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浅谈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思维”误区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看英汉主语的差异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看英汉主语的差异
曾敏;胡小婕
【期刊名称】《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1(021)004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直觉性和主观性等特征。
西方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性和客观性等特征。
这种思维的差异性也造成了英汉主语具有许多差异性。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曾敏;胡小婕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
【相关文献】
1.从英汉主语的对比看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别 [J], 于朝静
2.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对比看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 [J], 李珂
3.从空主语和虚主语看英汉差异 [J], 徐亚丽
4.从英汉句子主语的差异看英语主语的选择 [J], 王珏;齐建涛
5.从英汉主语的差异看其英汉翻译 [J], 王海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用思维方式看英语翻译中英汉差异

浅析用思维方式看英语翻译中英汉差异作者:苏冬莹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4期摘要: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要表达的思维内容正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同时翻译也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认知方式,进而影响到翻译策略的选择及翻译的后果。
关键词:思维;英语翻译;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倾向,体现着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总体上看,传统的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具体性,而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这种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汉语的形象性和英语的功能性。
汉语具有形象性。
如“雨”(rain)字中的四点表示雨滴。
汉语直观性强,如“硬币”(coin),“纸币”(note)等,形象鲜明生动,而相应的英语译文绝大多数只说明功能,极少具备原文的形象性。
汉语常以具体比喻抽象,以物表感,状物言至。
“手忙脚乱”(in frantic rush)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
对这类词的理解,不能浮于字面,而应了解其喻义。
翻译时,可用直译再现原文的形象,也可用意译直接表达喻义。
中西民族之间因具体和抽象所存在的区别也明显地影响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构思和表达形式,这一点从马致远的“秋思”与译文的对比中可得到明证。
原文的前三行是“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连续使用了九个名词,并列了九种具象,萧瑟凄凉之景,空旷冷落之感从这九个象语中凸显出来,生动形象地抒发作者当时的情绪和心境,无需任何赘词冗语,但看译文:O’er old tree wrenthed with rotten vine fly evening Crows,’Neath tiny bridge beside a cot a clear stream flows,On ancient road in western breeth a lean horse goes……译文句式工整,词义贴切对应,语句流畅通顺,且极大限度地保留原诗具象。
浅析中式思维对汉英翻译的干扰

语言新探浅析中式思维对汉英翻译的干扰罗晓雨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式思维对汉英翻译的干扰,试图从四个方面分析中英思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汉英翻译中中式思维的具体体现,最后将提出几点建议以避免中式思维对英语学习者的干扰。
关键词:差异;中国思维模式;干扰;转换一、思维,语言和翻译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思想相互交织,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虽然翻译以语言开头和结尾,但语言不应被视为一种单独的现象,它也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
例如,狗,与中国和英美国文化的人密切相关。
英语中的“狗”是中性词。
“Every dog has his day.”等于“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迎接他的成功”。
但是,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等词在汉语中意思并不好,所以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思想活动。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一)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具象思维是一个人研究和转变记忆表达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本质是想象力,这意味着在发现真实物体之前,图像首先出现在人类的大脑中。
抽象思想是通过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也称作逻辑思维。
具象和抽象思维是中英文的两种思维模式。
中国人更习惯于具象思维,但英语国家的人倾向于抽象思维。
总的来说,除一些权威的杂志和期刊外,汉语易于使用具体的词汇而很少使用抽象的词汇。
他是个墙头草,谁硬就跟谁。
He always sits on the fence and falls on the side of the stronger.(二)分析思维和合成思维合成思维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不同的部分组合成一个联合。
它经常使用连词,介词和逻辑关系来进行整合。
但是,在分析思想中发展的人更有可能将联合分解成各个部分,或者将其关系分开。
人类基本上有两种基本的思维模式,语言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导致不同的民族表现形式。
中国人形成了分析思维但英语更多地采用合成思维。
最为常见的是,一个人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眼睛盯着手机屏幕发呆,他不在乎停在马路中央还是厕所旁边。
从英汉翻译技巧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英汉翻译技巧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蔡晓玲【摘要】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并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通过精心研究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后,进行再创作.但在日常工作中,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和固本的中国式思维局限了翻译的方法.通过几种常见翻译技巧,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协助翻译工作者更有效地把握语言间的内在联系,出色地完成工作.【期刊名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2【总页数】4页(P92-95)【关键词】翻译;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作者】蔡晓玲【作者单位】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浦363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翻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并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通过精心研究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后,进行再创作。
但在日常工作中,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和固本的中国式思维局限了翻译的方法。
本文通过几种常见翻译技巧,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协助翻译工作者更有效地把握语言间的内在联系,出色地完成工作。
1.语序的调整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英文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副词;而汉语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副词+宾语。
He is one of the few workers alive today who took part in the strike.他是参加过这次罢工还活着的少数工人之一。
英语句子中alive定语后置,而汉语译文中将定语“活着的”放至中心词前。
2.词性的转换由于英语和汉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用词特点,两种语言中绝对对应的词语不多,翻译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逐词对译,这时需要把原文的某些词类加以转换,才能使译文通畅、自然,英语中不少词类(尤其是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在汉译时往往转成动词或其他词类。
浅谈英语写作中的英汉思维差异所导致的写作错误

浅谈英语写作中的英汉思维差异所导致的写作错误【摘要】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时最头痛的问题。
本文列举了学生英语作文中常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了由于英汉思维的差异而使学生不能正确表达词义的原因。
并针对这些错误,提出了避免错误的对策,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几点建议,以便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及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写作;思维方式;思维差异;写作错误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写作无论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还是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都十分重要。
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能体现出学生英语综合素质。
英语写作日趋重要。
然而这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出现了许多错误。
二、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典型错误影响英语写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词汇量、语法、汉英语言结构差异和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语写作能力和各种英语知识和技能等。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典型错误与前三项有密切关系,学生经常犯词汇错误和语法句法错误,还有用汉语思维直接翻译过来的中式英语。
(一)词汇错误词汇错误包括词类错误、替代错误、省略型错误、冗余型错误、重复型错误、词序错误以及语意模糊等,其中前三类错误出现频率较高。
(二)语法句法错误语法句法涉及到用英语组词造句,是构建句子的框架结构,在英语写作中不容忽视。
汉英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两种语言的句法差异却是很明显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汉语句子重意合,意合语言不需要词汇和语法的衔接,主要靠词序变化和上下文语境,只要前后语篇在语义上是连贯的就可以。
而英语句子重形合,形合语言则注重时态变化和词形变化,注重使用逻辑语言如连接词来说明句子内部和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英汉思维差异实践证实,学生英语学习的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关,即负迁移,负向迁移有关,也就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浅析诗歌英译中反映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摘要:由于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差异,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学者的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探讨由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译文的影响和制约,为今后的诗歌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诗歌;汉英翻译;中西思维差异;一、引言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结构紧凑,用词优美,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古诗词翻译在实践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有以许渊冲先生为代表的《宋词三百首》,还有如威特·拜讷(Witter Bynner)等外国学者翻译的《中国诗选》,他们都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传递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作出了贡献。
但是,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
通过对比国内外学者的诗歌英译本,发现中西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审美观,并体现整体性与分析性、意向性与实证性以及模糊性与精确性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诗词翻译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与两者都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
(一)整体性与分析性差异与诗歌翻译连淑能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划分为: 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
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侧重于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规律,主张区分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把整体分解成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这与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有: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许渊冲的译文为: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Alan Ayling& Duncan Machintosh的译文为:Unending search in endless quest/So cold and still, how cold and still/By grief and anguish,grief and anguish hard oppressed.《声声慢》这首词中有多个叠词,音节变换间带给读者一种孤寂感。
浅论汉英翻译中的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文 化氛 围中 ,其思 维方式 存在 共性 。 ( ” 陈宏 薇 ,李亚
丹 ,20 :2 )不 同民族的人 ,会 因为 不同 的社 会 、历史 04 5 和文化氛 围而拥有着有差异 的思维方式 。 在汉 英翻译教学 中,思 维方式 的差异常 常成为不 小的 障碍。探索这些差 异的规律 ,并 寻求有效 的答案至关重要 。 语 言既是思维 的主要载 体 ,也是思 维 的主要 表现形式 ,同
时思维方式也制约着说话 和行文 的遣词造 句 。中国学 生学
、
了西方人发展的阻碍 。古希腊 文化崇 尚 “ 的权 利” 人 ,它关
注人本身 ,尊重人 性 ,提倡 自由。因此 ,西方文 化的核 心 内容就 是 自由。西 方文化 的这种进取性 ,是他们 不断发展
的力量源泉 。
( 二)经济制度的影 响。 自给 自足的 自然经济 制度 是中
第 l卷 8
第3 期
琼 州学 院学报
Junl f inzo ies y ora o o gh uUnvri Q t
Vo . 1 . N .3 1 8 o
2 1 年 6月 01
J n . 01 ue 2 1
浅论 汉英 翻译 中的 中英思维方式 差异原 因及其表现形式
梅 肖娟
作者简介 : 肖 ( 8 ) 梅 娟 1 3一 ,女 ,安徽 庐江人 , 商职业学院基础部助教 ,从事英语 教学教 育研 究。 9 徽
第 3期
浅论 汉英 翻译 中的 中英 思维 方式差 异 原 因及 其 表现形 式
l7 l
的经验教 训 ,喜 欢 “ 以史 为镜 ”但空 间意识较 弱。这种 内
一
、
思维方式
英 美人 思维方 式 的形 成也 与其文化 的起 源密 不可 分 。 对于西方 文 明的起 源 ,有 “ 两希论 ”的说法 ,即古希伯 来 文化 和古 希腊文 化。在 西方 ,古希伯 来文化更侧 重 于对 人 的约束 ,而古希腊 文化 则关注 于人 的发展 。我 们今天看 到
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及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及对翻译的影响作者:丁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4期摘要:由于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认识不深,很多学生在翻译时易犯错,易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
本文拟通过分析范例译文,指出在翻译时,应当注意到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性,避免死译,错译的现象。
关键词:思维差异;影响;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2一、引言不同民族有着各自迥异的定型化了思考问题的方式、特征及风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差异。
和中英两种语言打交道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符合各自语言的习惯,使译文和目的语意思基本对等,须考虑到这些差异性。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之处1.中国人倾向于顺向式思维,西方人倾向于逆向式思维。
在英语中,叙述及说明事物时,通常顺序是由小到大;而汉语则刚好相反:是由大到小。
最典型的体现在地址的写法上。
例如:“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五路,赛高街区,7楼702室”翻译成英语,应译为“Room 702, Floor 7, Saigao Block, Fengcheng 5th Road, Weiy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nxi Province,China”。
在原因和结果的表述上,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是先给出结果,再补充其原因,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一般是先因后果。
如“ The first two must be equal for all who are being compared ,if any compa rison in term of intelligence is to be made”。
为了符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翻译此句时,要先列原因,再得出结论。
因此此句译为“如果从智力方面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对于所有被比较者而言,前面两个因素必须是一样的。
”比较恰当。
英汉句子互译中的中西思维方式的转换

百家论点英汉句子互译中的中西思维方式的转换*张颖(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方式影响着语言。
语言随着不同地区人类的进化和思维的发展而具有各自的特点。
句子翻译需要注意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适当的调整使其符合译语的思维方式的对应表达。
关键词:中西思维;翻译;句子结构1引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所处的地理人文有密切的联系。
汉族在华夏大地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讲究“天人合一”的和谐。
人们从主观出发看待世界,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感性思维。
西方大多数国家濒临海岸,经济发展渗透了大量的海洋色彩,曾为经济发展展开探索、剥削,个人主义色彩和功利心明显,因而形成了理性思维。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从句子角度对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方式的转换进行深入研究。
2思维差异及句子特点2.1直线思维和曲线思维西方人为直线思维,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把重要的部分比如结果放在开头,其后再对它进行详细的描述。
而中国人为曲线性思维,以委婉的方式从多角度开展所要描述的内容,最后点明重点。
2.2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西方人在前人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善于抽象性思维;中国人则习惯用形象的手法,用具有实际含义的词语叙述内容。
这些在作品中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2.3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西方人的分析性思维使英语词形多样化,语法和句式更为灵活,主句和从句的位置既可在前又可在后。
中国人则注重整体,无明确的语法要求,灵活多变的语序和词语构成了句子的大意。
2.4形合与意合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则注重意合。
英语表达需要各种各样的衔接词,汉语表达意思连贯明确即可,句子结构灵活松散。
许希明在《英汉互译连续体研究-对比于变通》中形象地把英汉互译比喻为“拆桥铺路”、“破路建桥”。
英译汉要求译者摆脱英语结构的束缚,重新运用自己的词语组成句子。
汉译英中则需要译者深入了解汉语意思,用准确的英语词汇再添加一系列连接词,使英语结构完整通顺。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类的语言表达深受思维方式的支配。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应重视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性,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西差异;汉英翻译一种文化的特点集中反应在该文化地区族群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差异造成语言的差异性。
当今世界各民族地区间的交往离不开翻译,翻译的基础是人类思维共性。
然而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可译性、不可译性、误译等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思维除了共性特征外,不同地区或民族间的思维方式均有个性特征。
与共性相比,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恰恰造成翻译困难。
因此,研究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离不开研究中西思维的差异。
一、思维结构与方式的基本概念思维结构是人类思维过程或形态。
思维在经历直观行动、具体形象及抽象逻辑这三大阶段中呈现的思维能力结构模式,例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等等。
而思维方式则指同语言的群体其思维结构特征或特定样式以及共同倾向性。
这些特征、样式或倾向性是对思维结构共性或常规的变异。
思维方式长期影响人的一言一行,使得在某一背景成长的人类无意识地接受了它,并以此来与人交流。
反应在语言上,表现为不同民族、地区的语言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而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难以发现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对语言的隐蔽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常常呈现无意识状态,只有当与异文化民族发生实际碰撞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此,人们在学习和应用外语时常常不自觉的将母语思维方式移植到外语表达中,阻碍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有人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为中式英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把人山人海译成“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使得说英语国家人民看到后不理解。
二、中西思维特点(一)中国人重螺旋式思维,西方人重线性思维中国人思维通常是“螺旋式”的,思维活动螺旋式绕圈向前发展,做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安排在结尾。
从“中式英语”翻译看汉语思维的干扰

从“中式英语”翻译看汉语思维的干扰
杨秀丽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11)4
【摘要】"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
文章通过对一些"中式英语"的分析揭示出,汉语思维的干扰是造成"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要克服和消除"中式英语",实现从汉语思维到英语思维的转换是必要的。
【总页数】2页(P385-386)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英翻译;汉语思维;英语思维;思维差异
【作者】杨秀丽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汉、英语言结构看汉英翻译的关键--整合汉语思维,纳入英语框架 [J], 杨平
2.从汉、英语言结构看汉英翻译的关键——整合汉语思维,纳入英语框架 [J], 杨平;
3.“中式英语”翻译中汉语思维的干扰 [J], 郝岩
4.从中式英语多余词汇翻译问题看母语的干扰 [J], 乔平
5.从中式英语看汉语负迁移对翻译教学模式的革新 [J], 孙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中式英语”翻译中汉语思维的影响]浅析中式英语
![[浅析“中式英语”翻译中汉语思维的影响]浅析中式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c92f15fa4431b90d6d85c724.png)
[浅析“中式英语”翻译中汉语思维的影响]浅析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受汉语语言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中介语变异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过渡现象。
它是在已经有了第一语言用于思维,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难开始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
要学会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需要以对该种语言相当程度的掌握为前提。
不可能一开始就学会。
一汉语思维导致“中式英语”翻译的形成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制约着句子结构。
汉语和英语在思维方式上截然不同。
尽管我们希望英语学习者能达到用英语思维来思考,不用汉语思维直接进行交际或写作,但是,由于想进行的交际内容的广泛和以掌握的英语知识的贫乏,初学者在进行交际或写作时,仍然会很自然的先用汉语思维思考,再用英语将思维结果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中式英语。
如:①He kicked the ball with his foot,(He kicked the ball,他一脚把球踢开了。
)②Bob hit my face,(Bob hit me in my face,鲍勃打了我的脸。
)以上二个句子从语法结构上来看都是正确的,但均不符合英语习惯,就是因为英语国家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我们是截然不同的。
如例句1,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踢”(kick)这一动作本来就只能由脚来完成,不必再加“with his foot”,因此不能延用汉语的“一脚踢开”的习惯。
在例句2中,汉语思维强调“打了脸”,而英语思维习惯则需表达为“打了我”,脸则只是打在身体上的某个地方。
二汉语主体思维的倾向差异使得“中式英语”翻译更为明显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表达上其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描述实物和阐述事例的过程中,特别是当涉及到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于用人或表示生物的词做主语(或潜在的主语),而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做主语如:The thought of resuming filled her with fear,她一想到要返回去,心里就害怕。
浅谈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逐字理解, 一一对释或忽略了这两种语 � � � 言中的词语 � � 搭配差异 范围 也 不 相 同 的 � 比 如: "胆 小 如 鼠 " (a i i d a a ha e / 收稿日期: 20 11 - 0 1 - 25 作者简介: 康志梅( 19 8 2 - ) , 女, 山西柳林人 , 讲师, 研 究方向为翻译与英语教学�
� � � � � � � � � � � � � � � � "T e he de e e f 改革开放以来, 产生了 不少 具有中 国特 色的新 词汇 , 新 需要进一 步 了 解 中国 " 译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hi a - Ja a ea i , C hi a eed he Ja a be e 提法 它们在英文里 没有或 一时 找不 到相应 的译 法, 那么译 � � � 员在翻译的过程中无论 � � � � � � � � � � � � 是直译 � � 还是 � � 解释性 翻译 都难免 带有 a d he Ja a a eed C hi a b e e" , 在 译文中 "中 中文味道�例如 :" 一 揽子 计划" 译为 " ac ag � e� � a " , "三个 国" 和 "日本" 各出现了三次, 句子显得有些累赘, 有 Chi gi h " T h ee� Re � � � � e� e � " , " � � � � " � � � � " � ei g h h : "T eC hi a - Ja a e a i , 代表" 译为 八 荣八 耻 译为 的味道�而改后的译文 � � � , � � ei � g � h� � di � gac e � " � �像这样的译文虽简单易懂 � � � � � � � � , " C hi a eed he Ja a b e e a d i ce e a " , 但仍有 中式 就避免了 英语" 的烙印� 2 .逐字 翻译与搭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字面和翻译环境的影响, 译员 养成了用汉 语思维模式取代英语思维模式的思维习惯 , 在翻 译中往往会 重复, 句子简练多了� 4 .修辞不当 英语和汉语由于文化渊源不同, 所 以二者观 察事物的角 度和联 想也不同�即使是反映同一概念, 所使用 词汇的语义
浅析中式思维导致的“中式英语”翻译

浅析中式思维导致的“中式英语”翻译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2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3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4 安吉尔的精神悲剧—分析哈代笔下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5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6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7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8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生态意识对比9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10 比较研究广告中中美文化差异11 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主要人物性格分析12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13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14 英语外来词和它的翻译15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6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17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18 肢体语言的文化趋同性研究19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20 浅析中西情人节短信中的文化差异21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22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23 T 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24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25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26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27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28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29 美国英语新词汇特点30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31 A 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o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3 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分析34 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35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36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37 T he General Principl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Novels into English38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39 网上英语聊天的会话结构特征40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41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4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43 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44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分析45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46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47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48 M etaphorical Analysis of Polysemy and Its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49 通过《蝇王》看人性50 英汉基本颜色文化内涵对比51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52 超音段特征对意义的影响53 关于汉字“打”在英语翻译中的研究54 C 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55 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56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57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58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中英语外来语及翻译59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及其运用60 《红字》中善与恶的不同结局61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62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63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64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65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66 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67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68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69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70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71 从男权主义角度分析《苔丝》中的人物72 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73 R 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74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75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76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77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78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演讲的影响79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80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81 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82 U 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83 《远大前程》中社会环境对皮普的意识与行为的影响84 简单原则:《瓦尔登湖》的主题分析85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86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主义8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8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89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90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91 中文标语翻译的语用学视角92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93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94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95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96 (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97 意识流与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以詹姆斯•科尔曼的《莫说她很怪》为例98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99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100 文化视角下探析刘半农翻译观的嬗变---从《小说大观》到《新青年》101 An Analysis of Gothic Atmosphere in The Shining10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3 国际时政专有名词的翻译与解读104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105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06 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107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开题报告+论)108 论杰伊·盖茨比的悲剧109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11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11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商务交际的差异112 The Application of Role-pla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13 理智的动人诗篇——《马语者》114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115 On Application of TBLT to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116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117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118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119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120 论斯嘉丽的形象特征分析121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ë and "Wuthering Heights"122 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123 汪榕培《诗经•国风》中的拟声词翻译研究124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125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126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127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文菜单翻译中的应用128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129 从《河东狮吼》与《套礼服》的对比中分析中美婚礼的差异130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131 谈新闻发布会口译中的礼貌原则132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133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134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135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136 分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137 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英译本为例138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139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140 The Comparison of Word Order between the Report at the 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141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1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研究143144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145 英汉植物文化词汇的差异及翻译研究14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147 庄子和梭罗自然观比较——以《庄子》与《瓦尔登湖》为例148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149 从保罗的恋母情结角度分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150 浅析阿里巴巴的创新盈利模式151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主题的研究152 网络资源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研究15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154 论伍尔夫《到灯塔去》女权主义主题思想及对中国女性文学之影响155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56 哥特式特征在《黑猫》中的运用157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158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159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伦理困境175 Explor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Allusion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 176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177 商标翻译技巧178 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179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180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181 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182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183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184 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父亲形象185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186 从奥运菜单看中式菜肴英译名规范化程度187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88 命案现场——阿加莎死亡观简析189 On the Factors Leading to Different Destinies of Rhett Butler and Ashley Wilkes in Gone with the Wind190 An Analysis of Humo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he Million Pound Note191 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192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193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194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黑人英语195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96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197 从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98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199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200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

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
李静
【期刊名称】《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11)4
【摘要】通过考察人称指示语的定义、汉英人称指示语的文化差异,运用文学作品和生活交际中的实例,论证了汉英翻译中人称指示语文化信息缺失的必然性,并提出结合语境,尊重目的语文化习惯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与原文取得语用等值,达到交际的目的.
【总页数】4页(P74-76,91)
【作者】李静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合肥学院,外语系,安徽,2306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图式及其文化翻译模式 [J], 杨燕荣
2.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 [J], 郑玲
3.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图式及其文化翻译模式 [J], 杨燕荣;
4.从文化翻译角度透视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J], 刘芳;王坤
5.汉英文化翻译中趋同意识探微——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翻译论的启示 [J], 周爱琴;杨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与汉英翻译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与汉英翻译
胡维
【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了汉英语言的不同特点.因此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翻译某些较短句群或较长句子时,译者必须在两种思维方式上进行转换,才能达到既传达原文的神韵,又保持译文整体风格和谐一致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汉英翻译实例来阐述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两种语言上的表现.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胡维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 [J], 赵艳芳
2.让理性之光照彻英译文——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看汉英翻译 [J], 孟昕
3.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外事翻译的启示 [J], 莫传霞
4.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英语篇翻译中的体现——《兰亭集序》汉英语篇对比分析 [J], 雷蔚茵;杨晓春
5.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汉英翻译 [J], 张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1,2011(总第125期) JOU RN A L OF M U D AN JIA N G CO LL EG E OF EDU CA T IO NSerial N o 1125[收稿日期]2010-07-16[作者简介]李静(1979-),女,河南西平人,黄淮学院助教,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浅谈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思维0误区李 静(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摘 要]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是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因此中国译者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难免会受母语的影响,翻译出的英文往往是/具有汉语特征0的中式英语。
本文结合大量中式英语的短语和句子,简要分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思维误区的表现形式及克服方法。
[关键词] 汉英翻译;中式英语;多余用词;错误句子结构[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11)01-0053-02 英语属印欧语系,其思维方式(w ay of thinking )和语言结构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截然不同,因此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千差万别。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理想的翻译是将原作者的意思、风格等充分完整地传达给不懂原文的读者,这一点要完全做到很不容易。
因此,中国译者在汉译英时,翻译出/既不是英语又不是汉语或者可以被称为具有汉语特征的中式英语0是很常见的。
我国著名翻译大家严复曾讲过做翻译有三难:信、达、雅。
汉译英归结起来只有两难:一是透彻理解原文,二是用地道英语表达出来。
做汉英翻译时,透彻理解原文对于中国译者来说并不困难,难点在于用英语表达时能够不受汉语语法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束缚,将其意用地道的英文表述出来。
能否清晰通畅且正确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是一把检验英语水平的标尺,这极为鲜明地体现着译者的语言功力。
事实上,汉英翻译是英语学习者的一道坎。
一、我国英语翻译的现状据报道,我国目前约有四亿人学过英语,可真正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也许不超过两千万人(新民晚报2006年9月19日)。
这说明很多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被戏称为/Chinglish 0,即/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0。
这种/意思有了,却不准确0的中式英语常常出没于我们街头的广告词、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展横幅、市政标识上,甚至是政府报告的英译文本上。
比如/谢谢你的合作!0是我们十分常见的礼貌用语。
它常常被误译为T hank you co operation!而准确的表达是:T hank you fo r yo ur cooper -ation!张庆路先生指出:/英语的半文盲化正从中国知识界的中下层向中上层蔓延。
0(5上海翻译62006/1)这绝非危言耸听。
在我国,不少外语学院学报上刊登的是中式英语,中学英语课本上采用的是中式英语,大型企业、外贸公司的广告上甚至政府部门的文章上也有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几乎成为视觉公害,所以摆脱中式英语,掌握准确英语,对于我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从中国的英文报纸、杂志、刊物上摘选的大量英文短语和句子分析,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多余用词和错误句子结构两大方面。
多余用词主要包括多余的名词、动词和修饰语,错误句子结构包括名词肿胀、短语和从句的位置错误放置、垂悬成分三个方面。
1.多余用词(1)多余名词(U nnecessa ry No uns)。
很多中式英语句子中的多余名词并不难看出,因为这些名词已经在句中的其它成分里表达出来了,而且这些多余的名词通常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常和冠词或介词一起使用的。
例如:o L iving standar ds fo r the peo ple in both urban and rur al areas continue to r ise.(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分析:这里的living st andards 已经暗指了是人的生活水平,一般我们不用这个词指代动物。
fo r t he people 是重复使用,应当删除。
o We should ado pt a ser ies of measures to ensur e t hat ,(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分析:汉语中各种各样的或者一系列的措施在英语中直接用名词measure 的复数形式即可表达此意。
a series of 是重复使用,应当删除。
(2)多余动词(U nnecessary V erbs)。
和多余名词一样,多余动词也经常出现在中式英语句子中。
通常这些动词是和一些名词、冠词或介词连用的。
例如:o We must make an impro vement in our w or k.(我们必须要改进工作)分析:该句中的动词make 是一个多功能的且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而该句的主要意思是通过名词improv ement 来表达的。
既然动词make 对句子没有什么作用,就可以将其删除。
原句可改写为:We must impr ov e o ur w ork.关于make 引导的类似的短语有很多,比如下列左侧短语(在中国式英语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可以改写为右侧短语:T o make an investig atio n o f =to inv estigate T o make a decision to =t o decide to#53#T o achieve success in=to succeed in(3)多余修饰词(U nnecessar y M o difiers)。
汉语原文中通常含有很多形容词或副词,当翻译成英语时,却不必将它们逐词译出来,因为它们的意思已经含在被修饰词中或者句子中的其它成分中了。
例如:o Advance for ecasts天气预报分析:advance多余,因为fo recast本身含有提前预报的意思。
o M ut ual cooperation相互合作分析:mutual多余,因为cooperat ion本身含有/双方或多方相互0的意思。
o Female businesswo man L iu Zhihua女性商人刘志华分析:female多余,因为businessw oman暗含了商人的性别为女性。
2.错误句子结构(1)名词肿胀(T he No un Plague)。
英语句子通常是由简单、具体且意思清晰的动词来构成的,而中式英语句子中则是由很多抽象、空泛、意思模糊的名词构成,这就造成了句子中的名词肿胀,可以将这些抽象名词用相应的动词、动名词或形容词来代替。
例如:o Otherw ise,there can be no achievements in o ur wo rk.(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取得任何成就)分析:句中的名词/成就0在汉语中常用,但地道的英语中通常将其改为相应的动词形式。
原句可改写为:Other-w ise,w e can achieve nothing.o Silk skir ts ar e r ich in elasticit y.(丝绸裙子富有弹性)分析:这是符合汉语思维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中,通常可以用相应的形容词来替代意思较为抽象的名词。
原句可改写为:Silk skirts are(highly)elastic.(2)短语和从句的位置(T he P lacement of P hrases and Clauses)错误放置。
英语句子中,一些短语或从句总会和被修饰成分的位置最接近,从而达到强调这些成分的目的。
但在很多中式英语中,短语或从句的位置被错误放置,从而导致了句子的歧义。
例如:o In an art icle celebrating the28th anniversar 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 ty in1949,M ao Ze-dong said,分析:该句中的短语/in19490本来是要修饰anniver-sar y的,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是:/1949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一篇文章中,毛泽东说到,,0但是现在这个短语的位置离核心词founding最近,就导致了/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0的歧义,所以应将/in19490放在句首,才能避免歧义。
(3)垂悬成分(Dangling M odifiers)。
对于母语是英语的人或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垂悬成分都是书写英文句子时易出现的错误。
垂悬成分通常包括垂悬分词、垂悬动名词和垂悬动词不定式三种。
所谓的垂悬指的是分词、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不是句子的主语时导致的语法错误。
例如:o Fo rtunately,by cutting the number of emplo yees, the annual debt o f the f irm has decreased.分析:该句中的主语是the annual debt,但它却不是动名词短语by cutting的逻辑主语。
动名词真正的主语应该是the f irm。
原句可改写为:F or tunately,by cut ting t he number of emplo yees,the firm has reduced its annua l debt.o In or der to serve yo u better,please fill out a deposit slip approaching t he w indo w.分析:这是典型的符合汉语思维习惯的句子,但它与英语语法是相悖的。
动词不定式to serve的逻辑主语应该是the bank,但是句子的实际主语是/y ou,the customer0。
原句可改写为:T o sav e time fo r the teller,please fill o ut a deposit slip befo re approaching the w indo w.三、如何克服中式思维误区汉译英的难点在于翻译过程本身,而不在于掌握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
翻译毕竟是一种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手艺0,就像烹饪学一样:写一本烹调书,终不如做一手好菜更能体现烹饪的价值。
一些翻译大家的经验之谈,可以帮助众多学习者少走弯路,但其翻译例句中的很多神来之笔,让我们感叹可遇而不可求。
在多余用词方面,中国译者在做汉译英时应避免逐词翻译,好的英语翻译是简单具体且词汇清晰地表达原文,而不是将原汉语句子逐词查阅字典,堆砌翻译。
在错误句子结构方面,中国译者应多读原著,多揣摩学习英语作家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全身心地浸润于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