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2理解词语和重要语句含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第2讲 散文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第2讲 散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88d750a417866fb84a8ece.png)
工作,透支健康甚至生命,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题的解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 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
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
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沙漠中了。无垠的沙漠, 月光下银子般闪亮。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 勉儿累极了,想带着爸爸坐在铃上回去。他记得那很简单。但是风铃只 悬在空中,小锤子不垂下来。他站在爸爸的书桌上,踮着脚用力拉,连链 子都纹丝不动。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那是裂开的缝隙。链子和 铃顶粘在一起,锈住了。 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绉边 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称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 过。 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 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 下来。 (有删节)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3 第2讲 散文阅读
第2讲
散文阅读
“重要语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
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2)从语 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 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 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作用的语句。(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 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5)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 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 意。(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之词句理解+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之词句理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4c65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7.png)
3、试分析《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 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的妙处。 (6分)
答:①用了通感,是由嗅觉转为听觉(1分);
② “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 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2分)。
③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 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 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3分)。
高考散文阅读之 词句理解
散文知识点回顾
一、散文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②抒情性强,表现作者感受。 ③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二、散文类型:①写人记事 ②写景状物 ③文化哲思类。 三、考点: 1.整体思路的把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概括题:人象特点、物象特点、景象特点、主题概括。
3.含义题:标题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
解题步骤:句子含义=表层义+(修辞义)+深层义。 (高考真题)结合上下文,分析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2017全国3卷《我们的裁缝店》:可能干什么都一样
的吧?一轮书P93
答:①做裁缝是辛苦的,无论做什么职业都是辛苦的; (文本意图)
②作者通过做裁缝和其他职业的比较,表达了“生 活是辛苦的”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流露出对这一行当的 特殊情感。(作者意图)
二、小说:贵港10月统考《套不住的手》9.本文以“套不住的手”为 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含义+作用)
三、散文:【2017年课标Ⅱ卷】《窗子以外》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2017年课标Ⅲ卷】《我们的裁缝店》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 横线的句子的含意。(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f6084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2.png)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散文阅读 2 理解词语和重要语句含义课件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散文阅读 2 理解词语和重要语句含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16447e83d049649a665806.png)
-15-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本题所考查的两个词 语分别描写邻人和小狗的状态。二者为何会有这样的状态呢?联 系上下文的有关内容,从邻人和小狗之间互相逗乐的关系中,便可 分析出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16-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怎样得满分
常见的设问方式: ①理解文中(某段某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②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第×段中××的含义。③文中画线部分中的“×××”指什 么?④文中以“×××”词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 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物理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 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 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 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 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4-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 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 —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 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 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 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 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 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 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2(48张PPT)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2(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584efdc281e53a5802ffef.png)
8
散文句子理解
(一)文、段中的重点句子
1、起始句。一篇文章或相对独立的语段,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
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 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及交代作者情感基调的句子。
如《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起始句。
2、衔接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间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过渡句
问题:作者在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 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答案:
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
7
例3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 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湖南卷)
1
2
3
散文词语理解题
【命题形式】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的深刻含义; 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搞清其比喻的对象,明确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 3.理解词语的反语义。要将褒贬互换; 4.理解词语的双关义。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指出所双关的内
答案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 1、夜,来只香是、你昙的花嗅夜觉间在开花都,市香里味退与化阳了光。无”关,所以称阴香;
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 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13
例2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 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 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 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
散文句子理解
(一)文、段中的重点句子
1、起始句。一篇文章或相对独立的语段,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
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 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及交代作者情感基调的句子。
如《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起始句。
2、衔接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间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过渡句
问题:作者在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 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答案:
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
7
例3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 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湖南卷)
1
2
3
散文词语理解题
【命题形式】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的深刻含义; 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搞清其比喻的对象,明确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 3.理解词语的反语义。要将褒贬互换; 4.理解词语的双关义。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指出所双关的内
答案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 1、夜,来只香是、你昙的花嗅夜觉间在开花都,市香里味退与化阳了光。无”关,所以称阴香;
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 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13
例2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 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 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 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课件PPT(完美版)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课件PPT(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5b27ba852458fb760b5686.png)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2、寻找“文眼”
优秀的散文大多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 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 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 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首的 “心里颇不宁静”,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鉴赏散 文时,要全力找出 “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 与目的。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 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 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解析】(1)荡舟之人将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 掌控独木舟,让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 的意愿而行。 (2)荡舟人荡舟时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 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例4]
【例题】 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
便有了歌唱。听见鸟唱,但看不见乌。鸟躲在绿荫里。它 旁边可能还有一只。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每天黄昏, 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 着霞光,每一片叶子轮廓分明。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 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 碧绿。
第三步,段落取精,分类合并。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 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 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精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课件
![精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9cf73ff121dd36a22d823d.png)
优质课件
【答题思路】 1.审题。命题的着眼点是谋篇与立意,就是分析文本的思路 与线索;“赏析”则是要分析其独具匠心之处,指出收到的效果; “结合全文”是要从文章整体来解答,要有整体阅读意识。 2.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作者与外国人之间有几个关于“梅 花”的故事,先对作者针对不同的外国人介绍梅花时的不同心理和 方式及每一个外国人的反应或态度作归纳。墨西哥人:好奇;美国 人:误解;意大利人:不解。介绍梅花:一次比一次具体深入,并 变换角度。再分析故事之间的联系:由表及里,逐层深入,概括出 共同点:对中国文化不了解。
优质课件
【文本示例】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 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 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 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 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 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 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 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 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 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4)以中介物组 织材料,安排结
构
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比如萧乾 的《鼓声》,就分别写了小时拨浪鼓(欢乐)、商贩 鼓(收破烂)、和尚道场鼓(葬别母亲)、欢庆解放鼓 (新生)、农民分田地鼓(欢乐)、“文革”鼓(挨斗)
和“四人帮”倒台鼓(欢乐)等,鼓声串起的片断表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指导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散文阅读指导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abf8ebe89eb172dec63b70a.png)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 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笼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 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 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里风味独特 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 变了模样。
18.(4分)D、E 19.(4分)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 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20.(6分)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 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 下的。
21.(4分)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 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
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 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 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 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 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 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 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
2007年福建: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 重新捡拾起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7年辽宁:第四、五自然段,作者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说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文
复习要点:着重品位文章的情趣和理趣,揣 摩含义深刻的词、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
考察题型 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为什么 说……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笼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 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 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里风味独特 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 变了模样。
18.(4分)D、E 19.(4分)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 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20.(6分)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 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 下的。
21.(4分)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 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
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 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 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 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 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 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 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
2007年福建: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 重新捡拾起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7年辽宁:第四、五自然段,作者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说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文
复习要点:着重品位文章的情趣和理趣,揣 摩含义深刻的词、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
考察题型 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为什么 说……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理解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理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a2d9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7.png)
揣摩语句的感情色彩,需要联系文章主旨、 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2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要明确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抓关键词,结合文意,理解语句内容 将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还原”成 没运用 修辞手法的直白语句。如比喻,要透过喻体 看到本体
考点2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句子含意=内容+手法+在修辞、 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叁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The part 03
考点3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1)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2)本文语言充满生活气 息,请对此加以赏析。
考点3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角度一:修辞格的运用首先对修辞 格进行确认,其次结合该修辞格的 作用进行概括说明,最后结合文段 语句具体分析。
考点3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是片段、局部的 (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 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 为重要。行话有
, 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 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 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 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 是多向的。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 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 法角度赏析”。“定向”一般为单一 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多 个更小的角度。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 (多角度)的
角度二:词语的锤炼这种考题近年来出现 的频率较高,有的题目会 要求考生自己 辨识用得好的字词,然后加以分 析。无 论提示与否,都要从含义与情感两个方 面分析。可以借助一定的套话,如准确生 动、 凝练传神、言简义丰等,更重要的 是,要联系文本揭示它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 层 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 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
考点2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要明确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抓关键词,结合文意,理解语句内容 将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还原”成 没运用 修辞手法的直白语句。如比喻,要透过喻体 看到本体
考点2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句子含意=内容+手法+在修辞、 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叁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The part 03
考点3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1)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2)本文语言充满生活气 息,请对此加以赏析。
考点3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角度一:修辞格的运用首先对修辞 格进行确认,其次结合该修辞格的 作用进行概括说明,最后结合文段 语句具体分析。
考点3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是片段、局部的 (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 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 为重要。行话有
, 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 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 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 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 是多向的。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 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 法角度赏析”。“定向”一般为单一 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多 个更小的角度。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 (多角度)的
角度二:词语的锤炼这种考题近年来出现 的频率较高,有的题目会 要求考生自己 辨识用得好的字词,然后加以分 析。无 论提示与否,都要从含义与情感两个方 面分析。可以借助一定的套话,如准确生 动、 凝练传神、言简义丰等,更重要的 是,要联系文本揭示它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 层 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 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
散文阅读之词语含义课件
![散文阅读之词语含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47223ed15abe23492f4dab.png)
• 做题原则:词不离句 • 1、理解词的比喻义要寻找本体释义。 • 2、理解代词义要寻找上句释义。 • 3、理解词的引申义,隐含义,临时义
,概括义,则从整体阅读出发,结合 作者的感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 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 释句释义。
例题二
• 有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 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徜徉的脚步充满 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 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 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 怀的岁月,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4分)
•
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 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 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 ,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 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 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 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 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 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 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 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
•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 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 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 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 ,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 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 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 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 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 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 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 也错过了。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
,概括义,则从整体阅读出发,结合 作者的感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 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 释句释义。
例题二
• 有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 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徜徉的脚步充满 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 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 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 怀的岁月,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4分)
•
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 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 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 ,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 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 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 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 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 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 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 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
•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 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 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 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 ,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 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 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 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 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 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 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 也错过了。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
高考语文 散文理解词句、概念含义题 课件(共27张PPT)
![高考语文 散文理解词句、概念含义题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49da0a312b3169a451a4f0.png)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 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 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 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 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 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 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 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 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 道路的两边。
,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 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 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 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
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 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 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 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 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
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好象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高考散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题 PPT精品课件
![高考散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题 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5a4833cc7931b765ce1540.png)
4.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分层体会。
5.用“追问法”思(表达特色 ) 1.手法(修辞)+作用或效果(内容、结构) 2.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3.句式: ①运用整齐的句式(对仗句式) ②整散结 合 ③长短句结合 4.语言风格: 通俗直白、委婉含蓄、诙 谐幽默、粗犷豪放、大气磅礴、细腻、清 新、雅致等。
2.“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这句话流 露出申石初先生丰富的情感,请联系上下文具体分 析。
答案
既是对毕九歌诗名不传的慨叹, 也是对一己境遇的自我解嘲, 更是对困境中的作者的安慰与鼓励。
分析概括文意题解题思路
1、审清题意,明确信息筛选点; 2、搜索全文,明确信息分布区间; 3、筛选信息,分层分类概括; ①直接摘取法(摘录原句) ②合并同类项(用文中关键词) ③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条表述,注意题目赋分; 5、语言简洁、明确。
考点一:重要句子(句段)的考查 考察句子(句段)的形式大概有哪些 ?
1、品味一句(段)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2、分析一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一句(段)话的丰富含义
2.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 写“霞光化作春联”的用意是什么?
(1)比喻和拟人。 (2)突出了霞光为过年带来了明丽和 朝气,给作者带来了光明和激情;奠 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理解(句子含意),概括分析(筛选、归纳、 概括、分析),鉴赏评价(品味、赏析、评价) ,探究(个性阅读) 2.散文考查的题型:
体会语句含意 分析结构思路 赏析精彩语言 探究文本意蕴 概括段意主题 鉴赏表达技巧 赏析形象内涵
做“模拟演练”
《南山雨》
《 白雪红灯的年》 《夜读周庄》
3.怎样准确规范答题?
3.文中“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 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一句具有哪些意蕴 ?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技巧指导课件77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技巧指导课件77张](https://img.taocdn.com/s3/m/161b5b7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0.png)
归纳概括题
4分
2/5选择题
题型分析
4分
理解分析题
6分
材料链接题
归纳概括题
解题思路:
01
1.文章分层: 根据表格提示
2.两个原则: ①从已知到未知; ②90%相似原则。
理解分析题
含义题
炼字;词语/短语;句子;标题
02
作用题
段落;标题;线索
表达技巧题 人物形象题
修辞;描写(人物/环境);表 现手法(铺垫/伏笔/象征/衬托/ 对比/渲染烘托/设置悬念/渲染 烘托)
片段镜头二: 和父亲割麦
片段镜头二: 和父亲割麦
一个人的麦田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 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 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 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 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 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 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 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情节 回家
② 交流 考试
归纳概括题
“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惊讶
①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羞愧
③
④
挥汗如雨
如何根据表格提示,给文章分层?
归纳概括题
情节
回家 ② 交流 考试
1~2段
3~5段 6~7段 8~10段
归纳概括题
情节
回家 1~2段 ②割麦 3~5段 交流 6~7段 考试 8~10段
情节 回家 ②割麦 交流 考试
散文阅读技巧
1 散文知识点和考点 2 散文阅读试题解析 3 运用散文解题技巧
4分
2/5选择题
题型分析
4分
理解分析题
6分
材料链接题
归纳概括题
解题思路:
01
1.文章分层: 根据表格提示
2.两个原则: ①从已知到未知; ②90%相似原则。
理解分析题
含义题
炼字;词语/短语;句子;标题
02
作用题
段落;标题;线索
表达技巧题 人物形象题
修辞;描写(人物/环境);表 现手法(铺垫/伏笔/象征/衬托/ 对比/渲染烘托/设置悬念/渲染 烘托)
片段镜头二: 和父亲割麦
片段镜头二: 和父亲割麦
一个人的麦田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 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 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 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 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 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 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 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情节 回家
② 交流 考试
归纳概括题
“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惊讶
①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羞愧
③
④
挥汗如雨
如何根据表格提示,给文章分层?
归纳概括题
情节
回家 ② 交流 考试
1~2段
3~5段 6~7段 8~10段
归纳概括题
情节
回家 1~2段 ②割麦 3~5段 交流 6~7段 考试 8~10段
情节 回家 ②割麦 交流 考试
散文阅读技巧
1 散文知识点和考点 2 散文阅读试题解析 3 运用散文解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 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 、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 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 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 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 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 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 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 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 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 。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 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 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 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 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9-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 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6-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 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 处。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 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 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 去……烫糊一大片……
-8-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 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 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第2 讲 理解词语和重要语句含 义
-2-
对散文重要词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是考生理解散文形象、 表达技巧、主旨情感的前提与基础。
-3-
(2017· 全国Ⅲ卷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 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 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 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 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 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 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 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 给香得酥掉了。
-11 -
3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语言有地域 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 解析: 如写到年轻媳妇做裙子,提醒别让自己的公公知道,说公公 知道了要“当当(唠叨、责怪)嘛”人, 物语言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如年轻媳妇用三只鸡来换裙子,作者说“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 还是要了”语, 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叙述语言如同拉家常, 温和朴实之中又有深厚的情味。如“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 烦”语, 言明快风趣,率真不做作。
-5-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 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 ,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 当(唠叨、责怪)嘛!”
-4-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 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 —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 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 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 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 亮),可越 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 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 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 者由这一点出 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 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 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 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关闭 B漫项化,养,一金针鱼一并线不是辛生苦意踏经实,看的金劳鱼动转,才移是了平顾客稳的真注切意的力生,并活没感有受让。他们“一
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关闭
B
解析 答案
-10 -
2 .[理解句子含义]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 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的意义。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对“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的理解。回答 时要分析这句话的潜台词,即它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这句话富 有哲理性,以怀疑和不确定的语气写出了生活的不容易,从侧面反 映出裁缝这一行的忙碌与艰辛。