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解析
琦君《泪珠与珍珠》鉴赏:泪水与心灵
琦君《泪珠与珍珠》鉴赏:泪水与心灵琦君《泪珠与珍珠》鉴赏:泪水与心灵泪水与心灵《泪珠与珍珠》鉴赏如果说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把我们引入了泪乎、月乎、珍珠乎的扑朔迷离的境界,那么琦君的《泪珠与珍珠》则带着我们去体验生活的真实。
她在文中叙说自己的生活经历,我们读后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生活。
少女时代的作者,对写泪与愁的句子情有独钟,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在感性有余理性不足之时对世事能有多少感悟呢。
我们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当然不一定是喜爱某些句子。
90年代处于中学时的我们,正是琼瑶的爱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泛滥之时,那凄婉的爱情故事曾攥得多少少女的眼泪,那些金庸迷出口成招,眉宇间都有英风侠气。
为缠绵悱恻而流泪,为侠肝义胆而慷慨。
其实,我们只是读出了虚幻迷离、刀光剑影,却没有读出人生感悟,更没有读出哲学意蕴。
当有一天我们的双脚真正走出了校门,也踏出了家门,那些曾经让我们倾慕的爱情主人公,向往的诗酒人生、仗剑飘零的豪迈,应成为永久的记忆,我们不能带着他们走远,因为一个带着眼泪出走的人是永远也走不远的。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眼泪,我们的手中都有一把宝剑,而要想让这把宝剑披荆斩棘,在我们的手中虎虎声风,需要用游子的泪水浸泡、淬火。
无泪缺少风情,泪水泛滥又容易把那柄蕴涵着理想抱负的生命长剑泡烂,软化成自己酣睡的床腿。
作者的步履由大陆而台湾又到大洋彼岸的新泽西州,我敢说她肯定是用泪事先淬砺了自己的双脚。
远离了故乡,远离了祖国,于是在作者的笔下便有了一种家国的情结。
何为故乡,故乡永远在漂泊者的心中,一个至死没有离开过家的人是没有故乡可言的。
家是什么,家是长途跋涉的起点,万里征程的归宿。
当起点成为永远无法返回的终点时,就是作者所说的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得的可悲。
人是要流泪的,流的原因乃是人的经历所致,经历了才能体会的深刻。
作者在为人母之后,常为孩子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此时,她才更为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母亲当年是如何的不容易。
泪水忧患良心——《泪珠与珍珠》的另类解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泪水忧患良心——《泪珠与珍珠》的另类解读(人教版高二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在《泪珠与珍珠》的“鉴赏指要”关于“领悟作者究竟说想什么”的回答中说:“琦君是一个的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传统型作家,他周身涌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他的感情体验和情感表达也完全是中国式的。
远离故土家园的生活境遇,使他对故土产生深厚的眷恋和怀念。
所以,“实质上,思乡怀人才是文章的主题”。
(102页)文章的第五段固然流露了她对故乡故土的眷恋与怀念,但如果从文章的整体来看,这实在是一种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误读。
我认为,《泪珠与珍珠》的中心是用自己亲身的经历体验见闻,以温馨平静的笔调阐释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道哲理:是什么使人变得温和、宽容、淳厚、善良?是泪水,是饱经忧患。
怎样的心灵才最最真挚纯洁、最崇高?善于感激、感恩的心。
文章一开头,就叙说了作者少女时代读到奥尔珂德的《小妇人》中“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这句话时,因为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没有经历过曲折坎坷;所以只能欣赏其“句子本身美”——句式工整的文学美,却不能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其实,奥尔珂德写的这句话,把眼和心并列起来,两相对照,形成互文,说明了“多流泪水”就是“饱经忧患”,告诉人们的是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历经人生的艰辛,饱经世间的坎坷的人,他的心灵才会清纯、真诚,温和、宽厚。
接着再举读冰心的散文时,因为同样的原因,也只会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句中清新鲜活的比喻美,“不知愁”的少女又有谁会去探究“良心”与“泪水”之间的关系呢。
作者觉得,这样的读书,只能给人“有趣”的感觉和“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并不能给人增添人生的启示。
文章展开后,作者一层层叙说了许多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第一,抗战期间,“尝尽生离死别之苦,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避乱穷乡,经历了许多惊险”,感受到了国破家毁的哀痛,才体会到读书时对白居易《啄木曲》中诗句“莫染红丝线,徒夸颜色好。
《泪珠与珍珠》读后感
《泪珠与珍珠》读后感《泪珠与珍珠》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活和人性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她叫作珍珠。
珍珠是一个懂事、善良的女孩,上学认真学习,家里的事情也总是尽力去帮忙。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却改变了她的生活。
她失去了亲人,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和打击。
在这个时候,一个陌生的男人出现在了珍珠的生活中。
他叫作泪珠,是一个和珍珠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人。
泪珠是一个失意、颓废的男人,他曾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因为一次投资失败,他失去了一切,包括家庭和事业。
泪珠和珍珠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他们从互相的伤痛中找到了共鸣。
通过珍珠和泪珠之间的交流,小说深刻地探讨了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
泪珠告诉珍珠,人生就像是一颗发光的珍珠,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颗珍珠。
然而,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们都会经历挫折和痛苦,但只有在经历了这些困难之后,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泪珠的话让珍珠深思,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对待困难的态度。
《泪珠与珍珠》带给我很多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坎坷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通过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变得更加强大。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境,我们都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得到力量和支持。
总的来说,我认为《泪珠与珍珠》是一本优秀的小说。
它通过一个简单而又感人的故事,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深地被故事所感动,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和对待困难的态度。
我相信,这本小说对于每一个读者都会有一种启示和触动。
《泪珠与珍珠》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泪珠与珍珠的起源1.1 泪珠的形成:讲解泪珠是如何在人的眼睛中形成的,包括泪腺的功能和泪水的作用。
1.2 珍珠的诞生:介绍珍珠的形成过程,珍珠蚌的特点以及珍珠的种类和特点。
1.3 泪珠与珍珠的相似之处:探讨泪珠与珍珠在形状、成分和美丽程度上的相似之处。
第二章:泪珠与珍珠的文化象征2.1 泪珠的文化意义:分析泪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意义,如悲伤、思念、感动等。
2.2 珍珠的象征意义:介绍珍珠在不同文化中象征的美好品质,如纯洁、高贵、珍稀等。
2.3 泪珠与珍珠的寓意:探讨泪珠与珍珠在文化中相互关联的寓意,如珍爱生命、珍惜美好时光等。
第三章:泪珠与珍珠的收藏与鉴赏3.1 泪珠的收藏:讲解泪珠收藏的历史背景、收藏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珍珠的鉴赏:介绍珍珠的品质评价标准、鉴赏技巧和保养方法。
3.3 泪珠与珍珠的收藏价值:分析泪珠与珍珠在收藏市场上的价值及投资前景。
第四章:泪珠与珍珠的工艺应用4.1 泪珠的工艺制作:介绍泪珠饰品的制作工艺、材质选择和设计风格。
4.2 珍珠的工艺应用:探讨珍珠在珠宝首饰、装饰品和其他工艺品中的应用。
4.3 泪珠与珍珠的工艺价值:分析泪珠与珍珠工艺品在美学、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价值。
第五章:泪珠与珍珠的故事传说5.1 泪珠的传说:讲述泪珠相关的经典神话传说,如“泪珠仙子”等。
5.2 珍珠的传说:介绍珍珠相关的传说故事,如“南海珍珠公主”等。
5.3 泪珠与珍珠的传说寓意:探讨泪珠与珍珠传说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寓意。
第六章:泪珠的科学研究6.1 泪液的成分:分析泪液的成分,包括水、盐、蛋白质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6.2 泪腺的功能:探讨泪腺的功能和调节机制,以及泪液的分泌过程。
6.3 泪珠的形成机制:讲解泪珠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泪液分泌的关系。
第七章:珍珠的自然科学7.1 珍珠蚌的生物学特征:介绍珍珠蚌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泪珠与珍珠赏析
泪珠与珍珠赏析题目:泪珠与珍珠赏析一、泪珠与珍珠的区别是什么?泪珠和珍珠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宝石,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成因和来源不同。
泪珠是由贻贝等腹足类动物产生的一种分泌物,在保护自己的过程中形成的,通常是圆形或半圆形的,质地柔软有弹性。
而珍珠则是贻贝等腹足类动物因为异物侵入身体而产生的一种珍贵的有机质矿物复合体,通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有着非常光滑、光泽和坚硬的质地。
二、泪珠和珍珠在文化和艺术中的意义有何不同?1.泪珠的文化意义:泪珠在文化和艺术上一般代表感情和情感,往往是带有悲伤、哀愁、感动等情感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泪珠作为文人墨客创作的常用词语,形容了一些悲壮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例如,《红楼梦》中“泪珠四滴”,既形容了黛玉的悲伤,而且也展现出了她婉约的美。
2.珍珠的文化意义:珍珠在文化和艺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贵重的珠宝,也是象征财富和高贵地位的标志。
在古代的民族神话中,珍珠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心灵。
比如,在《白蛇传》中,小青获得了珍珠,象征她成功地走向人类的世界。
三、泪珠和珍珠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有何不同?1.泪珠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泪珠在艺术创作中常用于人物、动物或者其他物体的形象装饰和某些艺术品的表现。
例如,在一些名画中,画家会用泪滴表达人物的感情;在雕塑和服装设计中,泪珠也常被用于装饰和点缀。
2.珍珠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珍珠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珠宝设计领域中。
在古代,珍珠不仅仅是皇室贵族们的特权,也曾经在普通人的衣服和首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同时,由于珍珠的光泽和色彩各异,每一枚珍珠都有着不同的美感和审美价值,成为了画家们描绘人物形象或创作静物画的艺术材料。
综上所述,泪珠和珍珠在成因和来源、文化和艺术意义以及艺术创作应用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生活和艺术中珍贵的文化宝藏,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欣赏。
《泪珠与珍珠》一处疑难解析
《泪珠与珍珠》一处疑难解析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泪珠与珍珠》是一篇自读课文,为台湾著名女作家绮君的作品。
这篇课文虽为自读,但细品其文,层层探析,会发现此文从最常见的泪珠入文,揭示的却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是一篇十分精巧的哲理小品。
在品读此文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极其细微但却耐人寻味的问题,值得探究。
这个问题涉及到本文的线索句。
贯穿全文的线索句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这三次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1、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科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
2、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科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3、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
这也就是奥尔科德说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细心的同学发现,三处基本相同的句子,但文末处由前两处的“流多”变为了“多流”,语序颠倒,是作者无心弄错还是另有深意?此问一出,层浪叠起,有的学生说是作者无心,有的学生说是作者有意,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其实要看这二者的差别,还得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说起。
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由11则关于眼泪的材料组成,而这11则材料全靠上述三处线索句串连,对这11则材料整理归类,会发现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大意可概括为“少女不识愁滋味,因喜佳句觅‘泪珠’”;第二部分,大意可概括为“饱经忧患识真愁,方识‘眼枯见骨’痛”;第三部分,大意可概括为“泪血分担罪与孽,信徒感激涕泪零”。
这样将文中众多的材料分类梳理后,我们会清晰地理出全文的思路,文章三部分一共写了四种眼泪:少女不知愁所觅之“泪”;饱经忧患之泪;担世人的痛苦与罪孽之泪;信徒们的感恩之泪。
这四种眼泪在文中的文意是层层递进的。
教参认为由以上四层内容构成的文章是抒写浮居台湾不得归根的乡愁之作。
《泪珠与珍珠》的主旨探寻
《泪珠与珍珠》的主旨探寻初读这篇文章,除了感受到泪流满“文”之外,就是引用诗文很多,情感很充沛。
但究竟表达了什么情感,却感觉有些零乱、迷茫、朦胧,难得个中真味。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是一篇怀乡之作。
其主要依据是,远离故土家园的生活境遇,使琦君对故乡故土产生了深厚的眷念和怀念,而表现这一内容又构成了她写作的一个重心。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我们不能因为对故乡故土的怀念是琦君写作的一个重心,就推断她的《泪珠与珍珠》也是怀乡之作。
只要读一读《琦君散文》,我们就会发现,表现其它主旨的散文绝不是个别。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是《泪珠与珍珠》,文章肯定要写“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那么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文章第10段“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一句已经明白无误地点了出来,即泪珠就是珍珠。
从句式特点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在奋斗历程中落下的艰辛之泪就像珍珠。
相似点是:外形都圆润,质地都晶莹润泽,都在痛苦中形成,也都有因饱经痛苦地煎熬而显出了珍贵的一面。
那么,课文中写的其他泪珠与珍珠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吗?乡思泪,饱受了家国分隔,骨肉分离之痛,探亲接通了中断的血脉,使漂泊、流浪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使蕴积已久的乡愁终于获得了尽情宣泄。
这是亲情在遭受磨难后流下的泪珠,难道没有自身的美丽?慈母泪,孩子是母亲心中的一块肉,当孩子顽劣,淘气,就象沙子撒在母亲的心里,让母亲流下既爱又伤心的眼泪,泪中浸润着亲情与真爱。
从自己对儿子的情感中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这对人生又有了高一层的领悟。
慈悲泪,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而流泪,这是悲悯之泪。
在课文所写的杜甫诗中泪与这一泪珠性质相似,虽然诗中泪写的是征夫泪,但杜甫看到征夫流泪自己却无能为力,他的心中也挂着一颗悲悯之泪。
自己身处忧患却去悲悯他人,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这颗泪珠就犹如珍珠一样散发出熠熠的光芒。
感恩泪,这是信徒对救世主流下的感激之泪。
《泪珠与珍珠》的解读商榷
《泪珠与珍珠》的解读商榷《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
我觉得《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对本文主题的这种界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对这篇文章解读,我有三点与《用书》不同。
第一,文章第1―4段对少年时期求学生活的回忆,我认为其用意在于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故乡师友的怀念。
一个因读书用功和老师指导得法而受益终身的作家,对师友有这种深切的眷恋情怀,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用书》却说第1、2段为一部分,第3、4段为一部分,都写的是人“随着人生体验的增加,对所经历的事情产生深厚的感情”。
第二,第5―8段写返乡探亲的人、写丈夫伤心“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为之老泪横流,甚至“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
这一部分内容,《用书》说是“阐发对人生的直接感受”,我认为实际上表达的应该是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解读这一层次内容,我觉得关键是要弄清楚文章使用的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
这就像《三国演义》第五回写关公斩华雄,又像诗人写诗,明明是自己送走友人后依依不舍,仍目送远去,但他们常常都不写自己,而是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雪上空留马蹄处”……文贵含蓄,中国文学一向追求“言在此而意在彼”,追求“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而一向“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写作的琦君,写别人、写丈夫不都正是在写自己吗?那“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的人中间,我认为其实还有一个自小生长在大陆,后来背井离乡到了孤岛,并且时常感到“心如无根的浮萍,没了着落”,“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的琦君啊!同理,7、8两段写母爱之泪、亲情之泪,其表意的重心恐怕也应该在第8段吧,那不分明是在感念自己母亲养育子女的艰难吗?第三,关于文章最后三段写“画家的名画”、“信徒之泪”的用意,我觉得《用书》中“作者感悟了人生的崇高境界”的解释让人如坠五里雾中。
我认为,依据前文内容,作者是借此寄托一种希望,希望两岸的政治家们,希望中华民族的英才们,都能从两岸广大炎黄子孙的福祉出发,“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甚至“流泪”“流血”(应该不是鼓励武装冲突),从而彻底解决两岸亲人被人为隔离的问题,做中华民族的“观音”“耶稣”。
泪珠与珍珠教案及反思
泪珠与珍珠教案及反思泪珠就是感情表达的一种体现,有人的泪珠,是一种喜悦;有人的泪珠,代表着悲伤;有人的泪珠,显示着孤独;有人的泪珠,浸透着岁月;而有人的泪,却是欲哭无泪。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泪珠与珍珠》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泪珠与珍珠》教案教学目标:整理、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联系实际生活,细细再品味文章中的感情,使之升华教学重点与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教学设计课堂主要部分从整理分析几种泪入手的,从离别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来总结本文所真正想阐发的人生哲学,也就是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真正,珍珠为什么又是珍珠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尽困苦,流尽辛酸泪,亦需有一颗像珍珠一样明亮,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珍珠。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分析文章,体会感情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几种泪,也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泪的。
明确: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分析“书中泪”请同学快速阅读文章1-4小节,看看作者举了哪些书中泪《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对于这里涉及“泪”的句子作者她是怎样来欣赏的?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从文中找出一些原句回答第一问。
这是一种喜爱的感情,是一个文学青年喜爱句子本身的美,就仅如此而已。
“分离泪”请一位同学读5—6小节大家仔细品味这两小节的情感,结合韦庄的词来谈谈你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理解或描述这样的一种断肠的场面。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亲子泪”这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感受一下琦君的语言风格,缓缓的叙述,浓烈的深情“奋斗泪”要大家选择,在第10小节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话?不管是哪一句,都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坎坷,有欢笑,我们需要奋斗,要历尽坎坷。
泪珠和珍珠读后感
《泪珠与珍珠》读后感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泪珠与珍珠》时,内心被深深触动。
这篇文章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探讨了泪珠与珍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作者通过对泪珠与珍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经典语句,下面进行解读:“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 这句话是文章中的核心观点,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通过流泪和经历忧患,我们的眼睛更加清明,心灵更加温厚。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经历和泪水会使我们更加成熟和智慧。
“人要活得充实,有力量,唯一的方法就是擦拭眼泪。
” 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
只有勇敢地面对并战胜它们,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力量。
“观音流泪,我不禁也暗暗垂泪。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观音的同情和共鸣。
观音作为一位神祇,流泪代表着对众生的同情和关爱。
作者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和同情他人,为他人着想。
“珍珠,是牡蛎的眼泪。
” 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珍珠比作牡蛎的眼泪。
牡蛎为了保护珍珠而分泌出眼泪,这体现了生命的伟大和奉献精神。
“泪珠是爱心的表现。
” 这句话告诉我们,流泪并不总是代表悲伤或痛苦,也可以是爱心的表现。
当我们为别人付出或表达对他人的关爱时,泪珠可以成为我们内心情感的见证。
这些经典语句在《泪珠与珍珠》中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启示意义。
它们不仅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和感悟,也启迪了我们对人生、爱和奉献的思考。
这些语句将伴随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个阶段,激励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在文章中,作者将泪珠与珍珠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是人生中的珍贵之物。
泪珠代表了人生的苦难和悲伤,而珍珠则是这些苦难的结晶和升华。
通过这种比喻,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只有经历过苦难和磨砺,才能收获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文章也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亲身体验母爱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泪珠与珍珠琦君详解
【啄木曲】白居易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 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
新 安 吏
杜 甫
诗句的深意:泪表达的是刻骨铭心 的内在感受,是珍贵的,不必轻易的向 麻木的官吏流淌。
明确: 几个引文之间层层递进,写出了 作者对泪水由浅入深的理解。随着岁 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便懂得:人 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理解泪水 蕴含的深刻含义。
2、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文章的第6-10段 中,作者又写了在自身生活中感受过什么样 的“泪水”?又悟到了什么?
杜甫:“莫自使眼枯,收妆 泪纵横。眼枯即见骨, 天地终无 情。”
送况挖就岂我眼“白肥““借客 行乃壕粮意军枯莫水男中府问行 勿王不近贼取即自暮有男帖新新 泣师到故难相见使东母绝昨安安 血顺水垒料州骨眼流送短夜吏道 ,,,,,,,枯,,小下,, 仆抚牧练归日天,青瘦,,“喧 射养马卒军夕地收山男何次县呼 如甚役依星望终汝犹独以选小闻 父分亦旧散其无泪哭伶守中更点 兄明轻京营平情纵声俜王男无兵 。。。。。。!横。。城行丁。 ?。? 。 ”
席慕容
下课 喽!
思考:
为什么哭那么难,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 流泪?
人在经历痛苦、苦难等情况后才会流 泪
流泪之后呢?
读课文,学字词!
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 谈到“珍珠”,那“泪珠”与“珍珠”到底有 怎样的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
泪珠与珍珠极为相似:
1. 外形:圆、晶莹剔透
情与理之珍珠三境——《泪珠与珍珠》解读(人教版高二)
情与理之珍珠三境——《泪珠与珍珠》解读(人教版高二)《泪珠与珍珠》是琦君晚年的力作。
正如文中三次提到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阅历七十多年人生风雨的女作家是用她清明的眼,温厚的心来书写本文的,她奉献给读者的,亦是一颗珍珠。
琦君的散文有独特的风格:一是天然清淡,二是情真理至,“不是浓妆艳抹的豪华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泪珠与珍珠》一文虽篇幅短小,却浓缩了这两大特点,琦君老人用她简约秀美的文字和细腻温婉的文笔为我们昭示了人生中情与理之珍珠三境。
琦君的这句话有助于我们对“珍珠”的理解:“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是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晶莹圆润的。
”“珍珠”放大了说可指心灵,而“珍珠三境”亦可指人生三境。
人生的历程正是这粒珍珠成长完善的过程,也正是个体心灵情与理丰富成熟的过程,而这其中,眼泪作为人生中悲欢的代言是境界提升不可或缺的,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是从泪光中撷取着珍珠的华彩。
一、珍珠一境:少年不识愁滋味。
“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少年人爱读爱写泪与愁的诗,是以极热忱的心去爱文学诗句本身的美,还有,书本中的感触激发了少年的想像,少年因未解忧患而向往忧患,觉得人生路上未来的坎坷是种浪漫,我会经历些什么呢,诗书中所写苦啊痛啊,我何时也将遭遇。
少年时流泪,许多时候是为诗句流泪,为他其实没法真正理解的东西流泪,这种青春的感伤,看似莫名,其实体现出对成熟的期待,这时的情感特征是单纯而隐约,在理性上停留于“不识愁滋味”“不解忧患”,对人生在认知上是浅薄的朦胧的。
这是一粒剔透晶莹的珍珠,这是一颗单纯热烈的心灵。
琦君说,少年的我,爱“眼枯即见骨”,但我并不懂得。
二、珍珠二境:而今识尽愁滋味。
在这一部分中,琦君主要写了三种眼泪,涵盖了三种人生之痛。
其一,离乡之痛。
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1949年到台湾,离乡之痛她是体会至深的,思乡的泪流得太多。
泪珠与珍珠 讲解
台湾) 琦君[阅读导引]作者开头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说明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作为铺垫,在此基础上升华开来,进一步写出“探亲文学”中所蕴涵的那份情感。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
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
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的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草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的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说:“你懂得就好。
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的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眼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
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的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
”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睛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泪珠与珍珠》的三种境界
《泪珠与珍珠》的三种境界《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意韵别样的散文。
文章以奥尔珂德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话为线索,将一些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经营的不同层面的材料缝合在一起,诠释了“眼因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多种的意蕴,从而展示出人生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种境界:纯美《泪珠与珍珠》的三种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作者组合了四个方面的材料。
开篇引出奥尔珂德的小说《小妇人》中马区夫人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接着引用谢冰心散文的句子,“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清新鲜活的比喻,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意境。
两个材料组合成一个层面,旨在表现少谙人世的女孩,对美的文字的美的感悟,这是纯净的少女情怀的折射。
后两个材料,一是写自己莫名地喜欢上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啄木曲》中的诗句,“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而且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个不停;二是老师对杜甫《新安吏》中的四句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敌终无情”的讲析,以及自己对老泪横流一词的理解。
显然,这两个材料较之于前两个材料意义深入了一层,它将泪与愁,圆融在了一起。
然而,这里的愁,还完全属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还完全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可也正是这样,“不知愁的少女”那种天真无邪的心迹,昭然于笔端。
洁净的情怀,无邪的心迹就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纯美。
第二种境界:至真这一境界由文本的层面深入到情感的层面,在这一境界里,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方方面面展示出不同的人生体验。
而这些人生体验的内核更多的又集中于伤痛。
其一,回乡的伤心。
这一材料紧承上文,是杜甫诗意“眼枯即见骨”的感性体验。
海峡两岸,遥遥相背。
一旦那封闭的门打开,返乡就成了一股热潮。
探亲接通了中断的血脉,便有了蕴积已久的乡愁的宣泄。
无论是骨肉团聚时的相拥而泪,还是家园变迁而滋生出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哀叹,都是内心深处最为本真的东西。
“泪珠”如何化“珍珠”?——《泪珠与珍珠》主题解读
“泪珠”如何化“珍珠”?——《泪珠与珍珠》主题解读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第一次选入高中第三册语文教材(人教社2004年6月第1版),那么,这篇散文的主题应如何来解读呢?就课文题目而言,“泪珠”与“珍珠”是两个并列的名词,在文中都含有眼泪的意思,但又有所区别:“泪珠”是来自作者的现实人生的感受,是每个饱经离合的人的共同体验,是人人都有的生命之泪;“珍珠”则是为他人背负苦难和罪恶而流下的泪,是对这样的人感激而流下的泪,是为普天下之人流下的泪的结晶。
那么,生命的“泪珠”是怎样化为泪珠的结晶“珍珠”的呢?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引用了奥尔珂德的名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来贯穿全篇,而后的十几个小事件、小片段都是围绕着对这句话的理解来展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急于解释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而是先说喜欢这个句子本身的美,并从修辞学的角度,继续引入自己当时对这样的句子的搜罗,然后通过老师的介绍得出“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的生命体验,由此引出回大陆探亲及探亲文学中的眼泪,于是写到丈夫的眼泪、父母为孩子流的泪。
当作者写到探亲文学的时候,就开始写自己对奥尔珂德名句的理解,也就揭示出了第一层意思:饱受人生辛苦的眼泪能使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更清明。
然后,再从两句诗开始,引出阿拉伯诗人编的故事,写到珍珠的形成,用“可见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这样的句子,圆满完成了从泪珠到珍珠的过渡。
紧接着,连举两例,观音画中流泪的观音的泪和虔诚的基督徒的泪,这两种眼泪是更深刻的眼泪,他们是为别人而流泪,为别人的痛苦和受难而流泪,所以是眼泪中的“珍珠”。
至此,将“泪珠”化为了“珍珠”,并成功地揭示出了第二层意思:为他人背负苦难和罪恶而流泪,以及对这样的人感激而流泪。
至此,“泪珠”与“珍珠”的含义升华了:如果说“泪珠”一定意义上指人的纯真善良的心地,那么“珍珠”就是指人的善良、爱心和为世人负担所有痛苦与罪孽的责任心了。
泪珠与珍珠读后感
泪珠与珍珠读后感《以泪珠与珍珠》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生活的无常和珍贵。
小说以泪珠与珍珠为象征,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表达了人生中的苦难和美好,让人深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中,家境贫寒,生活艰难。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她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最终获得了成功。
然而,就在她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她却患上了绝症,面临生命的威胁。
在这个时候,她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她珍惜每一天,感恩生命赐予的一切。
她用自己的泪珠和珍珠,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激和对命运的坚韧。
泪珠和珍珠,一个是苦难,一个是美好。
泪珠是生活中的苦难和磨难,是人生中的挫折和伤痛;而珍珠则是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是人生中的成功和快乐。
泪珠和珍珠,是人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生的真实与美好。
通过泪珠和珍珠的对比,作者告诉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苦难和挫折,但只有经历了泪珠的洗礼,才能收获珍珠般的美好。
泪珠和珍珠,是人生中的必经之路,是人生中的必修课程。
没有泪珠的洗礼,就不会有珍珠的闪耀;没有泪珠的磨砺,就不会有珍珠的光芒。
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是我们成功的动力。
通过泪珠与珍珠的对比,作者深刻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生命中的苦难和挫折,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命运,但只有经历了泪珠的洗礼,才能收获珍珠般的美好。
泪珠和珍珠,是生命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真实与美好。
《以泪珠与珍珠》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珍贵。
泪珠与珍珠,是生命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真实与美好。
生命中的苦难和挫折,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命运,但只有经历了泪珠的洗礼,才能收获珍珠般的美好。
生活中的泪珠和珍珠,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是我们成功的动力。
让我们珍惜每一滴泪珠,因为它们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的珍珠。
泪珠与珍珠课文精讲
泪珠与珍珠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泪珠与珍珠》的段落划分可以如下进行: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文章开篇即提出话题:“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接着,作者以杜甫的《哀王孙》为例,说明了“沧海桑田,眼中的泪水不过是生命之树经历的风雨”的道理。
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泪水的看法,为后文的论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第3-10自然段):作者从探讨“泪水的价值”入手,进一步阐述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中泪水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认为,泪水不仅代表着人生的苦难和悲伤,更凝聚着人性的善良和无私。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引用中外文学名著中的例子,如《红楼梦》中的描写和雨果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泪水的价值。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作者进一步将“泪水”与“珍珠”进行比较,认为珍珠是蚌病痛的产物,而泪珠则是人生苦难的结晶。
作者通过这一比喻,强调了泪水的珍贵和独特之处。
同时,作者也指出,只有饱经忧患的心灵才能孕育出真正的珍珠,这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第四部分(第14-15自然段):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呼吁人们要珍惜自己的泪水,因为泪水是生命之树经历的风雨,也是我们人生经历的见证。
同时,作者也提醒人们要正视人生的苦难和悲伤,因为这些经历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泪珠与珍珠》的段落划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引入话题、探讨泪水的价值、比较泪珠与珍珠、呼吁珍惜泪水。
整篇文章以泪水为线索,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和丰富的文学例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对泪水的珍视之情。
二、文章赏析《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充满深情与哲理的散文,作者琦君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将泪水与珍珠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人生的苦难与美好,以及人性的善良与无私。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文章开篇即提出话题:“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这一观点贯穿全文,成为文章的主旨所在。
作者认为,泪水不仅是悲伤的宣泄,更是人生经历的见证,它能让我们的眼睛更加清明,心灵更加温厚。
泪珠与珍珠.
泪珠与珍珠引言泪珠与珍珠,两者虽然都是珠宝,却在形态、含义和背后的故事上截然不同。
泪珠是人们表达悲伤和哀悼的象征,而珍珠则是奢华与美丽的象征。
本文将介绍泪珠和珍珠的区别、特点以及它们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泪珠:悲伤与哀悼的象征泪珠是眼泪结晶的产物,通常由于悲伤、伤心、失望等情绪引起。
泪珠的形态是微小而晶莹剔透的,它们从眼角滑落,代表着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
人们常常说“珠泪滚滚”,形容悲伤不已,泪珠也因此成为哀悼和悲伤的象征。
泪珠在文化和艺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经常描绘悲伤的场景,人物泪流满面、泪珠成串,传达出情感的强烈和真实。
同时,在戏剧、电影和音乐中,泪珠的形象被广泛运用,用以表达悲剧和苦难的内涵。
泪珠可以触动观众的情感,使得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珍珠:奢华与美丽的象征与泪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珍珠。
珍珠是一种宝贵的宝石,由于贝类在自然界中分泌珍珠质来抵御外界刺激而形成。
珍珠的形态是圆润而光滑的,它们因其独特的色泽和光泽而受到广泛的赞赏。
珍珠被视为奢华与美丽的象征,早在古代就被贵族和皇室用作珍贵的首饰。
在古代中国,珍珠是贤妻良母的象征,寓意着纯洁和高雅。
而在现代社会,珍珠则被看作是时尚和高贵的象征,许多女性喜欢佩戴珍珠首饰来展现自己的品味和魅力。
泪珠与珍珠:不同的象征意义尽管泪珠和珍珠都被看作是珠宝,但它们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泪珠代表着情感的真实流露,通常与悲伤和哀悼相关联。
它们是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让人如此相互感同身受。
而珍珠则代表了奢华和高贵。
它们是珠宝界的明星,被赋予了高雅和美丽的象征。
珍珠传达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和自信,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结论泪珠与珍珠,虽然都是珠宝,但它们在形态、含义和象征意义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泪珠是悲伤和哀悼的象征,代表情感的真实流露;而珍珠则象征奢华和美丽,寓意着高贵和追求。
通过了解泪珠和珍珠的区别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在文化和艺术中的功能和价值。
告别挫折与痛苦——泪珠与珍珠教案赏析
告别挫折与痛苦——泪珠与珍珠教案赏析泪珠与珍珠教案赏析挫折与痛苦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经历,它们常常会让我们陷入痛苦的境地,甚至迷失自我。
那么,面对这些不幸和挫折应该怎么做呢?如何才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们,走出痛苦,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一篇非常启迪人心的故事,那就是《泪珠与珍珠》。
这一故事能够为人们指明方向,让我们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痛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泪珠与珍珠》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姑娘的经历。
她曾经历过疼痛和挫折,但她并没有沉沦于自己的痛苦之中。
相反,她选择了学会用心灵去化解这些苦痛,让它们成为她生命历程中的一颗颗珍珠。
这个姑娘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正确的态度,必须积极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挑战。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痛苦,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希望。
相反,我们应该表现出坚强和勇敢,积极地去克服困难。
我们必须始终坚信,只要我们拥有信心和勇气,我们就能化解各种痛苦和挫折,使之成为我们生命历程中珍贵的财富。
不过,《泪珠与珍珠》要教导我们的不仅是这些,它还要教我们学会去体验痛苦和挫折背后的美好。
在这个姑娘用心灵去化解痛苦的时候,它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demonstration:更深刻地认识到痛苦和挫折内在的价值,跨越生命壁垒,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价值。
在学习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审视自己的人生,理解人生的真谛,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勇气和韧性,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挑战,成为一个珍珠。
让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去拼搏,前进,为我们的生命增添更多的色彩和光芒。
总而言之,在学习《泪珠与珍珠》的同时,我们不仅可以领悟到人生的价值,而且能够顺利地度过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无论雷雨交加,我们始终要保持平静、坚定,并为自己的人生展开瑰丽的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规律抓关键搞好散文阅读
——兼谈散文《泪珠与珍珠》
杨志勇薛志勇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学体裁,散文在语文高考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搞好散文的阅读教学意义重大。
下面笔者以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泪珠与珍珠》为例谈谈散文的阅读教学。
首先,鉴赏散文须知其人,知其人方能论其文。
又叫知人论文。
《泪珠与珍珠》作者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自幼酷爱文学,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的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了文学创作。
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浙江大学中文系,师承夏承焘先生研究古籍,咏诗填词,在词学方面造诣很深。
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流离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
1949年去台湾,历任高检处记录股长等职,由于工作关系,她对社会人生的了解更加深入,但却始终饱含一颗爱心来认真生活。
其文章往往以小见大,感情细腻柔婉,多有抒发怀乡思人,感悟人生之作。
对作者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其次,鉴赏散文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泪珠与珍珠》一文写于1988年6 月。
当时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已近十年,大陆对台湾的“三通”政策已经实施,台湾游子纷纷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他们对祖国大陆既感到陌生又感到亲切,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游子情怀,这种情怀在台湾文学界又激起了新的文学思潮。
像人们所熟知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名诗《乡愁》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不是偶然的。
这种游子情怀同样表现在琦君的《泪珠与珍珠》里。
文章写道:“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际,才能体会老杜…眼枯见骨‟的哀痛。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
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
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的眼泪吧。
”读此等文章,不由人不怆然伤怀,喟然长叹。
这一段是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有醒人耳目,感人心怀,启人深思的力量,是体现文章的主旨之处。
如果阅读时对此视而不见,则阅读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再次,阅读散文要善于从细微处发掘主旨。
如第6段中“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一句含义深刻。
我们不妨从反面想,此为“可悲”的,什么是“不可悲”的?那不正是使人感到无比欣慰的相聚吗?在这里流的泪,不仅是分而又合的喜悦的泪,相见时难遭受磨难的哀痛的泪,还包含着因有生之年终能相聚的欣慰的泪,这样理解我们就会对返乡文学和探亲文学多了一层理解。
联系刘禹锡《石头城》中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会令人感悟到:既有“在”的,“回”的,那“不在”的,“不回”的,又是什么呢?不正是烟消云散的六朝繁华吗?此种句子十分细微,却关乎文章主旨,正是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挖掘品味鉴赏的地方。
近几年,高考散文阅读是一部重头戏,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见仁见智,但以上笔者所谈三点,在教学中经验证,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应该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其实,以琦君的《泪珠与珍珠》为例,可探讨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如含蓄的文风,层递的结构,形散神聚等。
本文乃我的教学初探,见识浅陋,期待大家给予散文的阅读教学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并且推而广之到其他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教学中。
2.领悟课文在抒情上的特色。
从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寻求抒情的契机,情抒发得真实雅致,有合理的发展过程。
如写马区夫人的话、谢冰心的散文、白居易的诗、杜甫的诗等等都通过少女的观察写出来的,而少女的天真乃是最为令人感怀和令人联想万端的。
其中既有真情,也有激情,还富
有深情。
接着下文说:“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
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
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则是通过一个成人的口吻叙述了饱经风霜之后对家国之恋、亲人之恋的种种复杂感情,成熟深切。
3.领悟作者小中见大的抒情方法。
摘录有关评述,以供参考:
琦君散文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
她写在台湾的所经所历,写在海外的所见所闻,也写记忆中的故土风情,她写亲情,爱情,也写真挚的友情,情愫纤细浓重。
她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在对生活的细心感受中体味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营造出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琦君的散文没有大起大落、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感情纠葛,她以一颗温存的心细细地体味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
从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即使是过去曾经历过的痛苦和烦恼,她也能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
她将自己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完整地融进了创作之中。
(见方忠编著《台港散文40家》)
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是故,琦君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艺术家。
(见伊始《琦君散文代序》)
可以说,这些评述都是极切合琦君散文的特点的。
在这篇文章里,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
这正是艺术散文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
阅读时要仔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