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 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中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中药产业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注册申请及社会服务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中药产业中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在中药产业具有独立从事相关工艺和技术设计及实施,中药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课程设置、学分及考核方式1、课程设置: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实现“工与学”有机结合,从“以学科为中心划分”转变为“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中心划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2、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重视实践教学。

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流通、应用、监管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

3、学分:实验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按1学分/30学时计算,其余课程按1学分/18学时计算。

同等学力/跨专业补修课程、论文开题、中期检查不计学分。

4、考核方式: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培养环节均需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鼓励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应有一定量的笔试。

应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所区别,应突出对专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考察。

5、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应编写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研项目选择与实施
科研项目来源
导师课题、合作企业项目、国家或地方科研基金资助 项目等。
项目选择原则
结合药学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实际需求,注重创新 性和实用定期汇报进展,确保 项目按计划进行。
学术论文发表与学术交流
学术论文撰写
根据研究结果和结论,撰写学术论文,注重论 文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药物化学
介绍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以及新药设计与开发的原理 和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
研究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化学结构、提取分离和药理作用等,为新 药发现提供基础。
药学专业课程
药物分析 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 药品管理与法规
介绍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药物质量控制、 药品检验等方面的知识。
学术期刊选择
根据论文质量和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学术期 刊进行发表。
学术交流活动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与同行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原则
遵循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合理安排实验方 案和实验步骤。
数据分析方法
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软件,对实验数 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学位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论文撰写
研究生需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撰写,包括文献综述、实验研究、结果分 析和讨论等部分。
论文答辩
研究生完成论文撰写后,需进行论文答辩,向答辩委员会展示研究成果,并回答评委提问。答辩通过 后方可获得药学专业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估与审核
质量评估
学校和学院会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等方面。
培养具备药学实践技能的研究生

中药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药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8)(一级学科:中药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覆盖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生物技术学等多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在学术队伍、实验装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旨在培养大批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依据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药现代化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1.研究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个人素质。

2.研究生既要掌握传统中药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现代中药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中药现代化以及国内外中药发展的最新动态。

3.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4.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具有独立研发中药新药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中药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应与中药现代化密切结合,主要研究方向有: 中药化学: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从中药中发现新的活性物质以及新药的先导化合物。

随着我国实施对化学物质和药品的专利保护,我国药品生产必将尽快实现由仿制向创新转轨,从中药中寻找结构新颖、安全低毒的化学活性物质不但是我国新药研制的优势和特色,而且事实证明更是一条捷径。

中药药理学:主要是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对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进行证明并用现代术语进行阐述,这必将带动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拓展中医药的生存空间,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

中药制剂学:主要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使中药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加速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进程。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目录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1056)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1055)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江西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0454)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4)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总培养方案 (20)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105118)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5)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专业(105119)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51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105120)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7)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105121)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3)中医妇科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规培标准) (68)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105123)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1)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规培标准) (76)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105124)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9)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全科医学(105127)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85)中医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规培标准) (91)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1056)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秉承我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国家需要服务”的办学宗旨,依托药学院在国内中药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实验条件,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中药学与中医学基础知识背景,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的中药学应用和研究型专业人才。

要求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及现代医药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流通管理、注册申请、社会服务等工作。

(一)知识目标1.具备全面、系统、扎实的中药学理论基础;2.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
专业技能,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药学研究人才,培养能独立从事
中药学研究、开展现代中药研发工作及从事中药临床应用与评价等工作的
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
1.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2.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掌握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了解中药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
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3.培养模式:
(1)课程学习:研究生入学后,需修满一定的学分,其中包括专业基
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

课程设置包括中医药基础理论、
现代中药科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2)研究方向选择:研究生入学后,选择导师进行研究方向的选择,
并进行具体的研究计划。

(3)实验室实践:研究生需参与实验室实践,进行科学研究、项目研
发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4)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提升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医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中医药学理论素质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深入探索和研究中医药学科领域的能力,能够在中医药学科研机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部门等领域从事中医药学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

二、培养形式学科研究型硕士研究生。

三、培养时间和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四、培养要求1.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较高的中医药学理论素养。

2.具备独立开展中医药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解决实际中医药学问题的能力。

4.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运用的能力,能阅读和撰写相关学术文献。

6.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培养内容1.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学专业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药研究方法论等。

2.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3.学术报告:有定期举行的学术报告会,学生需参与并撰写相关报告。

4.科研实践: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熟悉中医药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课题策划、文献检索、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讨论、论文撰写等。

5.学术活动:学校组织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活动,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并提交学术总结。

六、培养环节1.开课培养环节:学生参加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完成必修课程学分要求。

2.课程考核环节:通过课程考试和课程论文综述等方式进行。

3.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学生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和内容。

4.中期考核环节:学生需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对研究进展进行汇报和评审。

5.毕业答辩环节:学生需提交学位论文,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授予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答辩,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中医药学硕士学位。

八、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学专业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药研究方法论等。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导言: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中药学科基本理论和系统概念,熟悉中药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中药学科研究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学科应用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学科教学和科普工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学科相关领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
1.学科基础知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研究方法和技术:中药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3.专业必修课程: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中药药物学等;
4.研究方向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如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新进展等;
5.科研实践:包括学术研究、实验室实习等;
6.学术交流和学术创新: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论坛等。

三、培养模式:
1.专业课程教学:开设中药学硕士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应用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中药学科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科研导师指导: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
3.实践教学:采取实验室实习、临床实习、药企实习、科研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方法、程序及质量控制的技能,掌握中药现代化关键新技术及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前沿,具有分析问题、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向1、中药药剂学,主要是中药现代新剂型、传统剂型深度开发、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缓控释制剂等方面的研究。

2、中药现代化关键新技术(CO2超临界提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干燥新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微粉技术、纳米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3、中药药理、中药毒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包括中药新药及中药单复方的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的研究,有毒中药毒性减毒作用机制的研究。

4、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

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中药有效成分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的研究。

5、生物药剂学及药代动力学。

中药的生物有效性、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体内外相关性、药物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6、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建立;7、中药材的地道性、质量稳定性与临床有效性之间的关系;8、中药、民族药的新活性功能;9、中药复方有效物质作用机理及相互关系;10、中药单方各有效部位中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及相互关系;11、中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转化与调控机理;12、中药成分分析新方法研究。

三、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

2、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各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总数为4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5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在药物技术转化、临床使用、监管与生产流通等应用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四、培养方式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

建议采用培养单位与实践部门合作培养的模式。

鼓励采取双导师制,即在校内和实践单位分别聘任研究生指导教师。

校内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培养全过程协调,实践单位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实践活动,校内导师与实践单位导师按照集体培养的方式,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计划,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导师由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和实践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人员担任。

五、课程设置。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1. 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较好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面向药物研究、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较好地掌握药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知识,掌握药学领域的专门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能够分析本领域内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

4.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5. 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的相关领域。

6. 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二、培养方向1. 药物合成与天然药物开发本方向包括药物合成技术与工艺两方面。

药物合成技术主要以药物化学合成过程及机理为基础,探讨原料药合成路线,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建立安全环保高效的合成路线。

药物合成工艺则主要优化合成工艺,提供适合规模化生产、工业化的合成工艺路线。

2. 药物质量分析与控制本方向包括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

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发展新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技术,针对药物制订有效的质量标准,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3. 药物剂型设计药用新材料、新辅料研制与制剂工艺设计,药物剂型设计。

主要通过药物的处方前研究和临床应用特点,以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为出发点,采用现代制剂技术,设计药物的剂型。

药用新材料、新辅料研制是通过现代材料合成技术,合成制备新的药用材料,制剂工艺设计通过现代制剂技术和工艺设计,优化制剂的生产制备工艺。

4. 药物研究与开发评价策略与方法本方向包括临床前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评价,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规律,建立能够满足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的体内、体外研究模型及临床评价指标或体系,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

中药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药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覆盖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生物技术学等多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在学术队伍、实验装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旨在培养大批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依据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药现代化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1.研究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个人素质。

2.研究生既要掌握传统中药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现代中药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中药现代化以及国内外中药发展的最新动态。

3.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4.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具有独立研发中药新药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中药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应与中药现代化密切结合,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药化学: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从中药中发现新的活性物质以及新药的先导化合物。

随着我国实施对化学物质和药品的专利保护,我国药品生产必将尽快实现由仿制向创新转轨,从中药中寻找结构新颖、安全低毒的化学活性物质不但是我国新药研制的优势和特色,而且事实证明更是一条捷径。

2.中药药理学:主要是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对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进行证明并用现代术语进行阐述,这必将带动中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拓展中医药的生存空间,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

3.中药制剂学:主要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使中药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加速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进程。

4.中药资源学: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研究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寻找濒危中药的代用品,建立新的药用资源和食品资源,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中药学)培养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从业资质的高层次临床中药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中医药和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中药学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中药临床药学的相关日常工作。

3.掌握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中药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的查阅本草等古籍文献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获得学士学位的中医、中药及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中药学)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体现应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利于中药临床药师在工作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体系。

要求对学生培养必须严格按培养方案进行。

所列课程均安排集中授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修,并达到规定的学分,所列课程教材要联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实际。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偏重实践的原则,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和解决中医药学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分析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6.0学分,必修课9.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公共必修课、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1.公共必修课共6.0学分外语(英语):3.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2.必修课至少3门,不低于9.0学分临床中药学基本技能与实践:2.0学分中医内科常见病的治疗与合理用药:1.5学分临床中药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2.0学分(建设中)中医药学研究进展:1.0学分3.选修课:至少5.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一般应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2.0学分临床中药学专论:1.5学分中药药物动力学:1.5学分循证药学:1.0学分中药饮片炮制与临床应用专论:1.5学分医古文与本草考证:1.0学分(建设中)中医临证处方的基础与方法:1.0学分五、实践培养与考核1.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临床中药学)研究生实践培养的时限与总体要求:在临床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偏重实践的原则,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和解决药学问题的能力。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加强我校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1、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具备创新精神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中药生产、鉴定、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分析、药物制剂研究开发、中药流通管理、合理用药、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

3、掌握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创新能力,并有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5、具有良好的科学与学术道德,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二、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学位授权点与实践培养单位共同培养的方式。

课程学习在学校完成,技能培训在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事业单位实施。

可由学位授权点与实践培养单位的3~5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组成导师组,导师任组长。

通过系统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其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其独立承担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理论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重点学习本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一)课程学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25。

18学时为1学分。

(二)课程类别课程分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成绩≥70分为合格可计学分,选修课成绩≥60分为合格可计学分。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在第1学期完成,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由导师根据培养要求指定。

五、实践能力训练实践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少于12个月。

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到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培养基地及企事业单位中进行。

除进行基本实验技能、操作安全、岗位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保密规定等培训外,另根据研究生的不同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的实践技能培训,并由培训单位进行技能考核。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笔尖在纸上跳跃,那些关于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思考,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一、定位与目标我们需要明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定位。

它旨在培养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人才。

这里的关键词是“应用型”,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方案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

1.培养目标(1)掌握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较强的药物研发、生产、检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二、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1)基础课程:药学导论、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

(2)专业课程:生物制药、药物设计、药物动力学、药物经济学等。

(3)选修课程:药物临床评价、药物政策与法规、药物市场营销等。

2.实践课程(1)实验课程: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理学实验等。

(2)实习课程:药品生产实习、药品检验实习、药品研发实习等。

(3)实践项目: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三、培养方式1.双导师制采用双导师制,一位学术导师负责理论教学和学术指导,一位实践导师负责实践指导和职业规划。

2.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结合,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检验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3.国际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

四、培养过程1.第一学期进行基础课程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第二学期开始专业课程学习,同时进行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

3.第三学期深入专业课程学习,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实践锻炼。

4.第四学期五、质量保障1.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学术氛围3.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培养质量评估,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六、展望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探讨和实践,为我国药学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药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无
专业性硕士:
一级学科:中药学 学科方向: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 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医院调剂与 制剂 。
课程设置
(一)课程群分配表
专业性:12.0分
课程分类表(学术性硕士)
从24门定为5门之内,让学生 集中选课,达到能开出的目
从105门定为30门之内,而不要课 的。
程太泛滥,最终因为学生人数过少,
中药学硕士学术性及专业性学位研究生 (学历教育)培养方案
前言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总体培养目标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基本培养要求
总体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培养适应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 医学教育标准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具有创新意 识、科研能力和发展潜质的高层次研究型中药学专业 人才。
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法规。

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
要素和教学环节。
专业性硕士
专家建议 具备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修与改控内制容、
新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药品注 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 社会服务能力。
修业年限
学术性硕士:三年(弹性学制2.5-4年) 专业性硕士:三年(弹性制3-4年)
学科专业
学术性硕士: 一级学科:中药学
2 2 36 36
中药化学教研室(中医学院)
中药知识产权与保护
药事管理方向
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
药物经济学专论
药事管理方向
开课部门统一定为“教研室” 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
G(X)P与实务
药事管理方向
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
注册法规及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学科组织
18
(≥48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56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注重学科交叉,具备创新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能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 3 年, 最短不低于 2.5 年, 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含休学
和保留学籍)不超过5 年,经延长学习年限后仍不能完成学业者,按结业处理。

四、研究方向
(一)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
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前处理、制剂成型及质量检验等,解决中药制剂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

在新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新药研发,开发出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产品;研究制订药品生产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GMP实践,完善药品生产管理制度。

通过学习,应达到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或能够组织立项并开展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中药保健食品实验研究等相关工作,或具备实施GM管理及开展技术改造工作的能力。

(二)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
主要从事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方面的研究。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从中医药整体观出发,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和手段,对我国传统中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建立符合中药复杂体系分析的客观评价体系和指标,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制定科学可控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现代分析技术科学诠释中药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相关中药理论。

(三)中药药效评价与应用研究
中药药效评价:掌握中药药效评价的常用方法,掌握和熟悉中药药效作用机理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生物学4个药理水平上的药效
研究。

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和检测指标的选择;熟悉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毒理等临床前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药应用研究:掌握中药药性理论,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用法,用药禁忌;掌握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方法及与功效、药性的内在联系。

掌握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掌握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中药应用合理性的监测方法;熟悉中药临床应用的管理,包括含毒性中药材临床应用的管理。

要求能够协助医生临床查房,进行病例讨论,对患者进行中药使用的指导与评价,收集、分析、评价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

了解历代本草学术的发展特点及所取得的成就。

(四)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针对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多发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综合运用现代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对临床疗效较好的中药尤其是岭南特色药材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发现具有开发价值的先导化合物或有效部位,同时进行必要的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

此外,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活性指标,为发展中医药学服务。

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基于中药复方“整体性”作用特点,积极引入国际前沿技术如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肠道菌群)、网络药理学等,探索各成分间协同增效作用,并进行靶向性分离,为开发以有效成分(群)组方的中药和中药经典方剂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能掌握中药药效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一般研究方法及提取工艺的设计与优化,并逐步培养综合利用经典与前沿技术对中药方剂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的能力。

(五)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
药材生产及质量评价:研究药用植物的种质保存、快速繁殖、引种驯化、栽培等技术及方法尤其是常规及珍稀中草药栽培、常规与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中药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品质评价研究;
中药资源质量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利用中药资源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检测的方法,以及利用DNA旨纹图谱、蛋白质图谱、
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中药材的真伪、品质等评价方法,并对中药资源进行合理的,可持续的开
发、利用及实施保护。

(六)中药炮制原理与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研究,通过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研究,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进行中药炮制改性、发酵类中药、中药大分子如多糖类的炮制原理研究,进而规范其炮制工艺,优化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充分体现中药传统与现代药学相结合的特色。

五、培养方式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三个主要阶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旨导,以校内导师旨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旨导工作。

六、课程学习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根据各专业学位教育旨导委员会(简称“教旨委” )
的相关规定执行,一般由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和非学位课(选修课)三部分组成。

不同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按国家有关制订培养方案的旨导意见执行。

总学分不低于23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少于14 学分,非学位课(选修课程)不少于6 学分,实践教学 3 学分。

(二)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教学、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学习成绩考核。

学位课的考核方式统一为考试(以笔试为主,闭卷或开卷),并按百分制记录成绩。

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的考核方式可选择考试或考查。

考试以笔试为主,闭卷或开卷;考查可以采取笔试、读书报告、实验报告、分析报告、设计等方式进行,可按百分制或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记录成绩。

四)课程设置
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七、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
要保证。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安排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到与专业领域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中进行
实践教学需制定学习计划,实践教学结束后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并进行考核。

八、学位论文工作
(一)论文应反映作者运用所掌握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中药产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三)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应少于 2 万字,并附有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
(五)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的具体要求,参照《广东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九、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
作),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