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56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注重学科交叉,具备创新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能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 3 年, 最短不低于 2.5 年, 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含休学
和保留学籍)不超过5 年,经延长学习年限后仍不能完成学业者,按结业处理。
四、研究方向
(一)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
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前处理、制剂成型及质量检验等,解决中药制剂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在新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新药研发,开发出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产品;研究制订药品生产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GMP实践,完善药品生产管理制度。
通过学习,应达到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或能够组织立项并开展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中药保健食品实验研究等相关工作,或具备实施GM管理及开展技术改造工作的能力。
(二)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
主要从事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方面的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从中医药整体观出发,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和手段,对我国传统中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建立符合中药复杂体系分析的客观评价体系和指标,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制定科学可控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现代分析技术科学诠释中药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相关中药理论。
(三)中药药效评价与应用研究
中药药效评价:掌握中药药效评价的常用方法,掌握和熟悉中药药效作用机理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生物学4个药理水平上的药效
研究。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和检测指标的选择;熟悉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毒理等临床前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药应用研究:掌握中药药性理论,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用法,用药禁忌;掌握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方法及与功效、药性的内在联系。掌握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掌握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中药应用合理性的监测方法;熟悉中药临床应用的管理,包括含毒性中药材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能够协助医生临床查房,进行病例讨论,对患者进行中药使用的指导与评价,收集、分析、评价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了解历代本草学术的发展特点及所取得的成就。
(四)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针对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多发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综合运用现代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对临床疗效较好的中药尤其是岭南特色药材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发现具有开发价值的先导化合物或有效部位,同时进行必要的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此外,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活性指标,为发展中医药学服务。
中药创新药物发现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基于中药复方“整体性”作用特点,积极引入国际前沿技术如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肠道菌群)、网络药理学等,探索各成分间协同增效作用,并进行靶向性分离,为开发以有效成分(群)组方的中药和中药经典方剂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能掌握中药药效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一般研究方法及提取工艺的设计与优化,并逐步培养综合利用经典与前沿技术对中药方剂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的能力。(五)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
药材生产及质量评价:研究药用植物的种质保存、快速繁殖、引种驯化、栽培等技术及方法尤其是常规及珍稀中草药栽培、常规与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中药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品质评价研究;
中药资源质量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利用中药资源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检测的方法,以及利用DNA旨纹图谱、蛋白质图谱、
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中药材的真伪、品质等评价方法,并对中药资源进行合理的,可持续的开
发、利用及实施保护。
(六)中药炮制原理与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研究,通过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研究,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进行中药炮制改性、发酵类中药、中药大分子如多糖类的炮制原理研究,进而规范其炮制工艺,优化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充分体现中药传统与现代药学相结合的特色。
五、培养方式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三个主要阶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旨导,以校内导师旨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旨导工作。
六、课程学习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根据各专业学位教育旨导委员会(简称“教旨委” )
的相关规定执行,一般由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和非学位课(选修课)三部分组成。不同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按国家有关制订培养方案的旨导意见执行。总学分不低于23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不少于14 学分,非学位课(选修课程)不少于6 学分,实践教学 3 学分。
(二)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教学、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学习成绩考核。学位课的考核方式统一为考试(以笔试为主,闭卷或开卷),并按百分制记录成绩。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的考核方式可选择考试或考查。考试以笔试为主,闭卷或开卷;考查可以采取笔试、读书报告、实验报告、分析报告、设计等方式进行,可按百分制或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记录成绩。
四)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