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思想史(消费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c29f3de781c758f5f61f6752.png)
一.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给与评价概念,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
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主要观点:1、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
这个国家如果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
2、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
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3、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收益(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付出(贫穷)为代价。
4.重商主义认为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
5.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保护国内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评价:重商主义的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重商主义的历史作用1.重商主义处于古典经济学派和现代经济学派之间,在探索经济学本质的方面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2.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二.亚当斯密关于分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c190b7a0116c175f0e4850.png)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中国经济思想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它的 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中国经济思想史就是研究“中 国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经济科学。
(一)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有两种基本方法: 历史方法:根据时间顺序,按学派或思想家来逐个分析其
(四)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应注意的问题: 1、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特点: 中国经济思想史具有突出的跨学科特性,关涉经济、哲学、
历史,又及社会、文化诸领域,研究自古及今中国经济思 想和学说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 2、经济思想史与下述内容和问题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 密: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不过逻辑方法所关注的经济思想,只能是历史上实际发生 的经济思想的抽象概括,因此,逻辑方法按其内在要求, 应当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二)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 首先,现实的中国经济思想是历史的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对待传统经济思想要有科学的态度,可以为现实经济发展
对于商贸活动,古代称为“货殖”。孔子曾经说 他的学生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论语·先进》)。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 传》,为富商大贾写的传记。
在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因而 被称为“生财”。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绪论
《墨子·七患》云:“生财密,用之节。”《礼记·大学》 云:“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 之者舒”。今天的词汇“生财有道”还保留着这个含义
(1)研究的基础则是进行文献和理论阐释的分析研究, 考察特定时代人们在怎样的状况下要研究解决的是哪些具 体经济问题,采用的是什么理论方法,怎样思考或研究经 济问题,得出的是何种论点或结论,重点研究在上述基础 上逐步蕴积而成的经济概念、范畴、学说、乃至理论和规 律,等等;
中国经济思想史(消费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消费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45d16b26294dd88d0d26be2.png)
武则天信奉佛教;有情人十余,和尚。
消费思想5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云: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
“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云:“寻 常人如何便得无欲?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在他看来,饮食与美味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美味是 饮食的高级形式,美味中有饮食;但二者又是不可分 离的:人欲以天理为前提,天理常常要发展为人欲。
消费思想4
道家主张“无欲论”,认为人们,尤其是“有 道之人”,是无欲的。
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 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 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 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 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 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名,便名《好了歌》”。
中国经济思想史(消费思想)
消费思想1
中国经济思想中关于消费的内容大致有:消费心理; 消费的作用、标准、结构;关于精神消费的学说;消 费伦理。
第一节 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主要包括消费欲望、消费需求、消费评价、
消费行为等内容。 一、消费欲望 儒家认为人的消费欲望丰富多采,却具有共同性。 孔子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
消费思想8
消费需求是如何形成的呢?古代许多思想家都看到了 消费需求受到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如社会风气、相 互攀比、炫耀富贵等。
首先,上层统治者的消费模式对下层人们的消费具有 示范性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能超越时间、地域的限制 而广泛存在。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庆增读后感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庆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1193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0.png)
第二篇范文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唐庆增教授的研究成果,全书详细梳理了中国从古至今的经济思想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各种经济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的结合点。读完此书,我对唐庆增教授的研究方法和态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唐庆增教授在书中以时间为线索,将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探讨了每个阶段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使得全书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唐庆增教授在分析每个阶段的经济思想时,都能紧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研究经济思想时,唐庆增教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认为,经济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在我国历史上,许多经济政策都曾经历过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最终在实践的检验中逐渐完善。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发展思路,对我国今后的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庆增教授在书中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思想家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富国裕民观念、商鞅的法家思想、王夫子的民生为本等。这些思想家的理论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这种对经济思想家的深入研究,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庆增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唐庆增教授的心血之作,全书详细梳理了中国从古至今的经济思想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各种经济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的结合点。读完此书,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b345fc6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a.png)
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不同的经济思想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梳理中国经济思想的主要发展脉络。
1. 农耕经济时期在农耕经济时期,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这个时期最核心的经济思想是“社稷之忧”。
人们相信,只有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农业才能有良好的发展。
因此,国家领导者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商业经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商业开始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物尽其用”。
人们开始认识到,同一种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
因此,他们开始致力于发掘物品的潜在价值,创造更多的财富。
3. 王朝时期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和贵族的统治对经济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最关键的经济思想是“儒家经济思想”。
儒家强调道德和仁义的重要性,认为经济活动应该在道德的框架下进行。
儒家经济思想强调勤俭持家、节约无为的原则,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广泛传播。
4. 五四时期中国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经济思想是“学派思想”。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寻求发展中国经济的出路。
其中,梁启超提出的“大同社会”概念影响深远,主张通过财富的均等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5. 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政策。
其中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志,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相互促进。
总结起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经历了农耕经济、商业经济、封建社会、学派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家的贡献,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经济生活,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宋元)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宋元)](https://img.taocdn.com/s3/m/510337eef705cc17552709e6.png)
他提出了一个国家通过控制货币流通以调 节物价的公式:“物贱由乎钱少,少则重, 重则加铸而散之使轻。物贵由乎钱多,多 则轻,轻则作法而敛之使重。是乃物之贵 贱,系于钱之多少;钱之多少,在于官之 盈缩。” 把形成物价贵贱的原因完全归之于货币数 量,因此是中国古代的最典型的货币数量 论。
增加通货的方法: 陆贽主张“广即山殖货之功(铸钱),峻 用铜为器之禁”。此外,国家还可以从盐、 酒专卖中取得货币收入。他指出国家手中 有了相当数量自货币,又以盐、酒专卖作 为回笼货币的渠道,就能调节货币流通, 做到“敛轻为重”或“散重为轻”。
杨炎提出两税的征收原则是:‘‘几百役之费, 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 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 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 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幸。” (1)量出制入 (2) 税制简化 (3)强调负担能力 (4)以货币定税款
(三)陆贽的财政思想 1、罢私藏 2、财政的基础是经济。 “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 以资国也。明君不厚其所资而害其所养, 故必先人事(农事)而借其暇力,先家给而 敛其余财。”
4、赋税不能征钱。农业赋税征钱,对需要 出卖农产品以获取货币的农民是不利的。 针对两税征钱,陆贽提出:“夫国家之制 赋税也,必先导以厚生之取其什一焉。其 所取也,量人之力,任土之宜。非力之所 出则不征,非土起所有则不贡。谓之通法, 历代常行。”
5、还主张征税要“以丁夫为本”,而反对 “唯以资产为宗”。 “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工而能勤则丰 富,拙而兼惰则窭(贫)空。是以先王之制 赋入也,必以丁夫为本,无求于力分之外, 无贷于力分之内……如是然后能使人安其 居,尽其力”。他批评两税法“唯以资产 为宗”的征税原则
(五)叶适的义利思想 “仁人正谊而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 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后世儒者行仲 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 语尔。” “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也” “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必世而后人... 夫衣食逸则知教,被服深则近雅”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章 晚晴至20世纪初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章 晚晴至20世纪初经济思想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ef4cd343c1ec5da51e27064.png)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章晚晴至20世纪初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 4 题1、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 . 发展国家资本,限制私人资本B . 发展私人资本,限制国家资本C . 发展国家资本,鼓励私人资本D . 限制国家资本,鼓励私人资本参考答案:A2、国民统治时期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渊源为()。
A . 孙中山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主张B .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C . 统治经济思想D . 民族资本企业家的创业思想和经营管理思想参考答案:A3、中国古代的本末皆富论中论及的本富的主要发展要靠()。
A . 买卖B . 自给自足C . 对外贸易D . 农业参考答案:D4、穆藕初提出的“来源出路,节节灵通”战略是属于以下哪种思想()。
A . 企业管理思想B . 企业经营思想C . 创办企业思想D . 财政管理思想参考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题1、下列哪些是19世纪70到80年代改良派的经济思想()。
A . 全面学习西方的思想B . 全面自由发展资产阶级的民族工商业C . 金融思想D .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参考答案:ABC2、下列哪一项为"以银为上币"的货币金属论主张()。
A . 从货币金属的使用价值中探求货币的本质B . 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C . 反对铸币减重和不兑现纸币的流通D . 强调货币名目论思想参考答案:ABC3、下面一些历史人物及他们代表性的经济思想中正确的是()。
A . 洪亮吉绝对人口过剩理论B . 恽敬人口增长利于财富生产论C . 龚自珍安定游民D . 林则徐魏源学习外国长处的主张参考答案:ABD4、魏源的金属主义货币论中主张()。
A . 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B . 认为货币必须是有价值的商品C . 否认货币流通可行性D . 认为货币必须用银子充当参考答案:ABC5、下列哪些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
A . 领导阶级不同B . 服务对象不同C . 经济将设主体不同D . 经济性质不同参考答案:ABCD6、货币名目主义的观点大致是()。
中国经济思想史网上收集资料
![中国经济思想史网上收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2f2da46b307e87101f696d2.png)
中国经济思想史(网络资料)一、判断题1、“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深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庞纯固于是乎成。
”是我国古代对重农思想的最早的系统论述,它后来成为春秋时代“使民以时”、“勿夺农时”等重农思想的理论先声。
()2、“工商食官”是西周时代工商业的一种独特的经济模式。
()P93、西周的基本财政原则是量入为出原则。
()P144、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民族平等的政策 (F)P855、叶适对”圣贤不为利”持肯定态度 (F)P866、苏洵马瑞临对井田制进行了批判 (T)P997、对人本性属”私”这一理论规定中,要属李贽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T)P1238、傅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工商皆本”的口号 (F)P1339、货币金属论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反对不足值货币的流通 (T)P14010、洪亮吉的绝对人口过剩理论中,人口的增殖是按人口而不是按户口计算的 (F)P15411、王鎏认为纸币作为理想的货币,主要原因在于其数量上是取之不尽的 (T)P16312、魏源的”师夷”主张并不局限于军事方面,还包括各种民用动力机械 (T)P169二、单选题1.西周时期,( A )被列为五常之教的第一项。
P3A.农事 B.手工业 C.畜牧业 D.商业2.到了( B )朝代,逐渐形成了父子相承的手工业者家族,他们之间有固定的分工。
P4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唐朝3.( A )开始的籍田制度后来一直为各朝统治者所效仿,逐渐演变成象征性的“籍礼”。
P6 A.西周时期 B.夏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商朝时期4.西周时期的基本财政原则是( A )P14A.量入为出原则 B.节用原则 C.贡纳原则 D.适度的原则5、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失败在中国经济思想界中产生强烈反响,针对人口问题( C )乐观的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A龚自珍 B 洪亮吉 C包世臣 D恽敬6、中国古代的本末皆富论中论及的本富的主要发展要靠( D )A买卖 B 自给自足 C对外贸易 D 农业7、( C )在清朝提出了安定游民的明宗论?A洪仁轩 B杜佑 C谢阶树 D魏源8、与林则徐同时代的(D)在对外贸易通商的思想上提出贸易差额论A黄爵滋 B俞正燮 C包世臣 D魏源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西汉推行“无为”的经济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B)A 萧何 B桑弘羊 C曹参初 D陆贾10、桑弘羊主张经济上的干涉政策,认为国家应对重要的一些商品的经营进行直接掌控,下列哪项是其干预对象(D)A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 B均输 C平准 D以上都是1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重农抑商”的拥护者有(C)A荀子 B商鞅 C司马迁 D韩非12、司马迁认为农、虞、工、商四部门都是人们所必需的,无论哪一个部门都既能富国,也能富家。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508f07c0da38376baf1faef9.png)
中国经济思想史什么叫做思想史?人类或某一领域的智者或思想家们的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
回答者:进北人 - 举人四级 5-20 16:11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人们针对有关经济问题提出的观点、理论、学说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
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严格地说是从20世纪初期才开始的。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的逐步传人中国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变革的现实要求,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建立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思想史同其它学科一样,重新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研究队伍扩大,各类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通史性著作的出版,专题经济思想史、中外经济思想史和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开拓与深化,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20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最先是从古代部分开始的。
在近代,西方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先后输入中国,中国一些学者发现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某些内容和概念,中国古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探讨过。
以此为动因,许多近代有识之士在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激发下,逐渐将目光转到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上。
1897年梁启超写成《<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运用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对《货殖列传》所载古人的经济思想逐一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之后,梁启超又在他的著作中,单列《墨子之实利主义及其经济学说》、《管子之经济政策》等,分别评析了有关人物的经济思想。
我国学者正式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最早著作之一,是1911年出版的留美博士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孔子及儒家的经济学说》(The Eeonomies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
因以英文写成在美国出版,曾得到美国学术界的广泛赞誉,但在国内影响很小。
因此,国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专门研究实际上始于甘乃光1926年出版的《先秦经济思想史》。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及其借鉴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8f2bdf014791711cd7917c3.png)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及其借鉴价值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在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上独具一格。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以节用论为核心。
他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普遍的消费标准;主张以开展生产保证消费;警告统治者要全面实行节用以保证多数人的长远消费;说明应加强消费品的积累而应时之急。
因此,墨子提出“三患论〞,揭露战争频仍的战国年间,人民没有起码消费保证。
墨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反映了战乱时代广阔人民企盼衣食无亏、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带有小生产者的理想色彩。
墨子提出的节用论,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自上而下地实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一、提出打破等级界限的消费标准在消费问题上,墨子主张打破等级界限,以满足社会多数人的消费需求。
为此,他提出一个普遍的消费标准:1.饮食。
“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那么止。
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1〕。
只要能够充饥补气,强壮手脚,耳聪目明就行了,不讲究五味调和、气味芳香,不招致远国珍贵奇怪的食物。
2.衣服。
“冬以圉寒,夏以圉暑。
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清〞〔2〕“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3〕。
衣服,冬天用来御寒,夏天用来御暑。
但凡缝制衣服的原那么,冬天增加温暖,夏天增加凉爽;身体适宜,肌肤舒服就够了,并不是夸耀耳目,炫动愚民。
3.房屋。
“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有盗贼加固者〞〔4〕,“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5〕。
房屋,冬天用来抵御风寒,夏天用来防暑热和风雨,有盗贼侵略能够增加防守的稳固,室内清洁卫生,可以进持祭祀,壁墙足以使男女分别生活,就可以了。
4.交通。
“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
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6〕,可以“任重致远〞〔7〕。
车用来走陆地,船用来行水路,使各地沟通交流。
制造车船的原那么,就是稳固轻快,可以运重物,行远路。
5.用品。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革贵]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评述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a6588a1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b.png)
作者: 吴申元
出版物刊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6-29页
主题词: 中国历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四化建设;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
研究状况;研究评述;研究成果;秦汉;学术成果
摘要: <正>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有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思想、学说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
随着四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正在逐渐显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但由于它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至今仍处于开创阶段,因而急需改变学科的落后面貌,提高研究水平,拿出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
这不仅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也是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
评述胡寄窗著《中国经济思想史》
![评述胡寄窗著《中国经济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c79ce53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c.png)
作者: 张立容;戴玲;王信国
作者机构: 美籍华裔教授
出版物刊名: 财经研究
页码: 58-60页
主题词: 经济历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对外贸易;地主经济;经济问题;胡寄窗;手工业者;工商业者;政府财政;封建经济
摘要: <正> 一、胡氏对中国经济历史的分期和经济思想家的考察(一) 对中国经济历史的分期。
胡寄窗教授将中国约2900年封建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划分为3个时期,将《中国经济思想史》(以下简称“胡著”)分写为3卷。
第1卷由西周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探讨中国经济权力中心由。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29fa448650e52ea54189830.png)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96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一、教学目标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观点、学说的发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
目标2:使学生在学习能够密切地联系中国社会经济条件并进行研究。
目标3: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后阐明各种经济思想据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它的阶级实质,揭示其内在规律。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1、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和近代国民经济管理思想两部分。
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观点、学说的发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及内在发展规律。
2、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基本上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将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3、学习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以经济学原理为储备知识,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已学过的经济学理论理解我国古代及近代主要经济思想。
讲授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做几次作业,同时要求学生课下预习与复习教材。
4、毕业要求系统掌握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相关理论。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公元前21——公元前221年)第一节先秦经济思想的历史前提第二节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第三节国民经济活动的组织思想第四节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思想第五节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第六节经营管理思想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春秋战国时各种期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经济思想本章考核要求:了解前秦时期的各种经济思想及内容。
复习思考题:1、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一节国民经济的决策思想第二节国民经济活动的管理组织思想第三节国民经济活动的调控思想第四节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第五节经营思想和谋略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先秦时期的国民经济活动的各种思想内容及管理模式本章考核要求:了解秦汉时期国家干预的经济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及秦汉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关于均输、平准调控机制的思想,理解秦汉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关于经营管理的思想和谋略。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3a326c552ea551811a6878d.png)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国经济思想史开课学期:4年级第1学期学时/学分:40/3课程类型:选修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主要参考书:1、《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赵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叶世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执笔人:王连忠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既可为其他经济学理论学科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经济思想基础,又可为深入学习与进一步深造提供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系统地掌握中国有史以来整个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经济思想演变的轨迹,加深对中国历代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思想基础的了解,更好地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思想发展的进程,加深理解我国现行经济政策的历史继承性与实用性,为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灵活运用经济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全面掌握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的基本理论,加深对我国经济思想发展轨迹的整体性认识。
2.全面了解中国历史上各种社会制度更替过程中所出现的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思想,深刻理解经济思想对政府制定政策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3.重点掌握我国特殊历史发展阶段一些代表人物提出的重要观点,合理界定这些观点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建国以来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分析,合理评价建国以后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5.深刻把握我国当前经济政策的制订与执行,从经济思想的角度阐明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6.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上篇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18学时)导言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一、管仲的“四民分业定居”思想二、“子母相权”钱币理论三、范蠡的商业经营思想和粮食价格思想第三节儒家的经济思想一、自然财富观和生产劳动观念二、“欲利”观念和“义利观”三、富民思想和财政观念四、“均”和“明分”的分配思想五、“黜奢崇俭”和“导欲”的消费思想六、“大同”和“小康”的社会思想第四节墨家的经济思想一、交利论二、价格概念三、生产和节用观点四、人口思想第五节法家的经济思想一、反对“雕文刻镂”和“谷贱伤农”的思想二、“农战”和“抑商”的思想三、自利观念和“民弱国强”说四、“农本工商末”思想五、人口思想第六节《管子》的经济思想一、“自利”说和“义利”观二、“轻重”理论三、价格和贸易思想四、“贫富有度”的分配思想五、“侈靡”思想第七节道家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道家的“贵己”思想二、《老子》的“无为”思想了解各学派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儒家经济思想的重要性掌握《管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前期(秦汉至隋唐)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秦汉直到隋唐时期各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代的经济思想一、“重农、贵粟”的思想二、“限民名田”、“王田”和“占田”的土地思想三、官营垄断思想与“法自然”经济思想四、“农、虞、工、商”并重思想与人口思想五、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节三国、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一、“屯田”、“占田”和“均田”的土地思想二、各种钱币理论和钱币拜物教三、财政原则和“分民定业”思想第四节隋唐的经济思想一、财政赋税思想的变化二、土地和地租思想的变化三、商业、钱币思想的变化了解土地思想的演变过程理解各种钱币理论掌握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后期(宋至鸦片战争前夕)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宋元及明清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宋、元的经济思想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二、两宋的土地思想三、宋、元的商业、货币思想四、对儒家传统经济思想教条的怀疑第三节明、清的经济思想一、中国古代土地思想的终结二、中国古代财政赋税思想的近代化三、商业、货币思想的进一步演变四、人口思想的新发展五、新历史时期的“义利观”第四节中国古代起义农民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阶段:秦汉起义农民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黄天太平”思想二、中期阶段:唐宋起义农民的“均平”和“等贵贱,均贫富”思想三、成熟阶段:明末起义农民的“均田免粮”口号和清代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所反映的经济思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商业货币思想理解洪亮吉的人口思想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下篇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22学时)导言第一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良派和顽固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一、社会改革论二、财富平均论三、农宗论四、“食固第一、货即第二”说第三节魏源的经济思想一、奢俭论二、“货先于食”说三、银币论四、“师夷长技以制夷”论第四节谢阶树、徐鼒的经济思想一、谢阶树的保富抑商论二、徐鼒的务本贱银论第五节王瑬、许楣的经济思想一、王瑬的名目主义货币论二、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了解龚自珍的经济思想理解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掌握魏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太平天国领袖的经济思想以及地主阶级保守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洪秀全的经济思想一、平等论二、均贫富论第三节洪仁玕的经济思想一、“审时度势”说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论三、对外通商论第四节汪士铎经济思想一、“人多则穷”论二、“人多致乱”论三、“减民”说第五节冯桂芬的经济思想一、复宗法论二、“师夷自强”说三、裕国论第六节王茂荫的经济思想一、以实运虚论二、似实而虚论了解洪秀全的经济思想理解洪仁玕的经济思想掌握汪士铎的人口论第三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前后的经济思想(8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洋务派的经济思想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李鸿章、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一、李鸿章的富强说二、张之洞的利权说第三节王韬、马建忠的经济思想一、王韬的商本论二、马建忠的富民说第四节薛福成、郑观应的经济思想一、薛福成的商纲工基论二、郑观应的商战论第五节陈炽的经济思想一、生财之道说二、机器养民说三、重农说第六节康有为的经济思想一、富国养民论二、定为工国说三、大同说四、救国论第七节梁启超的经济思想一、发展工业论二、生利分利论三、反对闭关论四、土地私有论第八节严复的经济思想一、自由经济论二、供求价值论三、奢俭论四、本末论了解康有为的经济思想理解严复的经济思想掌握郑观应的经济思想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一、三民主义二、平均地权论三、节制资本论四、钱币革命论第三节廖仲恺的经济思想一、贫穷之源说二、人口论三、平均地权论四、合作经济论五、货物本位论第四节朱执信的经济思想一、资本论二、社会革命论三、土地国有论第五节张謇的经济思想一、贫富调和论二、实业救国论了解廖仲恺的经济思想理解张謇的经济思想掌握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工商业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工商业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c2e4322fab069dc5122011d.png)
工商业思想4
• 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者之间,儒家更重视前者对社会政 治和经济的重要作用。
• 《论语·子路》记载道:“樊迟请学稼,子曰:我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子曰:我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 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 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 矣,焉用稼!”
• 儒家的这一观点,让我们想到了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 中对政府的作用的论述:
第13页/共15页
工商业思想14
• 甚至在当今,政府也主要是一种将保护和公正出售给其选民 的制度协定。它通过确定和实施产品和资源的所有权及让予 资产转移权来实现。作为对这种服务的回报,国家获得了税 收。由于提供保护和公正的规模经济使这一交易可能对选民 很合算,因此被统治者与政府之间的互利贸易便有了基础。 只要规模经济继续,国家对所有权扩大了的保护和实施就能 提高所有选民的收入,而这一储蓄以某种形式在选民和国家 之间分配。
第9页/共15页
工商业思想10 • 意思是人类之所以驾驭牛马、征服自然,是因为人能以群体、集体的
力量协同作战;而人类的协作是以各自的专业分工为基础和前提的; 如果没有“分”也就没有必要“群”了;而分工协作得以实现的纽带 却是“义”,也就是智慧和制度。他指出了社会分工、协作与“义” 的内在联系,这是一种很深刻的思想。 • 二、交换的必要性 • 先秦的统治者和思想家多数对交换、对商业的作用是持肯定的态度的。 • 先秦儒家对分工、对商业更是持积极态度。 • 孔子要求各国统治者“废山泽之禁”,为人民经商提供货源。
第1页/共15页
工商业思想2 • 二是要求按职业不同把人口分开“定居”,也就是把每个人安置或固
定在特定的场所和工作环境之中,他还论证了这样分业定居的必要性: 同一行业的人聚居一处,便于交流经验、提高技术;便于相互交流信 息和行情;还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 三是要求职业的家族继承:“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 • 如果说《管子》的职业划分还是从宏观经济着眼的话,那么《周礼·考 工记》中提出的分工就是标准的工业技术分工了。 • 儒家一贯重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二章 西周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二章 西周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c4bfdb07cd184254a35351f.png)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二章西周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8 题1、西周时期,()被列为五常之教的第一项。
A . 农事B . 手工业C . 畜牧业D . 商业参考答案:A2、轮荒休耕制实行于()。
A . 夏B . 商C . 原始社会末期D . 西周参考答案:D3、西周时期的基本财政原则是()。
A . 量入为出原则B . 节用原则C . 贡纳原则D . 适度的原则参考答案:A4、重农作为重要国策形成于()。
A . 夏B . 西周C . 商D . 春秋参考答案:B5、西周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反映为()。
A .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B . 有了专门放牧的农仆。
C . 专司畜牧的职官增多。
D . 饲养大量可供祭祀牲畜。
参考答案:C6、集中反映西周时的农业观念的一部著作为()。
A . 《幽风七月》B . 《诗经》C . 《逸周书大聚》D . 《逸周书文传》参考答案:B7、西周财政支出的最高原则为()。
A . 专税专用B . 节用原则C . 负担平均D . 确定原则参考答案:B8、()开始的籍田制度后来一直为各朝统治者所效仿,逐渐演变成象征性的“籍礼”。
A . 西周时期B . 夏朝时期C . 元朝时期D . 商朝时期参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题1、西周时期的财政储蓄的基本目的是()A . 用于争夺或巩固王业B . 用于备荒C . 为了商业发展的需要D . 为了更好的发展手工业参考答案:AB2、西周时期,诸侯对王室的贡纳的标准取决与()A . 诸侯国人口的多少B . 诸侯国封地的多少C . 诸侯国距离王城的远近D . 诸侯国富裕程度参考答案:BC3、道路的修建与维修,对周的统治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A . 便于周王巡视各诸侯国及诸侯朝见天子B . 便于向各诸侯国征收贡赋C . 军事上利于军队调动,加强对诸侯的控制和抵抗周边各族的进扰D . 便于商品货物的运输参考答案:ABC4、西周时期的富农政策包括那几个方面()。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f3d61d9fd0a79563d1e7264.png)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23 题1、()最早将中国社会的庶民阶层划分为四个职业等级,即士农工商。
A . 鲍叔牙B . 管仲C . 屈原D . 姜子牙参考答案:B2、()是春秋战国后期逐渐形成的一大学派。
A . 儒家学派B . 道家学派C . 法家学派D . 墨家学派参考答案:C3、()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倡导农商并重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参考答案:A4、孔子认为()是引起社会动乱的根源。
A . 不遵循礼法B . 无限度地追求财富C . 社会分工的错乱D . 统治者的暴政参考答案:B5、()在回答齐桓公关于治国的问题时,响亮地提出了“四民分业定居”论。
A . 商鞅B . 管仲C . 晏婴D . 李悝参考答案:B6、“正德福利”的思想是()提出的。
A . 管仲B . 单旗C . 晏婴D . 孙书敖参考答案:C7、春秋时期士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管仲所谓的“士”主要指()。
A . 武士B . 说客C . 士大夫D . 手工业者参考答案:A8、()的思想体系中出现了“放任主义”和“干涉主义”的某种融合。
A . 《老子》B . 《管子》C . 《庄子》D . 《孟子》参考答案:B9、富民思想最先为哪一学派正式倡导()A . 法家B . 道家C . 儒家D . 墨家参考答案:C1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
A . 商业B . 手工业C . 农业D . 官营企业参考答案:C11、下列哪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商家商业经营思想()。
A . 注重预测市场行情B . 待乏原则C . 注重商业经营者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