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德是指人们在行为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法律是社会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范。
虽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独立性。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意义。
一、道德与法律的定义及特点道德是社会中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反映了人们对善恶、公正和义务的理解和追求。
道德准则通常以忠诚、正直、正义、诚实等为核心价值,是人们自觉遵循的内在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范和准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解决纠纷和惩罚违法行为。
法律通常以正式的文件形式存在,并且由执法机构进行监督和执行。
二、1. 相互影响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法律反映了社会道德的一部分。
许多法律规范是基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制定的,例如禁止杀人、盗窃等。
另一方面,法律的存在也可以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当人们知道某一行为违法时,他们可能因为法律的约束而选择避免该行为。
2. 处于不同的层面尽管道德和法律有相互关联,但它们处于不同的层面。
道德是一种内在的行为准则,是个体内心的道德观念和选择;而法律是外在的社会规范,通过立法和执法来进行约束和制裁。
道德是一种人们自愿遵守的准则,而法律是一种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3. 满足不同的需求道德和法律在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内化的方式来教育人们对于善恶行为的判断和选择,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法律则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则,通过制裁和处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不同的需求决定了道德和法律在社会中的不同作用和地位。
三、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1. 道德约束法律的制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法律的制定。
当社会共识认为某一行为具有道德上的错误或伦理上的问题时,政府和执法机构可能会借鉴道德准则来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以确保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1、目的一致,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二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是手段。
两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2、内容转化,道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护社会秩序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必须遵守的道德。
另一类是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较高要求的道德,是应当遵守的道德。
前者通常上升为法律,也是法律所调整的内容。
3、功能互补,道德在调整范围上对法律具有补充作用。
有些行为不宜由法律调整或者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同时,法律在约束力上对道德具有补充作用。
相比法律,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因此,重要的道德转化为法律,就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4、相互促进。
法律对传播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法律的实施,往往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培养。
因为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虽有不同,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或相近的,而且更为明确,所以法律的实施对道德观念的培养可以起到强化促进作用。
同时,道德对法律的实施也具有促进作用。
遵纪守法通常是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扩展资料道德和法律在一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一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摘要】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与道德关系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法律与道德虽然属于不同范畴,调整着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
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不能把二者划分开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道德与法律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通过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不难发现,从法律的产生,再到实现法治就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相互演进的过程。
而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儒家的伦理道德对各个阶段各个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倡导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关系分析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
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道德和法律的概念:(一)道德的概念: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借以评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优与劣,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邪恶,公正与偏见,诚实与虚伪,野蛮与文明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综合体系。
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婚姻家庭道德。
①(二)法律的概念:法是有国家制定的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②二: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法律和道德随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规范体系和调控机制,有各自的性质和界定,无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别(一)产生的条件不同;纵观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历程,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氏族公社的大背景下首先产生的是道德规范和神秘的宗教禁忌,随着历史发展,封建社会下国家机器的产生勾画了法律的雏形,终于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度的产生、确立而出现。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引言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法律是社会权威机构制定的规则和准则的总称,它具有强制执行和可量化性的特点。
而道德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具有约束力和普遍性的特点。
法律与道德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现实中的意义。
正文法律与道德的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为了维持秩序和稳定而产生的规范体系。
它们共同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首先,法律和道德都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通过明文规定人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通过人们内心发展的行为准则来约束个体。
其次,法律和道德都强调了公平与正义。
法律通过审判程序来保障人们的权益,而道德则教导人们要做到公平正义。
最后,法律和道德都追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法律通过惩罚违法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而道德通过人们的内心修养来减少矛盾和冲突。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尽管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点,但它们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法律具有强制性质,而道德则是自愿遵循的。
法律制定者有权利强制执行法律,而道德只能通过个体内心的自觉遵守。
其次,法律是可量化的,而道德是主观的。
法律可以通过具体的条文来确立规范,而道德往往是模糊且没有明确边界的。
最后,法律注重外部行为,而道德关注内心品质。
法律主要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更强调个体内部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念。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法律与道德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社会规范体系。
首先,法律可以基于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制定。
法律往往根植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保障公正和人权。
其次,道德可以影响法律的执行。
法律的效力往往依赖于大多数人对道德的认同,如果社会上普遍缺乏道德基础,法律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最后,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的制约力和道德的感化力相辅相成,使社会可以更加和谐有序。
法律与道德的现实意义法律和道德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摘要:古至今,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法理学界的难题。
二者之间既是互相对立又相互统一。
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规范,二者间存在联系,其相同点都是调整人们的行为,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许多区别。
关键词:法律;道德;价值法律与道德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在哲学界、法学界甚至在社会科学界一直都是学者们不断研究的问题。
法律与道德缺一不可,它们相辅相成。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法治国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发挥这两种资源的配合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法律与道德的内涵1.1法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解决纠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从而产生了法律。
法律是指国家认可并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准则,它的特点在于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对全社会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着自己的形式,而且紧紧的跟着时代的步伐。
1.2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一种观念标准,其作用是衡量某种行为是否正当。
有了道德,人们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荣誉与耻辱。
道德对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如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一是道德具有认识作用,它教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尽到的义务,在帮助人们树立健全人格的同时,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正确引导。
从而能够使人们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帮助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是道德具有调节作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矛盾,这个时候道德充当着润滑剂的功能,帮助人们解决矛盾,减少摩擦,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是两者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
总的来说,道德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主要是思想方面的,比如人生目标、生活意义等。
相对来说,法律则是从精神方面约束人们的行为,更加注重对行为的控制。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它们既互为补充又有所区别。
道德是人类内心自觉的行为规范,是良好品质的表现,而法律是社会强制的行为规范,通过立法和制度具体规定。
道德和法律在互相制约的同时也相互促进着社会的正常运转。
首先,道德与法律在目的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道德是个人内心对善恶、对错的一种评判和约束力量,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遵守道德准则,尊重他人权益,注重社会公义和公共利益。
法律则是通过立法机关的合法程序,借助立法文书规定必须遵守行为准则,对社会成员行为加以约束,维护公正和秩序。
其次,道德和法律在指导行为上互为基础。
道德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规范,它通过社会和家庭教育等方式灌输给我们。
即使没有法律的约束,我们也应该遵守道德准则,不伤害他人,保持诚实和守信。
然而,道德的规范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良心和自觉,无法约束所有人。
法律的出现填补了道德的不足,它以行为规范的形式,约束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而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中,道德起到了一种补充作用。
法律无法穷尽社会发展中的一切可能情况和问题,它能规定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准则和法律条文,而道德则能在法律之外,更精准地进行行为评判。
当法律无法回答某个具体情境下的行为是对还是错时,道德的准则就会发挥作用。
比如,在道德上,我们认为主动帮助他人是一种善良的行为,但法律并没有规定必须每次都帮助他人。
道德约束的具体情况可以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在法律规定的范畴之外提供更多行为选择。
此外,道德和法律在实施和执行方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自我评判来执行的,而法律则是通过法院和执法机关的力量强制执行的。
当违反道德准则时,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责备和指责,或产生内心的愧疚感。
而违反法律则会面临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能会削弱个体的道德判断力,因为个体可能会考虑到法律对其行为的具体后果,而不是道德的内在价值。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的,如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一《论法与道德的关系》【摘要】在众多社会群体的几千年的文明中,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的,如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
纵观历史,无非是过激的法治或者德治,但是两者中的任何一者从未消失,反而总是在另一者的极端终结时,以更重要的方式出现。
而在高文明的现代,很多社会群体都实现了法治的根本原则,同时紧抓道德的建设,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使得社会群体的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和谐融洽。
而本文着重通过对两者的共同点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点进行比对,使得二者关系更加明朗,使法与道德两者更好的促进社会群体的融洽发展。
【关键词】法律;道德;法治;德治一、法与道德本质的共同点以及区别分析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首先要深入剖析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同点以及区别,从而才能更明了两者衍化出的各种社会形态,最终对其掌握,充分的为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和目标实现作出正确导向和决策指导。
(一)法与道德的本质共同点1.两者都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系统的概念,道德起源于最原始社会各个部落的群体生活习惯,没有明确的准则,一切出发点均为习惯。
同时,也依靠大多数成员的习惯进行着调整。
由于其存在着相当的自我控制与自我改变的属性,所以存在着更多的无方向性。
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成员关系的层次和相互关系逐渐复杂,各自成员的观点也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实现大多数人的意愿,道德则顺势而生。
但是,当社会规模与复杂关系发展到更大的阶段,为了继续维护社会群体成员关系的稳定,就必然需要带有广泛,有力,强制色彩的形式出现,于是,产生了法律,以更明确,更广泛,更有力的方式对社会的根本性问题进行约束和指惩治。
2.法和道德都是规范了社会的比较具体的规范准则,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是相融相生,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
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理解
如何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两者具有同一属性,能够互相联系和包容。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在于表现形式的不同、内容结构的不同、调整范围的不同和调整手段的不同。
一、如何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是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
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法律快车提醒您,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
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
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是社会认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规范??2.内容结构不同。
法律以权利义务为内容,要求权利义务对等;而道德一般只以义务为内容,并不要求有对等的权利。
??3.调整范围不同。
一般认为,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
但也有一些法律调整的领域道德并不调整,因此,二者的调整范围是交叉关系。
4.调整手段不同。
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力量来实现其约束力。
三、法律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法律要建立在道德基础上。
道德是崇高规范,法律是最低界限。
没有高尚道德的国家,必然没落;没有完善法律的国家一定混乱。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必须并举,必须“两手都要硬”。
放松道德教育,反对“道德惩罚”,片面强调“法的唯一性”是有害的。
有些人专门“钻法的空子”,尤其那些“专家”,知道法律的“漏洞”、“空白点”、“模糊地带”,为破坏道德、危害社会的人辩护。
“法”包罗的范畴永远不及“德”复盖的面宽广,立法永远落后于“立德”;“法律”无所不有之日,就是法律完蛋之时;“德”是群众意志的体现,法是专家总结的文字表达;“德”是老百姓的护身符,“法”是律师的摇钱树。
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00字
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00字道德与法律是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但同时也存在某些独立性差异,有些事情只是涉及道德规范,而不涉及法律规定。
道德是各种人类行为的基础准则,各个民族和文化都用于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其内容来源于宗教和哲学信仰,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
它通过对正当行为及不道德行为的规范与谴责,深入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的思想遵从相应的道德规范,从而起到自觉遵守的作用。
法律是指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以法典及法令等方式立法,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
法律的目的和宗旨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可以赋予公民政治、经济等各种权利,也可以定罪责令人们接受刑事处罚,具有相当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两者关系密切。
相对而言,道德是法律的前提,它指明了当社会发展出法律之前的基本的行为准则。
在法律的介入之后,道德依然被认为是一种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法则,与法律协同支持,共同形成并补充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保障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因此,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有效地配合、协调和补充一起,旨在促进社会安定,维护人民自身利益。
虽然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不同之处。
从组织形式来看,法律是以经过立法机关官方批准并发布的具有立法权威的正式文书的形式出现的,而道德是以各时代的文化形式为基础普及的一种社会通俗规范。
另外,法律有较强的强制性,一旦违反就可能受到法律的处罚,而道德的处罚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得到实施。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律是法律社会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它们有共同的目的,即规范社会行为,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差异。
只有当道德和法律相结合,才能实现有效的社会行为规范,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全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保障。
因此,道德与法律相互关联,协调补充,一起起到调节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有效地促进社会安定,维护人民自身利益。
只有当道德和法律能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
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法律的辅助,但两者也有区别:一是调整的对象不同。
道德与法律在调整对象上的区别表现在:道德主要通过调整人的内在信念和思想动机来影响人的外在行为;法律主要指向人的外在行为,要求人的外在行为的合法性。
具体来说,道德秩序是内在的和自觉的,而法律历史是外在的和强制性的。
道德包括对动机的考虑,要求人们按照道德责任的意识行事,而法律不考虑潜在的动机,主要基于行为的外在方面。
二是调节手段不同。
道德调节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体的伦理认同和道德评价,通过舆论的批评和谴责以及主体的自我反思来促进主体遵守道德。
法律调整主要是通过有组织的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第1章引言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是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在社会治理中,根本上来说法律与道德要相辅相成,相互适应。
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结合往往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分析研究,针对我国社会现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法与道德关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以期为促进我国法与道德关系协调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以达到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2章法律与道德的概述2.1法律的概念和特征2.1.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它起到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作用,正义是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减少社会矛盾。
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为其服务。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手段[1]。
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产生、发展而出现,法律将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2.1.2法律的特征(1)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准则,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效,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2)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模式、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律制度和不同法律部门构成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和从属关系。
2.2道德的概念和特征2.2.1道德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看,道德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000字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000字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法律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相互演进的过程。
道德是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正义与偏见、野蛮与谦卑等的观念。
生活在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一、道德与法律的概念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的善与恶、荣与耻、正义与非正义、正义与偏见、野蛮与谦卑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的体系。
2.道德的特征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与它的内容和特征是紧密联系的。
如果只从它的内容角度上来讲,道德具有价值性。
价值也即善、美、正义、光荣、公正等,这是道德最高层次的内容,也是评价人们意愿和行为的最高标准。
西方法学中,自然法学派以价值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法律,然而在研究法律的同时,便更多的将其与道德联系起来,这就说明了道德对法律的评价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道德除了有价值性以外,还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第一,道德具有阶级性。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
比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所表达的北美资产阶级对英国统治的道德批判,xxxx宣言所表达的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批评等,都深刻地体现了不同阶级道德对立。
第二,道德具有物质制约性。
前面提到道德的产生和物质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它是由社会物质基础决定的,随着物质基础的变更和发展,道德的性质与内容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和变更。
第三,道德具有共同性,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因为道德所具有的正义、善良、美丽等内容符合人们的价值观,能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比如:尊重人的尊严与平等、保护环境、互相尊重、拾金不昧、互相帮助等,随着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道德的共同性也会更加的集中。
3.道德的发展道德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伦理思想家长期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有两种典型的道德起源论。
神意说有的人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天的意旨,上天指示“圣人”、帝王或教主制订行为规范,人们遵行上天的意旨就能得福,不遵行上天的意旨就会受到惩罚。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九年级政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引言在人类社会中,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概念。
法律作为一种正式的规则体系,管理着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而道德则是一种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谈谈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和特征•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并强制执行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
它是一种外部的、普遍适用的行为准则,违反法律规定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内在的、个体主观认可的规范,不同于法律,道德通常不具备强制执行的力量。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关系: 1. 法律源于道德:法律的制定往往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很多法律规定都建立在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基础之上。
2. 法律制约道德:法律的存在可以对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通过威慑和处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 道德引导法律:道德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发展。
社会道德的变化和进步往往促使法律相应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法律与道德的差异尽管法律和道德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 强制性:法律具备强制执行的力量,违法者将受到法律制裁;而道德通常缺乏强制性,违背道德准则只会受到道德责备。
2. 适用范围:法律是普遍适用于整个社会的,而道德准则则可能因文化、宗教、地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3. 审判标准:法律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通过法院进行判决和判决的执行;而道德更多是一种主观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程序。
法律与道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法律和道德在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公共秩序的维护。
道德则影响人们涉及公共利益的个人行为,在社会中起着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2. 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法律的完善和更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一是道德的法律化。
即通过立法把国家中大多数的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转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一般来讲,道德是法律正当性、合理性的基础,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往往是法律做出相关规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大多数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的源泉,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法律善恶的重要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不断加强民主科学立法,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这个法律体系中,许多法律规定的内容,都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法律化的积极成果。
例如,我国法律规定诚实守信、赡养父母、抚养子女、尊重和保障人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等,总体上都反映或者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
二是道德的非法律化。
道德与法律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大多数道德已经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少数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例如,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同事之间的友爱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爱关系、孝敬父母的伦理要求以及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扶危济困等道德追求,一般是很难纳入法律调整和强制规范的范畴而使之法律化的。
在某些道德不能或不宜法律化的情况下,不要随意使这些道德问题成为法律问题。
三是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
目前,有的地方出现的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明我国法律对于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
法律对道德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方式来实现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过法律来确认和强化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诉求和规范实施。
对于需要法律禁止和惩罚的不道德行为,对于需要法律褒奖和支持的美德善德行为,都应当通过立法予以必要体现。
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法律通常被视为道德的底线,是社会规范中最为刚性的部分。
它通过明确的规定和强制力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等。
当道德规范无法有效约束人们的行为时,就需要依靠法律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道德影响法律制定与执行,指导人们行为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许多法律原则和规范都来源于道德观念,如公正、平等、诚信等。
同时,道德还通过舆论、习惯等方式指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
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执法者也需要根据道德标准来解释和适用法律。
三、法律与道德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法律通过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而道德则通过引导和教育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行为准则,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四、法律与道德关系密不可分,互相依存法律和道德在许多方面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到道德的因素,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另一方面,道德的发展和提升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维护。
没有法律的保障,道德观念难以深入人心;没有道德的引导,法律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五、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道德实施的基础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为道德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可以为道德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
同时,一个公正、透明的司法体系也是道德实施的重要保障,它能够确保人们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得到有效的救济。
六、道德观念影响法律发展和实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
道德观念的变化对法律的发展和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
道德与法的的关系
论“道德”与“法”的关系摘要道德与法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节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两者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转化、相辅相成。
道德与法之间存在着互为避彼消此长、相互转化的动态补给制。
也就是说道德像法律转化,称之为法律道德化。
法律向道德转化,称之为道德法律化。
强化道德与法的结合,把道德中的内容依法的形式制作成条例。
法不能取代道德,道德也不能替代法。
但是可以让法成为道德的坚强后盾,道德与法相辅相成、相融互动,最终取决于法的道德化。
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更新的,而法具有很强的时代稳定性。
(一)道德与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者都是规范人类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
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法属于社会制度范畴。
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国家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无意识地认同与服从,从而起到引导人们的言行,规范人们的举止的作用。
而法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维护国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约束国民在一定的框架内活动而制定颁发的具体条款。
两者都是调节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对人们都有一定的约束力和管控力。
不同的是,道德更强调人类从存在于自身意识中的道德理念去做出公正和仁爱的行为,它没有具体的、系统化的论述与条款,但却能根深蒂固地植入人的内心使人严格遵守。
它没有强制性,却能通过社会舆论对人加以良心上的惩罚。
法与道德恰恰相反,它是由权利统治阶级通过具体化、理论化、系统化的条款、文字去强制人们遵守其规定,它的具体形态就是法律、法规。
因为法是由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所得利益而制定的相应条款,那么它就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并且具有国家强制性和严厉的惩罚机制。
道德与法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转化、相辅相成。
(二)道德与法之间存在着彼消此长、相互转化的动态补给制。
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法治经济制度的完善,依法治企工作的推进,以及国际化竞争加剧,企业成本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迫切要求更高、更专业化的法律与管理人才为之服务。
以下是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
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两者有严格的界限;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法律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两者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出现新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论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论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道德的基础是诚信、善良。
2,诚信、善良靠法律护佑。
举例,老赖、失信人、集资跑路、贪污腐化、先预售后破产、拐卖儿童妇女、欠薪、诱奸谋杀、诱骗谋财害命等各种套路,这都属于大白天套现诚信、善良的欺诈行为。
3,没有严竣的法律,诚信、善良得不到呵护,则道德不复存在。
小学生养成的诚信美德将在成长的路上遭遇坏人利用,让有道德的人转变成受害者,而逐渐失去道德,痛恨社会。
4,善良没有法律的保驾护航,将被坏人践踏,如家暴、校霸、村霸、抢劫、讹诈等。
5,自私让人失去道德,不及时得到法规纠正,则酿成大错,如假冒伪劣、固封自步、封建迷信、三观不正、歪理邪说。
5,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好的法律、法规滋生道德,先有法律后有道德。
梦想主义者与三观不正者总是说道德决定法律,这是唯心的。
结论,合理的法律决定道德,法律的执行力度决定道德的层次。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引言:道德和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两种不同形式。
道德是一种内在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而法律则是由政府制定的规则和法规,在社会中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
尽管道德和法律有着不同的来源和适用方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
一、道德与法律的定义和特点1. 道德的定义和特点道德是指人们对善恶、对正确和错误的认识和评判,并在行为中遵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道德是个体内在的、主观的规范系统,它源于个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良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一定程度的变化。
道德行为通常基于自愿和自我约束。
2.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由政府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规则和法规。
它是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在社会交往中的体现,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规则。
与道德不同,法律是强制性的,违反法律会受到处罚。
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 影响关系道德和法律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共同构成了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
道德行为通常是法律行为的先行者,即在制定法律之前,人们会先从道德准则出发进行行为,而后政府会将其纳入法律规范中。
此外,道德观念可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如道德上的反对可能导致某些法律的修订。
2. 互补关系道德和法律在规范个人行为和保障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互补作用。
道德准则是法律的基础,它们能够引导个体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而法律则提供了一个更具体和明确的行为规范,从而保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三、道德和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1. 确保社会秩序道德和法律是确保社会秩序的主要依据。
道德行为的遵守和法律的执行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宁,防止混乱和冲突的发生。
2. 保护个人权利道德和法律都涉及个人权利的保护。
道德准则鼓励个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而法律则确保个人权利得到法律保护,当个人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公正和补偿。
3. 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促使人们遵守道德准则。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整规范,有着各自的调整领域。
对它们的调整范围界限不清的话,会导致社会评价标准不一,终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系,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认识;第二,在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整外部行为,而法律则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为;第三,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相比较来说,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很有限了,法律调整的主要是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产生实在影响的行为和关系;第四,在表现形式上,道德存在于观念中,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法律是确定且逻辑严密的规范的集合;第五,在调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来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二者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法律与道德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
违法行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
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统治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把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价值观念基础。
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变成法律,那么道德就取代了法律的地位,这与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对道德变化的适应具有滞后性。
道德观念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通常产生于道德之后,加之法律的稳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时快速地作出相应地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摘要】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与道德关系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法律与道德虽然属于不同范畴,调整着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
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不能把二者划分开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道德与法律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通过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不难发现,从法律的产生,再到实现法治就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相互演进的过程。
而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儒家的伦理道德对各个阶段各个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倡导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关系分析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
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道德和法律的概念:(一)道德的概念: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借以评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优与劣,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邪恶,公正与偏见,诚实与虚伪,野蛮与文明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综合体系。
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婚姻家庭道德。
①(二)法律的概念:法是有国家制定的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②二:道德和法律的区别:法律和道德随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规范体系和调控机制,有各自的性质和界定,无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别(一)产生的条件不同;纵观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历程,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氏族公社的大背景下首先产生的是道德规范和神秘的宗教禁忌,随着历史发展,封建社会下国家机器的产生勾画了法律的雏形,终于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度的产生、确立而出现。
然而道德的产生则是与人类的产生则是与人类的产生同步,由最古老的社会规范逐渐发展完善, 经过历史沉淀来维系整个社会最基本的规范,没有道德的约束,整个社会便没有了存在的依托。
法律的产生以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冲突普遍化为条件,道德的产生则是以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为条件。
(二) 本质不同;法律的本质是“他律”道德的本质是“自律”。
法律主要表现在他的外在强制力上,而这一手段的作用形式就是国家机器。
而这些强制手段往往具有一定的暴力色彩,如剥夺财产甚至生命。
可以对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有形的威慑力,进而保障正常社会秩序的进行,迫使其被动的遵从法律。
道德则是通过内心信念主观上来对自己的实践行为做出自愿的约束,他无法借助外在的强制力进行,因为主观无法做到与客观的真正调和,外在力量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内心想法。
而道德其实质是通过社会软文化的教育,引导,影响等自觉形成。
单纯的是一种心理认可,随时会因外物的变化而变化。
(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与道德在形式上都是主观的产物,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统治阶级做出具体的立法规范强制地施加给社会成员,以维护社会稳定,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
最直观的就是通过具体的刑法,民法,商法等表现。
道德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是有条件的,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等特征。
他不需要某个强制机构来对其做出明文约束。
他所确立的思想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世界。
具有抽象性,可感性。
(三)调整范围不同;道德通过调解人们的内部意识,最终达到调解人们的外部行为的目的。
它的调节范围远比法律要宽泛许多,在道德的调解过程中有些角落时无法用法律来做出具体的规范和调节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爱情,在感情没有转化的更加具体之前很难用法律来衡量。
法律虽然也考虑内在意识,但只要是合乎法律要求的行为规范,法律则不会考虑其动机。
法律维护的只是外部的行为,对于思想犯罪并不采取法律措施对其制裁。
(四)规范体系的构成不同:法律形成了严密的立法体系与结构。
有独立的部门、制度、政策,与国家政权的组织紧密相连。
道德没有具体特定的规范和组合体系,其组织能力比法律要低很多。
(五)内容要求不同;法律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而道德只强调义务很少论及权利。
几年前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搭人梯”救落水儿童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而救人的大学生只是出于道德义务,道德形象传承至今。
其家人在事后也并未要求落水儿童家属赔偿。
此时道德解决了法律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六)道德与法律在本质特征上的区别道德是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它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且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它也具有判断对象的特殊性,调节范围的广泛性。
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的实施方式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内容是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且这些权利与义务是由国家确认和加以保障的。
三、道德和法律的联系:(一)道德和法律在约束人们行为上的联系法律的形成有两种形式:即“制定法律”和“认可法律”。
法律的制定都也是综合考虑了道德而制定的,也不与道德观念相冲突,它更不违背原有的道德观念,根据道德要求而最终成立相应的法律条文。
而“认可法律”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某些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它主要是以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道德观念加以法律化,使之权威化,对全国公民都时起到作用,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效应。
(二)道德与法律所引起的社会效应上的联系在现实的社会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地固了,它们共同成为人们的一种思想观念,二者所引起的社会效应也是不可估量的。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同时又受到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为实现一定阶级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服务。
法律与道德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三)相互渗透;法贯穿着道德精神,许许多多的法都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根据道德原则或规范制定,而道德的许多内容又是从法律中汲取的。
1法律道德化:所谓法律的道德化,主要侧重于守法的过程,指的是法律主体把守法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以道德义务对待法律义务。
中国封建社会常常出现超法律的道德,以法律的形式强迫给人植入某些极端的道德准则与规范。
2道德法律化:所谓道德的法律化,主要侧重于立法过程,指的是立法者将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或道德规则借助于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违反道德的并不能当然就是违反法律的。
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违反道德的行为都能上升为法律或确立为法律。
能够上升和确认为法律的道德要求,只是公认的社会道德的一部分。
有相当一部分道德要求仍然需要停留在道德领域,由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和调整。
只有广泛的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的最低道德底线才可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而那些较高的道德准则只能是法律的理想状态。
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要求公民向感动中国的人物学习,如果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道德的法律化。
(四)相互制约:道德通过对法的某些公正性的条令以及公正程度的评价,促使法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从宏观上保持法的方向。
法则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条令,以立法、司法的方式促进某些道德行为的完善和发展,制约不道德的行为。
如正当防卫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而故意伤害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和道德的谴责。
(五)相互保障:凡是法所禁止的东西也是道德所不允许的。
凡是法所要求鼓励的,也是符合道德规范应该大力推崇的。
从法和道德的实质上讲:法与道德应该是统一的,这也就必然决定了法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的力量之源。
(六)道德与法律所引起的社会效应上的联系在现实的社会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地固了,它们共同成为人们的一种思想观念,二者所引起的社会效应也是不可估量的。
(七)道德与法律的本质联系(1)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2)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之一。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四、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表现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
其关系具体表现在: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
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
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法律与道德又相互交叉与渗透,其两个重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
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