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经典算法EM算法 讲解
EM算法简介精品PPT课件
在数理统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以及模式识别 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问题提出
给定一些观察数据y,假设y符合如下的高斯分布
K
p(y) kN(y|k,k). k1
需要求出混合高斯分布的三组参数 k,k,k
即
||i1 i || ||Q (i 1| i)Q (i|. i)||
重复上面两个步骤直至
或
充分小时,停止.
11
EM例子
• 有公式(1)(3)以及贝叶斯公式可得
p(Z|Y,,,)
∝
NK
[kN(yn|k,k)z]nk
n1 k1
其中N表示观察样本数.
• 公式中 znk 是未知的,需要求出它的期望
12
推论L 1(.M(假*设)) 存L在(一)些,
并
且Q (M ()|)Q (,|那么),有
a) k(x|y ,M ( ) )k(x|y , )
b)
c)
几乎处处成立.
17
GEM算法性质
推论2.对于一 , ,L ()L ()
些
,其中
,
那么对于GEM算M 法有().
(p), p0,1,2,...
EM的M-step可能比较复杂
• M-step
定义映M射()
Q (M ( 满)|) Q (|)
足,其中 是参数空 . 间 ,
i1 M(
即
16
GEM算法性质
引理1.
对于任意 (',一 ) 对 ,其 参 中 是 数参数空间,
H ('|)H (|),
4
问题简化
em计算公式
"EM" 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具体的计算公式取决于你所指的具体问题或领域。
以下是一些与"EM" 相关的常见计算公式:1. **期望最大化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EM)**:EM算法用于估计具有潜在变量的概率模型参数。
它通常包括两个主要步骤:E步骤(Expectation)和M步骤(Maximization)。
EM算法的计算公式涉及到概率密度函数和最大似然估计,具体的公式可能会根据问题的不同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EM算法的更新规则如下:- **E步骤(Expectation)**:计算在给定当前参数下,潜在变量的条件期望值。
- **M步骤(Maximization)**:使用条件期望值来更新模型的参数以最大化似然函数。
2. **电磁场计算**:在电磁学领域,计算电场或磁场的公式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而变化。
例如,计算电场强度E的公式可以使用库仑定律:- E = k * |q| / r^2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k是电场常数,q是电荷量,r是距离。
3. **能量质量等效性(E=mc²)**:这是爱因斯坦的质能等效性公式,用于计算物质的能量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公式为:- E = m * c²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
4. **教育评估中的期望值(Expected Value)**:在教育评估中,期望值通常用于计算学生或测试结果的平均得分。
期望值的计算公式为:- E(X) = Σ (x * P(x))其中,E(X)表示期望值,x表示可能的得分,P(x)表示每个得分发生的概率。
EM算法
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ˆ 和 ˆ 2: 3)计算均值和方差的最大似然估计校正值
2 ˆ ˆ 4)重复以上的2-3步,直至 和 收敛为止。
经过EM迭代算法可得:
迭代算法补入的两个数据:第4行第5个为2.5216,第8行第3个为4.5522。
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MonteCarlo模拟,随机取 x
假设我们想估计知道A和B两个参数,在开始状态下二者都是未知的,但如果知道了A的信息就可以得到B的信息,反过来 知道了B也就得到了A。可以考虑首先赋予A某种初值,以此得到B的估计值,然后从B的当前值出发,重新估计A的取值, 持续迭代直到收敛为止。
迭代的结果真的有效吗?
从最大似然到EM算法
EM算法推导
里面了。那下一步怎么办啊?你开始喊:“男的左边,女的右边!”。然后你就先统计抽样得 某些男生和女生一见钟情,无法硬把他们拉扯开。那现在这200个人已经混到一起了, 到的 100个男生的身高。 随便指出一个人(的身高),无法确定这个人(的身高)是男生(的身高)还是女生(的身 假设他们的身高是服从高斯分布的。但是这个分布的均值 μ和方差σ2我们不知道,这两个参数 高)。也就是说不知道抽取的那200个人里面的每一个人到底是从男生的那个身高分布里面 就是我们要估计的。记作 θ=[μ,σ2]T 抽取的,还是女生的那个身高分布抽取的。 用数学的语言就是,抽取得到的每个样本都不知道是从哪个分布抽取的。 两个问题需要估计: 一是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
i 1 zi
p( xi , zi ; ) ln LEM ( ) ln p( xi , zi ; ) ln Q( zi ) Q( zi ) i zi i zi p( xi , zi ; ) Q( zi ) ln Q( zi ) i zi
EM算法-完整推导
EM算法-完整推导前篇已经对EM过程,举了扔硬币和⾼斯分布等案例来直观认识了, ⽬标是参数估计, 分为 E-step 和 M-step, 不断循环, 直到收敛则求出了近似的估计参数, 不多说了, 本篇不说栗⼦, 直接来推导⼀波.Jensen 不等式在满⾜:⼀个 concave 函数, 即形状为 "⋂" 的函数f(x)λj≥0∑jλj=1 类似于随机变量的分布的前提条件下, 则有不等式:f(∑jλj x j)≥∑jλj f(x j)恒成⽴, 则该不等式称为 Jensen 不等式. 是有些不太直观哦, (sum 是最后哦, 有时候会犯晕).为了更直观⼀点, 考虑λ只有两个值, 即:λ1=1−tλ2=1其中,0⩽"\bigcap" 函数 f(x) 中有⼀段区间 [a, b], 构造出该范围内的⼀个点x_t当, x_t = (1+t)a + tb则有:f((1-t)a +tb) \ge (1-t)f(a) + tf(b)这⾥跟之前写过的 convex 其实是⼀模⼀样的, 要是还不直观, 就⾃个画个草图就秒懂了.左边是函数的值, 右边连接两个端点a,b的函数值的直线, 因为是 "\bigcap 的", 故函数值必然在直线的上⽅.⽤数学归纳法, 当 M > 2:f(\sum \limits _{j=1}^M \lambda_j x_j) \ge \sum \limits _{j=1}^M \lambda_j f(x_j)EM算法推导假设给定⼀个包含 n 个独⽴的训练样本的数据集, D = \{ x_1, x_2, x_3...x_n) \}希望拟合⼀个概率模型p(x, z) , 其对数似然函数(log likelihood)为:为啥要 log, 乘法变加法, 不太想说了, ⾃⼰都重复吐⾎了似然, 不加log 前是: l(\theta) = \prod \limits _{i=1}^n p(x; \theta)的嘛, 样本的联合概率最⼤l(\theta) = \sum \limits _{i=1}^n log \ p(x; \theta)= \sum \limits _{i=1}^n log \ \sum \limits _{z} p(x, z; \theta)理解\sum \limits _{z} p(x, z; \theta)给定\theta的前提下, 关于 x, z 的联合概率跟之前扔硬币是⼀样的, 对于每个独⽴数据的产⽣, 其实还有⼀个隐含的因素 z (扔硬币中,到底这次试验是来⾃于硬币A 还是硬币B每个Z因素, 影响着 p(x,z) 的联合概率分布. 考虑所有的 z, 则是全概率了呀.对于p(x; \theta)直接通过 x 来观测\theta⽐较难 (扔硬币中, 没有上帝视⾓, 不知道扔结果是哪个硬币产⽣的)z^{(i)}是⼀个隐变量(latent), 如果能观测到z^{(i)}则参数预测会容易很多, EM算法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EM 算法呢, 分为两个步骤:在 E 步中, 构建l(\theta)的下界函数 (给定\theta来找 z)在 M 步中, 最⼤化这个下界函数不太直观, 就回顾上篇扔硬币的栗⼦, 这⾥的 z 就是那个来⾃哪⾥A 还是 B 的概率(每次试验)设Q_i为关于 z 的概率分布, 即\sum \limits _{z} Q_i(z) = 1 (z 如是连续变量则\sum \rightarrow \int_z) ,则对于上⾯的对数似然函数:= \sum \limits _{i=1}^n log \ \sum \limits _{z} p(x_i, z_i; \theta) \ (1)对 p 的部分, 同时乘上和除以Q_i(z_i)不改变等式 , 这种技巧, 中学的 "配平⽅或数列裂项求和" ⼀样滴= \sum \limits _i log \sum \limits _{z_i} Q_i(z_i) \frac {p(x_i, z_i; \theta)}{Q_i(z_i) } \ (2)log 函数是 concave 的, 联想 jensen不等式f(\sum \limits _j \lambda_j x_j) \ge \sum \limits _j \lambda_j f(x_j)即 log 对于与 f(); \sum \limits _{z_i} Q_i(z_i) 对应于 \sum \limits _j \lambda_j ; 最后⼀项对x_j\ge \sum \limits_{i} \sum \limits_{z_i}Q_i(z_i) \ log \frac {p(x_i, z_i; \theta)}{Q_i(z_i) } \ (3)就类似与, 把⼀个, 函数⾥⾯的参数, 提取到函数外⾯来. 如还是不理解, 回看之前写的 convex 篇什么时候会取到等于?即当\frac {p(x_i, z_i; \theta)}{Q_i(z_i) } = c是个常数的时候, (2) 和 (3) 是相等的.即p(x_i, z_i; \theta) = c \ * Q_i(z_i)在\theta给定下, 关于 x, z 的联合概率分布与隐变量 z 的分布是⼀个线性关系因为\sum \limits_{z_i} Q_i(z_i) = 1, 如果将Q_i(z_i)认为是给定x_i 和 z_i的后验概率分布, 这样就得到了该似然函数的⼀个下界,根据全概率(后验) 与贝叶斯公式:Q_i(x_i) = \frac {p(x_i, z_i; \theta)}{\sum \limits _{z_i} p(x_i, z_i; \theta)}=\frac {p(x_i, z_i; \theta)}{p(x; \theta)}=p(z_i|x_i, \theta)相当于求给定\theta 和 x_i的情况下, 求 z_i 的条件概率, 果然, 深刻理解贝叶斯公式显得多么重要呀再回顾⼀波贝叶斯公式:设A1,A2,A3..构成完备事件组, 则对任意⼀事件B有:P(A_i|B) = \frac {P(A_i)P(B|A_i)}{\sum \limits _{i=1}^n P(A_i)P(B|A_i)}同上述, 只要当我们取Q_i(z_i)的值为给定\theta 和 x_i的后验概率分布的时候, 就能保证:\frac {p(x_i, z_i; \theta)}{Q_i(z_i) }的值是⼀个常数 (反过来推的), 既然是个常数, 也就**前⾯ (3) 的地⽅可以取等号啦, 即: **\sum \limits _{i=1}^n log \ \sum \limits _{z} p(x_i, z_i; \theta) = \sum \limits_{i} \sum \limits_{z_i}Q_i(z_i) \ log \frac {p(x_i, z_i; \theta)}{Q_i(z_i) }这样⼀来, 相当于在 E 步得到了似然函数的⼀个下界, 然后在 M 步, 求解(3) 最⼤值时候的参数\theta . 然后重复以上的 E, M 步骤:E-步: For each i:Q_i(z_i) = p(z_i | x_i; \theta)M-步, 更新\theta:\theta = arg \ max _\theta \sum \limits_{i} \sum \limits_{z_i}Q_i(z_i) \ log \frac {p(x_i, z_i; \theta)}{Q_i(z_i) }....循环直到收敛, 则估计出了参数\theta但, 万⼀不收敛呢?, so, 必须证明⼀波, EM算法是收敛的哦证明EM算法会收敛假设\theta^{(t)} 和 \theta^{(t+1)}为EM算法的连续两个步骤的参数值, 欲证l (\theta)收敛, 只需证:l(\theta^{(t)}) \leq l(\theta^{(t+1)})即可EM算法使得似然函数的值单调递增即可根据前⾯关于⽤ jensen不等式的取等条件, 推导出, 取得Q_i(z_i)^{(t)}的⽅式是:Q_i ^{(t)} (z_i) = p(z_i | x_i; \theta ^{(t)})此条件下, 使得jensen不等式取等即:l(\theta^{(t)}) = \sum \limits_{i} \sum \limits_{z_i}Q_i(z_i) \ log \frac {p(x_i, z_i; \theta ^t)}{Q_i(z_i) }⽽参数\theta^{(t+1)}的取值⽅式, 是使得上⾯的这个等式的值最⼤, 则必然l(\theta^{(t+1)}) \ge l(\theta^{(t)})展开⼀波:l(\theta^{(t+1)}) \ge \sum \limits_{i} \sum \limits_{z_i}Q_i^t(z_i) \ log \frac {p(x_i, z_i; \theta ^{(t+1)})}{Q_i^t(z_i) } \ (4)\ge \sum \limits_{i} \sum \limits_{z_i}Q_i^t(z_i) \ log \frac {p(x_i, z_i; \theta^t)}{Q_i^t(z_i) }\ (5)=l(\theta^{(t)}) \ (6)(4) 源于不等式的性质, 必然成⽴嘛(5) 就是取最⼤值的⼀个过程必然成⽴(6) 取相等的⽅式去是应⽤了 Jensen不等式即证明了l(\theta^{(t)}) \leq l(\theta^{(t+1)}) , 即EM算法是收敛的呀.⼩结⾸先是要理解,参数估计的是在⼲嘛, 需要回顾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或理解上篇扔硬币的栗⼦核⼼, ⽤到了⼀个jensen 不等式, 需要回顾凸函数的⼀些性质来理解⼀波推导的⽅式呢, 依旧是极⼤似然估计, 带log (乘法边加法)推导核⼼技巧是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真正理解太重要, 如LDA, 逻辑回归, 贝叶斯...这些算法都⽤到了.证明收敛, 其实只是⼀些, 推理的技巧, 还是挺有意思的.总体上, EM算法, 理解起来,我感觉不是很容易, 但, 也没有想象的那样难, 只要肯坚持,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嘛, 当然也为了⾃勉⽬前在经济和精神双重困境中的⾃⼰:耐⼼和恒⼼, 总会获得收获的Loading [MathJax]/jax/element/mml/optable/SuppMathOperators.js。
EM算法
i i z i z i
(i ) Q ( z Z i ) 1 Qi ( z ) 0
Q i 表示隐含变量Z的某种分布,Qi 满足的条件是
z P x i , z i ; C
EM算法
i i z(i )
EM算法
(i ) (i ) (i ) ln p ( x ; ) ln p ( x , z ; ) i i 种分布,Qi 满足的条件是
(i ) Q ( z Z i ) 1 Qi ( z ) 0
p ( x ( i ) , z ( i ) ; ) ln Qi ( z ) (i ) ( i ) Q ( z ) i z i
根据数学期望的相关定 理:E[ f ( X )] f ( xi ) p( xi )
p ( x , z ; ) p ( x ( i ) , z ( i ) ; ) (i ) Q ( z ) 是 ( z )的数学期望 i (i ) Qi Qi ( z ) z(i ) p ( x ( i ) , z ( i ) ; )
(i ) (i ) (i )
i
ln(E[
i
Qi ( z )
(i )
])
(3)
EM算法
根据Jensen不等式:
f ( x) ln x是凹函数 f ( EX ) E f ( x)
lnE[ X ] Eln X
p( x ( i ) , z ( i ) ; ) ln(E[ ]) (i ) Qi ( z ) i (3)
至与此 t 对应的L t 的值相等。
只有当此时的下界等于 当前的对数似然函数时, 我才能保证当我优化这 个下界的时候,才真正 优化了目标函数。
EM算法
EM算法EM算法--应用到三个模型:高斯混合模型,混合朴素贝叶斯模型,因子分析模型判别模型求的是条件概率p(y|x),生成模型求的是联合概率p(x,y).即= p(x|y) ? p(y)常见的判别模型有线性回归、对数回归、线性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boosting、条件随机场、神经网络等。
常见的生产模型有隐马尔科夫模型、朴素贝叶斯模型、高斯混合模型、LDA、RestrictedBoltzmann Machine等。
所以这里说的高斯混合模型,朴素贝叶斯模型都是求p(x,y)联合概率的。
(下面推导会见原因)套路小结:凡是生产模型,目的都是求出联合概率表达式,然后对联合概率表达式里的各个参数再进行估计,求出其表达式。
下面的EM算法,GMM 等三个模型都是做这同一件事:设法求出联合概率,然后对出现的参数进行估计。
一、EM算法:作用是进行参数估计。
应用:(因为是无监督,所以一般应用在聚类上,也用在HMM 参数估计上)所以凡是有EM算法的,一定是无监督学习.因为EM是对参数聚集给定训练样本是高斯混合模型,混合朴素贝叶斯模型,因子分析模型"> 样例独立,我们想要知道每个样例隐含的类别z,使是p(x,z)最大,(即如果将样本x(i)看作观察值,潜在类别z看作是隐藏变量,则x可能是类别z,那么聚类问题也就是参数估计问题,)故p(x,z)最大似然估计是:高斯混合模型,混合朴素贝叶斯模型,因子分析模型">所以可见用到EM算法的模型(高斯混合模型,朴素贝叶斯模型)都是求p(x,y)联合概率,为生成模型。
对上面公式,直接求θ一般比较困难,因为有隐藏变量z存在,但是一般确定了z后,求解就容易了。
EM是一种解决存在隐含变量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
竟然不能直接最大化?(θ),我们可建立?的下界(E步),再优化下界(M步),见下图第三步,取的就是下界高斯混合模型,混合朴素贝叶斯模型,因子分析模型" action-data="http%3A%2F%%2Fbl og%2F515474%2F201305%2F19180744-0ed136937810 4b548dbee01337f6ba69.jpg" action-type="show-slide"> (总式)解释上式:对于每一个样例i,让Qi表示该样例隐含变量z的某种分布,Qi满足的条件是(如果z 是连续性的,那么Qi是概率密度函数(因子分析模型就是如此),需要将求和符号换成积分符号即:高斯混合模型,混合朴素贝叶斯模型,因子分析模型">因子分析模型是如此,这个会用在EM算法的M步求。
EM算法在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EM算法在聚类分析中的应用EM算法是一种在统计学中广泛应用的算法。
它使用迭代的方法来估计未观察到的隐变量的值,并通过这些值来优化参数的估计,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一些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EM算法在聚类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聚类算法和实际示例。
聚类分析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其目的是从一组数据中找到一些相似的子集。
这些数据点(也称为样本)可以是数字,文本,图像等任何东西。
聚类算法将数据点分组成一个个类别,使得每个类别内部的点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点则差异较大。
聚类分析通常用于将大量数据压缩为较小的、有意义的数据集,以便快速有效地处理和分析。
实际上,聚类分析一直是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于EM算法的聚类算法也成为了该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常用的算法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聚类算法,并讨论如何在EM 算法中使用这些算法。
1. K-Means聚类算法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用于将数据点划分到k个不同的、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的组中的算法。
它是一种迭代算法,目标是将数据点划分到k个簇中,使得各个簇内部的数据点的差异最小,簇与簇之间的数据差异最大。
在K-Means算法中,首先需要随机初始化k个质心,然后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接近的质心所在的簇中。
接下来,根据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更新每个簇的质心。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质心不再发生变化。
最终,每个数据点将被分配到最接近的质心所在的簇中。
然而,K-Means聚类算法有一些缺点。
首先,它需要事先确定聚类数量k,这可能很难。
其次,在真实世界的应用中,簇中的数据点通常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大小,而K-Means算法无法处理非球体形状或不同密度的簇。
因此,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聚类算法。
2. 均值漂移聚类算法均值漂移聚类算法是一种无参数聚类算法,可以用于发现具有不同形态和密度的簇。
它首先为每个数据点选择一个随机起始点,并计算每个点的估计概率分布。
EM算法
Company Logo
背景及简介
EM 算法经过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计算期望(E),利用对隐藏变 量的现有估计值,计算其最大似然估计值 第二步是最大化(M),最大化在 E 步上 求得的最大似然值来计算参数的值。 通过对以上两步的不断交替迭代,当结果 收敛到某一值时终止迭代
Company Logo
举例
经过29步迭代数据就已基本收敛,最终 结果如下
Company Logo
Contents
1 2 3
背景及简介 算法及实 举例 改进算法
4
Company Logo
改进算法
MCEM算法:
在某些情况下,EM算法的E-Step有可 能会很复杂,或者没有解析解,在这种 情况下可采用蒙特卡洛的方法来近似求 解 由于MC的方法引入MC误差,因此EM算 法的单调性质丢失,但在某些情况下, MCEM算法可以以很高的概率接近最优 解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ntents
1 2 3
背景及简介 算法及实 举例 改进算法
4
Company Logo
举例
在此以混合高斯分布为例,对该算法进行 进一步说明 混合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表示为:
Company Logo
算法及实现
理论上已经证明每次迭代都是数值稳定 的,且满足 即每次迭代均可 使似然值增加。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通过EM算法得到的仅 是局部最优解,为了得到全局最优解, 我们通常采用广义的EM算法(GEM), 就是在M-Step估计 时应满足Q函数 增加,即:
它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EM算法初值 设置、规定标准差、选择混合分布的个 算法及实现
EM算法主要思想
Q( , old ) Ez [log p ( X , Z| )|X, old ] log p ( X , Z| ) p( Z | X , old )
z z
log p ( X , Z | ) f ( Z | X , old )dZ
i 1
M
i
1且0 i 1
2、问题描述(续)
• Ni ( x; i , i )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1 1 T 1 Ni ( x) exp ( x ) ( x ) d /2 i i i 1/2 2 (2 ) i
• 参数估计的最常用方法是最大似然估计,通过使 似然函数达到最大值得到参数的估计值。 • 将高斯混合密度函数中所有待定的参数记为 , 则似然函数为:
2问题描述em算法是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假设样本分布符合高斯混合模型算法目的是确定各个高斯部件的参数充分拟合给定数据并得到一个模糊聚类即每个样本以不同概率属于每个高斯分布概率数值将由以上各个参数计算得到
EM算法
韩旭东 2010.6.18
内容概述
• • • • 1、背景简介 2、问题描述 3、EM算法原理 4、结论与讨论
old new new T p ( k | x , )( x )( x ) i i k i k i 1 old p ( k | x , ) i i 1 N
N
• 其中,p(k | xi , (i1) )可由下式求得。
old p ( k , x | ) old i p (k | xi , ) p ( xi | old )
i 1 i 1 k 1 N N K
机器学习中的EM算法详解及R语言实例
机器学习中的EM算法详解及R语言实例最大期望算法(EM)来自WXin gong zhong 号datadwK均值算法非常简单(可参见之前发布的博文),详细读者都可以轻松地理解它。
但下面将要介绍的EM算法就要困难许多了,它与极大似然估计密切相关。
1 算法原理不妨从一个例子开始我们的讨论,假设现在有100个人的身高数据,而且这100条数据是随机抽取的。
一个常识性的看法是,男性身高满足一定的分布(例如正态分布),女性身高也满足一定的分布,但这两个分布的参数不同。
我们现在不仅不知道男女身高分布的参数,甚至不知道这100条数据哪些是来自男性,哪些是来自女性。
这正符合聚类问题的假设,除了数据本身以外,并不知道其他任何信息。
而我们的目的正是推断每个数据应该属于哪个分类。
所以对于每个样本,都有两个需要被估计的项,一个就是它到底是来自男性身高的分布,还是来自女性身高的分布。
另外一个就是,男女身高分布的参数各是多少。
既然我们要估计知道A和B两组参数,在开始状态下二者都是未知的,但如果知道了A的信息就可以得到B的信息,反过来知道了B也就得到了A。
所以可能想到的一种方法就是考虑首先赋予A某种初值,以此得到B的估计,然后从B的当前值出发,重新估计A的取值,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收敛为止。
你是否隐约想到了什么?是的,这恰恰是K均值算法的本质,所以说K均值算法中其实蕴含了EM算法的本质。
EM算法,又称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
在男女身高的问题里面,可以先随便猜一下男生身高的正态分布参数:比如可以假设男生身高的均值是1.7米,方差是0.1米。
当然,这仅仅是我们的一个猜测,最开始肯定不会太准确。
但基于这个猜测,便可计算出每个人更可能属于男性分布还是属于女性分布。
例如有个人的身高是1.75米,显然它更可能属于男性身高这个分布。
据此,我们为每条数据都划定了一个归属。
接下来就可以根据最大似然法,通过这些被大概认为是男性的若干条数据来重新估计男性身高正态分布的参数,女性的那个分布同样方法重新估计。
em算法
Em算法,是指期望最大化算法,是一种迭代算法,用于统计中,以找到概率模型中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该估计依赖于不可观察的隐藏变量。
EM算法由dempster,laind和Rubin于1977年提出,是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学习算法,可以通过MLE从不完整的数据集中估计参数。
此方法可广泛用于处理不完整的数据,例如缺陷数据,截断的数据和嘈杂的数据。
可能会有一些生动的隐喻可以清楚地解释该算法。
例如,食堂的厨师炒了一道菜,不得不将它分成两部分,以便两个人一起吃。
显然,没有必要以很小的平衡来精确称量它。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一个盘子随机分成两个碗,然后观察是否有很多盘子,然后再取其中的一些放到另一个碗中。
这个过程是反复进行的,直到每个人都看不到两个碗中所盛菜肴的重量差异。
EM算法就是这样。
假设我们知道两个参数a和b,它们在初始状态下是未知的。
如果我们知道a的信息,那么我们可以得到b的信息,如果我们知道b,那么我们可以得到a。
可以考虑给定某个初始值以获得b的估计值,然后从b的当前值重新估计a的值,直到当前值收敛为止。
在统计中,最大期望(EM)算法是一种算法,用于根据概率模型中的参数来找到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或最大后验估计。
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数据集群领域中经常使用最大期望值。
多元高斯混合模型 em算法 工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多元高斯混合模型em算法工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编写文章的概述部分时,需要对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并提供相关背景信息。
这里是关于多元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及其在工况(engineering conditions)中的应用的概述。
多元高斯混合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统计模型,它是由多个高斯分布组成的概率密度函数的线性组合。
在实际问题中,很多数据的分布无法被单个高斯分布完全描述,而是由多个高斯分布混合而成。
多元高斯混合模型通过将这些高斯分布加权组合,能够更好地近似复杂数据的分布情况。
EM算法是一种常用于估计多元高斯混合模型参数的迭代算法。
通过EM算法,我们可以根据观测数据来估计出模型中每个高斯分布的均值、协方差和权重等参数,从而得到最优的模型拟合结果。
EM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交替迭代的方式,通过E步骤计算隐变量(即数据来自于哪个高斯分布),再通过M步骤更新模型参数,不断优化模型,直到收敛到最优解。
在工况中,多元高斯混合模型及EM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工况通常涉及到多个不同的条件和变量,而且这些条件和变量之间往往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
通过使用多元高斯混合模型,可以更好地对这些变量的分布进行建模和描述,进而提供更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结果。
无论是在工程领域的故障诊断、质量控制还是金融领域的风险分析等应用场景中,多元高斯混合模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本文将针对多元高斯混合模型及其在工况中的应用展开详细探讨。
通过介绍多元高斯混合模型的基本原理和EM算法的实现方式,以及探讨其在工况中的应用案例,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多元高斯混合模型、EM算法以及它们在工况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多元高斯混合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对多元高斯分布和混合模型的介绍,读者将了解到多元高斯混合模型在数据建模和聚类分析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场景。
EM算法及其应用实例
Gaussian Mixture Model -Generative Model
Gaussian Mixture Model-Generative Model
Gaussian Mixture Model-Generative Model
Gaussian Mixture Model-Generative Model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Model -Generative Model • 问题提出 • 如果时间回到2006年,马云和杨致远的手还会握在一起吗/阿里巴巴集团和 雅虎就股权回购一事签署了最终协议
• 讲解:两个文本的完全不相关,但是事实上,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杨致远和雅虎有着密 切的联系,从语义上看,两者都和“阿里巴巴"有关系。
几个EM应用实例
• Gaussian Mixture Model •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Model •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Model
Gaussian Mixture Model-Generative Model
The LC Cluster Models
• Includes a K-category latent variable, each category representing a cluster. • Each cluster contains a homogeneous group of persons(cases) who share common interests, values, characteristics, and/or behavior(i.e. share common model parameters). • Note: Advantages over more traditional ad-hoc types of cluster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 selection criteria and probability-based classification. Posterior membership probabilities are estimated directly from the model parameters and used to assign cases to the modal class – the class for which the posterior probability is highest.
聚类EM算法解析
《聚类EM算法解析》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聚类概述•EM算法基础•聚类EM算法详解•聚类EM算法实例•总结与展望目录01聚类概述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对数据对象的相似性分析,将相似的数据对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群组或簇。
定义聚类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基于距离的聚类、基于密度的聚类、基于层次的聚类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1聚类的应用场景23聚类可以用于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为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挖掘聚类可以用于图像分割和图像识别,将相似的像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区域或对象。
图像处理聚类可以用于文本挖掘中的主题分类和文档聚类,将相似的文档或文本归为同一类。
文本挖掘挑战聚类算法的性能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数据维度、数据噪声、数据规模等。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应用场景,需要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
评估评估聚类算法的性能通常采用一些指标,如轮廓系数、Calinski-Harabasz指数、Davies-Bouldin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聚类结果的优劣,以及不同聚类算法之间的比较。
聚类的挑战与评估02 EM算法基础EM(Expectation-Maximization)算法是一种迭代优化策略,用于在统计模型参数不完全或不确定的情况下,最大化似然函数的期望值。
原理EM算法通过不断迭代两个步骤,即E步骤(Expectation step,期望步骤)和M步骤(Maximization step,最大化步骤),来逐渐优化模型的参数,以实现最大化似然函数的期望值。
定义定义与原理VS优点EM算法能够处理数据不完全或不确定的情况,对于隐藏变量和缺失数据的问题有一定的鲁棒性。
同时,EM算法在许多统计模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高斯混合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等。
缺点EM算法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而不是全局最优解。
此外,EM算法的性能依赖于初始参数的选择,如果初始参数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算法不收敛或收敛到非预期的结果。
EM算法(期望最大化算法)理论概述
EM算法(期望最大化算法)理论概述EM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是一种用于参数估计的迭代算法,经常在概率统计和机器学习领域中被使用。
EM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地执行两个步骤:E步骤(Expectation Step)和M步骤(Maximization Step),以达到最大似然估计或最大后验概率估计。
E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隐变量的引入,将含有隐变量的模型转化为一个不含隐变量的模型,并通过迭代的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
在介绍EM算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概念。
对于一个统计模型,通常会包含两种变量,观测变量(O)和隐变量(Z)。
观测变量是可见的,而隐变量是不可见的,它们的具体取值需要通过推断来确定。
假设我们有一组观测数据X={x1,x2,...,xn},以及对应的隐变量Z={z1,z2,...,zn}。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观测数据X的分布来估计模型的参数。
然而在实际的场景下,往往只能观测到观测变量X,隐变量Z是未知的。
此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完全数据集Y={X,Z},其中Z为隐变量。
EM算法就是通过观测数据和完全数据的两个步骤迭代地估计模型参数。
EM算法的E步骤即Expectation步骤,用于计算在给定当前模型参数下,隐变量的后验概率分布。
在E步骤中,我们需要计算完全数据集的似然函数,即p(Y,θ),其中θ表示模型的参数。
由于我们无法直接计算p(Z,X,θ),因此通过贝叶斯公式可以得到p(Z,X,θ) = p(Z,X,θ) / p(X,θ) = p(Z,X,θ) / Σp(Z,X,θ)。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先猜测模型的参数值,然后根据猜测的参数值计算p(Z,X,θ),再根据这个后验概率分布,对完全数据集进行加权统计,得到完全数据集的似然函数。
EM算法的M步骤即Maximization步骤,用于最大化完全数据集的似然函数,即在给定隐变量的后验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找到最大化完全数据集似然函数的参数值。
缺失值处理-em算法
缺失值处理-em算法缺失值处理-EM算法缺失值处理是数据分析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数据集中存在缺失值的情况。
缺失值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数据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影响决策的结果。
因此,对缺失值进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EM算法,即期望最大化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是一种常用的缺失值处理方法。
它通过迭代的方式,利用已有的观测数据和缺失数据的概率模型,估计缺失数据的值,从而实现对缺失值的填补。
EM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步骤的交替迭代来实现缺失值的处理。
首先,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和缺失数据的概率模型,计算缺失数据的期望值。
然后,利用这个期望值来更新缺失数据的估计值。
通过不断迭代,最终得到对缺失值的填补。
具体来说,EM算法的步骤如下:1. 初始化缺失数据的估计值。
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如均值填补或随机填补。
2. E步: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和缺失数据的概率模型,计算缺失数据的期望值。
这个期望值可以通过条件概率的计算得到。
3. M步:利用E步得到的缺失数据的期望值,更新缺失数据的估计值。
可以使用一些统计方法,如最大似然估计或贝叶斯估计。
4. 重复进行E步和M步,直到收敛。
EM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已有的观测数据来估计缺失数据的值,从而提高填补缺失值的准确性。
同时,EM算法还可以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的缺失值,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然而,EM算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EM算法对于缺失数据的分布有一定的假设,如果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可能导致填补结果不准确。
其次,EM算法对于初始值的选择比较敏感,不同的初始值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填补结果。
此外,EM算法的收敛速度较慢,需要进行多轮迭代才能得到稳定的填补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概率模型和估计方法来进行缺失值处理。
同时,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插值法、回归法等,来提高缺失值处理的准确性和效果。
EM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缺失值处理方法。
使用EM算法进行参数估计方法介绍
使用EM算法进行参数估计方法介绍EM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它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EM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算法步骤。
一、EM算法的基本原理EM算法是一种迭代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用于在观测数据不完全或存在隐变量的情况下,估计模型的参数。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的方式,通过两个步骤不断优化参数的估计值,直至收敛。
EM算法的全称是Expectation-Maximization,其中Expectation(E)步骤是根据当前的参数估计值,计算隐变量的期望值;Maximization(M)步骤是根据隐变量的期望值,重新估计参数。
通过交替进行E步骤和M步骤,可以逐步提高参数的估计精度。
二、EM算法的应用场景EM算法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混合模型、聚类分析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等领域。
在混合模型中,EM算法可以用于估计每个分量的权重、均值和协方差矩阵。
通过迭代优化这些参数,可以得到对数据分布的更准确的估计。
在聚类分析中,EM算法可以用于估计高斯混合模型,从而实现对数据的聚类。
通过迭代计算每个样本属于每个聚类的概率,可以得到对数据的更准确的聚类结果。
在隐马尔可夫模型中,EM算法可以用于估计模型的初始状态概率、转移概率和观测概率。
通过迭代计算隐变量的期望值和重新估计参数,可以得到对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更准确的估计。
三、EM算法的步骤EM算法的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初始化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初始化模型的参数估计值。
2. E步骤:根据当前的参数估计值,计算隐变量的期望值。
这个步骤通常使用期望值来代替隐变量的实际观测值。
3. M步骤:根据隐变量的期望值,重新估计参数。
这个步骤通常是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来得到参数的最优估计。
4. 判断收敛:判断参数的估计值是否收敛,如果没有达到预设的收敛条件,则返回第2步继续迭代。
5. 输出结果:当参数的估计值收敛后,输出最终的参数估计结果。
em算法计算公式
em算法计算公式
EM算法,全称Expectation-Maximization算法,是一种迭代优化算法,主要用于解决概率模型中的参数估计问题。
EM算法分为两个步骤:E步和M步。
在E步中,根据当前参数θ计算观测数据的概率;在M步中,更新参数θ以最大化观测数据的对数似然值。
这两个步骤反复进行,直到收敛。
EM算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1.E步:计算观测数据X的概率
π(X|θ) = exp(logπ(X|θ))
2.M步:更新参数θ
θ = argmaxθ logπ(X|θ)
其中,π(X|θ)表示给定参数θ下观测数据X的概率,logπ(X|θ)表示对数似然值。
E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迭代优化过程,使得观测数据的对数似然值逐渐增大,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参数估计。
在实际应用中,EM算法常用于处理具有隐变量的概率模型,如贝叶斯网络、马尔可夫随机场等。
以贝叶斯网络为例,假设我们有如下条件概率:
P(X1, X2, X3|θ) = P(X1|X2, θ) * P(X2|X3, θ) * P(X3|θ)
其中,X1、X2、X3为显变量,θ为参数。
利用EM算法估计参数θ的过程如下:
1.初始化θ
2.E步:根据当前θ计算观测数据X1、X2、X3的概率
3.M步:更新θ,重复2-3步骤,直至收敛
通过EM算法,我们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贝叶斯网络参数估计,进而用于预测和分析。
总之,EM算法作为一种迭代优化算法,在机器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聚类-EM算法解析
2023
聚类-em算法解析
聚类算法概述EM算法的基本原理聚类-EM算法的实现过程聚类-EM算法的性能分析聚类-EM算法的应用实例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聚类算法概述
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若干个相似的子集(即聚类),从而发现数据集中的内在结构和类别。
聚类算法定义
聚类-em算法在处理复杂和大规模数据集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高效性能。
下一步研究方向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和问题,研究更加有效的聚类-em算法,提高聚类性能和准确率。
研究聚类-em算法的并行和分布式实现,提高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的效率。
结合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先进技术,探索更加智能和自适应的聚类方法。
蛋白质分类
利用聚类-EM算法对蛋白质进行聚类,可以发现蛋白质之间的相似性和关系,从而帮助生物学家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应用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聚类-em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聚类方法,通过迭代优化方式,不断改进聚类结果,提高聚类质量和准确率。
聚类-em算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多种数据类型和领域,如文本、图像、音频等。
利用聚类-EM算法对图像进行聚类后,可以根据每个类别的特性来增强每个区域的视觉效果,从而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和识别性能。
图像增强
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
基因表达数据分析
通过聚类-EM算法,可以将基因表达数据集划分为多个类别,每个类别代表一种特定的细胞或组织状态。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生物学家了解基因表达模式与细胞或组织状态的关系。
聚类的目的通常包括数据压缩、分类、异常检测、特征提取等。
聚类目的
em算法参数估计
em算法参数估计EM算法参数估计EM算法,全称Expectation-Maximization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
它适用于存在隐变量和缺失数据的统计模型,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优化参数的估计结果。
本文将介绍EM算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EM算法原理EM算法是一种迭代优化算法,通过交替进行E步(Expectation)和M步(Maximization)来估计参数。
其核心思想是,在每次迭代中,通过已知的观测数据和当前参数估计,计算隐变量的期望(E 步),然后利用这个期望更新参数估计(M步)。
这样不断迭代,直到参数估计收敛为止。
二、EM算法步骤1. 初始化参数:首先,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初始化,可以使用随机值或根据经验设定初始值。
2. E步:在E步中,根据当前的参数估计,计算隐变量的期望。
这一步通常利用概率论中的条件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3. M步:在M步中,利用E步计算得到的隐变量的期望,更新参数的估计值。
这一步通常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或梯度下降法来进行参数的优化。
4. 迭代更新:重复进行E步和M步,直到参数估计收敛或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三、EM算法应用EM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高斯混合模型:EM算法可以用于对高斯混合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从而实现对数据的聚类分析。
2. 隐马尔可夫模型:EM算法可以用于对隐马尔可夫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从而实现对序列数据的建模和预测。
3. 缺失数据处理:当数据中存在缺失值时,EM算法可以通过对缺失数据的估计,来完成对完整数据的分析。
4. 图像处理:EM算法可以用于图像分割、图像去噪等任务,通过对图像的概率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处理和分析。
四、EM算法优缺点EM算法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用:EM算法的原理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适用于多种模型和数据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dl( p ) n dp 1 p
n
[x i ln p (1 x i )ln(1 p )] n ln(1 p ) x i[ln p ln(1 p )] i i
1 1
n 1 1 n 1 x i( ) xi 0 p 1 p 1 p p(1 p ) i 1 i 1
ˆ xi x 4. 解似然方程得: p n i 1 5. 验证在 pˆ x 时,d l( p ) 0,这表明 pˆ x 可使似 dp 然函数达到最大
2 2
11
1
n
16:54:11
小结
极大似然估计,只是一种概率论在统计学的应 用,它是参数估计的方法之一。说的是已知某 个随机样本满足某种概率分布,但是其中具体 的参数不清楚,参数估计就是通过若干次试验, 观察其结果,利用结果推出参数的大概值。最 大似然估计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上:已知某个 参数能使这个样本出现的概率最大,我们当然 不会再去选择其他小概率的样本,所以干脆就 把这个参数作为估计的真实值。
16:54:09
EM算法——最大期望算法
——吴泽邦 吴林谦 万仔仁 余淼 陈志明 秦志勇
1
16:54:10
食堂的大师傅炒了一份菜,要等分成两份给两个人吃
——显然没有必要拿来天平一点一点的精确的去称分量, 最简单的办法是先随意的把菜分到两个碗中,然后观察是 否一样多,把比较多的那一份取出一点放到另一个碗中, 这个过程一直迭代地执行下去,直到大家看不出两个碗所 容纳的菜有什么分量上的不同为止 EM算法就是这样,假设我们估计知道A和B两个参数,在 开始状态下二者都是未知的,并且知道了A的信息就可以 得到B的信息,反过来知道了B也就得到了A。可以考虑首 先赋予A某种初值,以此得到B的估计值,然后从B的当前 值出发,重新估计A的取值,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收敛为 止。
13
16:54:18
最大期望算法
这个时候,对于每一个样本或者你抽取到的人, 就有两个东西需要猜测或者估计的了,一是这个 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二是男生和女生对应的身高 的高斯分布的参数是多少? 只有当我们知道了哪些人属于同一个高斯分布的 时候,我们才能够对这个分布的参数作出靠谱的 预测;反过来,只有当我们对这两个分布的参数 作出了准确的估计的时候,才能知道到底哪些人 属于第一个分布,那些人属于第二个分布
连续:E
X =
∞ ������������ −∞
������ ������������
4
16:54:11
最大似然估计
某位同学与一位猎人一起外出打猎,一只野兔 从前方窜过.只听一声枪响,野兔应声到下, 如果要你推测,这一发命中的子弹是谁打的?
——你就会想,只发一枪便打中,由于猎人命 中的概率一般大于这位同学命中的概率,看来 这一枪是猎人射中的
19
16:54:22
EM算法推导
这里把每个人(样本)的完整描述看做是三元 组yi={xi,zi1,zi2}, xi是第i个样本的观测值 zi1和zi2表示利用男女哪个高斯分布,隐含变量 zij在xi由第j个高斯分布产生时值为1,否则 为0 。 例如一个样本的观测值为1.8,来自男生高 斯分布,则样本表示为{1.8, 1, 0}。 即若zi1和zi2的值已知,也就是说每个人我 已经标记为男生或者女生了
5
16:54:11
最大似然估计
假设我们需要调查我们学校的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分布。 你在校园里随便地活捉了100个男生和100个女生。男 左女右,首先统计抽样得到的100个男生的身高。假设 他们的身高是服从高斯分布的。但是这个分布的均值u 和方差∂2我们不知道,这两个参数就是我们要估计的。 记作θ=[u, ∂]T。 数学语言:
在学校那么多男生(身高)中,我们独立地按照概率密度 p(x|θ)抽取100了个(身高),组成样本集X,我们想通过样 本集X来估计出未知参数θ。概率密度p(x|θ)我们知道了是高 斯分布N(u,∂)的形式,其中的未知参数是θ=[u, ∂]T。 抽到这100个人的概率:
似然函数:L(������) = L(x1,x2,…xn|������) =
10
16:54:11
解:
n
1. 写出似然函数 ������ ������ = (1 − ������)1−������������ 2. 对������ ������ 取对数,得对数似然函数 :
l( p )
n
������ ������������ ������ ������=1
3. 写出似然方程
为什么能这么变?
Jensen不等式
22
16:54:22
Jensen不等式 f凸函数: E[f(X)] >= f(E[X]) f凹函数: E[f(X)] <= f(E[X]) f(x) = log x, 二次导数为-1/x2<0, 为凹函数 (注意:国内外凹凸函数定义不同,本处采用 国际定义)
������为常量, X1,X2,…Xn为变量
若已知样本取值为x1,x2,…xn ,则事件 {X1 = x1 , X2 = x2,…Xn = xn }发生的概率为
������ ������=������ ������(������������ |������)
显然上面的概率随������ 改变而改变,从直观上来讲,既然样本 值x1,x2,…xn出现,即表示其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大,而使得 ������ ������=������ ������(������������ ; ������)取较大的值,不妨看做������的函数
3
16:54:11
期望值(EXPECTED VALUE)
在概率和统计学中,一个随机变量的期望 值是变量的输出值乘以其机率的总和,换 句话说,期望值是该变量输出值的平均数 如果X是在概率空间(Ω, P)中的一个随机 变量,那么它的期望值E[X]的定义是 E[X] = ∫ΩX dP 离散:E X = ������ ������������ ������������
20
16:54:22
对于参数估计,我们本质上还是想获得一个使似 然函数最大化的那个参数θ,现在与最大似然不同 的只是似然函数式中多了一个未知的变量z
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找到适合的θ和z让L(θ)最大
21
16:54:22
(1)式最大化,也就是最大化似然函数,但 是可以看到里面有“和的对数”,求导后形式会 非常复杂,所以很难求解得到未知参数z和θ。 (2)式只是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相等的函数, 还是有“和的对数”啊,还是求解不了 (3)式变成了“对数的和”,那这样求导就容 易了。我们注意点,还发现等号变成了不等号
23
16:54:22பைடு நூலகம்
EM算法流程
E步骤:根据参数初始值或上一次迭代的模型 参数记������ (������) ,来求一个分布q(z),使得L(q,������)最大 化
12
16:54:18
最大期望算法
继续回到身高的例子,我抽到这200个人中, 某些男生和某些女生一见钟情,已经好上了, 怎么着都不愿意分开,这时候,你从这200个 人里面随便给我指一个人,我都无法确定这个 人是男生还是女生。 也就是说你不知道抽取的那200个人里面的每 一个人到底是从男生的那个身高分布里面抽取 的,还是女生的那个身高分布抽取的。用数学 的语言就是,抽取得到的每个样本都不知道是 从哪个分布抽取的。
16
16:54:18
EM:EXPECTTATION MAXIMIZATION
依然用身高的例子 Expectation:我们是先随便猜一下男生(身高)的正态 分布的参数:如均值和方差是多少。例如男生的均值是 1米7,方差是0.1米,然后计算出每个人更可能属于第 一个还是第二个正态分布中的(例如,这个人的身高是 1米8,那很明显,他最大可能属于男生的那个分布) Maximization:有了每个人的归属,或者说我们已经大 概地按上面的方法将这200个人分为男生和女生两部分, 我们就可以根据之前说的最大似然那样,通过这些被大 概分为男生的n个人来重新估计第一个分布的参数,女 生的那个分布同样方法重新估计 这时候,两个分布的概率改变了,那么我们就再需要调 整E步……如此往复,直到参数基本不再发生变化为止
14
16:54:18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15
16:54:18
亲,还记得ppt开始分菜的厨师么?
为了解决这个你依赖我,我依赖你的循环依赖 问题,总得有一方要先打破僵局,说,不管了, 我先随便整一个值出来,看你怎么变,然后我 再根据你的变化调整我的变化,然后如此迭代 着不断互相推导,最终就会收敛到一个解
似然函数:L(������) = L(x1,x2,…xn|������) =
������ ������=������ ������(������������ |������)
8
16:54:11
最大似然估计
如何求L(������ )最大值? 考虑到有累乘,不妨取对数,这里是因为lnL函数的单 调性和L函数的单调性一致,因此L(������ )的最大值转换为 lnL(������ )的最大值
2
16:54:11
EM算法
最大期望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又译期望最大化算法)在统计中被 用于寻找,依赖于不可观察的隐性变量的概率 模型中,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