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古迹见证深圳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访古迹见证深圳历史 2004/10

2004/10/26

深圳要不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之访古·访谈

编者按

你知道深圳有哪些历史文化古迹?你参观过深圳哪些历史文化古迹?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一座城市的认同其实就体现在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古迹的关注和了解上。在回答“深圳要不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前,或许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对深圳的历史文化古迹到底了解多少?以下是本报记者连日来分头踏访的分布在深圳范围内的部分文物古迹,它们或许可以给你勾勒出这座看似年轻的城市的古老历史……

南头古城遗址:南山区深南大道旁

考古档案:南头古城即东莞守御千户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在汉武帝时就成为全国二十八处盐官之一的番禺盐官驻地,史称“东官”。现古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垣范围东西长为680米,南北宽为500米。城内道路六纵三横共有9条,俗称“南头九街”,现仍保存部分市井门楼。城内尚保存纪念文天祥的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报德祠等历史建筑及39处明清时期具有岭南及南洋建筑风格的民居。

历史地位:南头古城是深圳1670年城市历史的见证。1983年至1985年,南头古城内的6处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南头古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南头古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现状:南头古城南城门和南门广场维修建设方案日前已被批准,南头古城博物馆也被批准建设。这三大工程的启动,将再现南头古城的千年风韵。其中,南头古城南城门维修约需花费90余万元;南头古城南门广场占地3万多平方米,可用于建设的资金8000余万元之多;南头古城博物馆的设计制造费达150万元,将通过文字、图表、图片和实物展示深圳城市史。

屋背岭商时墓群遗址:南山西丽屋背岭村屋背岭山顶

考古档案:1999年发现,2001年4月发掘,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共发现商时期墓葬94座,皆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以陶器为大宗,有釜、豆、罐、钵、尊等。纹饰为拍印的曲折纹、方格纹、卷云纹等。石器以小型石锛为主,还有少量的玉矛、下块、水晶块等。墓葬约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早期,二三期从商中期至西周早期。

历史地位:该墓葬区的二三期材料,填补了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考古编年的空白,有利于研究商时期广东的文化面貌、社会发展、墓葬布局及葬俗,为中国商时期边疆考古做出贡献。其中西丽屋背岭遗址为典型的山冈遗址,是一处以商代为主、比较

单纯、规模较大、又比较集中的古文化遗址,填补了深圳文物考古的空白,被称为“有可能揭示出一个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秦代的古文化遗址全貌”。

保护现状:目前,整个遗址都处在保护状态中,没有受到破坏,所有挖掘出来的文物都在南头古城的博物馆保存起来。整个墓群有5万多平方米的面积,目前只挖了1000多平方米、100多座墓葬,全部挖掘的话估计有1000多座墓葬。

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龙岗区大鹏镇咸头岭村海堤上

考古档案:1981年被发现,历经三次发掘。遗迹面积13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陶质生活用具,以沙灰陶为主,有少量制作较为精细的泥质白陶和灰陶。个别器物有赭红色陶衣。还出土磨质石器74件,以及16件打质石器和98件天然石器。

历史地位:该遗址引起国家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遗址的文化面貌被认为在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中期沙丘文化遗址中具有代表性,从而被命名为“咸头岭文化”。这意味着深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不仅在广东省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国的同时代文化中也享有一席之地。

保护现状:墓群遗址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由于遗址经历多次发掘,且只被列为文物点而非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没能得到较好的保护。加之尚有百姓居住其中,他们长期以来不断挖山盖房,对古迹造成一定的破坏。

大鹏古城 遗址:龙岗区大鹏镇鹏城

考古档案:明洪武二十七年,大鹏所城开筑,以防御海盗、倭寇侵扰。城内有东门街、南门街、正街3条主要街道,明清时代城内建筑有左营署、参将府、守备署、军装局等。现县丞署、关帝庙、赵公祠、晏公庙等基址尚存。东、南二城门仍保留明代原样。城内还有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振威将军第”,即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府第,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等,规模宏大,许多清代民居保存完整。

历史地位:1983年和1984年,深圳市将大鹏城东、南两城门及赖恩爵“振威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分别列入深圳市第一、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大鹏古城被广东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现状:目前大鹏古城的原貌基本保护下来。5年来共投入修复费用大约在500万元,城门楼、将军府第等为重点保护对象。由于时间久、自然腐蚀等原因,古城里一些壁画、岩刻遭到损坏,大约有20%的古迹已不复存在。古城保护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城内的出租屋大多,且大多存在消防、安全等隐患。

铁仔山古墓群 

遗址:宝安区西乡镇铁仔山南坡

考古档案:深圳市考古工作者2000年1月至3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该墓群面积约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585平方米。共发现东晋至明清时期的古墓葬248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在248座古墓中,东晋墓5座,南朝墓36座,宋墓4座,明清墓203座。

历史地位:铁仔山古墓群是深圳1670年城市历史的有力见证。该墓葬区的历史延续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墓葬之密集及形制之多样,不仅在广东省罕见,在全国也属少见,为研究深、港地区乃至粤东南地区的历史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古迹被列入2000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专家指出,铁仔山古墓群中,东晋、南朝墓中出土的瓷器不是深圳本地产品,有可能是位于今江西丰城一带的早期洪洲窑的产品;而明墓中出土的青花瓷器绝大多数是江西景德镇窑产品,可见深圳在这两个时期商品经济已较为发达。

保护现状:古墓葬区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已经用铁皮遮盖以避风遮雨,但这只是临时性的保护措施。为了能对古迹进行更完善的保护,该古墓葬区已经申请保护立项,并将建立专门的历史博物馆。

大梅沙春秋时期墓群遗址:大梅沙海边堤上

考古档案:该墓群1982年发现,1992年、1993年分两次被发掘,发掘面积2405平方米。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方向北偏东,长2·3米—4·5米,有的在近墓底中间挖一个直径和深度约20厘米的小坑。出土的随葬品有39件,其中有11件青铜器、21件陶器、7件石器。其中,M6墓葬随葬品最多,共出土4件青铜器、3件陶器和2件石器,表明当时财富多寡差别较大,男女分工明确,族群之间可能还经常发生争斗。

历史地位:该遗址在当时是广东发掘面积最大的沙丘遗址,发现的墓葬和青铜器数量在广东沙丘遗址中也是空前的,并填补了广东考古编年的空白,为研究此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古越民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保护现状:该墓群已被划定大面积的保护范围,并隔离起来。目前,已有计划在现场设立博物馆进行更加细致的保护。

鹤湖新居遗址:龙岗区龙岗镇罗瑞合村

考古档案:是目前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商贾罗氏始建,历经三代人、数十年建成。占地面积24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4530平方米,南北宽166米,东西长109米,共有179个居住单元房,每单元由数间屋构成,共有房屋数百间,可供1000多人居住。

整座建筑群由内外两围相套而成,鸟瞰呈梯形,前宽后窄,内围有高墙与外围相隔,平面呈方形。围墙内民居像两个“回”字相套组成,布局错落有致,曲折迂回,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

历史地位:1997年初,龙岗镇在鹤湖新居正式挂牌建起了“深圳市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近年来,先后有十余万游人来此参观。围屋中心的两排大房现已成为龙岗区各村“两思”教育的展室,图文并茂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群众的生活变化。

保护现状:前两年政府拨了200多万元对新居进行了修复。现新居里的罗氏家族祠堂保护得比较好,罗氏家族后人每年都会回来祭祖,并捐钱修复。鹤湖新居目前面临游人较多、安全隐患多及保护经费紧张等问题。

东晋黄舒墓遗址:沙井镇步涌村

考古档案:墓坐东南朝西北,现存通进深9米,通面阔5米,三合土享堂地面,三合土散水,青砖墓壁,墓碑为花岗岩质地,高0·8米,宽0·63米,碑帽高0·56米,宽0·7米,球状碑顶,碑额处浮雕云纹图案。专家考证,黄舒,东晋人,因孝而闻名于南。据嘉庆《新安县志》记载:“黄舒,字展公,父教始迁莞,事亲至孝,家贫力业。”黄舒的事迹最早记载于宋代沈怀远《南越志》,说宝安县人黄舒非常孝顺父母,当地人和北方来移民都很钦佩他,说他像战国时的大孝子曾参,因而将他居住的地方改名为参里,将他住的山改名为参里山。

历史地位:黄舒墓一经发现即引起了国家考古专家以及中央媒体的重视。沙井当地文物专家认为,黄舒墓是深圳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好实物之一。

保护现状:沙井镇政府目前已专门拨款对黄舒墓进行修缮,并在附近立碑刻录了历代文人骚客称颂黄舒的诗文。记者现场观察发现,黄舒墓翻新的痕迹比较明显,由于墓地前方是一条公路,后面紧挨着一家厂房,缺乏最起码的现场维护。

中英街遗址:深圳沙头角

考古档案: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割占香港及九龙后,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线以北、深圳河以南的230多个岛屿在内的广大地区,为期99年。1899年英国接管新界后,竖立了界碑,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界沙头角。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香港,将中英街3至7号界碑拔除,并改名中兴街。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名中英街。

历史地位:中英街及界碑是中国贫穷落后、清王朝腐朽没落和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中国革命胜利和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已成为广东省和

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保护现状:“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历史风貌保护规划”方案提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文物古迹,包括当年中英边界的6个界碑、横跨深港两地的古榕树、渔民出海祈求神明的天后宫以及吴氏宗祠,改造将在深圳一侧尽量形成传统客家风格的骑楼空间,统一街道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