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青蛙与蝌蚪》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03幼儿期是孩子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时期,自然科学教育有助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蝌蚪变青蛙是一个典型的生物变态过程,通过观察和了解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成长和变化。

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幼儿园科学课程的要求,应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观察、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科学课程的要求让幼儿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及其相关科学知识。

知识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能力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爱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不怕失败的精神。

态度目标放大镜、观察容器、记录本、笔。

准备工具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池塘或小溪,捕捉一些小蝌蚪带回幼儿园。

捕捉小蝌蚪让幼儿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游动方式、身体颜色、大小等。

观察记录观察小蝌蚪讲解变化过程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向幼儿讲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整个过程。

包括卵孵化成小蝌蚪、小蝌蚪长出后腿、前腿、尾巴消失、变成青蛙等阶段。

讨论与提问鼓励幼儿提出关于小蝌蚪变青蛙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例如,为什么小蝌蚪会变成青蛙?它们的变化过程需要多长时间?2. 使用颜料或其他装饰材料对小蝌蚪和青蛙进行涂色或装饰。

制作步骤准备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1. 让幼儿在彩色卡纸上画出小蝌蚪和青蛙的形状,并剪下来。

3. 将小蝌蚪和青蛙粘贴在另一张卡纸上,形成一幅完整的手工作品。

0103020405分享与交流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看,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

讨论与总结引导幼儿围绕小蝌蚪变青蛙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总结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幼儿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用于饲养小蝌蚪,观察其生长变化。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蝌蚪和青蛙》

中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蝌蚪和青蛙》

《小蝌蚪和青蛙》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成长过程,认识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成长过程,认识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小蝌蚪、青蛙、荷叶、水草等。

2.视频素材:小蝌蚪成长过程、青蛙捕食等。

3.教具:小蝌蚪模型、青蛙模型、荷叶模型等。

4.纸张、彩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提问:你们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吗?它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二)基本环节1.观察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1)教师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

(2)幼儿自由发言,描述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成长过程(1)教师播放小蝌蚪成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成长过程。

3.探讨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1)教师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2)幼儿自由发言,讨论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4.绘画展示(1)教师发放纸张、彩笔等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绘画小蝌蚪和青蛙。

(2)幼儿自由发挥,完成绘画作品。

(2)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五、教学反思1.在观察环节,应更加注重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在讨论环节,应更加关注幼儿的发言,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3.在绘画环节,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节课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青蛙和蝌蚪》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青蛙和蝌蚪》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青蛙和蝌蚪》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和蝌蚪的外形特征。

2.培养观察细节的能力。

3.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

【教学内容】
1.介绍青蛙和蝌蚪的外形特征。

2.观察并讨论青蛙与蝌蚪的变化。

3.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1.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或相册。

2.彩色纸、彩色铅笔、蜡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共同观察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只青蛙和几只蝌蚪,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回答)
3.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在白板上画出它们的形状,并进行简单的解读和介绍。

二、探究
1.继续出示几张描绘青蛙和蝌蚪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描述青蛙和蝌蚪的外形特征,如:青蛙有四只脚,蝌蚪没有脚,青蛙有长长的舌头等等。

三、创作
1.给学生发放彩色纸、彩色铅笔、蜡笔等绘画工具。

让学生自由发挥,绘画创作青蛙和蝌蚪。

2.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青蛙和蝌蚪进行创意装饰。

【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互相观摩、评价对方的作品。

2.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分享创作时的心得体会。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绘画课,学生们了解了青蛙和蝌蚪的外形特征,并培养了观察细节的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绘画创作,也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

中班科学教案青蛙妈妈和蝌蚪宝宝

中班科学教案青蛙妈妈和蝌蚪宝宝

中班科学教案青蛙妈妈和蝌蚪宝宝中班科学教案:青蛙妈妈和蝌蚪宝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从蝌蚪到成年青蛙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青蛙妈妈和蝌蚪宝宝的成长过程。

3.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并配以简单明了的文字说明。

2. 硬质透明容器:用于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

3. 水和食物:提供给蝌蚪进行观察和喂养。

4. 纸和颜料:用于制作青蛙和蝌蚪的手工作品。

5. 小树枝、石块等:作为蝌蚪的“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并描述青蛙和蝌蚪的特征,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青蛙是从哪里来的吗?青蛙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提出问题。

2. 学习:通过PPT课件展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简单明了地介绍青蛙和蝌蚪的生长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青蛙妈妈和蝌蚪宝宝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蝌蚪宝宝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它们需要什么环境和食物呢?”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和补充说明。

3. 实践观察:教师将准备好的硬质透明容器放在课桌上,倒入适量的水,并放入小树枝和石块等物体作为蝌蚪的“家”。

然后,教师将一些蝌蚪放入容器中,供学生观察和喂养。

学生们可以观察蝌蚪身体的形态、颜色变化以及它们的动作,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4. 手工制作:学生们可以用纸和颜料制作青蛙和蝌蚪的手工作品,可以参考PPT 中的图片进行绘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剪纸、画画,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青蛙和蝌蚪形象。

5. 思考与分享:学生们将自己观察到的蝌蚪的变化和手工作品展示给全班,并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制作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从中激发和引导学生对青蛙和蝌蚪成长过程的更深入思考。

四、课堂延伸:1. 探究实验:将一些蝌蚪放入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例如: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和没有阳光的地方,放在冷水中和温水中,观察蝌蚪的生长情况以及成为青蛙的时间是否有差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变青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变化》,详细内容为“蝌蚪变青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是由蝌蚪变来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蝌蚪生长的过程。

重点:掌握青蛙与蝌蚪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蛙和蝌蚪的图片、PPT、实物展示盒(内有蝌蚪和成蛙)。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实物展示盒,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和成蛙,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蝌蚪生长的四个阶段,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青蛙与蝌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青蛙和蝌蚪。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蝌蚪变青蛙2. 内容:青蛙和蝌蚪的图片、生长过程图解、幼儿绘画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蝌蚪和青蛙。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观察附近的池塘或湖泊,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和实践,让幼儿了解了蝌蚪生长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增强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小动物保护宣传册,提高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实物展示盒的准备和使用。

2. 例题讲解中蝌蚪生长过程的详细解读。

3. 随堂练习中幼儿绘画作品的创作和展示。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关爱小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

一、实践情景引入中实物展示盒的准备和使用1. 选择健康、活力充沛的蝌蚪和成蛙。

2. 确保展示盒内水质清洁,温度适中,避免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征,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或实物。

2. 记录表格、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蝌蚪和青蛙的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特征,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如:外形、生活环境、饮食等。

3. 观看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青蛙,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自然角放置一些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图书,让幼儿随时观察和了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蝌蚪和青蛙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搜集幼儿回家后的观察记录,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延伸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特征,知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让幼儿能够表达出蝌蚪和青蛙的区别,以及蝌蚪变成青蛙的原因。

七、活动步骤:1. 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教师播放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让幼儿观看并描述看到的景象。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青蛙,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八、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以及视频,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实践法:让幼儿回家后观察金鱼或青蛙,并记录生活习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和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和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蝌蚪和青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长过程;2.了解蝌蚪和青蛙的特征;3.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绘本《小蝌蚪找妈妈》;2.颜色鲜艳的小蝌蚪和青蛙卡片;3.具备电子白板或黑板和彩色粉笔;4.准备一些玩具青蛙和塑料蝌蚪;5.小班中实验需要用到的设备:手电筒,透明杯,水。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小蝌蚪,让孩子们知道小蝌蚪是青蛙的孩子。

为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老师还可以利用绘本《小蝌蚪找妈妈》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样不会让孩子感到单调而乏味。

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看到小蝌蚪和青蛙的生长过程。

第二步:实验环节实验1:从蝌蚪到青蛙用绘本《小蝌蚪找妈妈》和玩具蝌蚪在孩子们的注意下展示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学会观察蝌蚪的变化。

实验2:光照对蝌蚪生长的影响1.为孩子们做一个简单清楚的演示,先把蝌蚪放在暗处,孩子们在观察它们。

接着把蝌蚪放到阳光下,让孩子们再看一下,观察有什么变化。

2.让孩子们进行实验,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把蝌蚪放在一个透明杯里,然后在暗处和阳光下分别把水杯放在地上,坚持观察出变化。

第三步:巩固知识老师可以用小蝌蚪和青蛙的卡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让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讨论卡片的特点,并向班里介绍自己的发现。

第四步:反思在教学结束之前,老师应与孩子共同反思本节科学课的情况,可以通过提出几个问题让孩子们自评自己。

1.以上科学知识孩子们掌握了多少?2.在实验环节中,每位孩子是否积极参与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结果?3.孩子们有没有学到了一些观察和汇报结果的技巧?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能够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符?2.教学过程是否能够自然顺利地推进下去,没有时间浪费和空间浪费?3.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何?认真程度是否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4.教师是否能够在操作细节和方法上进行仔细调整和改进?5.教师是否足够负责,能够做到一步一步地按照计划推进,并能够清晰地与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期望?。

幼儿园春天教案《青蛙和蝌蚪》

幼儿园春天教案《青蛙和蝌蚪》

幼儿园春天教案《青蛙和蝌蚪》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生物变化;•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的能力;•让幼儿了解青蛙和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幼儿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简介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本课将通过讲解青蛙和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幼儿了解春天的变化和昆虫的生长发育,同时也能从中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环境:幼儿园活动室或者室外草坪。

道具:幼儿玩具青蛙、陶泥、水彩笔、白纸、磁带、数码相机、播放器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播放《知识大讲堂》中小学自然课《青蛙和蝌蚪》,借助视频让幼儿了解青蛙和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春天的特点。

步骤二:自由活动幼儿自由玩耍,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和苍蝇等小昆虫,老师也可以引导幼儿亲身观察、探索和发现。

步骤三:制作陶泥青蛙和蝌蚪老师准备陶泥、水彩笔等,让幼儿动手制作青蛙和蝌蚪。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讲述青蛙和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

步骤四:相互学习互相展示手工制作的陶泥青蛙和蝌蚪,同时,老师提出问题:青蛙和蝌蚪在哪些方面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与春天有什么关系?步骤五:游戏环节老师和幼儿一起玩“抓青蛙”游戏,让幼儿在捉青蛙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动物的活力和美妙,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步骤六:总结让幼儿自由创作一幅画,描绘春天的美景,其中必须包含青蛙、蝌蚪和春天的特点。

同时,老师提醒幼儿为了保护青蛙和蝌蚪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对它们的伤害,让它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教学评估老师通过幼儿的表现、陶泥青蛙和蝌蚪以及画作的绘制情况进行评估。

参考资料•《知识大讲堂》小学自然课《青蛙和蝌蚪》•《春天的故事》(绘本)•《我的昆虫朋友》(动画片)以上为幼儿园春天教案《青蛙和蝌蚪》,希望上述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生物变化,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的能力,并且让幼儿了解青蛙和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时也能从中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变青蛙》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变青蛙》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变青蛙》一、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2.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观察和记录蝌蚪的成长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蝌蚪和青蛙的基本特征,如:蝌蚪是青蛙的幼虫,生活在水中,有尾巴,用鳃呼吸;青蛙是两栖动物,有四肢,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教师详细讲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包括:蝌蚪孵化、长出四肢、尾巴消失、变成青蛙。

3.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4.活动与记录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蝌蚪的成长过程。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观察活动,如:观察蝌蚪的游泳姿势、吃食习惯等。

教师定期收集幼儿的观察记录,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分享自己的发现。

6.结束语五、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2.教师在讲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幼儿容易理解?3.教师在组织观察活动时,是否能够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参与情况,确保他们都能够完成任务?4.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是否能够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来检验幼儿的理解程度。

例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谁能告诉老师第一步是什么?”教师可以用实物或模型来辅助教学,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蝌蚪和青蛙的变化,比如使用蝌蚪和青蛙的模型进行展示,并引导幼儿触摸和观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二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二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活动名称:蝌蚪变青蛙活动目标:1.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活动准备:图片录音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二、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征。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3、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

(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三、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1、师:真奇怪,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那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2、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变青蛙》。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

它从泥洞里慢慢的爬出来,伸了伸腿,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

青蛙妈妈产下的卵,慢慢的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过了几天,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了,不见了,小蝌蚪变成了一只只非常可爱的小青蛙了。

3、教师边讲故事边播放课件。

4、提问: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了什么?卵慢慢变成了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又长出什么,什么不见了,最后变成了什么?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6、幼儿为蝌蚪成长卡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7、教师和幼儿共同摆放蝌蚪成长卡,巩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8、游戏:蝌蚪变青蛙。

四、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1、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教案《小蝌蚪和青蛙》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教案《小蝌蚪和青蛙》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和青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蝌蚪是青蛙的幼崽,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学生能够观察实验,了解蝌蚪生长变化的规律。

3.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好奇心。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耐心。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观察实验,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难点1.学生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规律。

2.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案、实验器材、图片资料、教具准备。

2.确定好实验内容和流程。

3.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问答方式引入主题,了解学生对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2.播放有关蝌蚪和青蛙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探究(15分钟)1.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2.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3.引导学生思考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规律。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让学生分组合作,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蝌蚪生长的规律。

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展示交流(10分钟)1.每小组选派代表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发现。

2.全班将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对蝌蚪和青蛙生长的认识。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五、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蝌蚪和青蛙的手工模型。

2.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变化,进行比较研究。

六、作业1.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植物、宠物等生长变化,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七、板书设计•蝌蚪和青蛙的生长过程•观察实验的步骤•生长变化的规律八、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实验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细品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青蛙和蝌蚪》的教育意义

细品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青蛙和蝌蚪》的教育意义

《青蛙和蝌蚪》是细品幼儿园中班美术课程设计中的一堂课,从绘画、手工、故事讲解等多个方面涉及,充分发挥了全方位综合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及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的理念,旨在打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在这堂课上,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认识蝌蚪和青蛙,并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刻画它们的形象。

这样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让他们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接着,讲解故事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故事讲解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青蛙和蝌蚪的关系和成长过程,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在手工制作的环节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捏陶泥、切割等方式来制作自己的青蛙和蝌蚪,这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孩子们会感受到自己的制作成果,更好地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对其后的成长和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绘画、讲故事、手工等各个环节联系起来,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接受启示、创造、分享和合作等美好的价值观。

这样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总体而言,细品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青蛙和蝌蚪》的教育意义非常广泛和深刻,这堂课程不仅仅教授美术知识,更是在全方位的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是将孩子们的情感、智力、语言、行为和社交能力等综合的发展纳入教学中,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育。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全面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多有素质、有情感和有思想的年轻人,这样的幼儿园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详细内容为“小蝌蚪变青蛙”,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掌握,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区别。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比较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青蛙生长过程图片、实物模型、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青蛙的生长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青蛙是如何变化的。

2. 新课导入:展示青蛙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比较蝌蚪与青蛙的外形特征。

3. 例题讲解:讲解青蛙生长过程,让幼儿动手操作模型,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画笔,让幼儿画出蝌蚪和青蛙,并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 蝌蚪与青蛙的外形特征:蝌蚪:细长、有尾巴、无四肢青蛙:短胖、无尾巴、有四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青蛙的生长过程,并标注每个阶段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青蛙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青蛙,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提高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同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教学难点:青蛙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蝌蚪与青蛙外形特征的区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教案:活动名称:小蝌蚪变青蛙适用年龄:中班活动目的:1. 认得小蝌蚪和青蛙的生上进展过程;2. 培育幼儿察看、分析和判定本领;3. 培育幼儿对动物的爱好和了解。

活动准备:1. 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故事书和生长过程图;2. 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泡沫箱、塑料容器、水、小蝌蚪模型、青蛙模型、饲料等。

活动步骤:1. 活动介绍老师拿着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察看,引导幼儿叙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察看小蝌蚪模型老师拿出小蝌蚪模型,让幼儿察看小蝌蚪的外形和特征,引导幼儿发觉小蝌蚪没有四肢、没有耳朵、呼吸时要上升呼吸等特征。

3. 察看青蛙模型老师拿出青蛙模型,让幼儿察看青蛙的外形和特征,引导幼儿发觉青蛙有四肢、耳朵、嘴巴、眼睛等特征,并且可以跳动、游泳、捕食昆虫。

4. 察看饲养箱中的小蝌蚪老师将小蝌蚪放在水里,让幼儿察看小蝌蚪的活动轨迹和呼吸方式。

5. 察看饲养箱中的青蛙老师将吃饱的小蝌蚪放在泡沫箱中,引导幼儿一起察看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6. 总结与评价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并让幼儿共享他们对于这个活动的感想和收获。

教学反思: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这一活动深受幼儿们的爱好。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察看、比较和分析,了解了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上进展过程,并且培育了他们的察看、分析和判定本领。

同时,这一活动也让幼儿对于动物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爱好。

但是,在活动中老师需要注意察看幼儿的安全,以及对小蝌蚪和青蛙的保护和珍惜,引导和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动物。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动物的成长》,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结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掌握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了解青蛙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青蛙的结构特点。

2. 教学重点: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PPT、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

2. 新课展示:(1)教师播放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生长过程。

(2)教师展示青蛙的实物模型,讲解青蛙的结构特点。

3. 实践操作:(1)幼儿分组观察小蝌蚪,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根据观察结果,用彩笔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解答。

5. 随堂练习: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长出后肢的蝌蚪→长出前肢的蝌蚪→幼蛙→成蛙2. 青蛙的结构特点:(1)头部(2)身体(3)四肢(4)眼睛(5)嘴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池塘或公园观察小蝌蚪和青蛙。

(2)开展“我眼中的小蝌蚪变青蛙”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理解。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唐胜中班科学活动《小蝌蚪变青蛙》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能力。

3.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观察蝌蚪和青蛙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蝌蚪和青蛙的特征。

2. 探究:播放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蝌蚪和青蛙的变化过程。

3. 实践:分组观察实物模型,让幼儿亲手触摸蝌蚪和青蛙,加深对它们特征的认识。

4.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让幼儿描述青蛙的特征。

四、活动延伸1. 区角活动:布置“蝌蚪变青蛙”的主题区角,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一步探究和表达。

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回应幼儿的疑问。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3. 注重家园合作,发挥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4. 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活动的教育效果。

六、教学内容1. 蝌蚪和青蛙的区别2. 青蛙的生态习性3. 蝌蚪到青蛙的转变过程4. 两栖动物的特点5. 保护青蛙的重要性七、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它们的外形特征。

2. 视频播放:播放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变化过程。

3. 实物观察:让幼儿亲手触摸蝌蚪和青蛙的实物模型,加深对它们特征的认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实践活动:安排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播放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变化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变化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和青蛙教案及反思范例

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和青蛙教案及反思范例

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和青蛙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小蝌蚪和青蛙》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青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理解,青蛙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

重点: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PPT、实物展示盒。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对小蝌蚪和青蛙的了解。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

(2)讲解青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结合实物展示盒进行观察。

3. 随堂练习(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记录小蝌蚪和青蛙的特征。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2)引导学生用彩泥制作小蝌蚪和青蛙,锻炼动手能力。

5. 课后实践活动(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小蝌蚪和青蛙,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2)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共同关爱动物。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2. 青蛙的特征3. 青蛙的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画出青蛙的特征。

2. 答案:(1)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受精卵→孵化→蝌蚪→长出后肢→长出前肢→变成小青蛙→成蛙。

(2)青蛙的特征:两栖动物,皮肤光滑,有蹼,眼睛大而突出,口腔宽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长过程、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蝌蚪变青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2.了解青蛙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
3.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心态。

二、教学准备
1.蝌蚪和青蛙实物模型或图片;
2.盆、水、石头等可以模拟蝌蚪和青蛙生态环境的道具;
3.眼睛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器具;
4.名为《从蝌蚪到青蛙》的绘本;
5.工作纸、印章等美术用具;
6.人工光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引导孩子们看实物模型或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蝌蚪)它有几条腿?(0)它能干什么?(游泳)
2. 实验环节
1.让幼儿们观察蝌蚪并描述蝌蚪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将蝌蚪放入模拟的生态环境中,观察并记录蝌蚪和环境的变化,帮助
幼儿们了解和感受“从水到陆”的转变过程;
3.观察青蛙并回答以下问题:青蛙有几条腿?(4)它该吃些什么?
(昆虫、蜘蛛等)在生态环境中,青蛙的作用是什么?(控制害虫种群)让幼儿们在学习的同时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绘本阅读环节
通过阅读绘本来加深孩子们对“蝌蚪变青蛙”的理解和认知。

4. 美术创作环节
1.用工作纸和印章模仿蝌蚪的外貌,让幼儿们进行创作;
2.利用人工光源模拟太阳光,让幼儿们欣赏和绘画青蛙。

四、教学评价
通过实验、阅读、绘画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的同时,了解青蛙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并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关爱心态。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考核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和青蛙

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和青蛙

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和青蛙中班科学教案:蝌蚪和青蛙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课程中,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其中,蝌蚪和青蛙的生命周期是一个经典的教学主题。

通过对蝌蚪和青蛙的学习,幼儿可以从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并培养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本篇教案将围绕蝌蚪和青蛙的特点、生命周期以及栖息地展开,并针对幼儿园中班年龄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资源。

一、目标:1. 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特点,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3.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活动1:蝌蚪的生命周期1. 导入:与幼儿一起观察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并让他们描述蝌蚪和青蛙的外观特点。

引导幼儿发现蝌蚪和青蛙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2. 活动步骤:(1)播放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关于蝌蚪的生命周期,简要介绍从卵到蛙的不同阶段。

(2)给每个幼儿一张蝌蚪的生命周期绘画材料,并使用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自由拼贴出蝌蚪的生命周期。

(3)小组合作,幼儿们通过观察蝌蚪的生命周期绘画材料,做出一个蝌蚪的生命周期展示板,并将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的同学。

3. 总结:让幼儿一起回顾、总结蝌蚪的生命周期,并请他们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观察和发现。

三、活动2:蝌蚪的栖息地1. 导入: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它们的栖息地。

提问幼儿蝌蚪喜欢生活在哪里?2. 活动步骤:(1)带领幼儿一起观察蝌蚪的生活环境。

可以在室内自行培育蝌蚪,让幼儿亲自参与蝌蚪的养殖和观察过程。

(2)利用盆栽或箱子模拟蝌蚪的栖息地,为幼儿提供水池、泥土等材料,并让他们模拟蝌蚪的栖息环境。

(3)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用废旧纸盒、泥土和水制作蝌蚪的栖息地,并将自己设计的栖息地展示给其他同学。

3. 总结:让幼儿分享他们在观察和实践中学到的关于蝌蚪栖息地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总结蝌蚪喜欢生活在哪里,为什么喜欢生活在哪里。

四、活动3:探索青蛙1. 导入:观察真实的青蛙,让幼儿们发现青蛙成年后的特点和蝌蚪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青蛙与蝌蚪》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出生和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磁带
2、小蝌蚪生长变化图片
3、素描纸、彩笔、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诗画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1、诗画大脑袋长尾巴变成蝌蚪小娃娃游来游去找妈妈。

一个桃子裂开口两片叶子绿油油。

再画两个小喇叭变只青蛙呱呱呱。

2、提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和妈妈长得像不像它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欣赏录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的是什么青蛙妈妈在哪个季节产卵卵变成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后长出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小结蝌蚪变成青蛙要以上四个过程从卵变成青蛙要70多天。

2、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3、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蜗牛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五、幼儿绘画《蝌蚪》、《青蛙》幼儿自由选蝌蚪或青蛙进行绘画活动。

六、结束部分小青蛙饿了我们送它们去捉害虫吧。

活动延伸在活动区养殖蝌蚪供幼儿观察。

七、活动反思农村的孩子对青蛙和蝌蚪非常熟悉能很流利的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生活习性。

通过活动在了解青蛙的出生和生长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幼儿特别喜欢动手操作我把快乐诗画与本节活动相结合更符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