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现代诗歌教学,是一项需要我们思考与探索的任务。

现代诗歌的诸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挑战。

下文将围绕现代诗歌教学的难点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难点分析1、语言难度大现代诗歌作品的语言往往是模糊或者非常抽象的,运用各种诗歌技巧和修辞手法,无法轻松理解。

这就给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诗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诗意较强现代诗歌风格多样,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意境,而是交给读者自己去构造。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现代诗歌的表面形式,而要求我们进一步解读其背后的意蕴,引导学生在思维上灵活开放,多角度地理解与理解。

3、虚构性较强相比于现实主义的作品,现代诗歌往往更具有虚构或者是想象性,这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虚构与真实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的问题与画面引导,让学生动脑思考,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1、从关键词入手现代诗歌的词汇语言往往复杂,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可以采用从关键词入手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涵义。

因为关键词能够贴近学生的认知及生活,这样既能避免语言的难度问题,又便于学生对一些重要的词汇及意象进行单独分析。

2、采用问题导学法现代诗歌往往没有明确的意境,学生也很难直接获得诗歌的深层含义。

因此,针对诗歌主题和核心,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注重课堂互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现代诗歌的教学,而是需要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从听众角度,进行诗歌欣赏。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共同探讨作品的意义和表现手法,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厚植学生的信心与自主思考能力。

三、教学案例1、李白《将进酒》李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将进酒》是他的一首名篇,讲述了诗人自娱自乐,豪情万丈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针对这首诗,我们可以采用从关键词入手的方法,比如“举杯邀明月”、“共君吴下楼”,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词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浅谈小学语文关于诗歌教学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关于诗歌教学的有效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关于诗歌教学的有效运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杂、形式多,再加上小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结构,教学难度也大。

其中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众多教育者的教学难点之一,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诗歌教学已然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种种教育现状,笔者提出了几种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方法,以供各位教育学者的参考。

标签:小学教育;语文教学;诗歌教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又以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经典诗歌作为代表之一,正是看到了这些诗歌的闪光之处,教育部才将诗歌纳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的教育者,应该如何上好诗歌课程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期望提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

一、诗歌教学从阅读开始语文,离不开读、写、记,同样也离不开看。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家长严格控制自家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甚至不允许孩子看课外书籍,他们更希望孩子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校学习或者课内学习上。

殊不知,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在诗歌的学习上也一样,一方面,家长要意识到课外诗歌的阅读的重要性,课外诗歌阅读不仅不会耽误孩子课内诗歌学习,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内诗歌,两者互相渗透。

平时家长在有空闲时间时,可以主动带领孩子阅读一些与他们水平相符合的诗歌,和孩子一起领会诗歌中的美,一起推敲诗歌中的用词等。

在家长的主动带领下,小学生也会主动地去接触诗歌,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学生们也会不自觉地喜欢上诗歌,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会大大增加。

但是我在这里不是主张家长无限制地给予小学生时间看课外书,这样反而会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所以家长也应合理地安排和规划时间,争取做到课内、课外学习两不误。

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对诗歌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写和记,还要注重讀,努力创设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下有感情地阅读诗歌。

如当我在给学生上《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在解决了生词的基础上,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们自行对这首诗进行阅读,再选择几个学生给大家朗诵出来,甚至还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等,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慢慢地感受诗歌中的意思与意境,最后我才进行讲解。

浅谈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2 专题 法— — 以 点 带面 学 小 说分 析 人 物 时 , 抓 人 物 的 四 种描 写 方 法 , 要 同样 , 诗 学 歌有 没 有 独 有 的 表 达方 式 和 艺 术 手段 可 言 ? 当然是 有 的 , 比如 意 象, 比如 象 征 , 比如 意境 , 于学 生 来 说 , 该 系 统 地 了解 这 方 面 对 应 的 知 识 , 握 了这 些 知识 , 可 以用 来 自学 了 , 师 不 能 一 首 接 掌 就 教

曲折 生动 的情 节 ; 有 散 文形 散 神 聚 的 特 色 。诗 歌 以 其 抒情 性 、 没 音 乐 性等 特 点 决 定 了它 自有 的 教 学模 式 和 学 习 方 法 。 如果 学 生 还 只 是单 纯 地 追 求 矛盾 冲突 , 节 人 物 , 不 会 透 过 字 面去 体 味 情 还 揣 摩 诗 歌 的 “ 外 之 意 ”还 没 有 对 诗 歌 的 卷第 6 期
Vo. N06 16 .
读 与
写 杂

Re d a d W r ePe i d c l a n i r ia t o
20 0 9年 6月 Jn 2 0 ue 09
浅谈 诗歌教 学的几点体会
棵 秀 华
f 河南 省 南 阳 文 化艺 术 学 校 河 南 南 阳 430) 7 o 0
1 美读 法— — 以读 带 讲 古 人 云 : 熟 读 唐 诗 i 百 首 , 会 作 诗 也 会 吟 ” 又 云 : 书 读 “ 不 , “
学 生 读完 后 , 思考 : 全诗 给你 什 么 感 觉 ?有 的 语 感 好 的 同学 马上 就 能 回答 : 诗笼 罩 着 一 种 衰 败 、 凉 、 寂 的氛 围 。 就是 全 凄 孤 这 意象 在 起 作 用 ,藤 ” “ ” “ ” 现 实 中分 属 植 物 和动 物 , 身 “ 、树 、鸦 在 本 并没 有 感 情 色 彩 ,但 是 它 们 被 作 者 “ 工 ” 加 了 “ ” “ ” 加 ( 枯 、老 、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提起诗歌教学, 大家都有自己的妙招, 我今天就我这一个月的教学经验, 班门弄斧, 结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谈一谈自己对诗歌教学的一点想法。

提起诗歌教学, 大家普遍感觉难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先从诗歌这种文学的特点看。

诗歌是一种非实用的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文学样式。

首先由于诗歌高度的概括性, 鲜明的形象性, 意象的复杂性, 语言的跳跃性等特点, 造成我们对诗歌理解的困难。

其次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 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 加之人生、社会阅历的缺失, 审美修养的不足, 知识结构的欠缺都给我们的诗歌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再次, 由于诗歌是一种主观情感非常浓厚的文体, 对其解读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这一方面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灵活性, 自由度。

另一个方面对我们无疑也是一种挑战, 就是你如何去把握诗歌课堂的这种自由性和灵活性。

最后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 导致他们面对诗歌的时候很陌生, 也很无助, 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

他们心灵与诗人的心灵之间形成了一种隔阂。

况且, 古代对诗有这样的说法“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不能说真是这样, 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去教, 如何把这些“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呢?这无疑是摆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采用了读、想、做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来完成诗歌的学习。

一、反复美读学习诗歌, 我们最基本要做到对诗歌的语言有所感知, 能够通过对内容的把握, 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进而去了解、借鉴诗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 又与对诗歌的的朗诵是分不开的。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 视觉与美感之间只能构成间接的情感对应关系, 中间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帮助。

而听觉与美感之间却可以构成直接的情感对应关系。

浅谈诗歌创作与教学

浅谈诗歌创作与教学

浅谈诗歌创作与教学摘要:诗歌可以化作雨露滋养我们的心灵,诗歌可以成为信念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幸福,诗歌可以是太阳,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温暖,诗歌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诗歌是一个社会的记录,诗歌是一个人生的诠释,我们可以用诗歌来撼动天地。

关键词:诗歌创作教学诗歌可以化作雨露滋养我们的心灵,诗歌可以成为信念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幸福,诗歌可以是太阳,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温暖,诗歌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诗歌是一个社会的记录,诗歌是一个人生的诠释,我们可以用诗歌来撼动天地。

如果你是诗人,就要用诗歌释放自己的情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诗歌来描绘我们的时代。

用诗歌来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歌颂时代的辉煌。

作为一个诗人,我们要为读者来写诗歌,要为学者来写诗歌,要为我们自己来写诗歌,诗歌可以是文明的载体,可以是赞美的方式,可以是智慧的表现,可以是社会发展的痕迹,我们要写出能够沁入人心的诗歌。

那么,如何进行诗歌创作与教学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感受。

1 学会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是教好诗歌必要的前提诗歌教学既可以让课堂的氛围变得和谐快乐,又能够向学生传递知识,用诗歌的优美来武装他们自己。

诗歌赏析就如同在细细品尝一道美味的菜,各人有个人的爱好和口味,酸甜苦辣样样都有人爱。

当我们吃菜时,有人会偏向于甜食有人会偏向于辣菜,口感上的喜好也是各不相同,脆的、软的、弹的、硬的各有各滋味。

而诗歌的鉴赏也是如此,正如有人喜好优雅古朴的,有的喜欢自由奔放的,有的则是喜好富有现实意义的,当然浪漫爱情的喜好的人也很多,从诗歌的形式上来看,有人偏好建筑美,有的喜欢音乐美,有的喜欢画面美,有的则是喜好抽象的。

从语感来说,有的诗歌慷慨激昂,有的诗歌温婉,有的时抑时扬。

诗歌的风味百般,各种滋味都有人爱,这也是诗歌艺术引人入胜的原因。

诗歌赏析我们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方面我要能够坚持文艺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定纯文学的品格审美;诗歌的作用除了要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还应该要让阅读的人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魅力,通过美来宣扬作者的精神和心灵,为读者坚定信念;诗歌要能够想民之所想,说民知所说,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大众的想法,能够和大众产生共鸣;诗歌是用优美的语句来唤起读者逐渐淡薄的情感;诗歌是能够净化读者的心灵,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诗歌是哲理的载体,是信念的载体。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摘要:诗歌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去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诗歌教学理解想象一、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语言(一)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诗的大意由于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定义不断演变,所以学习古诗要让学生了解字义,进而明白诗的意思,体会出诗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介绍古诗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让学生懂得古今汉语的变化,避免望文生义。

如:杜牧《山行》中的“坐”、”寒山”、“出处”、“红于”这些字词,“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些字句,都是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楚的,只有讲清了这些字、词、句,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全诗所描述的深秋季节诗人乘车观赏枫林晚景的基本内容。

其次,还应用揆情度理的原则去衡量。

如家喻户晓的《木兰诗》有这样几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木兰从头一天夜里已见军帖,“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其心事重重,不言而喻。

她所以停梭止织,正是她有所虑,有所忧的表现,怎么能“无所思”“无所忆”呢?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思”和“忆”呢?经查阅《诗经》的十五国风中用“思”字的诗句就有二十篇之多,其中不涉及男女爱情相思之意的仅七八篇。

这样,国风中十之六七的“思”字都是指男女相思慕而言,就是现代汉语中所谓“害相思病”的“思”字的含义。

(二)理解描绘诗中图景的形象语言诗中的语言具有精练、含蓄、形象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诗中所包含的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因此,教师要运用诗歌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感知事物的形象。

如《瀑布》(第五册)、《望庐山瀑布》(第六册)同是描写瀑布的诗,《瀑布》是现代诗,在描写中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声音、写色彩、写形态,描写得十分细腻。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诗中的形象语言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瀑布的雄壮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又感受到瀑布的温柔美(如尘,如雾)。

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此语为座右铭 。
黄永武先生认 为 , 要体察作者繁复心境 , 当从历 史知识中去注意时 、 、 三个要 素 。就 时而言 , 地 人 考 察作品的年代 , 以推测 当时 的时事 ; 地而 言 , 可 就 考 察作品的地点 , 以省察 当地 的情况 ; 人而言 , 可 就 考 察作者的性情 , 以窥见其风格 与内心 的志趣 ; 可 考察 作者 的交游 , 以印证其 指称及相互 的影响。而且 , 可 时有穷通 , 地有广 隘 , 有荣辱 , 合这 三者 的浮沉 位 综 冷暖 , 便可知作者 一生 的际遇 , 考察 这 际遇 , 又可 以 明白作品整个 的思想背景 。 二 、 视朗读积累 。 重 在反 复吟诵 中提 高理解 能力 诗歌本是用于 歌唱 的 , 人类情 感 的载体 。诗 是 歌所特有 的鲜 明的节奏 、 和谐 的音韵 , 只有通过 朗读 才能体会 出来 。因此 , 师在教 学 中应该 重视 和运 教 用这种方法 。学生通 过朗读 , 会 出诗人 或喜或 悲 体 或怨或怒 的情感 , 自然 而然地 获得与 诗人感 情 上的 共鸣 。如杜甫“ 日放歌 须纵酒 , 春作 伴好 还 乡” 白 青 的喜悦 ,安得广厦千万 问 ,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的 忧思 ; 白“ 能摧 眉折腰事权 贵 , 李 安 使我不得开心颜 ” 的激愤 ;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 的豪 放 ; 飞“ 岳 三十
肯, 谈谈 自己的见解 ; 第二 , 短时间内背诵 这首诗。 在 这样 日积月累 , 三年下来 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 、 究技巧 。 讲 有助于鉴 赏作 品的诗境 艺术技巧 , 是创 造优 秀作 品不可或 缺 的条件之 如果没有高超 的艺术技巧 , 就不可能有李 白、 杜 甫、 苏轼 、 黄庭坚 的诗 , 也不会 有苏东坡 、 辛弃疾 的词 和关汉卿 、 马致远 的戏剧 , 更绝 不会 产生 《 红楼梦》 、 《 三国演义》 这样 的名著 。艺术技巧分 为内容 和形式 两方面 , 果作 品不讲 究技 巧 , 忽 格律 声色 的讲 如 疏 求 , 么文学作 品的结 构 、 那 辞采 、 声律 、 韵美 , 乏 神 将 善可陈 , 不见精彩。艺术的形式美落空 , 就很难将 那 最生动 、 圆满的艺术 内容 表现 出来 。所 以作 品的 最 优劣成败 , 跟艺术技巧很有关系 , 是可以断言的。 诗歌 的表达技 巧往往 表现在 三大 方面 : 达方 表 式、 表现手法 、 修辞 手法 。 表达方式是诗 人表达 思想感 情 的重要手 段 , 常 见 的有记叙 、 描写 、 抒情 、 论。其 中抒情 表现 得尤 议 其突 出。表现手法 又叫艺 术手 法 , 指诗 歌 的章法 是 和技巧 , 渲染 、 托 、 蓄 、 典 、 有 衬 含 用 象征 、 移情 、 比 对 等。修辞 手法 有比喻 、 拟人 、 比、 对 借代 、 夸张 、 比 、 排 衬托 、 设问 、 问等。巧妙地 运用表达技巧能使描写 反 的事物更 为形 象生动 , 的主 旨更加突 出, 诗 使诗中字 句更 为精 巧。 四、 借助 多媒体 。 优化诗歌教学过程 诗歌是想 象和激 情 的语 言 。它 或寄情 于花 草 , 或抒 发个 人情感遭遇 。诗 歌所 特有 的含 蓄和意 境 , 带给我们 无穷的审美 享受 , 同时也 给我们 的教 学带 来 了一定的困难 。如何 让 学 生把 握 诗歌 的感情 意 蕴, 由文字感知上升 到心灵 的体 味 , 与诗人产生感情 上的共鸣 , 为诗 歌教学 的一个 难点 。而恰 当地运 成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能有效地 弥补常规教学 的不足 , 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 器官 , 使其 全身 心地投 入到诗 歌特定的氛 围情趣 中 , 以声传 情 , 以形传 意 , 寓教 于 乐 。因此 , 合理地运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以优化诗 可 歌教学过程 。 比如在教学王维 的《 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 “ 清 泉石上流” , 时 可用 图片将 朗朗明月 、 密密松林 、 潺 潺 流水表现 出来 , 至 可 以用音 乐 表现 水流 的声音 。 甚

浅谈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2学 生 阅读 面 窄 . 目前 , 多学 生 花在语 文 上 的时 间很少 , 很 其
课外 阅读现当代诗歌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 。 学 生对课本之外的现 当代诗人能说 出名字的 , 只
是一两个 , 如席慕容 、 汪国真等。他们对 中国现
语 言 与诗 歌语 言 沟通 起 来 , 学 就能 真 正 实 现 教
以利用当代 中学生对流行 歌曲兴趣 浓厚 的特
当代诗歌最近三十年 的真实 面貌所知甚少 , 对
点, 让流行歌谱与现当代诗歌“ 联姻” 。这种方
3 2
铭 j :天 使 『 ・0 l f
课 堂 教 学
法, 便捷好用 , 饶有趣味。比如有的同学用《 光 柔之美 , 正好与作者所希望在雨 巷能逢到 的姑 娘那 种孤独 、 美丽 和充满愁怨 的情 状相似 , 所
师生对现 当代诗歌学习淡漠 , 教学实践 中面临
许 多 困境 , 想 改 变 这 一 现 状 , 要 我 们 重 新 要 需
方 面教 师 要对 教 材进 行 深 入研 究 , 只有
审视传统 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 积极探求解决问 题 的有效 路 径 , 教 和学 两 方 面为 学 生体 ・ 长沙》 有的同学 ,
用 tis wn 的歌来配徐 志摩 的《 别康桥》 唱起 再 , 来都别有一番滋 味。当歌曲的旋律 、 节奏和诗
的意 境 配 合得 恰 到好 处 , 会 赢得 师 生 的 热烈 就
掌声 , 将课堂气氛推 向高潮。此外 , 教师 自己的 弹奏 、 轻唱 以及学生表演 唱 、 哼唱也都是行 之
表现手法 、 诗人 的创作风格 、 诗歌的流派 、 诗歌
方法极为模糊 , 对现 当代诗歌的鉴赏仍只是在
把它当做训诂 。这种程式化教学 , 破坏 了诗歌

浅谈诗歌教学

浅谈诗歌教学

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浅谈诗歌教学摘要:诗人写诗,将瞬间多彩的心灵之光倾刻灌注于凝练的文字。

对于读者,若能透过文字层面真正探测到诗人的情感核心不能算是一件易事。

单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若将诗人的情感生活化的呈现于学生面前进而让学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深处的世界那就更不是一件易事了。

针对于此,本人在教学中一直探索诗歌解读的途径。

随着日子的更迭,略有所体会,现简要阐述如下:一、从诗歌的特点出发,还诗歌以生活本貌,从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二、从诗歌本身的字词出发,研究其用此字非彼字的理由,进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三、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有助于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四、学会并运用想象把握诗歌的内涵,以完成与诗人心灵的对接。

关键词:诗歌教学心灵世界诗人写诗,将瞬间多彩的心灵之光倾刻灌注于凝练的文字。

对于读者,若能透过文字层面真正探测到诗人的情感核心不能算是一件易事。

单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若将诗人的情感生活化的呈现于学生面前进而让学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深处的世界那就更不是一件易事了。

针对于此,本人在教学中一直探索诗歌解读的途径。

随着日子的更迭,略有所体会,现简要阐述如下:一、从诗歌的特点出发,还诗歌以生活本貌,从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古今诗歌,尤其是经典作品,无不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对生活的认识的高度概括。

我们在教学中应从诗歌的特点出发,还诗歌浓缩的生活以本来面貌。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和“那榆阴下的一潭”的象征意义。

当我们从诗歌意象的特点入手,去寻求这些意象与诗人之间的联系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几个意象所具有的柔美、飘忽、自由、湿润的特点。

比如河畔的柳树,饰之以金色,描绘它在夕照中呈现的形象;软泥上的青荇,赋之以柔美,活画其在水底招摇的姿态;还有那拜伦潭倒影着彩虹的景象,不正活脱脱地表现出诗人重返康桥后的喜悦心情?问题在于,为何异国的康河令徐志摩如此神魂颠倒、难舍难分?徐志摩曾两次到英国,都是怀着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因为与当时炮火连天、灾难深重的祖国相比,英国的确是一块自由的乐土。

浅谈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家 境 不 富 裕 ,心 情 依 然 是 平 和 舒 适 的 。 在 他 笔 下 , 田园 景 物 都 带 上 温 暖 和 谐 的 色 彩 ,有 一 种 摆 脱 束 缚 、 自由 生 活 的 气 息 ,这 是 作 者 人 格 精 神 的 折 射 。
诗歌 中的无尽之美 ,朦胧虚无 ,只有通 过想象 和体味才 能
的艺术空 间。
提高道德 修养 。中学语文教 材选编 了大量古典 诗词经典 作
品 ,意 欲 通 过 教 学 ,培 养 学 生 对 美 的 感 受 理 解 能 力 ,树 立 正 确 的审 美 观 、价 值 观 、进 而 完 善 人 格 。 那 么 ,古 典 诗 歌 有 什 么 特 点 呢 ? 朱 光 潜 先 生 说 : “ 诗 的 境 界 在 刹 那 中见 终 古 ,在 微 尘 中显 大 干 ,在 无 限 中 富 无 限 ” ,这 说 明 诗 歌 的 特 点 是 :以 少 胜 多 ,寓 无 限 于 有 限 。
法 、论 证 方 式 。 如 给 《 们 中 国 人 是 有 骨 气 的 》这 篇 议 我
论 文 ,先进行 阅读赏析 ,然后 以 “ 我们 中学 生应有修 养”
为 中 心 论 点 仿 写 一 篇 文 章 ,先 交 流 仿 写 思 路 (中心 论 点 已
证 )整体仿写 。
通 过 多 篇 文 章 的整 体 感 知 ,归 纳 议 论 文 阅 读 写 作 的 方 法 技 巧 ,总 结 二 者 间 的相 互 联 系 ,然 后 按 不 同 的侧 重 点 进
1 景生情 。杜 甫的 《 . 触 登高 》:风 急天高猿 啸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秋常做 客 ,百 年多病独 登台 ……就是作者 年老体衰 ,扶

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一代文学宗师徐志摩先生创作的《再别康桥》,自问世以来,就以其上口的语言,优美的旋律、明朗的画面,真挚的情感感染着读者。

诗中明媚的意境中隐含着诗人那刻骨铭心的离别之痛。

读者在慨叹之余,不由地陷入沉思。

可见诗歌的震撼力之大,影响力之深远。

诗歌,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在我国有着辉煌的历史。

它集绘画美、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为一身,概括地反应生活。

近几年,语文教材中诗歌的篇目不断增加,如何进行诗歌教学,让学生领悟诗歌的真谛,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

本文仅以《再别康桥》为例,就下述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设美的情景,增加审美体验袁行霈先生说过,“艺术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欣赏》)这也是我们鉴赏诗歌应该遵从的原则。

凡是优秀的诗歌,其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思,体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能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

学习中,教师应调动各种手段,如,欣赏配诗朗诵、绘制图画、背景解说等,为学生创设具体可感的情景,启发学生的联想,增加他们的审美体验,使他们快速入境。

如,《再别康桥》,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在舒缓的乐声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悄悄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磁性的声音犹如洪钟敲击着学生的心灵,触动着学生的情思,调动着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学生的画面意识。

学生的脑海中会呈现出以“云彩”、“金柳”、“清荇”、“星辉”、“夏虫”为主体的画面。

如,那柔美的康河,映着诗人轻快活泼的身影;那典雅的康桥,印下了诗人流连驻足的不舍。

抬头,西天,云彩悄悄变换;低头,河里,青荇油油招摇……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被诗人那离别的浅愁所感染,于是快速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二、解读诗歌意境,领悟诗歌意蕴诗歌的意境是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情景交融、含义深远的以《再别康桥》为例探诗歌教学生活画面。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充满了美感和抒发情感的力量。

在语言艺术教学中,诗歌的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性1. 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诗歌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和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诗歌的语言通常比较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学习和分析诗歌,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

二、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1. 培养学生的诗意体验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诗歌选材和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例如,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创设适合诗歌阅读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通过教授不同诗歌的形式、修辞手法等,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教授学生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从字面和意象上去理解诗歌。

3. 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自己创作诗歌。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引导他们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1. 注重师生互动: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并能吸引学生的诗歌作品。

同时,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如与音乐、绘画等学科搭配,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组织写作竞赛或作文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

诗歌教学浅谈

诗歌教学浅谈
确 ,吐 字 清楚 ,注 意 节 奏 、停 顿 、
首 先 ,教 师动 情地 描 述诗 的 内
容 ,引 领学 生 进入 诗歌 的意境 ,通
过 欣 赏 诗 人 描 绘 的 生 活 图景 去 感 受 诗 人 的 思 想 情 感 ,使 诗 中 的 此 情 此 景 变 成 学 生 的 本 真 感 悟 。 诗 歌 语 言 常常 变 换 词 序 ,精 炼 含 蓄 ,
要 注意 以下 三点 。 首 先 ,解 读 诗 歌 的 具体 意 象 , 把 握 它 所 要 承 载 的 主 题 思 想 。如
读 是 诗 歌 教 学 的 首 要 环 节 ,通 过
优 秀 的诗 歌作 品 ,大 多具 备鲜 明 的 形 象 和 深 远 的 意 境 。 诗 歌 的
意 境 ,指 的 是 诗 人 描 绘 的 生 活 图

朗 读 可 以 渲 染 气 氛 ,激 发 情 感 ,
领 略诗 歌 的语 言之 美 。 教 师指 导学 生 朗读诗 歌 ,先 决 条 件 是 自己 要 钻 研 诗 歌 作 品 ,深
~ .
进 了灰 尘 ;/ 了 多 少亿 年 ,/ 质 过 地

勘 探 队 员 ,/ 岩层 里发 现 了你 ,/ 在

依 然 栩 栩 如 生 。/ … ”诗 人 表 面 … 上 写 的是 化石 ,却 弦外 有 音 。化石 是 一 种 象 征 的 本 体 , 隐藏 的 是 诗
人 『 历 史 动 荡 所 生 发 出来 的 对 人 = } 】 生 际遇 的感 慨 和抗议 。当然 , “ 诗

加 强 朗读 ,感 受 诗 歌优 美
无达诂” ,我 们 也 可 以从 其 他 方 面
来解 读 。
的音 乐性 。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054|教材教法丨浅谈现代诗歌教学策略◎霍丽虹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具有 数千年的历史,这种文学体裁在现在依然很流行,被广为流传。

现代诗歌中作者常常运用意象对自 己内心的感受进行表达,语言较为含蓄委婉。

在诗 中常用到夸张、拟人、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在 对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动脑筋,将自己的创造 的出,在教学 :进行 ,学 赏到现代诗歌的美、感受到现代诗歌的意境,并学会创造诗歌。

―、现代诗歌教学现状(一)学学习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上缺乏学习 动 ,是现代诗歌教学 的因。

学生学的是和 有的,点,用的教学 较为一,没用对学生进行引 导,其 的感受到诗歌的 美、音乐美和绘美,学 学 诗歌的 。

(二教学过程一: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一教用的 是 师 ,学 的学 ,动学的积极,学 动 到教学动中,学较为被动的 ,体 有的现出,教师 为 教学的 ,教学的有 受到 。

这种为了应 的教学 ,将现代诗歌美 现出 ,法 学 生的赏和感 到有效的 。

(三)作 到排在中到,学生的作文题目中有体,诗歌 的字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字数显更具有公平性,但是,也减少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创作机会,更是让学生觉 现代诗歌并 。

其实,现代诗歌跟文章的文学 相同,从古诗 就 出,学随口就说出很多优美的古诗句,但是对 言的背诵却很困难,更别说随口说出几句了,而现代诗歌和古诗 的诗是相同的,有的只是改变了语言。

学校此减少对学生现代诗歌的教育力度。

二、现代诗歌教学策略(一 动学生的 经验,读出情感体验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视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对诗歌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要和自己的 经验相结合,学生从诗歌中领会到独特的情感体验,便学用自己感到的经验对诗歌进行 解。

例如,在教学《未选择的路》时,诗中有这样一 句话:“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惜我不能同 时去涉,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学生在朗读的 时候,体会到有时候自己在分岔口 道如何选择的感觉,这种感觉源自 实的 中,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体会。

浅谈诗歌教学的整体策略

浅谈诗歌教学的整体策略

经 , 《 明文选 》李杜 韩苏之 诗,韩欧曾王之文 ,非高声朗 昭 而语文 新课标 把 “ 工具 性和 人文性 的统一 作 为语文课 诵 不能得 其雄伟之概 ,非 密咏恬 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它
“ 赏文学作 品,能有 自己的情感 强调 了 “ 欣 朗读”在教学 中的重要作用 。而诗 歌在所有文学体
学 探讨
浅谈诗歌教学 的整体策略
王晓芳 四川省三 台县 中新镇初 中校 ,四川 绵 阳 6 11 2 13
随着新课程 的全 面推进 ,初 中诗歌教学中积聚的问题 日 键的字 、词 、句 , 弄懂 诗中特有的语法结构 ,分析 诗中所用
益突显, 尤其诗 歌教学 策略滞后 的问题 , 严重影响 了对我 国悠 的修辞手法 等,让学生真正地进人诗 的意境。
文文学教育思想的 回归 。教学 中对 意境 的分析最需要具备一 定 的体 验和感 悟 ,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 受到诗 中所展 的。诗的情感 ,诗 的意境 ,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 出来 的。通
过读 才能让我们真切体会 到诗 歌语 言如歌如舞 的音乐之美 。 示 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 ,并结合作者 的写作背景 和情感 经历 因此在 教学 中我们 一方 面 向他们讲 清楚诵 读 的重要性 ,引 分析意境 的内涵后 ,就应 让学生积极调动生活体验和诗人 沟 起他们 的重视 ,一方面循序渐进指导他 们掌握诵读技巧。还 通对话 ,从 而融人到诗人营造 的意境 中去 , 应根据学生 的个性 特征采取不 同的朗读 方式 ,或听读 ,或范 因此诗歌教学必须尊 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对于一首诗 , 读 ,或领读 ,或齐读 ,让学生在读 中去感知 诗歌所 表述的形 学生的欣赏和体验可 以高低有别 ,只有 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 象 ,让学生在诵读 、吟咏中品味诗歌 的意蕴 ,达到 心领神会 体验,才会激发学生 的创造动力 ,回归诗歌的风采。 的效 果。 例如 ,教学 《 乡愁 》时 ,为 了从根本 上激 活学生感情的 我 在 教 学 时 ,就 注 重 了学 生 的读 。 在介 绍 完 诗 人 背 潮水 ,我先让 学生谈 最想家时的感受来唤醒学生 已有 的情感 景后 ,我播 放 了 《乡愁 》配 乐诗 朗诵录 音 ,让 学生 初步感 体验 ,然后通过反 复诵读涵咏 、角色换位想象 、歌 曲渲染 、 知 ;再 让学 生配 《思乡 曲 》 自由读 ,去感 受诗 人那炽 热 的 迁移发散等方式让学 生对诗中的意象进行再体验 ,再感悟 , 中国心 。然后 通过 我对 诗歌 的点评 ,让学 生在 我的 范读下 在不断的生成 、深化新 的体验 过程 中 ,将学生的情感层层推 进一 步体 会诗 意 ,同时我 又强 调哪些 地方 要注意停 顿 ,突 进 ,完成与教材零距 离的对话 ,与诗人 的情感融为一体。 出重 音 ,把 握节 奏 ,如乡愁 / /一枚 / 小 的 /邮票 , 是 小 (“ 小小 ”重读 ) 再让 学生 在 比赛 中反 复 朗读 ,背 诵体 会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现代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下面从课前准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一、课前准备1.了解学生现代诗歌的基本认识程度,包括对现代诗歌的理解水平、阅读习惯、文学兴趣等。

2.准备相关教材,其中可以包括较为简单的现代诗歌作品、相关文学理论知识等。

通过对多种形式的教材准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现代诗歌。

3.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二、教学方法1.分享、讲解、解读现代诗歌作品通常具有语言难度较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思和情感。

2.讨论、提问、引导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发现与生活、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关联,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具现代诗歌学习不仅可以通过书本来完成,还可以通过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来呈现。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4.课外拓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诗歌欣赏能力,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加有关文学作品评选、写作比赛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情。

三、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诗歌理解水平和欣赏能力,并帮助他们及时发现不足之处。

在评估方面,可以采用学生讲解、写作、策划诗歌朗诵比赛等方法,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果。

浅谈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浅谈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浅谈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诗歌的引入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它能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情感;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可以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那么如何适应新教材的变革,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事现代诗歌的教学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诗歌教学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二、加强朗读训练
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霏”意思就是诗歌借助于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句子,构建具有审美的意象,表现诗人强烈而凝炼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领略诗歌的气势、韵味和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朗诵应讲究方法,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当然对诗歌更高要求的朗诵,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必定是在对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之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而把握诵读的感情,洋溢着朗读的渴望。同时还应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歌教学
摘要:诗歌能点燃生命的内核——激情,升华为人的情感价值和理性境界。

中学时代正是诗一样的年华,中学生对世界充满新奇、向往、不乏激情与想象,对诗歌本身所展示的情感、生动的形象、大胆的联想、奇特的想象饶有兴趣。

纵观当今中学新诗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症状:以讲带读,着重分析而缺少感悟;在中考作文试题中不提倡写诗。

那么如何把握这种局面,把握新诗教学呢?笔者将试从以下四点:1确定新诗教学的重要性;2从资料和背景把握新诗教学;3从诵读中体味诗歌意境;4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来阐述如何进行诗歌教学。

关键词:诗歌教学;意境;诵读;诗歌写作训练
哲学能给人们智慧和深邃的理性力量,而诗歌能点燃生命的内核——激情,升华为人的情感价值和理性境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疏忽甚至偏废诗歌教学的民族必然导致其后继者精神结构的贫困和畸形化。

诗歌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必须的。

中学时代正是诗一样的年华,中学生对世界充满新奇、向往、不乏激情与想象,对诗歌本身所展示的情感、生动的形象、大胆的联想、奇特的想象饶有兴趣,无数少男少女向诗的殿堂奉献着自己的一瓣馨香。

作为泱泱大国的当代中学生,内心蕴藏着对诗与美的朦胧热爱,但这种热爱如果得不到好的指引,就只能奔突在蒙昧无知中。

纵观当今中学新诗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症状:未发挥新诗教学的巨大影响;以讲带读,着重分析而缺少感悟;在中考作文试题中我们常常发现“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提示。

一般而言,诗歌是一种不太好把握的文体,为了其稳定性,一般老师不建议学生写诗。

这样的“一票否决制”不知打消了多少诗歌爱好者的积极性,无形之中把新诗扼杀在了摇篮里。

那么如何把握这种局面,把握新诗教学呢?
一、确定新诗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的重要方式,新诗是用本民族语言创作的最精美的形式。

要改变诗歌教学的窘困,首先要改变我们的观念。

从古到今,诗歌都是文学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呈现,这是诗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诗歌所具有的内倾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特别适合培养一种丰富细腻的感情与健康美好的人性,使我们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

离开了诗,我们就很难对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启蒙。

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我》,就能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从多方面看,诗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

二、从资料和背景把握新诗教学
新版的语文课本中几乎包括了新诗史上所有潮流和派别,从自由体、新格律诗到“七月诗派”、“九叶诗派”再到“右派”诗人的诗作、“朦胧诗”、“第三代”诗人的诗作等。

随着大量风格各异的新诗选入,我们的语文教师因为缺乏足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继续使用以往轻车熟路的诗歌教学套路显得不再适宜,也就是说旧瓶里装不进新酒。

在此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脉络,掌握各个历史阶段中各流派的风格、创作主张及其审美追求,并补充诗歌发展史的知识,从文学史的角度开展新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诗看起来很简单,因为新诗没有语言障碍,其实不然,虽然新诗的语言是白话,有的还非常口语化,但是新诗有时给人一种“每个字都认识,可以放到一起却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感觉。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有宽广的诗歌背景和知识作为扩展讲解,通过知识性扩展达到扩展阅读的目的。

拓展讲解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应简洁明了,点到实质。

可包括诗人简介、诗歌常识等。

比如现代诗中的术语名词:什么叫象征主义,什么叫浪漫主义,什么叫感伤主义,什么叫现代主义,还有一些特殊的诗歌形式,如十四行诗的美学原则是什么。

也可讲讲徐志摩诗人的格律诗及三美原则。

讲到舒婷的《致橡树》,也可扩展讲讲“朦胧诗”的名称来源及其思想艺术特征。

如果按照主题划分为爱情诗、乡愁诗、爱国诗或者按照艺术特征划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史诗等,可以尽量归纳、总结同类主题或同类形式的一些诗歌;如果按照流派划分,可以对各个流派的特色以及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做出归纳分析。

因为很多诗歌需要放在具体大背景和新诗史中阐释,所以诗歌背景和简单的诗史也应有所涉猎。

三、从诵读中体味诗歌意境。

诗的艺术美中最重要的是诗的意境美。

何为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是诗人在诗歌中将其抒发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成一体达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对诗歌的意境是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的。

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为一体,整首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营造出一个色彩鲜明、匀称柔和的深邃意境。

我们可以采取诵读的方法,体味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之美。

诵读具有移情作用,激发美感,引起群体效应,唤起内心视象,并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到诗人创造的情境交融的生活图景中去,感受意境美。

同时,诵读本身就是一种解析,诱发通感,具有培养审美感知和语言感受能力的作用。

从诵读中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寻绎其意味。

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抓住情趣、
气势或神韵。

可以说诗歌的完美意义皆由听觉传授与心。

默念诗歌,则将遗失其中最大的奥妙。

一首诗不是一幅画,仅仅看过是不行的,必定还要读过。

仅仅平平读过还不行,还要仔细揣摩诗的音韵、情调、节奏、旋律、内容、境界等等,读到诗若已出的程度。

如果放弃诵读,学生学过之后不能流畅地进行诗歌诵读,这是新诗的悲哀。

在新诗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自身需要接受诵读的专门训练,具备较高的范读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还应采取齐声读、表演读、诗歌朗诵会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实现识字悟义的目的,深切感受诗歌特有的审美表现力。

四、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
多年来,对诗歌写作训练的不重视,导致诗风不浓。

学生们不仅要会读诗,更要写诗。

写诗能激发他们的想像力,能激发他们的豪情,也能培养他们诚挚的品质。

可以在班级、学校成立诗社,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或写格律诗,或写自由诗,颂家乡、唱祖国、歌友情、赞山水,写诗、改诗、评诗。

还可以开展各种赛诗歌会。

在升学考试中加入一定的诗歌写作内容,会调动学生诗歌写作训练的积极性。

比如从仿写入手,以短章为主。

练习的多了,学生就会随心所欲,可以任凭爱好,临水咏流觞,登高赋新诗。

写诗歌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会写诗的民族,即使科学技术再发达,人们生活再富裕,也不能算一个高度文明的民族。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内容、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

让我们不断地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形式,不断地推进课改,在诗歌教学与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