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中的空间“组构”与认知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组织与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组织与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组织与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空间组织是指如何合理利用城市的有限空间资源,使得城市拥有高效的空间布局和良好的空间功能;而景观设计则是将美学和人文因素融入城市环境,创造出宜人的城市景观。

这两个方面相互结合,能够为城市带来独特的魅力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组织是一个涉及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一个合理的空间组织方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等诸多因素。

首先,基于城市地理特点的考虑,如山水条件、地形地势等,可以帮助规划者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模式。

其次,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合理规划居住、商业、工业区域的空间布局,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口资源,提高城市的产出效率和居住质量。

此外,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者需要合理布局道路、公共交通,并设计智能交通系统,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减少交通拥堵。

最后,产业布局的优化对城市的空间组织也至关重要。

根据城市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规划者可以合理分配不同产业的空间位置,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城市增长。

而景观设计则是为城市增添美感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

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创造出符合城市特色的独特景观。

首先,人文历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通过保留和修复历史文化遗址、建筑等,可以帮助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

其次,自然环境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园,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和生态功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气候条件。

通过绿化带和水景等设计手段,可以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

最后,艺术品和雕塑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通过在城市中设置艺术品和雕塑,可以丰富城市的艺术氛围,增加居民的文化生活体验。

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的结合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在合理的空间组织基础上,融入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手段,为城市创造独特的空间氛围和美好的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研究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研究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人居环境的质量。

以下将从城市结构、功能区划、道路网和公共空间四个方面展开对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结构是城市规划中空间布局的核心要素之一、城市结构对城市的发展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城市结构布局可以实现城市交通的便捷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功能的协调发展。

一个合理的城市结构应该包括中心城区、副中心、郊区和卫星城等不同等级的城市节点。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的商业、政治、文化中心,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交通密集度。

副中心为城市功能的延伸,可以分担市中心的压力,并提供就近服务。

郊区则是城市的住宅区域,环境舒适且距离中心城区较近。

卫星城则通过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其次,功能区划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规划通过将不同的功能区划分出来,使得不同类型的活动分区进行,从而提高城市的效率和适宜度。

功能区划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居住区应具备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设施,与商业区、工业区等区域相当分离,以保证居民的舒适和安全。

商业区应该有完善的商业设施,可以满足市民的购物和娱乐需求。

工业区则是城市的生产基地,需要有相对独立的场地和交通网络。

公共设施区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应均匀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内,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第三,道路网络的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网络的合理规划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流动性和效率。

在道路网络规划中应合理布置主干道和支路,并确保道路的通达性和互联互通。

主干道负责连接城市的不同功能区,交通流量较大;而支路则负责连接居住区和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交通流量相对较小。

此外,城市规划中还要考虑到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需求,为其提供专用的道路和步行系统,从而提高城市的交通安全性和人居环境的质量。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设计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城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规划,更多的是要面对城市的空间要素整合,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本文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空间要素整合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整合策略。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空间、公共空间以及自然空间三个方面。

建筑空间是城市设计中最为直接和重要的要素之一,包括了居住、工作、商业、文化等各种建筑类型的空间。

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和社会空间,如公园、广场、学校、医院等。

自然空间则是指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了绿化带、河流、湖泊等。

这三个空间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城市设计中需要进行整合,才能够构建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空间要素整合的重要性1. 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因此在城市设计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资源。

通过对建筑空间、公共空间和自然空间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合理分配城市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2.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空间要素整合可以让城市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丰富,从而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

合理的空间整合可以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自然景观、公共服务设施等,使得城市更加宜居。

3. 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适用性空间要素整合可以促进城市各个空间要素的交融和互补,从而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通过合理的整合,可以让城市的各种功能得以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三、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策略1. 优化建筑空间规划在城市设计中,建筑空间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在建筑空间的规划中,应当尽可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多功能规划,如在居住楼的下层设置商业用房,提高建筑空间的多功能性。

建筑空间的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用节能材料和理念,做到绿色环保。

2. 加强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完善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完善可以为城市增添活力。

城市设计空间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城市设计空间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城市设计空间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城市设计空间理念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手段,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它关注城市的整体格局、建筑形态、道路设置、绿化景观、公共设施等方面,旨在构建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空间理念涵盖了以下内容:
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基础,它包括了整体城市发展目标的制定,分析城市环境、资源等情况,并设计出合理的城市发展布局。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城市的独特性和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兼顾城市的功能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建筑形态:城市的建筑形态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设计中,建筑形态的合理布局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和视觉效果,增加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3. 道路设置: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设计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道路设置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并增加人们的出行便利性。

4. 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是城市空间中重要的绿色元素,它既能美化城市环境,也能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和身心放松的场所。

城市设计空间应该注重保护和增加绿化面积,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

5.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城市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包括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图书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人们提供各种社会活动和服务的场所。

在城市设计空间理念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创新的设计方法,以满足人们对宜居城市环境的需求。

城市设计空间理念的目标是打造人居宜居、经济发展、生态友好、社会和谐的城市环境。

空间组构与空间认知

空间组构与空间认知

空间组构与空间认知韩默;庄惟敏【摘要】本文梳理了空间组构从心理学源起到城市设计中的尝试,最终在空间句法中得到发展的演进过程.试图从空间组构对空间认知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角度来剖析空间组构自身的存在意义——沟通具体的客观环境和抽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以及社会关系,并探索空间组构与空间认知在实际中的应用潜力.【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空间组构;空间认知;空间句法;具象与抽象【作者】韩默;庄惟敏【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空间组构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是由于比尔·希利尔(Bill Hillier)所开创的空间句法的一系列理论。

希利尔在1996年出版的《空间是机器——建筑组构理论》[1] 一书中阐明了空间句法不仅仅是一种测量空间的工具,更是研究人与空间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理论框架,这个理论的基础便是空间组构。

希利尔认为,无论是在城市空间还是建筑空间中,都存在一个潜在的空间组织系统,这个系统从空间的产生之初便存在,并伴随着人们的社会活动而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

它具有3个特性:整体性、层级性和有机性。

(1)整体性表现为宏观视角下空间网络的发展趋势;(2)层级性表现为空间关系中的主与次分级;(3)有机性的含义在于,有人们活动发生的地方所产生的空间异动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多米诺效应,最终导致更大范围的空间异动。

这个潜在的空间组织系统是驱动城市与建筑运行和发展的主要动因[1] 。

空间组构是一种可以将这种抽象的空间组织系统特性传递出来的媒介,空间句法以空间组构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分析人们的行为活动与客观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根本原因。

希利尔对空间组构的定义是:一系列的空间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更改其中任何一组空间关系,整个空间组构将会相应的发生变化[1] 。

这个定义隐含的3个值得思考的地方是:(1)空间组构描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本体,而是抽象的空间关系;(2)空间组构是一个动态、有机的空间现象,而不是用来复制完美空间的定律;(3)空间组构是连接人与客观环境的纽带,大部分的空间变化都是由人们的社会活动造成的。

城市设计:第二章 城市空间构成

城市设计:第二章 城市空间构成

停留的场所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
视觉感受
—“视觉”
--保护建筑物之间的文脉关系及空间
比例
—“文脉”
--保护城市天际线的美观与特色
—“天际”
当小心谨慎地维护和伸展“周围” 时,建筑群体的关系就容易建立。
三、 开放空间(OPEN SPACE)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 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 、公园、休 闲娱乐空间等。一般而论,开放空间具有四方 面的特质: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和功性。
1.土地的综合使用 即特定地段中各种用途的合理交织,指某块城市用
地地界内的空间使用和占有的情况。 时间和空间是土地综合使用的基本变量。城市设计
必须从人的社会生活、心理、生理及行为 特点出发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尽量避免和尽量 减少土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使用“低谷”。
土地使用的另一含义是对设计用地进行必要的调整, 对用地进行地上、地下、地面的综合开发,以建筑综 合体的方式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建筑物及群体组合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城 市环境的评价。我们看单体建筑,首先是它的体 量,即大小、高低、形状;其次再看它的形式、 建筑风格、色彩、材料、质感;再看群体建筑, 我们对它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空地率)、 沿街退后、建筑高度、体量、质地色彩以及环境 影响等几个方面的控制要求。以此作为管理建筑 设计的依据。
总之,空间是城市设 计的第一要素,空间是 “无顶的房间”
1)空间是“容器” 2)空间是“场所” 3)空间是“通道” 4)空间是“形象”
1.2 城市空间的构成 ---组成空间的要素是什么?
在城市设计领域,“城市中一切能看到的东西,都是 要素”。建筑、地段、广场、公园、环境设施、公共艺术、 街道小品、植物配置等都是具体的考虑对象。作为城市设 计的研究,具体包括: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设计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各项工程设施,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关资料和设计方案以及相关技术和经济指导。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是指在城市设计中,对城市空间各要素进行合理整合、统一规划,确保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有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的整合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的基础要素之一,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可以对旧城区进行土地整理,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等用地,提高城市整体的空间品质。

二、交通网络的整合交通网络是连接城市各个要素的纽带,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通过道路、轨道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交通网络,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城市空间的宜居性。

三、绿地与水系的整合绿地和水系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空间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整合城市绿地和水系,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配置绿地系统,形成城市的绿心地带,同时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提供城市的水景和水体保护,构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功能区域的整合城市功能区域的整合是城市设计中关键的空间要素之一。

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要合理整合城市的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定位,合理整合不同功能区域,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功能区域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五、景观设计的整合六、社会文化的整合城市的社会文化是城市空间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城市规划是一种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实现城市空间组织的有效整合。

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城市中各种要素的空间位置、结构和功能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

城市空间组织是指城市内各种用地类型的空间位置和空间结构的组织方式。

城市空间的组织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更体现了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功能分布的合理性以及城市形态的特征。

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合理组织城市空间,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城市空间组织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的商业、居住、交通、绿地等功能区,创造出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空间。

其次,城市空间组织应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来进行合理配置,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

最后,城市空间组织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

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内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直接决定了城市内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关系,对城市的居住环境、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空间布局要遵循城市规划的总体方针,合理组织城市内各类用地,实现城市功能的互补和协调。

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水系等生态要素,营造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城市空间布局要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实现城市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会对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产生影响,需要在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

其次,城市的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也会对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第六章 城市空间构成及组织

第六章  城市空间构成及组织

广场的尺寸应在周围主要建筑物高度的1-2倍之间.
第二节 城市空间轴线及空间组织
一 城市空间轴线 二 城市空间序列
三 城市空间组织

1
城市空间轴线
城市空间轴线的概念 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 中起空间结构驾驽作用的 线形空间要素. 城市常具有沿轴线向 心对称性和时空运动的特 性.
城市的脊 梁
2 城市空间轴线的组织方式
第三节 城市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认识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
1 政府所有公共空间: 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 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 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
2 开发商所有公共空间: 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 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第一节 城市空间构成
城市(空间系统)
实 体 空 间
城 市 空 间
城 市 灰 空 间

城市空间 是具有社会特性的为人们知觉到的物 质空间,它是由物质实体在城市土地(底 面)上界定的外部空间.

城市空间构成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老 以 子 为 用
1 城市空间限定 --空间构成的方法
围合与占领
1、越战纪念碑---马娅·林樱 设计
2、华盛顿朝鲜战争纪念碑
■象征设计: ■多重转换: 纪念墙的浮雕------巡逻的士兵 行进的现实人物-----历史人物 ■沉思与升华: 与此相对的另一面花岗岩墙壁上,雕刻着这样 的语句:“自由并不意味着自由”。
3 、华盛顿罗斯福纪念公园 -- “ 谦逊”的纪 念环境
3 城市空间序列的创造

整体原则:序列空间的创造是城市空间属性要素,即 点(景观点)、线(道路)、面(广场)相互结合、共同作 用的结果 . 景观原则: 城市景观分为---●活动景观:城市公共空间中市民的各种活动(休闲、节 庆、交通、商业以及观光等)构成了城市中的活动景观 ●实质景观:实质景观包括城市自然景观和人工创造景观。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为单位,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将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是指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将城市的不同空间要素进行整合,使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空间。

本文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空间要素整合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空间要素是城市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功能要素。

自然要素是指城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植被等自然条件,人文要素是指城市文化、历史、人文景观等人文环境,功能要素是指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功能配置。

在城市设计中,这些空间要素需要进行整合,协调发展,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空间要素整合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城市是资源的集聚地,空间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通过空间要素整合,可以将城市的各项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碎片化,提高城市空间的综合效益。

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将城市绿地、道路、市政设施等空间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利用模式,提高城市空间的资源利用效率。

空间要素整合可以提升城市空间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城市空间的功能性是指城市空间所具有的各项功能和服务项目,包括商业、居住、产业、交通等多种功能。

通过空间要素整合,可以将城市各种功能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和整合,使城市空间的功能性得到最大化发挥。

空间要素整合还可以增加城市空间的适用性,使城市空间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合理整合城市交通、商业和居住空间,可以形成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区,提升城市空间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空间要素整合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的环境优化。

城市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通过空间要素整合,可以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美观、更加宜居。

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合理整合城市的道路、绿地、水系等自然要素,形成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与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与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与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决定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和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互为依托,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指导。

一、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进行设计、塑造和重新规划,以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配置和空间的有机组织。

城市设计包括城市的整体布局、建筑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

1. 城市整体布局城市整体布局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的城市整体布局能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可视性。

在城市整体布局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交通网络、自然环境等因素,使之形成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流动性。

2.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的设计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包括建筑风格、高度、材料等方面。

同时,建筑物的功能定位也需要与城市整体的功能定位相符合,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体现和空间的有机组织。

3.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和出行体验。

在道路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布局、道路宽度、交通流量等因素,使之与城市整体布局的要求相协调。

4.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

合理的景观设计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

二、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指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和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1. 功能定位城市的空间布局首先需要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包括商业中心、居住区、产业园等功能区域的划分。

合理的功能定位能够提高城市的功能集聚效应,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空间组织与布局城市规划是一门关注城市内部结构和功能、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学科。

在城市发展中,空间组织与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角度,探讨空间组织与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相关设计原则。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是通过整体性的思维,对城市的空间组织与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功能的最大化。

在城市规划中,有几个基本原理需要遵循:1. 综合性原理:城市规划应以综合的视角看待城市,将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2. 可持续性原理:城市规划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

3.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保证公众的参与和决策的透明性。

二、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影响空间组织与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它不仅能够影响城市的外观,还能够改变城市内部的运行方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1. 经济影响:合理的空间组织与布局能够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促进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增加城市的竞争力。

2. 社会影响:良好的空间组织与布局可以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环境影响:科学的空间组织与布局可以减少城市对环境的压力,促进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空间组织与布局的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的实践中,需要遵循一些空间组织与布局的设计原则,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目标。

1. 空间连续性:城市规划应该追求空间的连续性,使城市内部的各个区域能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提升城市的流动性和通达性。

2. 空间多样性:城市规划应注重提供各种类型的空间,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喜好,增加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3. 空间效率:城市规划要追求空间的高效利用,避免空间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布局。

4. 空间安全: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空间的安全性,合理划定各类区域的功能分区,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和
布局形式。

它影响着城市的功能、形态和整体形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分区:城市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行政区等。

不同功能区域相
互配合,形成城市的整体功能体系。

2. 网络布局: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布局对于城市的内部空
间结构起到关键作用。

城市道路、公交线路、地铁线路等
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连接方式,决定了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
便捷程度和互动性。

3. 中心核心:城市内部通常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区,如城市
中心商业区、政府办公区等。

这些中心核心起到城市内部
空间组织的重要枢纽作用,吸引人流、资源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4. 城市肌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城市肌理的作用。

城市肌理是指城市布局和建筑形态的特征,包括道路格局、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空间等。

不同城市肌理会影响人们的流动路径、视觉体验和情感感受。

5. 融合共享空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还要考虑融合共享的需求。

城市公园、广场、文化设施等公共空间的布局,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的场所,促进城市的社会交流和文化发展。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和设计,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关系、交通网络的便利性、中心区域的集聚能力等因素,以实现一个有机的、人性化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其中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是指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功能区划、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达到优化城市空间利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以期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与发展。

一、城市空间组织城市空间组织是指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进行组织与设计,以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

城市空间组织包括城市用地布局、建筑密度、绿地开发等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同时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城市用地布局方面,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将不同区域划分为人口密集区、商业中心、产业园区等,从而实现城市功能的分区集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对城市内部不同空间元素的组织与排布,以实现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

城市空间布局包括交通布局、公共设施布局、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功能多样性。

例如,在交通布局方面,可以通过规划道路网络、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措施,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居民需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规划效果。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可以实现城市的高效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品质,促进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布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优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组构”认知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组构”认知

s p a c e s i m p a c t i n g o n s p a c e c o ni g i t o n i n u r b a n s y s t e m, r e v i e w s t h e m a j o r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s p ce a , c o g n i t i o n nd a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i n t h e c o mm u n i y t
1 关 于组 构
组构是一 系列相互 依赖 的关 系 , 是有组织性 的 重 要 作 用 。 最 为 关 键 的研 究 成 果 就 是 “ 空 间 组 构 推广开来 , 复 杂 关 系 。 ( C o n i f g u r a t i o n ) ” 这 一概 念 , 同时, 在随后 1 9 9 6年 出 版 的
陈静①C H E N J i n g ; 高静②G A O J i n g
( ① 昆明理 工大学建筑 m程学院 , 昆明 6 5 0 5 5 0 ; ② 昆明理工 大学设计院 , 昆明 6 5 0 2 3 3 ) ( (  ̄ ) K u n m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F a c u l y t o f C i v i l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K u n mi n g 6 5 0 5 5 0 , C h i n a  ̄K u n m i n g U n i v e s r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D e s i g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 K u n m i n g 6 5 0 2 3 3 , C h i n a )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的空间、环境和功能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合理化和完善。

城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种要素并进行整合。

下面对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进行整合分析。

1. 建筑空间要素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物的体量、高度、形态、造型、材料、颜色等方面。

城市建筑的空间要素的整合可以使城市更加整洁美观;在高度、形态方面,要注意历史保护,使新建筑和历史风貌协调美观。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

交通空间包括道路、步行街、轨道交通、公交等。

在城市设计中,重点应该关注交通的连通性和便捷性,根据城市规划对交通管制和限制,以便调整而不瘫痪整个城市,保证交通安全、高效。

绿地是城市中增加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关键空间,绿地空间要素包括公共绿地、城市公园、私人花园等。

在整合绿地空间时,需要考虑绿地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提高空气品质,改善居住环境。

4. 市政公用设施空间要素
市政公用设施空间包括垃圾处理、公共厕所、消防站、警察局等。

整合市政公用设施空间需要实现公用设施服务化和专业化,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市民生活和社会安全。

社区设施空间主要包括学校、医院、文化场馆、商场等。

整合社区设施空间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和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城市规划中安排社区设施,并提供有质量的服务,以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融入感。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不仅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考虑,还需要在不同要素之间进行整合,确保城市在空间和功能上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

城市设计基础知识-空间要素

城市设计基础知识-空间要素

Berlin
London
Nanjing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4、叙事空间
·城市空间的叙事性 ·城市空间的记注方法 ·法国皇家苑囿的叙事性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叙事性
城市设计叙事空间
·城市空间的叙事性 ·城市空间的记注方法 ·法国皇家苑囿的叙事性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叙事性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4、叙事空间
·城市空间的叙事性 ·城市空间的记注方法 ·法国皇家苑囿的叙事性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叙事性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4、叙事空间
·城市空间的叙事性 ·城市空间的记注方法 ·法国皇家苑囿的叙事性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叙事性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Manhattan
Paris
Barcelona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3、场所空间
·场所空间的基本形态 ·场所空间的尺度要素 ·场所空间的活动环境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3、场所空间
·场所空间的基本形态 ·场所空间的尺度要素 ·场所空间的活动环境 广场的尺度直接和人的尺度相关 广场的长宽比和活动的种类及活 动内容相关 广场周边建筑高度与广场宽度的比例 与广场的光影区的多寡及活动相关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03 城市设计基础知识 城市形态与空间认知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1、结构与空间 2、线性空间 3、场所空间 4、叙事空间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1、结构与空间
·尺度 ·视角 ·认知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1、结构与空间
·尺度 ·视角 ·认知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1、结构与空间
·尺度 ·视角 ·认知
人们并不能完全直观地认知世界,因此“比例尺”作为 工具起到了帮助人们“准直观”的观察客观世界。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包括了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在城市设计中,空间要素的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建筑形态等都需要在设计中进行整合,以实现城市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城市的空间要素包括了城市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这些要素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以实现城市内部各个空间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城市的空间要素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筑空间的整合。

城市中的建筑是城市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空间的布局和设计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和景观。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将不同建筑的空间进行整合,以实现城市整体空间的和谐。

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组合,以形成城市的主体结构和景观特色。

在城市的郊区和近郊地区,需要统一建筑的外观风格和色彩,以实现景观的整体协调和塑造城市的特色形象。

其次是交通空间的整合。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运行。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将不同交通空间进行整合,以实现城市的交通畅通和便利。

比如在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规划中,需要合理设置交通节点和路口,以确保交通的安全和便捷。

在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中,需要统一设计车辆和站点的外观和设施,以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最后是功能空间的整合。

城市的功能是城市的生命力和活力,城市的功能空间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置,以实现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将不同功能空间进行整合,以实现城市的多功能发展和服务需求。

比如在城市的商业区和住宅区的规划中,需要合理设置商业设施和居住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和居住要求。

在城市的产业园和科技园的规划中,需要统一设置产业和技术设施,以促进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城市内部和外部的空间要素,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休闲等各种需求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城市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使城市空间既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又能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要素包括建筑、街道、绿地、水域等。

这些要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整合,以实现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利用的目标。

建筑作为城市设计的核心要素,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功能。

建筑的布局和形态应适应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居民的需求。

不同功能的建筑需要按照合理的比例和布局进行整合,以便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街道是城市空间的基础要素,也是城市活力和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城市设计中,街道的布局和规划需要考虑交通流量、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以满足行车和行人活动的需要。

不同功能的街道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整合,形成有机的网络和布局。

绿地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设计中,绿地需要布局合理,覆盖范围广泛,以满足人们休闲和娱乐的需求。

绿地的设计还应考虑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水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能够提供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在城市设计中,水域的规划和布局需要充分考虑雨水排放、防洪防涝和水质净化等因素,以便实现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水域的设计还应兼顾美观和安全,为居民提供愉悦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空间要素的整合需要综合考虑人们的需求、社会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多个因素。

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优化布局。

只有通过空间要素的整合,才能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组构”与认知摘要:通过空间句法理论核心概念“组构”的论述,并强调了城市系统中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对认知的影响,回顾了空间句法理论中关于空间、认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了组构对人们城市空间认知的重要性。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conception of configuration in the centre of space syntax,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 among spaces impacting on space cognition in urban system, reviews the major researches on space, cognition and their relations in the community of the space syntax. through which ,it tries to clarify the significance of configuration.关键词:空间;组构;认知;空间句法key words: space;configuration;cognition;space syntax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067-02————————————作者简介:陈静(1986-),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建筑历史及理论;高静(1963-),女,云南昆明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1 关于组构1984年自《空间的社会逻辑》一书出版以来,空间句法的创始人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与其同事们一直在研究关于空间是如何在房屋及城市的形式与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最为关键的研究成果就是“空间组构(configuration)”这一概念,同时,在随后1996年出版的《空间是机器》中开篇就引入这个概念,并将此概念视为空间认知的核心概念。

简而言之,“组构”被他定义为“是一组关系,其中任意一关系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其他所有关系”(bill hillier,1996)。

空间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人类提供一个可以发生行为的场所,然而人类之间的聚集、躲避、互动、交流等行为不仅仅是空间中的活动,更为准确的说是这些行为本身也构成了某种空间模式。

转而言之,就是这些活动行为并非个人特征,而是需要由集体形式才能够完成,即组构。

它们必须存在于一种设定好的模式中,同时出现或同时消失。

对于空间组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于两个空间,它们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形式的连接,如相邻、互通,如果存在第三个空间的介入与其中一个或两个同时发生某种连接,那么必定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这时组构关系就存在其中。

相对奇怪的文字定义简单的图示可以更加直观地阐述这一抽象概念。

下图1中显示了一个被分割成两个空间单元的房间,单元a和单元b,且它们之间有一个门洞。

从图a可以轻易得出两个单元之间的关系是“对称”的,即单元a对于单元b来说与单元b对于单元a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换言之,单元a是单元b的邻居,单元b是单元a的邻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观察者的意志为转移。

从图b和图c来看,增加了第三个空间单元c(也可以被视为室外空间),在图b中,单元a和单元b都直接与单元c 相通,相比之下在图c中,只有a直接与c相通,b只有穿越a才能与c相通。

如此一来,站在c的角度来观察a和b,它们之间关系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相互对称的关系,换句话来说,a和b之间的关系由于第三个空间单元的介入而被重新定义。

推广开来,组构是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关系,是有组织性的复杂关系。

比尔·希列尔在《空间是机器》中阐述:“空间组构的基本关联物就是空间体验者的流动,这个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空间形态的因素来看,人群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城市空间的布局;从空间形态的效果来看,人群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空间的组织构成。

”①虽然在其早期的著作《空间的社会逻辑》中并未明确用到“组构”这个概念,但却用模式、布局等不同的词汇表达了类似的概念(bill hillier,1984)。

空间组构的定义不仅强调了其研究对象为空间关系的“总和”,同时强调了联系空间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 组构与空间认知认知起初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认知其实阐述的是通过外界信息不断刺激孕育而生出来空间内涵的过程,外界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完全不足以反映内在的特征,我们只能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和心理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具象的东西转为抽象的思想。

空间环境分为两个部分:实体和空间,空间由实体界定和围合,实体存在于空间当中,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空间认知可以从局部和整体两个着眼点的不同进行分析:局部强调观察者在整个空间系统中某一部分的直接感知;整体则是以局部的感知为基础转而形成对整个系统的感知推断和理解。

人们对空间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三种属性的把握:物理形式、结构序列和空间意义。

其中最难把握的信息是后者,社会和生活无形中赋予空间的内涵则需更多范畴的心理感受才能捕获所有信息。

首先,既然空间是空而非可触摸的东西,那么它就不能被视为“物质形式”;其次,城市并非单独的空间个体而是相互不断关联的空间体统,我们亦不可能生活在独立的空间单元,那么空间之间的某种关系自然需要观察者不断连续体验才能感受整个城市。

这一特点,在凯文·林奇的经典理论《城市意象》和比尔·希列尔的著作《空间是机器》中都有体现,且这两种理论都是基于空间认知来解构城市空间的经典理论。

依据空间句法理论,人们可以通过组构的角度对空间系统进行认知。

基于这种说法,实质上我们是承认了空间作为人的认知系统构建的基本构件的首要性。

②这时候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如此,如何建立一个认知构架呢?答案就是关联性,空间的关联性表现在任何一个单元空间都会影响其他的单元空间甚至同时被其他的单元空间影响,人们可以根据空间组构的关联性依据局部的空间信息来对其他空间的信息进行推断,因为空间系统是连续的,局部的空间变化会直接影响整个空间的组织和构成。

人们的感知并理解空间组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或者构建空间的活动。

一旦不能够失去空间的关联性,即使组构仍然存在,却切断了观察者的推断能力,人们就无法洞悉整体空间系统的任何信息,组构也就丧失了其内涵,人们也就无法领会空间的组构。

正如吉普逊(gibson)的观点:“……关于一观察点周边世界的信息暗示着处于这一世界中的这一观察点本身的信息。

这两种信息互相暗示。

”②空间句法中往往通过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来整合组构与认知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语言学来阐述空间单元与组构的关系,我们尝试去理解空间、认知空间正如同我们尝试去理解别人说的某句话的具体含义,而并非是这句话中单个词语的内涵。

这个比喻相当于城市空间系统与单独的空间单元,既然人类活动在城市各个空间之间,并在其间不断穿梭,那么空间的连续性必定成为研究的重点。

这就是空间句法理论在空间认知研究上打破以往传统空间研究手法的新颖之处。

转言之,如果我们连单个词语的基本含义都无法理解,即使按照语法结构将词语重组成句,我们也无法猜透句子的深层含义。

既然空间句法理论将空间系统视为空间组构,那么对于如何表示和再现空间,常用的组构分割法有轴线分割法、凸边形分割法、视区分割法三种。

轴线表示所有最少或最长的能够穿越整个空间系统的视线,在轴线图示中,每一条轴线不仅仅表示视线,它还表示潜在的运动。

在人类的空间认知过程中,一条轴线表示一条狭长的空间,人类可以由此空间中的任一点感知体验它,同时,轴线代表了二维城市空间中最长的可见直线。

凸边形本是一个数学的概念,在空间句法理论中,凸边形空间指的就是一组端点相互连接的简单直线所界定的空间,换而言之,凸边形空间中的任意两点所连接而成的直线都处于该空间中。

从空间认知的角度来说,凸边形空间就是可以彼此可见的点的集合,凸边形空间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看到空间的所有边界。

通俗点解释视区就是视线的区域。

视区有很多度量及内涵,我们可以用几个问题来表达:我周边的空间是如何分布的?我所处的空间是什么形状?视区内任意两个人都可以彼此互视,由这一点视区必定是个凸边形空间。

如此一来我们将整个空间系统简化为线和面,间句法将空间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将抽象的空间转化为空间分析图示,这些图示是简化的空间,甚至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浓缩的空间,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渗透这些简单的图形透析其空间结构、感知和社会意义,而且也会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会探析出更多的空间内涵。

虽然空间抽象可不描述,但是人们更加愿意接受通过具象的形式来阐释抽象的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空间,空间句法之所以被认作是空间认知的最好理论之一,正是因为其空间表达图示为人们展现了具象的空间描述,而这些描述正与人们思维中对空间的表达是一致的。

3 结语空间认知的过程就是探究内在含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例如,一条直线,其物质特征就是笔直,但是在其表象背后是可以忽略其宽度,可能具有不可估量的长度,具有无限延长性。

这是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从而通过自己的思维不断思考从而进行提炼总结得出来的深刻含义。

空间句法基于组构为概念计算得出的图示作为一个具象的空间图解符号,将抽象意义的空间转化为客观存在的图形,然后通过人们思维的过程将其具象表达通过分析和提取从而理解图形被赋予的社会意义和象征性内涵,解读图形符号,最后完成空间认知。

人们之所以具备解读图形符号,然后从中认知和感知空间的布局和组构特征,这是因为人们从小就能够深刻理解置身于空间中的体验和切身感受,我们之前提到空间的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感知都是通过感官传递的,而感官则是来源于设身处地的观察者亲自体验,思维与身体同时存在与空间中,所以人们可以迅速理解和消化所得到的具象符号。

虽然空间句法理论一直处于批评的环境中默默成长,但是我们却无法否认“空间组构”这一概念的诞生对空间认知的重大影响。

正因为个人或者社会对城市空间的认知是整体性的“领悟”过程,往往是不可言表的直觉性理解,因此局部分析空间从而归纳成整体空间是不合乎逻辑的。

空间组构的本质虽然不能言表,但是在空间认知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借助“组构”的“魅力”来完成空间交流。

注释:①【英】比尔·希列尔著,空间是机器[m].杨滔,张佶,王晓京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5.p89.②茹斯·康罗伊·戴尔顿/ruth conroy dalton,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j].世界建筑,2005(11).参考文献:[1]【英】比尔·希列尔著,杨滔,张佶,王晓京译.空间是机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5:p89.[2]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张愚,王建国.再论“空间句法”[j].建筑学报,2006,(105):33-44.[4]杨滔.空间组构[j].北京规划建设,2008,(2).[5]茹斯·康罗伊·戴尔顿/ruth conroy dalton.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j].世界建筑,200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