喘患者气道对多种刺激物呈现高度敏感,称为气道高反应性。
这种反应性的增强与气道炎症、神经调节异常、气道重塑等多种因素有关。
气道高反应性使得哮喘患者在轻微刺激下即可发生气道痉挛,导致哮喘发作。
气道重塑:哮喘患者气道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可发生气道重塑,表现为气道壁增厚、平滑肌增生、黏液分泌增多等。
气道重塑是哮喘慢性化、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哮喘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疫机制:哮喘的免疫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IgE介导的变态反应、Th1/Th2细胞失衡、Treg/Th17细胞失衡等。
哮喘患者体内IgE 水平升高,与变应原结合后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本文主要探讨了COPD的发病机制,包括定义、流行病学特征、致病因素、发展过程、病理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COP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还介绍了COPD发病机制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COPD的发病机制,有望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帮助患者管理和控制COPD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定义、流行病学特征、致病因素、发展过程、病理生理机制、分子机制、现状、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烟草消费增加,COP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国民健康和医疗资源造成了严重负担。
深入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COPD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等多个层面。
遗传因素主要指基因多态性导致的个体对烟草烟雾、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的不同敏感性。
环境因素则包括烟草烟雾、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对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
免疫系统在COPD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
目前对于COPD发病机制仍存在诸多争议和不明朗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展开系统的探讨,为深入理解COPD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一、慢阻肺的发病机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气道炎症、氧化应激、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感染等因素可引起气道和肺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增加、纤毛功能障碍、气道平滑肌增生和重塑,进而引起气流受限。
此外,氧化应激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可破坏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加重病情的进展。
二、西医治疗慢阻肺的方法西医治疗慢阻肺的目标是减轻症状、预防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等。
1、药物治疗(1)支气管扩张剂:如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可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加重期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3)抗感染药物:当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时,应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4)祛痰药: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对于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肺功能,延长生存期。
3、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肌训练、运动训练、营养支持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三、中医对慢阻肺的认识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喘证”等范畴,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肺气亏虚,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脾气虚弱,运化失常,痰湿内生;肾不纳气,气不归元,均可导致肺气上逆,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呼吸系统疾病是指以肺部为主要变化,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诊断1. 临床症状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很强的可变性,对于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常见症状,应该尽量了解患者的程度和频率,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胸片、CT、磁共振成像等,对于肺部病变的定位、大小、形状等方面有着特别的帮助。
3.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是了解肺功能正常或异常状态的重要手段。
支气管镜检查可通过获得病理标本了解病变性质,为疾病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二、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常见药物包括类固醇、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抗结核药等。
类固醇是治疗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重要药物。
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部病变。
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支气管痉挛、缓解呼吸困难的有效药物。
它主要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通透性,改善呼吸症状。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该类药物可在短时间内杀灭病原菌,减轻病情。
抗结核病药物则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合理搭配治疗。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包括人工气道插管、氧疗等。
人工气道插管是将气管插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状态,常用于患有气道疾病或手术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氧疗则是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而采用的重要治疗手段。
它通过提供高浓度氧气,改善肺部氧合作用,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3. 非药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来改善病情。
这类治疗包括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等。
中医推拿通过按压、推拿等手段调理气血运行,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情。
按摩则是通过按摩背肌、胸肌等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病变部位的代谢。
呼吸内科研究方向

呼吸内科研究方向引言:呼吸内科是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医学领域。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呼吸内科的研究方向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当前呼吸内科研究的热点方向。
1.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呼吸内科研究的基础。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病理变化、进行实验室分析和动物模型实验等手段,探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例如,研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可以深入了解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变化,为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 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随着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呼吸内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抑制特定的免疫反应,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也是当前呼吸内科研究的热点方向。
3.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研究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人员发现,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因此,研究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全貌,并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例如,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综合治疗策略。
4. 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早期诊断和预防是呼吸内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建立早期诊断模型、筛查高危人群等手段,可以提前发现呼吸系统疾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通过研究肺癌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可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 呼吸系统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呼吸内科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环境因素等,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针对不同基因型的哮喘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呼吸内科研究方向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新型治疗方法、与其他系统的关联、早期诊断与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等多个方面。
2024年度2024年慢性支气管炎课件pptx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呼吸系统和全身状况。接着根 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如X线、CT、肺功能检查等。最后综合分析各项结 果,做出诊断。
8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01
支气管哮喘
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
音,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症状经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
1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呼吸衰竭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衰竭 的并发症。
2024/3/23
肺源性心脏病
积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防止病情恶化导致肺源性 心脏病的发生。
自发性气胸
对于合并肺气肿的患者, 应注意避免剧烈咳嗽或用 力过度导致自发性气胸的 发生。
14
04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2024/3/23
靶向治疗药物
探索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特定病理 生理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如针 对气道重塑、氧化应激和细胞凋
亡的药物。
2024/3/23
20
免疫调节治疗探索
2024/3/23
免疫调节剂
研究免疫调节剂,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免疫刺激剂,以调节免 疫应答和减少慢性炎症。
细胞疗法
探索细胞疗法,如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以修复受损组织和促进气 道再生。
通过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进行考核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痰液检查
可培养出致病菌。涂片可发现革兰阳性菌或革兰 阴性菌,或大量破坏的白细胞和已破坏的杯状细 胞。
10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2024/3/23
11
急性发作期治疗
01
气道管理问诊内容

气道管理问诊内容一、患者基本信息1、请问你的姓名和年龄是多少?2、你的性别是男性还是女性?3、你的身高和体重是多少?4、你的职业是什么,工作性质如何?二、主诉1、你这次就诊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你最近有什么不适感或症状?3、这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情况?三、病史1、你有没有过去的手术史或住院史?2、有没有慢性疾病史,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3、你有没有过敏史,对什么东西过敏?4、有没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四、既往病史1、你有没有过去的呼吸系统疾病史,例如哮喘、肺炎等?2、有没有心脏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其他系统的疾病史?3、你有没有过去的医院就诊记录,出现过什么症状?五、个人生活方式1、你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2、你的饮食结构如何,有没有饮食禁忌?3、你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何,有没有接触到有害气体、粉尘等?4、你的运动情况如何,有没有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六、药物史1、你有没有长期服用药物,药物名称、用量、时间是多少?2、你有没有药物过敏史,对什么药物过敏?3、你有没有过去的药物治疗记录,治疗效果如何?七、精神状态1、你的情绪波动大吗,有没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2、你的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失眠、多梦等情况?3、你的工作、学习压力大吗,有没有情绪失控的情况?八、辅助检查1、你有没有做过相关的检查,例如X光、CT、病理等?2、检查结果如何,有没有异常情况?3、你有没有相关的检查报告,可以查看么?以上就是气道管理问诊内容的大致范围,通过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作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也需要细心、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描述,并适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希望患者能够配合医生,提供准确、完整的病史信息,从而促进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和及时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热成形术与气道重构
Castro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0
Shifren et al. Chest 2011
Michaud et al. Chest 2011
支气管热成形术能有效改善 气道重构,但存在部分争议
气道炎症与气道重构的研究热点(2)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全球10亿人口患病
哮喘简介
哮喘危害: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全球哮喘3亿,中国3000万 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WHO 2008年5发布 每年全球哮喘支出费用超过结核/艾滋病总和 治疗现状:吸入激素是最主要治疗药物,只能控制症状 重症哮喘患者大多存在激素抵抗 我国是全球哮喘病死率 最高的国家之一
血浆渗漏
黏液高分泌
感觉神经激活 胆碱反射 气道收缩 气道高反应性
血管扩张
Th2/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分子发病机制
嗜酸性粒细胞型 哮喘患者对激素 治疗敏感,症状 能得到有效控制
激素抵抗的重症哮喘
存在相当部分激素抵抗的 哮喘患者
激素抵抗型哮喘以中性粒 细胞炎症为主
COPD分子发病机制
小气道纤维化
肺泡结构破坏 (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病三大症状
哮喘发病机制
抗原
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
Shen HH. J Immunol 2003 Lee JJ. Science 2004 Barnes PJ. Nat Rev Immunol 2008
细胞因子(>30)
Th2 细胞
中性粒细胞
细胞介质(>100) 粘液
嗜酸粒细胞
神经激活
上皮下纤维化
Ryter et al. Ann Rev Physiol 2012
细胞自噬与肺部疾病 的研究方兴未艾;细 胞自噬与哮喘气道炎 症的研究尚未有文章 发表,我们正在进行 相关研究
气道炎症与气道重构的研究热点(4)
---骨髓干祖细胞与粒细胞
CD34+祖细胞分化 嗜酸性粒细胞及相关因子(CCR3与Siglec-F) 中性粒细胞及相关因子 白细胞三烯leukotriene
Global burden of asthma 2004 – mortality
>10.0 per 100,000 asthmatics
COPD简介
COPD危害: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全球COPD患者2.3亿,中国4500万 中国农村第一大死因,中国城市第4大死因 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3大死因 治疗现状:吸入抗胆碱药等,对症治疗,疗效欠佳
气道粘液高分泌
重症哮喘 VS
COPD
Barnes PJ, Nat Rev Immunol, 2008
重症哮喘和COPD患者均存在 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
激素不敏感的重症哮喘患 者应用COPD一线药物-抗 胆碱药物噻托溴铵,能显 著提高治疗效果
Peters SP et al., New Engl J Med, 2010
---T细胞,B细胞免疫反应
Th2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IL-4、IL-5、IL-13)(Mepolizumab
,Antiti IL-4Rα)
树突状细胞DC
IgE (Omalizumab,Anti-IgE)
IL-9 (MEDI-528,Anti-IL-9)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 (2012-2015年)
• 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 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等。
• 二、基本原则 •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 与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简介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 哮喘(asthm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气肿(emphysema) 和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鼻炎
Th17/IL-17 TNF-a (Etanercept,TNF-α soluble receptor)
气道炎症与气道重构的研究热点(3)
---巨噬细胞及炎症信号通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ytelase, HDAC2)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与IL-1信号通路
炎症小体调控IL-1以及中性粒细胞炎症
炎症小体
Nod样受体成员3(NLRP3)炎 症小体可能通过IL-1信号通 路调控中性粒细胞的生成以 向炎症部位的募集
McDonald B et al., Science, 2010
细胞自噬与哮喘气道炎症
Pandit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年会 2012年6月22日,衢州
------
慢性气道疾病研究热点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
沈华浩
卫生部等15部门关于印发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5-21
• • • • 卫生部 科技部 财政部 农业部 体育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环境保护部 商务部 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细胞自噬(autophagy)
蛋白激酶(kinases)
糖皮质激素受体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HDAC2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气道 炎症激素抵抗中的作用
Barnes PJ et al., Lancet, 2004
Ito K et al., J Exp Med, 2006
激素抵抗型重症哮喘和COPD可能存在共
同的气道慢性炎症分子发病机制: 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
抗原
Mast cells
臭氧
APCs
Eos
Th0
Th17
HDAC2/ 炎症小体
巨噬细胞/上皮细胞
Th2
IL-4/IL-5/IL-13等
IL-17A/IL-22/IL-23/IL-25等 Epithelium
气道炎症与气道重构的研究热点(1)
---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 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 IL-25 IL-33 TGF-b信号通路 新型支气管扩张剂(Bronchodilators)
新型抗胆碱药物,新型b2受体激动剂等
支气管热整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 )
IL-6/IL-8/MIP-2/MCP-1 等化学因子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等炎症细胞募集
Epithelium
IL-25/IL-33/TSLP Eotaxin等 化学因子
增强Th2炎 症反应
Th2,Eos等 炎症细胞募集
Eosinophic asthma 激素有效
重症哮喘
激素低效/抵抗
COPD
激素低效/抵抗
骨髓干祖细胞分化迁移与哮喘
其它细胞 SCF G-CSF 中性粒细胞 CD34+干祖细胞 IL-5 嗜酸性粒细胞
CCR3抗体通过抑制CD34+干祖细胞的迁移和分化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Ben SQ …… *Shen HH Allergy 2008
今后的若干研究方向
1. 哮喘和COPD遗传病学研究:哮喘和/或特应症基因 的确定。 2. 哮喘和COPD慢性化的机制:持续性慢性气道炎症; 气道 重构;其它因素? 3. 发展和筛选反映慢性气道炎症及其严重度的无创 方法和可靠指标。 4. 发展新的抗炎药物,如chemokine receptor antagonist;neurotrophin- and receptor antagonists peptidase inhibitors,antisense oligos against STATs ; C3a and C5a receptor antagonists。 5. 长期吸入ICS和LABA的副作用和安全性,L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