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学期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副族)金属元素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根据教参安排,“铁及其化合物”需要三个课时。

其中铁的化合物安排两个课时。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及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化铁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还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运用来自生产或生活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钠和氯属于典型的主族元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思路。

而铁属于副族元素,学生既可以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把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元素观”的发展。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并能用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

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质,形成证据意识。

2.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3. 通过学习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具有变价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识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4. 结合应用实例,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   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和物高一)【教材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中活动内容较多,仅教材中就有五组实验,两幅彩图,两个表格。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科学探究”的内容,教材重点就二者外观、溶于水的热量变化、热稳定性及溶液碱性进行了探究,且实验难度较小,学生自己可以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

【学情分析】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性质实验探究和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的实验探究,既为化学必修1前两章的知识补充感性认知材料,又为化学必修2介绍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的对比。

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采集信息,形成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2)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的成功落实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对比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教学用品:实验药品: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蒸馏水等;实验仪器:药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

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②通过实验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单元解读)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单元解读)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03 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2.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视角构建铁元素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型 铁元素是典型的变价金属元素,且涉及物质种类较多,学生学习过程 中会感觉知识零乱,不系统。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再依次列出 铁、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氢氧化铁、氯化铁、硫酸亚铁等价
一、铁及 态物质,再从物质类别和铁元素化合价两个维度形成建构化的物质框架。 其化合物 借助学习钠及其化合物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
01 教材解读
【单元解读】
本单元第二节介绍了铁合金、铝合金和新型合金材料,最后介绍了物质的量在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铁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教材编排金属材料内容是鉴 于金属材料在国计民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反映化学在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通过了解金属材料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 感。课程标准没有把铝作为本单元典型的金属元素介绍铝及其化合物,但在“原子 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中提到了铝元素,本单元只是基于铝和铝合金也是常用的金属 材料与铁合金一起编排进行学习,从金属材料的腐蚀与保护的视角,介绍了铝与酸、 碱的反应,氧化铝与酸、碱的反应,以及两性氧化物的概念等。教材最后编排“物 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内容,主要是为了分散教学的难点。
教材首先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合金的优良性能,从微观上分析了合金 性能不同于金属的原因,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铁合金介绍了生铁和钢、碳素钢、合金钢的组成、性能等。引导学生阅读 资料卡片内容,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铝和铝合金由于课程标准中没有要 求系统介绍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因此,教材只从材料的角度介绍了铝、氧化
3.通过探究铝、氧化铝的性质及转化,认识两性氧化物,丰富对金

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铁离子检验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铁离子检验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Fe2+ + 2OHFe3+ + 3OH-
Fe()2 Fe(OH)3
铁 · 氢氧化物
观察实验 制备Fe(OH)3
铁 · 氢氧化物
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 实验结论
Fe(OH)3
Fe3+ + 3OH-
Fe(OH)3
快速生成红褐色沉淀
/
Fe3+ 与碱反应生成Fe(OH)3
铁 · 氢氧化物
铁 · 氢氧化物
二、Fe2+、Fe3+的检验
铁的存在
任务3
若下列溶液只含Fe2+、 Fe3+中的一种金属离子,如何证明该离子为Fe3+
观察颜色: +NaOH:
溶液呈棕黄色 生成红褐色沉淀
未知溶液
+KSCN (硫氰化钾)
溶液变为血红色
特效、灵敏
Fe3+ + 3SCN-
Fe(SCN)3
配/络合物 不是沉淀
铁的氢氧化物
铁 · 氢氧化物
化合价 +3 +83 +2
Fe2O3 Fe3O4 FeO
0
Fe
单质
氧化物
Fe(OH)3 Fe(OH)2


物质类别
铁 · 氢氧化物
Fe(OH)2 (氢氧化亚铁)
Fe(OH)3 (氢氧化铁)
物理 性质
颜色 水溶性
Fe(OH)2 白色
均难溶于水
Fe(OH)3 红褐色
铁 · 氢氧化物
+3
K3[Fe(CN)6] 铁氰化钾
Fe2+的特征检测剂,反应后溶液变蓝
举一反三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学计划: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新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学计划: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新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课计划:用途宽泛的金属资料(新人教版)金属资料一般是指工业应用中的纯金属或合金。

小编准备了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课计划,希望你喜爱。

【教材剖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金属资料应用的有关知识。

新教材充足表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要成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讲堂。

本节课作为一节活动课,特别要突出这一特色。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的应用,能够充足的调换学生的踊跃性,使学生产生学致使用的想法,对此后的化学学习能起一个推进的作用。

本节课的讲课对象化学基础相对较好,有必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化学有很浓重的兴趣,能够在课外抽出时间,进行化学资料的采集和整理。

学生理解和剖析问题的能力较好,能够联系实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

【三维目标】1、知识技术①经过展现不一样期间的金属资料,能够认识金属资料与人类社会进步的联系和重要性。

②认识金属的分类,认识合金材料的元素构成、性质和用途。

③认识金属资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进行金属回收的重要2、过程与方法①经过自主学习、引领研究,让学生学会议论,沟通和合作学习。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问题的过程、方法,掌握进行社会检查的基本方法。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①认识金属对人类进步的重要性及人类进步对金属资料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②经过关于使用铝制饮料罐的检查,养成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优秀的合作精神。

培育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课重难点】①认识掌握合金的性质、用途。

并能够经过在实质生活中的用途选择适合的合金资料。

②剖析金属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类社会进步对金属资料的影响。

【教课方法】展现议论研究的教课方式四步12 法【教课仪器】多媒体课件,铁合金,铜合金,纯铁,纯铜,剪刀及学生准备的各样合金等【教课过程】新引入前言:(图片 --- 合金的应用宽泛)环视周围,好多物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资料的应用以前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金属资料包含纯金属及它的合金。

湖南省邵阳市万和实验学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第1节第3课时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湖南省邵阳市万和实验学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第1节第3课时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第三课时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应用。

(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增强报效祖国的神圣责任感。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

:(1) 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应用。

(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教学过程三、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1.铝与碱的反应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N2 + 3H2 2NH3化学计量数之比:1 : 3 : 2扩大 N A倍:1×N A: 3N A :2N A物质的量之比:1mol :3mol :2mol气体的体积比:1 : 3 : 21.一般步骤:(1)设出的未知数直接用其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不带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不纯物质的数值要变成纯物质的数值;(4)列比例式时要“上下一致、左右相当”(5)数值单位和有效数字位数要伴随始终(解比例式)2.【例1】把 6.5gZn 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

计算:(1)6.5gZn的物质的量;(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解:【例2】向500 mL NaOH溶液中投入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1)Al的物质的量;(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在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

【随堂巩固】1.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2.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A.盐酸B.硝酸C.氨水D.NaOH溶液3.已知铝既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若取等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在同样条件下相比-----------()A.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多B.与碱反应产生氢气多C.一样多D.不知道铝粉的质量,无法比较4.用铝箔包装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的气体为(标准状况下)------------------------()A.O2和H2的混合气体B.1.2 L H2C.大于1.12 LH2D.小于1.12 L气体5.某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l-、Mg2+、K+、SO42-B.NH4+、Cl-、Na+、Ba2+C.SO42-、Cl-、CO32-、Na+D.HCO3-、K+、NH4+、SO42-6.取18.4 g铝锌合金溶于足量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氢气11.2 L,则由铝和锌分别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A.3∶2B.1∶1C.2∶3D.2∶17.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0.3 mol的钠、镁、铝分别投入100 mL 1 mol/L的硫酸溶液中,三者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是。

重庆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3章第1节-钠与水反应教学教案

重庆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3章第1节-钠与水反应教学教案

《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课题】钠与水的反应【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材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时间】40分钟【教材分析】《钠与水的反应》选自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的内容,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而学习本节内容(钠与水的反应)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理论知识,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但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通过初中实验的探究教学,能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节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可能不够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可能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能还有不足。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双线桥法标出其电子转移,认识到钠的强还原性,能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钠与水的反应过程。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的精神;(2) 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一年级化学化学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年级化学化学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许昌高中范慧婷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1的第三章第二节,介绍的是铁的重要化合物。

从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安排在钠和铝之后,能进一步的使学生明白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一般规律。

同时它又作为一种变价元素而区别于钠和铝。

不仅使学生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物质,又学会从价态的角度去研究物质。

通过一系列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盐性质的顺序编排,使知识结构非常系统,有利于学生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网络。

从而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了解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一般顺序和规律。

另外学生具备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可以使他们从价态的角度更进一步了解铁这种变价元素。

学生已经做好了研究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知识储备工作。

本节课上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二价铁的还原性和三价铁的氧化性,学生有了前边知识的储备,也已经设计过简单的实验方案,比如:粗盐的提纯、离子的检验等,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等,可以在小组同学合作下和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

高一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比较强烈,自我意识也较为强烈的阶段,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能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学生仍在处在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初级阶段,加上铁这种元素又有别于钠和铝,对于氧化还原知识的应用并不特别熟练,所以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引导学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②了解Fe3+的检验方法;③通过实验认识+3价和+2价铁的重要化合物,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④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⑤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钠与水的反应》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本次课学习的钠与水的反应是这一章节的重、难点之一。

二、学生情况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词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本次课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铁的单质》 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铁的单质》 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铁的单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的单质”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标题“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的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知识是延续第二章钠元素以及氯元素的主族元素性质探究,展开过渡金属铁元素性质的学习,更是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理论的进一步学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已经学习铁是一种活泼金属的代表。

学生已经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判断铁单质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由于前面钠单质的学习,学生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类型认识单质铁具有还原性。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铁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总结回顾铁单质的物质性质;2.通过提问人体补铁的途径,引入燕麦中是否含有还原铁粉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单质铁被氧化为+2和+3价的条件,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并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化学知识渗透与生活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3.通过类比单质钠与水的反应预测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评价目标】1.通过对单质铁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能用价类二维图来总结和概括铁的性质;2.通过单质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改进实验,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2.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改进实验)2.对比法(类比钠与水的反应,推测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六、教学设计思路铁单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本节课第一环节,以图片的形式呈现铁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单质铁的物理性质。

3.1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铁盐和亚铁盐【教材分析】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典型金属元素之一。

因此,对于这一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教材单独安排了一节内容。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视角,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调铁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学科核心素养。

无论是生活还是理论上,学生对于铁及其化合物都是比较熟悉的,这样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降低了门槛。

教材先通过实验介绍铁离子的检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实验讨论了铁离子被还原成亚铁离子及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总结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关系。

最后,通过“思考交流”栏目把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系统化和网络化。

【设计理念】坚持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目标,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开展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节是“铁及其化合物”中的第2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验介绍离子检验,二是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总结出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三是化学服务与社会——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首先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两个角度给含铁元素的物质进行分类入手,分析生活中铁盐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引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实验探究的流程。

再从学生熟悉的氧化还原反应开始分析,总结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最后,和学生一起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感受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能辨别铁盐和亚铁盐溶液的颜色,学会Fe3+、Fe2+的检验方法,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设计并完成Fe2+、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体会理论知识在探究物质性质上的具体作用。

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铁的单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①铁单质;②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

教材按照“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的顺序编排。

本节是教材高一(必修一)第三章,在这一章学习的过程中,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铁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铁的有关性质。

从本质上了解铁是一种变价金属。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

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

例如,本节很多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能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以巩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铁以及氧化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铁单质的一些性质,如物理性质,与氧气、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

在介绍铁的单质时,教材在“思考与讨论”里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已学习过的铁单质的性质,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反应的特点,提升学生对铁单质性质的认识。

介绍铁与水蒸气反应时,教材联系生产创设真实情境,呈现了钢铁生产中钢水注人模具的真实图片,以此情境为素材,提出问题“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人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

这是为什么呢?”,教材再呈现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照片,引导学生深人思考与讨论,明确反应原理,从而回答了问题。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兴趣情感看,由于本节知识十分贴近生活,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内容。

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多媒体模拟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知识储备看,离子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变化规律为学生理解物质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新教材化学3.1.2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化学3.1.2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第二课时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本节是教材高一(必修一)第三章,在这一章学习的过程中,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铁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铁的有关性质。

从本质上了解铁是一种变价金属。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

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

例如,本节很多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能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以巩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铁以及氧化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教学目标1、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主要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和转化。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和知识的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核心素养1、分类、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整理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学会学习和认识新化学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过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转化难点:亚铁离子的检验查阅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相关内容,预习课本。

【过渡】根据前面的学习,由铁的氧化物,可以看出,铁在化合物中主要以哪些价态存在?【学生回答】+2、+3【提问】1、铁的氢氧化物有哪些?什么颜色?2、能否直接用氧化亚铁、氧化铁溶于水制备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3、能否用铁与水反应制得?【学生回答】白色氢氧化铁红褐色氢氧化亚铁不能用氧化物直接溶于水得到氢氧化物因为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

也不能用铁和水反应制得。

【教师】那该如何制备铁的氧化物?【学生回答】用可溶性铝盐和碱。

用可溶性铁盐、亚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原子的发现历程;2. 掌握原子的基本组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3. 掌握原子的尺寸大小及电子排布规律;4. 能够解释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发现历程;2. 原子的基本组成及尺寸大小;3. 电子的排布规律;4.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中电子的排布规律;2. 熟练应用原子结构知识分析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2. 实验器材:示波管、阴极射线管、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显示装置;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以及一些元素的特性,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思考和疑惑。

二、概念讲解1. 原子的发现历程;2. 原子的基本组成:电子、质子、中子;3. 原子的尺寸大小;4. 电子的排布规律。

三、重点概念讲解1. 简要介绍原子核、电子云的组成及作用;2. 电子的排布规律: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门限规则;3. 讲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展示利用示波管、阴极射线管等实验器材,展示原子结构及电子排布的实验结果,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原子结构。

五、课堂讨论以元素的各种性质和反应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六、板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强调电子排布规律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七、课后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及其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2023年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铁金属材料》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铁金属材料》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 版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第 3 章《铁金属材料》3.1.1《铁的单质铁的氧化物》优秀教案3.1.2《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3.2《金属材料》〔2 课时〕教学设计试验活动 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三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3.1.1《铁的单质铁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教材高一〔必修一〕第三章,在这一章学习的过程中,在初中阶段比较浅薄地了解一些铁的学问,本节要在这些学问的根底上结合离子反响、氧化复原反响等学问进一步加深学习铁的有关性质。

从本质上了解铁是一种变价金属。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旧学问的相互连接,留意充分发挥理论学问对元素化合物学问的指导作用。

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学问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

例如,本节很多的反响都属于氧化复原反响,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响,既能加深对具体反响的理解,又可以稳固有关氧化复原反响的概念.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铁以及氧化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学问的理解.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把握铁的单质氧化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进展学问网络的构建和学问的归纳整理,培育学生的自学力气和归纳总结力气。

核心素养1、分类、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整理科学事实的根本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学会学习和生疏化学物质的根本思路和方法。

2、通过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生疏化学在促进社会进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好化学,效劳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铁的单质、氧化物性质课前预备:查阅铁单质氧化物相关内容,预习课本。

教学过程:【引入】三千年前,人类就开头使用金属铁,直到现在,铁对于人类来说照旧是最有用、最廉价、最丰富、最重要的金属了。

【图片呈现】【设问】在地壳中含量排名第几?铁在自然界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什么?【生】化合态。

3.1.3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3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铁盐和亚铁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实验报告。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他们的进步和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小组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评价。小组可以是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通过小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他们的合作和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⑤铁盐和亚铁盐的鉴别方法:讲解铁盐和亚铁盐的鉴别方法,如颜色、溶解性、氧化性等。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学会如何鉴别铁盐和亚铁盐。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提供与铁盐和亚铁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铁盐和亚铁盐的应用》、《铁盐和亚铁盐的环境影响》等。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些视频资源,如关于铁盐和亚铁盐的实验操作视频、铁盐和亚铁盐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介绍等。
②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讲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溶解性、氧化性等。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性质。
③铁盐和亚铁盐的制备方法:介绍铁盐和亚铁盐的制备方法,如复分解法、氧化还原法等。讲解反应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理解。
④铁盐和亚铁盐的应用:介绍铁盐和亚铁盐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缓蚀剂、颜料、催化剂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必修一第三章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必修一第三章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FeO、Fe2O3、Fe3O4的性质和应用2、掌握Fe(OH)2和Fe(OH)3的制备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等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2、初步学会运用:分类、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整理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3、学会预测陌生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2、通过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五、教学流程图2: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价-类”二维图这个工具、提炼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方法【任务1】以铁化合物的类别为横轴坐标,化合价为纵座标,画出铁的化合物的类别-价态二维图【思考】如何从化学角度去学习和认识这些物质呢?(即怎么学?)补充完善,学生代表评析(1)类别角度:学习物质通性;(2)价态角度:学习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引导学生从类别、价态角度学习物质,渗透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方法;【环节二】运用方法,自主预测铁的氧化物的性质,渗透价态观、类别观的学习。

【提问】铁的化合物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初三也接触过一些,一起来回顾一些例子:【任务2】从类别,价态角度预测铁的氧化物的性质。

[思考]1、由红砖(含Fe2O3)如何烧制青砖(含Fe3O4),应加入什么物质?2、如果由磁铁矿或赤铁矿冶炼单质铁,该如何实现?【学生回顾】细铁丝燃烧、磁铁成分、外墙涂料、补血口服液、天然赤铁矿、磁铁矿、红砖、青砖等图片情景,列举:Fe3O4、Fe2O3、FeSO4等。

自己预测,分流分享:类别:FeO 碱性氧化物Fe2O3 碱性氧化物Fe3O4复杂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从价态特点预测三种氧化物可能的性质:Fe2O3(+3)仅有氧化性FeO(+2)Fe3O4(+3、+2)氧化性,还原性学生代表交流分享归纳整理完善表格引导学生从类别、价态角度认识铁的氧化物,渗透类别观、价态观的学习;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评价、完善性质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授课班级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
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
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
质和发生的事情
过程

方法
1、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
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观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生团结协作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
段、师生活动
[引言]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由日常生活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

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课题: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与水蒸汽的反应原理。

过程

方法
1、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为在高一学生中开展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打下基础。

2、注意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介绍铝的冶炼,培养学生通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难点Fe与水反应原理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投影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失2 e-
得2e-
[投影]注意事项:
1、剂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汽,使收集的氢气易点燃
2、管中石绵绒的作用是铁粉的载体,增大铁粉与水蒸汽的接触面
实验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气体可听到爆鸣声
[讲]教科书中介绍的是用一支试管完成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试管底部塞有一团潮湿的棉花,在湿棉花左边放有铁粉,蒸发皿中放肥皂水(或在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整套装置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

铁粉与湿棉花的距离可近一些,加热时用一盏酒精灯先后加热两处。

反应产生的气体导入到肥皂水中吹成氢气泡,再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可发出爆鸣声。

这一实验所用的时间短且很安全。

[投影]演示该实验要注意:
(1)铁粉不需要与石棉绒混合,因改用酒精灯加热,温度比用喷灯加热时低。

(2)酒精灯应先在放湿棉花的位置上加热一会儿,待试管底部温度略高,且有部分水形成蒸气时,再将酒精灯移至放铁粉的位置加热,可防止发生倒吸现象。

(3)加热一会儿后再将导管插入到肥皂水中,最初插入时吹起的是空气泡。

肥皂水不宜太稀,否则吹起的氢气泡太小,点燃时难以有较大的爆鸣声
(4)实验结束时,应先从肥皂水中撤出导管,再移去燃着的酒精灯。

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分析装置中每一部分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评价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培养学生尊重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精神。

聆听、领悟、对该反应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化学反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观。

颜色、状

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
水溶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
与酸反应
F e(O H)2+2HCl==FeCl2+2H2O
F e(O H)2+2H+==Fe2++2H2O
F e(O H)3+3HCl==FeCl3+3H2O
F e(O H)3+3H+==Fe3++3H2O
氢氧化亚
铁露置空
气中
4F e(O H)2+O2+2H2O ==4F e(O H)3
[板书]3、铁三角
[投影总结]
[板书]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1、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投影总结]
(1)稀Na2CO3溶液与稀盐酸间的反应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时无气体产生,达到一定量后才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的过程中依次发生下列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稀Na2CO3溶液立即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只发生下列反应:2HCl+Na2CO3==2NaCl+CO2↑+H2O
(2) 稀AlCl3溶液与稀NaOH溶液间的反应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l3++3OH―==A l(O H)3↓A l(O H)3+OH―==AlO2―+2H2O
现象:白色沉淀逐渐增多,继续加NaOH溶液沉淀逐渐溶解,直至完全消失。

向NaOH 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l3++4OH―==AlO2―+2H2O Al3++3AlO2―+6H2O ==4A l(O H)3↓
现象:开始时无沉淀,接着产生沉淀,继续滴加AlCl3溶液,沉淀量不变。

(3) 稀NaAlO2溶液与稀盐酸间的反应:
向盐酸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直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