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相关论文1500字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相关论文1500字我们都知道,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法律与道德的15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法律与道德的1500字论文篇一:《法律与道德评价》摘要:法律实证主义以恶法非法的观点与自然法学派对立,并以此形成独立的法学流派,但因恶法亦法的主张褒受误解和之一,然而,法律实证主义的内在逻辑要求对法律进行道德评价,并以此确立公民的守法义务。
关键字:道德评价;守法;义务一、实证主义与法律权威关于法与道德的关系,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与道德存在必然的联系,并以此得出了恶法非法的观念。
法律实证主义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没有必然的联系,法律与社会事实问题才是关于法的定义的核心问题,并由此得出了恶法亦法的观念。
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权威的来源。
自然法学派认为“恶法非法”,正如凯尔森所说:“若实在法从自然中获得其效力,那么实在法就根本不具有自身的效力,人们就只应服从自然规范”。
人们甚至可以得出:恶法非法,不应当是法律的法律就不是法律,我们不仅可以批评它,也可以违反它。
而和现实中人们对于法律的遵守和评价有很大差距,自然法在把法律权威交给道德的正当性时,已经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
法律实证主义则把是与应当是做了区分,认为不应当以应然的法律来否定实然的法律,法律的应然性和实然性是有区分的,并从强制性的一面解读法律的权威性,使法的权威性回归到了法律的自身特征上面去。
法律的权威不来自法律的道德正当性,而来自法律自身的强制性。
如安乐死问题,现行大部分国家还是禁止安乐死,可如果从自然法角度,我们可能得出安乐死的道德正当性,由此得出可以在法律禁止的情况下实施安乐死,如何维护法律权威性,便需要依靠法律自身的强制性。
二、法律的道德评价问题关于实证主义法学派“恶法亦法”最大的误解是二战,认为实证法律思想是二战纳粹集权专制的思想根源,这一点已经被很多学者质疑。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2000字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引言在人类社会中,法律和道德一直被视为规范行为的两个重要维度。
法律是一种由国家或社会制定和实施的规则体系,而道德则是一种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旨在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与区别法律是一套由国家或社会强制执行的规则和准则,用于调节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它通常由政府或立法机构制定、修改和实施,并通过执法机构进行强制执行。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对违反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与之相对,道德是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是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判断和界定,涉及人对自己和社会他人的行为负责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基于个人的内心感知和判断的,没有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但它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法律和道德在定义和性质上存在一些区别。
法律是由外部权威(如政府和立法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而道德是由个人内心决定的,没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另外,法律通常是明确的、具体的规则,而道德更多是模糊的、主观的原则。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法律与道德通常有许多重叠之处。
很多法律规定都是基于社会共识和道德准则而制定的。
例如,对杀人、盗窃等行为的法律禁止,反映了人们对生命、财产等具有高度道德价值的事物的保护。
此外,一些道德原则也可以成为法律的基础,例如对言论自由、人权等的法律保护。
另一方面,法律与道德也存在着独立和不一致的情况。
有时法律规定可能与个人的道德判断相悖,甚至与社会的道德共识相违背。
例如,某些国家的法律可能允许死刑的执行,但在某些人的道德观念中,死刑可能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此外,道德准则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存在不同的解读和适用,而法律则需要统一地适用于整个社会。
法律对道德的作用法律在社会中起到重要的规范和维护秩序的作用。
它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法律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律论文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律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大一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律方面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首先,通过分析思想道德和法律的概念,论证了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其次,探讨了大一学生在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大一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发展的建议。
1. 引言大一是大学生活的开端,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大一学生不仅需要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环境,还需要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是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而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体现。
理解和实践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对大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与关联性思想道德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所具有的对于善恶、美丑、真假等价值判断的观念和信念。
它与个人的内心世界、情感、道德行为紧密相关。
作为大一学生,培养和践行良好的思想道德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与思想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和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大一学生学习和遵守法律,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能锻炼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
思想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良好的思想道德能够促使人们遵守法律,同时,法律也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进行引导和约束。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根本目标都是追求公正、法治和社会和谐。
3. 大一学生面临的挑战大一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大一学生通常处于从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过渡的过程中,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其次,社交圈的扩大使得大一学生接触到了不同背景和价值观的人群,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法律观念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同时,大一学生的自由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和锻炼。
4. 促进大一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发展的建议为了帮助大一学生克服挑战,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以下是一些建议:4.1 加强教育和引导大学应当加强对大一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践行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相关论文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相关论文所谓“情、理、法”三者,以法为先。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为优先的原则,只有在法律无法调整的领域,才考虑以社会善良风俗为原则。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相关论文篇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摘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行为规则,在法律规范中包含着国家对人们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要求。
道德则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它评价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标准是善与恶,包括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行为规范,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统一性表现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性中图分类号:DF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210-02一、法律与道德的含义、属性及特征(一)道德的含义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它以人们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式为特点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行为。
(二)道德的属性道德作为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式和社会调整形式,具有以下属性:1.物质制约性和历史性。
物质制约性指道德的根本内容和性质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最主要的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2.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
3.民族性。
道德具有民族性,指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道德,或者说道德具有民族的特点。
4.人类共同性。
道德的人类共同性不是指人类有亘古不变的道德,而是指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内容。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9篇)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9篇)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精选9篇)在日常研究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
其实,法律与道德、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而在电视上就有一个节目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后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女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生,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生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人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决崇尚科学,寻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安稳树立正确的天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研究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门路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研究法律知识,努力进步知法、用法,违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家也为保护我们青少年而制定了多条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为维护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和好处而制定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违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任性妄为。
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卖力,对其他认真研究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就下降,法律意识稀薄,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一个污点,也可能会因此赔上了你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积极遵违法律的规定,支持党的决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也会活得愈加精彩。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论文范文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论文范文推荐文章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的走向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篇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4篇热度:中美南海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热度: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道德与法律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道德与法律论文篇1:《浅析中国道德与法律的融合》道德和法律都可以调整人们的行为,而道德侧重通过舆论、信念、习惯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法律通过国家的强制力保证人们行为的合法性。
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形成不仅需要法律的强制力,还需要道德的约束力。
一、中国道德和法律融合的必要性道德和法是道德与法律融合的历史前提的根源,它们最初是一体的,正像唯物史观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也就从哪里开始”。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主要手段,其产生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
(一)道德和法律有共同的逻辑起源。
前苏联史学家谢苗诺夫用大量史料证明:原始禁忌是社会规范的最早形式,属于某种最原始的社会规范。
另一位前苏联学者、法学家雅维茨在其《法的一般理论―哲学和社会问题》一书中提出:“在遥远的过去,单纯依靠禁忌调整人们的关系,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最初和最低级的形式。
在当时,禁忌的作用是由恐惧和习惯保障的,被看成是统治整个共同的自然的、基本的力量。
”因此,禁忌在原始社会具有同道德和法律相同的规范作用。
(二)道德和法律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由于人类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需要,道德和法律便应运而生,另外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建立,法律从道德中独立出来。
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秩序、自由和公正。
秩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良好运行的基础,是社会的结构要素之一。
社会秩序通过习惯、道德、制度、法律等四种形式实现。
其中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任何社会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基础之上运行的。
法律和道德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即自由。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的,如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一《论法与道德的关系》【摘要】在众多社会群体的几千年的文明中,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的,如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
纵观历史,无非是过激的法治或者德治,但是两者中的任何一者从未消失,反而总是在另一者的极端终结时,以更重要的方式出现。
而在高文明的现代,很多社会群体都实现了法治的根本原则,同时紧抓道德的建设,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使得社会群体的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和谐融洽。
而本文着重通过对两者的共同点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点进行比对,使得二者关系更加明朗,使法与道德两者更好的促进社会群体的融洽发展。
【关键词】法律;道德;法治;德治一、法与道德本质的共同点以及区别分析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首先要深入剖析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同点以及区别,从而才能更明了两者衍化出的各种社会形态,最终对其掌握,充分的为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和目标实现作出正确导向和决策指导。
(一)法与道德的本质共同点1.两者都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系统的概念,道德起源于最原始社会各个部落的群体生活习惯,没有明确的准则,一切出发点均为习惯。
同时,也依靠大多数成员的习惯进行着调整。
由于其存在着相当的自我控制与自我改变的属性,所以存在着更多的无方向性。
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成员关系的层次和相互关系逐渐复杂,各自成员的观点也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实现大多数人的意愿,道德则顺势而生。
但是,当社会规模与复杂关系发展到更大的阶段,为了继续维护社会群体成员关系的稳定,就必然需要带有广泛,有力,强制色彩的形式出现,于是,产生了法律,以更明确,更广泛,更有力的方式对社会的根本性问题进行约束和指惩治。
2.法和道德都是规范了社会的比较具体的规范准则,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是相融相生,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范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虽然道德和法律彼此独立,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社会学家等学者探讨的话题,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道德和法律的定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性三个方面来探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的定义道德是一种可以指导人类行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不同文化中,道德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
道德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一种社会共识。
道德可以分为两种:天然道德和人造道德。
天然道德是指那些人类天生就具有的道德规,例如对于生命的尊重、诚实、宽容等。
人造道德则是在社会发展中由人类创造的道德规范,例如各种法律、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习俗。
法律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由政府或类似组织制定的、用强制力再进行管理的社会规则。
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保障公民利益和权利。
和道德一样,法律也可以分为天然法和人造法。
天然法是指那些天生就存在的法律规范,例如自然法。
人造法则是由人类制定的法律规范,例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用户指导人类行为的标准和法规,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
道德是自愿的,它是通过人类的天性和意识形态传承下来,并不是由政府或管理组织制定的。
而法律则是强制的,它是通过政府的授权,通过法律程序制定实施的。
道德是自由的、个体的选择,而法律是强制性的、社会的指导。
道德和法律的相互依赖也是不可忽视的。
道德在很多情况下是法律的基础,法律也是道德的体现。
法律吸收了社会的道德概念,在执行中对道德概念进行了完善和具体化。
道德共识在法律中得到了明确化,成为了人类行为的规范。
同时,法律也能够规范道德行为,通过强制力和制定一定的惩罚来杜绝不道德行为。
三、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中,道德和法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促进了人类的安全、和谐与发展。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没有道德准则的规范和指引,人类的社会秩序将会混乱不堪。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道德与法律作为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篇一:《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再解读,重新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得出了西方法律在演化的历程中实际上是存在一个去道德化的过程,亦即法律逐渐脱离于对道德的依附独立发展的过程。
这种认识对我国当下的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关键字:法律文化;理性;分离;法治在前市民社会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元的。
也就是说在前市民社会法律的被评价标准是一元的。
法律代表的是某一利益群体的利益,维护的是单一的道德价值。
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法律逐步去掉了对道德、伦理的要求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回到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上,正是要使当下的法治建设如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去掉法律中传统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道德戒律使得法律获得独立的地位。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法律与道德大体上可以说,在西方城邦文明以前的社会中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元的。
也就是说在前市民社会法律的被评价标准是一元的。
即用一元的道德伦理观念去评价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那时,“以形而上学或神学为基础的一元论的世界观使得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引起广泛的争论。
在处理法律与道德之关系时,无论是神学自然法还是理性自然法,都将法律与道德严格整合到了一个价值体系之中。
”在处理法律与道德之关系时,无论是神学自然法还是理性自然法,都将法律与道德严格整合到了一个价值体系之中。
法律与道德之地位是不平等的,道德的位阶高于法律,法律的合法性也必须求诸于道德。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早期城邦时代家庭伦理作为一种连接人与人的最基本的纽带具有的强大的力量,“在许多世纪内,城邦需尊重各家庭、各胞族及部落的宗教信仰,它无权过问这些小团体的内部事务。
它不能插手家庭里的事务,不能审判家事,对妻子、儿子及保护人的审判权利与职责属于父亲。
道德与法治论文
道德与法治论文
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道德是指人们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社会秩序的认同。
法治则是指社会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行为,确保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道德与法治两者关系密切。
首先,道德是法治的基础。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规范,是对善恶、对与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对道德准则的需求和追求。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基本权利和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而这些基本权利和利益正是基于人们的道德认同。
其次,法治可以强化和促进道德的实施。
道德是一种内在的自律和规范,但是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因为私利或其他原因而违背道德准则。
法律的存在可以制约人们的行为,为人们提供一个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通过法律的威慑和制裁,可以减少人们违背道德的行为,保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此外,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互动和冲突。
道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法律的规定,要求人们更高的道德追求。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需要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否则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和不公。
所以,在实践中,应该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道德要求,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度,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总之,道德和法治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范,法治是为了保护和实施道德的制度。
在现代
社会中,人们应该坚持道德的追求,同时也应该尊重法律的约束,共同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经典论文 _1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经典论文(文章一):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完稿) 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号:125012xx001 姓名:陈凤凰【摘要】道德与法律鱼水一家亲,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
在当今社会,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说法律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根;法律需要有源之水,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活水”。
国家的繁荣昌盛与稳定,需要以法为浆,以德为帆。
扬帆弄浆,必将实现和谐社会的宏愿。
【关键词】道德、法律、关系、相辅相成我们知道,道德和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提倡法治的同时,我们也大力提倡“德政”。
法律与道德是治国的两大无形的“武器”,是社会的强大支柱,缺少任何一根支柱,社会将难以运转。
因此,弄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把握两者的结合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我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浅析一下两者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认识理解一下道德和法律的涵义和本质特征。
(一)、道德与法律的涵义 1.1什么是道德呢?xx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无形的思想意识。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归根结底,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圣人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推崇德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中也有关于德治思想的记载,“遵道而归的,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
” 1.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从主观方面看,法律是约束人们的一种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从客观方面,它又收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是根据社会生活中的不好现象而制定的一种对全国公民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条文。
我国的八荣八耻中就明确提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要求。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第1章引言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是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在社会治理中,根本上来说法律与道德要相辅相成,相互适应。
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结合往往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分析研究,针对我国社会现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法与道德关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以期为促进我国法与道德关系协调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以达到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2章法律与道德的概述2.1法律的概念和特征2.1.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它起到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作用,正义是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减少社会矛盾。
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为其服务。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手段[1]。
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产生、发展而出现,法律将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2.1.2法律的特征(1)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准则,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效,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2)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模式、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律制度和不同法律部门构成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和从属关系。
2.2道德的概念和特征2.2.1道德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看,道德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论文范文法律与道德关系
论文范文法律与道德关系论文范文:法律与道德关系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规范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类行为的规范。
然而,法律与道德并非完全等同,它们在本质、表现形式、作用范围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从本质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它通过明确的条文和具体的规定,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的制定往往基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例如,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刑罚,以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合同法规范了经济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道德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是非、荣辱等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力量。
道德的标准往往因地域、文化、宗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尊重长辈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个人的独立和自主可能更受到推崇。
在表现形式上,法律通常以成文法的形式存在,具有明确的条文和具体的规范。
法律的语言往往精确、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可操作性。
而道德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不成文的规范,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中,其表达较为模糊和抽象。
法律与道德的作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法律主要关注的是那些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如犯罪行为、侵权行为等。
法律的作用范围相对较窄,它只对那些明确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制裁。
而道德则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的品德修养到社会的公共行为,都受到道德的约束。
道德的作用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规范人们的外在行为,还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动机。
在实施方式上,法律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一旦违反法律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如罚款、拘留、判刑等。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左右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和道德一直以来都是两个重要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规则,而道德则是人们自觉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
法律和道德在维持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或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特点首先,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特点对于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定,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并保护人们的权益。
法律通常以书面形式存在,并且具有明确的规则和制度。
它由法官和执法机构进行实施和解释。
与此相反,道德是指人们内心深处自发形成的一套行为准则,其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而道德的行为。
道德是以人的自觉性为基础,没有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只有凭借人们对善与恶的判断和选择。
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尽管法律和道德有着不同的来源和特点,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法律和道德都关注着人们的行为。
法律通过规定不同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通过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在很多情况下,法律和道德对人们的行为目标是一致的,都追求公正、公平和道德。
例如,在大部分国家的法律中,杀人是被明确禁止的,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道德准则。
其次,法律和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
在社会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法律是对道德的一种体现,而道德则为法律提供了内在的合理性。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是基于道德和伦理的基础上,例如,关于毁谤、盗窃等的法律规定就是建立在对道德底线的维护上。
同时,正义、公平等社会价值观念也是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价值观念在法律中得到具体体现,成为法律的基石。
另外,法律和道德在社会规范和行为引导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法律通过具体的制度和法律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它提供了一种外在的约束力,违反法律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而道德则强调人的内在自觉,通过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2)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3《试论汉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摘要: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倍受汉代统治阶级重视。
在汉代道德与法律两者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并存关系,其中在汉代道德观念中体现着深刻的法律思想,而在汉代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同样体现着厚重的道德观念,而汉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汉代社会之中。
而本文通过对汉代“劫质”案的考察就集中体现了笔者对汉代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一种诠释。
关键词:汉代劫质道德法律就汉代“劫质”而言,其于政治、军事和刑事犯罪诸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然而发生在汉代政治、军事领域的“劫质”事件虽间或涉及汉代伦理道德评价之问题,但尚未发现依法制裁的成案记载,当然也存在不完全属于法律制裁范畴的因素。
汉代刑事犯罪领域之“劫质”案件的行政处理却不乏其例,汉代“劫质”即今天所说的“劫持人质”,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是严重危害社会应受制裁(或应受处罚)的行为。
笔者认为,仅凭汉代“劫质法”来看,汉代依“劫质法”处理“劫质”案不仅渗透着深刻的伦理道德因素,也深深蕴含着时代的法律思想,况且实际案例之内容一定也会更加丰富。
因此,本文仅以刑事犯罪领域之“劫质”案件作为主要考察、论证之中心,并藉此以深入探讨汉代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道德与法律二者之关系。
笔者经过统计,在所有汉代的“劫持人质”的刑事犯罪案件中有的记载并不十分详细。
内容不够具体是突出问题,既未明言是否以此勒索钱财,也未言明是否以此让官府投鼠忌器,以逃避官府的追捕。
如《后汉书》载汉顺帝阳嘉三年“三月庚戌,益州盗贼劫质令长,杀列侯”。
但是以下尚有二例“劫质”事件,可以说是颇具典型意义的“劫持人质”方面案例。
其不仅属于汉代社会治安中的刑事犯罪案例,而且分属于汉代历史上的不同时期。
笔者试逐次考察并以汉代道德和法律视角加以分析之。
案例一源自《汉书》: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法治经济制度的完善,依法治企工作的推进,以及国际化竞争加剧,企业成本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迫切要求更高、更专业化的法律与管理人才为之服务。
以下是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
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两者有严格的界限;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法律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两者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出现新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浅谈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论文
浅谈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论⽂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道德与法律是有着⼀定的联系。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浅谈道德和法律论⽂,供⼤家参考。
道德和法律论⽂篇⼀:《法律与道德》 摘要本⽂通过对茅于轼《给你所爱的⼈以⾃由》⼀⽂的阅读,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法律道德茅于轼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整⼀定社会关系的⾏为规范,它们之间的关系⼀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是⾃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倡导者,认为经济⾃由度与⼀国经济发展⽔平是成正⽐例关系的,⾃由度⾼的国家经济发展⽔平也较⾼。
在他《给你所爱的⼈以⾃由》⼀⽂中,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有健全的⽴法和严肃的司法是不够的,“法律并不是⼗分可靠的规则”,“⽆形的规则,包括伦理、传统⽂化乃⾄语⾔规则,都或强或弱的影响着⼈们的经济⽣活,它们起的作⽤⼤⼤超过了法律的作⽤”。
他认为法律的交易费⽤太⾼,不利于追求效率,⽽道德则相反,道德是⼈们的⼀种内⼼约束,“它的执⾏成本等于零”,百姓头脑中历来形成的观念,法律很难调控,只能依靠道德来约束。
⼈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执法、司法对于市场的正常运作发挥着⾄关重要的作⽤。
茅先⽣的论述在肯定法制保障的同时,强调了道德在市场经济运⾏、发展中的作⽤,尤其是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上的独特优势,这些论述使⼈⽿⽬⼀新。
道德是⼈们发⾃内⼼的约束,道德的“执⾏成本等于零”,法律是交易费⽤极⾼的活动,国家维持公、检、法以及私⼈法律服务消耗了巨⼤的国民⽣产总值,但决不能因此⽽降低法律规则在维持市场经济运⾏中的重⼤作⽤。
因为这是建设法治国家所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
等到良好的法律获得了普遍的服从,没有⼈犯法,法律只是“看⽽不⽤”,法趋于消亡,经过⼀个凡事皆由道德调整的阶段,最后连道德规范也被⾃然习惯所取代,⾃⼰也⼀起消亡了,那么法律的交易费⽤也就⾃然趋向于零了。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整规范,有着各自的调整领域。
对它们的调整范围界限不清的话,会导致社会评价标准不一,终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系,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认识;第二,在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整外部行为,而法律则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为;第三,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相比较来说,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很有限了,法律调整的主要是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产生实在影响的行为和关系;第四,在表现形式上,道德存在于观念中,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法律是确定且逻辑严密的规范的集合;第五,在调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来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二者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法律与道德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
违法行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
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统治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把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价值观念基础。
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变成法律,那么道德就取代了法律的地位,这与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对道德变化的适应具有滞后性。
道德观念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通常产生于道德之后,加之法律的稳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时快速地作出相应地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整规范,有着各自的调整领域。
对它们的调整范围界限不清的话,会导致社会评价标准不一,终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系,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认识;第二,在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整外部行为,而法律则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为;第三,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相比较来说,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很有限了,法律调整的主要是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产生实在影响的行为和关系;第四,在表现形式上,道德存在于观念中,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法律是确定且逻辑严密的规范的集合;第五,在调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来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二者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法律与道德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
违法行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
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统治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把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价值观念基础。
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变成法律,那么道德就取代了法律的地位,这与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对道德变化的适应具有滞后性。
道德观念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通常产生于道德之后,加之法律的稳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时快速地作出相应地调整。
另一方面,法律在制定时往往具有前瞻性,可能超越当时的主流社会道德。
当道德与法律的步调出现不一致,二者之间的冲突就随之产生了。
再次,由于道德本身的范围是模糊的,当法律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概念阐述不清时,法律的强制力就容易与道德规则的约束力相冲撞,由此引发冲突。
对道德与法律冲突的选择当道德的指向与法律的规定发生分离时,拥有裁判权的法官到底该如何选择,在社会上曾引发了无数争论。
笔者认为,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大背景下,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不容置疑,道德以及其他规范应当服从法律;而在法律规则模糊不清以及无法涵盖的领域,则是道德的用武之地。
这是由道德本身缺乏客观性和可实际操作性等限制因素所决定的,在缺少法律约束的条件下,扩大道德的适用范围必然会引起评价标准的混乱。
结语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是亘古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二者之间的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的。
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道德的法律化是解决法律与道德冲突的问题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尝试在现实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将尽量多的合理化的道德纳入法律的调节体系,立法时应尽量追求与道德的统一。
浅谈道德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对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人通过善恶规范、准则、义务、良心等形式,来规范和约束其行为的一种准则。
它是关于是非、荣辱、善恶、美丑等观念、规范和原则的总和,本身不具有强制力,但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主要依靠社会舆论评价、风俗习惯和内心良知来保证实施并发挥效用。
道德属于精神范畴,是社会意识中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法律,是由一定政治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用以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总和。
较之道德,法律具有强制力,它的实施主要依靠外在的强制力迫使人们去遵守,如果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其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一定的条件,是随着国家和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整个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法律的运行以道德为基础,道德的延续以法律为支撑。
道德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指导着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法律又为观念上层建筑的实施提供了保证,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二、道德在中国现代化变迁中的具体表现“修身”、“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中孕育的治国安邦之道,这也是历代贤明的君主尊崇的座右铭。
然而,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中国社会素来稳定的伦理道德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不可避免的震荡,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道德是一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对经济基础比较直接的反映,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同的时代道德也具有不同的观念和评判标准。
当前,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道德伦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建立与现代化相应的新的道德观念。
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由苛求转向宽容和谅解,由感性转向了理性,伴随着道德价值的转向,道德不仅使社会个体层面实现了自我完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集体层面规范的作用。
这极大的调动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
“乱世重典,治世隆礼”,在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之下,整个社会的法治也在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证。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体,当我们在满怀喜悦地展示改革以来道德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时,又不能不理性的正视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弊病。
当前中国社会处在大的变革和转型时期,伴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的道德价值也呈现出多极化的特点。
被人们奉为民族血脉的道德文化,在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始失重,人们似乎迫不及待的摆脱道德的种种束缚而去追求一种所谓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一种非理性价值观念逐渐替代传统的理性价值,致使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评价标准和威慑力;当个人的价值和作用在传统的义利观中得到肯定和尊重的同时,人们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似乎又转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拜金主义又席卷而来,有很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无视道德的约束,不择手段的谋取自身的利益。
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贩卖毒品、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屡见不鲜,金钱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党的一些干部被腐蚀,脱离了人民群众,不法商人见利忘义,置他人生命安全于不顾,这些现象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甚至危及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以及部分敌对势力的干涉,中国传统的美德也岌岌可危,“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尊师重道”等传统的价值观念被逐步的弱化,例如当前社会老人过马路不敢搀扶、公交车上没人愿意给年迈的老人让座,一部分教师缺少师德向学生索要钱物,这些现象都显现了当前道德的缺失和冷漠。
中国传统的美德是中国5000年灿烂文化得以延续的主要动力和源泉,道德的缺失和沦丧,必然会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伤痛,这必须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如何发挥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我国一直强调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在德治和法治共同作用下,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
当前我国道德信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市场过多的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使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变得拜金和冷漠;在社会领域,权力监督力度不够、社会和市场缺乏监督,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缺少民主法治、人民的诉求不能得到响应,权益得不到维护,这也直接造成当前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在文化领域,利益的多元化,也直接造成了人们思想的多元化,一些消极的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之中,而主流文化却处在弱化的状态,这也是当前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
十八届四中全会,党中央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史上尚属首次。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两条红线,社会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需要法律和道德一起发挥作用。
道德和法律都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容,道德指引着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当前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公民法律素质较低、民主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人甚至在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都浑然不知,更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通常采用聚众闹事、自焚等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愿;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建成,但是却不够完善,缺乏体系,这直接造成了法治实施的不彻底,因而导致法律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行政色彩,难以实现真正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律是道德建设强有力的支撑,法律将道德中的价值运用到法律实施过程当中,不仅能够维护道德风尚也能培养道德意识,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是高度统一的关系,法律实施的不完善也会直接影响道德发挥作用,道德的缺失会影响法治的建设,因此要想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我们必须坚持法律与道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首先,要加快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空间;其次,要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为道德的发展创造条件;第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全社会树立一种新风尚。
最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立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入的考虑道德的因素,贴近人民实际生活,把相关的社会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律的实施,法律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而制定的制度保障,如果不能有效的实施,最终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国家必须强化法律实施、完善法律监督,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形成全社会守法、维法的氛围,最后形成全社会讲道德、受法律的文明风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