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病变
宫颈癌前病变的病因有哪些
宫颈癌前病变的病因有哪些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但尚未发展为宫颈癌的病理状态。
了解宫颈癌前病变的病因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宫颈癌前病变的常见病因。
1.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前病变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HPV是一类DNA病毒,分为多个亚型。
其中高危型HPV(如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HPV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早初性行为及多个性伴侣是感染HPV的危险因素。
久期感染高危型HPV可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持续性的病理改变,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
2. 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
吸烟、酗酒、过度使用避孕药等不良生活习惯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风险相关。
吸烟可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DNA损伤,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
酗酒可削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
长期使用避孕药可能增加HPV感染的风险,从而导致宫颈癌前病变。
3. 免疫抑制状态免疫抑制状态是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病毒、细菌感染或药物治疗等因素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得机体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降低,从而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
4.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宫颈癌前病变的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的存在。
例如,宫颈癌前病变与HLA 类II基因的多态性有关,特定基因型的携带者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较高。
5. 其他危险因素除了上述常见病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风险。
例如,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C和E等抗氧化维生素、长期暴露在环境污染物中等。
总结起来,感染HPV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最主要的病因。
不良生活习惯、免疫抑制状态、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也可能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风险。
通过了解这些病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宫颈病变的早期症状
宫颈病变的早期症状宫颈病变是指宫颈上的细胞发生异常变化,通常由于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
早期症状是指在病变发展的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寻常的体征或感觉,这些症状可能与宫颈病变有关。
本文将介绍宫颈病变早期症状的一些常见特征和提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早期宫颈病变的症状可能很轻微或无明显症状,因此,大部分宫颈病变早期症状是可以被忽视或忽略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早期症状可能会表现得比较明显,这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宫颈病变早期症状:1. 异常阴道出血:宫颈病变可能会导致异常的阴道出血,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
出血可能发生在月经周期之外,或是在月经期间出现异常的出血量或颜色。
有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间断性的出血,这与正常月经周期不符。
2. 不寻常的阴道分泌物:宫颈病变可能会导致阴道分泌物的改变,患者可能会觉得分泌物的量、颜色或质地有所不同。
例如,分泌物可能会增多、变得浑浊或含有异味。
3. 盆腔疼痛或不适:在某些情况下,宫颈病变可能会引起盆腔疼痛或不适感。
这种疼痛可能是隐匿的、轻微的,也可能是剧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疼痛可能会在性交时加重或持续存在,患者还可能会感到腰痛或下腹部沉重的感觉。
4. 尿频或尿急:宫颈病变可能对泌尿系统产生一定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或尿急的症状。
这是因为病变的压迫作用会刺激尿道附近的神经,导致频繁的尿意和尿急。
5. 不规则月经:一些患者在出现宫颈病变早期症状时,可能会观察到月经周期的改变。
月经可能会变得非常不规律,周期变短或更长,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甚至出现月经出现提前或推迟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病变的早期症状并不特异,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生理或疾病因素有关。
因此,不能仅仅根据这些症状就下结论自己患有宫颈病变。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以便确定症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最后,我们还需要提醒患者,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非常重要。
宫颈病变
宫颈癌疫苗问题
疫苗并非万能
女孩自15岁左右接种比较合适
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批准应用该疫苗
外浸润癌。
级别高的CIN病变超出阴道镜检查范围,延伸到颈管内。 临床怀疑早期腺癌,细胞学检查阴性,阴道镜检查未发现 明显异常。
宫颈环状电挖术(LEEP)
LEEP是一种高频电刀,用于CIN及早期浸润癌的
诊断及治疗。
适应症: ①不满意的阴道镜检查; ②颈管诊刮术 阳性; ③细胞学和颈管活检不一致; ④重度非典 型增生及原位癌。
粘膜下肌瘤:肌瘤多为圆形,来自颈管或宫腔,常有蒂, 质硬,且可见正常的宫颈包绕肌瘤、或肌瘤的蒂部 。 子宫颈癌: 宫颈呈糜烂、菜花、结节,接触出血,细胞 学刮片及病理检查可鉴别。 子宫颈湿疣: 宫颈多为扁平湿疣,局部上皮增厚,或呈 菜花状,病理检查可鉴别。
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
阴道流血: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 流血,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水样、有腥臭味。 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继发症状 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晚期可有贫 血、恶病质。
宫颈癌可以预防、治愈、消灭的
宫颈癌的年轻化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
原因是HPV感染,我们认识这一过程经 历了近百年的时间 上世纪初认为与伦理有关, 50年代后 认为与多产、多性伴侣有关,目前, 明确的致癌因素是HPV感染
宫颈病变诊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宫颈涂片技术 传统的巴氏涂片技术有50%以上的假阴性率 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可以收集更多的细 胞,避免干燥变形,去除血液、粘液等的 影响,制成均匀薄片,清晰易读
宫颈病变,预防胜于治疗,这些事你要了解
宫颈病变,预防胜于治疗,这些事你要了解宫颈癌对于女性而言,属于一种恶性肿瘤,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病变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便需要了解预防的关键,只有做到“早预防”,才能降低病变风险,从而更好地保护女性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基于此,本文就宫颈病变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明白预防胜于治疗的优势,以此为参考。
一、什么是宫颈病变?宫颈病变,是女性宫颈区域出现各种病变,如果存在轻微病变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宫颈鳞状上皮脱落,脱落面被柱状上皮及不成熟化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
但是如果宫颈病变严重情况下,子宫上皮便会出现内瘤变、子宫颈癌等,像子宫颈癌病变则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更甚至需要进行化疗才能有所好转。
因此,在针对于宫颈病变的情况,提倡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避免宫颈病变严重危及到生命安全。
二、宫颈病变“早”预防有哪些好处?宫颈的病变是能够检查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并及早治疗,宫颈癌也是能够达到痊愈的效果,而通过定期体检争取在早期发现肿瘤,从而能够将其尽早治疗,一些恶性肿瘤在早期治疗和晚期治疗的效果往往是不同的,而做好早期的宫颈病变工作,能够大大降低病变率。
相对来说,能够在预防阶段将病变的概率降低,对女性机体健康更优于后续治疗。
三、如何有效预防宫颈病变?宫颈病变的预防主要分为“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主要通过注射宫颈癌疫苗达到预防效果,在分析宫颈病变的原因后发现,99%的宫颈病变都是由高危型HPV感染引起,因此做好预防高危HPV持续感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预防宫颈病变的效果,在将HPV疫苗注入体内后,抗原蛋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HPV抗体,如此一来,在HPV病毒感染人体时,便能够起到预防作用;而“二级预防”主要是做好宫颈癌的筛查工作,通过做“HPV+TCT联合筛查”,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宫颈病变的风险。
在这一过程中,HPV主要检测有无可能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病毒感染,重在查病因,而TCT主要检查宫颈细胞是否存在异常变化,重在看结果。
2024宫颈病变诊疗要点
2024宫颈病变诊疗要点子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其最严重的情况是宫颈癌。
在妇女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
在发达国家,其发生率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工作的不完善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并且其中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
近年,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
可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加予以解释,甚至可以说,宫颈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1、宫颈病变宫颈病变是一个尚未限定的、比较泛化的概念,系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包括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2、宫颈病变的种类正常情况下,宫颈部位有两种不同的细胞,分别是〃鳞状上皮细胞〃和〃柱状上皮细胞〃,宫颈分为生理鳞柱交接、转化区、原始鳞柱交接。
宫颈病变的种类很多,宫颈有病变也不一定就是癌。
(1)纳氏囊肿: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滞留形成的囊肿叫宫颈纳氏囊肿。
绝大部分无症状不用治疗。
(2)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育龄妇女,为宫颈受损伤和病原体侵袭而致,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
宫颈是阻止下生殖道病原体进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线,但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差,若受到性交、分娩、流产、手术等机械性刺激而受损,就更易发生感染。
临床上将宫颈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炎症为多。
急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宫颈红肿,颈管黏膜水肿,常伴急性阴道炎或急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宫颈炎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和宫颈外翻等多种表现。
(3)宫颈息肉:宫颈息肉(cervicalpolyp)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
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因子宫有排除异物倾向,可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宫颈癌前病变如何进行治疗
宫颈癌前病变如何进行治疗引言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在宫颈黏膜上出现异常的细胞变化,但尚未发展成为宫颈癌的病变。
宫颈癌是全球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宫颈癌前病变的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篇文章将介绍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1. 手术治疗1.冷冻疗法(冷冻刀):冷冻疗法是将液氮直接喷洒到宫颈病变部位,使病变组织冻结坏死。
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较浅表或局限的患者。
2.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利用激光器发射出的高能光束,作用于宫颈病变组织,使其受热坏死。
激光治疗可以精确控制切割深度,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伤害,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较深或广泛的患者。
3.电凝治疗:电凝治疗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宫颈病变组织发生凝固坏死。
电凝治疗简便、安全,但切割深度较难控制,适合于浅表或局限病变的患者。
2. 物理治疗1.微波治疗:微波治疗是利用微波产生的热效应,将热能导入宫颈病变组织中,使其坏死。
微波治疗对组织深部作用较好,可以达到更深的病变组织,但对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热损伤。
2.射频治疗:射频治疗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高频振荡,将能量传导到宫颈病变组织中,使其发生坏死。
射频治疗可以精确控制切割深度,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抗癌药物、放射性药物或生物治疗药物直接输送到宫颈病变部位,以达到杀灭异常细胞的目的。
介入治疗可以更精确地作用于病变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3. 药物治疗1.局部化学冻疗:局部化学冻疗是将化学药物直接涂抹到宫颈病变部位,使病变组织坏死。
局部化学冻疗适用于浅表或局限病变的患者,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等优点。
2.抗癌药物治疗:抗癌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化疗药物,杀死病变组织中的异常细胞。
抗癌药物治疗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进展较快或广泛的患者。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对异常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宫颈癌前病变的处理
非典型腺细胞(AGC)
01
非典型腺细胞倾向瘤变
02
原位腺癌(AIS)
03
腺癌
04
腺细胞异常
CIN2,CIN3,AIS,或癌症
1
CIN2+
CIN3,AIS,或癌症
2
CIN3+
高度病变,或是无法在CIN2和CIN3之间区分,或是病理医师选择不去区分
3
CIN2,3
HSIL,AGC,或癌症
4
HSIL+
有关几个名词的 释义
CIN2,3
按ASCCP指南处理
按ASCCP指南处理
如果是孕妇或21-24岁间女性治疗方案可能有所变化
ASC-H*
21-24岁间女性ASC-H或HSIL
阴道镜 立即行LEEP是不可接受的
没有CIN2,3
CIN2,3
以阴道镜和细胞学进行观察* 每6个月间隔至少2年
连续两次细胞学结果阴性 而且 没有高级别阴道镜异常发现
用切除或移行区的消融进行治疗
两次细胞学阴性、阴道镜正常
1年时同时检查
2项检查均阴性
3年时同时检查
阴道镜检查结果恶化,或高级别的细胞学结果,或阴道镜结果持续1年
推荐重复阴道镜/活检
任一检查异常
CIN3,或CIN2,3持续24个月
推荐进行治疗
诊断性切除证实AIS
行全子宫切除 (最好的选择)
保守治疗 (对于希望保留生育的情况也可接受)
*如果阴道镜检查充分且宫颈管内取样阴性 ^除了特殊人群(可能包括孕妇和21-24岁间女性) +如果<30岁行细胞学检查,如果≥30岁则同时检查
21-24岁间女性阴道镜证实CIN1
宫颈病变试题及答案
宫颈病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宫颈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A. 遗传因素B. 内分泌紊乱C.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D. 长期吸烟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宫颈病变的常见症状?A. 异常阴道出血B. 阴道分泌物增多C. 月经不规律D. 持续性下腹痛答案:C3. 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中,以下哪项是首选?A. 宫颈涂片检查(Pap smear)B. HPV DNA检测C. 盆腔超声D. 宫颈活检答案:A4. 宫颈病变的预防措施包括:A. 定期筛查B. 注射HPV疫苗C. 避免不洁性行为D. 所有以上答案:D5. 宫颈病变的早期治疗通常采用:A. 手术切除B. 放疗C. 化疗D. 药物治疗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宫颈病变的高危人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免疫系统低下、长期吸烟2. 宫颈涂片检查(Pap smear)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早期发现宫颈病变3. HPV疫苗可以预防______型HPV感染。
答案:高危4. 宫颈病变的诊断需要结合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5. 宫颈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宫颈病变的三级预防措施。
答案:一级预防包括健康教育、接种HPV疫苗;二级预防是定期进行宫颈筛查;三级预防是对已诊断的宫颈病变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2. 描述宫颈病变的诊断流程。
答案:首先进行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然后进行宫颈涂片检查和HPV DNA检测,必要时进行宫颈活检,最后根据病理结果确诊。
子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
HPV感染与妇科肿瘤的关系
HPV检测的意义
虽然经细胞学诊断的ASCUS或CIN1患者中,仅5%~20%经活检证实为CIN1,且CIN1可以自然转归为正常上皮,但如果HPV检测为高危型,则应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如阴道镜检查和活检,必要时行阴道镜下电环切除等.在一项研究中,HPV阳性的妇女在随访中诊断为CIN1的可能性是初始HPV阴性妇女的3.8倍,发展为CIN2和CIN3的可能性是HPV阴性妇女的12.7倍.
1
止血:采用球型止血电极和消炎止血膏药用于LEEP后的止血。
2
LEEP的指征:
01
阴道镜检查异常。2 宫颈RAP涂片及多点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3 宫颈管诊刮阴性。4 需排除宫颈癌。
02
LEEP的禁忌症如下:1 妊娠;2 免疫缺陷性疾病;3 宫颈病变消融前;4 宫颈管内解剖结构异常;5 宫颈腺癌或宫颈原位腺癌;6 阴道扩张(有学者认为此种病变并非LEEP的绝对禁忌证);7 阴道炎症。
在治疗宫颈原位腺癌时,LEEP后宫颈标本内缘阳性率较高(75%),而CKC和LC仅分别为24%和57%。如需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推荐采用CKC方法,但不能保证对宫颈原位腺癌的治疗效果。
环形电切除操作的治疗效果
LEEP用于治疗SILs成功率为91%~98%,一次LEEP术后CIN的复发率为3.4%~9%,第二次LEEP后CIN的复发率为2%.冷冻法的治疗成功率为81%~95%,激光法的治愈率为83%~94%。 LEEP后患者的耐受性亦较好,85%患者无不适,出现的主要不适为术后疼痛,但较轻微。 LEEP后妊娠率与激光治疗后相同,优于宫颈锥切术。LEEP后妊娠并发症与其它方法意无差别。
在宫颈病变到癌的自然演变一般需10年左右,这将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时间。所谓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其关键亦在于此期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
宫颈病变早期症状有哪些
宫颈病变早期症状有哪些宫颈病变原名宫颈糜烂,是由于宫颈鳞状上皮脱落,脱落面被柱状上皮及不成熟化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
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现红色的假性糜烂。
临床表现是白带增多:由于病原菌的不同,白带的颜色、量也有所不同。
白带可为粘稠的或脓性的,有时可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
下腹腰酸胀坠痛,盆腔部下坠痛或痛经,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会加重。
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治疗。
宫颈病变早期症状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宫颈病变早期症状1、伴有宫颈糜烂一般多伴有宫颈糜烂,重度宫颈糜烂是发生癌变的主要原因。
年轻女性宫颈糜烂经久不治,或是更年期后仍有宫颈糜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接触性出血接触性出血是宫颈病变最突出的症状,宫颈癌患者约70%-80%有阴道出血现象。
多表现行妇科检查,或用力大便时,阴道分泌物混有鲜血。
老年妇女若遇到出血,不要总认为是由于用力不当而引起的,忽略宫颈癌存在的可能性。
3、阴道不规则出血有些老年妇女已绝经多年,突然无任何原因又“来潮了”。
出血量常不多,而且不伴有腹痛、腰痛等症状,极易被忽视。
其实,这种阴道不规则出血常是宫颈病变的早期征兆,许多老年患者就是以此症状而来就诊,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因此,应当引起老年人的高度警惕。
4、外阴瘙痒可能会出现外阴瘙痒症状,而且瘙痒症状相对来说比较明显。
5.疼痛由于宫颈淋巴道与宫旁结缔组织直接相通,炎症可循淋巴循环扩散到盆腔,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出现下腹或腰骶部经常疼痛,有时疼痛可出现在上腹部、大腿部及髋关节,每到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尤其当炎症向后沿子宫骶韧带扩展或沿阔韧带底部蔓延,形成慢性子宫旁结缔组织炎,子宫颈主韧带增粗时,疼痛更甚。
每触及子宫颈时,立即引起髂窝、腰骶部疼,有的患者甚至出现恶心等症状,影响性生活。
6.阴道分泌物增多正常情况下,白带的性状与量决定于卵巢功能的兴衰。
生育年龄妇女,白带有周期性变化;绝经后妇女,白带极少。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宫颈癌前病变则是宫颈癌发展的早期阶段。
宫颈癌前病变,也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变异。
了解宫颈癌前病变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病因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
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的病毒感染,近年研究表明,高风险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密切相关。
其他因素如吸烟、多次生育、遗传因素等也被认为是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因素。
二、症状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非常重要。
当病变进展至中度或高度病变时,一些女性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白带异常增多、性交疼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也是其他妇科问题的表现,所以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检查非常关键。
三、诊断一般情况下,初步诊断宫颈癌前病变需要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涂片)。
如果涂片结果显示异常细胞变化,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宫颈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变的严重程度。
此外,近年来HPV病毒检测也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变的程度和扩展情况而定。
轻度宫颈癌前病变一般采取观察和定期随访,而中度和高度病变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电刀手术、冷冻治疗或激光治疗等,以完全切除异常细胞。
此外,对于HPV感染,疫苗接种也是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总结: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由高风险型HPV感染引起。
早期宫颈癌前病变通常无明显症状,定期筛查对于早期发现病变非常重要。
诊断宫颈癌前病变需要进行涂片、组织活检和HPV病毒检测等检查手段。
治疗方法根据病变严重程度不同而定,可以采取观察、手术切除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掌握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知识,加强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保护女性的健康。
宫颈病变知识讲座课件
药物作用:抑制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药物使用方法:口服、注射、外用等
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过敏、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02
03
04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宫颈锥切术、宫颈环切术、宫颈切除术等
手术目的: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癌变
02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术后并发症等
术后护理: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04
宫颈病变的临床表现
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周期紊乱
阴道分泌物异常:白带增多,颜色改变,有异味
疼痛:下腹部疼痛,性交痛
宫颈外观改变: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
病毒感染
其他病毒:如EB病毒、CMV病毒等,也可能导致宫颈病变
04
HIV病毒:可导致宫颈癌
03
HSV病毒:可引起宫颈炎和宫颈癌
02
HPV病毒:主要致病因素,可导致宫颈癌
01
性生活因素
性伴侣过多:多个性伴侣可能导致宫颈病变
性生活过早:过早开始性生活可能导致宫颈病变
性生活不洁:不洁性生活可能导致宫颈病变
性生活频率过高:过高的性生活频率可能导致宫颈病变
其他因素
性生活过早
性伴侣过多
性生活不洁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遗传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
宫颈病变知识讲座课件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宫颈病变概述
宫颈病变的病因
宫颈病变的预防
宫颈病变的治疗
宫颈病变的定义
01
宫颈病变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改变,包括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02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改变,但尚未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病变的信号有哪些
家庭科学·新健康健康一点通身体管理·全科医生2024·022、避免过度日晒●异常阴道出血要警惕病变宫颈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
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有害物质的暴露、性伴侣频繁更换等。
宫颈病变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这使得许多人很难意识到患病。
当疾病进一步发展时,一些常见症状可能出现:异常的阴道出血,尤其是性行为后出现的出血;不正常的白带,如色泽、气味或质地的改变;盆腔疼痛或不适感。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经历性交疼痛或出现异常的排尿或排便。
●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诊断宫颈病变的方法主要包括宫颈涂片、宫颈组织活检和HPV 病毒检测。
宫颈涂片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通过采集宫颈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以发现异常细胞的存在。
宫颈组织活检是确诊宫颈病变最可靠的方法,通过取样宫颈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判断细胞异常程度和是否存在癌前病变。
HPV 病毒检测则是检测宫颈上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宫颈癌的发生与HPV 感染密切相关。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宫颈病变家族史、性生活早、多个性伴侣或长期避孕药使用者,建议进行定期的宫颈病变筛查。
一般来说,20-65岁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涂片筛查即可。
HPV 病毒检测也可作为辅助筛查手段,特别是30岁及以上女性。
●宫颈病变的治疗宫颈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
在低度宫颈病变的情况下,通常会建议随访观察或药物治疗。
通过局部施用或口服的方式,帮助患者改善阴道环境,提高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力,促进宫颈组织的恢复。
中度或高度宫颈病变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更有效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法是宫颈电环切除术,可切除病变的组织,起到治疗的作用。
此外,还有冷冻疗法、激光治疗及微波治疗等手术方法,可通过物理作用,破坏宫颈病变部分的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舒宽勇(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南昌 330006)宫颈病变(cervical lesions) 是一个尚未有明确定义的概念,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宫颈良性肿瘤、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但现在认为主要是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一.子宫颈上皮的组织学基础(一)原始鳞状上皮(Original squamous Epithelium)被覆宫颈阴道部的复层鳞状上皮,与阴道穹隆上皮相连续,大约20 层细胞,可分为:①底层:又称生发层,内底层为单层柱状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在基膜上;外底层又称深棘层,为数层卵圆形细胞,核较大。
②中层:又称浅棘层,细胞多边形或梭形,胞浆多而淡染,含糖原多则透明,核相对较小。
③表层:细胞扁平,核浓缩,胞浆嗜酸性。
(二)宫颈柱状上皮(cervical columnar epithelium)为单层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少数细胞有纤毛,核卵圆形位于细胞的下1/3 。
基底部散在少数储备细胞。
被覆宫颈管的内表面,或伸至宫颈阴道部,有绒毛状突起,并向基质内形成裂隙或腺体。
(三)转化区(移行带, transformation Zone,TZ)为原始鳞柱交界与新鳞柱交界之间的区域。
原始鳞柱交界(Original Squamous Columnar Junction ,OSCJ):为原始鳞状上皮与由柱状上皮转化成的鳞状上皮的外周的交界。
该交界在胚胎20 周即形成,在宫颈外口阴道段。
新鳞柱交界(New Squamous Columnar Junction,NSCJ) :为化生的鳞状上皮的内周与柱状上皮会合之交界。
新鳞柱交界随年龄、性激素水平等(随化生上皮的内外迁延)向内外变化,绝经后新鳞柱交界可以上延至宫颈外口内,不易看到。
青春期无性生活者,原始鳞柱交界无大变化,宫颈口外多为正常柱状上皮;有性生活刺激者,宫颈口外多为化生上皮。
宫颈病变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宫颈病变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宫颈病变通常是指宫颈发生癌变,这项病变与常见的宫颈炎等疾病有异常,并且宫颈癌的危害非常严重,患上疾病的病人多数会失去生命,早期进行治疗也只能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间,治疗也会让患者经济受到大的影响,因此要定期做妇科的检查,同时关注疾病早期的特征,那么宫颈病变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与慢性宫颈炎差别不大,有的时候还可见宫颈光滑,特别是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的人群,辨别更有难度。
但也会出现下列不适的症状,比如:1、疼痛,是早期的时候患者会出现的症状,专家指出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盆腔神经受到癌肿浸润或压迫。
若闭孔神经、骶神经、大血管或骨盆壁受累时,可引起严重的疼痛,有时向下肢放射。
其他致痛原因为:宫颈管内被癌瘤阻塞,宫腔内分泌物引流不畅或形成宫腔积脓时,出现下腹部疼痛;宫颈癌侵犯宫旁组织,输尿管受到压迫或浸润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输尿管积水,产生胀痛或痉挛性下腹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癌肿压迫髂淋巴、髂血管使回流受阻时,可出现下肢肿胀和疼痛。
2、阴道分泌物增多、大多数宫颈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分泌物增多也是早期宫颈癌的症状。
初期由于癌的存在刺激宫颈腺体分泌功能亢进,产生粘液样白带,随着癌瘤的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及继发感染,白带变混浊,如淘米水样或脓样带血,具有特殊的恶臭。
3、早期宫颈癌的症状还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早期宫颈癌表现为少量血性白带及接触性阴道流血,病人常因性交或排便后有少量阴道流血前来就诊。
对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者,应注意寻找原因。
宫颈癌阴道流血往往极不规则,一般是先少后多,时多时少。
菜花型出血早,量亦多,晚期癌肿侵蚀大血管后,可引起致命的大量阴道流血。
由于长期的反复出血,患者常常继发贫血。
宫颈病变的早期症状是大家都会忽略的,但是却能反映出妇科病方面的症状,只要大家有疾病意识就可在早期诊断出疾病,很多人对疾病的观念并不正确,疾病的早期出现的时候喜欢拖着,等到身体完全不能承受时才会到医院就诊治疗,使癌症类疾病演变成晚期,此时再治疗属于无效的医治,患者的癌细胞也到处扩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几十年研究已经明确了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很多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准确的病理诊断及分级对于临床下一步的治疗及处理至关重要。
近年来,有关宫颈癌前病变的命名及分类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变化以及对于病理诊断及临床处理上的影响。
一、宫颈鳞状上皮癌前病变目前我们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使用最广泛的病理诊断术语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并且将其分为三级,即:CIN1,CIN2和CIN3。
其中CIN3级包括了以往的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这一命名系统旨在描述宫颈鳞状上皮由异常增生向癌变方向发展的连续性形态学改变过程。
从2003年WHO分类正式推出,应用已经10余年了,虽然CIN命名系统较好的指导了临床下一步的处理,但是在应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CIN诊断术语将其定义为瘤变(neoplasia),即认为无论其分级如何,都是肿瘤性病变。
但是,实际上在HPV感染所导致鳞状上皮病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过性感染(如CIN1级病变),它们大多为自限性且可消退。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瘤变”并不合适,特别是当临床医生以及患者不能理解病变的真正性质时,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以及患者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其次,在病理诊断中,对于CIN2级病变诊断的重复性较差,也就是说不同病理医生之间,或是同一名医生在不同时间对于CIN2级病变的诊断差异性较大(Kappa值低),有文献报告,不同病理医生对于CIN2级病
变的诊断一致性仅为43%。
此外,从细胞学筛查诊断上,宫颈细胞学涂片的分级系统(Bethesda系统)对于鳞状上皮病变采用的是两级分类。
基于以上的考虑,近年来逐渐在国际上倾向采用更加简单的两级分类法对宫颈鳞状上皮癌前病变进行描述和诊断。
2012年美国病理学会(CAP)和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学会(ASCCP)联合发表了下生殖道HPV相关的鳞状病变的命名标准化计划(The Lower Anogenital Squamou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Projectfor HPVAssociated Lesions),简称为LAST计划。
在这项计划中提出了对于包括宫颈在内的下生殖道HPV感染相关的鳞状上皮病变进行命名的修订,推荐采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来命名,并且将其分为两级即: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
2014年出版的第四版WHO女性生殖系统分类中,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前病变中采用了这一命名方案,其中LSIL 的同义词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1)、轻度非典型性增生、扁平湿疣以及挖空细胞病等,而HSIL同义词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II级(CIN2)、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3)、中度非典型性增生、重度非典型性增生以及鳞状上皮原位癌,见表1。
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两级分类方案这样的分类,简便实用,使得病理诊断的重复性提高,并且也使得组织学分级与细胞学分级相互对应。
更为重要的是该分类方案较好地反映了HPV相关病变的生物学过程,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处理及预后判断。
80%左右LSIL由高危型HPV感染(HPV16和18型为主)所致,剩余的病例为低危型HPV感染(HPV6和11型),且多数病例为一过性感染,大量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经过活检证实的LSIL整体预后良好,大部分病例会在一年之内消失;而在HSIL中超过90%以上的病例感染的是高危型HPV,且研究数据显示,如果不经过恰
当的治疗,大约1/3HSIL可以在30年间进展为癌。
因而,对于病理诊断为LSIL,可随诊,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宫颈,而HSIL则需要进行临床治疗。
虽然新的命名及分类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在病理诊断中也需注意,在LAST计划中并非简单的将CIN2病变直接归入HSIL 中,因为很多以前所诊断CIN2病变包含部分LSIL及部分HSIL。
如何区分两者,近年的研究显示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的表达情况,对于区别两者有帮助。
p16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在HPV持续感染所致的高级别病变中p16呈连续大块状深棕色染色,而低级别病变p16可以阴性、或局限在中间及表层,因而在以下病理诊断情况下推荐使用p16免疫组化染色:
①病理诊断需鉴别是HSIL还是不成熟鳞化、萎缩、修复性上皮增生等类似肿瘤病变时;
②病理组织学考虑CIN2病变时;③细胞学或是HPV检测有高危病变的可能性,但组织学没有发现明显病变时。
此外,虽然在临床处理时,对于大部分HSIL进行宫颈切除手术,但是对于年轻女性,特别是未完成生育的女性,涉及保留生育功能,并且研究显示部分CIN2可能消退,因而不必都行宫颈切除,故在病理诊断中区分CIN2和CIN3仍有一定临床意义,现阶段建议在病理报告中将两种命名方案都可列上,例如HSIL(CIN2),或是HSIL(CIN3)等,以便于临床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宫颈腺性病变
随着宫颈病变的增加,宫颈病变筛查的范围扩大,宫颈腺性病变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
2003年第三版WHO分类将宫颈腺上皮前驱病变命名为:宫颈内膜腺体异型(非典型)增生(Endocervical glandular dysplasia ,EGD)和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也有学者将浸润前期病变命名为宫颈腺体上皮内肿瘤(Cervical gland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GIN),有将其分为三级的:CGIN1,CGIN2及CGIN3,也有将其分为两个级别:低级别CGIN(low grade CGIN ,LCGIN)和高级别CGIN(Highgrade CGIN,HGCGIN)[6]。
而2014年第4版WHO分类对于腺上皮前驱病变的命名做了调整。
仅将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列入前驱病变中,并将其定义为:这是一种具有恶性表现的腺上皮内病变,如果不治疗,具有明显进展为浸润性腺癌的风险。
与之同义的名称是高级别CGIN(HGCGIN),而第三版中的宫颈内膜腺体不典型性或低级别CGIN,在此次分类中没有单独列出,只是在AIS中提及,并指出这类病变,由于诊断标准界定不清楚,可重复性差,目前临床尚不做进一步处理。
如果在病理活检中见到这类病变可以加做p16、Ki67、ER及PR免疫组化染色,当病变显示明确的p16弥漫阳性、Ki67增生指数高且缺乏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则认为是形态不完全的AIS,临床应该按照AIS来处理。
新版WHO分类在AIS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病变:产生粘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MILE),属于AIS的变型,临床处理上同AIS(表2)。
总之,有关宫颈癌前病变的新的命名及分类变化,较完整的反映宫颈病变的性质,简化了分级,提出了一些辅助诊断标记物,使得病理诊断准确性及重复性提高,利于临床进一步的处理。
目前,仍是学习及推广阶段,现阶段在应用新的名称及分类时,尽量标明传统分类的名称,如在诊断SIL时,相应的“IN”名称及分级也应注上,以便于临床逐步理解及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